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式折线统计图
- 格式:doc
- 大小:70.27 KB
- 文档页数:4
数学《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第一章: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折线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实际例子展示折线统计图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折线统计图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折线统计图的应用场景。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向学生介绍折线统计图的概念。
展示一些实际的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1.4.2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折线统计图的应用场景。
1.4.3 练习:给学生发放一些折线统计图的例子,让学生尝试分析和解释。
1.5 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绘制一张折线统计图,并解释其含义。
第二章:基本概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包括坐标轴、折线、数据点等。
2.2 教学内容:介绍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解释坐标轴、折线、数据点等概念。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折线统计图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
2.4 教学步骤:2.4.1 复习: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折线统计图的概念。
2.4.2 讲解:讲解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包括坐标轴、折线、数据点等。
示范如何解读折线统计图。
2.4.3 练习:给学生发放一些折线统计图的例子,让学生尝试分析和解释。
2.5 作业:让学生选择一张折线统计图,分析其坐标轴、折线和数据点的关系,并写出解题过程。
第三章:绘制折线统计图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掌握绘图方法和技巧。
3.2 教学内容: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坐标轴范围和刻度。
3.3 教学方法: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绘图方法。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指导和交流。
3.4 教学步骤:3.4.1 讲解:讲解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单式折线统计图》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通过折线图来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对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适当的引导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正确解读折线图所表示的数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统计图的兴趣,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应用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正确解读折线图所表示的数据。
2.难点: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并能够分析折线图所反映的数量变化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示范绘制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模仿和实践。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练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折线统计图模板、练习题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合作所需的材料,如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如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统计图知识。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折线统计图吗?它有什么特点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北师大版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说课稿范文北师大版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说课稿范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折线统计图》这一单元是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学生的统计知识在这一课后将再一次得到发展。
而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认识折线统计图,并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并知道其特点。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折线统计图特点与作用的过程,感受从"具体"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认识折线统计图并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的特点。
教学的难点则放在:能够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
教学关键: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三、说教学理念本节课,我确立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设计理念。
基于这一理念,本节我精心选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提供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让学生在分析数据、解读数据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说教法学法教法: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本节课的教学以自主探究为主线,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小组合作、组织交流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单式折线统计图》主要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通过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进行数据分析。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其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接触过统计图,对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略显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通过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进行数据分析。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究折线统计图的过程,提高学生运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统计图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通过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进行数据分析。
2.难点:让学生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感受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任务驱动法:设计实际任务,让学生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统计图的基本概念。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图片、数据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统计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觉得什么样的统计图能够更好地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折线统计图。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单式折线统计图》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能力。
教材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理论部分,介绍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二是实践部分,让学生动手绘制折线统计图。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对统计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理解不深,绘制方法不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绘制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2.难点:对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理解,以及绘制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折线统计图,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动手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绘制折线统计图,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折线统计图的实例和绘制方法。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折线统计图的素材,供学生实践绘制。
3.教学奖品:准备小奖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实例,如天气预报、股市行情等,引导学生关注折线统计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如折线统计图的组成、作用等。
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了解绘制统计图的过程。
2、根据折线统计图,学生能描述、分析数据、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数据的变化,学会预测问题的结果或趋势,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现实的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教学的难点: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信息整理方法,激活经验
1、出示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据。
请同学们观察,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还能用学过的什么来表示呢?
2、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表示多少?接下来每格代表多少?
(二)、对比引出折线统计图
1、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师: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直观。
条形统计图通过直条的长短,就能够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每一年参赛队伍的数量有变化吗?(有)你能用手势按顺序把变化比画比画吗?
全部生尝试。
指一生试一试。
2、从折线统计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3、比较两种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标题,横轴,纵轴。
(2)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
两种统计图在表示数量时,有什么不同吗?那条形
统计图的数量是用什么来表示的?折线统计图的数量又是用什么来表示的?生: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量,折线统计图用点表示数量。
(3)从折线统计图上还能一眼就看出哪一年最多,哪一年最少吗?
(4)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多少,还可以通过折线的高低起伏看出数量间的增减变化
4、折线统计图从整体上观察这幅折线统计图,预测2013年参赛队伍是多少支吗?生预测
(三)、选择统计图,画折线统计图
(1)第一小组身高情况统计表
(2)陈东0-10岁的身高情况统计表
谁更适合画折线统计图?为什么?
陈东的身高情况,如果画成折线统计图,会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手势表示?完成课本105页做一做。
小结:根据数据的特征和我们的需要来选择。
我们要注重看数量的多少,选条形统计图。
注重看数量的变化,选折线统计图。
(四)、分析统计图,解决问题
1、丽丽跳绳前后每分钟心跳情况统计图
从统计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哪一张是“教室室内温度统计图”?
3、三个地区8月某天气温变化统计图
哪个城市是余杭?哪个城市是南极?哪个城市是吐鲁番?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课堂回顾小结。
孩子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三个地区8月某天气温变化统计计图
单位/摄氏度
单位/摄氏度
单位/摄氏度
时
间 时
间 时间
-22 -17
-29
13
36
8
35
24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