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9
第2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学习要点一、细菌的分布1. 土壤主要存在一些自营菌和腐物寄生菌,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土壤中也有一些随着人及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残骸进入土壤的致病菌,但只有能形成芽胞的致病菌,如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芽胞杆菌等可长时间存活。
处理被泥土污染的创伤时要特别注意防止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等的感染。
2.水如被人和动物粪便污染,就可能带上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霍乱弧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钩端螺旋体等。
通过水源易引起各种感染,特别是消化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3.空气空气中的细菌是吸附在尘埃微粒上,常见的致病菌有结核分支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百日咳鲍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军团菌等,可引起呼吸道传染病或伤口感染。
4.有生命物体的表面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这些部位能为细菌生长繁殖提供条件,存在着复杂的细菌群及其它微生物,包括致病菌和非致病菌。
5.无生命物体的表面和与外界相通的内表面其细菌均来源于土壤、水、空气以及人和动物的污染。
二、消毒与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来抑制或杀死外环境中及机体体表的微生物,以防止微生物污染或病原微生物传播的方法。
以下术语常用来表示物理或化学方法对微生物的杀灭程度。
消毒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灭芽胞或某些非23 病原微生物。
用以消毒的药品称为消毒剂(disinfectant )。
灭菌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
需进入人体内部的医用器材要求绝对无菌。
防腐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细菌一般不死亡。
无菌不存在活菌的意思。
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清洁是指通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秽以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
是物品消毒、灭菌前必须经过的处理过程,有利于提高消毒、灭菌的效果。
1.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灭菌法高温对细菌具有明显的致死作用。
第三章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一、单5选11.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A.消毒B.灭菌C.无菌D.防腐E.无菌操作2.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A.消毒B.灭菌C.无菌D.防腐E.无菌操作3.微生物学实验过程中防止污染与感染的方法称为:A.消毒B.灭菌C.无菌D.防腐E.无菌操作4.消毒的含义是:A.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5.灭菌的概念是:A.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D.杀死细菌繁殖体E.使物体不含活菌6.防腐的概念是:A.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7.无菌是指:A.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物体上无活的微生物存在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8.下列哪项可经巴氏消毒法灭活:A.牛奶B.空气C.手术器械D.基础培养基E.物体表面9.巴氏消毒法的温度和时间是:A.100℃ 10分钟B.121℃ 15分钟C.80℃ 10分钟D.62℃ 30分钟E.71.7℃ 30分钟10.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参数为:A.100℃10~20分钟B.121.3℃15~20分钟C.80 ℃ 5~10分钟D.62℃30分钟E.71.7℃15~30分钟11.正常微生物群是指:A.广泛存在于正常人体内脏的微生物群B.存在于正常人体所有腔道的微生物群C.正常时对人体无害也无利的微生物群D.存在于出生前后的正常人群体表的微生物群E.存在于正常人体体表的微生物群12.条件致病微生物的致病条件不包括:A.寄居部位的改变 B.免疫功能降低 C.微生物群分布失调D.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正常微生物群被抑制E.使用有关的微生态制剂13.正常微生物群对人体的生理作用不包括:A.生物拮抗 B.营养作用 C.抗炎症作用D.免疫作用 E.抗衰老作用14.大肠杆菌通常寄生于正常人体的:A.皮肤 B.口腔 C.外耳道 D.肠道 E.尿道15.幽门螺杆菌常寄生于人体的部位是:A.胃 B.口腔 C.皮肤 D.外耳道 E.尿道16.因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属于:A.外源性感染 B.微生物失调 C.交叉感染D.环境污染感染 E.潜伏感染17.治疗微生物群失调症可使用:A.维生素 B.纤维素 C.抗生素 D.类毒素 E.微生物制剂18.*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内明显减少的细菌是:A.双岐杆菌 B.乳酸杆菌 C.大肠杆菌 D.葡萄球菌 E.肠球菌19.关于条件致病微生物感染,下列叙述哪项正确:A.为外源性感染B.均为医院内感染 C.近年感染率明显下降D.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发生 E.均为菌群失调所致20.水源被细菌污染后,常可引起:A.呼吸道传染病B.消化道传染病 C.伤口化脓性感染D.泌尿道感染 E.厌氧菌感染21.正常人体有正常菌群分布的部位是:A.脑组织B.胃内 C.血液D.心脏 E.体表及外界相通的腔道22.土壤的芽胞菌感染人体的常见途径为:A.消化道B.呼吸道 C.血液D.伤口E.接触23.下列何种不是湿热灭菌法:A.巴氏消毒法 B. 滤过除菌法 C. 煮沸法D. 高压蒸气灭菌法 E.间歇蒸气灭菌法24.火焰灼烧灭菌法适合的对象是:A.培养基B. 接种环C.手术器械D. 敷料E. 一次性注射用具25.下列消毒灭菌法正确的是:A. 接种环——干烤B. 手术器械——漂白粉C. 饮水——过滤除菌D.体温表——煮沸E.敷料包——离压蒸汽灭菌法26.下列有关紫外线描述,哪项不正确:A.穿透力强 B.常用于空气、物品表面消毒C.消毒效果与作用时间有关D.对人体皮肤、眼睛有损失作用E.能干扰细菌DNA复制与转录27.利用紫外线灯杀菌时,紫外线的照射时间为:A. 5minB. 30minC. 60minD.10minE.15min28. 紫外线最强的杀菌波长应为:A.265-266nmB.200-300nmC.136-390nmD.136-260nmE.236-300nm29.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的大量消毒可采用:A.煮沸 B.巴氏消毒法 C.电离辐射D.干热灭菌法 E.高压蒸汽灭菌法30.不属重金属盐类的消毒剂是:A.高锰酸钾B. 氯化汞C. 汞溴红D.硝酸银E. 蛋白银31.乙醇消毒剂常用的浓度是:A.100% B.95% C.75% D.50% E.30%32.乙醇的消毒机制是:A. 干扰染色体的复制和转录B.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C. 蛋白质凝固、变形 D .干扰代谢 E.破坏细胞壁33.新生儿预防淋病奈瑟菌性结膜炎可用哪种化学消毒剂:A.0.1%硝酸银B. 1%硝酸银C. 3%过氧化氢D.75%乙醇E.以上不是34.地面、排泄物消毒可采用的是:A. 0.1%高锰酸钾B. 1%硝酸银C. 3%过氧化氢D .75%乙醇 E.生石灰35.含糖类、血清或鸡蛋的培养基灭菌宜采用:A.煮沸法B.流通蒸汽灭菌法C. 间歇蒸汽灭菌法D.高压蒸汽灭菌法E.干烤法36.正常菌群变为条件致病菌的条件中,错误的是:A.机体免疫力下降B.寄居部位改变C. 机体外伤D.饮食不洁E.大剂量使用抗生素37.常用于手术器械灭菌的是:A.高压蒸汽灭菌法B.紫外线照射法C.巴氏消毒法D.滤过除菌法E.干烤法38.影响消毒剂效果的因素中,最不重要的是:A. 消毒剂的使用浓度B. 消毒剂的作用时间C. 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D. 湿度E.温度39.根据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分类埃博拉病毒属于:A. 第一类微生物B. 第二类微生物C.第三类微生物D.第四类微生物E.第五类微生物40.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分级中安全防护级别最高的是:A. BSL-1B. BSL-2C. BSL-3D. BSL-4E. BSL-5答案:1.B2.A3.E4.B5.A6.E7.C8.A9.D 10.B 11.E 12.E 13.C 14.D 15.A 16.B 17.E 18.A 19.D 20.B 21.E 22.D 23.B 24.B 25.E 26.A 27.C 28.A 29.C 30.A31.C 32.C 33.B 34.E 35.C 36.D 37.A 38.D 39.D 40.D二、填空题1.化学消毒剂杀菌或抑菌的作用机制有、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等类型2.常用于饮用水消毒和游泳池水消毒的消毒剂是和。
第三章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一、单5选11。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A。
消毒 B.灭菌 C.无菌 D.防腐 E.无菌操作2。
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A。
消毒 B。
灭菌 C。
无菌 D。
防腐 E.无菌操作3。
微生物学实验过程中防止污染与感染的方法称为:A.消毒B.灭菌C.无菌D.防腐 E。
无菌操作4.消毒的含义是:A.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
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 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5.灭菌的概念是:A。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D。
杀死细菌繁殖体E。
使物体不含活菌6.防腐的概念是:A。
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 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7.无菌是指:A。
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物体上无活的微生物存在 D。
杀死含芽胞的细菌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8.下列哪项可经巴氏消毒法灭活:A。
牛奶 B。
空气 C.手术器械 D。
基础培养基 E。
物体表面9.巴氏消毒法的温度和时间是:A。
100℃ 10分钟 B。
121℃ 15分钟 C.80℃ 10分钟D。
62℃ 30分钟 E。
71.7℃ 30分钟10.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参数为:A。
100℃10~20分钟 B。
121.3℃15~20分钟 C。
80 ℃ 5~10分钟D.62℃30分钟E.71.7℃15~30分钟11.正常微生物群是指:A.广泛存在于正常人体内脏的微生物群B.存在于正常人体所有腔道的微生物群C。
正常时对人体无害也无利的微生物群D.存在于出生前后的正常人群体表的微生物群E.存在于正常人体体表的微生物群12。
条件致病微生物的致病条件不包括:A.寄居部位的改变 B.免疫功能降低 C.微生物群分布失调D.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正常微生物群被抑制E.使用有关的微生态制剂13.正常微生物群对人体的生理作用不包括:A.生物拮抗 B.营养作用 C.抗炎症作用D.免疫作用 E.抗衰老作用14.大肠杆菌通常寄生于正常人体的:A.皮肤 B.口腔 C.外耳道 D.肠道 E.尿道15。
第十二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种类繁多的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极为广泛,它们与外界环境及宿主一起构成相对平衡的生态体系,大多数细菌对人体是无害的,但有些细菌侵入人体或因某些原因导致人体内微生态平衡失调时,可以引起疾病。
因此,了解细菌在自然环境及正常人体的分布,认识正常菌群的作用及微生态平衡与失调的关系,对加强无菌观念、正确使用消毒灭菌方法、防止医院感染、传染病及菌群失调的发生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细菌的分布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土壤含有细菌生长繁殖必需的营养物质、水分、适宜的pH及气体环境。
因此,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很多,一般离地面10cm~20cm耕作层的土壤中,细菌含量最多。
土壤中的细菌多数为非病原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土壤中的病原菌可来自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以及死于传染病的人畜尸体,多数病原菌在土壤中容易死亡。
但有一些能形成芽胞的细菌,如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芽胞杆菌等,它们在土壤中可存活几年或几十年,并能通过伤口感染,因此,当伤口被泥土污染时,应采取清创等必要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水也是细菌生存的天然环境,水中的细菌主要来自土壤和人、动物的排泄物等,水中细菌的数量通常是地面水多于地下水,静止水多于流动水,沿岸水多于中流水,由于水容易受人和动物的粪便及多种排泄物的污染,所以水中可含有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霍乱弧菌等病原菌。
水源被污染可引起多种消化系统传染病的流行,因此,保护水源,加强水和粪便的管理,是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的重要环节。
空气中缺乏营养物质与水分,且受日光照射,细菌不易繁殖。
但由于人群和各种动物的呼吸道及口腔中的细菌可随唾液、飞沫散布到空气中。
土壤中的细菌也随尘埃飞扬在空气中,因此空气中可存在不同种类的细菌。
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或医院,空气中细菌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多。
常见的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白喉棒状杆菌及脑膜炎奈瑟菌等,可引起伤口或呼吸道感染。
第2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学习要点一、细菌的分布1. 土壤主要存在一些自营菌和腐物寄生菌,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土壤中也有一些随着人及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残骸进入土壤的致病菌,但只有能形成芽胞的致病菌,如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芽胞杆菌等可长时间存活。
处理被泥土污染的创伤时要特别注意防止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等的感染。
2.水如被人和动物粪便污染,就可能带上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霍乱弧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钩端螺旋体等。
通过水源易引起各种感染,特别是消化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3.空气空气中的细菌是吸附在尘埃微粒上,常见的致病菌有结核分支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百日咳鲍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军团菌等,可引起呼吸道传染病或伤口感染。
4.有生命物体的表面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这些部位能为细菌生长繁殖提供条件,存在着复杂的细菌群及其它微生物,包括致病菌和非致病菌。
5.无生命物体的表面和与外界相通的内表面其细菌均来源于土壤、水、空气以及人和动物的污染。
二、消毒与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来抑制或杀死外环境中及机体体表的微生物,以防止微生物污染或病原微生物传播的方法。
以下术语常用来表示物理或化学方法对微生物的杀灭程度。
消毒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灭芽胞或某些非病原微生物。
用以消毒的药品称为消毒剂(disinfectant)。
灭菌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
需进入人体内部的医用器材要求绝对无菌。
防腐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细菌一般不死亡。
无菌不存在活菌的意思。
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清洁是指通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秽以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
是物品消毒、灭菌前必须经过的处理过程,有利于提高消毒、灭菌的效果。
1.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灭菌法高温对细菌具有明显的致死作用。
但细菌芽胞对温度的抵抗力较繁殖体强。
(1) 干热消毒灭菌法①焚烧:直接点燃或在焚烧炉内焚烧。
适用于废弃物品或动物尸体等。
②烧灼:直接用火焰灭菌,适用于微生物学实验室的接种环、试管口等的灭菌。
③干烤:利用干烤箱灭菌,一般加热至160℃~170℃经2 h。
适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坏、不蒸发的物品。
(2) 湿热消毒灭菌法①巴氏消毒法: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以保持食物中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的消毒方法。
今广泛采用加热至71.7℃持续15~30s。
②煮沸法:一般细菌的繁殖体5min能被杀死。
此法常用于消毒食具、刀剪、注射器等。
③高压蒸汽灭菌法:是一种最有效的灭菌方法。
当蒸汽压力达到103.4 kPa(1.05kg/cm2),温度为121.3℃,如维持15~20min,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此法常用于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器械和敷料等耐高温、耐湿热物品的灭菌,是医院使用最广的灭菌方法。
高压蒸汽灭菌器内冷空气的排出程度会影响温度的升高;消毒物品的包装、放置等亦会影响消毒效果。
辐射杀菌法波长200~300nm的紫外线(ultraviolet rays)具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266nm最强。
紫外线主要作用于DNA,使一条DNA链上相邻的两个胸腺嘧啶共价结合而形成二聚体,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的变异或死亡。
紫外线穿透力较弱,故只能用于手术室、传染病房、细菌实验室的空气消毒,或用于不耐热物品的表面消毒。
滤过除菌法滤过除菌法是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除去,以达到无菌目的。
所用的器具是滤菌器。
液体滤过法主要用于一些不耐高温灭菌的血清、毒素、抗生素等的除菌。
目前常用的是薄膜(孔径为0.22μm)滤菌器。
空气除菌是通过初、中、高三级过滤器,除掉空气中0.5~5μm的尘埃微粒。
细菌通常附着在尘埃上,滤过了空气中的尘埃,也就清除了细菌。
凡在送风系统上装有高效或亚高效过滤系统的房间,一般统称为生物洁净室。
生物洁净室在医院里可用作无菌护理室和无菌手术室。
2.化学消毒灭菌法化学消毒剂一般对人体组织都有害,只能外用或用于环境的消毒。
消毒剂的主要种类(1)高效消毒剂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①含氯消毒剂:我国常用的有次氯酸钠、二氯异氰酸尿酸钠和漂白粉等。
这类制剂在水中产生次氯酸及新生态氧[O],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可用于物品表面、饮用水、皮肤、地面、排泄物和污水等消毒。
②过氧化物消毒剂:常用的有过氧化氢和过氧乙酸。
主要靠其强大的氧化能力来灭菌,可使酶蛋白中的-SH基转变为-SS-基,导致酶活性的丧失。
可用于物品表面和皮肤消毒,过氧化氢薰蒸和过氧乙酸喷雾还可用于空气消毒。
③醛类消毒剂:常用的有戊二醛,适用于精密仪器、内窥镜的消毒。
但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
④环氧乙烷:多用为气体消毒剂。
其优点为穿透力强,杀菌广谱高效,杀灭芽胞能力强,对多数物品无损害作用。
不足之处为易燃,对人有一定毒性。
(2)中效消毒剂不能杀灭细菌芽胞,但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真菌和大多数病毒。
①含碘消毒剂:常用为碘酊和碘伏。
杀菌作用依靠其强大的氧化能力。
多用于皮肤粘膜、体温计以及其他物品表面的消毒。
②醇类消毒剂:常用为乙醇。
杀菌机制在于去除细菌胞膜中的脂类,并使菌体蛋白质变性。
乙醇最常用,浓度在70%~75%时杀菌力最强。
一般多用于医疗护理器材、皮肤的消毒和浸泡体温计。
(3)低效消毒剂可杀灭多数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杀灭细菌芽胞、结核分枝杆菌及某些抵抗力较强的真菌和病毒。
①苯扎溴铵(新洁尔灭):属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可用于皮肤、粘膜、物品表面、地面消毒。
②氯已定(洗必泰):可用于皮肤、粘膜、物品表面、地面消毒。
③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杀菌作用。
多用于皮肤、粘膜消毒以及食具、蔬菜、水果的消毒。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1)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消毒剂的理化性质不同,对微生物的作用大小也有差异。
绝大多数消毒剂在高浓度时杀菌作用大,但醇类例外。
消毒剂在一定浓度下,对细菌的作用时间愈长,消毒效果也愈好。
(2)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同一消毒剂对不同微生物的杀菌效果不同。
微生物的数量越大,所需消毒的时间就越长。
(3)温度:温度升高可提高消毒效果。
(4)酸碱度:消毒剂的杀菌作用受酸碱度的影响。
戊二醛只有在加入碳酸氢钠后才发挥杀菌作用。
新洁尔的杀菌作用是pH愈低,所需杀菌浓度愈高。
(5)有机物:可阻碍消毒剂与病原菌的接触,并消耗药品,因而减弱消毒效果。
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消毒2.灭菌3. 无菌4.无菌操作5.巴氏消毒法6.生物洁净室二、选择题A1型题1.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A 消毒 B灭菌 C防腐 D抑菌 E 清洁2.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A 消毒 B灭菌 C防腐 D抑菌 E 清洁3.一本书的封面被细菌污染,适宜的消毒方法是A干烤 B高压蒸汽灭菌法 C 75%酒精浸泡 D紫外线照射 E 煮沸消毒4.可达到灭菌效果的方法是A 流通蒸汽B 干热(1600C/20分钟)C 紫外线照射20分钟D 75%酒精浸泡1小时 E湿热(121.30C/20分钟)5.不.可用于空气消毒的是A 过氧乙酸 B环氧乙烷 C 过氧化氢 D 滤过除菌 E 紫外线6.适宜于体温表消毒的方法是A煮沸 B高压蒸汽灭菌 C 75%酒精浸泡 D干烤 E紫外线照射7.适宜于滑石粉消毒的方法是A煮沸 B高压蒸汽灭菌 C酒精浸泡 D干烤 E紫外线照射8.紫外线杀菌效果最强的波长是A 235~246nmB 265~266nmC 356~355nmD 365~366nmE 386~399nm9.杀死芽胞最有效的方法是A巴氏消毒法B滤过除菌法C高压蒸汽灭菌 D 75%酒精E煮沸法10.不.能在土壤里长期存在的细菌是A破伤风梭菌B肉毒梭菌C产气荚膜梭菌D志贺菌 E炭疽芽胞杆菌11.不.属于高效消毒剂的是A含氯消毒剂B醇类消毒剂C过氧化物消毒剂D醛类消毒剂E环氧乙烷B1型题(供1~5题备选答案)A紫外线B漂白粉C高压蒸汽灭菌D巴氏消毒E 75%酒精1.温度计消毒2.病人排泄物消毒3.牛奶消毒4.敷料和手术器械灭菌5.手术室空气消毒(供6~7题备选答案)A破伤风梭菌B结核分支杆菌C化脓性链球菌D霍乱弧菌E脑膜炎奈瑟菌6.可在土壤里长期存在的细菌7.可通过水源引起感染的细菌(供8~11题备选答案)A干烤B高压蒸汽灭菌C烧灼D过滤除菌E紫外线照射8.接种环9.滑石粉10.普通琼脂培养基的消毒灭菌11.无菌血清的获取三、填空题1. 血清等不适宜加热灭菌的液体,可采用除菌。
2.无菌是指物品中没有微生物存在。
3.高压蒸汽灭菌的效果以杀灭菌为标准。
4.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的方法。
5.灭菌是指杀死物体上的方法。
6.通常,最有效的灭菌方法是。
7.土壤中只有能形成的致病菌可长时间存活。
8.经过灭菌的物品称物品。
需进入人体内部的医用器材要求绝对。
9.高压蒸汽灭菌器内的排出程度会影响温度的升高。
10.紫外线主要使DNA链上相邻的两个共价结合而形成二聚体,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
四、问答题1.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2.简述高压蒸汽灭菌法:方法、应用、注意事项和评价。
3.紫外线作用的主要原理,应用和注意事项。
4.滤过除菌法的原理是什么?有何应用。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不一定能杀灭芽胞或某些非病原微生物。
2.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3.不存在活菌的意思。
4.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技术。
5.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以保持食物中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的消毒方法。
今广泛采用加热至71.7℃持续15~30s。
6.在送风系统上装有高效或亚高效过滤系统的房间。
二、选择题A型题1 B;2 A;3 D;4 E;5 B;6 C;7 D;8 B;9 C;10 D11 B;B型题1 E;2 B;3 D;4 C;5 A;6 A;7 D;8 C;9 A;10 B; 11 D三、填空题1.滤过 2. 活的 3.芽胞 4.病原微生物 5.所有微生物6.高压蒸汽灭菌 7.芽胞8.无菌,无菌 9.冷空气10.胸腺嘧啶四、问答题1. (1)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消毒剂的理化性质不同,对微生物的作用大小有差异。
绝大多数消毒剂在高浓度时杀菌作用大,对细菌的作用时间愈长,消毒效果也愈好。
(2)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同一消毒剂对不同微生物的杀菌效果不同。
微生物的数量越大,所需消毒的时间就越长。
(3)温度:温度升高可提高消毒效果。
(4)酸碱度:消毒剂的杀菌作用受酸碱度的影响。
(5)有机物:可阻碍消毒剂与病原菌的接触,并消耗药品,因而减弱消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