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新教材突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第二章第二节风成地貌+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395.51 KB
- 文档页数:8
湘教版(2019)必修一第二单元地球的表面形态第一节流水地貌巩固训练一、单选题河谷中常有多级阶地,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称为一阶地;紧邻其上的另一级阶地称为二阶地,依次类推。
读河流阶地形成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是()A.先地壳下降,后流水侵蚀B.先地壳抬升,后流水侵蚀C.先流水沉积,后地壳下降D.先流水沉积,后地壳抬升2.图中()A.一级阶地比二级阶地形成早B.河谷不断变窄变深C.阶地适于建设大型港口D.河床海拔逐渐升高在分水岭两侧,侵蚀力强的河流会切穿分水岭,袭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发生袭夺后,河系重新组合,出现倒淌河、断头河、袭夺湾等地貌形态。
茨坪村以上甲河段曾经为鱼泡江源头。
如下图。
茨坪村附近古分水岭以玄武岩为主,岩石风化严重。
溪沟河在茨坪村附近袭夺鱼泡江后,鱼泡江水量减少,M盆地灌溉用水不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溪沟河能袭夺鱼泡江的主要原因有()①溪沟河河床高于鱼泡江②溪沟河上游侧蚀和溯源侵蚀作用强③分水岭岩石抗侵蚀能力较弱,易侵蚀④溪沟河水量大于鱼泡江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发生袭夺后,有关河流发生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甲河段水量增大B.乙河段水量减小C.丙河段可能形成断头河D.乙河段河流倒淌5.为满足M盆地的用水需求,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A.从甲河段自流引水至M盆地B.从乙河段自流引水至M盆地C.在鱼泡江下游修建水库拦水D.提高M盆地水价北京密云白河峡谷山高谷深,冬季雪后,景色别致(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密云白河峡谷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为( )A.冰川侵蚀B.流水侵蚀C.流水堆积D.风力侵蚀7.峡谷中河面更容易结冰的是( )A.凸岸边B.凹岸边C.河心区D.深水区下图示意1756~1960年荆江石首一城陵矶段河道变化。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示时段,该河道的演化过程中形成时间最晚的是()A.甲B.乙C.丙D.丁9.河道自然裁弯取直之后,又重新向着弯曲方向演变,其对河流的影响有()①降低流速②增加生物多样性③扩大流域面积④增强河道通航能力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下图为“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版)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2.2风成地貌(含答案解析)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高中联考期中试卷期末考试月考试卷学业水平同步练习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版)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2.2风成地貌(含答案解析)1 沙漠玫瑰石主要产于浩瀚戈壁,该石品种外形酷似玫瑰,又“生长”在沙漠中,故称之为“沙漠玫瑰”。
沙漠玫瑰石大多是火山岩浆冷却后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形成,是方解石、石英、石膏的共生结晶体。
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沙漠玫瑰石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沉积 D.风力沉积2.组成沙漠玫瑰石的物质为( )A.岩石 B.化学元素 C.金属矿物 D.非金属矿物【答案解析】 1.B 2.D第1题,由材料可知,沙漠玫瑰形成于浩瀚的戈壁,气候干旱,温差较大,主要外力作用为风力的侵蚀,故答案选B项。
第2题,矿物是在一定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处于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的单质和他们的化合物;岩石是由造岩矿物按一定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因此化学元素组成矿物,矿物组成岩石,由材料可知,沙漠玫瑰石大多是火山岩浆冷却后形成的,是方解石、石英、石膏的共生结晶体,主要包含的是非金属矿物,而金属矿物是指具有明显的金属性的矿物。
故答案选D项。
2 丹娘沙丘(左图)位于西藏林芝地区雅鲁藏布江丹娘乡附近河段北岸(右图),该地区4~9月份降雨丰富,10月~次年3月气候干旱。
在河谷西侧海拔2 949米处,建有号称“飞行难度全国第一”的林芝米林机场。
据此完成3~4题。
3.丹娘沙丘的组成物质主要来源于( ) A.风力侵蚀 B.流水搬运C.冰川搬运 D.人类活动4.每年三月,在河谷沿线公路行驶的汽车,最易遇到的险情是( )A.滑坡、泥石流 B.洪涝灾害 C.扬沙 D.地震【答案解析】 3.B 4.C第3题,丹娘沙丘位于西藏林芝地区雅鲁藏布江丹娘乡附近河段北岸,4~9月份降雨丰富,属于湿润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影响小,A错。
位于河流北岸,丹娘沙丘的组成物质主要来源于流水搬运,B对。
第二节风成地貌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埃及白沙漠除了有雪白的沙子外,还有众多高耸的白垩岩(石灰岩的一种)屹立其中,仿佛巨大的蘑菇群,因此又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它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地质奇观。
据此完成第1~2题。
1.形成图中蘑菇状白垩岩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B.风力堆积C.风力侵蚀D.流水堆积2.图中地貌常见于我国( )A.东北平原B.青藏高原C.四川盆地D.塔里木盆地1题,图示为风蚀蘑菇,是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
第2题,图示景观是风蚀蘑菇,是干旱地区的典型景观。
2.D雅丹地貌景观图4月,中国地质工作者首次深入敦煌附近180千米处的无人区“魔鬼城”,对这一国内最大的雅丹地貌区域进行了全面考察。
读图,完成第3~4题。
3.形成雅丹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地壳上升运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堆积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4.下列地貌中属于雅丹地貌的是( )A.沙丘B.风蚀沟槽C.沙垄D.洪积扇3题,雅丹地貌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第4题,沙丘与沙垄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洪积扇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
4.B下图为沙丘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5~6题。
5.关于沙丘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沙粒在缓坡一侧被搬运,在陡坡一侧沉积B.沙粒在陡坡一侧被搬运,在缓坡一侧沉积C.沙粒在缓坡、陡坡均为搬运作用D.沙粒在缓坡、陡坡均为沉积作用6.下列关于该地沙丘特征的判断,正确的是( )A.风力越大,沙丘坡度越陡B.缓坡沙粒粒径小于陡坡C.缓坡一侧为迎风坡D.该沙丘所在地主导风向是西北风5题,缓坡一侧为迎风坡,风力更大,沙粒主要被搬运,在陡坡一侧沉积。
第6题,风力越大,沙丘迎风坡坡度越缓;缓坡风力较大,细小的沙粒多被搬运,故缓坡的沙粒粒径较大;该沙丘所处具体地点不确定,因而不能确定其主导风向是西北风。
6.C读植被覆盖率、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完成第7~8题。
7.图中反映出( )A.同一植被覆盖率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B.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C.在植被覆盖率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D.输沙率与植被覆盖率、风速的关系不明显8.由图可知,防治风沙活动的有效措施是( )A.合理利用水资源B.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C.设置沙障固沙D.小流域综合治理,输沙率相对越小,说明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
第二节风成地貌(配套练习)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跟踪训练】有一些干涸湖底,常因干缩龟裂,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使之日益增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这种地貌称为雅丹地貌。
读“雅丹地貌示意图”,回答1~2题。
1.典型的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东南丘陵B.塔里木盆地C.四川盆地D.黄土高原2.已知该地区经常吹东北风,可知雅丹地貌垄、槽的伸展方向为( )A.东南—西北B.东北—西南C.东西方向D.南北方向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
下图为“宁夏沙坡头草方格沙障示意图”。
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的铁路和河流分别是( )A.包兰线、黄河B.京广线、黄河C.包兰线、长江D.京广线、长江4.图中沙障的作用主要是( )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②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③使用秸秆,降低沙障成本④增加蒸腾作用,提高降水量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5.修建图示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铁路免受风沙掩埋B.减少沙坡头荒漠化C.降低水土流失发生几率D.提高秸秆利用效率下图是“我国某地区‘魔鬼城’景观图”。
回答6~7题。
6.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吉林B.新疆C.四川D.上海7.该景观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A.风力沉积B.流水侵蚀C.流水堆积D.风力侵蚀读图,完成8~9题。
8.图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是()A.①B.②C.③D.④9.下列选项中,与形成图④所示的上大下小的特殊地貌不相关的是()A.岩性的软硬B.风力大小和风向C.地表松散碎屑物的多少D.河流的水量大小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雅丹”是维吾尔语“具有陡壁的小山包”之意。
这里的小山包按一定方向有规律排列。
读图回答10~11题。
10.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A.物理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风力搬运作用D.风力堆积作用11.这里的小山包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 )A.东西向B.南北向C.西北—东南向D.东北—西南向12.北疆地区分布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丘,其形成原因是准噶尔盆地()A.风力较小,搬运能力弱B.沙粒较大,风力搬运不动C.地势较低,地形起伏大D.降水较多,水源较丰富,植被覆盖较好在西北沙漠之中,由于风力作用的影响,地貌表现为沙丘地貌。
第二节 风成地貌学习目标:1.了解风成地貌的成因和分布。
(重点)2.掌握并能区分不同风成地貌的主要特点。
(重难点)3.了解风沙活动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一、风蚀地貌1.风蚀作用:指地面物质在风力作用下脱离原地,包括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
2.风蚀地貌(1)含义:由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
(2)类型: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壁龛、风蚀残丘、风蚀沟槽等。
(3)雅丹地貌: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的地貌组合。
[特别提醒]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多荒漠、戈壁,风力作用强盛,因此多风成地貌。
1.含义:风中携带的沙粒,在风速降低时沉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
2.沙丘(1)概念:风力作用下沙粒堆积而成的丘状或垄状地貌。
(2)形成不同形态的影响因素⎩⎨⎧风力大小地表形态的变化植被沙源 (3)新月形沙丘——最基本的形态 特点⎩⎨⎧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两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特别提醒]有的沙丘上生长植物,对流沙起到固定作用,成为固定沙丘;没有植被的固定,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形成流动沙丘。
三、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1.危害:破坏建筑物,降低土壤肥力,掩埋房屋、农田、道路等,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2.防治措施:设置障蔽或植树种草,采取草方格、石方格、高立式沙障、防护林等措施。
(1)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风力堆积的结果。
()(2)风蚀作用就是风的吹蚀作用。
()(3)雅丹地貌是干旱地区的一种风积地貌。
()(4)与草方格防沙相比,防护林防沙效果更好。
()(5)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其外力作用主要有()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搬运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提示:(1)×我国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的结果,但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则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2)×风蚀作用包括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
(3)×雅丹地貌是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
第二节 风成地貌[学生用书P27]一、概述1.风是干旱、半干旱区地表形态的主要“雕刻师”。
2.风成地貌⎩⎪⎨⎪⎧风蚀地貌风积地貌二、风蚀地貌 1.风蚀作用(1)定义:地面物质在风力作用下脱离原地,称为风蚀作用。
(2)分类①吹蚀作用:风吹过地面时,带走细颗粒物质,造成地面的破坏。
②磨蚀作用:挟带沙粒的风吹过地面物体时,风中运动的沙粒对经过的物体进行磨蚀,造成地面物体的破坏。
2.风蚀地貌(1)定义:由风蚀形成的地表形态。
(2)常见风蚀地貌①风蚀蘑菇:突起的孤立岩石,尤其是裂隙比较发育的不太坚实的岩石,遭受风蚀后呈现出上部宽大、下部狭小的蘑菇状形态。
②风蚀柱: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或土体,在长期的风蚀作用下,形成一些孤立的石(土)柱。
③风蚀壁龛:陡峭的岩壁遭受风蚀后,岩壁表面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凹坑,呈现出蜂窝状形态。
④风蚀残丘:风蚀作用形成的岛状高地或孤立的小丘。
⑤风蚀沟槽:风力沿着岩石之间的裂隙不断吹蚀,形成的沟槽地形。
⑥雅丹地貌: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等风蚀地貌的组合,泛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
三、风积地貌1.定义:风中挟带的沙粒,在风速降低时沉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
2.常见的风积地貌——沙丘(1)定义:风力作用下沙粒堆积而成的丘状或垄状地貌。
(2)影响因素:受风力大小、地表形态的变化,以及植被、沙源等条件的影响,往往形成形态多种多样的沙丘。
新月形沙丘是其中的基本形态。
新月形沙丘的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夹角,称为新月形沙丘的两翼,两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
四、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1.风沙的危害(1)破坏建筑物。
(2)降低土壤肥力。
(3)掩埋房屋、农田、道路等。
(4)影响当地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严重时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2.防沙措施(1)设置障蔽或植树种草。
(2)采取草方格、石方格、高立式沙障、防护林带等。
草方格沙障的功能(1)可以增大地面的粗糙度,削减风力。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学期湘教版(2019)必修一第二单元地球的表面形态第一节流水地貌基础训练一、单选题读世界某大河入海口附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河流域主要的气候特征是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B.终年炎热干燥C.全年高温,降水集中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2.关于该河流入海口处的地形地势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势低平B.山高谷深C.海拔较高D.南高北低3.目前,影响黄土高原地区地貌的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作用C.流水沉积D.风力沉积作用4.下图为“河流阶地形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问题。
图中A.一级阶地比二级阶地形成早B.河谷不断变窄变深C.阶地适于建设大型港口D.河床海拔逐渐升高5.如果在图示某河流的①、②、③、④四处进行码头选址,比较合适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6.下图是两幅位于某大河河口的示意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淤积而扩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岸最终和陆地相连B.丁岸最终和陆地相连C.乙岸不断被侵蚀而后退D.甲、乙之间的小岛7月露出水面的面积最大7.曲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河床凹岸侵蚀,凸岸堆积B.河床凸岸侵蚀,凹岸堆积C.河床凹岸和凸岸的侵蚀D.河床凹岸和凸岸的堆积8.断流对下游沿河地区的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
从外力作用的过程看,黄河发生断流会导致下游干流的流水______作用和______作用减弱,______作用增强。
A.风化侵蚀搬运B.风化侵蚀沉积C.侵蚀搬运沉积D.侵蚀沉积固结成岩9.下面左图所示地貌名称为A.三角洲B.沙洲C.冲积扇D.沙丘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我国的第三大岛,也是一个面积不断增大的沙岛。
下图为崇明岛成陆线和大堤演变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导致崇明岛成陆线不断向东推移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海水顶托B.海浪侵蚀C.流水侵蚀D.流水沉积11.随着长江中上游地区众多大型水利T程的建设和植被的恢复,崇明岛面积增加速度将A.变快B.变慢C.不变D.无法判断12.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第二节风成地貌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下图反映了沙丘构造情况,请指出哪一幅是流动沙丘构造图()2.下图中地表形态主要由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图中沙丘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B图中冲积扇为流水堆积作用形成,D图中火山锥是火山喷发形成。
3.下列地表形态与主导外力作用的搭配正确的是()A.风蚀城堡——风力堆积作用B.戈壁——流水侵蚀作用C.雅丹地貌——流水堆积作用D.新月形沙丘——风力堆积作用,新月形沙丘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雅丹地貌景观图2019年4月,中国地质工作者首次深入敦煌附近180千米处的无人区魔鬼城,对这一国内最大的雅丹地貌区域进行了全面考察。
读图,完成第4~5题。
4.形成雅丹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地壳上升运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堆积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5.下列地貌中属于雅丹地貌的是()A.沙丘B.风蚀沟槽C.沙垄D.洪积扇4题,雅丹地貌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第5题,沙丘与沙垄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洪积扇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
5.B6.甲、乙两图分别为庐山三叠泉和台北野柳“女王头”景观图,下列有关甲、乙两处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景观流水堆积作用显著B.乙景观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而成C.甲景观主要在干旱区D.乙景观主要在湿润区,多位于湿润区;风蚀蘑菇主要由风力侵蚀形成,多位于干旱区。
7.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地貌名称:甲,乙,丙。
(2)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由流水作用形成的是和;(前三个空填“甲”“乙”或“丙”)风力作用和流水作用都是地质作用中的外力作用。
三种地貌都属于地貌类型。
(3)丙地貌多分布在我国地区(干湿地区)。
其迎风坡以作用为主,其背风坡以作用为主。
(4)有关新月形沙丘的叙述,正确的是()A.陡坡是其背风坡B.都属于流动形沙丘C.属于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D.缓坡是其背风坡,甲、乙、丙代表的地貌类型分别是冲积扇、三角洲和沙丘。
冲积扇和三角洲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沙丘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
第二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
读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示意图和黄河三角洲景观示意图,完成第1~3题。
1.三角洲与冲积扇是河流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表形态,对冲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冲积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②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③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④三角洲只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下列地貌中,与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貌B.台湾岛C.华北平原D.喀斯特地貌3.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明显减缓。
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不包括()A.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B.黄河中游水利枢纽的建设C.黄河入海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D.黄河入海口的位置不确定1题,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故C项符合题意。
第2题,华北平原是由黄河、淮河、海河所挟带的泥沙沉积形成的,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是流水的堆积作用,所以与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相同的是华北平原,故C项符合题意。
第3题,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是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黄河中游水利枢纽的建设、黄河入海水量减少等,但黄河入海口的位置变化不影响黄河入海泥沙量,故D项符合题意。
2.C3.D下图示意某条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流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第4~5题。
4.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B.T1C.T2D.T35.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4题,由材料“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可知,平坦面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
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的表面形态第二节风成地貌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洁白的新月形沙丘从海岸边一直向内延伸50公里。
读巴西河流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千湖沙漠”景观中沙丘的成因主要是()A.风力堆积B.海浪堆积C.流水堆积D.冰川堆积2.图示区域沙丘的沙源主要是()A.巴西高原疏松的土壤B.大西洋浅海滩涂C.亚马孙平原裸露的土壤D.河流携带到河口的泥沙读图甲和图乙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下面小题。
3.图甲所示地貌名称为( )A.三角洲B.沙丘C.冲积扇D.沙滩4.图乙所示地貌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C.风力侵蚀D.流水沉积灌木丛植被对风有削弱作用,使泥沙在灌木丛的背风坡形成沙丘,称为风影沙丘。
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
图1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图2示意该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A.东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西南风6.风影沙丘()A.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B.长度与植株高度成反比C.高度受灌丛叶片大小影响大D.体积与植株高度成正比7.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A.风蚀作用不断加强B.风积地貌趋于稳定C.荒漠扩张速度加快D.大气降水显著增加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出现众多风蚀坑,坑边发育有植被覆盖的沙丘,研究发现风蚀坑规模不断扩大。
2000年以后,该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
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据图推测( )①风蚀坑内东陡西缓②风蚀坑边界北移③沙丘高度降低④沙丘高度升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 )A.风蚀坑内设置沙障B.营造常绿阔叶林C.进行人工降雨,增加沙坑湿度D.种植耐旱农作物呼伦湖地处我国半干早地区的高纬度地带,面积变化非常大,湖水经东北部河流流出,湖泊东部有大面积的沙丘。
第二节风成地貌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下图反映了沙丘构造情况,请指出哪一幅是流动沙丘构造图()
2.下图中地表形态主要由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图中沙丘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B图中冲积扇为流水堆积作用形成,D图中火山锥是火山喷发形成。
3.下列地表形态与主导外力作用的搭配正确的是()
A.风蚀城堡——风力堆积作用
B.戈壁——流水侵蚀作用
C.雅丹地貌——流水堆积作用
D.新月形沙丘——风力堆积作用
,新月形沙丘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雅丹地貌景观图
2019年4月,中国地质工作者首次深入敦煌附近180千米处的无人区魔鬼城,对这一国内最大的雅丹地貌区域进行了全面考察。
读图,完成第4~5题。
4.形成雅丹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地壳上升运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堆积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
5.下列地貌中属于雅丹地貌的是()
A.沙丘
B.风蚀沟槽
C.沙垄
D.洪积扇
4题,雅丹地貌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第5题,沙丘与沙垄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洪积扇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
5.B
6.甲、乙两图分别为庐山三叠泉和台北野柳“女王头”景观图,下列有关甲、乙两处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景观流水堆积作用显著
B.乙景观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而成
C.甲景观主要在干旱区
D.乙景观主要在湿润区
,多位于湿润区;风蚀蘑菇主要由风力侵蚀形成,多位于干旱区。
7.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地貌名称:甲,乙,丙。
(2)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由流水作用形成的是和;(前三个空填“甲”“乙”或“丙”)风力作用和流水作用都是地质作用中的外力作用。
三种地貌都属于
地貌类型。
(3)丙地貌多分布在我国地区(干湿地区)。
其迎风坡以作用为主,其背风坡以作用为主。
(4)有关新月形沙丘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陡坡是其背风坡
B.都属于流动形沙丘
C.属于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
D.缓坡是其背风坡
,甲、乙、丙代表的地貌类型分别是冲积扇、三角洲和沙丘。
冲积扇和三角洲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沙丘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
沙丘多分布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其迎风坡以侵蚀和搬运作用为主,背风坡以堆积作用为主。
新月形沙丘有陡坡和缓坡,其中缓坡为其迎风坡,而陡坡是背风坡。
沙丘有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之分,都有新月形。
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
冲积扇三角洲沙丘
(2)丙甲乙堆积
(3)干旱、半干旱侵蚀和搬运堆积
(4)A
能力提升
下面图1为巴西兰索玛朗汉斯国家公园每年雨季出现的“白沙碧水”奇观(照片是面向北方拍摄的被白色沙丘围绕的淡水湖泊群),此地位于该国东北部的某河河口附近。
图2是该地区降水资料图。
据此完成第1~2题。
1.图中所示景观最佳观赏时间是()
A.12、1月
B.3、4月
C.7、8月
D.10、11月
2.河口附近的白沙受定向风吹拂形成新月形沙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迎风坡坡陡
B.背风坡坡缓
C.迎风坡以堆积为主
D.两个尖角指向下风向
1题,从题干可知该景观出现在雨季。
由图可知,该地3、4月份为雨季。
第2题,新月形沙丘的缓坡是迎风坡,陡坡是背风坡,迎风坡以侵蚀作用为主,背风坡以堆积作用为主,两个尖角指向下风向。
2.D
3.下图表示我国雅鲁藏布江某段,该段河流所在河谷年降水量仅有140毫米。
甲地沙丘的沙主要来自()
A.新疆的荒漠
B.青藏高原的荒漠
C.南亚的河谷
D.当地河谷
日本鸟取沙丘能实现人们领略沙漠风情的愿望。
鸟取沙丘东西长约16千米,南北宽约2.4千米。
鸟取沙丘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
当地政府为了保护该“沙漠”下了很大气力。
据此完成第4~5题。
4.导致鸟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可能是()
A.东北信风
B.盛行西风
C.夏季风
D.冬季风
5.当地政府“下了很大气力”最有可能是指()
A.从外地运沙
B.持续除草
C.修筑防浪堤
D.植树种草
4题,从图中看出沙丘西北侧等高线稀疏,坡缓,是迎风坡,说明该地盛行西北风,冬季该地盛行西北风。
第5题,从题干可知,该地适合草木生长,会破坏沙丘景观,为保护该“沙漠”,应持续除草。
5.B
6.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40°N,93°E)拥有典型的雅丹地貌景观,下图为雅丹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
重排下列数码以正确描述雅丹地貌发育过程()
①纵向沟槽切割沟槽,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②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③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④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加深
A.④①③②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先是内力作用使地壳抬升隆起(幼年期);接着经外力作用(风力和流水侵蚀),破坏隆起的岩体(青年期);然后继续侵蚀形成雅丹体(壮年期);最后雅丹体坍塌成残丘(消亡期)。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风蚀残丘与沙丘相伴②沙丘也是雅丹地貌的组成部分③风沙活动危及交通安全④设置障蔽能有效降低风速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
,沙丘所在地以风力堆积作用为主。
雅丹地貌属于风蚀地貌,沙丘属于风积地貌。
8.湿润地区的沙漠往往称作“天漠”,也有“飞来的沙漠”之称,丹娘沙丘是其中之一。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图,该地区4—9月份降雨丰富,占全年八九成,10月至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大风经过江面容易形成涡旋上升气流。
河谷阶地和沙洲上植被稀少。
人们生产活动以放牧、种植和林业为主,生活能源来自薪柴。
(1)分析图示河谷冬春风沙活动的沙源。
(2)简要说明丹娘沙丘形成的过程。
(1)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滥砍、滥伐、滥牧,导致水土流失,泥沙汇入河谷。
河流中下游地势平坦,河道泥沙淤积,形成沙洲和河漫滩。
冬春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滩和沙洲裸露,由于气候干燥,泥沙疏松,易受风力侵蚀。
第(2)题,图示地区每年冬春季节(10月至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大风经过地区植被稀少,加上经过江面,受阻挡较少,形成涡旋上升气流。
气流挟带沙洲和河滩上的沙粒,由于受江边山地地形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
滥砍、滥伐、滥牧导致区域水土流失,泥沙汇入河谷。
河道泥沙淤积,形成沙洲和河漫滩。
冬春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滩和沙洲裸露。
(2)每年冬春季节(10月至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大风经过地区植被稀少,加上经过江面,受阻挡较少,形成涡旋上升气流。
气流挟带沙洲和河滩上的沙粒,受江边山地地形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
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
下图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2)为防治风沙,当地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挟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
(2)设置草方格、石方格、高立式沙障、防风林等。
(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或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地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