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_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_以黑龙江省1990_2009年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276.60 KB
- 文档页数:6
能源消费、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基于中国1990-2014年时间序列数据吴鸣然;赵敏【摘要】The essay reveals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among energy consumption ,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between 1990-2014 by establishing the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 the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and the variance decompo-sition function. The result show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ree systems of energy ,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is stable and harmonious in the long term, which proves that China is locat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The mod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is characterized by a large number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hich is not sustainable.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must maintain the coordination of economy,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lso, the government should not consider the improvement of energy efficiency as an energy utilization strategy, but strengthen the ability of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us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society.%基于1990-2014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脉冲响应函数(IRF)和方差分解函数(VD)揭示中国能源消费、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
居民储蓄、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姓名:杨丹丹 专业:数量经济学 学号:405430213160一、引言近些年,我国经济进入了相对平稳高速的增长时期,居民收入也随之持续增长。
我国国民储蓄投资势头不减,居民收入的相当比例被用于储蓄,投资规模也相应扩大,而用于内部消费的比例相对较低。
现代经济理论十分重视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储蓄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转化为投资的能力以及投资的效率来实现的。
在我国当前经济高速增长和高储蓄、高投资、低消费的背景下,本文首先回顾索洛增长模型中储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能力以及投资的效率纳入模型,分析储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然后试图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并据此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二、索洛增长模型回顾和扩展回顾索洛模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前的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其中最著名的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增长理论。
他们认为资本的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认为储蓄是经济增长的动力。
但忽略了知识技术的进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同时,其局限性即资本的积累会从储蓄完全转化至投资也日益明显。
随之,凯恩斯理论弥补了古典经济理论的一些不足如,提出了投资的乘数效应等。
他认为是投资决定储蓄。
投资与储蓄是相分离的。
因此政府可以通过举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这也是我们所看到的,当前我国通过举债进行投资来拉动经济,而居民的高储蓄率得以支持政府的债务规模。
1、索洛模型回顾。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索洛增长模型为典型代表。
索洛模型首先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该模型假设生产仅由两种要素投入即资本(K )和劳动(L ),其他投入是相对不重要的。
生产函数为如下形式:),(AL K F Y = 其中A 表示劳动的有效性,AL 即有效劳动。
(1)该生产函数的另一个重要假设即资本与有效劳动是规模报酬不变。
即 ),(),(AL K cF cAL cK F = 其中0c ≥。
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一、我国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的变化轨迹(一)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投资率上升和消费率下降的态势趋于减弱,改革开放以来两者波动幅度明显缩小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0多年间,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进程,投资率逐步上升(由1952年的18%上升到2001年的38%),最终消费率相应地逐步下降(同期由83.2%下降到59.8%)。
最终消费率和投资率的比例关系,2001年为59.8∶38,“九五”期间(1996~2000年)这一比例平均为59.5∶37.5,其中1999年为60.2∶37.1,2000年为61.1∶36.4;“八五”期间(1991~1995年)平均为58.7∶40.3,“七五”期间(1986~1990年)平均为63.4∶36.7,“六五”期间(1981~1985年)平均为66.1∶34.5(按支出法计算的GDP分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三项,最终消费由城乡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构成,其占GDP之比为最终消费率;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额和存货增加,其占GDP之比为投资率,或资本形成率;消费率和投资率相加有时会大于100%,主要因为净出口为负,使GDP总额减少,分母缩小)。
尽管1999、2000年最终消费率有所回升,投资率有所下降,但最终消费率仍然低于“七五”、更低于“六五”期间的平均水平。
总的看,这种变化轨迹可能反映了工业化时期投资与消费的一般演变规律,表明两者的比例关系在按照工业化进程的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
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多次出现比较严重的投资过度和消费不足,导致投资率和消费率大幅度偏离其趋势值。
1978年以后,随着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投资率和消费率的波动幅度明显缩小,变化轨迹渐趋平稳(见下图)。
1952~2001年最终消费率和投资率的演变轨迹资料来源:李建伟根据统计资料进行处理。
图中对数值曲线分别表示消费率和投资率的趋势线。
改革开放开始时,人们对以往重积累、轻消费、重生产、轻生活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重新审视,这时消费率从1978年的62%上升到1981年的67.5%,达到最近20多年来的最高值,这种上升或许带有一定的“矫正”性质。
投资外贸和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摘要】外贸、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外贸带来了更多的市场和资金流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增长。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消费者的需求不断激发市场活力。
投资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它可以带动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外贸、投资和消费需要协调发展,共同推动经济的发展。
对外贸和消费进行有效的引导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
在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只有不断优化投资、外贸和消费结构,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才能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投资外贸、消费、经济增长、贡献、推动作用、影响、协调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共同推动、有效引导、关键。
1. 引言1.1 投资外贸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投资、外贸和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通过投资,企业可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外贸是连接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桥梁,通过外贸,企业可以拓展海外市场,增加出口收入,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并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消费需求的增加可以激发生产需求,推动产业发展和就业增长。
投资、外贸和消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协调关系,三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投资对外贸和消费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外贸和消费也为投资提供了市场需求和发展动力。
只有三者协调发展,经济才能实现良性循环、持续增长。
正确引导和促进投资、外贸和消费的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政策引导,降低投资门槛,优化外贸政策,刺激消费需求,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
只有这样,投资、外贸和消费才能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重要,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
外贸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化。
通过外贸的开展,不同国家可以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进行贸易,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与消费需求分析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与此同时,消费需求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本文将对经济增长和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展开探讨,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经济增长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经济增长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增加就业机会,缩小贫富差距,从而激发消费需求。
当人们感受到自己的经济状况改善,他们会更加愿意消费,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因此,经济增长可以促使消费需求的增长。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带来了生产力的提升和商品种类的丰富,使得人们可以选择更多的消费品。
人们在物质条件改善的同时,对于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因此,经济增长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是双向的,既推动了消费需求的增长,又满足了人们对更高品质、多样化消费品的需求。
二、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消费需求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对经济增长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消费需求的增加会刺激企业的生产和投资,进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当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时,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会增加生产,提高产能利用率,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其次,消费需求的增加也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以汽车消费为例,当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时,他们更有能力购买汽车,这将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会带动石油、钢铁、橡胶等相关产业的繁荣。
因此,消费需求对于推动产业链的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经济增长与消费需求的互动关系经济增长和消费需求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方面,经济增长为消费需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经济增长意味着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就业机会增加,社会福利改善等,这些都会刺激消费需求的增长。
另一方面,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当消费需求增加时,企业会增加生产,刺激经济增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需求也会随之提高,并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这种互动关系使得经济增长和消费需求形成了良性循环。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研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研究引言消费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经济增长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来越显著。
本文将探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并重点分析其在国内生产总值、就业和投资等方面的影响。
一、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衡量指标,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消费作为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体现在需求侧。
消费作为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的增加能够刺激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进而带动企业的生产和就业。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购买力增强,市场需求也会逐渐增加,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其次,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体现在供给侧。
消费的增加会带动投资的增加,提高企业的利润率,进而促进企业的产能扩大和技术创新。
同时,消费的需求也会引起企业的竞争,推动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产品价格,从而促进经济的供给侧改革和结构升级。
总之,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体现在需求侧也体现在供给侧,消费的增加能够刺激经济增长,带动企业的生产和就业,同时也促进企业的供给侧改革和技术创新。
二、消费对就业的影响消费对就业的影响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
消费的增加能够刺激企业的生产和就业,而更多的就业又能够增加人们的收入,进一步提高消费水平,形成良性循环。
首先,消费的增加能够刺激企业的生产和就业。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企业的产品需求也会相应增加,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企业会增加生产力和就业岗位,从而促进就业的增长。
其次,更多的就业会进一步带动消费的增加。
就业增加意味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提高了人们的购买力;同时,就业也提高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消费欲望,推动了消费升级。
因此,就业和消费之间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相互促进,推动着经济的增长。
总之,消费对就业的影响是一个积极的循环过程,消费的增加刺激了企业的生产和就业,而就业的增加又进一步推动了消费的增加,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对于经济增长非常重要。
分析消费和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摘要:众所周知,影响GDP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消费和投资是其中两个主要的影响因素。
本文以各省区2007年的GDP、消费、投资进行定量分析,并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工具初步探讨了消费和投资对GDP的不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思考与解决方法,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GDP、消费、投资、多元线性回归、解决方法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是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经之路。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当今时代,探讨影响GDP的两大因素 ---消费和投资,保证二者健康稳定发展,对加快我国经济见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下,全球经济出现低迷状况,中国也受到金融风暴波及。
在这个时候正确认识和调整投资与消费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2007年各省区GDP、消费、投资的规模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消费和投资对GDP的不同影响,并提出相关问题和对策。
消费问题,从消费行为角度看,属于微观经济范畴;从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构成看,消费是重要总体变量,它的总量和结构变动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即对经济增长具有影响作用。
消费问题在近两年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
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发生变化,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人民币不贬值压力、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使得消费问题终于浮出水面,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由于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变化,严重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因此,将开拓国内市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确定为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投资指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
投资可分为实物投资、资本投资和证券投资。
前者是以货币投入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一定利润。
后者是以货币购买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公司债券,间接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
在理论经济学方面,投资是指购买(和因此生产) 资本货物——不会被消耗掉而反倒是被使用在未来生产的物品。
投资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投资和消费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投资是指资本投入,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它可以促进生产率和创新,带动消费增长。
消费是指个人和家庭支出,在经济中占据了最大的份额。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一、宏观角度从宏观角度分析,投资和消费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宏观经济中,投资和消费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两个最重要的变量。
1.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宏观经济中,投资通常被认为是产生生产率和生产力的主要成分。
通过投资,企业可以购买资本设备、技术和人员培训,最终提高生产率和创新能力。
因此,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最直接和重要的贡献。
此外,投资还可以改善经济的结构。
随着投资的增加,企业的产能得以扩大,企业产品的质量得以提高,从而推动经济结构向高效率方向转变。
这种结构转变有助于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2.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消费对于经济增长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消费对GDP的贡献通常在60%左右,拥有极强的拉动效应。
由于消费者支出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和增加企业收益,因此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此外,消费也可以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
消费品的供给过程需要各种技术和创新,生产商们必须在持续创新的压力下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程度,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二、微观角度从微观角度分析,投资和消费对于个人和家庭的财务状况和生活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个人和家庭应该合理、稳定地利用资金,同时注意资金的成本和收益,以达到满足消费和投资的双重目的。
1.投资和消费的平衡在投资和消费的选择上,要做到平衡。
一方面,应该适度消费,确保正常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过多的消费会使家庭资产减少,而无法持续的生活质量也会逐渐下降。
另一方面,投资是长期的和难以预测的。
在选择投资时,应该尽可能减少风险。
投资应该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如通货膨胀、税金、汇率和利率变化等),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和分散投资策略。
投资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投资和消费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它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将分析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发挥着关键作用。
首先,投资可以提高生产力。
当资本用于购买设备和技术改进时,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
其次,投资对就业的刺激也不可忽视。
投资活动的增加会导致新增就业机会的出现,进而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推动了整体消费水平的提升。
此外,投资还有助于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整体产业水平,增强了国家的竞争力。
然而,投资的过度增长也可能带来副作用。
高额的投资往往意味着大量的资金流入,如果投资领域出现泡沫,可能导致经济出现过热和金融风险等问题。
因此,合理调控投资的规模和结构,确保投资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是非常重要的。
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消费在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当消费水平增加时,会刺激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就业率,并进而推动整体经济增长。
消费也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增加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兴旺发展,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
此外,消费还可以表达对经济发展的信心。
当居民对经济的前景持乐观态度时,他们更愿意消费,这又会促进经济增长。
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较高,因此鼓励消费对于经济建设至关重要。
然而,过度的消费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过度消费可能导致个人财务风险的增加,以及资源和环境的浪费。
因此,要引导消费朝着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倡导合理消费,确保经济增长具有可持续性。
三、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投资和消费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经济增长。
首先,消费可以促进投资。
当消费增加时,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使得它们能够更多地进行投资活动,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投资可以促进消费。
投资活动的增加会带动就业增长,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进而刺激消费需求的增加。
然而,投资和消费之间的平衡也非常重要。
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既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也是经济增长的动力。
消费的增加可以带动需求的增长,进而促使企业生产和就业增加,推动经济的发展。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于刺激需求。
消费是需求的体现,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决定了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
当消费者购买力增加时,他们更愿意购买商品和服务,从而带动了需求的增加。
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会增加生产和投资,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增长。
因此,消费的增加可以刺激经济需求的增长,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于拉动产业发展。
消费的增加会直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如,当消费者购买汽车时,汽车生产企业需要增加生产,从而带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
与汽车相关的产业,如钢铁、橡胶等原材料产业,也会受到影响,产生连锁反应。
消费的增加会促使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增长。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于促进就业。
消费的增加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参与生产和销售,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当消费者购买力增加时,企业需要增加生产和服务,就需要更多的员工来满足市场需求。
就业的增加不仅可以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还可以增加人民的消费能力,形成良性循环。
因此,消费的增加可以促进就业的增长,为经济增长提供劳动力支持。
消费对经济增长还有一定的传导效应。
当消费的增加带动了需求的增长和产业的发展,进而促使企业的利润增加。
企业利润的增加可以用于扩大再投资,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增长。
同时,企业利润的增加还可以通过股息、红利等方式回馈给股东和投资者,进一步刺激他们的消费需求。
消费和企业利润之间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共同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消费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消费的增加可以刺激需求的增长,拉动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的增加,推动经济的增长。
因此,政府应该采取措施,鼓励和促进消费的增长,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同时,消费者也应该理性消费,增强消费的能力和质量,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第13卷第3期2011年05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IT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13No.3May.,2011收稿日期:2011-03-20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经济增长动力的需求分析”(08E026)作者简介:李凤升(1974-),男,山东定陶人,系副主任,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数量经济学研究;孙彦彬(1951-),男,吉林吉林人,校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消费、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以黑龙江省1990—2009年为例李凤升,孙彦彬(东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摘要:为研究黑龙江省消费、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选取1990—2009年相应统计数据作为样本,原始数据表明,黑龙江省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消费稳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快速提升,所占比重明显偏高。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投资和经济增长互为Granger 因果关系;居民消费的直接拉动作用在统计上并不显著,间接拉动作用较显著。
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的平滑值约在0.61左右波动,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的平滑值约在0.23左右波动。
应注重扩大消费需求,形成消费、投资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进而促进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经济增长;消费;投资;状态空间模型中图分类号:F22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1971(2011)03-0047-06一、引言经济增长一直是宏观经济领域研究的热点。
随着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学者认为需求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沃克(Walker ,J.F.)和瓦特(Vatter.H.G.)通过对二战后美国经济历史的经验分析后认为,忽略需求因素的传统经济增长理论无法解释美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生产力的大幅下降,而需求的影响在标准生产函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
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是拉动和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消费和投资之间关系的协调与否,不仅影响到当前宏观经济的各个层面,而且影响到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鉴于此,区域经济增长中的消费、投资状况是学者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消费需求作为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拉动作用,表现于直接拉动和间接拉动作用。
直接拉动作用是指消费需求通过它自身的扩大,为生产提供更大的实现空间,从而导致生产的扩大;间接拉动作用是指消费需求作为初始变量拉动其他变量,又通过其他变量拉动经济发展,其表现形式就是消费需求拉动投资需求,投资需求又拉动经济增长,这就是消费需求的引致效应。
投资需求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变量,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 )提出了乘数—加速数原理,认为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乘数效应,通过乘数作用,投资促使收入增加,而收入的增加又通过加速数原理反作用于投资,使投资再增加[2]。
另外,投资在经济增长中有产生供给和创造需求的双重作用。
钱纳里(Chenery ,H.B.)认为,随着一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并由此带动一国的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
在此过程中,消费率的变化过程是从经济的初始阶段的高消费率,到工业化进程的不断降低,最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完成又开始逐渐提高,呈现出一条U 形的变化曲线。
而投资率的变化与此相反,从经济的初始阶段的低投资率,到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提高,最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完成又开始逐渐降低,呈现出一条倒U 形的变化曲线[3]。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埃德蒙·菲尔普斯(Edmund S.Phelps )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最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资本积累黄金律(The Golden rule )”[4]。
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都面临着资本积累率的问题,一个社会当期的总产出将被用来消费和储蓄,其中消费所占的比例关系到当期居民的效用水平,而储蓄带来的资本积累的比例又将直接影响到下一期的产出水平,进而决定未来居民的效用和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菲尔普斯提出的“黄金律”正是用来分析如何选择当期消费与储蓄的比例、当期消费与未来消费的比例,即“跨期权衡”问题。
所谓的“黄金律”是保证整体经济能够永远处在同样的“黄金年代”(Golden Age )中的规则。
要保证人们永远生活在同样的“黄金年代”里,就必须首先保证人们在不同时期里的消费量相同,即福利水平不变。
再根据当期储蓄决定下一期的产出和消费,最终得出资本积累的“黄金律”:社会的最优储蓄率应该等于资本在国民收入中的贡献率。
该项研究成果加深了人们对经济政策对经济的长期影响与短期影响关系的理解,并对经济学研究和经济政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国内学者从需求视角对中国和部分省份经济增长和消费、投资关系进行研究比较代表性的文献有:李占风、袁知英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函数,揭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消费、投资、净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5];储东涛认为投资是扩大内需最直接和快捷的手段,消费是扩大内需的原动力,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提振消费水平,积极探索扩大消费的有效路径等[6];吴薇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消费、投资、出口的结构矛盾及三者失衡的原因,进一步提出强化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具体措施,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7],吴丽丽、尹煜依据中国31个省(市、区)1986—2005年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分析和协整分析,从相对数变动和绝对数变动两个角度分析全国和各省的政府投资、私人投资、政府消费、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认为地域和时间影响经济增长,中央和各省应因地制宜、因时而异,,济增长率具有普遍影响,各地方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不同,中央应该对地方政府的消费和投资进行合理调控[8];陆静超重点研究了新增长理论,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行方法[9];张秀英认为近年来中国消费需求对GDP 增长的贡献份额连续大幅度下降,收入分配差距以及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已经极大地制约了消费需求等[10];伍楠林认为基础设施投资主要作用于当期的经济增长,其产业拉动链条短,中国政府的大规模公共投资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等[11]。
综观国内外关于消费、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均认为消费与投资应协调拉动经济增长,并且应注重消费需求,但存在区域差异,对于不同地区,二者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
对于黑龙江省而言,目前尚未考察到对这个特定区域消费、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运用现代动态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定量研究的文献。
与以往文献不同的是,本文首先分析了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然后构建了一个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揭示了黑龙江省消费、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参考。
二、变量与数据样本取自1990—2009年黑龙江省历年经济数据,源于2010年《黑龙江省统计年鉴》。
用支出法地区生产总值反映经济增长状况;用居民消费支出反映消费水平;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反映投资水平,黑龙江省原始数据见图1。
图1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投资时间序列·84·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3卷从图1可以看出,近年来,黑龙江省经济快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由1990年的700亿元上升至2009年8000余亿元,20年间增长了10倍多(以当年价格计算)。
居民消费稳健提高,由1990年的330亿元上升至2009年3000亿元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在1990—2005年稳步提高,在2006年后快速提升,在2009年达到5000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另外,自2006年以来投资水平超过了居民消费,且二者差距呈扩大趋势,投资所占比重明显偏高。
基于考虑数据的可比性和一致性,为消除物价变动对变量的影响,用黑龙江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以1990年为基期)分别对上述数据进行平减,推算出以1990年为基期的历年实际经济增长、消费和投资水平。
分别用变量Y、X、I表示以1990年为基期的历年实际经济增长、消费和投资水平。
三、实证分析(一)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在建模之前,应首先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
根据Granger提出的因果关系检验方法[12]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所需检验的参数模型如下:y t =γ+∑mj=0γj x i-j+u t(1)其中,m表示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ut为白噪声序列。
模型(1)中的系数显著性对应着变量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
对于模型(1)而言,给出原假设:H0:γj(j=1,2,…,m)(2)如果原假设H成立,则意味着所有前期的变量x对y没有解释或预测能力,认为x对y没有显著的Granger影响。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实质是检验一个变量的滞后变量是否可以引入到其他变量方程中。
若一个变量受到其他变量的滞后影响,则称它们之间具有Granger因果关系。
分别选取滞后阶数为1、2、3,对三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在5%显著性水平上,当1—3时,I Y表1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零假设H0滞后阶数F统计量P值结论Y不是I的Granger原因19.860.01拒绝H0 I不是Y的Granger原因116.420.00拒绝H0 X不是I的Granger原因16.740.02拒绝H0 I不是X的Granger原因12.930.10拒绝H0 X不是Y的Granger原因10.010.92接受H0 Y不是X的Granger原因15.280.04拒绝H0 Y不是I的Granger原因217.150.00拒绝H0 I不是Y的Granger原因28.770.00拒绝H0 X不是I的Granger原因23.990.04拒绝H0 I不是X的Granger原因21.340.29接受H0 X不是Y的Granger原因20.110.89接受H0 Y不是X的Granger原因22.830.09拒绝H0 Y不是I的Granger原因314.930.00拒绝H0 I不是Y的Granger原因37.560.01拒绝H0 X不是I的Granger原因32.480.12接受H0 I不是X的Granger原因30.740.55接受H0 X不是Y的Granger原因30.780.53接受H0 Y不是X的Granger原因32.990.08拒绝H0注:检验结果均来自软件EViews6.0。
为Granger因果关系,说明黑龙江省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固定资产投资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资本形成又通过乘数效应促进了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