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文言文词语和句式3
- 格式:doc
- 大小:184.00 KB
- 文档页数:11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关键考点2021我们一定要相信自己,只要艰苦努力,奋发进取,在绝望中也能寻找到希望,终将战胜即将到来的高考。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高考考生必看的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望各位考生能够喜欢。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2.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金,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4)用心一也(用心:古:用,因为今:集中注意力;居心,存心)(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古:验,检验今:参加,参见)(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安置,安身今:托付;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3.词类活用(1)动词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3)名词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4)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輮使之然也(“輮”这种方法)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5)数词作形容词:用心一也(专一)4、一词多义(1)绝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佛印绝类彌勒(非常)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2)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真相对,不真,假装) (3)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博闻强记(见闻、知识)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4)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有力的弓)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乃百强步,日三四里(竭力,勉强)(5)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先达德隆望尊(名望)七月既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二、文言虚词1.而⑴连词,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⑵连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⑶连词,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⑷连词,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⑸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于(1)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介词,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善假于物也3.之⑴代词: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⑶助词,的: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不如须臾之所学4.焉⑴兼词,于之,从这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⑵句末语气助词,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2.省略句(1)鞣(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3.倒装句(1)青,敢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宾后置)(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水,介词结构后置)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一、一词多义1、见:①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高中语文文言文句式
1.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
但在古汉语里,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
2.
2.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
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
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
3.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子顺序而言的,常见的文言倒装句式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4.被动句
被动句,是指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表达方式有两大类型:一是从语义上表示被动;二是借助一些表示背诵的词来表示被动。
高三的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琵琶行》并序高三的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琵琶行》并序一、通假字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齿梳)二、古今异义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今:长子、长兄等)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今:表原因)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今:色彩)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今:朝向前方(面))三、一词多义(1)言感斯人言(言:话语)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自言本是京城女(言L:说)(2)命遂命酒(命:吩咐,命令)命曰[琵琶行](命:取名)(3)为因为长句(v 写、作)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弹奏)为君翻作【琵琶行】(为:介词,为、替)(4)暂凝绝不通声暂歇(暂:副词,短暂)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顿时、忽然)(5)幽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野芳发而幽香(幽:清幽幽的)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昏暗)(6)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语:说话,回答)今夜闻君琵琶语(语:曲)(7)暗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偏听则暗(糊涂,愚昧)四、词类活用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诗)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转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2、省略句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送客(于)湓浦口使(之)快弹数曲沉吟放拔插(于)弦中3、被动句感斯人言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寡人之于国也》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刚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2)无失其时(通“毋”,不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此处指头发花白)(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同“途”,道路)(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仅仅)2.特殊词义(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2)邻国之民不加少(副词,更、更加)(3)直不百步耳(只是,不过)(4)数罟不入洿池(细密)3.一词多义(1)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前一个为动词,吃;后一个为名词,食物) (2)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译(几,若干)数罟不入洿池(密)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扶苏以数谏故(屡次)(3)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4)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其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5)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发閭左謫戍渔阳九百人(派遣)百发百中(发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6)兵非我也,兵也(兵器)穷兵黩武(军事力量)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草木皆兵(士兵)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2025年北京高考语文记背手册04(古今异义+通假字+固定句式)清单一高考文言文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1.卑鄙古义:卑,指出身低微;鄙,见识浅薄。
常用作谦辞。
今义:品质恶劣。
例.先帝不以臣卑部,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2.北面古义:面朝北(称臣)。
今义:四个主要方向之一。
例.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3.便利古义:便,就;利,吉利。
今义:使用方便,容易达到目的。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孔雀东南飞》)4.便宜古义:①有利和应该做的事。
②方便。
读biàn yí。
今义:物品价格低。
读p ián yi。
①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②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
(《林黛玉进贾府》)5.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6.不避古义:不次于,不少于。
今义:不躲开。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
(《论贵粟疏》)7.不过古义:不超过。
今义:转折连词。
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赤壁之战》)8.不好古义:不美。
今义:坏。
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西门豹治邺》)9.不行古义:不去,没有成行。
今义:不可以;不好;不中用。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
(《廉颇蔺相如列传》)10.成立古义:长大成人。
今义:(组织、机构等)开始存在;(理论、意见等)站得住脚。
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祭十二郎文》)11.初一古义:刚刚开始。
今义: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赤壁之战》)12.春秋古义:①年龄。
②一年。
③书名。
今义:①春季、秋季。
②时代名称。
①春秋三十有三。
(《谭嗣同》)②蟪蛄不知春秋。
(《逍遥游》)③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报任安书》)13.从而古义:从,跟随;而,而且。
今义:连词。
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整理在学习语文必修三文言文课文的时候应该将重点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这样有助于我们进行文言文更深一步的学习。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一)文言句式:1、判断句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徒也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2、被动句为天下笑者,何也?3、状语后置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4、省略句(1) 省略主语(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百越之君)委命下吏(2) 省略宾语以(之)为桂林、象郡铸以(之)为金人十二(3) 省略介词聚之(于)咸阳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二)文言实词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传授)(2)或师焉,或不焉(通“否”)2.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今之众人(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5)小学而大遗(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6)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古:无论今:没有)(7)吾从而师之(从而:古:跟随(他)并且…. 今:表示因果关系)(8)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古:风尚今:道路,道德)3.一词多义(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吾师道也(动词,学习)(2)“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3)“于”师不必贤于弟子(比,介词,引出比较对象)而耻学于师(向,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不拘于时(被,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其皆出于此乎(在,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处所)(4)“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乎,介词,相当于于,引进比较对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乎,语气词,呢,表示反诘语气)(5)“从”惑而不从师(跟随)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自)(6)“所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用来…的)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三)实词1、通假字:(读本字音)约从离衡(通“横”)合从缔交(通“纵”,合纵)制其弊(通“敝”,困顿,失败)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呵问)倔起阡陌之中(通“崛”,崛起)赢粮而景从(通“影,像影子一样”)百有余年(通“又”)威震四海(通震,震慑)始皇既没(通殁,死)2、古今异义(1)以为桂林、象郡(以为:古:把..作为今:认为)(2)流血漂橹(橹:古:盾牌今:指划船的工具)(3)赢粮而景从(赢:古:背负、担负今:获胜,获得)(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3、词类活用①名词作状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包、囊: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内、外:对内、对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向南、向西、向东、向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像影子一样)②名词作动词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绳:用破瓮作,用草绳系)子孙帝王万事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安排次序)③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亡:逃走的人)④动词的使动用法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外连横而斗诸侯(斗:使……争斗)流血漂橹(漂,使……漂浮)吞二周而亡诸侯\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使……灭亡)⑤形容词作名词秦孝公据崤函之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险固的地势)⑥形容词作动词尊贤而重士(重:敬重、看重)⑦形容词使动用法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变弱,削弱)以愚黔首(愚:使……愚蠢)约从离衡(离,使….离散)⑧形容词作动词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处于困境之中)。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文言文特殊句式1. 急求: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
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称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编辑本段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也算)是尽心啦!黄河以北遭遇荒年,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黄河以东遭遇荒年也是这样。
察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但邻国的百姓并不更少,我的百姓并不更多,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比喻。
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刀锋已经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
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笑他人跑了一百步,(您以为)怎么样呢?” 惠王说:“不可以。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一、实词
1. 通假字
- 整理方法:在学习文言文时,遇到难以理解的字,如果根据上下文解释不通,就要考虑是否为通假字。
通假字的读音一般按照所通字的读音来读。
2. 古今异义
- 感情色彩变化:如“爪牙”,古代指得力的助手,是褒义词,现在指坏人的帮凶,是贬义词。
3. 一词多义
- 以“绝”为例:
二、虚词
1. 之
- 助词:
- 代词:
2. 而
3. 其
- 代词:
- 语气词:
三、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2. 被动句
3. 宾语前置句
4. 定语后置句
5. 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
四、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 识别方法:当名词出现在谓语的位置上,并且这个名词的意义不能按照正常的名词意义来理解时,就要考虑是否为名词作动词。
2. 名词作状语
- 类型:
3. 形容词作名词
- 识别方法:形容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或性质的意义时,往往活用为名词。
4. 形容词作动词
- 识别方法:当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或者形容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并且不是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而是表示动作行为时,就要考虑形容词作动词。
5. 使动用法
6. 意动用法。
高三语文必修三关键文言文知识点信心来自于实力,实力来自于勤奋,强大的信心和实力是高考完善发挥的基石。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有关高考考生必看的高三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期望对您有所帮助,望各位考生能够爱好。
高三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1字音娴(xián)于词令属(zhǔ)草稿未定惨怛(dá)谗人间(jiàn)之帝喾(kù)靡(mǐ)不毕见举类迩(ěr)濯(zhuó)淖(nào)蝉蜕(tuì)皭(jiào)然滓(zǐ)既绌(chù)商于(wū)屈匄(gài)餔(bū)其糟温蠖(huò)啜(chuò)其醨(lí)汶汶(méiméi)通假字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3、靡不毕见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5、自疏濯淖污泥当中6、屈平既绌7、齐与楚从亲8、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9、亡走赵,赵不内10、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词类活用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3、谗谄之蔽明也4、邪曲之害公也5、方正之不容也6、明道德之广崇7、蝉蜕于浊秽8、厚币委质事楚9、其后楚日以削10、时秦昭天与楚婚11、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1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13、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14、然皆祖屈原之镇定词令古今异义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4、色彩憔悴5、形容枯槁6、而能与世推移特别句式(一)判定句:1、“离骚”者,犹离忧也。
2、天者,人之始也3、秦,虎狼之国。
4、此不知人之祸也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二)被动句:1、方正之不容也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3、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4、而自令见放为5、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6、数十年,竟为秦所灭7、是以见放8、夫圣人者,不呆滞于物(三)状语后置句:1、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3、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四)定语后置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五)宾语前置句: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梳理脉络用文中五个字概括出人物经历。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整理梁惠王曰:“寡人【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古代帝王的自谦词还有孤(小国之君)、不谷(不善)等。
】之于【介词,对;“于”还可以表被动,如: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国也,尽心焉耳矣【句末语气词,重叠试用,加重语气】。
河内【黄河】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这里是代词:这样;“然”也表示“正确”如“不以为然”。
】。
察【考察】邻国之政,无如【没有像】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更】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请允许我】以【用】战喻【作比喻】。
填【拟声词,模拟鼓声】然鼓【敲鼓】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词】,兵【兵器,武器】刃既接【既:已经;接:接触;既接:已经接触,指战斗已经开始。
】,弃甲曳【拖着】兵而走【跑,这里指逃跑】,或【这里指有的人;“或”一词多义,如“所守或匪亲”“或”解释为“倘若”】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凭借】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怎么样】?”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直….耳,固定结构,译为“只不过……罢了”,同义词有“徒、唯、第、但”如“第半日耳”“但闻悲鸟号古木”】,,是【这】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无,通“毋”不要。
望,指望。
】民之多于【介词,比】邻国也【状语后置句】。
不违【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农时,谷不可胜【尽】食也。
数罟【数,cù密。
罟,gǔ网】不入洿wū【深】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斤,是锛子的意思。
】以时【按照时节】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这】使民养【供养】生【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
】丧死【动词作名词,死去的人。
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
丧,是为动用法。
比如《乌有先生传》中“延邻医脉之”“脉”即是为动用法,译为“为….诊脉”】无憾【遗憾,不满意。
同时在古文中“憾”也有“恨”的意思,要结合语境理解。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341.厥jue①代词,他的、他们的,那个。
思厥先祖父《六国论》②副词,乃,就。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太史公自序》③昏厥,晕倒。
42.理li①道理。
灵运所不至,理不足怪。
《采草药》②治理,整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木兰诗》③条理。
因相与言救上之条理甚详。
《谭嗣同》④雕琢,加工玉石。
使玉人理其璞。
《韩非子•和氏》⑤法官。
弦子旗(人名)为理。
《管子•小匡》43.靡(1)mi①浪费,奢侈。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过秦论》②细腻。
靡颜腻理。
《宋玉•招魂》(2)mi①无,没有。
天下万物之荫生,靡不有死。
《史记•文帝本纪》②倒下。
望其旗靡。
《左传•庄公十年》(3)mo通“摩”,蹭,马喜则交颈相靡。
《庄子•马蹄》44.请qing①问。
武夫再拜请:“贵客将自何所至也?” (柳毅传)②邀请。
乃置酒请之。
《汉书•教宣许皇后传》③谒见,拜见。
其造请诸公(造,前往) 《汉书•张汤传》④“请”字后面带动词时,有两种不同的意义A、请求别人做某事。
若弗与,则请除之。
《左传•隐公元年》B.请允许自己某事。
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赤壁之战》45.骑。
(1)qi①骑马。
沛公留车骑,独骑一马,与樊哙等四人步从。
《史记•樊哙传》②骑马的人,骑兵。
骑皆舍马步走。
《三国志•吴书》(2)ji一人一马。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忘。
《鸿门宴》46.勤qin①辛苦,劳,与“逸”相对。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论语》)②努力,尽力,与“惰”相对。
如:勤逸。
③帮助。
齐方勤我,弃德不祥。
《左传》④殷勤,周到。
会数而礼勤。
《训俭示康》47.让rang①责备、责怪。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信陵君》②辞让、退让、谦让。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谏逐客书》③特指转让权力、职位。
48.如ru①到……去,往。
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
《指南录后序》②如果,假如。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三国志•诸葛亮传》③或。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论语•先进》④形容词尾,表示“……的样子。
”突如其来。
49.少(1)shao①不多。
②稍微。
或劝以少休。
《左忠毅公逸事》③轻视,看不起。
世俗共短儒生,儒生之徒亦自相少。
王充《论衡》(2)shao少年、青年。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陈涉世家》50、识①shi 认识,见识。
有识之士。
②zhi 记忆,记住。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石钟山记》引:标记,进止皆有表识。
《后汉书•冯异传》51.寿shou①长寿、长存。
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黄花冈烈士事略》②给人敬酒或献礼。
为寿侯生前《信陵君》52.适(1)shi①到、往。
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硕鼠》②女子出嫁,谢家。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孔雀东南飞》③适合。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同上)④恰好。
自下望之则高岩峭壁,从上观之适于地平。
《雁荡山》(2)di封建社会称正妻为“适”,有时也专指正妻所生的儿子。
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嫡”。
(3)zhe①被流放或贬职。
又以适去。
《史记•贾谊》②适戍被强迫去戍边。
发闾左适戍渔阳《陈涉世家》这个意义又写作“谪”53.实shi①果实,种子。
用实者成实时采。
《采草药》②成熟。
诸越则桃李冬实。
(同上)③充实。
无苗时采,则实而沉。
(同上)④真实,诚实。
吾亦望其言是实。
《与妻书》⑤实在,确实。
实属不该。
54.说①shuo说法。
神仙诡诞之说。
《梅花岭》②yue同“悦”,喜欢、高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③shui劝说。
范增说项羽曰。
《鸿门宴》55.速su①快,迅速。
兵贵神速。
《三国志•郭嘉传》②招,招致。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
《训俭示康》至丹以荆卿为汁,始速祸焉。
《六国论》③邀请,迎请。
不速之客。
56.甚shen①厉害。
王之敝甚矣。
《齐策》②超过。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鱼我所欲也》③十分、很。
言之,貌若甚戚者。
《捕蛇者说》57.食(1)shi①吃。
民食果瓜蚌蛤《五蠹》②吃的东西。
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
《训俭示康》(2)si给吃。
穰岁之秋,疏客必食。
《五蠹》58.属(1)zhu通“嘱”。
①连接。
起临洮属之辽东。
(临洮:地名) 《史记》引:跟着。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信陵君》②属文,作文章。
衡少善属文。
《张衡传》③委托,交付。
以兵属蒙恬。
《史记•李斯列传》引:交给官吏治罪。
以秦王属吏。
《史记•高祖本纪》④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2)shu①隶属,属于,归属。
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
(权,孙权) 《三国志,吴书》②亲属。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
《史记》③类。
而养游侠私剑之属。
《五蠹》④通“瞩”,看。
盘桓瞻属。
《齐民要术》59.数(1)shu①数日,数量。
计之以数。
王安石《上宣帝万言书》②规律,必然性。
夫物之合并,必有数存乎其间焉。
《大论中》③天命,命远。
胜负之理,存亡之数……《六国论》④技艺,方术。
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2)shu计算。
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陈涉世家》(3)shuo屡次,次数多。
会数而礼勤。
《训俭示康》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信陵君》60.脱tuo①脱免。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廉蔺列传》②疏忽。
轻而寡谋,无理则脱,入险而脱,能无败乎? 《左传•崤之战》③如果,倘若。
脱获回耗,虽死必谢。
《柳毅传》(译:如果得到回音,我即使死了也一定感谢你。
)脱有祸。
《中山狼传》④或许。
脱可免祸《后汉书•李通传》61.亡(1)wang①逃亡。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死国可乎? 《陈涉世家》特:逃到国外。
寡人出亡二十年,乃今得反国。
《韩非子》②出外。
不在。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时”通“伺”) 《论语》③失去,丢失。
亡羊补牢。
④灭亡,死亡。
善败者不亡。
(2)wang通“忘”,忘记。
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 《韩非子》③wu 通“无”。
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论积贮疏》62.望wang①远望。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曹刿论战》②盼望,期望。
欲望百姓亲附。
③名望,声望。
先达德隆望尊。
《送东阳马生序》④临近。
并汾乔木,望秋先陨。
《梦溪笔谈》⑤埋怨,责怪。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史记•商君列传》⑥农历每月十五,月光满盈时。
八月之望。
63.微wei①隐蔽,藏匿。
其徒微之。
《左传•哀公—十六年》引:暗暗,悄悄。
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信陵君》②深奥,微妙。
其文约,具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屈原列传》③略微,轻微。
如:微笑。
④旧时指地位低下。
大王起微细。
《史记•高祖本纪》⑤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微斯人,吾谁准与归? 《岳阳楼记》⑥哀微,哀弱。
周室卑微,诸侯相并。
《史记•李斯列传》64.乡(1)xiang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万二千五百户为一乡。
五州为乡。
引:家乡。
(2)xiang①通“向”,面对着,面向。
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颈。
《信陵君》②从前,过去。
非及乡时之士也。
这个意义后又写作“向”如:向来如此。
《过秦论》③xiang通“享”,享受。
专乡独美其福。
《汉书》65.行(1)xing①古代与道路有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②跟旅行有关。
如行程、行装。
③流动,暂时性的,可以推行的。
如“风行一时,行将。
”④行为,品行。
(2)hang①行列。
如第五行。
雁行有序。
《与陈伯之书》②排列。
你行几?③行业。
如:同行,各行各业。
④某些营业机构。
如珠宝行。
⑤量词。
如—行字。
66.幸xing①幸运,侥幸。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廉蔺列传》②宠爱。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阿房宫赋》③希望。
幸来告语之。
《西门豹治邺》④特指皇帝到某处去,驾临。
帝王到什么地方去叫“幸某地”。
始皇帝幸梁山宫。
《史记•秦始皇本纪》⑤表对方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
承蒙今事有急,故幸来告我《鸿门宴》67.相(1)xiang①仔细看、审察。
伯乐相千里马。
②容貌。
如长相。
③辅助、帮助。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论语》④扶助盲人的人。
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同上)⑤丞相,宰相,相国。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⑥古代主持礼节仪式的人。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
《论语•先进》(2)Xiang①副词,互相。
黄泉下相见。
《孔雀东南飞》②副词,具有指代作用,表示动作偏向一方。
便可白公佬,及时相遣归。
(相,我)《孔雀东南飞》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相,你) (同上)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相,她) (同上)68.信(1)xin①实在,的确。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促织》②送信的人或媒人。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竞,默默无言。
《世说新语》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孔雀东南飞》③音讯,消息。
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
《祭妹文》④信物。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荆轲刺秦王》⑤随意随便。
低眉信手续续弹。
《琵琶行》⑥真诚。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论语》(2)shen通“伸”伸展,伸张。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69.谢xie①道歉。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②推辞。
太后使使告代王,欲徙王赵,代王谢,愿守代边。
《史记•吕太后本纪》③辞别。
挥手谢公卿。
李白《留别金陵侍御》④感谢。
⑤告诉,告诫。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古诗为焦仲卿妻所作》⑥请问。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陌上桑》70.已yi①停止。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出师表》学不可以已。
《劝学》②完毕,完结。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③已经。
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
《西门豹治邺》④通“以”。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⑤止,治。
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
《苦斋记》⑥太,过分。
⑦同“矣”。
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71.与(1)yu①给予,授予。
与斗卮酒。
《鸿门宴》②结交。
与赢而不助五国《六国论》③和,跟、同。
吾与汝毕力平险。
《愚公移山》(2)yu①参加。
蹇叔之子与师。
《左传•崤之战》②赞许。
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汉书•翟方进传》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四子侍坐》72.艺yi①种植启陨箨以艺栗菽《苦斋记》②才能、本领、技能。
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冯婉贞》③艺(特[六艺]a.奴隶主教育子弟的六种技艺:礼、乐、射、御、书、数。
b.六部儒家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
)④度、准则。
用人无艺。
《国语•晋语》73.引yin①拉开弓。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孟子•尽心上》②牵引。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
《察今》③举、取过来。
荆轲废。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荆轲刺秦王》再如:引酒自酌。
④引导,率领。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赤壁之战》⑤延请。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延,引赵使者蔺相如。
《廉蔺列传》⑥退却,避开。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赤壁之战》74.因yin①沿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