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铁路路基改良土及级配碎石填料
- 格式:doc
- 大小:405.00 KB
- 文档页数:15
铁路路基填料的分类
A组-优质填料。
包括硬块石,级配良好和细粒土含量小于15%的漂石土、卵石土、碎石土、圆砾土、角砾土、砾砂、粗砂、中砂。
B组-良好集料。
包括不易风化的软块石(胶结物为硅质或钙质),级配不良的漂石土、卵石土、碎石土、圆砾土、角砾土、砾砂、粗砂、中砂、细粒土含量在15%~30%的漂石土、卵石土、碎石土、圆砾土、角砾土和细砂、黏砂、砂粉土、砂黏土。
C组-一般填料。
包括易风化的软块石(胶结物为泥质),细粒土含量在30%以上的漂石土、卵石土、碎石土、圆砾土、角砾土和粉砂、粉土、黏粉土。
D组-不易使用的差质填料。
包括强风化及全风化的软块石、黏粉土和黏土。
E组-严禁使用的劣质填料。
包括有机土。
XXXX铁路XX标段路基改良土填筑方案编制:复核:批准:XX集团XX铁路XXXX指挥部二0一0年十一月二十日改良土填筑施工方案一、目的明确路基改良土填筑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改良土填筑作业的施工。
确定不同压实机械、不同填料施工含水率的控制范围、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
二、编制依据《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XX铁路XX施工图设计文件》三、适用范围适用于XX铁路XX路基填筑基床底层及基床以下路堤时适用。
四、改良土填料要求施工前对需改良的土料种类应进行核实,路堤填料种类、改良土外掺料(石灰)的种类及技术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
填筑前对取土场填料进行取样检验;填筑时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
当填料土质发生变化或更换取土场时应重新进行检验。
D组黏性土填料和弱膨胀土的改良措施:掺5~8%生石灰,具体掺入比可据现场试验确定。
改良土指导性施工技术参数:基床底层室内浸水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700kPa,浸水饱和72小时无崩解,强度衰减率小于30~40%,现场取样强度不小于450kPa。
基床以下路堤改良土指导性施工技术参数可适当降低,室内浸水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500kPa。
XX铁路XXXX填筑改良土的要求为:第四系更新统网纹状黏土以及灰岩残积层棕红色黏土(膨胀土弃运),多为D组填料,用作填料时可采用掺入5~8%石灰进行改良。
花岗岩全风化物填料,D 组细粒土,应按细粒土类别进行化学改良。
对基岩全风化呈土状层,若化验为C组填料,则可直接填筑路堤本体;若为D组填料,则应掺5~8%生石灰改良。
五、施工工艺1改良的分类在本工程中填料的改良分为物理改良和化学改良,物理改良系指掺入10~40%的粗骨料(如砂卵砾石土、碎石土)进行改良,化学改良系指细粒土掺入5~8%石灰进行改良。
具体掺入比根据现场试验确定。
经试验室室内试验确定的掺入比为:物理改良掺入40%的粗骨料进行改良,化学改良掺入6%石灰进行改良。
20铁路路基改良土及级配碎石填料20.1主要技术要求20.1.1改良土填料20.1.1.1改良方法分类填料改良:是指在原土中添加某种材料,使之与土发生一定的物理化学反应,以改变原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填料改良已在国内外高速铁路、公路土方工程中广泛应用,各国均制订自己的“技术准则”或“工法”。
⑴物理改良:通过在原土中添加某种粒径的土(石)料,改善其级配(Cc,Cu)特性,提高物理力学性能及压实性。
⑵化学改良:通过在原土中添加固化剂(水泥、石灰、粉煤灰等)使之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如阳离子交换、胶凝、碳化结块等作用,改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增加强度。
同时,降低填料的含水量,便于施工、压实。
填料改良应通过试验提出最佳掺合料、最佳配合比及改良后的强度等指标。
20.1.1.2改良土填料施工工艺分类改良填料施工工艺可分为:场拌法,路拌法和集中路拌法。
⑴场拌法:采用专用的破碎、拌和机械工厂化生产。
主要优点是拌和均匀,质量易控,但成本高、效率低。
主要工艺流程:填料摊铺、晾晒---含水量检测---填料入仓---机械破碎---粒径检测---添加剂含量检测---添加剂+破碎料机械拌和----均匀性检测---出场---摊铺、平整、碾压。
⑵路拌法:采用路拌机械在路堤施工现场拌和。
方法简便,成本低,一般限用于含水量变化对压实效果影响较小的土类。
但受气候影响大,污染较大,改良土的质量不易稳定。
主要工艺流程:填料摊铺、晾晒---添加剂含量检测---拌和---含水量、均匀性检测---平整、碾压。
⑶集中路拌法:采用路拌机械集中在场地(如取土场、专用拌和场)内拌和,其拌和工艺与路办法相同。
可减少对施工沿线的污染。
20.1.1.3改良土填料技术要求铁路改良土填料的技术规范目前正在制定过程中,现阶段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改良土填筑应参照《铁路路基改良土填筑施工技术指南》的要求进行施工。
20.1.2级配碎石与级配砂砾石20.1.2.1普通铁路(1) 级配碎石技术要求①级配碎石可取天然砂砾材料,也可由开山块石或天然卵石、砾石经破碎、筛选而成。
铁路工程路基填料改良试验取样分析发布时间:2022-04-01T08:40:16.689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2期作者:赵晓晴[导读] 试验采用矿渣粉、生石灰和脱硫石膏掺量作为低液限粉土的改良剂,进行界限含水率、击实、浸水、压缩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赵晓晴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摘要:试验采用矿渣粉、生石灰和脱硫石膏掺量作为低液限粉土的改良剂,进行界限含水率、击实、浸水、压缩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对掺入比存在区别的改良土在物理性能以及力学性质方面做出全面获取,得出对矿渣粉、生石灰以及脱硫石膏做出采用则能够对低液限粉土实施有效改良的结论,满足了铁路路基填料的要求。
关键词:路基填料;改良;抗压强度铁路引言:当前,为了满足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出行的需求,铁路部门对于铁路运行进行了运量和运速方面大量革新。
使得运量加大,运速提升。
对于铁路工程来说,路基是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所在,其对于铁路所具备的安全性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目前,针对铁路路基在填料方面实施相应的改良属于铁路实现安全运行以及提速的重点研究课题。
对于铁路路基在填料方面实施改良的措施主要分为两种:物理改良和化学改良,而实际运用当中,物理改良方法使用较少,大部分都是采用的化学改良方法。
该方法即在填料土中对化学改良剂做出相应的添加,让填料土以及化学改良剂两者产生一定的相互作用,又使填料土在结构以及性质方面产生对应的变化,进而对需求做出有效满足。
在目前已有的研究当中有对改良全风化花岗岩、水泥改良高液限土、泥质岩改良土、改良黏性土等进行了实验,结果较为满意。
虽然已有相关研究,但是考虑到净土铁路路基填料土壤性质的不同,在改良层中仍然出现了破损的现象,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实验。
基于此,本文对于常见的低液限粉土进行改良实验,希望能够采用矿渣粉、脱硫石膏和生石灰三种改良材料改进低液限粉土的特性,从而实现铁路路基的安全,并降低施工成本。
1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法试验的材料主要是来源于二公司铁路项目路基施工中的某一个工点,含水量不高,土质疏松,并且土壤的孔隙大。
5填料5.1 一般规定5.1.1 路基填料应通过地质调绘和足够的勘探、试验工作,查明其性质和分布,并开展填料设计工作。
5.1.2 填料设计的内容应包括:填料的来源选择、分布、运距、土石特性、名称、分组、改良措施、施工工艺、无侧限抗压强度、压实标准及检测要求等,取料场的生态恢复。
5.2 普通填料5.2.1路基普通填料按颗粒粒径大小分为三大类别:巨粒土、粗粒土和细粒土。
5.2.2巨粒土、粗粒土填料应根据颗粒组成、颗粒形状、细粒含量、颗粒级配、抗风化能力等,按表5.2.2分为A、B、C、D组。
注: 1 颗粒级配分为:良好(C u ≥5,并且C c =1~3),不良(C u <5,或C c ≠1~3)。
式中:不均匀系数1060d d C u =;曲率系数6010302d d d C c ⨯=;d 10、d 30、d60分别为颗粒级配曲线上相应于10%、30%、60%含量的粒径。
2 硬块石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 >30MPa ,软块石的单轴抗压强度R c ≤30Mpa 。
3 细粒含量指细粒(d ≤0.075mm )的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数。
5.2.3 细粒土填料应按表5.2.3分为粉土类、黏土类和有机土。
粉土类、黏土类应采用液限含水量ωL 进行填料分组:当ωL <40%时,为C 组;当ωL ≥40%时,为D 组;有机质土为E 组。
注:1 液限含水率试验采用圆锥仪法,圆锥仪总质量为76g ,入土深度10mm 。
2A 线方程中的wL 按去掉%后的数值进行计算。
5.2.4 填料根据土质类型和渗水性可分为渗水土、非渗水土。
A 、B 组填料中,细粒土含量小于10%、渗透系数大于10-3cm/s 的巨粒土、粗粒土(细砂除外)为渗水土,其余为非渗水土。
5.3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石5.3.1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填料的粒径级配应分别符合表5.3.1-1、表5.3.1-2的规定,且0.5mm筛以下的细集料中通过0.075mm筛的颗粒含量应小于等于66% 。
对某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改良土填料的分析作者:李晓山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9期摘要: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是客专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而路基填料的选择是路基工程质量的基础性因素。
本文介绍并分析了改良土工艺试验及其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在本工程中将改良土变更为A、B组填料的必要性。
关键词:客运专线;路基工程;改良土;工艺试验;A、B组填料中图分类号:U21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工程概况本标段铁路客运专线工程起讫里程为DK5+000~DK129+950.78,全长124.950Km,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资阳市、内江市境内。
路基主要工程量为长度34.187km /150段,其余大部分为桥隧工程。
工程所在地属丘陵地带,地势平坦、开阔;沿线大面积分布侏罗系、白垩系紫红色泥砂岩,为四川盆地典型的红色丘陵景观;长江、沱江等大小江河蜿蜒曲折穿越丘陵、低山,两岸零星分布河漫滩和河谷阶地。
本地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受西南季风气候和地形影响,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雨水多,晴天少。
年平均气温16.9℃~18.2℃,常年降水在918~1105毫米,主要集中在5月~10月,从2009年、2010年、2011年资阳地区年平均降雨天数为168天,占46%,阴雨天气平均为234天,占64%;晴天天平均123天,占33%,日照年平均数为1000~1400小时,是全国最少的地区之一。
工程地质勘察成果及路堑挖方情况显示,本地区地质情况复杂,多为泥岩加夹砂岩,两岩性呈不等厚互层状分布,红色岩类含砂量规律性较差,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砂岩、砂岩等岩性递变较快,岩石随钙质含量的变化而呈现岩石强度及抗风化能力的明显差异,由此形成岩层风化带空间分布上的无规律性,呈透镜状无成层性分布。
二、设计情况路基基床由表层和底层构成,350km/h无碴轨道基床表层厚度与无碴轨道的混凝土支承层(或混凝土底座)的总厚度不应小于0.7m(表层级配碎石厚0.4m),底层厚2.3m。
路基基层表层级配碎石填筑作业指导书一、基床厚度及要求基床由基床底层和基床表层组成,它是铁路路基的关键部位,要具有较大的刚度和强度,以承受列车产生长期重复作用动荷载。
时速200km/n铁路路基设计基床表层厚为0.6m,底层厚为1.9m,总厚度为2.5。
基床的主要技术要求有:1、强度和刚度。
基床必须能够承受列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不产生过多的残余变形,更不许产生剪切破坏,并且能够防止道碴沉陷等病害形成,同时与道床的刚度匹配,能满足列车高速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
2、有足够的水稳定性和冰冻稳定性。
3、各层填料之间有良好的结合性,可以防止由于列车荷载引起的拉应力和拉应变,而使层间发生滑动或推移。
4、有足够的平整度,便于基床排水。
二、基床底层施工基床底层用A、B组填料填筑,当用C组填料时,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对土质进行改良。
基床底层填筑压实工艺按照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压实工艺流程组织进行。
在施工准备阶段,要做好对基床底层下承层的质量检查与验收,确保达到设计和验标的要求。
三、基床表层施工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填筑。
1、材料及级配设计(1)材料①碎石单一尺寸碎石是从碎石机中出来的碎石通过几个不同筛孔的分筛,得出的不同粒径的碎石,如20~40mm,10~20mm,和5~10mm的碎石,级配碎石必须采用几个不同规格单一尺寸碎石进行组配。
②石屑石屑可以使用一般碎石场细筛余料。
最好使用专门轧制筛分的细碎石集料。
(2)级配组成设计①级配碎石材料的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必须符合《铁路碎石道床底碴》(TB/T2897)的有关规定。
必须要对原材料进行试验室内级配掺配检验,使掺配后的混合料符合规定范围。
②碎石的扁平、长条颗粒的含量不得超过20%,其塑性指数小于6,黏粒不得超过2%,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0.5%。
③级配碎石所用石料的集料压碎值不大于26%。
④级配碎石与下部填土之间的颗粒级配应满足D15<4d85的要求。
⑤当级配碎石与下部填土之间的颗粒级配不能满足第④项要求时,基底表层可采用颗粒级配不同双层的结构,或在基床底层表面铺设无纺土工物。
一建铁路管理与实务第 1题:单项选择题(本题1分)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分层填筑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大于(),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
A:40cm,20cmB:30cm,20cmC:40cm,15cmD:30cm,15cm【正确答案】:D第 2题:单项选择题(本题1分)膨胀土路堤填筑应按照()的原则组织施工。
A:集中力量、分段完成B:流水施工、依次完成C:集中力量、一次完成D:平行施工、分段完成【正确答案】:A第 3题:单项选择题(本题1分)细粒土、粉砂、黏砂填层表面的局部凸凹差不应大于(),每层表面应做成不小于()的横向排水坡。
A:10mm,5%B:20mm,4%C:20mm,3%D:30mm,2%【正确答案】:D第 4题:单项选择题(本题1分)路堤碾压时填料的施工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优含水量的()之内。
A:-3%~+2%B:-1%~+2%C:-3%~+3%D:-1%~+3%【正确答案】:A第 5题:单项选择题(本题1分)路基填筑时,当渗水土填在非渗水土上时,非渗水土层顶面应向两侧做成不小于()的排水坡。
A:4%B:5%C:6%D:3%【正确答案】:A第 6题:单项选择题(本题1分)路基工程施工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的动态观测。
观测基桩必须置于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地基内,并定期进行复核校正。
A:地基沉降、侧向位移B:地基沉降、水平位移、侧向位移C:地基沉降、横向位移、侧向位移D:侧向位移、水平位移【正确答案】:A第 7题:单项选择题(本题1分)沉降观测断面的间距,一般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但不超过()m。
A:50B:75C:100D:125【正确答案】:C第 8题:单项选择题(本题1分)路基填筑施工的四区段是指()。
A:填土区段、整平区段、压实区段和检测区段B:准备区段、整平区段、压实区段和验收区段C:填土区段、整修区段、压实区段和检测区段D:准备区段、整修区段、压实区段和验收区段【正确答案】:A第 9题:单项选择题(本题1分)设计时速为160km/h的路基沉降观测应采用()等几何水准测量。
四梅线小半径曲线改造路基作业标准一、路基技术标准和规范标准四梅线小半径曲线改造工程共计34条,为统一施工技术要求,加强施工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工期、实现安全目标、提高施工效益,制定本作业标准。
1、路基设计标准1.1基床总厚度2.5m,表层0.6m填筑A组填料(砂类土除外),底层1.9m填筑A、B组填料,基床以下路堤部分填料为C组填料。
1.2路基面应设置为三角形,由路基面中心向两侧设4%的横向排水坡。
曲线外侧加宽时,路基面仍保持三角形。
1.3路基边坡形式和坡率:2、路基规范标准2.1《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52.2《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10202-2002二、施工准备施工前对线路进行复测。
根据工程情况,按工期要求编制施工组织,确定施工方案。
三、路基施工方法及工艺1、一般基底处理1.1施工前应清除路基范围原地面表层植被,挖除树根,做好临时排水设施。
1.2原地面松软土及腐植土应清除干净翻挖回填压实质量应该符合设计要求,基底应密实、平整。
1.3原地面坡度陡于1:5时,原地面应自下而上挖台阶,台阶顶面做成4%的内倾斜坡,并整平碾压,沿线路横向挖台阶宽度、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沿线路纵向挖台阶宽度不小于2.0m;当地面横坡为1:10-1:5时,将原地表土按设计要求翻挖压实;当基底土密实且地面横坡缓于1:10时直接清除草皮杂物。
1.4基底处理后采用重型压路机进行压实,压实顺序应按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压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大于2m,沿线路方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应大于0.4m。
2、特殊基底处理2.1砂垫层铺设工艺流程:铺砂→洒水→压实。
压实时适当洒水,压实标准达到中密,压实后表面不存在砂窝等缺陷。
垫层铺设宽度及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填筑垫层时分层压实,下层密度经检验合格后,填筑上层。
施工时,放慢填筑速度,严格控制加荷速率,使地基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排水固结。
二、基床以下路堤填筑(一)填料要求1、用于路基填筑部分的填料应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1)在列车与路堤自重荷载作用下能够保持长期的稳定性。
(2)路堤本体的压密沉降能较快完成。
(3)填料的力学性质不受其他因素(如水、温度、地震等)的影响而发生不利于路堤稳定的变化。
对高速铁路路堤,应选用优质的填料,这样既可以减少后期的沉降,又可以获得较高的安全储备,保证路堤的稳定,确保不产生病害2、填料分类应以铁道部现行的《铁路路基设计规范》的规定为准,各种填料的分类鉴别与试验应按该规范第十章及附录二的规定办理。
在《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J10001--99)中,路基填料根据其性质和适用条件分成A、B、C、D、E五个组。
A组——优质填料,包括硬块石,级配良好的漂石土、卵石土、砾块石、砂砾、砾砂、粗砂及中砂。
B组——良好填料,包括不易风化的软块石(胶结物为硅质或钙质),级配不良的漂石土、卵石土、碎石土、砾石土、砂砾、砾砂、粗砂及中砂。
细粒土含量在15%~30%范围的漂石土、卵石土、碎石土、砾石土、及细砂、黏砂、砂黏土。
C组——可使用的填料,包括软块石(胶结物为泥质,易风化的),细粒土含量在30%以上的漂石土、卵石土、碎石土及粉砂、粉土,粉黏土。
D组——不应使用的填料,包括严重风化的软块石、粉黏土、黏土。
E组——严禁使用的填料,如有机土。
根据土石的颗粒组成、颗粒形状、塑性指数等,路基填料可分为岩块、粗粒土和细粒土三大类,如表1-2-2-7所示。
%注:①软块石填料组别:B组指不易风化的,C组指易风化的,D组指严重风化的。
②漂石土、卵石土、碎石土和砾石土的填料组别是根据细粒土含量确定的:含量在15%~30%者为B组,含量大于30%者为C组。
③表内填料组别为A、B组者:A组指级配良好的(Cu≥5,C C=1~3);B组指级配不良的(Cu<5或C C≠1~3。
其中不均匀系数Cu=d60/d30;曲率系数Cc=d602/d10×d60;d10、d30、d60分别为颗粒级配曲线上相应的10%、30%及60%含量的粒径。
土工重点复习题参考答案(77题)一、填空(18题)1-2、铁路工程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检测标准(代号)为(TB10102-2010),化学性能检测标准(代号)为(TB10103-2008)。
1-3、土的抗剪强度可以用库仑公式(τf=σtgφ+C)表达,其中(φ)表示摩擦角,(C)表示凝聚力。
1-5、用动力触探确定地基承载力,轻型动力触探的锤重为(10)kg,以贯入深度每(30)cm的锤击数计;重型动力触探的锤重为(63.5)kg,以贯入深度每(10)cm的锤击数计。
1-9、评价土的级配指标有不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前者的定义式为(Cu=d60/d10),后者的定义式为(Cc=d230/(d60×d10))。
1-14、设计速度200km/h及下铁路路基的压实质量,除化学改良土外的其他填料需要检测(压实系数K)和(地基系数K30)两个项目,重载铁路的基床(包括表层和底层)和过渡段加测(动态变形模量E vd)。
化学改良土需要检测(压实系数K)和(7d无侧限抗压强度q u)两个项目。
1-16、高速铁路基床表层厚度无砟轨道为(0.4m),有砟轨道为(0.7m),基床底层厚度为(2.3m)。
1-18、设计速度200km/h及下铁路路基改良土填料中外掺料的允许偏差为(-1.0%~+1.0%),过渡段级配碎石中水泥掺加量的允许偏差为(0~+1.0%)。
高速铁路路基改良土填料中外掺料的允许偏差为(-0.5%~+1.0%),过渡段级配碎石中水泥掺加量的允许偏差为(0~+1.0%)。
1-19、高速铁路路基的基床底层应使用砾石类、砂类中的(A、B)组填料或(改良土)。
1-21、高速铁路碎石类填料用作基床底层时最大粒径应小于(60)mm,用作基床以下路堤时应小于(75 )mm。
1-23、基床表层Ⅰ型级配碎石0.02mm以下粒径质量百分率不应大于(3%),在压实系数为0.97情况下,其渗透系数应小于(1×10-6)m/s。
高速铁路路基填料的改良措施及施工工艺摘要:本文根据作者多年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施工经验,结合目前高速铁路施工中路基土质改良的普遍做法,简要介绍目前我国高速铁路路基土质改良的方法及施工工艺,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铁路;路基填料;改良措施;施工工艺U238列车的高速、安全、平稳运行,要求其轨面应具有较高的平顺性。
因此.高速铁路对支撑轨道基础的路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高速铁路路基与普通铁路路基有很大差别。
路堤填料和地基处理又是路基施工中的重点、难点。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量大,在缺乏优质填料的情况下,应采取相应的土质改良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如下土质改良措施及施工方法:一石灰改良土石灰改良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强度形成好的石灰改良上是一种整体材料,具有板体作用和较好的水稳性和一定的冰冻稳定性。
由于石灰属于中缓凝慢硬材料,从加水拌和到碾压成型的延迟时间对其压实度和强度没有明显的影响,最长延迟时间可达2-3d。
但一般而言,石灰改良上的强度有一定限制,其可调范围远比水泥改良土要小,而收缩性较水泥土要大。
另外,石灰改良上具有早期强度低的特性.其强度随龄期的增长较水泥改良土慢得多。
到28d龄期时,水泥改良土约达到70%左右的强度,而石灰改良上只能达到30%左右的强度,并且石灰改良上的强度增长期很长,可达8年—10年以上。
当温度较低时,其强度随龄期增长缓慢,所以施工工期受到限制。
原则上石灰可以改良任何细粒上,分析表明,用相同剂量的石灰改良不同的黏性上,改良上的强度随上中黏粒含量的增加和塑性指数的增大而增大。
从技术、经济上考虑,石灰宜改良黏粒( d 12的黏性上。
路拌施工⑴根据用土比例和每车土量将素土按指定位置堆放,均匀卸在路槽顶面,并用推土机和平地机粗平,用轻型压路机稳压一遍,检查布土厚度和含水量。
⑵石灰应在使用前一周充分消解,并通过10mm筛孔,用布灰机或打方格人工布灰,均匀摊平。
⑶应采用专用拌和机械,施工时有专人检查拌和的深度,使稳定土层全部翻透,严禁在稳定土层与下承层之间残留一层素土,但也要防止翻犁过深。
路基填料及压实控制指标一、路基填料1、普通填料1)基床底层:普通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60mm2)基床以下路提:最大粒径小于75mm检验数量:1 x 104m检验一次填料粒径,颗粒级配及细粒土含量,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
监理;10%F行检验,且同一土源不少于1次。
2、级配碎石填料1)基床表层:非过渡地段掺入3%水泥,过渡段基床表层掺5%水泥,每一料场检验:洛杉矶磨耗率、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液限和塑性指数,监理每料场平行检验。
每一工作班检1次粒径级配、黏土及其他杂质含量、大于22.4m m颗粒中带有破碎面颗粒含量。
检验数量:5000用检验1次颗粒级配,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
监理;10%F检。
2)过渡段:基床底层范围内掺3%水泥(分过渡段形式),表层:5%水泥每一工作班检1次颗粒级配、针片状含量、软质和易破碎石含量。
检验数量:2000m检验1次颗粒级配,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
监理:10%F检。
二、填料压实标准,控制指标1)基床以下路提:检测指标:K30> 110 (细)130 (粗)K > 0.93检验数量:每层检K,6点,距路基边线1米处左右各1点,中间2点;每填高约90cm检K30, 4点,边线2米各1点,中间2点。
监理:10%F检。
2)基床底层:检测指标:K30> 130 (细)150 (粗)Evd >40 K > 0.95检验数量:每层检K6点,边线1m处左右各2点,中间2点;每填高约90cm检Evd、K30各4点,边线2m各1点,中间2点。
监理:10%F检。
3)、基床表层:检测指标:K30> 190 Evd > 55 K > 0.97 检验数量:每层检Evd、K各6点,边线1.5处左右各2点,中间2点;每层检K30 4点,边线1.5m处左右各1点,中间2点。
监理:10%F检。
4)、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检测指标:K30> 150 Evd >50、K> 0.95 检验数量:每层检K, 3点,距路基边线1m左右各1点,中间1点;每填高约30cm检Evd 3点,中间1点,靠近桥台边缘2点;每填高约60cm检K30 2点,边线2m处左右各1点。
铁路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作业标准1.1作业制度一、施工作业执行文件:施工项目部下发的有效设计图纸、技术交底文件、《路基基床表层施工作业指导书》、《铁路路基施工规范》;二、施工作业执行的强制性规范:《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新建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补充规定》(暂行)、《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暂行规定》;三、作业队制订的《**作业队施工职责分工及岗位责任制制度》。
1.2人员配备参照路基基床及以下施工作业人员配备。
1.3施工作业标准一、填料要求(一)基层表层级配碎石采用的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级配碎石和级配砂砾石必须严格控制0.5mm以下细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和塑性指数。
选用品质优良的原材料是确保级配碎石质量的基础。
要确保筛选并按比例混合组成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粒径、级配及品质指标符合规定的要求。
(二)基床表层填料采用级配碎石,其规格应符合下列要求:1.粒径大于1.7mm的集料的洛杉矶磨损率不大于30%。
2.粒径大于1.7mm的集料的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不大于6%。
3.粒径小于0.5mm的细集料的液限不大于25%,其塑性指数小于6。
4.不得含有粘土及其它杂质。
级配碎石的粒径级配应符合下表2.9-1中规定。
基床表层填料材质、级配必须经室内试验及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保证其孔隙率、地基系数、变形模量及动态变形模量符合设计要求并确定填筑工艺参数,方可正式填筑。
二、施工方法及工艺(一)施工方法1.施工前应做好级配碎石备料工作,拌合场内不同粒径的碎石、砂砾等集料应分别堆放。
2.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必须采用厂拌法施工。
拌和设备应计量准确,混合料必须进行材质及级配试验,材质及级配均要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正式拌合前,调试厂拌设备。
3.基床表层填筑前应检查基床底层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基床底层应进行修整,达到基床底层验收标准。
土工复习题及参考答案(131题)一、填空(31)1、工程试验工作的依据是(有关的标准和规范)。
2、铁路工程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检测标准(代号)为(TB10102-2010),化学性能检测标准(代号)为(TB10103-2008)。
3、土的抗剪强度可以用库仑公式(τf=σtgφ+C)表达,其中(φ)表示摩擦角,(C)表示凝聚力。
4、黄土湿陷性是指黄土在(荷载)、(水)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变形。
5、用动力触探确定地基承载力,轻型动力触探的锤重为(10)kg,以贯入深度每(30)cm的锤击数计;重型动力触探的锤重为(63.5)kg,以贯入深度每(10)cm的锤击数计。
6、静力触探试验中多功能探头可测得(端阻)、(侧摩阻)和(孔隙水压力)等指标。
7、一般情况下,土是由(土粒)、(水)、(空气)三相组成。
8、土颗粒分析试验常用的方法包括(筛析法)、(密度计法)、(移液管法)。
9、评价土的级配指标有不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前者的定义式为(Cu=d60/d10),后者的定义式为(Cc=d230/(d60×d10))。
10、搓条法塑限试验中,当土条直径搓成( 3)mm时产生裂缝,并开始断裂,表示试样的含水率达到塑限含水率。
11、液限是土的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率, 塑限是土的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率。
12、击实试验的目的是求取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
13、普通铁路路基填料的种类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14、设计速度200km/h及下铁路路基的压实质量,除化学改良土外的其他填料需要检测(压实系数K)和(地基系数K30)两个项目,重载铁路的基床(包括表层和底层)和过渡段加测(动态变形模量E vd)。
化学改良土需要检测(压实系数K)和(7d无侧限抗压强度q u)两个项目。
15、高速铁路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分为(250 ) km/h、(300 ) km/h 、(350 ) km/h三级。
16、高速铁路基床表层厚度无砟轨道为(0.4m),有砟轨道为(0.7m),基床底层厚度为(2.3m)。
浅谈高速铁路路基改良土填筑要求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普通的铁路运输已经不能满足人民日常的生活了,我们需要更快,更好,更舒适的铁路交通运输网络,而高铁完全符合市场的要求,但是高铁建造需要非常高超的技术和工艺,其中涉及改良土工程的最为困难,改良土运用于高速铁路路基,对铁路施工的安全和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从改良土工程出发,探讨一套高效的便利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速铁路路基改良土1 概况改良土在高速铁路路基项目大范围应用,本单位承担了天津至潍坊高速铁路济滨联络线商河站场路基施工任务,路基施工以填方为主,本文结合试验和工程实践浅谈高速铁路路基改良土填筑施工要求。
2 材料选用本项目土质主要来源隧道弃渣为主,运至拌合料场进行翻晒,集中搅拌,在运至现场填筑。
改良土集料拌合站3 改良土填筑要求3.1改良土运至现场,应对改良土原材料、外掺料和混合料的出场检验资料进行核实。
路基画灰格路基填筑路基粗平路基精平3.2化学改良土填筑压实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3.3化学改良土混合料摊铺、拌和、整形及碾压应符合下列规定:(1)改良土填料应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填筑压实厚度分层填筑,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试验段确定并经监理确认的参数进行控制。
路基碾压(2)两工作段的纵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m。
(3)化学改良土混合料中不应含有大于15mm的土块和未消解石灰颗粒。
(4)碾压时,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得小于 2.0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 3.0m。
3.4化学改良土外掺料剂量允许偏差为试验配合比的外掺料剂量(以百分率表示)-0.5%~+1.0%洒水养护3.5化学改良土填筑基床以下路基顶面宽度应不小于设计宽度。
4 结语总而言之,水泥改良土施工过程中,更要做好施工安全控制和环境的基础保护,及时整理施工现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做好整体上的施工控制,保证改良土填筑施工有着较好的施工质量。
级配碎石、场拌改良土实施方案1.工程概况我部施工管段DK78+360~DK93+300,DK98+207~DK106+200及GDK854+160~GDK856+170路基工程,级配碎石共286297m3,基床表层级配碎石为135724 m3;桥涵过渡段级配碎石为148554 m3。
场拌改良土共784903 m3。
2.拌和站规划2.1拌和站设置根据我部级配碎石的数量分部及工程工期需要,我部拟建碎石拌和站3座,分别位于DK83+100右400m,DK89+500左150m和DK104+800右500m处。
根据各站供应碎石工程量的大小,1#、2#级配碎石站每座占地约25亩,3#级配碎石站占地约12亩。
先期主要满足桥路过渡段和涵路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故首先建DK89+500处碎石站以供应全线的涵路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根据施工进度和工程工期需要,其它两站将及时建设。
场拌改良土站共设3座,分别位于DK83+900左黄泥坎取土场、DK90+485十二担取土场和DK101+400关王庙取土场处。
表1 改良土、级配碎石拌和站设置一览表进出场便道进口说 明: 1、本图尺寸单位:m 。
2、站外围墙体用砖砌封闭,场内做成2%坡向外侧排水,沿墙挖排水沟。
进出道路、场内主运输道路、 办公用房基础及碎石堆料场基底采用混凝土硬化;机械保养场、堆料场基底用碎石硬化。
3、除机修室外,值班室、检测室、料库等办公用房均用彩钢板房搭建。
4、拌合站出料通过新建便道运输至管段施工主便道,再由施工主便道分别运输至各路基填筑面。
图2 级配碎石拌合站场地布置示意图图2级配碎石拌和站布置图进出场便道进口说 明: 1、本图尺寸单位:m 。
2、拌和站位于取土场附近,平面尺寸约70m *50m ,5.3亩。
3、拌和站外围墙体用砖砌封闭,场内做成2%坡向外侧排水,沿墙挖排水沟。
进出道路、场内主运输道路、 办公用房基础及碎石堆料场基底采用混凝土硬化;机械保养场、堆料场基底用石灰土硬化。
20铁路路基改良土及级配碎石填料20.1主要技术要求20.1.1改良土填料20.1.1.1改良方法分类填料改良:是指在原土中添加某种材料,使之与土发生一定的物理化学反应,以改变原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填料改良已在国内外高速铁路、公路土方工程中广泛应用,各国均制订自己的“技术准则”或“工法”。
⑴物理改良:通过在原土中添加某种粒径的土(石)料,改善其级配(Cc,Cu)特性,提高物理力学性能及压实性。
⑵化学改良:通过在原土中添加固化剂(水泥、石灰、粉煤灰等)使之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如阳离子交换、胶凝、碳化结块等作用,改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增加强度。
同时,降低填料的含水量,便于施工、压实。
填料改良应通过试验提出最佳掺合料、最佳配合比及改良后的强度等指标。
20.1.1.2改良土填料施工工艺分类改良填料施工工艺可分为:场拌法,路拌法和集中路拌法。
⑴场拌法:采用专用的破碎、拌和机械工厂化生产。
主要优点是拌和均匀,质量易控,但成本高、效率低。
主要工艺流程:填料摊铺、晾晒---含水量检测---填料入仓---机械破碎---粒径检测---添加剂含量检测---添加剂+破碎料机械拌和----均匀性检测---出场---摊铺、平整、碾压。
⑵路拌法:采用路拌机械在路堤施工现场拌和。
方法简便,成本低,一般限用于含水量变化对压实效果影响较小的土类。
但受气候影响大,污染较大,改良土的质量不易稳定。
主要工艺流程:填料摊铺、晾晒---添加剂含量检测---拌和---含水量、均匀性检测---平整、碾压。
⑶集中路拌法:采用路拌机械集中在场地(如取土场、专用拌和场)内拌和,其拌和工艺与路办法相同。
可减少对施工沿线的污染。
20.1.1.3改良土填料技术要求铁路改良土填料的技术规范目前正在制定过程中,现阶段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改良土填筑应参照《铁路路基改良土填筑施工技术指南》的要求进行施工。
20.1.2级配碎石与级配砂砾石20.1.2.1普通铁路(1) 级配碎石技术要求①级配碎石可取天然砂砾材料,也可由开山块石或天然卵石、砾石经破碎、筛选而成。
②级配碎石料的粒径级配应符合表20.1的规定,且0.5mm筛以下的细集料中通过0.075mm筛的颗粒含量应小于等于66%。
图20.1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曲线③在粒径大于16mm的粗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所占的质量百分率不少于30%。
④级配碎石的性能a 粒径大于1.7mm的集料的洛杉矶的磨耗率不大于50%。
b 粒径大于1.7mm的集料的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不大于12%。
c 粘土团及其它杂质含量的质量百分率小于等于0.5%。
⑤与上部道床碎石及下部填土之间应满足D15<4d85要求。
当与下部填土不能满足此项要求时,基床表层应采用颗粒级配不同的双层结构,或在基床底层表面铺设土工合称材料。
当下部填土为改良土时,可不受此项规定限制。
(2)级配砂砾石技术要求①颗粒的粒径、级配应符合表20.2的规定②级配曲线应接近圆滑,某种尺寸的粒径不应过多或过少。
③与上部道床及下部填土之间应满足D15<4d85的要求。
当与下部填土之间不能满足此项要求时,基床表层应采用颗粒级配不同的双层结构,或在基床底层表面铺设土工合成材料。
但当下部填土为改良土时,可不受此项规定限制。
④颗粒中细长及扁平颗粒含量不应超过20%;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应超过2%。
⑤粒径小于0.5mm的细集料的液限应小于28%,其塑性指数应小于6。
20.1.2.2客运专线(1)级配碎石技术要求①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由开山块石、天然卵石或砂砾石经破碎筛选而成。
②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应符合表20.1的规定,且其不均匀系数U=D60/D10不得小于15,0.02mm以下颗粒质量百分率不得大于3%。
粒径级配曲线如图20.1所示。
③道碴与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基床表层级配碎石与下部填土之间应满足D15<4d85的要求。
④在粒径大于22.4mm的粗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所占的质量百分率不少于30%。
⑤级配碎石的性能a 粒径大于1.7mm颗粒的洛杉矶磨耗率不大于30%。
b 粒径大于1.7mm颗粒的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不大于6%。
c 粒径小于0.5mm的细颗粒的液限不大于25%,塑性指数小于6。
d 不得含有粘土及其它杂质。
e 与上部道床碎石及下部填土之间应满足D15<4d85的要求。
当与下部填土不能满足此项要求时,基床表层应采用颗粒级配不同的双层结构,或在基床底层表面铺设土工合成材料。
但当下部填土为改良土时,可不受此项规定限制。
(2)级配砂砾石技术要求有碴轨道客运专线基床表层级配砂砾石技术要求应符合20.1.2.1(2)的要求;无碴轨道客运专线基床表层不允许使用级配砂砾石。
20.2试验方法20.2.1水泥和石灰剂量测定方法(EDTA滴定法)20.2.1.1仪器设备(1)标准筛:孔径2mm,2.5mm。
(2)搪瓷杯:容积约1.2L,(10个)。
(3)搅拌棍:不锈钢或粗玻棒(10根)。
(4)量筒:容量100ml、50ml、5ml。
(5)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1mg;称量500g,分度值0.5g;称量100g,分度值0.1g。
(6)容量瓶:1000ml(1个)。
(7)烧杯:约2L(或1L);300ml(10个)。
(8)锥形瓶:容量约250ml(10个)。
(9)移液管:容量10ml(10支)。
(10)滴定管:酸式50ml,分度值0.1ml。
(11)滴定台及滴定管夹。
(12)其他设备:秒表、表面皿、玛瑙研钵、pH试纸(pH12~14)、洗瓶、吸水球、乳胶管、毛刷、去污粉、特种铅笔、厘米纸、角(或塑料)勺、塑料桶、试剂瓶。
20.2.1.2试剂配制(1) EDTA标准溶液(c(EDTA)=0.1mol/L):准确称取乙二胺四乙酸二钠(C10H l4N2O8Na2·2H2O) 37.226g于1L容量瓶中,用微热的无CO2纯水溶解,待冷至室温后,继续稀释至刻度。
(2) 10% NH4C1溶液:将500g,分析纯NH4C1放入10L洁净的聚乙烯桶中,加水4500 ml,充分振荡使完全溶解。
此溶液应当天配制,当天用完。
(3) 1.8%NaOH(含三乙醇胺)溶液:用100g天平称取NaOH 18g,放入洁净干燥的1000ml烧杯中,加水1000ml,待完全溶解并冷至室温后,加入2ml三乙醇胺,搅拌均匀后贮于聚乙烯瓶中。
(4) 钙指示剂:称取钙指示剂(C21H13O7N2SNa)0.2g与预先在105℃烘干1h的(K2 SO4)20g,一起放入玛瑙研钵中混合均匀研成粉末,贮于棕色瓶中以防止吸潮。
20.2.1.3标准曲线绘制(1)从现场采取具代表性的石灰、土或集料。
风干后,分别过孔径2mm或2.5mm筛,然后分别测定其风干含水率,水泥的含水率为零。
(2)当风干混合料的质量为300g时,由以下公式计算混合料的组成,单位为克。
干混合试料的质量=300g/(1+0.01w g,o p t)干土的质量=干混合料质量/(1+0.01C)干石灰(或水泥)质量=干混合料质量-干土质量风干土质量=干土质量×(1+0.01w0)风干石灰的质量=干石灰质量×(1+0.01w c)应加水的质量=300g-风干土质量-风干石灰质量式中 w g,o p t——混合料最优含水率(%);C——石灰或水泥剂量(%);w0——风干土含水率(%);w c——风干石灰含水率(%)。
(3)按上述计算混合料组成的方法,配制5种水泥或石灰改良土混合料试样,其中水泥或石灰的剂量分别为0%、2%、4%、6%、8%,每种试样均取两份作平行测定,每份风干混合料为300g。
试样1,准备水泥或石灰剂量为0%的风干混合料试样两份,每份300g,分别放入2个搪瓷杯中,然后根据混合料的含水率应等于现场预期达到的最优含水率的要求,按上述计算应加水的质量,土中所加的水应与现场所用的水相同。
试样2,准备水泥或石灰剂量为2%的风干混合料试样两份,每份300g,分别放在两个搪瓷杯中,然后根据混合料的含水率应等于现场预期达到的最优含水率的要求,按上述计算应加水的质量,所加的水应与现场所用的水相同。
试样(3、4、5),各准备水泥或石灰剂量分别为4%、6%、8%的风干混合料试样各两份,每份300g分别放入6个搪瓷杯中,其他条件均与试样2相同。
(4)取一个盛有水泥土或石灰土混合料的搪瓷杯,从中加入10% NH4C1溶液600ml,用搅拌棒以110~120次/min的速度,搅拌3min。
放置4min,若不澄清应继续放置,直至出现澄清悬液为止。
记录所需时间。
以后所有该种水泥土或石灰土混合料的试验均应控制同一时间。
然后将上部清液移至300ml烧杯中,盖上表面皿待测。
以上操作当混合料是细粒土时,计算每份风干混合料的质量,可由300g减为100g,加入10%NH4Cl的溶液,由600ml减为200ml。
另外绘制水泥或石灰剂量为0%~8%标准曲线,现场实际所需水泥或石灰剂量应处于标准曲线范围内,否则应重新绘制适合现场的标准曲线。
(5)用移液管吸取上部清液10ml,放入约250ml锥形瓶中,加1.8%NaOH(含三乙醇胺)溶液50ml,此时溶液可用pH试纸检验,pH值为12.5~13.0然后加入钙指示剂少许,摇匀,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由玫瑰红色转变为天蓝色为终点,记下EDTA标准溶液用量,准确至0.1ml。
(6)其他各搪瓷杯中的试样均按本条第(4)~(5)款用同样方法进行试验,并记录各自的EDTA标准溶液的用量。
(7)以同一水泥剂量或石灰剂量混合料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平均值为纵坐标,水泥剂量或石灰20.2.1.4试验操作步骤(1)称取水泥或石灰混合料300g,放于搪瓷杯中,用搅拌棒将结块搅散后,加入10% NH4C1溶液600ml,以下按20.2.1.3(4)~(5)操作,以测得EDTA标准溶液用量。
(2)利用图20.1标准曲线,由测得的EDTA标准溶液用量(ml),可以确定其相对应的混合料中水泥或石灰剂量(%)。
20.2.1.5记录格式表20.3 EDTA法水泥或石灰剂量测定记录复核年月日试验年月日20.2.2含水量试验方法含水量对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强度有很大的影响,当含水量过小时,其发生化学与物理化学作用不充分,不能保证土团得到最大限度的粉碎和均匀拌和,也不能保证达到最大压实度要求,因此对于无机结合料稳定类结构层,均存在一个最佳含水量。
所以,必须对含水量的试验方法了解和掌握。
目前测定含水量的方法有:烘干法、砂浴法、酒精法等。
具体的做法见本教材第17章。
20.2.3石灰的分析方法各种化学组成的石灰均可用于稳定土。
通过大量的试验表明,钙石灰比镁石灰稳定土的初期强度高,特别是在剂量不大的情况下;但镁石灰稳定土的后期效果并不比钙石灰差,尤其是在剂量较大时,还优于钙石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