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甲骨文出土后的研究现状对甲骨文书法艺术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考古出土文物对中国书法和中国文化的影响自古以来,中国书法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法被誉为“国画之母”,对于中国艺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考古出土的文物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而且也对中国书法和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考古出土文物为研究中国古代书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
通过对出土文物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古代人民的书写习惯、字体演变等信息。
在甲骨文的研究中,考古学家可以通过甲骨上的文字和图案来了解古代社会的宗教、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并从中推测古代文字的形态和发展。
出土的铭文、碑刻等也为研究书法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这些出土的文物为书法学家提供了直观的字体样本,有助于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字体特点和风格变化。
考古出土文物对传承和发展中国书法艺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研究出土文物中的书法作品,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和创作经验,为当代书法艺术家提供启发和借鉴。
出土的汉代书法作品,如《赵孟頫快雪时临黄庭经帖轴》等,成为了后世书法家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对于后来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借助考古成果,可以追溯不同历史时期的优秀书法作品,对其进行修复和保护,使这些珍贵的艺术作品能够得到长期保存和传承。
考古出土文物也为人们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提供了窗口。
中国古代文化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源泉和创作背景之一。
通过研究出土文物中的图案和器物,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宗教信仰、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
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上的铭文和图案,揭示了古代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和崇拜,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
这些文物不仅丰富了中国书法的艺术内涵,也使得书法艺术更具有文化自觉和历史积淀。
考古出土文物对中国书法和中国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它为研究中国古代书法提供了实物依据,为传承和发展书法艺术提供了启示和借鉴,也为人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提供了窗口。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考古工作,积极保护和研究出土的文物,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书法和中国文化。
甲骨文的研究结果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之一,使用于商代晚期到西周时期,被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
甲骨文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语言演变有着重要意义。
以下是甲骨文研究的一些主要结果和相关内容:1. 文字解读:甲骨文的研究者通过对甲骨文的形状、结构和用法的分析,尝试对其中的文字进行解读。
根据字形和上下文的特征,研究者们建立了甲骨文的字库和字典,并逐渐对一些常见词汇和用法进行了解释。
这使得我们能够理解一些古代的祭祀、卜辞、官职、地名等相关内容。
2. 文字演变:甲骨文的研究揭示了中国古代文字的演变过程。
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后来的大篆、小篆和隶书,每一次演变都对甲骨文的字形、结构和用法产生了影响。
通过对甲骨文与后来的文字形态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字的发展轨迹以及整个汉字体系的起源与进化。
3. 历史考证: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录形式之一,所以它保存了许多商周时期的历史信息。
甲骨文研究者通过对甲骨文的内容解读和比较,可以获得关于政治、社会、经济和宗教等方面的重要历史数据。
例如,研究者们能够通过甲骨文了解到商周时期的政治结构、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情况。
4. 社会结构与阶级:甲骨文的研究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结构与阶级划分。
通过对甲骨文中的官职名称、祭祀仪式等内容的解读,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官僚体制和社会等级差异。
此外,甲骨文中还出现了一些贵族家族的姓氏,揭示了当时的家族制度和家族文化。
5. 宗教信仰与祭祀:甲骨文的研究使我们对商周时期的宗教信仰和祭祀仪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甲骨文中记载了大量的祭祀、卜辞、祝福等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和宗教仪式,如神灵崇拜、祖先祭祀等。
通过分析甲骨文中的文字和用法,我们可以对古代宗教与信仰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甲骨文的研究结果对于了解古代历史、文化和语言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甲骨文的解读和研究,我们可以还原古代历史的片段,了解古代社会的结构与制度,探究古代文化与信仰的演变,以及推动古代文字学和汉字学的发展。
考古出土文物对中国书法和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考古遗产。
考古出土的文物不仅是研究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宝贵资料,也对中国书法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考古出土文物对中国书法和文化的影响,并介绍一些相关的例子。
考古出土文物为研究古代书法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出土的甲骨文、竹简、帛书等,为研究古代书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这些文物不仅保存了古代文字和书法的形态和风格,还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信息,对于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这些文物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书法的发展演变和特点,为书法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备考基础。
考古出土文物对中国书法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古代的书法作品往往是以文字为主要内容的,它们的存在和传承对后世的书法发生着深远的影响。
根据考古出土的文物,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书法在形体、线条、笔触、结构和布局等方面的特点,这些特点对后世的书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出土的楚简、帛书等书法作品展现了古代书法的独特风貌,为后世的书法艺术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出土的铭文、碑文等也对后世的书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们丰富了书法的内容和形式,为书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契机。
考古出土文物还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的文物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宗教、思想、艺术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它们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考古出土文物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沿革和现实意义,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考古出土的文物还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它们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甲骨文的研究与历史价值甲骨文是我国古代文字之一,是指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所使用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组成部分,甲骨文不仅对研究我国古代文字和语言具有重要意义,更是了解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重点阐述甲骨文的研究和历史价值。
一、甲骨文的研究方法甲骨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三类:1、硬笔拓片法;2、软笔拓片法;3、数字拓片法。
硬笔拓片法是指现场或者博物馆里,使用硬笔或刀具直接在甲骨或骨片上进行刻划,同时用油性墨水或石墨粉描绘。
软笔拓片法是在甲骨或骨片上铺一层厚厚的纸张,用软笔在纸张上描绘,从而得到甲骨或骨片的凹凸图案。
数字拓片法是在甲骨或骨片上盖一个专用的透明膜,在透明膜上描绘图案并拍照。
二、甲骨文的历史意义首先,甲骨文记录了商代社会的历史信息,是研究商代社会的重要文献。
甲骨文内容涵盖了商代各个方面的信息,如祭祀、政治、经济、宗教、军事等,对于了解商代社会的各个层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商代社会。
其次,甲骨文还记录了我国古代文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从发明文字走向正字文字的过程,同时也为我国古代文字的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
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汉字的演变,是我国古代文字的一个漫长历程。
研究甲骨文可以了解当时文字的发展轨迹,为了解汉字的演变提供帮助。
此外,甲骨文还提供了我国古代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的重要资料。
通过甲骨文可以了解到商代社会政治制度的特点,如王权的中心化、宗室的权力、农民阶层的弱势等。
甲骨文还记录了我国古代宗教和信仰的内容,如神说、卜辞、宗庙等,为我们了解我国古代神话和传说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最后,甲骨文还具有研究语言和语言学的价值。
甲骨文是我国最古老的语料库之一,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珍贵语言材料,涉及音韵、语法、词汇等方面。
研究甲骨文可以了解古代语言的基本规律和演化过程,对于学习古代语言、比较语言等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甲骨文的研究报告现状
甲骨文是一种古代中国文字体系,其研究报告的现状可总结如下:
1. 历史和考古研究:研究人员致力于对甲骨文的历史和考古进行研究。
通过对甲骨文的出土环境、年代、地理分布等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甲骨文的起源、时代背景以及文化内涵。
2. 文字研究:研究人员对甲骨文中的文字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
他们致力于解读甲骨文中的字形、用法、组合规律等,以便理解其中的含义和语义。
3. 词义研究:甲骨文中的词义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研究人员通过对甲骨文文本的整理和分析,尝试还原出古代汉语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这对于研究古代社会、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4. 社会和文化研究:甲骨文中记载了很多古代社会的信息,例如宗族、官职、祭祀活动等。
研究人员通过对甲骨文的分析,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组织结构、宗教信仰和社会风俗,从而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5. 数字与统计分析: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运用数字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大量的甲骨文进行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
这些方法可以揭示甲骨文中的模式和规律,从而增进对甲骨文的理解和解读。
总体而言,甲骨文的研究报告现状较为丰富。
不断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不断丰富了我们对甲骨文的了解,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语言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参考。
然而,甲骨文的研究仍然存在许多待解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和研究。
甲骨文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关系甲骨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对于了解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人来说,甲骨文是一片宝藏。
甲骨文虽然在不同的时期有过不同的用途,但是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之一,始于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晚期。
甲骨文的书写主要是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制,主要是用来记录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情况。
甲骨文的结构特点就是线条纤细,笔画古拙、方正、结构稳重、秀美清丽,非常巧妙地融合了艺术和文字。
甲骨文的形式虽然比较古拙,但正因如此,它具备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于后来的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形成了很大影响。
它的刻划方式、笔画线条都奠定了书法艺术发展的基础。
甲骨文对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甲骨文在美学上影响了中国传统书法的审美标准。
甲骨文的刚健、古朴、秀美、飘逸的线条,为传统书法艺术奠定了美学基础。
在书法艺术中,甲骨文的影响非常大,很多书法家在书写时都会有意或无意地借鉴甲骨文的线条,来塑造作品的审美属性。
其次,甲骨文对于传统书法的字形形成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甲骨文的是人类社会最早的文字之一,在形式方面已非常完备,并保留了不少古文字体、复古风格等元素,这让一些书法家将其杂合到作品中,更丰富了书法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另外,甲骨文虽然是汉字源头的一部分,但它所表达的符号和汉字确实不完全一样,这直接影响了汉字书写风格的变化,更体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广度。
甲骨文对于传统书法的影响还能体现在书法比赛中。
书法比赛是中国书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甲骨文作品的参赛和获奖也在不断增加。
由此可见,甲骨文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
总之,甲骨文是中国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通过甲骨文,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书法艺术的源头和变迁,并进一步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甲骨文的现状的研究报告引言甲骨文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部分,是我国古代文字的最早记载。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考古的深入,对甲骨文的研究也越发深入和广泛。
本研究报告旨在分析甲骨文的现状,总结当前的研究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1. 甲骨文的发现与发展1.1 甲骨文的发现甲骨文最早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在河南安阳殷墟的甲骨堆中,发现了一大批刻有文字的甲骨。
随后,类似的甲骨也在其他一些古代遗址中被发现。
1.2 甲骨文的发展历程经过多年的研究,学者们发现,甲骨文具有一定的句法结构和语义规则。
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文字系统,用于记录古代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信息。
2. 甲骨文的研究方法2.1 甲骨文的解读甲骨文解读是甲骨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学者们通过分析甲骨文的构造、形态和上下文字之间的关系,来识别和解释其中的含义。
2.2 甲骨文的分类甲骨文根据器物的材质、时间和地域等因素可以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有“龟甲类”和“兽骨类”两大类别。
2.3 甲骨文的数据分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学者们开始使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研究甲骨文。
通过对大量甲骨文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3. 甲骨文的研究成果3.1 甲骨文对古代历史的贡献甲骨文记录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3.2 甲骨文对汉字的演化的影响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对后来的汉字演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可以推测出古代汉字的发展轨迹。
3.3 甲骨文对民俗研究的意义甲骨文中记录了古代社会的民俗习惯和祭祀活动,对民俗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 甲骨文研究的局限性和挑战4.1 甲骨文材料的保护和保存甲骨文的材料主要是龟甲和兽骨,这些材料的保存状况直接影响着研究的进行。
保护和保存甲骨文材料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4.2 甲骨文解读的困难甲骨文的解读受限于时代的差异和文字的多义性等因素。
甲骨文的研究报告现状分析甲骨文的研究报告现状分析引言甲骨文是古代中国商代和西周时期的一种记载文字,以其古老、神秘而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发展,甲骨文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对甲骨文的研究报告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揭示其中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研究报告的来源和数量统计甲骨文的研究报告主要来自考古学和古文字学领域。
随着中国考古学的不断发展,甲骨文的研究报告数量逐渐增多。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发表的甲骨文研究报告超过1000篇。
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甲骨文的研究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甲骨文的考古发现和出土情况:研究者通过对甲骨文的考古发现和出土情况的分析,可以了解到甲骨文的时代、地区分布和使用目的等相关信息。
2.甲骨文的文字特征和结构:研究者通过对甲骨文的文字特征和结构的分析,可以揭示其语法规律、字义及上下文的关系等内容,对研究甲骨文的语言学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3.甲骨文的内容解读和释文分析:研究者通过对甲骨文的内容进行解读和释文分析,可以还原甲骨文的原貌,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宗教信仰和政治制度等重要内容。
4.甲骨文与古代文化的关联:研究者通过对甲骨文与古代文化的关联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甲骨文在宗教、祭祀、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对理解古代文明具有重要价值。
研究报告的研究方法甲骨文的研究报告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文字学方法:通过对甲骨文的文字特征、用法和结构等进行系统的分类和比较,从而揭示其语言学特点和规律。
2.考古学方法:通过对甲骨文的出土地点、出土遗址和出土文物的分析,可以了解到甲骨文的时代、地区和使用范围,对研究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3.内容解读方法:通过对甲骨文的内容进行解读和释文分析,可以还原出甲骨文的原貌,了解其中隐藏的信息和意义。
4.比较研究方法:通过与其他古代文字的比较研究,可以揭示甲骨文与其他文字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从而深入理解甲骨文的特点和意义。
考古出土文物对中国书法和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拥有悠久的文明历史,许多珍贵的考古出土文物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这些文物不仅对中国书法艺术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生活、宗教和艺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考古出土文物对中国书法和文化的影响。
考古出土文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书法史料。
根据考古出土的铭文和碑文,我们可以追溯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书法风格和特点。
出土的商代甲骨文和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记录了当时社会的文字和书法形式,为我们了解商、周时期的书法艺术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考古出土文物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挖掘和研究出土文物,我们可以找到古代文明的蛛丝马迹,了解古人的思想、生活和艺术成就。
出土的青铜器、玉器和陶器等,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劳动成果,也为我们了解古代手工艺和生产方式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考古出土文物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文物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观念,这些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出土的汉代帛书、竹简等文献,记录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也为我们了解汉代的思想和文化传统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考古出土文物还对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书法作品不仅为当代书法家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素材和创作灵感,也使他们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推陈出新,创作出更具时代特色的作品。
古代文物也激发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考古出土文物对中国书法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书法史料和文化遗产,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考古出土文物的挖掘、研究和保护,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为当代书法艺术和文化创作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和灵感。
我们应当更加重视考古出土文物的保护和利用,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继续发挥着它们在中国书法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考古出土文物对中国书法和中国文化的影响考古出土文物是研究古代文明的重要依据,也是了解中国书法和中国文化的重要来源。
考古出土文物对中国书法和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具体分析。
考古出土文物对中国书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古代文物中的书法作品,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见证。
考古发现的甲骨文、金文、竹简等古代文字和文字书法作品,为学习和研究古代书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通过研究这些文物,人们可以了解古人的书法风格、笔法和用字规范,对于推动中国书法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考古出土的书法作品还可以为当代书法家提供灵感和借鉴,帮助他们在创作中融入传统的书法精髓,弘扬中华文化。
考古出土文物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考古出土的文物是中华文明的珍贵遗产,它们记录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古代青铜器、陶瓷、玉器等文物展示了古代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审美观念,揭示了古代社会的组织和发展方式。
这些文物通过它们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和艺术价值,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考,帮助我们理解古代社会和传统文化的演进。
考古出土的文物还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中国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包括语言、文学、哲学、艺术等方方面面。
考古出土的文物,尤其是书法作品,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文物所传承的书法艺术在中国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和演变过程。
通过研究和欣赏考古出土的书法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之处,增进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考古出土的文物也为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和推广中国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
考古出土的文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不仅能够在国内展览和研究,还可以通过国际博物馆展览、文化交流活动等形式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中国的文化遗产,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好合作。
考古出土文物对中国书法和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为中国书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见证和艺术借鉴,也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加强文化交流和推广中国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浅谈甲骨文出土后的研究现状对甲骨文书法艺术的影响
作者:李笑笑邓望宁
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4年第03期
摘要:1899年河南小屯村一带的农民在翻种土地时,发现了在地下埋藏三千多年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有科学体系的文字,是中国文字的鼻祖,在历史上对中国书法的演变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它的出土,使我们看到了殷人的书法原貌,同时,也在我国书法界产生了甲骨热,使自然形态的甲骨文字体得以提升为一种新书体。
本文将结合学者对甲骨文出土后的研究,谈一谈甲骨文出土对甲骨文书法艺术的影响。
关键词:甲骨文;书法;艺术
自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沉睡了三千多年的甲骨文被晚清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命名后,经过发掘、著录、考释到临写,进入到书法艺术领域。
二十世纪初期,在对甲骨文保护、著录的同时,以甲骨文大家罗振玉为代表的文人学者敏锐地发现了甲骨文的艺术价值,使得甲骨文转变成一种现代书法家的艺术创作活动。
一、甲骨文催生了甲骨文书法艺术
1900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王懿荣殉国,他虽然潜心研究了甲骨,却没有形成文献,收藏甲骨的刘鹗受罗振玉的鼓动,在1903年出版了第一步甲骨文著录书籍《铁云藏龟》,扩大了甲骨资料流传范围,使更多的古文字学家能据以进项研究,开辟了甲骨文作为一门科学的新时代。
由此,殷墟甲骨文开始为世人所知,对甲骨文的研究也从这一年开始。
随着甲骨文的研究,在我国书法界产生了甲骨热。
一些学者以其深厚的艺术修养和书法功力,或摹写临写,或集字成篇,使自然形态的甲骨文字得以提升为一种新字体。
随着甲骨学研究的成熟,甲骨文书法艺术也进一步发展。
甲骨文书法艺术产生于甲骨文发现后的第二十二个年头,最早出现的甲骨文书法作品是1921年左右由著名学者罗振玉集甲骨文字用毛笔写成的楹联。
即上虞罗氏贻安堂石印版《集殷墟文字楹贴》,这是第一部集甲骨文字为对联而属意书法专书,开甲骨文书之先导。
在罗振玉之后,章钰、高德馨、王季烈等人,也集甲骨文字为楹联。
据王季烈《集贞卜文叙》云:“我友雪公(按即罗振玉雪堂)用有商贞卜旧文,集为百联,爽之(按即章饪)同年复益以百五十联,合为一册。
”该叙作于辛酉(1921年)六月,刊于1927年东方学会石印本《集殷虚文字楹帖汇编》,共收400 余联,应称为是受罗振玉影响的产物。
《集殷虚文字楹帖汇编》的出版,对甲骨文书法的推广,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民间书家文人都对甲骨文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浙江杭州名儒、西冷印社创始人之一鹤庐丁辅之,1928年出有石印本《商卜文集联·商卜文集诗》;广东番禺琴斋简经纶有《甲骨集古诗联上编》,1937年2月商务印书馆石印本;与丁、简约同一时代者,还有汪同尘、陈邦福、王襄、董作宾等,均有甲骨文书法作品问世。
1937年商务印书馆《现代书画集》,有汪氏“甲骨文琴条”集诗一首。
特别是南阳董彦堂作宾,为甲骨学一代大家,作品格式丰富多彩,1967年台北艺文印书馆出的《董作宾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集》及1978年出的严一萍《甲骨学》下册,印有董氏所书的甲骨文集联集诗,他还喜好直接摹录卜辞原片为书轴。
1950年他又与汪怡合作编成《集契集》出版。
甲骨文的不断研究是甲骨文书法艺术发展的源泉。
二、甲骨文的不断研究推动甲骨文书法艺术的发展进程
在这里主要谈谈“当代甲骨文书法”。
“当代甲骨文书法是指从二十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迄今为止的甲骨文书法。
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变革的重大影响下,甲骨文书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
随着现当代考古学、古文字学以及甲骨文研究成果的不断推出,甲骨文被全方位、多层次地接受,也伴随着大量的甲骨文书法图录的出版,具有代表性的如《甲骨文书法艺术大观》(1992)、《国际甲骨文书法篆刻家大辞典》(2000)等。
这些图录的出版,为广大的甲骨文书法艺术的爱好者提供了更方便的途径通过文献资料去了解甲骨文书法,开阔人们的视野,促进甲骨文书法艺术更广泛地传播。
为增强甲骨文书法艺术的国际影响力,1984年河南安阳首先举行殷墟笔会、甲骨文还乡书法展,甲骨文书法摹刻艺术作品国际大展(1994年安阳)、首届中日甲骨文书法展(1997年南京)、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海内外甲骨文书法大展(1999年北京)、国际甲骨文书法艺术大展(2002年新加坡)也相继推出。
甲骨文书法在展览的激活下逐步走向独立、走向国际,而展览的面向大众及其引发的轰动效应,有效地刺激了人们的审美心理,为甲骨文书法的普及与提升争得了空间。
这一时期对甲骨文书法有重要影响的代表人物是甲骨学、古文字学著名书法家刘顺先生。
刘顺(1950-1998)安阳人,毕业于郑州大学历史系,安阳市博物馆馆长、副研究馆员,善文史诗词歌赋#工篆刻书法,四体皆能,尤擅甲骨文书法其对文史、古文字研究特别是甲骨文字研究极具功夫,刘充分利用占有甲骨契刻文字研究的独厚条件,一则大量临写龟甲兽骨文字原片,一则苦习书法技艺,其将甲骨文契刻文字与毛笔书法创作两者的研究使用紧密结合并进行长期探索,在甲骨文字书法研究、学习和创作方面取得成就。
借前人研究成果推陈出新,将大量可辨识甲骨文集字成联、成句、诗书并茂,其创作的甲骨文书法第五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刘顺先生以甲骨文书体参加的《全国第一届中青年书法家作品邀请展》,其创作的甲骨文书法作品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也正是此次展
览活动甲骨文书法第一次作为一种独立书体呈现给广大书家,此后,甲骨文书法也逐渐为更多的书法爱好者所熟知并喜爱!
三、结语
甲骨文出土,令书法界有幸再见三千年前旧迹,构成近现代书艺领地一大推陈出新的特色,许多书家学人为此已作出了出色的努力,取得了可观的收获。
随着时代的推移,甲骨文书法定会出现更多更完美的形式和内容,必将更好地推动和促进现代书法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爱民. 当代甲骨文书法的发展态势[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3(03)
[2] 宋镇豪. 甲骨文书学发展简说[J]. 殷都学刊. 1994(04)
作者简介:李笑笑(1996-06-23),女,籍贯:河南省周口市,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邓望宁(1991-11-27),女,籍贯:河南省林州市,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