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人大代表为人民 第一课时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人大代表为人民》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人大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初步了解人大代表的选举过程。
2.懂得人大代表肩负重任,积极为人民服务,履行代表义务。
3.激发学生关心国家大事、身边小事的热情,为社会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教学重难点:明确人大代表肩负重任,依法行使代表职权,履行代表义务,积极为人民服务。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阅读《选举法》,搜集人大代表的职责,向身边的人大代表了解相关知识。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人民选出的代表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那么,你知道是谁去参加人民代表大会呢?(人大代表)关于人大代表的知识,你了解哪些呢?学生交流。
关于人大代表,你还想了解他的哪些内容呢?学生提出疑问。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书本第6课的第一课时,了解人大代表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知1.六年级学生刘力放学回家时,看到社区宣传栏贴了一张关于选举区人大代表的公告,回家后,他向家人提出了疑问,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书本P52页图片)(1)人大代表是怎么产生的?(2)谁有资格参加选举?刘力的问题,你们能帮他解决吗?如果我们不知道,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呢?2.在爸爸的帮助下,刘力和同学采访了区人大代表李叔叔,李叔叔介绍了自己当选的过程,还给他们画了一张图,同学们,这张图,你们能读懂吗?课件出示人大代表选举产生的图片,让学生说说代表是如何选举产生的。
通过看图,我们知道我国县级[包括县、自治县(旗)、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人大代表、乡级(包括乡、民族乡和镇)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全国人大代表、省级(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代表、设区的市和自治州人大代表由间接选举产生。
具体做法是,这三级人大代表分别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开会选举产生。
因此,我们国家的人大代表选举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原则,直接选举是指人大代表由选区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
六年级上册第六课《人大代表为人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
2.了解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程序。
3.懂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二、教学重点了解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程序。
三、教学难点认识到选举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珍惜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四、课前准备1.PPT课件。
2.图片素材收集。
五、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六年级学生刘力放学回家时,看到小区宣传栏贴了一张关于选举区人民代表的公告。
回家后,刘力向家人提出了疑问:“人大代表是怎么产生的?谁有资格参加选举?”爸爸说:“如果这些问题你都想了解的话,爸爸的同事李叔叔就是区人大代表,我帮你联系一下,可以采访他。
”爷爷说:“我和奶奶过两天会去领选民证并在投票日填写选票,你可以跟着一起去看看。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去了解人大代表是怎么产生的。
活动一: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与程序1.师:作为国家的主人,为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统一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
你知道人民是如何选出代表吗?让我们跟随刘力同学一起去采访李叔叔,了解个究竟吧。
刘力:李叔叔,您是如何成为区人大代表的?李叔叔:我是区全体选民通过投票选举出来的。
刘力:全国人大代表又是怎么选出来的?李叔叔:你真是好学善问的孩子。
这是我画的一张图,从图示中你就知道全国人大代表怎么选出来的了。
刘力:我明白了,全体选民选出县级、乡级人大代表;县级、乡级人大代表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选出市、自治州人大代表;市、自治州人大代表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代表;最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代表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选出全国人大代表。
2.梳理小结:由此可见,全国人大代表是逐级选举出来的。
活动二:了解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1.师:刚才李叔叔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人大代表选举中存在着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两种方式,现在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这两种选举方式。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人大代表为人民第一课时人民选出的代表》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人大代表为人民第一课时人民选出的代表》,主要介绍了人民选出的代表这一话题。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人大代表的产生以及选举资格的掌握。
教材内容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人大代表的产生过程,掌握选举资格。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强学生对国家机构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了解人大代表的产生。
2. 难点:掌握选举资格。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但对于人大代表的产生和选举资格这样的政治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张国家人大代表的图片,或者播放一段与人大代表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国家人大代表是怎样产生的吗?他们又代表着谁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教师展示国家人大代表的图片)教师:看到这些人吗?他们就是我们国家人大代表,他们代表着全国各地的人民,负责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决策和监督。
那么,你们知道人大代表是如何产生的吗?学生:不知道。
2、导入知识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探讨学生对人大代表的认知和了解程度。
教师:同学们,你们对人大代表有什么了解吗?请举手发言。
学生发言,教师记录他们的回答,并进行引导和补充解释。
学生1:人大代表是国家的重要职位,他们参与国家决策和监督政府工作。
教师:非常好!人大代表的确是国家的重要职位,他们代表着全国各地的人民,负责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决策和监督。
学生2:我听说人大代表是通过选举产生的。
教师:对的,人大代表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
《人大代表为人民》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了解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和过程。
2.理解人民对国家的管理是通过选举人大代表来实现的。
3.懂得选票代表着一种民主权利,初步具有珍惜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意识,初步养成关心时事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和过程;理解人民对国家的管理是通过选举人大代表来实现的。
三、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2分钟)
拓展空间
人大代表职责多:
人大代表的职责都有哪些?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整理人大代表职责内容。
提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调查:
1.阅读教材内容;
2.观看新闻或者报刊;
3.通过人大官网了解最新的人大信息。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6课《人大代表为人民》第一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大代表为人民》是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6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作用,以及人大代表与人民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人大代表的产生过程,掌握人大代表的职责,认识到人大代表是人民意志的表达者,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制度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作用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人大代表与人民之间的关系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作用,明确人大代表与人民之间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人大代表的产生过程,掌握人大代表的职责,认识到人大代表是人民意志的表达者,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人大代表、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大代表的产生过程,人大代表的职责。
2.教学难点:人大代表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图片、视频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人大代表选举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人大代表的产生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大代表的产生过程,掌握人大代表的职责。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人大代表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4.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大代表如何履行职责,为人民服务。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人大代表为人民》第一课时教案他的心,另一颗是他代表人民的心。
通过介绍刘力的经历,引起学生对人大代表的兴趣和好奇心。
2.学生听取刘力的故事,了解他是如何成为人大代表的,让学生初步了解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和程序。
二、小组讨论,探究选举的意义: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选举的意义,为什么选举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
三、课堂展示,分享研究成果:1.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2.学生们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看法,加深对选举的理解和认识。
七、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在小组讨论环节中,有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晰,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和指导。
针对这些问题,下一次教学中,教师将更加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和程序。
么?这就是选民证和选票。
选民证是凭证,证明你有选举权;选票则是用来投票的,表示你的选择。
4.在选举现场,还有一群人叫做监票员。
他们的任务是确保选举公正,避免舞弊。
他们会检查选民证和选票,保证每个人只投一票,确保选举的公正和透明。
5.通过这次选举,我们不仅了解了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也感受到了代表选举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权利参与选举,每个人的选择都有价值。
我们应该珍惜这个权利,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部分内容通过爷爷奶奶去现场选举的视频和选民证、选票的介绍,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了选举过程,感受到了代表选举的重要性。
同时,也引导学生们珍惜自己的选举权,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1.选举是一个重要的过程,通过选举我们可以挑选出自己信赖的人大代表来代表我们讨论、决定国家和社会事务。
这是一个神圣的过程和权利,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
2.选民证表示公民拥有选举权,而选票上填写的是被选举的代表的名字。
课题: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6.人大代表为人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明确人大代表的选举过程;②了解人大代表应当履行的职责。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探究、交流明确对人大代表的要求,了解人大代表应当履行的职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权利和义务的观念,增强学生主人翁的意识。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1)人民代表是“官”吗?(2)活动园:人民代表是如何选出来的?谁有资格参加选举?(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的第6课《人大代表为人民》。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①明确人大代表的选举过程;②了解人大代表应当履行的职责。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人大代表的选举过程是怎样的?2.人大代表是怎么产生的?谁有资格参加选举?3.人大代表的职责是什么?你认为人大代表应该怎样履行自己的职责?4.说说人民代表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应该履行哪些职责?5.你认为人大代表怎样才能不辜负人民的重托?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利用课件教学:(一)学习“人民选出的代表”1.课件出示第52页的活动园。
交流:人大代表是怎么产生的?谁有资格参加选举?2.过渡:在我国,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不是“官”,而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使者”。
这就要求人大代表要积极履行代表职责,充分掌握民情,广泛集中民智,准确反映民意,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课件出示了解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
)3.出示第54和55页活动园。
进一步了解人大代表选举经过。
选举资格:一是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二是年满十八周岁,三是没有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
(二)学习“责任在肩人民在心”1.课件出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构成情况”,讨论:全国人大代表构成有什么特点?2.讨论:人大代表有哪些职责?他们是如何履行这些职责的呢?3.课件出示阅读角,进一步明确人大代表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