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8年中考政治复习专题训练: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184.99 KB
- 文档页数:9
一般违法与犯罪违法行为含义: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根据社会危害程度不同,把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即严重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根据违反的法律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任何违法行为都▲6.青少年从不良行为发展到违法犯罪的原因有哪些?(1)个人主要原因:无知(法律意识淡薄)、盲目模仿、报复心理、盲目从众心理、寻求刺激、逞强好胜等。
(2)家庭原因:父母或监护人没有做好家庭保护,没有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3)社会原因:有关部门没有做好社会保护,没有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7.怎样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建议、措施)①国家要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②社会有关部门要净化社会环境,加强社会保护;③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做好学校保护;④家庭中父母要加强对子女的管教;⑤青少年自身要学法、知法、守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谨慎交友,抵制不良诱惑,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8.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途径:(1)非诉讼手段(如有关部门反映、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2)诉讼手段(即到法院打官司,是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注: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又叫“民告官”)9.未成年人如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青少年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
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一、单项选择题1.【2019江苏泰州】近年来,仍有一些人“不拘小节”,如:高铁“霸座”,侮辱、殴打公交车驾驶人员等,上述事件中相关人员已受到了相应的惩罚。
以上事件警醒我们()①个人行为应当遵守社会公共规则②社会进步必然要求牺牲个人自由③不良行为有可能演变为一般违法甚至犯罪④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必然要承担相应的后果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2.【2019四川自贡市】无数事实表明,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犯罪行为,往往只有一步之遥,防微杜渐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考点一般违法与犯罪在法律中,有许多被称为“考点”的规定。
这些考点主要是指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知识。
而在考点中,一般违法与犯罪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一般违法与犯罪。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定义一般违法与犯罪是指在法律上规定的,一些非法的行为和罪行。
这些行为和罪行,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社会治安、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全。
常见的一般违法和犯罪行为包括:偷盗、抢劫、故意伤害、强奸、杀人、贩毒、传销等。
这些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不仅会引起社会的不满和批判,也会严重影响个人的生活和工作。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危害一般违法与犯罪行为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首先,这些行为引起了社会的不满和批判,使得社会秩序和社会对全体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损害。
其次,这些行为会严重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给个人的家庭带来重大的困难和痛苦。
最后,这些行为会威胁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全,破坏人民和谐、和平的生活。
如何预防一般违法与犯罪要预防一般违法与犯罪,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教育宣传教育宣传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要以法律法规为基础,通过各种方式,普及一般违法与犯罪的知识,使得守法敬业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为。
保护个人权益保护个人权益是必不可少的。
个人权益是一切法律规定和保障的基础。
当我们发现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加强管理加强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加强对公共安全和治理的管理,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规范执法程序和执法标准,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一般违法与犯罪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它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安全和幸福。
我们应该时刻警惕和防范这种行为,做一个守法守纪的好公民。
专题11 权利和义务1.(2018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图1所表示的是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两者之间的关系,与图示相同的是A.法定继承遗嘱继承B.宪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C.公民的基本义务保守国家秘密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答案】C2.(2018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小航在某网店购买某知名品牌商品时发现是盗版,却因价格便宜仍然购买。
下列从义务的角度分析正确的是①小航没有同违法行为作斗争②某品牌厂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商标权③小航没有做到正确对待诱惑④商家没有尽到保护消费者合祛权益的义务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公民的智力成果等知识点的理解。
小航发现是盗版,而不积极举报,却依然购买,他没有做到同违法行为作斗争,故①正确;②说的是权力,而题目要求从义务的角度来分析,故错误;③说的也不是从义务的角度,说明他是自制力差,因此错误;作为网店商家,销售盗版物品,没有尽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义务,故正确;故选B。
3.(2018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2017年9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印发《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指出,互联网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应当履行群组管理责任,即“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规范群组网络行为和信息发布。
这一规定()A.说明诚信是一种资源 B.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C.维护了公民的隐私权 D.限制了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答案】B4.(湖北省襄阳市初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祖国是我们的母亲,要保卫伟大的祖国不受侵犯,我们必须自觉履行A.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B.遵守劳动纪律的义务C.尊重社会公德的义务D.依法服兵役的义务【答案】D【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公民基本义务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根据所学,依法服兵役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服兵役可以保家卫国,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不受侵犯,保卫国家主权和领主完整等,ABC不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选D。
中考政治知识梳理: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亲爱的同学们也将步入紧张而充实的初三最后一学期的生活。
初三是一个神秘的名词,它又是三年学习中终期的一个代名词。
人生的道路虽然很长,但关键的往往却只有几步,而初三就是这关键几步中的第一步。
我们只有迈好这一步,才能顺利通往人生的顶点。
同学们,初三是机遇,初三是挑战,初三这座大山就横在我们面前。
为此,我们只能选择拼搏,不能后退!寒窗九载,只剩最后一搏,同学们,再加一把劲,每天进步一点点,那就是成功,只要不放弃追求,就永远不会被打败!
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区别:
(1)两者在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应受到的惩罚等方面存在严格的界限。
(2)一般违法: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还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联系:
(1)它们都不同程度的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
(2)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3)二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2019年中考政治练习专项练习: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四组图,正确反映违法与犯罪关系的是( )A. B. C. D.2.高中生王某曾因偷同学的小额钱物被学校处分,但他仍然执迷不悟,不思悔改,最终因持刀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
这一案例说明()A. 王某持刀抢劫是刑事违法行为B. 王某持刀抢劫属于一般违法行为C. 一般违法行为必然发展为犯罪D. 王某偷同学的小额钱物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3.某犯罪分子回忆自己走上犯罪的经历时说:从上幼儿园偷铅笔、橡皮开始得到家长默认后,长大偷手表、自行车,胆子越来越大,直到抢银行被抓。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A. 祸患积于微B. 不良诱惑不可怕C. 公德决定着私德D. 有的人天生就是窃贼4.五名无业人员在公共场所散发传单,散布世界末日来临的谣言,制造了社会恐慌。
武汉市东西湖区公安分局依法对他们作出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
五名无业人员的行为( )A. 属于一般违法行为B. 应受到刑罚处罚C. 属于严重违法行为D. 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5.中学生李某从小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发展到偷同学的钱包,被学校和家长批评教育。
但他仍不悔改,与社会青年结伙斗殴,被公安机关拘留。
后来因与社会上的“哥儿们”持刀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①青少年要重视道德修养,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②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③违法一定会发展成犯罪④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A. ③④B. ①②C. ①③D. ②④6.社会生活中违法的表现各式各样,下面属于刑事违法行为的有()①拾得他人遗失的钱物不还②持刀拦路抢劫③在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带人④用炸药在水库炸鱼无意把别人炸成重伤A. ②④B. ③④C. ①②D. ①③7.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对白。
甲:“哥们儿抽根烟。
”乙:“真有味!”甲:“哥们儿嗑颗药。
”乙:“真过瘾!” 甲:“哥们儿一起干。
”乙:“真刺激!”甲:“哥们儿一起坐牢了。
中考复习训练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四组图,正确反映违法与犯罪关系的是( )A。
B。
C。
D。
2、高中生王某曾因偷同学的小额钱物被学校处分,但他仍然执迷不悟,不思悔改,最终因持刀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
这一案例说明( )A。
王某持刀抢劫是刑事违法行为B、王某持刀抢劫属于一般违法行为ﻫC、一般违法行为必定发展为犯罪 D。
王某偷同学的小额钱物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3、某犯罪分子回忆自己走上犯罪的经历时说:从上幼儿园偷铅笔、橡皮开始得到家长默认后,长大偷手表、自行车,胆子越来越大,直到抢银行被抓。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 )A、祸患积于微 B。
不良诱惑不可怕 C、公德决定着私德 D、有的人天生就是窃贼4。
五名无业人员在公共场所散发传单,散布世界末日来临的谣言,制造了社会恐慌。
武汉市东西湖区公安分局依法对他们作出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
五名无业人员的行为( )A、属于一般违法行为B、应受到刑罚处罚C、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D。
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5。
中学生李某从小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发展到偷同学的钱包,被学校和家长批评教育。
但他仍不悔改,与社会青年结伙斗殴,被公安机关拘留。
后来因与社会上的“哥儿们”持刀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发是()①青少年要重视道德修养,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②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③违法一定会发展成犯罪④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A、③④ B。
①②C。
①③ D。
②④6。
社会生活中违法的表现各式各样,下面属于刑事违法行为的有( )①拾得他人遗失的钱物不还②持刀拦路抢劫③在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带人④用炸药在水库炸鱼无意把别人炸成重伤A、②④ B、③④ C。
①② D。
①③7、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对白。
甲:“哥们儿抽根烟。
"乙:“真有味!"甲:“哥们儿嗑颗药。
"乙:“真过瘾!”甲:“哥们儿一起干。
”乙:“真刺激!”甲:“哥们儿一起坐牢了。
①一般违法与犯罪有明确的界限,二者的区别:首先,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
一般违法行为的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杜会危害性.触犯了刑律,应受刑罚处罚;其次,处罚的方法不同。
一般违法行为由国家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罚。
虽然是一种强制性制裁.但它只有行政后果.不能剥夺受处罚人的自由;犯罪用由人民法院依法到处刑罚,是最严厉的强制性制裁,可以并处没收罪犯的财产、剥夺其政治权利以及其他权利,可以判处罪犯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直至判处死刑。
②一般违法与犯罪的联系:首先,二者都是违法行为,都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其次,二者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不同程度地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犯罪。
为此,青少年要加强修养,注意防微杜渐。
2018年中考政治专题练习: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型一、单项选择题1.违法行为是指()①有严重危害性的行为②不履行法律规定义务的行为③做出法律禁止的行为④违反了刑法以外的违法行为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2.近日网传一段“肉松由棉花制成”的视频,给涉事蛋糕店造成了不良影响。
青岛市公安局通报,两名六旬老太王某和黄某因编造并发布该视频,被行政拘留五日。
王某和黄某的行为是()A. 犯罪行为B. 严重违法行为C. 一般违法行为D. 违纪行为3.关于违法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不履行法律规定义务的行为B. 所有的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C. 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D. 所有违反道德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4.某中学生李某为取乐。
拨打火警"119",谎称居民小区失火,消防队赶到报警现场,才发现并无此事。
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李某的行为应属于()A. 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B.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行为C. 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D. 扰乱正常经济秩序的行为5.2017年2月,某市依法查处了一起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案,当事人王某被处以拘留十日的处罚;同月,吕某因盗窃破坏共享单车案被判处拘役3个月,罚金1000元。
王某、吕某的行为分别属于()A. 民事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B. 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C. 刑事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D. 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6.下列几种行为中,不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的是()A. 为寻开心,一中学生多次拨打“119”电活,谎报险情B. 谢某为了赶时间,开车接打电话忘系安全带C. 李某参与打架斗殴,致人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D. 几位年轻人在广场草地上胡打胡闹,对“勿踏草坪”的牌子视而不见7.下图“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一些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调侃,即“只要凑够一撮人,管他红灯还绿灯。
” “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属于①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②受从众心理影响的行为③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④要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8.因嫌摩拜单车影响自己摆摊卖报,济南的李某勇将十余辆单车搬到一旁恶意叠放。
一般违法与犯罪、同违法犯罪作斗争、1、犯罪具有哪些特征?(质检卷26题)答: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当罚性。
2、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区别:一般违法是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触犯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犯罪是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性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
联系:一般违法不加以改正发展下去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3、青少年从不良行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说明了什么?(从案例中得到什么警示?/”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课本77—78)答: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行为。
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转变的过程。
开始时沾染了坏思想、坏习气;有了不良行为如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去干一些违法的事;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直至滑向犯罪的泥潭。
我们要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行为,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防患于未然你,自觉纠正不良行为;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等。
4、青少年学生怎样才能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课本77)答: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行为,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防患于为然你,自觉纠正不良行为;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5、未成年学生应怎样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遇到不法侵害时该怎么办?)答:尽量使自己免受伤害;记住坏人的身份特征和其他一些特殊特征,便于破案;机智地求助他人或设法尽快报警;巧妙周旋,趁机逃脱险境等。
6、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建议:答:从社会保护的角度:有关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特别是要加强治理学校周边环境,如关闭非法网吧、学校附近不准开设营业性录像厅、清理不健康的书摊等。
从家庭保护的角度:家庭要尽到对未成年人教育和监护的职责,家长要用正确的思想和言行引导教育孩子。
从学校保护的角度:学校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使其远离不良诱惑从未成年人自身角度: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依法自律,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中考复习训练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四组图,正确反映违法与犯罪关系的是( )A. B. C. D.2.高中生王某曾因偷同学的小额钱物被学校处分,但他仍然执迷不悟,不思悔改,最终因持刀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
这一案例说明()A. 王某持刀抢劫是刑事违法行为B. 王某持刀抢劫属于一般违法行为C. 一般违法行为必然发展为犯罪D. 王某偷同学的小额钱物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3.某犯罪分子回忆自己走上犯罪的经历时说:从上幼儿园偷铅笔、橡皮开始得到家长默认后,长大偷手表、自行车,胆子越来越大,直到抢银行被抓。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A. 祸患积于微B. 不良诱惑不可怕C. 公德决定着私德D. 有的人天生就是窃贼4.五名无业人员在公共场所散发传单,散布世界末日来临的谣言,制造了社会恐慌。
武汉市东西湖区公安分局依法对他们作出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
五名无业人员的行为( )A. 属于一般违法行为B. 应受到刑罚处罚C. 属于严重违法行为D. 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5.中学生李某从小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发展到偷同学的钱包,被学校和家长批评教育。
但他仍不悔改,与社会青年结伙斗殴,被公安机关拘留。
后来因与社会上的“哥儿们”持刀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①青少年要重视道德修养,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②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③违法一定会发展成犯罪④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A. ③④B. ①②C. ①③D. ②④6.社会生活中违法的表现各式各样,下面属于刑事违法行为的有()①拾得他人遗失的钱物不还②持刀拦路抢劫③在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带人④用炸药在水库炸鱼无意把别人炸成重伤A. ②④B. ③④C. ①②D. ①③7.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对白。
甲:“哥们儿抽根烟。
”乙:“真有味!”甲:“哥们儿嗑颗药。
”乙:“真过瘾!” 甲:“哥们儿一起干。
”乙:“真刺激!”甲:“哥们儿一起坐牢了。
中考复习训练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四组图,正确反映违法与犯罪关系的是( )A. B. C. D.2.高中生王某曾因偷同学的小额钱物被学校处分,但他仍然执迷不悟,不思悔改,最终因持刀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
这一案例说明()A. 王某持刀抢劫是刑事违法行为B. 王某持刀抢劫属于一般违法行为C. 一般违法行为必然发展为犯罪D. 王某偷同学的小额钱物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3.某犯罪分子回忆自己走上犯罪的经历时说:从上幼儿园偷铅笔、橡皮开始得到家长默认后,长大偷手表、自行车,胆子越来越大,直到抢银行被抓。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A. 祸患积于微B. 不良诱惑不可怕C. 公德决定着私德D. 有的人天生就是窃贼4.五名无业人员在公共场所散发传单,散布世界末日来临的谣言,制造了社会恐慌。
武汉市东西湖区公安分局依法对他们作出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
五名无业人员的行为( )A. 属于一般违法行为B. 应受到刑罚处罚C. 属于严重违法行为D. 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5.中学生李某从小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发展到偷同学的钱包,被学校和家长批评教育。
但他仍不悔改,与社会青年结伙斗殴,被公安机关拘留。
后来因与社会上的“哥儿们”持刀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①青少年要重视道德修养,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②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③违法一定会发展成犯罪④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A. ③④B. ①②C. ①③D. ②④6.社会生活中违法的表现各式各样,下面属于刑事违法行为的有()①拾得他人遗失的钱物不还②持刀拦路抢劫③在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带人④用炸药在水库炸鱼无意把别人炸成重伤A. ②④B. ③④C. ①②D. ①③7.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对白。
甲:“哥们儿抽根烟。
”乙:“真有味!”甲:“哥们儿嗑颗药。
”乙:“真过瘾!” 甲:“哥们儿一起干。
”乙:“真刺激!”甲:“哥们儿一起坐牢了。
”乙:“真后悔!”两位同学的故事警示我们()A. 违法就是犯罪,我们要防微杜渐B. 一切吸毒行为都是犯罪行为C. 不良行为如果不加以控制会发展成为犯罪D. 受人唆使犯罪,不承担法律责任8.—甲:“哥们抽根烟”,—乙:“真有味”;—甲:“哥们嗑粒药”—乙:“真过瘾”;—甲:“哥们一起干”—乙:“真刺激”;—甲:“哥们一起坐牢了”,—乙:“真后悔”。
上述两位同学的故事警示我们()A. 违法就是犯罪,我们要学会防微杜渐B. 一切吸毒行为都是犯罪行为C. 不良行为如不加以控制容易发展成违法犯罪D. 受人唆使犯罪,不要承担法律责任9.(2017·广西)中学生小刚沉迷网络游戏,无心向学,经常参与打架斗殴,曾被公安机关拘留。
但他仍不悔改,后因在网吧玩游戏时与他人发生冲突,造成对方重伤,被法院依法判刑。
这告诉我们()①有错不改必然走上犯罪的道路②玩游戏属于严重不良行为③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④要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A. ①④B. ②③C. ②④D. ③④10.下列观点错误的个数有()①中学生的根本活动准则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②情趣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和美的积极感受③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途径中由国家强制力解决的方式是仲裁④违法肯定是犯罪,犯罪不一定是违法A. 1B. 2C. 3D. 411.小文进入初中后,根本不把学习当回事,经常旷课到网吧玩游戏,有时还结伙打架。
后来,小文入室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刑。
我们从小文身上吸取的教训是()①要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②有不良行为必然会走上犯罪道路③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④要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12.对于违法与犯罪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违法行为一定犯罪B. 犯罪行为一定违法C. 违法行为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D. 犯罪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危害不大13.下表是对部分犯罪少年过往行为的调查数据,它告诉我们()①不良行为必然发展为违法行为②不良行为任其发展,可能导致违法行为③犯罪少年都有打架和旷课行为④青少年要避免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二、非选择题14.在一次关于一般违法和犯罪关系问题的讨论会上,甲同学说:“一般违法和犯罪没有区别,二者对社会都具有危害性。
”乙同学说:“违法和犯罪是有区别的,一般违法对社会没有危害性,而犯罪则对社会具有危害性,所以对犯罪要给予制裁。
”请你辨析这两个同学的观点。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因为和大声斥责自己的父母争论了几句,16岁的小朱一气之下,闷头冲出家门,整晚没回家。
一周后,警察找上门来,小朱在夜不归宿的那天抢劫了6名学生。
原来,小朱离家出走之后,在网吧里通宵上网,但又没有钱,于是他就把手伸向了同学。
不少例子表明,没有确切原因的夜不归宿,是临近或正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征兆之一。
据调查,在100个未成年犯中,绝大多数犯罪行为是利用夜晚的时间完成的,而且不少违法行为实施后,他们都没回家。
(1)这个案例给了我们什么警示?(2)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未成年人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16. 据报道,某地一位女司机因不满交警对自己违停车辆进行拍照取证,一气之下驾车冲撞交警,造成其身体多处擦伤,事后她深感后悔。
幸好交警伤势并无大碍,警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女司机处以行政拘留3天的处罚。
(1)女司机的行为属于哪一种违法行为?侵犯了他人什么权利?(2)有网友感叹“女司机的一时冲动,教训深刻啊!”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应吸取的“教训”有哪些?17.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从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办公室获悉,十七大以来,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预防专项组和各地各部门切实履行职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有关数据显示,判处未成年人罪犯人数连续下降、未成年罪犯占全部罪犯的比例逐渐减少。
——法制网,材料二:下图漫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漫画》(1)材料一说明了未成年人罪犯人数连续下降、未成年罪犯占全部罪犯的比例逐渐减少。
而在材料一中的“犯罪”是指什么?(提示:就是问什么行为才是犯罪?)“犯罪”有三个特征,它们分别是什么?(只写三个特征,不用写举例)(2)材料二中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漫画》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部法律明确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发展。
那么关于教育,还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请问“义务教育”的含义是什么?(3)我国的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那么主刑分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那么附加刑分为什么?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违法犯罪关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运用能力。
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必定违法,所以正确答案选D。
【点评】考查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2.【答案】A【解析】【分析】王某因小偷小摸的一般违法行为没有及时改正,任其发展,最后发展为犯罪行为。
持刀抢劫是犯罪行为,违反了刑法,故A选项正确,且符合题意。
B、C、D选项观点错误,一般违法行为要能及时改正,不会发展为犯罪,小偷小摸的社会危害性不严重,所以答案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一般违法行为及犯罪和两者之间的关系。
3.【答案】A【解析】【分析】材料中这个犯罪分子的经历说明“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如果有小偷小摸的不良行为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很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启示我们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A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
B的说法错误,不良诱惑会对我们产生不良影响;C的说法不准确,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往往与守法意识具有重要联系;D的说法错误,人性本善,没有人天生就是窃贼。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和预防违法犯罪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法治观念,一般违法与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4.【答案】A【解析】【分析】五名无业人员在公共场所散发传单,散布世界末日来临的谣言,制造了社会恐慌。
他们的行为危害了社会,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没有触犯刑法,不会受到刑罚处罚,因此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答案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般违法行为。
5.【答案】B【解析】【分析】李某的案例启示我们要避免犯小错误的,因为小错误不改容易导致犯更大的错误,甚至犯罪,所以①②是正确的,③是错误的,违法不一定会发展成犯罪,④是错误的,一般违法与犯罪的本质区别是社会危害性不同,排除,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防患于未然。
6.【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教材知识,刑事违法是触犯刑法,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其中①属于民事违法;③属于行政违法,②④属于犯罪,即刑事违法,正确答案选A。
【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刑事违法的认识。
7.【答案】C【解析】【分析】从两位同学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乙同学不能分辨是非善恶,也不能自觉拒绝不良诱惑,因而和甲同学一样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C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
A中的“违法就是犯罪”说法错误,违法行为包括犯罪行为,犯罪行为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B的说法错误,吸毒行为是违法行为,造成严重社会危害性时才是犯罪行为;D的说法错误,任何犯罪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预防违法犯罪的认识,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要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8.【答案】C【解析】【分析】故事描述了这两人从吸烟开始慢慢走向违法犯罪的过程,这表明不良行为不加以控制,任其发展下去,容易发展成违法犯罪,C符合题意;只有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违法行为才是犯罪,AB错误;受人唆使犯罪同样要承担法律责任,D错误。
本题选C。
【点评】本题考查违法与犯罪的相关知识。
9.【答案】D【解析】【分析】中学生要克服猎奇心理,抵制不良诱惑,不能迷恋网络游戏;小强的案例说明了不良行为如果不加以改正就会演化为一般违法犯罪,所以要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③④分析正确;①说法绝对;②错误,玩游戏不属于严重不良行为;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生命健康权和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一般违法与犯罪既有不同又有联系,二者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不改发展下去就是犯罪。
10.【答案】D【解析】【分析】中学生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因为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高雅的情趣是健康的、进取的、文明的、科学的情趣,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积极的和美的感受,体现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因此题中的生活情趣应该为高雅情趣;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途径中由国家强制力解决的方式是诉讼而不是仲裁;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但是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