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83.50 KB
- 文档页数:6
2019届陕西省渭南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
”这表明在西汉A. 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B. 宗法制度趋于瓦解C. 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D. 官僚制度未能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反映的郡县制使得“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可以看出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故答案为C项。
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分封制,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趋于瓦解,材料信息与宗法制无关,排除B项;秦朝确立三公九卿制,官僚制度已经建立,排除D项。
【点睛】西汉初年仿效秦朝实行郡县制,同时因鉴戒秦不分封孤立而亡,又恢复诸侯王分封制。
郡和王国同为地方高级行政区划,郡直隶于中央,王国由分封的诸王统治,实行地方行政制度——郡国并行制。
汉初建立诸侯王国,本来的目的是拱卫中央,加强中央集权,但后来的发展却适得其反。
诸侯王依恃其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与中央对抗,并进而觊觎皇帝的位置,以致造成对中央的严重威胁。
汉武帝在位期间,采纳主父偃的献策,制定“推恩令”,在政治体制上实行强干弱枝,不断加强中央统治,削弱地方力量,对于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因此,郡县制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
”由此可见,尚书省A. 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 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 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 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说明尚书省在中央与地方行政运行中处于中枢的位置,故D项正确;唐朝三省各有其职责,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材料反映的是尚书省在履行自身的职责,故A项错误;拥有起草诏令制敕权力的是中书省,故B项错误;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全卷100分2020年全国高中月考试卷陕西省2020年上学期渭南市临渭区尚德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
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2、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3、《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实行察举制度B.独尊儒家学说C.实行郡国并行D.全面推行郡县制4、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
经此事后,宋代科举()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5、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
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据此可知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6、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
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
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7、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8、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淇滨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据甲骨文记载,商代认为“‘帝’是王的祖宗神,商王是‘帝’的嫡系子孙”。
这反映了商代( )A. 王权借神权加强统治B.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C.权力向皇帝高度集中D.确立了“家天下”制度2.《吕氏春秋》,“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
”这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A.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B.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C.消除诸子矛盾D.实现长治久安3.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
”其中的“封建”是指( )A. 宗法制B. 中央集权制C. 分封制D. 君主专制4.《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
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
”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A.分封制B.宗法制C.察举制D.世袭制5.春秋时代盛行盟誓活动,有周王与诸侯间的盟誓、诸侯间的盟誓,也有卿大夫间的盟誓。
盟誓时往往举行庄严的仪式,杀牲歃血,宣读盟辞,并记录为盟书作为相互约束的依据。
这主要反映( )A. 分封制的仪式发生重大变化B.诸侯争霸战争受到有效遏制C. 礼乐制与等级秩序得到维护D. 宗法分封制度遭到严重破坏6.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
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7.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决裁。
这一做法使()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D.君主专制造成了决策失误有所减少8.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2019-2020学年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尚德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商汤举伊尹为相,仲虺为左相,“任以国政”;商后期的国王武丁,选拔奴隶出身的傅说,“举以为相,殷国大治”;西周设太宰(相)综理国家政务。
材料可用来说明“相”()A.已经得到国君极大信任B.在国家治理中举足轻重C.已经分割国君部分权力D.在王朝更迭中权力强化【答案】B【考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解答】由材料信息可知,在商周时期,丞相被委以国政,地位重要,因而材料可用来说明“相”在国家治理中举足轻重,故B项符合题意;丞相被委以国政未必就得到国君极大信任,排除A项;材料没有信息显示丞相分割了国君的何种权力,排除C项;从“相”被“任以国政”到“综理国家政务”,其治国本质没有改变,也得不出权力是否被强化,排除D项。
故选B。
2. 《荀子·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B.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D.推行行省制度,加强地方控制【答案】C【考点】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秦朝的监察制度,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秦朝三公九卿制度。
【解答】材料中文字“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不可不略知也”说明君主要对官吏实行监督,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AB和材料反映内容不符合,排除;行省制度是元朝地方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3. 西汉刘邦至吕后时期,汉朝以郡国并行方式实行过特殊的东方政策,即在要求中央直辖郡县“奉汉法以治”的同时,允许或默许东方王国不用汉法,从俗而治。
据此可知,西汉初期()A.朝廷在有意缓解文化冲突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激化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答案】A【考点】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析】本题考查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渭南中学级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时间:分钟满分:分一、选择题(每题分,题,共分)、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聚的传统节日。
在“家国一体”的古代社会中,中华民族就已形成了重血缘、重亲情的观念。
这种观念的制度源头是().禅让制.宗法制.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公元前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人王室疆土,抢夺巳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
该状况反映出().郡县制遭到破坏 .天子权力开始削弱.分封制受到冲击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材料描述的分封主体是().王族.功臣.姻亲 .先代贵族、唐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害弟,夺得皇位,历来为史学家所非议。
这是因为他违反了()、分封制度、宗法制度、礼乐制度、王位世袭制、西周时期某诸侯国君有子四人,依年龄从大到小分别是甲、乙、丙、丁,其中甲、丁是庶子,乙、丙是嫡子,应该继承诸侯之位的是().甲.乙.丙.丁、秦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
赵佗任南海郡郡尉,任嚣任龙川县县令。
赵佗、任嚣().定期朝觐秦始皇.秦始皇任命的官吏.负责将地方财赋运送中央.协助秦始皇处理中央政务、《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某同学在考证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史记》的记载.秦简的记载.民间的传说.史家的学术观点、秦朝政府的一位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渭南市尚德中学(高一)教学质量检测月考(1)英语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将各卷答案答在答题卡(纸)上,答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共100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本部分一共20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听下面10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问题,读两遍,请根据每段对话后面的内容和后面的问题,从所给三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1. A. It’s 140 thousand more B. It’s 735 thousand C. It’s 40 thousand ( )2. A. Since the factory opened B. For about 7 years C. Seven years ago ( )3. A. Jan B. Mike C. Lucy( )4. A. Photos B. Cakes C. Books( )5. A. Last year B. Today C. Yesterday( )6. A.Never B. Only once C. Three times( )7. A. No, she won’t B. No, she didn’t C.Yes, she will ( )8. A. An English evening B. The group singing C. Two songs ( )9. A.On the night B. In front of the street C. On the left ( )10. A. Wednesday B. Tuesday C. Monday听下面两段对话,选出正确选项,读两遍听第11段对话,回答第11-12题( )11.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A.The examB. The competitionC. The weekend plan( )12. What will the girl do next?A.Have a mealB. Call her motherC. Go to the cinema听第12段对话,回答第13-15题( )13. Why is Julia going to Hawaii?A.To visit her grandparentsB. To spend holidayC. To taste delicious seafood( )14. When is Julia leaving for Hawaii?A.On MondayB. On ThursdayC. On Tuesday( )15.Who will Mike go to Beijing with?A.His motherB. JuliaC. Sam本题你将听到一篇短文,读两遍,请选出最佳选项。
渭南市尚德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科试题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
”这一“革命性的突破”发生在()A、西周B、春秋战国C、唐代D、宋代2、郭沫若在《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A、承认了私有土地的合法性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3、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被誉为瓷都的是()A、景德镇B、佛山镇C、唐山D、苏州4、电视剧《乔家大院》艺术的再现了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精神。
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是()A、徽商B、闽商C、豫商D、鲁商5、读下图,某“古代农业展”中有一幅图片,对它的评述中,正确的是()①它是汉代发明的农具②标志着中国传统耕犁的基本定型③是古代生产力的象征,提高了农业生产率④是一个近代化的工具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6、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A、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B、中国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C、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吃饭是首要问题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7、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现象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封建政府与地主的矛盾激化B、使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C、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阻碍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8、清朝有一位皇帝作诗曰:“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
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
”这位皇帝采取的政策是()A、重农抑商B、修养生息C、闭关锁国D、改革开放9、明朝中期,江南农村出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这说明()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C、自然经济解体D、商品经济相对发达10、明清时期,苏州、杭州和景德镇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共同标志是()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出现B、行业分工和生产过程的分工非常细密C、官营手工业占据优势,迅速发展D、商品生产过程中劳资双方雇佣关系的确立11、古代下列生产工具中,基本无需使用人力操作的是()A、曲辕犁B、耧车C、翻车D、筒车12、迪亚士在谈到海上探险的目的时说:“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
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8分)一、单选题(共26小题,共78分)1、英国苏格兰3名女生制作了一个智慧斜背包,里面的传感器会在主人拿信用卡的时候发出警语,提醒主人别乱买。
当主人从背包里拿出信用卡,传感器就会问“你真的需要吗?”并且问话的声音越来越大、语气越来越坚定。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这个背包有价值,但没有使用价B.这个背包对不理智的购物者会有帮助C.狂买东西的罪魁祸首就是信用D.信用卡在本质上是货币的价值尺度2、津巴布韦第一代津元是1980年发行的,当时1津元相当于1.47美元。
但由于津央行长期以来靠开动印钞机解决经济问题,进入21世纪后津元极度贬值,几乎成为废纸。
2009年,津政府宣布弃用津元,正式允许美元等多种货币在市场流通。
而自2016年年初起,人民币将和美元一样成为津巴布韦的法定货币。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与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相等②纸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依据③说明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④引进和使用美元等世界货币是解决本国通胀问题的最佳途径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3.如果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是为500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
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____亿元。
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_____元,这会引起____()A.8000 0.5 通货膨胀B.4000 0.2 购买力降低C.16000 2 纸币升值D.2000 3 购买力提高4、假定原先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1台电脑与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
()A.2B.4C.8D.165、下列经济现象与经济学道理对应正确的是()①金价走跌迎来抢购潮——价格影响需求②经久耐用——使用价值越大,商品价格越高③物以稀为贵——供求关系决定价格④效率即生命——个别劳动生产率影响利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下边函数图像描述的是某商品在半年中的价格走势,根据该图下列理解正确(①生产者可能会扩大该商品的生产②该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③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④这种价格走势可能是该商品供过于求引起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7、人民币如果升值,外汇汇率就会降低,下列选项中属于外汇汇率降低的是()A.100元人民币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B.100单位的外币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C.100单位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少的外币D.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少的人民币8、2017年5月26日1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6.8698元,1英镑兑换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8.8857元,而去年同期1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6.5579元,1英镑兑换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9.5938元。
渭南市尚德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汤举伊尹为相,仲虺为左相,“任以国政”;商后期的国王武丁,选拔奴隶出身的傅说,“举以为相,殷国大治";西周设太宰(相)综理国家政务。
材料可用来说明“相”()A.已经得到国君极大信任B.在国家治理中举足轻重C.已经分割国君部分权力D.在王朝更迭中权力强化2.《荀子·君道》写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控制B.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3.西汉刘邦至吕后时期,汉朝以郡国并行方式实行过特殊的东方政策,即在要求中央直辖郡县“奉汉法以治”的同时,允许或默许东方王国不用汉法,从俗而治。
据此可知,西汉初期()A.朝廷在有意缓解文化冲突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激化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4.明朝建立后改元朝之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仅主管民政,又设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掌军政,为防止布政使司长官专权,每一布政使司又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明朝以上举措体现了( )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意图B.三权分立的民主化的特点C.宰相权力下放地方的趋势D.制约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5.《清会典》记载:“每日钦奉上谕,由军机处承旨,其应发钞者,皆下于阁。
尚德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4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一.选择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计54分。
在每小题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的剧烈变动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2.《史记》记载:据材料“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且有粟,吾岂得而食诸!”。
这反映了孔子()A.重视思想教化使人向善B.强调礼制稳定社会秩序C.推行仁爱缓和社会矛盾D.恪守中庸之道治理朝政3.传说孔子弟子三千。
其中,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子路,常食野菜,性鄙,好勇力,性伉直,曾陵暴孔子;子张,为人有容貌姿质,宽冲博接,从容自务;冉雍之父为贱人;公冶长曾被官府拘禁。
材料突出反映了()A.孔子在教育中实践“仁”的主张B.孔子因材施教C.孔子“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D.孔子教育重视礼乐4.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两汉之世,(皇帝)遇日食灾变,则下诏责躬求言。
”下列思想内容与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关的是()A.“三纲五常”B.“天人感应” C.“君权神授” D.“春秋大一统”5.董仲舒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武帝采纳了这一主张,实行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 B.建立“中朝” C.独尊儒术 D.推崇理学6.历史上的南宋文天祥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A.黄老之学B.佛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7.《宋辽金元史新编》中说道:“这一时代(宋代)里中国人并重理想与现实,兼备雅与俗的口味。
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分,考试时间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分)
一、选择题(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分封制.王位继承制度
.君主专制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年冬至日(月日),凤阳县明皇陵景区将举办华夏朱氏源流研究成立大会和冬至日祭祀活动,有来自湖南、浙江、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云南等省的多位朱氏后裔、明史研究学者,齐聚明皇陵祭祀、探讨朱氏宗亲源流。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
与此有关的是()
.分封制.宗法制.禅让制.丞相制
.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位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于第四子胤禛(后来的雍正帝)。
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世官制.宗法制.分封制.王位世袭制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大哥.二哥.三哥.四哥
.西周时期宫廷的舞乐队,按制度是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季氏只能用四佾,却用了八佾。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诸侯势力强大.周王室势力衰微
.分封制趋于崩溃.诸侯与周天子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
.宰相,又称丞相,相国,是辅佐国君治理国家的栋梁之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对于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的王朝却不设宰相,下列王朝不曾设置宰相的是().宋.元.明.清
.西汉王朝大体继承沿用了秦王朝的基本制度,史称“汉承秦制”。
下列哪项制度不是对秦制的沿用()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度.刺史制度
.《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
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样排序主要体现了().皇权的独尊.中央集权的强化
.等级制度的森严.文化专制的扩展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
.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下图所反映的历史内容是()
.西周初年的分封制.秦朝的郡县制
.西汉的郡国并行制.元朝的行省制
.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和开创省制的朝代分别是().秦朝和唐朝.秦朝和隋朝.秦朝和元朝.唐朝和元朝
.“今世用人,大率以文士进。
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
”文中的“今世”当指()
.汉朝.唐朝.宋朝.明朝
.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是在在位时期。
().明太祖.明成祖.明宣宗.明神宗
.下列关于隋唐时期科举制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
.
.为各阶层的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
.忽视实际性学问,降低了官员文化素质
.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积极意义在于().分清了中央和地方的不同职权
.中央机构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
.有效地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了政治清明
.《明史》记载:“成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其进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帝王)断。
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己。
”可见,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 参与机务,批答章疏 . 参与决策,传达公文
. 参与政务,充当顾问 . 参与政事,主管文教
.黄宗羲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相始也。
”这句话中的“高皇帝”应该是指()
.汉高祖.唐高祖.宋高宗.明太祖
.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
但有些电视剧常常出现违背历史史实的镜头。
下列剧情有违历史史实的是()
①《康熙王朝》中大臣索额图、明珠称“索相”、“明相”
②《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
③《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①②③.①②.②③.①③
.公元前—前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城邦。
这些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地域辽阔,农业发达.小国寡民,独立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