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中神经与尺神经麻痹
- 格式:pptx
- 大小:23.04 MB
- 文档页数:20
文章导读手指发麻这种情况生活中最常见,一般情况下手指发麻的原因就是血液流通不顺畅,例如睡觉的时候压住了手指。
这种情况最好解决,只需要稍微的运动一下,让血液流通顺畅即可。
那么,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莫名其妙的大拇指发麻,而且是经常性的发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大拇指发麻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大拇指发麻呢?其实引起大拇指发麻的原因跟手指发麻的原因是一样的。
那引起大拇指发麻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末梢神经炎手指末梢神经由于中毒、感染、维生素B缺乏、手指供血障碍等原因,引起炎症反应,都可产生手指麻痛。
大多两手的手指同时发生,原因除去后常可恢复,口服或注射维生素B1、针灸等治疗可促使恢复。
二、尺神经损害如果患者是前臂以及上臂的尺神经受到外伤或者是压迫以及肿瘤的时候,则是会引起同侧的手指出现麻痛并且使得手指活动受到障碍。
在肘后部尺神经沟处较易受损伤或压迫。
多数在损伤后半年左右会逐渐恢复,但如患肿瘤、完全断裂或严重受压常需手术治疗。
三、正中神经损害前臂和上臂的正中神经因外伤、肿瘤、受压等引起掌面,大拇指、食指、中指麻痛。
在腕部最易受损伤或受压,称腕管综合症.治疗原则同前。
四、桡神经损害在上臂外侧的中下段处桡神经较易受损伤,出现大拇指、食指的背面麻痛及手指、手腕下垂。
治疗原则同前。
五、臂丛神经损害如果患者在腋窝火鬃鼠颈前部出现病变或者是损伤的时候,则是会引起一些神经损害,从而导致大拇指发麻。
六、颈椎病由于颈椎肥大增生或颈椎间盘变性突出等压迫颈神经根或颈髓,可以引起单侧或双侧手指麻痛,并逐渐发展至上臂、前臂,甚至上肢活动障碍。
最近,有人来信描述,右手指麻痛,有时整个胳膊到肩部都麻木疼痛难忍,握笔、织毛衣都困难。
火器伤、玻璃割伤、刀伤及机器伤较常见,尤以正中神经的分枝手部指神经伤为多见。
肱骨下端骨折和前臂骨折,均可合并正中神经伤。
缺血性挛缩亦常合并正中神经伤。
症状(一)腕部正中神经损伤1.运动:三个鱼际肌即拇对掌肌,拇短展肌及拇短屈肌浅头瘫痪,因此拇指不能对掌,不能向前与手掌平面形成90°,不能用指肚接触其它指尖,大鱼际萎缩、拇指内收形成猿手畸形,拇短屈肌有时为异常的尺神经供给。
2.感觉:手部感觉丧失以正中神经伤影响为最大。
伤后拇、食、中指、环指桡侧半掌面及相应指远节背面失去感觉,严重影响手的功能,持物易掉落,无实物感,并易受外伤及烫伤。
3.营养改变:手指皮肤、指甲有显著营养改变,指骨萎缩,指端变小变尖。
(二)肘部正中神经损伤1.运动:除上述外,尚有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旋前方肌、掌长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桡侧半及拇长屈肌瘫痪,故拇指食指不能屈曲,握拳时此二指仍伸直,有的中指能屈一部分,食指及中指掌指关节能部分屈曲,但指间关节仍伸直。
2.感觉与营养改变同前。
检查常规物理检查。
治疗早期手术缝合,效果一般较好,但手内肌恢复常较差。
如神经恢复不佳,可行环指屈指浅肌或小指展肌转移拇对掌成形术,也可行其它肌腱转移术改善屈指屈拇功能。
尺神经损伤百科名片尺神经损伤后手的尺侧、小指全部、环指尺侧感觉均消失。
尺神经深枝为运动枝,有时受刺伤或贯穿伤。
在腕部,尺神经易受到割裂伤。
在手指及掌部,尺神经浅支亦易受割裂伤。
尺神经损伤属于骨与创伤科疾病。
疾病描述尺神经来自臂丛内侧束,沿肱动脉内侧下行,上臂中段逐渐转向背侧,经肱骨内上髁后侧的尺神经沟,穿尺侧腕屈肌尺骨头与肱骨头之间,发出分支至尺侧腕屈肌,然后于尺侧腕屈肌与指深屈肌间进入前臂掌侧发出分支至指深屈计尺侧半,再与尺动脉伴行,于尺侧腕屈肌桡深面至腕部,于腕上约5cm发出手背支至手背尺侧皮肤。
主干通过豌豆骨与钩骨之间的腕尺管即分为深、浅支,深支穿小鱼际肌进入手掌深部,支配小鱼际肌,全部骨间肌和3、4蚓状肌及拇收肌和拇短屈肌内侧头。
鼠标手(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腕管综合症)【病因】(一)发病原因腕管是腕掌部的一个骨――纤维管,拇长屈肌和4根屈指浅肌腱、4根屈指深肌腱及正中神经通过此管进入手部。
腕管在手腕掌桡侧,由腕骨和腕横韧带构成。
腕横韧带坚韧,近侧缘增厚,是压迫正中神经的主要因素。
正中神经在腕管中位置表浅,容易受腕横韧带的压迫,造成损伤。
腕管综合征的发病与慢性损伤有关。
手及腕劳动强度大时容易发病。
引起腕管综合征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类:1.局部因素(1)引起腕管容积减小的因素:如Colles骨折、Smith骨折、舟骨骨折及月骨脱位后畸形愈合,以及肢端肥大症等。
(2)引起腕管内容物增加的因素:如脂肪瘤、纤维瘤、腱鞘囊肿、腕管内肌肉位置异常(指浅屈肌肌腹过低、蚓状肌肌腹过高)、非特异性滑膜炎、血肿。
2.全身性因素(1)引起神经变性的因素:如糖尿病、酒精中毒、感染、痛风等。
(2)改变体液平衡的因素:如妊娠、口服避孕药、长期血液透析、甲状腺功能低下。
3.姿势因素用腕过度劳动者,如计算机操作人员、扶拐杖走路的残疾人,手指及腕关节反复屈伸。
Gellman等人对77例截瘫患者调查发现,其中有38例(占49%)患有腕管综合征。
但需指出的是,有一部分患腕管综合征的患者病因不清楚。
(二)发病机制腕管是由腕骨沟和桥架其上的腕横韧带共同构成的骨纤维性管道。
腕管的桡侧为舟骨及大多角骨;尺侧为豌豆骨及钩骨;背侧为头骨、舟骨、月骨及小多角骨;掌侧为腕横韧带。
腕横韧带尺侧附着于豌豆骨及钩骨沟,桡侧附着于舟骨结节和大多角骨顶。
腕横韧带很坚韧,近似梯形,大小如一般的小邮票(约2cm×2cm),厚1~2mm,远端与掌腱膜相延续,近端与腕掌侧韧带(前臂深筋膜)相延续,其位置约在近腕骨与掌骨基底部水平。
腕管的横断面略似椭圆形,其顶点在桡侧。
在腕管中有9条屈肌腱和1条神经(即正中神经)通过,腕管的面积与9条屈肌腱和1条神经的面积总和之比约为3∶1,因而,腕管的面积为腕管内容物的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正中神经麻痹的原因
正中神经麻痹又称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引起。
腕管位于掌根部,底部和两侧由腕骨构成,腺横韧带横跨其上, 形成一骨-纤维通道。
正中神经麻痹好发年龄为30至60岁,女性为男性的5倍,一般为单侧发病,也可双侧。
起病缓慢,正中神经支配区疼痛,麻木,发胀, 常入睡数小时后痛醒,活动后缓解。
正中神经分配区皮肤感觉迟钝, 过敏。
正中神经麻痹常见的原因是肘前区静脉注射药物外渗,以及腕部被利器割伤、肱骨或前臂骨折及穿通伤、腕管综合征压迫所致。
另外手和腕长期过度使用引起慢性损伤,腕横韧带及内容肌腱均可发生慢性损伤性炎症,使管腔狭窄是最常见的原因。
其次是腕部急性损伤,横骨远端骨折,月骨脱位可引起正中神经急性或继发受压。
某些全身疾病可通过腕管内容物增大,引起自发性正中神经损害。
腕部损伤时所支配的鱼际肌和蚓状肌肉麻痹及所支配的手部感觉障碍,临床表现主要是拇指对掌功能障碍和手的梯侧半感觉障碍,特别是食、中指远节感觉消失。
而肘上损伤则所支配的前臂肌亦麻痹,除上述表现外,另有拇指和食、中指屈曲功能障碍。
若治疗不及时,可发发神经、肌腱的过度粘连以及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等。
正中神经应用解剖正中神经具有重要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与桡神经不同,正中神经没有支配上臂的肌肉,但却支配前臂部位的手外肌和手内肌,特别是拇指肌肉的重要支配神经。
虽然正中神经在整个上臂部位的解剖关系较为简单,但在肘部和前臂近端则较为复杂,该处的旋前圆肌、指浅屈肌及骨间前神经肌支所支配的其他肌肉的解剖都比较重要。
正中神经和尺神经之间神经变异常吻合,也可在该位置上出现,稍近端的Struthers韧带可卡压正中神经。
腋窝正中神经在腋窝起自臂丛外侧束和内侧束,形成具有特征性的“V"形,并横跨腋动脉延伸至肱动脉处。
起源于外侧束的正中神经外侧头被称为“感觉根”,由它发出感觉神经纤维到手部,同时也支配前臂和腕部部分运动功能。
起源于内侧束的正中神经内侧头被称为“运动根”,同时也支配部分手内肌。
通常在腋窝暴露臂丛时比较容易显露正中神经外侧头和外侧束,而来源于内侧束主要为运动神经纤维的内侧头位于血管的后内侧,通常要将血管分离牵开后才能显露清楚。
在少数情况,组成正中神经的内侧束和外侧束均从腋动脉的后方经过。
在其他一些情况,外侧束的某些神经纤维可发出一近端支通过内侧束再形成正中神经。
外侧束参与形成正中神经的神经纤维可先进入更近端的肌皮神经,然后在远端离开肌皮神经后进入正中神经,此处已有部分的内侧束神经纤维参与,然而该部分外侧束的神经纤维并不参与形成肌皮神经。
参与形成肌皮神经的神经束并不总是单独从外侧束发出,一部分神经束可经过正中神经外侧头发出后达到肱二头肌和肱肌的内侧缘,再加入肌皮神经。
更罕见的情况是从上臂到肘部正中神经分成两根。
上臂部上臂部正中神经损伤常伴有肱动脉和静脉的损伤,甚至尺神经损伤,因为正中神经与这些结构毗邻。
此部位的损伤将导致所有正中神经支配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且具有特征性。
正中神经损伤,拇指和示指远节屈曲不能由于桡神经在上臂近端穿过肩胛下肌和肱三头肌长头之间,当其离开上臂内侧逐步进入上臂外侧时位置较深,因此桡神经受到很好的保护,不会与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肱动静脉同时受到损伤,即便损伤发生在臂部近端。
尺神经或尺一正中神经麻痹的拇指畸形及其矫治Palande D D;张国成
【期刊名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年(卷),期】1990(000)001
【摘要】在印度两种最常见的拇指畸形,即尺神经麻痹和高位尺神经、低位正中神经麻痹的拇指畸形,主要见于麻风。
拇指的解剖特点和运动时各种力的相互协调维持了正常拇指的完整性。
这些力包括肌力、软组织的粘弹力、关节韧带的抑制力、骨的结构力和运动时的外力。
这些力的不平衡会导致畸形和功能异常。
弄清这些情况有助于理解异常拇指的临床特征,也有助于设计手术方案。
外展拇短肌由正中神经支配,尺神经支配内收拇肌;拇指对掌肌由正中神经支配,有时受尺神经支配;屈拇短肌一般是深头由尺神经支配,浅头由正中神经支配。
但常会发生变异,因此必须对每个拇指作详细的检查。
【总页数】3页(P51-53)
【作者】Palande D D;张国成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
【相关文献】
1.尺神经损伤后爪形手畸形矫治和功能重建 [J], 王方;朱冬胜;陈德松;陈富强;沈珊安;葛旻;潘峥
2.改良Bilhaut-Cloquet术对先天性复拇指畸形的矫治效果 [J], 赵锦媛; 祝利虎
3.尺神经前置术并切取尺侧上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1例 [J], 盈虎林; 陈威; 杨璐; 魏向梅; 方万鹏; 寿奎水
4.氟骨症肘关节尺神经损害及畸形矫治的研究 [J], 乔广贤;莫志亚;卢振明;刘小东;吕少复;王林;宋伟;王琛;王平
5.带状疱疹致正中神经、尺神经混合麻痹1例 [J], 甘苏;包寅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尺神经麻痹的健康宣教1.尺神经麻痹的定义和原因:尺神经是手部中最常见的神经之一,控制手掌和手腕的运动以及感觉。
尺神经麻痹是指该神经的损伤或压迫,常见的原因包括手腕或手臂的创伤、肘部的压迫或手术操作。
另外,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可能导致尺神经麻痹。
2.尺神经麻痹的症状:尺神经麻痹的症状因个体和损伤程度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手臂和手腕的肌肉无力、手指的麻木或刺痛感、手部的运动障碍以及握力减弱。
一些病人甚至可能出现手指无力或无法伸直手腕的情况。
3.医学诊断和治疗:如果怀疑自己患上了尺神经麻痹,应尽快就医,由医生进行确诊。
医生通常会进行神经检查、病史调查和图像检查(如X 光和磁共振成像)来确定损伤的范围和程度。
治疗方法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而异,轻度麻痹可能只需要休养和保护手部;严重的损伤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4.康复和预防措施:康复是尺神经麻痹治愈的关键。
康复措施包括物理治疗、手指和手腕的锻炼以及使用支具或助具以维持手部的功能。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恢复手部肌肉和神经的功能。
此外,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压迫手臂或手腕以及避免重复性的手部动作也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
6.家庭关怀和支持:尺神经麻痹可能对患者的亲人和家庭产生影响,特别是在康复期间需要额外的照顾和帮助。
家人和亲朋好友的支持非常重要,他们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帮助完成家务和承担其他需要的义务。
最后,尺神经麻痹是一个常见的神经问题,但通过适当的认识、诊断和治疗,大多数患者都可以得到恢复。
随着正确的康复和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可以重拾手部功能,继续享受正常生活。
同时,提高公众对尺神经麻痹的认识也是重要的,以便尽早发现症状并就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正中神经损伤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导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是有不小心手部或者身体被刀割伤的现象,这样往往会导致我们体内的神经受到伤害,其中正中神经受损伤就是最常见的一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是有不小心手部或者身体被刀割伤的现象,这样往往会导致我们体内的神经受到伤害,其中正中神经受损伤就是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往往会给我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有的时候损神经损伤严重会导致我们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是由于体内的神经也是比较多,我们掌握好正中神经受伤的症状之后才能对其更好地进行判断,下面一起了解一下正中神经损伤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正中神经损伤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1.感觉障碍若损伤部位在腕部或前臂肌支发出处远端,手的桡半侧出现感觉障碍。
2.拇指对掌、对指功能受限拇指处于手掌桡侧,形成“猿形手”畸形,拇指不能外展,不能对掌及对指。
由于解剖的变异,在某些正中神经完全伤断的病例中,由于尺神经的代偿,拇指掌侧外展运动可不完全丧失,少数病例也有表现正常者。
3.拇指、示指屈曲受阻若在肘部或其以上部位损伤时,除上述症状外,由于指浅屈肌和桡侧半指深屈肌麻痹,因此,拇指与示指不能主动屈曲。
4.前臂旋前不能或受限。
5.大鱼际肌群、前臂屈面肌群明显萎缩。
6.下述肌肉功能障碍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拇长屈肌、示指深屈肌、拇指对掌肌。
并发症。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右手中指痛什么预兆?可能与这些疾病有关
导语: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右手中指如果出现疼痛症状的话,其一般都会预示着在人体内存在有某种疾病。
那么,右手中指痛是什么预兆呢?一、末梢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右手中指如果出现疼痛症状的话,其一般都会预示着在人体内存在有某种疾病。
那么,右手中指痛是什么预兆呢?
一、末梢神经炎
手指末梢神经由于中毒、感染、维生素B缺乏、手指供血障碍等原因,引起炎症反应,都可产生手指麻痛。
大多两手的手指同时发生,原因除去后常可恢复,口服或注射维生素B1、针灸等治疗可促使恢复.
二、尺神经损害
前臂和上臂的尺神经受外伤,压迫、或患肿瘤时,可引起同侧的小指和无名指麻痛及部分手指活动障碍.在肘后部尺神经沟处较易受损伤或压迫。
多数在损伤后半年左右会逐渐恢复,但如患肿瘤、完全断裂或严重受压常需手术治疗。
三、正中神经损害
前臂和上臂的正中神经因外伤、肿瘤、受压等引起掌面,大拇指、食指、中指麻痛。
在腕部最易受损伤或受压,称腕管综合症.治疗原则同前。
四、桡神经损害在上臂外侧的中下段处桡神经较易受损伤,出现大拇指、食指的背面麻痛及手指、手腕下垂。
治疗原则同前.
五、臂丛神经损害
在腋窝部或颈前部的病变或损伤,可引起尺、正中、挠神经全部或部分损害的混合症状。
治疗原则同前。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常见周围神经损伤临床表现1.臂丛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神经根型分布的运动、感觉障碍。
臂丛上部损伤表现为整个上肢下垂,上臂内收,不能外展外旋,前臂内收伸直,不能旋前旋后或弯曲,肩胛、上臂和前臂外侧有一狭长的感觉障碍区。
臂丛下部损伤表现为手部小肌肉全部萎缩而呈爪形,手部尺侧及前臂内侧有感觉缺失,有时出现霍纳氏综合征。
2.腋神经损伤运动障碍,肩关节外展幅度减小。
三角肌区皮肤感觉障碍。
角肌萎缩,肩部失去圆形隆起的外观,肩峰突出,形成“方形肩”。
3.肌皮神经损伤肌皮神经自外侧束发出后,斜穿喙肱肌,经肱二头肌和肱肌之间下行,并发出分支支配上述三肌。
终支在肘关节稍上方的外侧,穿出臂部深筋膜,改名为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前臂外侧皮肤。
肌皮神经受伤后肱二头肌、肱肌及前臂外侧的皮肤感觉障碍。
4.正中神经损伤感觉障碍:若损伤部位在腕部或前臂肌支发出处远端,手的桡半侧出现感觉障碍。
拇指对掌、指功能受限:拇指处于手掌桡侧,形成“猿形手”畸形,拇指不能外展,不能对掌及对指。
由于解剖的变异,在某些正中神经完全伤断的病例中,由于尺神经的代偿,拇指掌侧外展运动可不完全丧失,少数病例也有表现正常者。
拇指、示指屈曲受阻:若在肘部或其以上部位损伤时,除上述症状外,由于指浅屈肌和桡侧半指深屈肌麻痹,因此,拇指与示指不能主动屈曲。
前臂旋前不能或受限。
大鱼际肌群、前臂屈面肌群明显萎缩。
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拇长屈肌、示指深屈肌、拇指对掌肌功能障碍。
5 桡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为全身诸神经中最易受损伤者,常并发于肱骨中段骨折。
主要表现为伸腕力消失,而“垂腕”为一典型病症;拇外展及指伸展力消失;手背第一,二掌骨间感觉完全消失。
6.尺神经损伤腕部损伤主要表现为骨间肌、蚓状肌、拇收肌麻痹所致环、小指爪形手畸形及手指内收、外展障碍和Froment征(为拇指、示指远侧指间关节不能屈曲,使两者不能捏成一个圆形的"O"型。
即食指用力与拇指对指时,呈现食指近侧指间关节明显屈曲、远侧指间关节过伸及拇指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
四肢神经损伤检查主要包括对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股神经、坐骨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检查。
了解其感觉支支配哪些皮肤感觉区域及神经肌支支配哪些肌肉运动,在此根底上检查其感觉区有无感觉障碍,检查其肌支支配的肌肉的肌力,以判断有无神经损伤。
一、上肢神经检查1 .桡神经:桡神经主要为运动神经。
损伤后即使高达腋部,感觉丧失也不显著,仅在第一及第二掌骨间背侧皮肤是桡神经的单一神经分布区,桡神经感觉检查诊断上意义不重要。
桡神经支配肱三头肌与前臂伸肌群,当其所支配的所有肌肉麻痹时,表现为腕下垂、腕关节不能背伸,掌指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不能伸直,肘关节无主动伸展功能。
因旋后肌麻痹及伸肌麻痹,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前臂常处于旋前位。
但不是所有功能障碍都同时存在,根据损伤部位而不同,桡神经在肱骨中部处损伤,肱三头肌的分支在腋部,高于损伤水平,因此功能正常。
在肘关节处桡神经损伤,肱桡肌及桡侧伸腕长肌的分支在肘关节以上功能仍存在。
在前臂桡神经分为浅支和深支。
浅支主要是感觉支,分布于桡侧背部及桡侧一个半或二个半手指背部皮肤。
深支又称背侧或后骨间神经,无感觉纤维,支配伸指、伸拇及尺侧伸腕肌。
桡神经损伤后肌力检查较容易,因为大多数肌肉可以经过触诊而较准确判断其功能。
在神经再生早期,判断桡侧伸腕肌是否开始有恢复,可以借助它和屈指肌的协同作来检查。
检查者以手指扪及桡侧伸腕肌肌腱止点处,嘱病人握拳,该肌假设有恢复,此时可感到肌腱的张力。
这对伸腕肌力弱者是一种简单而可靠的临床检查方法。
2 .正中神经:臂丛内侧束及外侧束组成正中神经接受颈5~胸1神经纤维。
它支配前臂旋前圆肌、桡侧屈腕肌、掌长肌、屈指浅肌、屈指深肌〔示、中指〕,屈拇长肌及旋前方肌。
手内在肌中支配外展拇短肌、屈拇短肌〔浅头〕,对掌拇指肌及第一、二蚓状肌。
概括地说,正中神经支配前臂旋前、屈腕、屈指、屈拇及拇指外展动作。
感觉方面,供给桡侧三个半手指皮肤,示指及中指远节为其单独神经分布区。
常见神经损伤定位①挠神经损害:挠神经主要支配上肢伸肌肌群,损害后突出表现为手腕下垂,腕及手指不能伸直,感觉障碍仅见于拇、食指背侧小三角区。
高位损害时则上肢伸肌全瘫痪,前臂挠侧感觉亦受累。
如果是肘上损伤那么前臂中立位屈肘(肱桡肌)和桡侧伸腕(桡侧腕长、短伸肌)的动作明显受限或者出现功能障碍,出现垂腕状态和户口区麻木。
如果在肘下,则上述情况不明显,而主要是尺侧伸腕和伸指伸拇受限或者功能障碍。
垂腕状态下,可以有桡侧伸腕能够完成的体征肘下可以借助是否有旋后动作以及尺侧腕伸,各指背伸的功能检查进行进一步的定位诊断。
②尺神经损害:尺神经主要支配尺侧腕,指屈肌和骨间肌,损害后表现为掌屈力弱,小指活动和拇指内收不能,各指分开、拼拢不能,骨间肌、小鱼际肌萎缩而呈爪状。
③正中神经损害:正中神经属臂丛,掌长肌腱外侧行;此处浅表损伤,鱼际萎缩猿爪样。
正中神经主要支配前臂的旋前、掌屈、指屈和拇指对掌等肌肉,损害后出现前臂旋前困难,手腕外展屈曲以及第一、二、三指屈曲不能,鱼际肌明显萎缩形成“猿手”,伴第一至三指及无名指的挠侧感觉减退,早期可有灼性神经痛。
外伤及压迫性病多见。
腕部操作时主要表现为拇指运动障碍,见于腕管综合征。
④坐骨神经干损害:坐骨神经主要支配股后侧肌群和小腿肌肉,损伤后的主要特点有:沿坐骨神经走行(从臀部向股后、小腿后外侧)的放散性疼痛,股后侧肌群、小腿和足部肌力减退肌肉萎缩,致屈膝及伸屈足困难。
小腿外侧痛觉减退,牵拉坐骨神经时出现疼痛,故Kernig 征Laseque征等阳性。
多见于炎症、梨状肌综合征等。
⑤腓总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支配下肢的腓骨肌及胫骨前肌群,损伤后出现足下垂(致行走呈跨阈步态),足、趾不能背屈,足不能转向外侧,小腿前外侧肌肉萎缩,小腿前外侧及足背皮肤感觉障碍。
常见于外伤。
小心!手麻、脚麻或者肢体麻木可能隐藏着7大疾病手麻、脚麻或者肢体麻木的情况,偶尔一次或能在短时间内消除,不是大问题,但如果麻木长时间、短时间但是长期出现,且无法缓解,就必须要提高警惕了,它背后可能隐藏着7大疾病。
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找找这无法病症的缓解办法吧!手脚麻木背后的7大病症:骨病、脑梗、肿瘤……1、神经问题如果出现了夹不住纸或者力量变弱,您要警惕是否尺神经出了问题。
尺神经是穿过肘部的一条神经,长时间屈肘的动作容易压迫尺神经,引起手麻,也容易和脑卒中的手麻混淆。
如果您的手麻集中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区域,您可以试着做这样的测试,敲击这只手的腕横纹正中点(掌心面的手腕正中间),看是否有过电一样的麻木感向上窜到指尖,如果有就说明您的手麻很可能跟正中神经的受损有关,并不是脑卒中的表现.这时,即使您的ct检查有腔梗或脑部病变,也不要忽视正中神经的问题。
2、单手麻木警惕颈椎病。
如果是一侧的手臂、手指麻木,那可能是颈椎病引起,通常是慢性、反复发作的麻木,同时伴有颈肩部的酸痛、僵硬等症状。
3、上肢和腿麻木当心腰椎病。
腰椎病引起的手脚麻木,它是由腰椎病变引起的上肢麻木和腿麻木,这种四肢分散麻木出现的情况是局部神经受到了刺激,如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
椎间盘压迫神经可导致人体行动不便,甚至大小便失禁等。
4、手指麻木无力或是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是指腕部外伤、骨折、脱位、扭伤或劳损等原因引起腕横韧带增厚,管内肌腱肿胀,瘀血机化使组织变性,或腕骨退变增生,使管腔内周径缩小,从而压迫正中神经,引起手指麻木无力为主的一种病症。
5、单侧肢体麻木可能是脑梗先兆。
如果手脚麻木出现在一侧肢体,而另一侧完全正常,那就要警惕是脑梗的先兆了。
脑梗引起的肢体麻木,通常都是急性的,同时还可能伴随言语障碍、半侧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所以这种情况一定要紧急就医。
6、对称性麻木应防糖尿病病变。
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常呈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下肢症状较上肢多见。
尺神经麻痹的病因治疗与预防尺神经在肱骨内上髁后部和鹰嘴之间(尺神经沟)的一段接近浅表,容易受到骨折或脱位的影响。
尺神经沟太浅,肘部外翻畸形等,使尺神经容易受到压力和损伤。
手术可以向前移动尺神经。
神经可能被压在手腕侧屈腕肌腱膜下的肘管或手腕内。
尺神经麻痹的典型表现是爪手畸形,由于手小肌肉萎缩,手掌凹陷,手指关节过度伸展,手指间关节屈曲,由于食指、中指蚯蚓肌由中神经控制,因此手指屈曲畸形为无名指、小指,拇指往往处于伸展状态,手指分离,合并动作有限,小指动作丧失。
感觉损失区域主要在手背尺侧,小鱼、小指和无名指的一半。
尺神经是肱骨内上髁后面和鹰嘴最浅的部位。
刀伤或骨折易受影响。
也可引起肘部支撑压力、创伤、麻风、肱骨内上髁发育异常和肘外翻畸形。
肘管综合征也很常见。
有压痕、变细、近端肿胀和充血。
以下情况都会导致尺神经麻痹。
如果有不同程度的粘连,尺神经沟位置异常,尺神经滑动,尺神经中有新生物。
手术后将尺神经移到肘前后,症状缓解,表明肘后尺神经病变的原因主要是长期压力、牵拉和磨损。
上述病变的原因包括肘外翻、提携角增大、尺神经相对缩短。
肘关节弯曲时,尺神经拉、压、磨损;尺神经滑脱正常人约2~16%有尺神经滑脱,症状很少。
当肘部弯曲时,尺神经离开尺神经沟,或通过内踝移动到肘部前,伸展肘部,然后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如此长时间的往返,尺神经不断被摩擦、拉扯和压迫。
肘管内压力尺神经尺神经位于肘部后面的肘部。
管道底部为肘关节内韧带,外侧为鹰嘴突出,内侧为内踝关节,顶部为腱膜。
当肘关节弯曲时,内韧带突出,腱膜收紧,导致管腔狭窄,尺神经容易受到压迫。
腱膜下通常有一束带,因此尺神经更容易受到压力。
此外,肘部解剖关系的任何变化,或肘部结构的增生和肥大都会导致肘管腔狭窄,使尺神经受到压力。
肘部骨折畸形愈合最常见于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内髁骨折、挠头骨折、肘关节脱位等,可由于畸形愈合引起外翻或其他畸形,导致尺神经慢性损伤。
肘部新生物很少见。
正中神经(median nerve)(C5、6、7、8和T1)在腋部由臂丛外侧束与内侧束
共同形成,在臂部沿肱二头肌内行走,降至肘窝后,穿旋前圆肌二头之间行于前臂正中指浅、深屈肌之间达腕管,穿掌腱膜深面至手掌,分成数支指掌侧总神经,每一指掌侧总神经又分为两支指掌侧固有神经沿手指两侧行至指尖。
正中神经在臂部损伤时可累及全部分支,表现为前臂不能旋前,屈腕无力,拇、示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对掌,鱼际肌萎缩,手掌平坦,称为“猿手”。
感觉障碍以拇指、食指和中指的末节为明显。
亦可见明显的血管收缩和营养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