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38 MB
- 文档页数:11
西汉初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引言:郡县制的由来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
春秋初期,秦、晋、楚等国往往在新兼并的地方设县。
县与卿大夫的封邑不同,是直接隶属于国君的地方行政区域,有利于国君对边远地区的统治。
春秋中期以后,设县的国家增多,有的在内地也设置了县,县开始成为地方行政组织。
春秋末期,有的国家又在新得到的边远地区设置了郡。
这时的郡,虽然面积比县大,但是由于偏僻荒凉,地广人稀,地位却比县低。
进入战国后,郡所辖的地区逐渐繁荣,人口增多,于是在郡的下面分设了县。
战国时期,各国先后在边地和内地设置了郡县,产生了郡统辖县的两级地方行政组织。
至此,郡县制开始形成。
西汉前期,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上郡国并行,这也是当时形势使然。
汉高祖刘邦为了维护刘氏家族的统治,耗尽后半生余力,方将异姓王除去,但他同时又大封同姓诸侯王,为后来的诸侯王叛乱埋下了祸根。
经过文景武帝等人的削藩努力,到汉朝中期终于确立了郡作为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主体地位。
并且这种地方和中央的行政权力的分野,作为一种政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汉初发生了哪些地方和中央的政治斗争,后来的文景武帝又为了削藩做了哪些努力,这种郡县制和侯国制之间权力的消长说明了什么。
以及这样的结果对后世有哪些影响,是本文所力图加以描述的。
一、西汉初期的政治形势及斗争西汉建立之初,刘邦先后分封了七个异姓王。
这七个异姓王分别是汉二年封的韩王信,汉四年受封为楚王的韩信、被封为淮南王的英布以及赵王张耳(死后由其子张敖继任),汉五年封的梁王彭越,燕王臧荼,以及长沙王吴芮。
“这七个异姓诸侯王的封地占当时汉朝疆域的一大半,太行山以东原六国旧地只有齐国的地方还属朝廷,其他最富庶的地方都在诸侯统治之下。
”[①]当时全国有60多个郡,而汉朝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只有15个郡。
加上有的诸侯重兵在握,不受朝廷约束,这些诸侯国的存在构成了对中央政权的严重威胁。
分封异姓王本来就非刘邦所愿,所以从分封之日起,刘邦就在策划如何一一消灭。
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一、夏商周地方行政体制1、行政建置《尚书·酒诰》称:“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
”《国语》云:“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
形成“五服”制度。
《周礼·夏官·职方氏》载,王畿之外,有所谓: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藩服。
“九服”制度西周的地方行政体制,实行外服诸侯(九服)体制。
中央设卿事寮负责处理诸侯的政务;通过命卿制度加强控制地方。
《礼记·王制》“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
”“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
”“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
”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2、中央与地方关系诸侯都接受王朝的封号爵位,奉王或天子为共主。
诸侯向王室履行义务:第一,诸侯需要定期朝觐王或天子,或应召参加盟会;第二,奉命征伐,藩屏王室;第三,应召到王朝任职;第四,向王室纳贡。
总之,三代,王(天子)的直辖区和诸侯国都是各有其主的统治实体。
诸侯封君“各君其土,各役其民……名为天子之守臣,而实自据为部落”。
中央与地方关系是以王室(共主)与诸侯国之间松散的联盟形式出现,属于封国式的地方分权。
二、秦汉地方行政体制1、行政建置(从郡县制到州、郡、县三级制)秦并天下置三十六郡,约1000个县。
郡设守、尉、监御史汉实行“郡国并行”制,又封二十等列侯,侯国相当于县。
封给皇后、公主等的有“汤沐邑”,邑相当于小县。
公元2年,共有郡国103,辖县1587个(《汉书·地理志》)秦朝以内史掌治京师。
汉承秦制,汉景帝时,分置左右内史。
武帝时右内史更名为京兆尹,左内史更名为左冯翊。
景帝时还将秦时的主爵中尉更名为都尉,武帝时更名为右扶风,与京兆尹、左冯翊共称“三辅”,同居长安城中,负责管理京师及其附近地区。
汉代州的形成及发展:中央派丞相史去“刺察”地方,把全国分为十三部州。
刺史以“六条问事”监察郡国。
“刺史班宣,周行郡国,审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
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指国家在地方层面实施的管理模式和制度安排。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也在不断演变和改进。
本文将从演变的背景、演变的过程以及对现实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演变的背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是历史的必然产物,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背景:1.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随着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地方行政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单纯的行政管理向服务型、创新型的管理模式转变是必然趋势。
2.制度性演进的需求:在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也是一种必然,既是实现社会稳定和治理有效的需要,也是顺应法治社会建设的大趋势。
3.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为了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需求,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以提高行政效能,增进政府服务能力。
二、演变的过程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呈现出多样化的过程,涵盖了管理理念、机构设置、管理手段等方面的变化:1.管理理念的转变:从过去的政府主导型管理,向市场导向型、法治化、民众参与型管理转变,体现了政府责任转移和社会主体多元化的趋势。
2.机构设置的变迁:不断调整和优化地方行政机构设置,逐步建立起行政职能的协同协作机制。
同时,配备专业化、高效化的人才队伍,提升行政管理的水平与效能。
3.管理手段的改革:运用信息化技术,完善电子政务系统,提高行政服务的便捷性和提质效。
此外,加强法治建设,完善与地方行政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行政管理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三、对现实的影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对现实带来了积极的影响:1.提高行政效能:通过推行市场化、法治化的管理方式,减少了行政决策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提高了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
2.增强政府公信力:形成了权责明确、程序规范、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制度,提高了政府决策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增强了政府公信力。
3.推动社会发展: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使得政府更加注重创新和公共服务,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历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1. 嘿,你知道吗?从先秦的分封制到后来的郡县制,这就像是一场漫长的旅程啊!比如周朝的分封制,那诸侯们可不就像一个个独立的小王国呀!这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可真够精彩的!
2. 哇塞,历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那可太有意思啦!像汉代的郡国并行制,不就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嘛,就如同走在一条未知的道路上,既有挑战又有新奇!
3. 哎呀呀,想想看唐代的道州县三级制,是不是感觉很神奇呀?这就好比给国家这个大机器装上了更精细的零件,让一切运转得更顺畅呢!
4. 嘿,你有没有想过宋代的路制呀?这可真是个独特的存在呢,就好像是给地方管理来了一次大变身,超级有趣的哟!
5. 哇哦,元代的行省制那可太牛啦!简直就是地方行政制度的一个大突破呀,好比给国家的管理搭建了一个全新的框架!
6. 哎呀,明代的三司分权制也是很有特色呢!这不就是在权力的蛋糕上进行巧妙分割嘛,有意思吧?
7. 嘿,清代的督抚制也不容小觑呀!这就像是给地方加上了一道特别的保障,厉害吧!
8. 你说,这历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是不是像一部超级大片呀?从秦汉到明清,每一个阶段都有它独特的魅力,比如秦朝的郡县制,那可是开了个好头呢!
9. 哇,这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可真是让人惊叹不已!就像隋朝的州县二级制,看似简单却有着深远的影响,不是吗?
10. 哎呀,回顾这历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真的是太神奇啦!每一次的改变都像是一次华丽的转身,给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呀!
我的观点结论:历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是非常丰富和多样的,每一次的变化都有着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它们共同推动着国家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