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控导工程险情抢护工作的几点经验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黄河防汛工作存在问题与应对措施内容摘要::黄河防汛存在问题对策与建议:由于今年汛期黄河下游发生洪水的可能性较大,黄河防洪形势十分严峻。
因此,做好黄河下游的防洪工作,解决当前黄河防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确保黄河安全度汛,保障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是黄河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文指出了黄河防汛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1存在的主要问题1.1群防队伍组织管理不到位。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人口流动频繁,沿黄群众外出打工经商的较多,尤其是青壮年人员长期在外,加之农村分田到户,人员管理难度大,从而使部分群众防汛队伍只是停留在数量和名单上,相当一部分人员根本不在本地,很难保证突发洪水时能召之即来。
另一方面,普遍存在群防队伍组织管理不到位问题。
官兵不相识、组织纪律松懈、防汛抢险知识贫乏等现象普遍存在。
1.2社会备料问题颇多。
黄河防汛料物储备采用国家、社会和群众储备相结合的方式。
就目前情况看,国家料物储备比较可靠,而社会团体和群众备料,有数量无实物或有实物无质量的现象相当突出。
如遇到工程出险,料物不足,必将贻误战机,甚至造成更大的损失。
1.3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滋生。
由于近几年黄河一直没来大水,加上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发挥拦洪作用,一部分人认为黄河下游防洪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
这种思想认识是防汛工作的大敌,必须坚决克服。
1.4堤防险点和隐患比较突出。
一是黄河下游堤防是在历代民埝的基础上经多次加高培修而成,填筑质量不一,堤防裂缝和獾狐、鼠类等洞穴隐患较多,堤身总体质量较差,防守难度大。
二是堤防老口门多,基础比较薄弱,遇大洪水时险象丛生。
三是近几年新建、改建坝岸较多,基础不牢固,未经大洪水考验。
四是黄河下游现有险工、控导工程标准低,整体滑塌险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防洪安全。
1.5防洪非工程措施严重不足。
一是群众防汛队伍中外出经营人员较多,在位率较低;二是由于资金短缺,常备料物未达到足额储备,且常备物资更新不及时,年久老化;三是黄河报险通讯手段比较落后,通讯设备不足,不能满足防大汛的要求;四是由于防汛经费不足,防汛人员技术培训的广度和深度均受到制约;五是黄河部门防汛车辆配备不足,上堤道路少,大洪水时,若遇到雨天,抢险机械设备、运输车辆上堤困难,将会严重影响抢险及物资的调运。
[浅谈黄河凌汛的治理措施] 治理凌汛的措施凌汛,是黄河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由冰凌壅塞引起的暂时涨水。
由于黄河所处纬度较高,下游河道,一般年份冬季结冰封河。
春初解冻开河,冰水齐下,冰凌壅塞,水位上涨,形成凌汛洪水,此时期为黄河凌汛期。
黄河下游河道因上下河段纬度相差3度多,冬季平均气温相差摄氏3~4度。
上段河道封冻晚、开河早,结冰较薄;下段河道封河早、开河晚,结冰较厚。
一般在1~2月间,气温升高,上段低纬度河段封冻首先解冻开河,封冻期间河槽积蓄的水量急剧释放下泄,形成凌汛洪水,洪峰流量沿程递增,水位上涨;但下段高纬度河段因气温仍低,冰凌固封,在水流动力作用下,水鼓冰开,形成“武开河”。
“武开河”时,解冻来得很快,特别是气温猛升或水位暴涨,大块冰凌汹涌而下,这样就容易造成冰凌,有时大量冰凌在狭窄、弯曲、浅滩处阻塞,形成冰塞、冰坝,致使水位陡涨,由于冰凌、流冰插塞,过流面积减少,可形成冰坝,随着水位的提高,将会出现水鼓冰裂、冰凌漫堤的情形,形成凌灾,其危害程度常常超过洪灾。
有的年份,上下河段气温变幅相差不大,河道封冻分段解冻开河或就地解冻,不致形成大的凌汛洪水,开河也比较平稳顺利,这种情况一般称为“文开河”。
一、黄河凌汛的成因产生凌汛的自然条件取决于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河道形态。
在高寒地区,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并且河道形态呈上宽下窄,河道弯曲回环的地方出现严重凌汛的机遇较多。
这是因为河流封冻时下段早于上段,解冻时上段早于下段。
而且冰盖厚度下段厚上段薄。
当河道下段出现冰凌以后,阻拦了一部分上游来水,增加了河槽蓄水量,当融冰开河时,这部分槽蓄水急剧释放出来,出现凌峰向下传递,沿程冰水越聚越多,冰峰节节增大。
当上游的冰水向下游传播时,遇上较窄河段或河道转弯的地方卡冰形成冰坝,使上游水位增高。
凌汛严重于否,取决于河道冰凌对水位影响的程度,通常只有在河道中出现严重的冰或冰坝后,才会引起水位骤涨,造成严重的凌洪。
黄河堤防常见险情的抢护方法兰考黄河河务局所管辖河段位于黄河下游,地理位置特殊,素有豆腐腰之称,河道形态复杂,具有不同于其他河段的显著特点;一是河道泥沙淤积严重,小浪底水库虽然投入运用,局部河床发生冲刷下切,但是悬河形势改变甚微;二是河道宽、浅、散、乱,河势游荡多变,主溜摆动频繁;三是洪水突发性强,预见期短,防守周旋余地小;四是大洪水、中常洪水对我局黄河防汛都存在威胁;五是黄河一旦在我局河段失事,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防汛抢险工作是我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时至汛期我们必须扎扎实实的做好防汛工作,搞好防汛抢险技术培训,本照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原则,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立足于防大洪、抢大险,加大工作力度,充分作好迎战大洪水的准备。
做为防御洪水的重要屏障——黄河堤防工程,其安全与否,是保障我们生命、财产的根本。
怎样确保其在洪水时安全运行,了解并掌握一些黄河堤防常见险情抢险防御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黄河堤防工程常见险情有渗水、管涌、漏洞、脱坡、裂缝、跌窝、坍塌、风浪、漫溢等九种。
下面就黄河堤防常见险情的抢护原则和抢护方法,谈一下我自己的见解。
一、渗水抢护原则和抢护方法:险情说明:汛期高水位时堤的背水堤坡或堤脚附近出现土层潮湿或发现有水渗出的现象,如不及时抢护有可能导致滑坡、管涌、漏洞等险情。
渗水也叫洇水、土话说也叫子洇水。
抢护原则:临河截渗、背河导渗。
临河截渗:就是在大堤的临河堤坡截住水不让它渗入大堤。
背河导渗:就是用一定的方法使渗过去的水排出去,不能带出土粒,只能排出清水。
抢护方法1、开沟导渗:从背河堤坡出现渗水的最高点起,至堤脚外,开若干条与堤身垂直的纵沟,称y字沟一般深0.5~1m,沟宽0.3~0.5m两沟中间的距离6~8m,同时顺堤脚开一道排水沟与纵沟相连,使渗水集中沟内排出。
为避免带走土粒,沟内按反滤要求,分层填滤料。
施工时注意随挖沟随填料防止沟璧倒塌,但是在堤身单薄处可在临河做月堤或前戗同时进行。
水利工程险情处置方法水利工程险情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运行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如洪水、地震、山体滑坡等,会对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带来威胁。
因此,及时准确地处置水利工程险情非常重要。
以下是水利工程险情处置的一般方法和措施。
1.建立完善的险情监测与预警系统:通过在水利工程附近布设监测设备,监测水位、降雨量、地震等信息,并及时传输到监测中心,以便实时掌握水利工程的运行情况。
同时,根据监测数据,建立预警指标体系,及时向相关人员发布预警信息,为险情处置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建立紧急指挥调度机制:通过设立水利工程险情紧急指挥调度中心,统一指挥协调各部门的行动,确保处置工作的高效进行。
中心应建立健全的通信系统,并配备专业的人员和设备,以保证险情处置全程的沟通协调。
3.实施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类型的险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具体预案应包括应急组织结构、责任分工、处置流程、资源调配、危险区域的警示标识等方面的内容。
所有执行人员都应熟悉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和培训,以确保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有效地处置险情。
4.进行应急抢险救援:一旦发生险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队伍投入抢险救援工作。
根据险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组织抢险队伍进行紧急排险、检修和维护工作,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
5.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通过传媒渠道、社区宣传、互联网平台等多种方式,普及水利工程险情防范和处置的知识,提高公众的自觉性和应对能力。
同时,强化对水利工程相关责任单位和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应对险情的能力和水平。
6.做好事后评估和总结:每次险情发生后,都要及时进行事后评估和总结,分析险情处置的成效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评估和总结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责任人,以提高应对险情的水平和能力。
7.强化安全管理: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是预防险情的重要环节。
要加强安全巡查和设备检修,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建立健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对违规操作和管理不力的责任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形成有效的安全风险管控机制。
黄河河道防护工程中根石施工方法的技术控制要点摘要:近年来随着黄河上游枢纽工程的运行,下游黄河水流逐渐变清,清水下泄使黄河下游河床下切,根石走失严重。
自有的保滩护岸工程在某种意义上就应该加大力度进行加固,再此简要介绍河道防护工程砌石护岸、根石探测、根石加固的施工方法。
关键词:河道护岸根石施工技术控制要点一、险工、控导护岸工程根石加固的重要意义中国有句古语,叫“黄河之水天上来”,指的是黄河是一个较严重的地上悬河,近些年来,随着调水调沙的实施,使下游河道在近年来发生了严重的冲刷和下切。
由于河床逐年降低,河道工程特别是控导工程,根石基础薄弱,致使根石严重走失,使河道整治工程出险几率增加,直接影响到堤防工程安全,针对这种现象对险工、控导护岸和根石进行加固,有效的增强现有工程的抗洪能力是当前极为可行的。
二、险工、控导砌石护岸工程的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在黄河下游最常见的河道整治工程主要有,干砌石护岸、干砌石护岸,根据施工工艺不同,又分为平扣花缝干砌、丁扣平缝干砌、平砌平缝干砌、乱石粗排、席花子扣、鱼鳞坡、牛舌坡等施工方法。
而在众多干砌石施工中最普遍用到的就是平扣花缝干砌护坡,施工方法如下:一般是将有较大平面的块石选出,打去飞棱虚角,依其自然形状互相扣砌,除每平方米需有长35~45cm、另一端面大于450cm2的丁字石 1~2块外,其余石料均大面朝外与砌体坡面大致平行。
沿子石的厚度以中心处为标准,一般为20~30cm,或按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规定掌握。
为使砌体美观,并且能保证质量,在同一砌体中,外露面形状保持一致。
如一律用凸面石或平面石,但不得用凹面石。
扣砌时,可分层砌筑,按石料的自然形状进行选择,逐层排列成大致相等的锯齿形式。
腹石应随砌筑进度逐层填平,但不得高出锯齿形的凹腰部,以利于下一层扣砌。
相邻两石块的受压面(即上下层接头面),其接触部分应不少于接头面宽的2/3。
石块的两侧面,接触部分应不小于相对面宽的1/2。
黄河大洪水黄河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逐渐变得安静、温顺了。
从1982年花园口站发生15300立方米每秒洪水,至今已有25年没有发生大洪水。
1996年黄河下游发生了高水位、大漫滩,但其流量级别,也只是中常洪水。
人们逐渐对黄河失去了警觉,对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再认真思索和对待。
但是,黄河的问题毕竟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不要说是标准洪水的防御,即使中常洪水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亟待解决。
笔者从经历黄河8次调水调沙和2003年发生秋汛的实践中,发现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河势多变,控导(护滩)工程防守任务重、责任大控导(护滩)工程起着保滩护堤,稳定河势流路的重要作用,是黄河大堤保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但控导工程的防守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究其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工程多、战线长。
大多数工程深居滩区腹地,滩区交通路况差,一旦出现险情,料物运送、防御队伍集结等,时间长、速度慢,如遇阴雨天气就更加困难,容易贻误抢险时机,造成工程险情扩大甚至垮坝。
如东明县王夹堤控导工程在山东的最西南端,距黄河大堤10余公里,通往工程的道路还有2.2公里的土路,遇雨天抢险,困难之大可想而知。
二是经过几次的调水调沙,加之左右岸工程建设不同步,河势发生较大变化,原来常年或多年不靠河工程重新靠河,工程出险多,而且重大险情出现几率多。
如2004年王高寨控导工程重大险情,是由河势变化引起的。
王高寨护滩工程始建于1969年,共有24道坝。
从1980年至2004年24年间,工程大部分坝岸脱河,只有最下首22-24坝靠水而不着溜。
随着左岸河南大留寺工程下延加长,加之调水调沙,王高寨工程河势开始上提,而且提幅较大。
2004年汛前,王高寨7-10道坝距河尚有300米,经过调水调沙后,于7月上旬,该四段坝相继着河受大溜顶冲。
由于该地处于层淤层沙的格子底基础,8-10三道坝都出现猛墩猛蛰险情,迎水面至前头的坦石墩蛰入水,情形十分危急。
抢险工程施工经验抢险工程施工是在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中,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而进行的一系列紧急救援和恢复建设活动。
本文将结合相关资料和实际案例,总结抢险工程施工的经验。
一、提前预警,做好准备工作在抢险工程施工前,要充分做好预警和准备工作。
对于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要及时进行预警,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同时,要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施工材料、设备和人员,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展开救援和恢复建设。
例如,在盐城港大丰港区散粮运输提升工程栈桥抢险工程中,项目团队在施工前充分评估了风险,做好了预警措施,仅用时3天完成全部桩基施工,为后续的横梁加固施工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科学组织,高效施工在抢险工程施工过程中,要科学组织,高效施工,确保救援和恢复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要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各个施工环节的顺利推进。
同时,要挂图作战,实时调整关键线路,合理压缩关键工序,妥善安排工序搭接,科学统筹人员及设备进场时间。
在上述案例中,大丰港区散粮运输提升工程栈桥抢险工程通过高效的施工组织,成功完成了全部桩基施工任务。
此外,在黄河流域(万荣段)汾河治理保护工程防汛抢险联通桥工程中,通过合理调配资源和科学组织施工,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确保了工程进度。
三、密切协作,处理好各方关系抢险工程施工往往涉及到多个相关方,包括客户、土建、检测、监理、农场主、特检院、挖机手等。
在施工过程中,要密切协作,处理好各方关系,兼顾各方诉求,求同存异、相互尊重。
例如,在210国道镇巴渔渡大河口重大水毁抢险工程中,市公路局全力推进工程进度,在保证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采取日报进度等措施,积极与各方沟通协调,力争尽快完成任务。
四、强化技术创新,提高施工质量抢险工程施工往往需要在恶劣的环境下进行,因此,强化技术创新,提高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同时,要加强质量管理和监督,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
浅谈河道工程中常洪水出险原因及对策【摘要】为掌握黄河下游控导工程的出险规律,做到防患于未然,笔者根据一些典型险情以及以往抢险的经验,对中常洪水下控导工程频频出险的原因做了一些浅显的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抢护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中常洪水;控导工程;出险;原因对策0.概述近年来黄河多次实施调水调沙,期间长清黄河控导工程频频出现险情,据统计长清控导工程在2001—2005年共出险138坝次,大部分险情发生时的流量在1800-3000m3/s之间,占险情发生总数的84%。
险情类别主要为:根石走失、坝基坍塌等。
长清黄河河务局及时采取有力抢护措施,控制险情的发展,并进行了认真地总结和分析。
本文结合抢险实例,对控导工程出险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抢险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控导工程常见险情的抢护方法及对策。
1.典型险情及抢险案例长清燕刘宋控导工程位于长平交界下游1公里弯道凹岸处,始建于1967年,共计21段坝(岸),均为乱石结构,工程长度2319米,裹护长度2464米。
该工程在历年的汛期均靠溜,对控导河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该工程兴建年代早,标准低,且经费不足多年未维修,致使工程抗洪能力逐步降低。
2001-2005年汛期期间,该工程累计出险15坝次,由于近几年汛期洪水以及调水调沙的冲刷,河床降低,不断出现根石严重走失、坦石蜇陷等情况。
2005年6月30日16时,黄河艾山站流量2740m3/s,当晚21时,燕刘宋工程巡查人员报告该工程4#坝前尖发生坝基坍塌险情,出险长度40.2米,深度6.65米,宽度1.5-3.0米,情况十分危急,长清河务局领导立即带领工程技术人员连夜赶往出险地点,并同时将险情通报区防指和地方政府。
晚10时20分,当地镇领导及相关人员相继到达出险地点。
经各方专家现场查看险情,确定了先抛铅丝笼固根,再抛散石护坡,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抢险方案。
经过近10个小时的紧张抢险,险情得到控制,共抛石465方。
燕刘宋控导4#坝的险情比较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黄河控导工程险情抢护工作的几点经验
作者:冯建民冯娜李根柱
来源:《科技视界》2012年第30期
黄河下游修建的控导工程为了约束主流摆动范围、控制河势、引导主流沿规划治导线下泄。
当来溜方向与控导工程坝垛轴线交角变化较大时,工程坝垛坝基失稳,极易危及工程安全,本文结合荥阳河段近年来抢险实际,作以简单剖析。
1 多坝出险抢险原则
在汛期,一处工程或一道至几道丁坝常常出现丛生险情,有时多道坝险情同时发生,有时接二连三地发生,且间隔时间不长,易造成人料紧张、抢险被动的局面,这在靠河的新修工程比较常见。
对于可能发生这种情况的工程,应以预防为主。
汛前准备充分的料物,组织好人员,在来水较大时,可在经常靠河着溜部位预抛铅丝笼固根,降低出险几率,以争取主动。
每处工程或一段坝岸的防汛石料备料都有规定的定额数量,应该尽早满足抢险需要。
当一处工程多坝出险时,若全面抢护,限于人员组织、现存料物数量、抢险场地限制,抢险进度往往进展迟缓,甚至会失去战机,造成垮坝。
在此情况下,应遵循“先控制、后恢复”的原则。
所谓“先控制”,就是集中力量采取有力措施先将险情控制住使险情不再发展扩大。
“后恢复”就是洪水过后靠河工程不再受洪水威胁后再对出险坝垛进行险情恢复,这样既可防止险情恶化,也摆脱了人力、料物不足的困境。
2 险情分类抢护措施
2.1 一般险情
当此险情发生后,由基层河务局组织抢护,动用抢险队员现场指挥,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调石抛石进行抛散石加固。
如流速过大可用抛铅丝笼固根后,上面抛散石加固。
抢护方法:在出险部位水流顶冲处用装载机、抢险队员配合抛铅丝笼,将水流外挑,控制险情不再发展后用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调散石进行石坦恢复,直至达到设计标准。
2.2 较大险情
坝基坍塌险情根据险情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抢护。
对于淘刷严重,根石基础冲塌较多,坝基土胎已外露的险情,在出险部位水流顶冲处用装载机,抢险队员配合抛铅丝笼,将水流外挑,同时动用抢险队员在出险露土胎部位抛柳石枕护胎,防止水溜对坝基土胎进行淘刷。
在出险部位水深溜急大溜顶冲的情况下,根石坡度陡缓不一,柳石枕入水后难以平稳下沉,应加强水下观测,除放松柳石枕留线外,还可用底勾绳,控制枕位至预定地点。
当险情控
制后,用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进行险情恢复,先上土方进行土胎恢复,再调散石在土胎外侧抛散石加固石坦。
2.3 多坝较大险情抢护
防汛办公室接到出险报告后,立即报告地方防指和上级黄河防办,成立抢险现场临时指挥部,建立起具有指挥决策调度职能的指挥机构。
地方防指及时部署群防队伍上防并做好必备料物到位的准备、实施工作,责任人在及时组织抢护的同时,及时将抢险情况报告地方防汛指挥部。
险情抢护方法同较大险情抢护方法相同,视险情发展情况增加抢险人员和机械设备全力以赴抢险。
3 较大险情抢险队伍组织及料物保障
3.1 单道坝较大险情抢险队伍组织及料物保障
当此险情发生后,县级河务局的抢险人员和抢险设备可以基本满足本较大险情的抢护需要,所以该较大险情由基层河务局负责抢护。
防汛办公室接到出险报告后,立即向防办主任和带班局长回报,同时报告地方防指和市局防办,成立抢险现场临时指挥部,建立起具有指挥决策调度职能的指挥机构。
险情发生后,由带班局长通知负责抢险干部,立即组织抢险人员和设备赶赴出险现场进行抢险。
按排专人对现存备石数量进行排查。
根据存备石数量、河势情况、险情预估等情况,决定是否由防办人员紧急向市局防办行《关于请求紧急备石》的明传电报,立即同附近石场联系,待市局批复后,在地方防指、交通、公安等部门的配合下开始紧急抢运防汛备石。
3.2 多道坝较大险情抢险队伍组织及料物保障
当此险情发生后,防汛办公室接到出险报告后,立即报告地方防指和市局防办,成立抢险现场临时指挥部,建立起具有指挥决策调度职能的指挥机构。
地方防指及时部署群防队伍上防并做好必备料物到位的准备、实施工作,责任人在及时组织抢护的同时,及时将抢险情况报告地方防汛指挥部。
首先组织就近群众队伍直接参与工程抢险,由村长带领迅速到达出险地点,进行柳石枕作业抢险。
调集地方装载机、自卸车等设备投入抢险工作。
此时较大险情很可能会出现抢险机械及抢险料物不够使用的情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由地方防汛指挥长发布命令,有关单位和部门接指令后,按指令任务迅速带抢险物资、机械设备及队伍到达抢险工地进行抢险;抢险石料则有河务局立即同附近石料场联络,在地方交通、公安等部门的协助下立即展开石料的抢运,石料是否充足将直接影响险情的顺利抢护,如果多个较大险情同时发生,险情抢护将采取现拉现抛的方式进行,如遇恶劣天气或者石料运输满足不了抢险的需要,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将动用就近调用其他单位石料进行险情抢护。
根据险情发展情况,如果机械数量有限此时需要调动黄河机动抢险队,将及时根据调动程序向上级防办申请调用。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