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惩戒应该有“度”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7
高考作文写作:教育惩戒权,终于要来了(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教育惩戒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
其在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
材料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写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材料三:“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重傅则法度存。
国将衰,必贱师轻傅;贱师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
”——荀子《荀子·大略》关于“教育惩戒”,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命题方向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学会学习:勤于反思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审题限制性1.内容限制。
本题给了三段材料,材料一简要介绍了教师教育惩戒权,材料二引述了鲁迅散文中关于老师的“戒尺”的文字,材料三则谈论尊师重教与家国兴亡的关系。
考生在阅读材料时,既要分析归纳各则材料大意,还要认真思辨、深入探究,全面把握和理解材料内容,防止偏题或跑题。
2.立意限制。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综合立意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要求考生思考“教育惩戒”问题,并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谈一己认知。
立意方向不仅应包含对“教育惩戒”的价值判断,更应关注到“教育惩戒”与“学生”“国家”“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3.价值判断限制。
材料一和材料三对教育惩戒和教育惩戒权有明确的价值肯定,考生不得否定。
4.文体限制。
“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谈谈你的认识”,这些提示语暗示考生以写议论文体为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的要求。
教育部表示,下一步将明确实施教育惩戒权的原则,研究制定实施细则,保障教师有效行使教育惩戒权;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允许适度体罚的信号,更有家长怀疑教师有了惩戒权会不按规定的惩戒尺度处罚学生……以高三学生代表的身份完成写作:2020年6月10日,参加完高考后写给班主任的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来源】河南省郑州市一中2020届高三质量测评(一)语文试题【答案解析】【例文】施行教育惩戒权,信任是基础敬爱的班主任:你好!高考已经结束,离开了学校,更加想念您和同学们。
看着最近关于“教师惩戒权”的热烈讨论,想起您管理我们的点点滴滴,引起了很多的思考。
教育一直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一出台,人们就注意到了“意见”第14条当中的一句话:“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教师惩戒权很自然地成了人们热议话题,其中不乏对教育惩戒现状的片面认识,对惩戒权的不太恰当的理解。
这些议论让人感到,教育惩戒权的制订和使用,要慎而又慎。
使用稍有不当,后果可能是难以预料的。
想起在学校时,您对我们的严格管理,我们共同制定的班规,让我们现在仍然感觉受益匪浅。
尽管当时有些同学不理解你的严厉和“苛刻”,但是在高考分数上的进步、我们的更快成长和成熟都已使我们改观。
我记得您在课间要求的安静,晚上作息的严格规定,对于犯错同学的批评和教导都让我们在以后取得更多的进步,我想信任是其中重要的基础。
尤其在意见出台后更让您的管理有依据和信服力。
很多人认为,明文规定惩戒权,可以解决老师“不敢管”的问题。
但是,无论“不敢管”的问题解决到何种程度,另一个极端却是要警惕的:过度依赖惩戒,以惩戒代替其他教育方法,把教育简单化。
《惩戒学生需有度》高二作文青岛市于 20xx 年 2 月 15 日出台的一项新规定指出: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可进行适当惩戒。
此消息一出,顿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学生犯错而不加以惩戒,教育教学秩序将变得越发松散,教学质量也将难以得到保证。
然而,如果学生稍有犯错就大加惩戒,又会使学生的精神高度紧绷,不利于其学习和成长。
因此,我认为,学生犯错后,必然需要进行惩戒,但惩戒应该有一个适度的范围。
没有规矩,何来方圆?每一所学校都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以维护基本的教育教学秩序。
如果仅有规矩而不进行惩罚,那么这些规矩就如同空中楼阁,无人会真正重视和遵守。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规矩,教室将变成混乱的食堂,学生们在其中随意走动、喧哗;操场将成为情侣们的聚集地,卿卿我我;电教中心将成为游戏的战场,学生们沉迷其中;音乐教室也将变成卡拉 OK 厅,歌声此起彼伏。
到那时,学校将不再是学习的场所,而是一个充满喧嚣和混乱的娱乐之地,好学生无法安心学习,而调皮的学生则更加肆无忌惮。
因此,在学校中必须要有规矩。
只有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才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提高教学质量。
规矩是维护学校秩序的基石,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保障。
然而,过度的惩罚同样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近年来,学生自杀的案例不断增加,这与学生过重的负担和过大的压力密切相关。
而这些负担和压力的根源之一,就是教师不合理的惩戒制度。
某些教师布置了大量的作业,要求学生在晚自习内完成,否则将面临严厉的惩罚。
这种做法使得学生们为了完成作业而不得不牺牲吃饭和睡觉的时间,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他们将完成作业视为首要任务,甚至不惜一切代价,长此以往,学生们的精神压力可想而知。
这种过度的惩罚不仅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而不是将他们变成只会机械完成作业的机器。
当学生们都成为学习的机器,当他们都患上了焦虑症,教育的意义又何在呢?适度的惩戒才是正确的选择。
教育有温度惩戒有尺度作文“哎呀,老师怎么又批评我啦!”我气鼓鼓地嘟囔着。
那天,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洒在课桌上,明明是很温暖的感觉,可我心里却有点不是滋味。
上数学课的时候,我偷偷和同桌讲小话,结果被老师发现了。
老师严厉地看着我,说:“你怎么又在讲话!”我当时脸一下子就红了,觉得特别难为情。
下课后,我心里还在埋怨老师,不就说几句话嘛,至于这么凶嘛。
我气冲冲地找到好朋友小明,对他说:“哼,老师也太过分了,就不能好好说嘛!”小明看着我,认真地说:“老师也是为了你好呀,要是大家都上课讲话,那还怎么学习呢?”我一想,好像也有点道理,但还是嘴硬地说:“那也不用那么凶呀!”
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摸着我的头说:“宝贝,老师批评你是希望你能改正错误呀,就像小树苗需要修剪才能长得更直一样。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晚上躺在床上,我想起老师平时对我们的关心和教导。
她会耐心地给我们讲解难题,会在我们生病时关心我们,会鼓励我们勇敢地面对困难。
我突然觉得自己白天的想法太幼稚了。
老师的惩戒不也是一种教育吗?就像妈妈说的,是为了让我变得更好呀。
教育就像一艘大船,带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
而有尺度的惩戒就像是船上的舵,能让我们保持正确的方向。
老师的每一次批评,每一次提醒,都是为了我们能茁壮成长。
我们怎么能不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呢?想到这里,我心里的埋怨一下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感激。
我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好好听老师的话,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年2月15日,青岛市政府出台《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其中规定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可进行适当惩戒,且应将惩戒规定向学生公开。
此消息一出,迅速引起广泛讨论。
赞成方认为,中小学和教师应该拥有“惩戒权”,小惩大戒对孩子成长有积极意义。
反对方则认为,中小学和教师不应拥有“惩戒权”,惩戒容易助长体罚学生的风气,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态度中立方认为,学生犯错应该惩戒,但须明确惩戒的范围和方式,把握好惩戒尺度。
对于这一问题,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材料和现实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解析】“适当惩戒”需有实施细则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规定,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按照青岛市的地方法规,学校不仅有对学生批评教育的权利,对于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还有“适当惩戒”的权利。
这对于规范学生行为,增强教育效果无疑具有破冰意义。
不过,学生的哪些行为需要惩戒,惩戒和体罚的界限如何划分,惩戒由谁执行,还缺乏可操作的实施细则。
虽然教育部此前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班主任对学生有批评教育的权利。
但是,在现实教育实践中,班主任不敢管学生,任课教师更是不敢批评教育学生。
《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都对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与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作出了严格的界定。
体罚、变相体罚、歧视、挖苦、讽刺学生都是教师不能触碰的“高压线”。
从教育理论上讲,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但是,教育不是万能的。
面对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面对顽劣学生,老师不敢批评,学校不能处分,更不能开除。
难怪有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
青岛市在教育部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中小学有适当惩戒违纪学生的权利,这是对教育理念的澄清,对师道尊严的捍卫。
但是,什么是“适当惩戒”是一个难题,如果没有配套措施跟进,教师依然不敢教育、惩戒顽劣学生。
惩戒学生需有度的作文惩戒学生需有度。
作为教师,惩戒学生是我们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但是,惩戒学生需有度,不能过于严厉或过于宽容。
适当的惩戒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但是过度的惩戒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我们应该在惩戒学生时,要有度,避免走向两个极端。
首先,惩戒学生需有度,不可过于严厉。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比如上课吵闹、打闹、偷东西等。
这时候,我们不能用过于严厉的方式来惩戒学生,比如体罚、侮辱、羞辱等。
这样的做法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因此,我们在惩戒学生时,要注意方法和态度,不能过于严厉,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
其次,惩戒学生需有度,不可过于宽容。
有些教师为了避免与学生产生矛盾,或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会选择过于宽容的方式来处理学生的不良行为。
比如,对于学生的迟到、早退、不完成作业等问题,教师可能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予理会。
然而,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在纵容学生的不良行为,给学生传递了错误的信号,让学生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
因此,我们在惩戒学生时,也不能过于宽容,要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及时加以制止和纠正。
最后,惩戒学生需有度,要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性格、家庭背景、成长环境都不同,对于他们的惩戒也应该因人而异。
有些学生可能是因为家庭原因导致行为不端,这时候我们应该给予关爱和引导;有些学生可能是因为自身问题导致行为不端,这时候我们应该适当的给予批评和惩戒。
因此,我们在惩戒学生时,要因材施教,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方法。
综上所述,惩戒学生需有度,不能过于严厉或过于宽容,要因材施教。
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纠正不良行为,培养正确的行为观念,让他们健康成长。
惩戒学生需有度作文800字第一篇:惩戒学生需有度惩戒学生是教育中的一种手段,旨在引导学生规范行为,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然而,在进行惩戒时,我们必须保持度的原则,避免过度惩罚,以免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惩戒学生需有度是为了保护学生的尊严和自尊心。
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有着与成人相同的人权和尊严。
过度惩罚可能会伤害学生的心灵,削弱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甚至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
因此,在进行惩戒时,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避免对其进行过度打击。
其次,惩戒学生需有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学生犯错是正常的,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
适度的惩戒可以帮助学生认识错误,从中吸取教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然而,若过度惩罚学生,则可能造成学生对事情产生抵触情绪,导致逆反心理,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发展。
最后,惩戒学生需有度是为了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如果教师在惩戒学生时过度用力,则可能破坏师生之间的信任和亲近感,使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我们应当在进行惩戒时,保持平和客观的心态,尽量避免伤害学生的情感,并积极与他们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惩戒学生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我们必须保持度的原则,避免过度惩罚。
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促进他们的成长和进步,并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有在平等、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真正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二篇:惩戒学生需有度在教育中,惩戒学生是一种必要的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然而,惩戒学生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有度,避免过度执着于惩罚,以免造成更多负面影响。
首先,惩戒学生需有度是为了避免伤害学生的心理和自尊心。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充满了挑战和困惑,他们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和支持。
过度惩罚会让学生感到失望和沮丧,可能增加他们对教育的抵触情绪,产生对学习的厌难情绪。
35.阅读下边的资料,依据要求写作。
近期,江苏常州某学校召开对于实行教育惩戒的听证会,与会代表包含教师、学生、家长、心理学专家和法律界代表,大家共同议论校园惩戒应怎样展开实行,并希望成立惩戒制度,把“戒尺”还给老师。
这一事件惹起宽泛热议。
过后,该校校长回应:惩戒不是真的妥打,会严格划分处罚和惩戒。
要求:环绕资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剽窃。
许多于 800 字。
【答案】教育需要适合惩戒学生被老师扇耳光,被老师强迫去打扫卫生间等事件时有发生,不停地被曝光。
老师对学生们进行这样的处罚,是令人憎恶的。
可是,学生殴打老师,甚至持刀杀戮老师的新闻也层出不穷。
因此,我以为惩戒是一定的,但惩戒需适量。
惩戒是什么?它不是体罚,更不是老师用来摧残学生的工具。
它应当是一种管理学生,规范学生行为的举措。
俗语说,没有规矩不可以方圆。
只需学生进入了学校,就应当被拘束,被规范。
学生犯了错,老师应适合提示,防微杜渐,而不是等到发生了极端事件发生后,再去拯救。
由于,那时候的拯救,已经是惨剧了。
学校或老师应当怎样控制惩戒的力度呢?俗语说,有再一再二,无一再再四。
既给时机,又不纵容,这就是惩戒的最好尺度。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况且是青春年少的未成年人呢?当学生第一次出错时,老师能够适合提示。
这样做,既不会让他滋长对老师的憎恶之情,又能够使他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假如他持续犯相同的错误,就能够对他进行适合的办理。
有时,即便老师对出错学生通情达理地进行办理,依旧没法避免惨剧的发生。
某市一家医院清晨接到一位割腕自杀的男孩,原由居然是老师提示他不要在校内玩手机。
老师一句简单的提示,居然酿成了惨剧。
莫非学校正玩手机的孩子们听任不论吗?自然不可以。
这起惨剧告诉我们,告诉学校,除了掌握好惩戒的力度外,还要向学生和家长公然通确惩戒的范围和方式。
我以为,好多惨剧的发生,不只是是学校和老师的原由,还有家长对孩子们过分的宠溺啊!我们能够想一想,为何好多学校和老师宁愿背负骂名也要去惩戒学生呢?由于惩戒是有作用的。
惩戒学生需有度作文800字青岛市在20xx年2月15日出台了一项新规定,指出: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可进行适当惩戒。
消息一出,众说纷纭。
学生犯错而不惩戒,会使教学秩序越发松散。
但是,如果学生稍微犯错就大加惩戒,又会使学生精神高度紧绷,也不利于学习。
所以,我认为,学生犯错,必然要惩,但惩应有度。
没有规矩,何来方圆?每一所学校都会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来维持基本的教育教学方面的秩序。
有规矩,却无惩罚,那么,这些规矩就成了空中楼阁,空头司令,徒有其表,没有人会重视并遵守它。
请君试想:如果没有规矩,教室将成为食堂;操场充满了鸳鸯;电教中心变成了开黑圣所;音乐教室也变成了k歌佳地。
到那时,学校不再是学校,而是变成了娱乐场所,变成了好玩者的天堂,好学者的绝望。
所以,在学校必须守规矩。
只有规矩,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
过度惩罚,何以育人?近年来,学生自杀的案例逐渐增多。
我觉得,发生这种事情,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负担过重,压力过大;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神经过度紧张,导致精神崩溃。
试问:负担和压力是从哪里来的呢?又是什么导致学生们过度紧张呢?当某某老师布置了学生们写一天都完不成的作业却要求必须在晚自习完成时,这些作业自然就成为了负担。
压力也因此而生。
学生们都把写完作业作为终极目标。
宁可不吃饭,不睡觉,也要把作业完成。
只因为完不成作业就会有极重的惩罚。
在我看来,这样的教育,不是教育,而是地狱;不是育人,而是葬人。
当学生们都成为学习机器,当学生们都患上了焦虑症,难道教育当局就心安了吗?适度惩戒,方为大雅。
为师者,当以己为戒。
学生犯错,当然应该惩罚,但学校应明确惩戒的范围和方式,把握好惩戒的力度,用规矩改变学生的坏习惯,用惩戒来塑造学生的未来。
另外,对于教师,也应有适宜的规矩来管控。
教师犯错,与学生同罪。
唯有如此,中国的教育事业才能够蒸蒸日上。
人,天生就有懒散之心。
没有天生自觉者,更没有天生无畏者,只有知规矩,守规矩,才能不断精进,逐步完善自我。
让惩戒教育有理有度800作文《让惩戒教育有理有度》说起惩戒教育,我就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一件事儿。
那时候我上小学,我们班有个超级调皮的同学叫小浩。
这家伙,那真是调皮捣蛋出了名的。
有一天,在上数学课的时候,他又开始捣乱了。
老师在上面讲得正起劲儿呢,他就在下面嘻嘻哈哈地和旁边的同学打闹。
老师瞪了他好几次,他也当作没看见。
这下可把老师惹火了,老师直接走过去,让小浩站起来。
老师说:“小浩,你能不能安静点!”小浩还笑嘻嘻地说:“我安静不下来呀。
”老师气得脸都红了,说:“那好,你给我站到教室后面去!”小浩不情不愿地走到后面去,还一边走一边做鬼脸。
老师继续上课,可小浩在后面也不老实,一会儿踢踢墙,一会儿又发出怪声。
老师实在没办法了,就说:“小浩,放学后你留下来,我要和你好好谈谈。
”放学后,我们都走了,只有小浩留在教室里和老师谈话。
后来听小浩说,老师并没有狠狠地批评他,而是耐心地和他讲道理。
老师说:“小浩,你这样捣乱不仅影响自己学习,还影响其他同学,这是不对的。
如果你一直这样下去,以后怎么办呢?”小浩低着头,也意识到自己错了。
老师还说:“我让你站后面,不是惩罚你,而是希望你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改正。
”这件事让我明白,惩戒教育不是一味地惩罚,而是要有理有度。
就像我们的老师这样,在该惩戒的时候要果断,但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惩戒,如何才能改正错误。
只有这样,惩戒教育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帮助孩子们成长。
如今,每当我想起这件事,就更加觉得让惩戒教育有理有度是多么重要啊。
这不只是对孩子的负责,也是教育的真谛呢!。
高考作文记叙文800字:惩戒应该把握尺度【导语】作文作为中考语文中专项占分的题目,已经让很多学生无策,很多家长着急,今天整理了高考作文记叙文800字范文三篇一起看看吧。
惩戒应该把握尺度_高中记叙文800字2021年2月15日,青岛政府出台《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
该法律规定中小学校可对影响教学教育秩序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惩戒。
因此,我认为学生犯错就应该受到惩戒,一味地偏袒犯错的学生,只会使他们陷入深渊;但惩戒学生,需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惩戒,并且要根据具体的事情具体分析,应把握好惩戒的尺度。
如今,我国教育质量水平不断发展,社会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谁又能保证自己不会犯错误呢?青岛政府出台此管理制度有利于纠正学生的错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惩戒教育,有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以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但过度的惩戒有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严重心理创伤:让学生害怕犯错,整天处于一种紧张、提心吊胆的状态,而不敢轻易尝试,使孩子丧失自主能力,甚至有可能会使学生滋生憎恨、逆反的极端心理,得不偿失,造成更坏的结果。
因此,我认为惩戒学生前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校教师应学会判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给予适当的惩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完善,很多家长过分宠溺学生,总是纵容孩子的过失与错误,甚至连基本的家教都没有。
我曾见过有学生偷别人放在宿舍里的现金,被发现的时候,通知了家长,家长却百般维护,不断狡辩,最后还义正言辞的说了句,他还是个孩子。
我是为这位家长与他的孩子感到悲哀的。
孩子小时候不加以管教,长大以后自然有人替你说话,但到了那时,就不像用衣架打两下那么温柔的惩戒而已。
因此管教学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犯了什么错误,必须要把握好尺度,不应该纵容学生犯错,也不能过度伤害学生的心理。
其次要分场合分条件,学生也是有自尊心的,老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实施适当的惩戒,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不应该动不动就让学生离开教室到操场上罚站,的纠错误就是沟通要让学生从根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日前,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
其中明确提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
同时,也对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过程列出了“禁止情形”。
《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给“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写一封信,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提出你的意见与希望。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来源】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第五次联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例文教育需要适当惩戒尊敬的教育部政策法规司领导:您好,我是一名学生,在看到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之后,我深有感触,想对您说说我的想法。
社会上时而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被老师扇耳光,学生被老师逼迫去打扫厕;同时,也有学生殴打老师,甚至持刀杀害老师的新闻。
所以,我认为惩戒是必须的,但惩戒需适度。
惩戒是什么?它不是体罚,更不是老师用来折磨学生的工具。
它应该是一种管理学生,规范学生行为的措施。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只要学生进入了学校,就应当被约束,被规范。
学生犯了错,老师应适当提醒,防微杜渐,而不是等到发生了极端事件发生后,再去挽救。
因为,那时候的挽救,已经是悲剧了。
学校或老师应当如何控制惩戒的力度呢?俗话说,有再一再二,无再三再四。
既给机会,又不纵容,这就是惩戒的最好尺度。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青春年少的未成年人呢?当学生第一次犯错时,老师可以适当提醒。
这样做,既不会让他滋生对老师的厌恶之情,又可以使他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如果他继续犯同样的错误,就可以对他进行适当的处理。
有时候,即使老师对犯错学生合情合理地进行处理,依然无法避免悲剧的发生。
某市一家医院凌晨接到一位割腕自杀的男孩,原因竟然是老师提醒他不要在校内玩手机。
老师一句简单的提醒,居然酿成了悲剧。
高考作文写作:教育惩戒权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教育惩戒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
其在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
某班级迟到现象屡禁不止,为彻底解决此问题,班主任建议将“无正当理由迟到,迟到一分钟,(教室内)罚站十分钟”作为班级规定执行。
班长召开班会讨论此事,同学们纷纷发言: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有人提出更合理的建议。
假如你是班中一员,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审题】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综合立意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育惩戒”这一社会热点的理解、分析和探究能力。
既有对理性思维的考查,也有对个体价值观、人生观的追问。
阅读材料时,要全面把握材料内容,综合材料大意。
班主任建议将“无正当理由迟到,迟到一分钟,(教室内)罚站十分钟”作为班级规定执行。
确定立意时,对班主任这一做法要明确表态,并分析理由。
写作时要联系当下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
构思文章时,要理清“教育惩戒”与“个体发展”“国家”“社会”之间的逻辑关系,深入分析探究,抓住思考的兴趣点,写出独到的、言之有物的、有深度的作文。
让教育惩戒更有力度作文篇一《让教育惩戒更有力度》哎呀呀,说起教育惩戒,这可真是个让人纠结的事儿啊!我觉得吧,教育惩戒那是必须得有,不然有些熊孩子能上天!你想想看,要是没有点规矩,没有点惩戒,那还不得乱套了呀!就像我们班那个调皮鬼小李,整天捣乱,上课说话,下课打闹,老师说了多少次都不听。
这时候,就得有点厉害的手段来治治他呀!也许给他点小小的惩罚,比如罚站一会儿,或者让他抄抄课文,他就能长点记性了呢。
但是呢,这个惩戒的力度可得把握好。
要是太轻了,那跟挠痒痒似的,根本没用;要是太重了,又可能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啥的。
这可真是个难题啊!我就想啊,老师们是不是得像武林高手一样,精准地拿捏这个力度呢?哈哈!我记得有一次,我上课偷偷看小说,被老师发现了。
老师当时那个眼神啊,吓得我心里一哆嗦。
然后老师就让我把小说交上去,还说要找我谈话。
哎呀,那时候我心里可后悔了,觉得自己咋这么倒霉呢。
不过后来老师跟我谈了心,我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
也许这就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惩戒吧。
当然啦,教育惩戒也不能光靠老师,家长也得配合呀!要是家长在家里放纵孩子,那学校里再怎么惩戒也白搭呀!所以说,大家都得重视起来,让教育惩戒真正发挥作用,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成长,不是吗?你们说呢?篇二《让教育惩戒更有力度》嘿,大家好呀!今天咱来聊聊教育惩戒这档子事儿。
说真的,现在的孩子可不好管啊!一个个都精得跟猴儿似的。
有时候老师不凶一点,根本镇不住他们。
所以啊,教育惩戒绝对是必要的,我觉得这没啥好争议的。
可是呢,怎么让这个惩戒更有力度,这就是个技术活了。
比如说,罚站这个办法吧,有时候管用,有时候就不咋地。
有些孩子根本不在乎,站那儿还跟旁边同学眉来眼去的呢!这可咋整?我就想啊,能不能来点更狠的招儿呢?比如扣他们的平时成绩啥的,嘿嘿,这招可能有点狠哦,但也许能让他们长记性呢。
我曾经有个同学,特别调皮捣蛋,老师怎么说都不听。
后来老师一生气,直接让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做检讨,还得保证以后不再犯。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8年,四川一小学为全校36个班级各配一把戒尺。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戒尺该不该进课堂?中国教育报微信就此发起投票调查,结果显示,近8000名参与调查的网友中,94%支持戒尺进课堂,41%的网友认为应该增加教师的惩戒权,以便“给老师充分的权力管教友支持对教师惩戒权加以规范,“把惩戒范围、标准量化,让老师更敢管”。
当然,还有5%的网友对“戒尺进课堂”持质疑态度,认为动用戒尺是对赏识教育、鼓励教育的纠偏,但“如果惩戒流于形式,结果可能是‘兴一时’‘败一时’”。
针对我国各地中小学陆续出现的“戒尺走进课堂”这种现象,你如何看待?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题来源】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戒尺进课堂之我见说到戒尺,我不禁联想起旧时的塾馆。
老先生布衫长褂,孱弱清瘦,一副老花镜吊在鼻梁上,生动地讲授着泛黄书卷上的之乎者也,却不料沾附于花白山羊胡上的唾沫成为顽童们交头接耳的好话题,待老先生再从镜框上方侦察到这一有失体统的场景,便随手拾起了讲台上黑亮的戒尺,“砰!砰!砰!”伴随着一阵快刀斩乱麻,只见顽童们纷纷捂头翻脸,歪着嘴又子曰诗云起来。
《孩子,愿你能遇见一位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这篇文章前段时间刷爆朋友圈,戒尺走进了课堂,引发了老师、家长和社会关于教师惩戒权的争论。
在我看来,戒尺进课堂,这不仅是教师用来惩戒学生的一种简单直接的手段,更是一种让学生养成爱学习,守纪律,懂规矩,知敬畏的好习惯的有效方式。
当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及管理行为进行了严格的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包括:教师不准打骂学生,不准讽刺、挖苦学生等,面对这些“不准”老师们感到的是一种无奈和无助,面对那些顽劣的学生,看到那些不该发生的场景,甚至面临学生威胁的时候,必要的管理措施成了“违法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被过分束缚了手脚。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2017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人大制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舒指出,要赋予教师更多教育孩子的权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②2019年7月9日,提出,将保障教师依法享有教育惩戒权。
“意见”第14条当中写道:“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③《中小学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处理规定》第三条:“对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等知情人可向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举报。
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调查,及时处理。
上述事件引发了人们的广泛热议。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岀现真实的班级和老师姓名;不少于800字。
【注】文中涉及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一律以“《意见》”代替;文中涉及到“《中小学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处理规定》”一律以“《规定》”代替。
【答案解析】要赋予教师合理教育惩戒权当下,中小学教师以体罚为主要内容的惩戒权早已被取消、禁止,“戒尺在手,学生俯首”已成往事,这是现代文明进步的标志。
但是,教学中的教导需要教育的秩序与教师的权威。
没有惩戒,秩序和权威必然渐被消解。
教师与学生人格平等并不等于权力相同,教师对学生的管教与惩戒也并非对学生权利的侵犯。
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日本……放眼世界,赋予教师惩戒权的国家不在少数,我赞成要赋予教师合理的教育惩戒权。
近年来,“爱的教育”之热潮席卷教育界,赏识教育成为主流。
这固然与媒体导向有关,其根源却在“中国式家庭”。
孩子是“掌中宝”“小皇帝”,“2+4”模式的家长呵护,在家锦衣玉食、温言软语相伴。
孩子一言不合,即成学校里的“熊孩子”“小霸王”。
赏识教育、以人为本成为家长主张学生权利的利剑,老师不敢管、不能管,职业领域渐渐缩成了“授业”这一角天空。
教育本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青岛市政府出台《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其中规定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可进行适当惩戒,且应将惩戒规定向学生公开。
此消息一出,迅速引起广泛讨论。
赞成方认为,中小学和教师应该拥有“惩戒权”,小惩大诫对孩子成长有积极意义。
反对方则认为,中小学和教师不应拥有“惩戒权”,惩戒容易助长体罚学生现象,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态度中立方认为,学生犯错应该惩戒,但须明确惩戒的范围和方式,把握好惩戒尺度。
对于这一问题,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材料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字数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适当惩戒”离不开爱和尊重近年来,有关教师惩罚学生失度的报道层出不穷,有幼儿园教师将孩子打成重伤的,还有中学教师惩罚学生,导致学生跳楼自杀的。
之所以导致这些严重后果,是因为缺少必要的法律规定,且教师难以掌握其中的尺度。
青岛市第一次将“惩戒”正式写入政府规章,既是对教育惩戒积极作用的肯定,也让教师在工作中有了“抓手”,并且将“惩罚”改为“惩戒”,虽一字之差,含义却大不相同。
毋庸置疑,惩罚是教师对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
”当学生的言行举止影响和危害到同学、班集体乃至社会利益时,教师对学生给予一定的惩戒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负责任的表现。
不过,对学生进行“适当惩戒”,应着眼于“戒”,而不是“惩”,要把握好其中的“度”。
惩戒不等于惩罚,更不等于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变相体罚和心罚,是通过“惩”,达到让学生戒除不良行为的目的。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惩戒时,一是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征,把握好惩戒的时机。
当学生不良行为发生后,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解其不良行为背后的动机和产生的后果,针对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依据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切中要害地给予适当的惩戒,从而让学生主动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产生痛改前非的强烈愿望。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老师不敢惩戒学生的现象,近年来频频引发热议。
日前,《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公开征求社会意见。
草案中明确了中小学教师的管教权,提出:“中小学教师对学生上课期间不专心听课、不能完成作业或者作业不符合要求、不遵守上课纪律等行为可以采取一定的教育惩罚措施”。
对于以上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来源】福建省莆田市六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解析】
惩戒应该有“度”
惩戒是人生成长中的一味良药,它可以使人清醒,在歧途上止步。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惩戒应该有“度”。
对教师而言,主要是把握惩戒的尺度与方法,明确惩戒的目的是使学生健康成长,而不是泄私愤。
惩戒应以良知为前提,以信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给予学生幸福快乐的生活。
惩戒应该有“尺度”。
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惩戒的对象是未成年人,因此,在进行惩戒教育时一定要注意尺度,切忌因一时冲动导致“惩戒过度”,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如何把握惩戒的尺度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一些有效的惩戒经验。
惩戒应该有“温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惩戒,作为诸多教育手段中的一种,要想真正实现最终的教育目的,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是爱。
真正有效的惩戒教育,不仅要有严格的“尺度”,更要有适宜的“温度”。
单一的“物理惩戒”除了粗暴地给被惩戒者带来肉体上的痛苦,还极有可能在他们的内心播下仇恨的种子,这无疑与我们的教育初衷背道而驰。
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惩戒教育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不要超过尺度;二是惩戒结束后,必须做好关心、沟通工作,尽可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
也就是说,在实施惩戒教育时,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受到惩戒的原因,更要让学生明白老师实施惩戒教育的根本目的,努力使惩戒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惩戒应该有“限度”。
相对于其他教育手段,惩戒教育其实是一种“非常规”的方法。
作为“非常规”的教育手段,其使用自然应受到一定的限制。
从适用对象上看,应该进行一定的筛选,也就是说,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接受惩戒这种教育手段。
因此,一般来说,教师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要使用惩戒手段,偶尔为之效果会更佳。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戒教育制度是对学校教育管理体系的有机补充和完善。
惩戒犯错的学生,不光在于教育犯错学生本身,更重要的是能起到教育其他学生的警示作用,让其他人引以为戒。
惩戒教育,能让学生在其亲身经历的教训中更加清楚地认识对与错,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