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方法作业指导书
- 格式:wps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7
XXXXXXXXXXXXX(单位)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二00二年七月八日一、总则制定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指导书的目的是通过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中每一道程序的控制,使之满足顾客要求和符合试验规程及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
二、检验采用的相关文件2.1 顾客的试验委托单。
2.2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2.3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
2.4 本检测中心《质量手册》、《质量体系运行程序文件》等。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本检测中心所能承担的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项目的试验指导。
五、技术要求(见附表)附表1、福建省公路工程对石油沥青材料相关试验项目的技术要求如下表:注:当25℃延度达不到100cm时,如15℃延度不小于100cm,也认为合格的。
附表2、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控制标准如下表:注:1、粗粒式沥青混凝土稳定度可降低1kN;2、Ⅰ型细粒式及砂粒式沥青混凝土的空隙率为2%~6%;六、进行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应准备的试验仪具和材料:6.1 针入度试验:⑴针入度仪;⑵小盛样皿:内径55mm深35mm;⑶恒温水槽:≥10L 控温准确度0.1℃;⑷平底玻璃皿:≥1L 深度≥80mm;⑸温度计:0~50℃分度0.1℃;⑹秒表:分度0.1S;⑺平板玻璃、三氯乙烯、电炉、石棉网、铝锅等;6.2 延度试验:⑴延度仪:5cm/min±0.25cm/min;⑵试模+底板;⑶恒温水槽:≥10L 控温准确度0.1℃;⑷温度计:0~50℃分度0.1℃;⑸砂浴或电炉;⑹甘油滑石粉隔离剂(甘油2:滑石粉1);⑺平刮刀、石棉网、酒精、食盐等;6.3 软化点试验:⑴软化点试验仪:钢球、试样环、钢球定位环、金属架、耐热烧杯、温度计0~80℃分度0.5℃;⑵环夹;⑶带振荡搅拌器调温电炉;⑷恒温水槽:控温准确度0.5℃;⑸玻璃板、平刮刀、石棉网、隔离剂、蒸馏水等;6.4 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试验:⑴天平:500g 感量0.01g;⑵恒温水槽:保温80℃±1℃;⑶500ml容器1只;⑷1000ml烧杯1只;⑸标准筛:9.5mm、13.2mm、19mm各一个;⑹自动控温烘箱;⑺电炉、试验架、细线、铁丝网、玻璃板、搪瓷盘、拌和铲、石棉网、手套、纱布等;6.5 沥青混合料密实度试验(蜡封法):⑴电子称:≥3kg 感量0.5g;⑵网篮;⑶溢流水箱;⑷试件悬吊装置;⑸冰箱;⑹石蜡、铁块、滑石粉、秒表、风扇、电炉等;6.6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⑴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仪:≥25kN 准确度100N,加载速率50mm/min±5mm/min;⑵恒温水槽:控温准确度1℃深度≥150mm;⑶真空饱水容器:含真空泵及真空干燥器;⑷烘箱;⑸天平:感量不大于0. 1g;⑹温度计:分度1℃;⑺卡尺、棉纱、黄油等;6.7 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试验(离心分离法):⑴离心抽提仪:转速≥3000r/min;⑵压力过滤装置;⑶回收瓶:1700ml以上;⑷天平:0.01g、1mg各一台;⑸量筒:准确度1ml;⑹自动控温烘箱;⑺圆环形滤纸、工业用三氯乙烯、碳酸铵饱和溶液、小铲、搪瓷盘、大烧杯等;6.8 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检验:⑴0.075~53.0mm方孔筛一套;⑵天平:感量0. 1g;⑶摇筛机或手筛;⑷自动控温烘箱;⑸样品盘、毛刷等;七、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取样、备样:7.1沥青取样应遵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中T0601-2000沥青取样法的规定;沥青试样准备应遵照其中T0602-1993沥青试样准备方法的规定。
检测范围及项目一.见证取件沥青混合料1.1理论最大相对密度1.2密度与相对密度1.3马歇尔稳定度及流值1.4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表干法)1.5沥青含量1.6矿料级配1.7劈裂1.8冻融劈裂1.9芯样马歇尔试验1.10沥青混合料饱水率1.11动稳定度1.12渗水系数1.13表面构造深度1.14谢伦堡沥青析漏损失1.15肯特堡飞散1.16加速老化1.17击实1.18配合比1.1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1目的与适用范围1.1、本方法适用于真空法测定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供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路况调查或路面施工质量管理计算空隙率、压实度等使用。
1.2、本方法不适用于吸水率大于3%的多孔性集料的沥青混合料。
2 仪具与材料2.1 天平2.2 负压容器2.3 真空负压装置2.4 恒温水槽2.5 温度计3 方法与步骤3.1按以下几种方法获取沥青混合料试样,试样数量不小于如下规定数量:3.2 将平底盘中的沥青混合料,在室温中冷却或者用电风扇吹,一边冷却一边将沥青混合料团块仔细分散,粗集料不破碎,细集料团块分散到小于6.4mm。
若混合料坚硬时可用烘箱适当加尔后分散,一般加热温度不超过60℃。
分散试样时可用铲子翻动、分散,在温度较低时应用手掰开,不得不捶打碎,为防止集料破碎。
当试样是从施工现场采取的非干燥混合料时,应用电风扇吹干至恒重后再操作。
3.3 负压容器标定方法:(1)采用A类容器时,将容器全部浸入25℃±0.5℃的恒温水槽中,负压器完全浸没、恒温10min后,称取容器的水中质量(m1)。
(2)B、C类负压容器:①大端口的负压容器,需要有大于毒牙容器端口的玻璃板。
将负压容器和玻璃板放进水槽中,注意轻轻摇动负压容器使容器内气泡排除。
恒温10min±1min,取出负压容器和玻璃板,向负压容器内加满25℃±0.5℃水至液面稍微溢出,用玻璃板先盖住容器端口1/3,然后慢慢沿容器端口水平方向移动盖住整个端口,注意查看有没有气泡。
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方法(击实法)(T 0702-2011)9.1.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标准击实法或大型击实法制作沥青混合料试件,以供试验室进行沥青混合料物理力学性质试验使用。
9.1.2 仪器设备标准击实仪、大型击实仪、试验室用沥青混合料拌合机、试模、脱模器、烘箱、天平或电子秤、插刀或大螺丝刀、温度计、电炉或煤气炉、沥青熔化锅、拌和铲、标准筛、滤纸(或普通纸)、胶布、卡尺、秒表、粉笔、棉纱等。
9.1.3试样准备1、确定制作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拌和温度与压实温度。
对于改性沥青,应根据实践经验、改性剂的品种和用量,适当提高混合料的拌和压实温度;对大部分聚合物改性沥青,通常在普通沥青的基础上提高10~20℃左右。
沥青混合料拌合及压实温度参考表2、在常温沥青混合料的拌合及压实在常温下进行。
3、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制作条件在拌和厂或施工现场采取沥青混合料制作试样时,将试样置于烘箱中加热或保温,在混合料中插入温度计测量温度,待混合料温度符合要求后成型。
需要适当拌和时可倒入已加热的室内沥青混合料拌和机中适当拌和,时间不超过1min。
但不得用电炉或明火上加热炒拌。
在试验室人工配制沥青混合料时,试件的制作按下列步骤进行: 1)将各种规格的矿料置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一般不少于4~6h)。
2)将烘干分级的粗、细集料,按每个试件设计级配要求称其质量,在一金属盘中混合均匀,矿粉单独放入小盆里;然后置烘箱中加热至沥青拌和温度以上约15℃(采用石油沥青时通常为163℃;采用改性沥青时通常需要180℃)备用。
一般按一组试件(每组4~6个)备料,但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宜对每个试件分别配料。
常温沥青混合料的矿料不应加热。
3)用烘箱加热至规定的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但不得超过175℃。
当不得已采取燃气炉或电炉直接加热进行脱水时,必须使用石棉垫隔开。
4、拌制沥青混合料4.1粘稠石油沥青混合料1) 、用蘸有少许黄油的棉纱擦净试模、套筒及击实座等,置100℃左右烘箱中加热1h备用。
作业指导书沥青混合料试验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控制状态:发放编号:生效日期:年月日沥青混合料试验作业指导书一、目的规范试验检验人员试验操作,保证试验过程的科学、正规、规范,确保试验结果客观、公正、公平。
二、范围适用于本室对所有工程用沥青(包括石油沥青、煤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试验检验。
三、条件1、人员条件所有试验人员均应经过专业技能培训,持证上岗作业,取得交通部质监总站颁发的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程师证书或省级公路质监站颁发的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员证书,并完成注册的人员。
熟悉本岗位试验操作规程、标准;熟练掌握本岗位试验操作的技能。
2、设备条件所有试验使用过程中使用的试验设备、工具均性能完好,已经国家权威机构检定(校准或测试须经确认)合格,标识清楚,且在合法有效的计量周期范围内。
3、环境条件沥青混合料的试验检测环境对室内温度、湿度无特别要求;但要求通风良好。
四、质量标准1、样品准备检查样品的数量及封装是否能满足所检测参数及指标的要求;2、试验方法及精度3、试验检验过程试验过程中,应有两人同时相互配合进行,分工协作;一人为主检员,一人为协助人员;主检员负责主要操作作业,一个辅助复查并负责记录数据;主检人员称量完后,辅助人员应复查读数并在试验记录表上记录。
试验操作流程见第七部分作业程序。
4、平行试验一般情况下平行试验样品应两组同时试验,由于试验条件所限不能同时试验的,应在第一次试验结束后,立即实施第二组样品的试验。
5、样品保留一般样品在检验结束后保留一个月,以备需要时复查,保留期限从检验报告签发之日起计算。
6、试验记录试验记录的表格采用统一表格,所有试验记录应在试验过程中现场记录试验数据,在称量和读数完毕时,立即记录在相应的表格内,记录试验数据时,应由主检人诵读试验读数,辅助人员复查后复读读数并记录。
记录的试验数据应字迹清晰,书写工整,数据写于表格正中。
如有写错数据,应采用两条短横线画改,并将正确数据写于其正上方,并在其右上方签写记录人姓名。
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方法1、目的与适用范围1.1本方法规定了在试验室用轮碾法制作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方法,以供进行沥青混合料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时使用。
1.2轮碾法适用于300mm×300mm×50mm(或40mm)或300mm×300mm×100mm板块状试件的成型,由此板块状试件用切割机切制成棱柱体试件,或在试验室用芯样钻机钻取试样,成型试件的密度应符合马歇尔标准击实试样密度100±1%的要求。
1.3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时的试件尺寸应符合如下要求:对轮碾板块试件,碾压层厚度不小于公称最大集料粒径的1—1.5倍,对切制棱柱体试件,长度不小于公称最大集料粒径的4倍,宽度或厚度不小于公称最大集料粒径的1—1.5倍,对轮碾成型板厚50mm的试件,矿料规格及试件数量应符合本规程T 0702的规定,但当试件厚度等于或大于100mm时,亦可用直接法制作试件。
2、仪具与材料2.1轮碾成型机:轮碾成型机的式样如图1所示,它具有与钢筒式压路机相似的圆弧形碾压轮,轮宽300mm,压实线荷载为300N/cm,碾压行程等于试件长度,经碾压后的板块状试件可达到马歇尔试验标准击实密度的100±1%。
当无论碾成型机时,可用手动碾代替,手动碾轮宽与试件同宽,备有10kg砝码5个,以调整载重(手动碾成型的试件厚度不大于50mm)。
在施工现场也可有采用压路机代替。
2.2试验室用沥青混合料拌和机:能保证拌和温度并充分拌和均匀,可控制拌和时间,宜采用容量大于30L的大型沥青混合料拌和机,也可采用容量大于10L的小型拌和机。
2.3试模:由高碳钢或工具钢制成,试模尺寸应保证成型后符合要求试件尺寸的规定。
试验室制作车辙试验板块状试件的标准试模如图2,内部平面尺寸为300mm×300mm,高50mm(或40mm)或100mm。
2.4手动碾压成型车辙试件的试模框架:硬木或钢板制,内部尺寸300mm×300mm×50mm,平面能与试模边缘齐平。
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方法击实法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方法(击实法)(一)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和试件成型1.适用范围: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和试件成型,是按照设计的配合比,应用现场实际材料,在试验室内用小型拌和机,按规定的拌制温度制备成沥青混合料,然后将这种混合料在规定的成型温度下,用击实法制成直径为101.6mm、高为63.5mm的圆柱体试件或大型马歇尔试件φ152.4±0.2mm,高95.3±2.5mm的圆柱体。
,供测定其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用。
制作试件时,试件尺寸应符合试件直径不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4倍,厚度不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1~1.5倍的规定。
对于直径101.6mm的试件,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26.5mm。
大型圆柱体试件适用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37.5mm的情况。
试验室成型的一组试件的数量不得少于4个,必要时宜增加至5~6个。
2.试验器具:击实仪、标准击实台、试验室用沥青混合料拌和机、脱模器、试模、烘箱、天平或电子秤、沥青运动粘度测定设备、插刀或大螺丝刀、温度计及其它:电炉或煤气炉、沥青熔化锅、拌和铲、标准筛、滤纸(或普通纸)、胶布、卡尺、秒表、粉笔、棉纱等。
3.试验方法(1)准备工作1)确定制作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拌和与压实温度。
①用毛细管粘度计测定沥青的运动粘度,绘制粘度曲线。
当使用石油沥青时,以运动粘度为170±20mm2/时的温度为拌和温度;以280±30mm2/S时的温度为城市实温度。
亦可用赛氏粘度计测定赛波特粘度,以85±10s时的温度为拌和温度;以140±15s时的温度为压实温度。
②当缺乏运动粘度测定条件时,试件的拌和与压实温度可按表11-12选用,并根据沥青品种和标号作适当调整。
针入度小,稠度大的沥青取高限,针入度大、稠度小的沥青取低限,一般取中值。
过沥青混合料拌和及压实温度参考表表11-12沥青种类拌和温度(℃)压实温度(℃)沥青种类拌和温度(℃)压实温度(℃)石油沥青130~160110~130煤沥青90~12080~1102)将各种规格的矿料置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一般不少4~6h)。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了确保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沥青及沥青混凝土性能指标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公路沥青路面等工程的设计、施工、养护以及质量检查、验收等各个阶段。
3.引用标准JGJ052-200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4.沥青试验T001 沥青试样制备方法1 目的和适用范围1.1 本方法适用于粘稠道路石油沥青、煤沥青等需加热后才能进行试验的沥青试样,按此法准备的沥青供立即在实验室进行各项试验使用。
1.2 本方法也适用于在试验室按照乳化沥青中沥青、乳化剂、水及外加剂的比例制备乳液的试样进行各项性能测试使用。
每个样品的数量根据需要决定,常规测定宜不少于600g。
2 仪具与材料2.1 烘箱:200℃,装有温度调节器。
2.2 加热炉具:电炉。
2.3 石棉垫:不小于炉具上面积。
2.4 滤筛:筛孔孔径0.6mm。
2.5 沥青盛样器皿:金属锅或瓷坩锅。
2.6 乳化剂。
2.7 烧杯:1000mL。
2.8 温度计:0~100℃及200℃,分度为0.1℃。
2.9 天平:称量2000g,感量不大于1g;称量100g,感量不大于0.1g。
2.10 其它:玻璃棒、溶剂、洗油、棉纱等。
2 方法与步骤3.1热沥青试样制备3.1.1 将装有试样的盛样器带盖放入恒温烘箱中,当石油沥青试样中含有水分时,烘箱温度80℃左右,加热至沥青全部熔化后供脱水用。
当石油沥青中无水分时,烘箱温度宜为软化点温度以上90℃,通常为135℃,对取来的沥青试样不得直接采用电炉或煤气炉明火加热。
3.1.2 当石油沥青试样中含有水分时,将盛样器皿放在可控温的砂浴、油浴、电热套上加热脱水,不得已采用电炉、煤气炉加热脱水时必须加放石棉垫。
时间不超过30min,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防止局部过热。
在沥青温度不超过100℃的条件,仔细脱水至无泡沫为止,最后的加热温度不超过软化点以上100℃(石油沥青)或50℃(煤沥青)。
GTM法设计沥青混合料施工作业指导书天津市市政工程研究院2013年5月1 原材料质量要求1.1 沥青(1)本项目的基质沥青宜采用优质的70号A级和9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其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技术规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要求,具体要求见表1。
表1 基质沥青质量要求(2)本项目的改性沥青宜采用优质的SBS类改性沥青,其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关的质量要求,具体要求见表2。
表2 SBS改性沥青质量要求1.2 集料(1)粗集料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表面粗糙、近立方体颗粒的碎石,沥青面层用碎石必须采用反击式破碎机,并按照规定的除尘、整形加工工艺进行轧制,以严格控制细长扁平颗粒含量和含泥量,确保粗集料的质量,其技术指标应符合建议的质量要求,具体要求见表3。
表3 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质量要求(2)细集料应采用坚硬、清洁、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0~2.36mm机制砂,机制砂制备必须采用5cm以上优质石灰岩碎石磨制,不得使用石料破碎过程中表面剥落的石屑代替或磨制机制砂,其技术指标应符合建议的质量要求,具体要求见表4。
表4 沥青面层用细集料质量要求1.3 填料应采用洁净的0.5cm以上的石灰岩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
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并要求矿粉干燥、洁净,矿粉必须干燥、清洁,拌和楼回收粉尘必须全部废弃,不得用于代替矿粉拌制沥青混合料,其技术指标应符合建议的质量要求,具体要求见表5。
表5 沥青面层用矿粉质量要求2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采用GTM旋转剪切成型设计方法时,应遵照现行行业技术规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相关规定,设计成果由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和性能检验。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必须严格遵照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等步骤依次进行。
篇一:沥青作业指导书1、编制目的用来检验沥青产品的质量2、引用标准: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3、适用范围:适用于在生产厂,储存或交货验收地点为检查沥青产品质量而采集各种沥青材料的样品。
4、仪具与材料:4.1、盛样器:液体或粘稠沥青采用广口、密封带盖的金属容器;固体沥青可用塑料袋,但需有外包装,以便携运。
4.2、沥青取样器:金属制、带塞、塞上有金属长柄提手。
5、方法与步骤:5.1、准备工作检查取样和盛样器是否干净、干燥,盖子是否配合严密。
对供质量仲裁用的沥青试样,应采用新容器存放,且由供需双方人员共同取样,取样后双方在密封上签字盖章。
5.2、实验步骤5.2.1、从无搅拌设备的储油罐中取样(1)、液体沥青取样时应先关闭进油阀和出油阀,然后取样。
(2)、用取样器按液面上、中、下位置个取规定数量样品。
(3)、将取出的3个样品充分混合后取规定数量样品作为试样,样品也可分别进行检验。
5.2.2、从槽车、罐车、沥青洒不车中取样(1)、设有取样阀时,可旋开待流出至少4kg或4l后再取样。
(2)、仅有放料阀时,放出沥青的一半再取样。
(3)、从顶盖处取样,可用取样器从中部取样。
5.2.3、从沥青储存池中取样(1)、沥青储存池中的沥青应待加热融化后,经管道或沥青泵流至沥青加热锅之后取样。
分间隔每锅至少取3个样品,然后将这些样品充分混匀后再取规定数量作为试样,样品也可分别进行检验。
5.2.4、从沥青桶中取样(1)、当能确认是同一批生产的产品时,可随机取样。
(2)、将沥青捅桶加热使捅中沥青全部熔化成流体后,按罐车取样方法取样。
(3)、若沥青桶不便加热熔化沥青时,亦可在桶高的中部将桶凿开取样,但样品应在距桶壁5cm以上的内部凿取,并采取措施防止样品散落地面沾有尘土。
6、试样的保护与存放:6.1、试样应存放在阴凉干净处,注意防止试样污染。
装有试样的盛样器应加盖密封,外部檫拭干净,并在其上标明试样来源、品种、取样日期、地点及取样人。
改性沥青及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作业指导书(一)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完成并验收合格的基层或其它沥青面层上,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
包括提供所需的设备,劳力和材料,以及施工,养护,和试验等全部作业。
(二)施工流程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流程图见附一(三)材料1.基质沥青使用的基质沥青材料应符合“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规定的石油沥青标准。
2.改剂性(1) 改性剂应符合图纸及〈〈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的要求。
(2) 改善路面性能的特殊要求,宜选择使用热塑性橡胶类,橡胶类,或者热塑性树脂类改性剂,及辅助外掺剂。
3.集料与填料(1) 粗集料a .用于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的集料宜采用碎石或碎砾石,其粒径规格和质量要求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有关规定。
b.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有害物质,且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强度,及良好的颗粒形状。
(2) 细集料a.可采用天然砂,机制砂和石屑其粒径规格和质量要求,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的有关规定。
b.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有害物质,并有适当级配,并与该性沥青有良好的黏附性。
(3) 填料a.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的矿粉或水泥,消石灰等做填料。
b.采用水泥、消石灰粉做填料其用量不宜超过矿料总量的2%。
(四) 改性沥青1.改性沥青的试验(1) 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气候、效能及特殊使用仪器选用,并符合《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表5.2.1的规定,并按《公路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93)规定方法进行试验,确定改性沥青的相应等级,选用最适宜的基质沥青、改性剂的剂量和加工温度及加工工艺。
(2) 成品改性沥青应附有产品的说明书,并应注明产品名称、代号、标号、运输、储放条件、使用方法、生产工艺、安全须知等。
1.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沥青路面等工程的设计、施工、养护以及质量检查、验收等各个阶段。
2.引用标准2.1 检测依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2.2 判定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3.送样规则3.1 沥青试验送样进行沥青常规检验的取样数量为:黏稠沥青或固体沥青不少于4.0kg;液体沥青不少于1L;沥青乳液不少于4L。
进行沥青性质非常规检验及沥青混合料性质试验所需的沥青数量,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所有需加热的沥青试样必须存放在密封带盖的金属容器中,并在盛样器上(不得在盖上)标出识别标记,如来源、品种、取样日期、地点及取样人。
3.2 沥青混合料试验送样取样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试样数量应根据试验目的决定,宜不少于试验用量的2倍。
按现行规范规定进行沥青混合料试验的每一组代表性取样如下表。
常用沥青混合料试验项目的样品数量平行试验应加倍取样。
在现场取样直接装入试模成型时,也可等量取样。
取样材料用于仲裁试验时,取样数量除应满足本取样方法规定外,还应多取一份备用样,保留到仲裁结束。
取样后当场试验时,可将必要的项目一并记录在试验记录报告上。
此时,试验报告必须包括取样时间、地点、混合料温度、取样数量、取样人等栏目。
取样后转送试验室试验或存放后用于其它项目试验时应附有样品标签,样品标签应记载下列事项:1、工程名称、拌和厂名称及拌和机型号。
2、沥青混合料种类及摊铺层次、沥青品种、标号、矿料种类、取样时混合料温度及取样位置或用以摊铺的路段桩号等。
3、试样数量及试样单位。
4、取样人、取样日期。
5、取样目的或用途。
4.检测目的为了确保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沥青及沥青混凝土性能指标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5.沥青试验T001 沥青试样准备方法1 目的和适用范围1.1本方法适用于粘稠道路石油沥青、煤沥青等需加热后才能进行试验的沥青试样,按此法准备的沥青供立即在实验室进行各项试验使用。
公路工程沥青混合料试验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了实现沥青混合料检验过程受控, 使不同人员的操作准确一致, 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和正确性, 特制定本文件进行规范。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中心的所承检沥青混合料样品的检验。
3 引用标准和文件3.1 JTJ052-2000 T0701-200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沥青混合料取样方法3.2 JTJ052-2000 T0702-200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方法3.3 JTJ052-2000 T0705-200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表干法)3.4 JTJ052-2000 T0706-200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水中重法)3.5 JTJ052-2000 T0707-200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蜡封法)3.6 JTJ052-2000 T0708-200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体积法)3.7 JTJ052-2000 T0712-1993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试验(溶剂法)3.8 JTJ052-2000 T0709-200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3.9 JTJ052-2000 T0722-1993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试验3.10 JTJ052-2000 T0729-200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试验3.11 JTJ052-2000 T0725-200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3.12 JTJ052-2000 T0732-200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沥青混合料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3.13 JTJ052-2000 T0733-200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沥青混合料肯塔堡飞散试验3.14 JTJ052-2000 T0715-1993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沥青混合料弯曲试验4 取样方法依据JTJ052-2000 T0701-20004.1 取样原则: 接受客户委托进行抽样时, 根据协议要求按相应抽样标准组织抽样, 保证抽取的样品具有代表性。
沥青混合料试验作业指导书1000字一、实验目的1.1了解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的基本方法;1.2掌握沥青混合料各要素的测试方法;1.3学习沥青混合料施工及验收标准。
二、实验仪器设备电子天平、热箱、混凝土试验机、拉力试验机、抗压试验机、液压冲击试验仪等。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3.1. 骨料试验(1)骨料筛分试验①取一定质量的骨料,按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的要求进行筛分试验;②记录各级筛的重量,并统计通过量及累积量;(2)骨料吸水试验将一定质量干燥的骨料放入容器内,滴加适量的水,使其表面湿润,静置24小时后称质量;3.2. 沥青试验(1)黏度测试将配置好的沥青(在53℃左右的容器中)加热均匀后,将转盘转速调至60±5rpm,并控制温度30分钟,取样测定沥青黏度;(2)短时间老化试验将配置好的沥青放入热箱,在163℃±0.5℃温度下老化5小时,并取样测定沥青黏度;(3)质量分数测定采用JTG E20-2011规定的方法测定配合料中的沥青质量分数。
3.3. 沥青混合料试验(1)密度、孔隙度的测定①依据烘箱干燥后的重量来计算基质体的容重,以及基质体中孔隙的体积和空隙率;②采用液体置换法或直接放入水中浮法测定感性料的容重和孔隙率。
(2)抗拉强度的测定按照JTG E20-2011中的要求,在混合料薄膜试件试验机上测定混合料的抗拉强度;(3)压缩性能的测定①沥青混合料压缩试验(单轴或三轴):按照JTG E20-2011中的方法,进行混合料测定;②混合料压缩试验(马歇尔试验):按照JTG E20-2011中的要求,进行混合料压缩试验。
四、实验结果分析4.1骨料试验根据筛分试验结果,计算骨料通过率、累积通过率及不同级筛孔径下的粒径分布曲线图;根据吸水试验结果,计算骨料吸水率。
4.2 沥青试验根据测定沥青的黏度及质量分数,评价沥青的稳定性;根据短时间老化试验的黏度变化,评价沥青的老化变化特性。
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试验作业指导书一、作业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供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的高温稳定性检验使用,也可用于现场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检验。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是用标准的成型方法,制成标准的混合料试件(通常尺寸为300mm*300mm*50mm),在60℃的规定温度下,以一个轮压为0.7Mpa的实心橡胶轮胎在其上行走,测量试件在变形稳定时期(试验开始后45~60min之间),每增加1mm变形需要行走的次数,即动稳定度,以次/mm表示。
二、作业前准备、确定事项:仪器准备:1. CZ-4型车辙试样成型仪(见图1)1).用途:主要用于车辙试验时,对沥青混合料式样做碾压成型。
(图1)适用于沥青混合料其他物理力学性能实验的轮碾法式样制作。
2.主要技术指标碾压轮:半径500 mm 宽300 mm碾压轮温度范围:(可任意设定)室温~200摄氏度承载车走行速度: 6次往返/分承载车走行距离: 300mm承载车走行次数: 0~999次(任意设定)碾压轮压力范围: 0~12KN碾压轮线压力(轮宽300mm,正压应力为9KN):300N/cm试样模型尺寸: 300*300*50 cm3整机轮廓尺寸: 200cm(长)*63 cm(宽)*136 cm(高)整机重量: 1.2吨2.车辙试验机(见图2)主要由下列部分组成:试件台:可牢固地安装两种宽度(300mm和150mm)的规定尺寸试件的试模。
(图2)②试验轮:橡胶制的实心轮胎。
外径φ200mm,轮宽50mm,橡胶层厚15mm。
橡胶硬度(国际标准硬度)20℃时为84±4;60℃时为78±2,试验轮行走距离为230mm±10mm,往返碾压速度为42次/min±1次/min(21次往返/min),允许采用曲柄连杆驱动试验台运动(试验轮不动)的任一种方式。
③加载装置:使试验轮与试件的接触压强在60℃时为0.7MPa±0.05MPa,施加的总荷载为78Kg左右,根据需要可以调整。
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方法击实法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方法(击实法)(一)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和试件成型1.适用范围: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和试件成型,是按照设计的配合比,应用现场实际材料,在试验室内用小型拌和机,按规定的拌制温度制备成沥青混合料,然后将这种混合料在规定的成型温度下,用击实法制成直径为101.6mm、高为63. omm的圆柱体试件或大型马歇尔试件<1> 152.4±0. 2mm,高95. 3±2・5mm的圆柱体。
,供测定其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用。
制作试件时,试件尺寸应符合试件直径不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4倍,厚度不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P1.5倍的规定。
对于直径101.6mm的试件,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26. 5mmo大型圆柱体试件适用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37. 5mm 的情况。
试验室成型的一组试件的数量不得少于4个,必要时宜增加至5〜6个。
2 •试验器具:击实仪、标准击实台、试验室用沥青混合料拌和机、脱模器、试模、烘箱、天平或电子秤、沥青运动粘度测定设备、插刀或大螺丝刀、温度计及其它:电炉或煤气炉、沥青熔化锅、拌和铲、标准筛、滤纸(或普通纸)、胶布、卡尺、秒表、粉笔、棉纱等。
3.试验方法(1)准备工作1)确定制作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拌和与压实温度。
①用毛细管粘度计测定沥青的运动粘度,绘制粘度曲线。
当使用石油沥青时的温30mm2/S±280以;时的温度为拌和温度20mm2/±170时,以运动粘度为度为城市实温度。
亦可用赛氏粘度汁测定赛波特粘度,以85±10s时的温度为拌和温度;以140+15S时的温度为圧实温度。
②当缺乏运动粘度测定条件时,试件的拌和与压实温度可按表11"2选用,并根据沥青品种和标号作适当调整。
针入度小,稠度大的沥青取高限,针入度大、稠度小的沥青取低限,一般取中值。
过沥青混合料拌和及压实温度参考表表1M2沥青种类拌和温度(C)压实温度(°C)沥青种类拌和温度(C)压实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