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_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 格式:ppt
- 大小:298.50 KB
- 文档页数:18
第四部分获得性免疫应答第八章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致敏效应T细胞的产生效应T细胞的一般特性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1细胞激活巨噬细胞致敏CD4TH第九章第十章抗感染的获得性免疫病原体及其致病机制获得性应答的抗感染过程粘膜免疫系统免疫记忆第八章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T细胞一旦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后,就进入血液并在其中循环。
到达外周淋巴器官后,T细胞会离开血液迁移至淋巴组织,然后再返回血液,如此连续不断地在血液和外周淋巴组织间再循环,直到T细胞接触到特异性抗原。
这些成熟但尚未接触特异性抗原的循环T细胞被称为初始T细胞(naiveTcell)。
初始T细胞要参与获得性免疫应答,必须首先接触抗原,然后被诱导增殖和分化成具有清除抗原能力的细胞,我们将这样的细胞称为致敏效应T细胞(armedeffectorTcells),因为这些细胞一旦再次接触到其他细胞上的特异性抗原时就迅速发挥作用。
我们将致敏效应T细胞所作用的细胞称之为靶细胞(targetcell)。
本章主要介绍当初始T细胞初次遇到活化的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表面以肽-MHC复合物形式存在的特异性抗原后,是如何被激活并分化成致敏效应T细胞的。
高度特化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是一类最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它们唯一已知的功能就是摄取和递呈抗原。
组织树突状细胞摄取感染部位的抗原,活化后成为天然免疫应答的一部分,并迁移至局部淋巴组织中成熟,成为循环T细胞高效的抗原递呈细胞。
这些成熟的树突状细胞可以通过称为协同刺激分子(co-stimulatorymolecule)的表面分子来鉴别,这些表面分子与抗原协同作用从而活化初始T细胞。
巨噬细胞(macrophage)——在第二章中是作为吞噬细胞来叙述的——提供了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活化后也能表达协同刺激分子和MHCⅡ类分子。
这就使得巨噬细胞能够像抗原递呈细胞一样发挥作用,虽然它们在活化初始T细胞时不如树突状细胞那样有力。
笔记《医学免疫学》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一、免疫术语MHC限制性(MHC restriction):指T细胞以其TCR实现对抗原肽和自身MHC分子进行双重识别,即T细胞只能识别自身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
AICD(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ctivation-induced cell death):指免疫细胞活化并发挥免疫效应后,诱导的一种自发的细胞凋亡。
活化T细胞表达Fas增加,多种细胞表达的FasL与之结合,启动活化T 细胞的凋亡信号,诱导细胞凋亡。
二、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过程分三个阶段——¨ 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阶段¨ 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效应性T细胞的产生及效应阶段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初始T细胞的TCR与APC提呈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pMHC)特异性结合的过程。
其中外源性抗原-MHCⅡ类分子复合物提呈给CD4+T细胞识别;内源性抗原-MHCⅠ类分子复合物提呈给CD8+T细胞识别。
APC与T细胞的作用可分为两个阶段T细胞与APC的非特异性结合:¨粘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T细胞的LFA-1、CD2和APC的ICAM-1、LFA-3)¨可逆而短暂, 促进和增强T细胞表面TCR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肽能力。
¨能特异性识别pMHCⅡ的T细胞进入特异性结合阶段。
T细胞与APC的特异性结合:¨ TCR特异性识别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
¨ CD3分子传递特异性抗原刺激信号;¨ CD4和CD8是TCR的共受体,促进第一信号产生及传递信号;¨共刺激分子间相互作用有助于维持、加强T细胞和APC的直接接触,并诱导产生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例如:CD28/B7,LFA-1/ICAM-1,LFA-2/LFA-3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T细胞的完全活化有赖于双信号和细胞因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