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在院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 (1)
- 格式:ppt
- 大小:23.57 MB
- 文档页数:42
针对母乳喂养率低的计划方案一、背景。
现在母乳喂养率低,这可不行啊!母乳就像宝宝的“超级食物”,里面全是好东西,对宝宝健康成长超重要,还能让妈妈和宝宝感情更深。
所以咱们得想办法提高母乳喂养率。
二、目标。
在[具体时间段]内,将咱们社区/地区的母乳喂养率提高[X]%。
三、具体计划。
# (一)产前宣传教育。
1. 妈妈课堂。
在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专门的“准妈妈母乳喂养小课堂”。
每个月至少开[X]次课,每次课时长大概1 1.5小时。
课堂上请有经验的母乳喂养专家或者母乳喂养成功的妈妈来讲课。
专家就讲讲母乳喂养的科学知识,像母乳的营养成分啦,对宝宝免疫力的好处啊。
成功妈妈呢,就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说说母乳喂养过程中的小趣事和小困难怎么克服的。
课堂上准备一些有趣的小道具,比如放大版的母乳成分模型,让妈妈们能直观看到母乳里有啥。
还有可爱的宝宝玩偶,模拟喂奶场景,让妈妈们提前练习抱宝宝的正确姿势。
2. 宣传资料。
制作超级有趣的宣传手册。
封面画一个超级可爱的宝宝张着小嘴等着吃母乳的画面。
手册里的内容用简单易懂的话写,配上搞笑的小漫画。
比如画一个宝宝喝奶粉喝得肚子不舒服,皱着眉头,旁边写着“奶粉有时候可没母乳好哦”。
在医院妇产科、社区公告栏、母婴店等地大量发放这些宣传手册。
还可以在医院的候诊区放一些关于母乳喂养的短视频,视频里可以是宝宝喝母乳时满足的小表情,配上轻松的音乐。
# (二)产时支持。
1. 医院指导。
医院的医护人员在产妇分娩后,第一时间就跟妈妈说母乳喂养的事儿。
而且要态度特别好,就像朋友聊天一样。
比如说:“宝妈,你知道吗?你的母乳可是给宝宝的最好礼物呢,现在就可以开始喂奶啦。
”产房里准备舒适的喂奶环境,有柔软的靠垫、温馨的灯光。
护士要在旁边手把手教新手妈妈怎么正确喂奶,怎么让宝宝含住乳头。
如果妈妈喂奶姿势不对,护士就开玩笑地说:“宝妈,宝宝现在可有点不舒服呢,咱们调整一下姿势,让宝宝像躺在小摇篮里一样舒服地吃奶。
运用PDCA模式管理,提高母乳喂养率项目负责部门:护理部项目名称:提高母乳喂养率项目方法:运用PDCA质量管理工具进行检查和改进问题描述:2013年下半年我院母乳喂养率为84.8%,与2013年上半年相比有所提高,但是仍然不能达标。
一、原因分析:通过对孕产妇和医护人员的观察调研,召开护理质量管理会议,从制度、人员、方法、环境等多角度进行分析:1、产科门诊的工作人员对于孕妇母乳喂养的知识宣教不到位,孕妇学校缺少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普及。
2、产妇和家庭的成员对母乳喂养的好处了解得不到位,对母乳喂养的重视不够。
3、新上岗和轮转的护士,母乳喂养的培训次数和时间达不到要求。
4、医院制定的相应的母乳喂养制度不够全面。
“母乳喂养率低”的根本原因分析二、目标:提高母乳喂养率三、计划(一)内容:1、由责任护士从入院开始便与孕妇进行沟通,收集资料,根据产妇的文化程度和对母乳喂养知识的了解程度制订不同的健康教育计划。
2、实行考核合格后上岗,使全科护理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及出现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等。
3、健康教育时间和地点的选择:做好入院宣教,根据产妇的不同分娩方式选择合适的地点,实施不同内容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指导母乳喂养技巧。
4、监督机制:由责任护士对产妇进行针对性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护士长不定期巡视病房,检查宣教落实情况。
5、定期进行效果评价。
6、持续改进(二)实施时间:2014年1月-6月四、实施1、做好入院宣教,孕妇入院后由值班护士完成。
内容包括介绍病室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母婴安全须知、介绍母乳喂养对母婴的好处等。
可以通过观看宣传画、录像或用布娃娃示范。
2、协助剖宫产产妇做好早吸吮、皮肤接触的健康指导;正常分娩的早吸吮、皮肤接触的教育由产房护士完成,产妇送回母婴同室后由责任护士指导正确的哺乳方法及姿势、有效含接方法、正确挤奶手法,取消奶瓶奶嘴、代乳品等。
3、督促勤吸吮及按需喂哺落实到位,并强调夜间喂养的重要性。
运用P D C A模式管理,提高母乳喂养率项目负责部门:护理部项目名称:提高母乳喂养率项目方法:运用PDCA质量管理工具进行检查和改进问题描述:2013年下半年我院母乳喂养率为84.8%,与2013年上半年相比有所提高,但是仍然不能达标。
一、原因分析:通过对孕产妇和医护人员的观察调研,召开护理质量管理会议,从制度、人员、方法、环境等多角度进行分析:1、产科门诊的工作人员对于孕妇母乳喂养的知识宣教不到位,孕妇学校缺少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普及。
2、产妇和家庭的成员对母乳喂养的好处了解得不到位,对母乳喂养的重视不够。
3、新上岗和轮转的护士,母乳喂养的培训次数和时间达不到要求。
4、医院制定的相应的母乳喂养制度不够全面。
“母乳喂养率低”的根本原因分析二、目标:提高母乳喂养率三、计划(一)内容:1、由责任护士从入院开始便与孕妇进行沟通,收集资料,根据产妇的文化程度和对母乳喂养知识的了解程度制订不同的健康教育计划。
2、格后上岗,使全科护理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及出现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等。
3、健康教育时间和地点的选择:做好入院宣教,根据产妇的不同分娩方式选择合适的地点,实施不同内容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指导母乳喂养技巧。
4、监督机制:由责任护士对产妇进行针对性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护士长不定期巡视病房,检查宣教落实情况。
5、定期进行效果评价。
6、持续改进(二)实施时间:2014年1月-6月四、实施1、做好入院宣教,孕妇入院后由值班护士完成。
内容包括介绍病室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母婴安全须知、介绍母乳喂养对母婴的好处等。
可以通过观看宣传画、录像或用布娃娃示范。
2、协助剖宫产产妇做好早吸吮、皮肤接触的健康指导;正常分娩的早吸吮、皮肤接触的教育由产房护士完成,产妇送回母婴同室后由责任护士指导正确的哺乳方法及姿势、有效含接方法、正确挤奶手法,取消奶瓶奶嘴、代乳品等。
3、督促勤吸吮及按需喂哺落实到位,并强调夜间喂养的重要性。
PDCA健康教育对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率效果分析项君艳【摘要】目的:探讨PDCA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母乳喂养率的作用.方法:将观察对象按照健康教育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剖宫产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剖宫产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PDCA健康教育.结果:(1)观察组实施PDCA 健康教育,孕产妇对于母乳喂养愿望强烈有了明显提高,不希望母乳喂养的人数有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孕产妇的母乳喂养愿望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母乳喂养愿望强烈及最终母乳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母乳喂养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8(031)004【总页数】3页(P611-613)【关键词】PDCA;健康教育;母乳喂养;初产妇【作者】项君艳【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47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5孕产妇对于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的多少与水平直接决定了其产后的喂养态度与行为[1]。
作为国家首批成功创建的爱婴三级甲等医院,为进一步普及母乳喂养知识、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巩固爱婴医院成果,我院妇产科于2010年6月引入并实施PDCA式健康教育。
PDCA健康教育开始于孕妇第一次入院建立产前检查档案,一直持续到产后6个月。
自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妇产科2013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26例初产妇作为本次观察对象。
产妇年龄21~33岁,平均年龄(26±7.6)岁,孕38+2~40+6周,平均孕周(39.6±2.1)周,自然分娩268例,剖宫产358例。
纳入标准:(1)本人及家属能够积极配合、居住地相对比较固定。
(2)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母乳喂养率偏低的原因分析及措施近年来,我国母乳喂养率一直处于偏低的水平,不仅在大城市,而且在农村下降趋势更为明显。
这种状况应引起社会各方面特别是我们妇幼工作者的充分关注。
一母乳喂养率偏低的原因分析我们对影响母乳喂养的诸多因素进行广泛分析调查,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一)母亲或家人 1.不能及时获得关于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2.担心母乳不足,不能杜绝使用橡皮奶瓶、奶头,造成新生儿乳头错觉。
3.认为哺乳会影响产妇的休息与体型恢复。
(二)卫生工作人员 1.对母乳喂养知识和技术掌握不够精深。
2.对母乳喂养责任心不强,对母亲和家人的宣传指导流于形式。
3.产科剖宫产率、侧切率过高,手术创伤致母亲不能采取合适体位早接触、早吸吮,及时开奶。
(三)社会 1.对母乳喂养没有给与广泛重视和支持。
2.各种母乳代用品充斥市场,大做广告,并免费打入产科儿科病房。
3.有些单位产假过短,母亲被迫断奶。
二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措施针对上述影响和妨碍母乳喂养的诸多因素,初步提出以下措施:(一)卫生工作者需要做到的:1.积极宣传母乳喂养的有关知识和政策。
2.有关母乳喂养科室的医护人员必须接受母乳喂养技术知识培训,并熟练掌握实施。
3.建立宣教室,做好母乳喂养的宣教工作,把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处理方法,告诉所有孕妇及家属。
4.产妇产后半小时内实施母乳喂养,医护人员应积极给与帮助指导。
5.除有医学指征,母乳是新生儿的唯一食物。
6.产科病房实施母婴同室,让母亲与婴儿一天24小时在一起。
7.婴儿按需哺乳,不受哺乳时间及次数限制。
8.不给母乳喂养的婴儿人工奶头。
9.执行产后访视制度,开展母乳喂养咨询门诊。
10.严格执行《国际代乳品销售手册》不接受乳品商的馈赠。
(二)母亲方面需要做到的:1.产前(1)注意学习母乳喂养知识,理解母乳喂养的优越性和重要性。
使自己对母乳喂养产生渴望和兴趣,树立母乳喂养成功的信心。
(2)做好乳头和乳房的准备工作。
从受孕早期开始,按医生指导对内陷和平坦的乳头进行按摩和牵拉;从妊娠6个月每日擦洗乳头一次;妊娠7个月后每日进行乳房按摩1-2次。
· 科普与经验交流 ·1612020年 第30期对于创伤比较严重的患者来说,在医院中进行治疗之前,要在路上有一定的护理措施,从而防止对患者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
在院前急救中对于心搏和呼吸骤停的患者来说,要进行心肺复苏,对于骨折的患者来说要进行甲板的固定,防止出现移动。
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来说,要让患者头偏向一侧,并且托起患者的下巴,保持通气的通畅性。
对于内脏脱出的患者来说,要首先利用纱布或者是其他的布条起到一个重要的包扎和固定效果,防止出现非常严重的损伤。
3.治疗措施在创伤患者到医院时,需要根据体位和局部制动的原则来保证呼吸的通畅和伤处静脉回流,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实施一些镇痛和镇静措施,也要做好防感染和防休克的护理方法,并且还要保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
对于比较严重的创伤患者来说,要进行固定和修复手术,在手术完成之后要进行功能上的必要锻炼以及营养支撑,帮助患者身体机能的快速性恢复。
4.护理措施首先是一般性的护理,在体位方面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合理的安置体位,比如可以适当的抬高患者患侧的肢体,防止出现静脉回流阻塞问题的发生,也可以减轻局部的肿胀,对于半坐卧位来说可以方便各个肌肉的活动,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
另外还需要进行制动措施,比如对一些疼痛较为明显的患者来说要进行有效的制动,骨折和关节脱位的患者要以安静修养为主,保证组织功能的快速性恢复。
在护理期间需要满足患者体内的营养需求和营养要求,如果患者无法通过口腔进食的话,那么要采取肠内或者肠外营养支持的方法来进行营养的供给。
最后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通过理疗的方法,对于初步损伤的患者来说,要通过冷敷来减少组织内部出现渗血和其他液体渗出的问题,也有助于防止在组织上存在肿胀的情况,在后期要进行热敷改善患者局部的血液循环,也有助于防止出现较为严重的炎症。
其次还需要进行全身护理措施,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的观察患者的身体情况,比如生命体征和意识等等,另外还需要加强对伤口的有效关注,当出现一些异常情况时,要进行及时的处理。
应用PDCA管理方法提高新生儿在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谭小琴;侯志蓉;涂正燕;徐艳会【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36)A02【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在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的难点与对策,运用PDCA 管理模式进行成因分析,计划、执行、改善,提高产妇产后在院期间关键时间点进行纯母乳喂养,提高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率.方法:对我院在院期间(除去病理性因素的母亲和新生儿)的所有产妇/新生儿每月进行统计分析,应用PDCA 循环模式进行不断改进,进行目标质量管理.结果:从2013年1月开始至2015年12月,我院的“新生儿在院期间的母乳喂养率”2013年15.47%,2014年达到33.02%,2015年达到51.01%.结论: PDCA 循环质量管理模式是一种以孕产妇为中心的全程互动管理模式,能改善孕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认知,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和技能,提高住院期间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率,降低母婴发病率,提高母婴健康水平.【总页数】2页(P1228-1229)【关键词】PDCA方法;新生儿;在院期间;纯母乳喂养【作者】谭小琴;侯志蓉;涂正燕;徐艳会【作者单位】成都安琪儿妇产医院高攀院区护理部,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相关文献】1.阶段性母乳喂养评价单在提高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率中的应用 [J], 黄颖琴;朱琳洁2.品管圈在提高母婴同室新生儿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应用 [J], 范云;符白玲;曹晓旭;毕佳;陈施羽3.品管圈在提高母婴同室新生儿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成功率中的应用分析 [J], 尹成容4.品管圈在提高母婴同室新生儿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应用 [J], 李欣;王花圆;史红玉;张晶晶;徐贤莲5.PDCA在提高住院产妇纯母乳喂养率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J], 宁玉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母乳喂养的指导方针,提高母乳喂养率,保障母婴健康,我院特制定本制度,旨在营造一个有利于母乳喂养的环境,确保母婴同室的实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产、儿科医护人员及所有孕产妇。
三、制度内容1. 产后早期喂养(1)产后1小时内,实现“三早”: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2)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确保母婴早接触,促进母婴情感交流。
2. 母婴同室(1)保证24小时母婴同室,每天治疗、护理分开时间不超过1小时。
(2)为产妇提供舒适、安静的哺乳环境。
3. 按需哺乳(1)鼓励产妇按需哺乳,不按时间,不分昼夜,满足婴儿需求。
(2)指导产妇如何识别婴儿饥饿信号,及时哺乳。
4. 纯母乳喂养(1)提倡4-6个月内坚持纯母乳喂养,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
(2)为产妇提供营养、心理支持,帮助其顺利实现母乳喂养。
5. 产后营养指导(1)为产妇提供科学的产后营养指导,确保母婴健康。
(2)加强营养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营养问题。
6. 母乳代用品管理(1)严禁医疗机构及其人员推销宣传母乳代用品。
(2)医院所需奶粉应从零售渠道购买,不得接受母乳代用品生产经营单位的馈赠和赞助。
7. 医疗质量保障(1)不断提高儿、产医疗质量,确保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
(2)定期开展母乳喂养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服务水平。
四、评审标准1. 两个一票否决内容(1)严禁医疗机构及其人员推销宣传母乳代用品。
(2)医院所需奶粉应从零售渠道购买,不得接受母乳代用品生产经营单位的馈赠和赞助。
2. 五个80%必须达标内容(1)80%以上的产、儿科医护人员能够正确回答评审组提出的问题。
(2)80%以上的有关母乳喂养问题,可被医务人员掌握。
(3)80%以上的孕产妇能够正确回答9个问题。
(4)80%以上的孕产妇接受母乳喂养指导。
(5)80%以上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受母乳喂养。
五、责任与奖惩1. 严格执行本制度,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医院母乳喂养工作计划
一、目标
1.增加母乳喂养率,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
2.建立母乳喂养的科学指导体系,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3.加强对产妇的母乳喂养宣传教育,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意识。
二、工作内容
1.制定母乳喂养工作操作规范,明确母婴护理工作流程。
2.建立母乳喂养知识库,为医护人员提供专业培训资料。
3.开展产后康复课程,指导产妇正确哺乳姿势和频率。
三、工作措施
1.每月举办一次母乳喂养专题讲座,邀请产科专家进行指导。
2.组织医护人员参加母乳喂养相关培训课程,提升专业技能。
3.定期组织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测试,以评选优秀母乳喂养
妈妈。
四、预期效果
1.产妇的母乳喂养率将有明显提升,达到90%以上。
2.医护人员的母乳喂养指导水平将得到提高,提升服务质量。
3.社会对母乳喂养的重视度将得到提高,形成良好的母乳喂养
氛围。
品管圈活动提高住院产妇母乳喂养率的效果冀守兰;乔慧【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6(014)002【总页数】2页(P152-153)【关键词】母乳喂养;产妇;品管圈【作者】冀守兰;乔慧【作者单位】031100,山西省平遥县人民医院;031100,山西省平遥县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1品管圈(QCC)是由在相同、相近或有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
我科针对住院产妇纯母乳喂养率较低的现状,运用品管手法实施质量改进,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4月—2014年7月在我科住院分娩的产妇240例,均无妊娠合并症及产后并发症,均可实行母乳喂养且无母婴分离情况。
选择2014年4月—2014年5月品管活动改善前120例产妇,选择2014年6月—2014年7月品管活动改善后120例产妇。
实施前后产妇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分娩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品管圈实施方法1.2.1.1 组圈我科于2014年4月5日成立品管活动小组。
6名护士、2名助产士自发组圈,自主选举圈长1名,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
其中2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2名助产士,平均年龄27.33岁,工作年限7.45年,选定圈名为“启航圈”。
1.2.1.2 选定主题圈长鼓励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法,针对科室护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列举出10个主题。
依据重要性、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进行评价打分。
其中“提高住院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得分最高,纯母乳喂养指除母乳外,不给婴儿吃任何液体或固体食物。
圈员一致认为,母乳是6个月内婴儿最理想的食品,母乳喂养对母婴健康都非常有益。
提高住院产妇纯母乳喂养率是对妈妈和宝宝最直接的关爱,也是护理人员专业价值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