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本科生文化素质选修
- 格式:pdf
- 大小:173.45 KB
- 文档页数:3
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2005年6月1日修订)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已经涉足工业、农业、商业、金融、科教文卫、国防和百姓生活等各个领域。
采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和生产是实现软件产业化的关键技术手段。
因此,为积极促进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加速我国信息化建设,急需培养大批软件工程领域的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
为促进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在入学、培养、毕业和学位授予等环节的规范化,确保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依据南京大学有关本科生培养的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作为南京大学培养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指导性文件,规定其培养目标、方向和要求,以及培养对象、方式及学习年限,并就其课程设置、课程修读和学位论文要求等给出指导性意见。
一、培养目标、方向和要求1、培养目标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针对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面向软件产业界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多层次复合型软件实用人才。
作为一名合格的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当符合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需要,以及软件企业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需求,能够成为企业所需要的较高层次的软件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其基本能力应当达到(具有国际水准的)程序员、高级程序员、软件工程师、以及项目质量管理人员的水平。
2、培养方向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的基本思路是强化基础、注重实践。
针对软件产业的人才需求,本科生阶段强调宽口径培养,不具体细分专业培养方向,但考虑专业课程模块设置,从而使得毕业生既具备扎实的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又较深入地认识某类软件系统和应用领域。
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应涵盖软件基础,软件工程基础,数学、工程与职业基础。
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应覆盖软件设计开发、软件过程与管理、计算机网络、数字化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嵌入式软件、信息系统、图形系统等。
文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汉语言文学专业)一、学院简介2007年5月,经学校批准,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名为南京大学文学院。
文学院下设四系二部:文学系、语言学系、戏剧影视艺术系、文献学系和大学语文部、国际汉学部。
现有两个本科专业,即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文学院的前身中国语言文学系系由原南京大学中文系与金陵大学中文系合并而成。
南京大学肇始于1902年建立的三江师范学堂,金陵大学则肇始于1888年美国基督教会在南京建立的汇文书院。
两校均开设国文课程。
1905年,三江师范学堂正式更名为两江师范学堂。
1914年重组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正式设立中文系。
在其后的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和南京大学等各个历史阶段,中文系均为学校的重要系科。
汇文书院于1910年与宏育书院合并为金陵大学,并于同年设立中文系。
1951年金陵大学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合并为公立金陵大学。
1952年,南京大学文、理学院与金陵大学文、理学院合并为南京大学,两校中文系也随之合并为南京大学中文系。
九十多年来,许多国学大师和著名学者先后执教我院,如李瑞清、黄侃、吴梅、方光焘、胡小石、吕叔湘、汪辟疆、陈中凡、罗根泽、唐圭璋、潘重规、杨晦、钱南扬、朱东润、洪诚、陈白尘、陈瘦竹、程千帆等等,为我院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形成了优良的学术传统。
经过九十余年的发展,我院已是历史悠久、学术水平高、师资力量强、学科梯队合理、课程设置完备、办学经验丰富、具有鲜明特色的海内外知名的中文院系,累计培养学生5000多人。
目前我院拥有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一个博士后流动站,一个省级重点学科(戏剧戏曲学),两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和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一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文科基础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有13个博士点,13个硕士专业,1个艺术专业硕士(MFA)培养点,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重点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前列。
南京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学分制管理办法一、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适应新一轮教学改革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2009级及以后入学的全日制本科学生。
二、教学计划第三条各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是学生参加本科专业学习的指导性计划和审核标准,学生在校期间应依据所属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安排个人学习计划及选修课程。
学生在校学习结束后,完成专业教学计划所要求的课程、学分和其他条件的要求后,方可毕业。
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相应学位。
第四条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所要求的毕业总学分为150学分左右,五年制本科教学计划所要求的总学分为170学分左右。
南京大学采取弹性学分制,学生可申请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延期时间最多不超过两年。
三、课程设置第五条学生所选修的课程必须是依据指导性教学计划所开设的本科类课程。
南京大学所开设的课程分为通识通修课程模块、学科专业课程模块和开放选修课程模块。
各模块课程的设置和学分要求详见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第六条所有课程性质分为必修、选修二类。
1、必修课必修课为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主要包括通识教育类课程、分层次通修课程、军事课程、体育课程和思想政治类课程,以及各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准入准出课程。
学生修读通识教育类课程不得少于14个学分。
2、选修课选修课为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中学生可以选择性修读的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包括文化素质类课程)。
学生选修专业选修课的学分数不得低于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中所要求的学分数。
四、学分计算第七条学分是学习量的计量单位,以该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学期课时数为主要依据。
1、一般课程学分的计算办法:用该课程的学期课时数除以16。
2、体育课程、实验课、习题课用该课程的学期课时数除以32。
3、集中进行的专业实习和实践教学环节等课程,每周为1学分。
南京大学选科要求
南京大学的选科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文化课要求
1. 在文化课方面,学生需要参加普通高中课程的全部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
2.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一门信息技术课程,以及必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二、专业课要求
1. 在专业课方面,学生需要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选择必修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训练课程以及专业实践课程。
2.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与信息安全、算法与程序设计等。
3. 专业训练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系统维护、计算机软件设计等。
4. 专业实践课程包括:计算机应用实践、计算机系统实践、计算机网络实践等。
三、选修课要求
1. 在选修课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必要的选修课程,以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和技能。
2. 选修课程包括:计算机游戏开发、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络编程等等。
南京大学选课指南南京大学特色专业历史:学科分为两个本科专业方向——历史和考古学,南京大学历史学学科在同学科门类中占有极高的地位,其独特的发掘理论,独特的整理方法,独特的逻辑思维,都使人们望而却步。
现在则通过不同的方式组织学生参加田野实习,而不再是单纯地培养博物馆专业人才。
数学:以历史悠久、实力雄厚、治学严谨而著称,自建系以来,其学术影响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声誉。
现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基础数学)、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
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3个本科专业。
该系采用“基地班”等分流培养模式,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
从用人单位的需求着手,探索出了一条名校与名企携手,“送出去、请进来”的改革之路,如与华为3COM公司合作,成立了南京大学数学系——华为3COM网络学院,对学生进行华为3COM的认证培训;与人民银行、移动通信、平安保险等公司的合作,都非常成功。
物理:1.实行课堂教学、学术活动、科学研究为一体的“三元结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
组织学生早期参加学术活动和科学研究,低年级时做课程论文和设计实验,开放实验室,优秀的三年级学生就可进入科研实验室参加研究工作。
2.强化素质教育,学校规定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14个学分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其中包括4个学分的艺术课程、8个学分的人文社会科学类文化素质课程、2个学分的自选文化素质课程。
生物科学:该专业依托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化学化工学院的教学师资及科研力量。
主要面向食品保健行业、食品研发机构和相关生产企业、学校、宾馆等公共服务机构输送营养学基础研究与应用高级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其中选课可根据擅长的专业以及兴趣爱好和就业方面来进行综合考虑选出最终适合自己课程即可。
2023南大的综评专业解读摘要:1.2023 年南大综评专业的简介2.南大综评专业的优势和特点3.南大综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向4.南大综评专业的就业前景和优秀毕业生案例5.南大综评专业的报考建议和注意事项正文:【1.2023 年南大综评专业的简介】2023 年南大综评专业,全称为综合评价(简称综评)专业,是南京大学为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结合国内外优秀教育资源,倾力打造的一门特色专业。
该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全面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
【2.南大综评专业的优势和特点】南大综评专业具有以下优势和特点:(1)跨学科交叉:综评专业涵盖文、理、工、管、法等多个学科领域,实现跨学科交叉融合,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知识体系和视野。
(2)国际化水平:南大综评专业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与海外知名高校开展合作,为学生提供国际交流和实习实践机会。
(3)实践教学:强调实践教学,安排田野调查、企业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提升素质。
(4)导师制:实施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专业导师,提供个性化的学术指导和人生规划。
【3.南大综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向】南大综评专业的课程设置涵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
基础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专业课程涵盖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实践课程包括田野调查、企业实习、社会实践等。
培养方向主要有:管理与经济、法律与政治、科技与创新、文化艺术等。
【4.南大综评专业的就业前景和优秀毕业生案例】南大综评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可以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多个领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优秀毕业生案例:张三,2019 年入学南大综评专业,毕业后考入某知名互联网企业,担任产品经理,表现优秀。
李四,2020 年入学南大综评专业,毕业后考入我国某政府部门,从事政策研究工作,成绩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