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浅埋段开挖及支护施工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20.81 KB
- 文档页数:1
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支护技术研究隧道进洞支护技术是指在隧道掘进过程中,为保证施工的安全、稳定和顺利进行,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固和保护隧道,以克服地质条件的不利影响。
浅埋偏压隧道是指埋深相对较浅、地应力较大的隧道,在隧道进洞时,由于地下水位高,土体存在较大的水压力,对隧道的稳定性造成威胁。
本文将对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支护技术进行研究。
1.地质条件分析2.进洞掘进方法选择根据地质条件和隧道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掘进方法进行进洞。
常用的掘进方法包括顶部开挖法、底部开挖法、全断面开挖法等。
在浅埋偏压隧道中,应根据地下水的压力和地应力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掘进方法,以保证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3.支护结构设计根据进洞隧道的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设计合适的支护结构。
浅埋偏压隧道的支护结构应包括初期支护和永久支护两个阶段。
初期支护包括钻孔桩、喷射混凝土等方法,用于抵抗地下水的压力和土体的裂缝。
永久支护包括钢支撑、喷射混凝土衬砌等方法,用于增强隧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4.水封技术应用由于浅埋偏压隧道存在地下水的压力和水流,需要采用水封技术来控制地下水的流动和压力。
水封技术包括水封帷幕、水平水封、垂直水封等方法。
水封帷幕是通过在洞口周围钻孔注浆,形成一个密闭的水封帷幕,阻止地下水的进入;水平水封和垂直水封是在洞口周围进行加固,以防止地下水的渗透和压力对隧道的影响。
5.监测和控制在隧道进洞支护过程中,需要进行监测和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地下水位变化、地表沉降、应力变化等,通过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和支护结构,确保施工的安全和稳定。
总结:浅埋偏压隧道的进洞支护技术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工程要求和施工方法等因素。
通过详细的地质条件分析,选择合适的掘进方法和支护结构,采用水封技术进行地下水的控制,进行监测和控制,可以提高隧道的稳定性和施工的安全性。
然而,由于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不同,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以寻找更加有效和经济的支护技术,提高隧道的建设质量和效率。
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一、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的基本特点浅埋暗挖法是指在地表之下,通过不同的工程机械设备和施工工艺方法进行隧道的开挖和支护。
它的基本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浅埋:浅埋是指隧道相对于地表的深度较浅,通常在地下30米以内。
这种浅埋的特点使得浅埋暗挖法适用于城市地下管线密集、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
2. 暗挖:暗挖是指隧道的开挖和支护是在地下进行的,不需要地表上搭建土方工程,因此可以减少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3. 多种支护方法: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浅埋暗挖法隧道的支护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支护技术,如钢支撑、喷射混凝土、拱形钢架等。
二、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历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建设的迅猛发展,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传统施工阶段最初,浅埋暗挖法隧道多采用传统的开挖和支护方法,如爆破开挖、钢支撑和混凝土封闭等。
这些方法在实际施工中存在诸多弊端,如施工周期长、安全隐患大、对地表环境的影响较大等。
2. 机械化施工阶段随着机械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开始采用各种机械设备,如隧道掘进机、液压钻机、液压支架等。
这些机械设备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对人力的依赖,降低了施工成本。
3. 全面支护阶段隧道支护技术的发展是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近年来,各种新型的支护技术不断涌现,如悬臂搁椽法、掘进机封闭法、复合岩土锚喷支护技术等,这些新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隧道的支护效果,还能够减少对地下水和环境的影响。
三、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一些明显的发展趋势:1. 现代化设备的普及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更多的现代化设备将被应用于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中,如智能掘进机、自动化支护设备等,这将使得隧道施工变得更加高效、安全和环保。
2. 环保施工理念的深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未来的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将更加注重环保施工理念的应用,减少对地下水和地表环境的影响,推动隧道施工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隧道浅埋段开挖及支护施工技术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也随之逐渐引起了国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并开始加大了对其投入的力度,使得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获得了以往从未有过的提高,当前,密布全国的交通路线网特别是公路网已经建成,公路隧道的修建也愈来愈受到重视。
本文本文将以某隧道浅埋段为例子,详细介绍上下台阶法开挖及支护的施工技术【关键词】上下台阶法;开挖;支护;隧道浅埋段中图分类号: tu9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前言当前,我国改革开放逐渐深入,国民经济也随之得到了巨大飞跃,隧道工程也愈来愈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并获得了以往从未有过的成绩。
隧道穿越的地质条件随着长度的加长而变得越来越复杂,所以,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设计和施工提出了更高标准、高难度的要求。
2.隧道开挖技术隧道开挖要遵循确保最大程度不对围岩造成扰动前提下选择符合隧道工程特点的开挖以及挖掘的办法,并有利挖掘施工的快速进行。
即不仅对隧道所处位置的地质条件、周围环境进行了解,还要对隧道周围岩石坚硬程度进行掌握,在此基础上,选择一种既能适应隧道地质条件及其变化又有利于挖掘进度推进的开挖以及挖掘方式,并尽量不对隧道周围岩体造成干扰。
隧道开挖方法从广义上来讲指的是开挖成形的方法。
开挖方法按照隧道横断面分布状况来看,可以分为台阶开挖法,全面开挖法以及留核心土台阶开挖法等。
下面我们将会结合实际案例,主要对台阶开挖的应用进行详细分析。
台阶开挖法指的是,将隧道设计断面以上半断面与下半断面进行划分,再一个断面一个断面的进行开挖成型。
对于iii、iv级围岩并且含软弱夹层带或节理发育地段采用台阶开挖法最为适宜。
3.隧道支护方法隧道支护方法有很多,包括锚杆支护、钢支撑、注浆导管超前支护以及管棚超前支护等,本文主要研究注浆导管超前支护以及管棚超前支护两种方法。
(1)隧道浅埋段注浆导管超前支护。
在超前支护方法上,超前注浆导管与超前锚杆的施工原理以及作用基本相似,其原理可以分为三种,即联结、组合以及整体加固原理;而被灌入地层的浆液将以渗透、填充以及密挤的方式挤走岩石缝隙中的土颗粒以及空气后而充实岩石缝隙,将原本疏松的土粒胶凝结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经一定时间后原本松散的岩体将变得更加坚固,形成刚度更大、防水性能好的土层加固圈,从而增强了岩土体的稳定性。
为加强隧道施工质量管理,进一步规范各工序施工质量要求,提高隧道施工质量管理水平。
总监办制定了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求,现下发各单位,请认真执行。
1、隧道洞内超前支护设计有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等形式。
施工中必须按设计的根数、长度、环向间距进行控制。
2、超前小导管应平直,尾部焊箍,顶部呈尖锥状,按设计要求钻眼。
在安装前应检查钢管尺寸,钢管顶入钻孔长度不应小于设计管长的 95%。
3、超前小导管应采用无缝钢管,严禁使用有缝钢管及壁厚达不到设计要求的钢管.4、超前小导管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注浆。
5、超前锚杆的材质、规格、长度、环向间距等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填塞砂浆饱满,插入孔内的长度不得短于设计长度的 95%。
隧道洞身开挖工序是施工质量的首要保证。
初期支护背后空洞,喷射混凝土和模筑混凝土厚度不够及净空侵限等质量通病,多数都是由于隧道开挖中浮现超、欠挖和塌方造成的,所以必须要选择科学、合理的开挖方法。
洞身开挖施工的基本原则是“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测量、快封闭" ,其核心是:充分保护围岩 ,尽量减少对它的扰动,最大限度的发挥围岩的自承载能力。
1、隧道开挖前,项目经理部必须根据围岩类型选择适当的断面开挖方法.对于Ⅴ级加强段、Ⅴ级浅埋、Ⅴ级偏压等围岩可采用单侧壁(双侧壁 )导坑法或者台阶分部开挖法 ;对于Ⅴ级深埋、Ⅳ级围岩可采用上下台阶法;Ⅲ级围岩可采用全断面法开挖。
2、项目经理部在选择适当的开挖方法的同时 ,应根据围岩的类别、完整程度选择适当的开挖方式。
对于Ⅴ级加强段、Ⅴ级浅埋、Ⅴ级偏压等围岩应采用机械配合人工开挖,若机械开挖确有艰难,可局部弱爆破;对于Ⅴ级深埋、Ⅳ级围岩、Ⅲ级围岩可采用钻爆开挖,但必须根据围岩的软硬程度选择“光面”或者“预裂”爆破技术;确保开挖断面规整和对周边围岩扰动最小。
3、隧道钻爆开挖应根据隧道围岩情况、开挖断面、钻眼机具等进行钻爆设计。
钻爆设计应包括炮眼(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布置的位置、数目;炮眼深度和角度;爆破器材;装药量和装药结构;起爆方法和爆破顺序;钻眼机具和钻眼要求等。
目录1.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工程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重要技术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工程地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水文地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气象特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地震动参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浅埋段设计参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浅埋段总体施工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浅埋段施工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浅埋段施工要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浅埋段施工准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洞外地表处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监控量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