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产科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丁娇摘要】目的:深入分析产科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母乳喂养率的作用。
方法:选择近3年内在我院进行入院分娩的孕产妇总计300例,并且全部都具备国际标准规定的母乳喂养特点,根据实验章程的需要,将所有的患者随机的分配为两组,即干预组与对照组,孕产妇平均分配。
对照组依然沿用常规护理方式,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再施加护理干预,在实验结束之后对比所有孕产妇母乳喂养的实际情况。
结果:经过对比分析之后发现,干预组产妇的母乳充沛量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同时干预组的母乳喂养也较之对照组要强。
结论:采用护理干预的方式来进行孕产妇护理可以大大提升母乳喂养成功率,并且最终是效果非常好,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8-0120-02母乳喂养是当前世界范围内都比较推崇的一种科学育儿方法,这是因为母乳对于婴儿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食品,其中含有了非常丰富的抗体和免疫细胞。
母乳喂养的方式能够加速婴儿的心理与智力方面的发育,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培养母婴感情,但是当前的调查中可以发现,母乳喂养率极低,所以就需要加强母乳喂养的干预,以提升母乳喂养率。
本文中通过对母乳喂养率成功率的干预研究,做出如下的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近3年在我院进行日常分娩的孕产妇,数量总计为300例,年龄21~34岁、孕周在37~42周;所有孕产妇中的阴道分娩数量为128例,剖宫产为172例。
经过全面的检查以及实际情况分析之后可以发现,全部的孕产妇都具备了国际卫生组织所规定的母乳喂养指征,根据实验章程的需要,将所有的孕产妇全部分为两组,即干预组与对照组,随机、平均分配。
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护理方式,而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辅以干预护理的方式。
所有孕产妇的身体特征、外部特点等都不具备明显差异。
1.2方法对照组:对于该组孕产妇使用的是常规护理方式,也就是对其进行一般性的母乳喂养基本知识的讲授,要尽量早的予以母婴接触,并且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其他并未过多的干预。
全程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母乳喂养和育儿的影响有哪些纯母乳喂养就是从新生儿出生开始,用乳汁喂养,有利于新生儿的成长发育。
通过纯母乳喂养,可以让新生儿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且母乳中含有很高的价值,可以促进新生儿身体功能发育,提升其抵抗力,有利于其健康发展。
产妇分娩之后,因为对哺乳技能知识缺乏了解,导致纯母乳喂养率日渐降低,对此,在产后护理中,护理人员应该正确的指导产妇纯母乳喂养的方法,让其认识到纯母乳喂养的优点,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1、待产室护理护理人员应该依据产妇的具体情况以及宫缩特征,准确地进行分娩风险评估,避免产妇分娩中产生能够规避的并发症;护理人员需要细心、认真、和蔼的向产妇讲解分娩的过程,同时观察产妇的表情,结合其倾诉,对产妇的心理情况进行评估,有目的性的进行心理干预,减轻产妇的负面情绪;结合实际情况给产妇讲解一些必要性操作的作用,进而提升产妇的依从性和配合性;很多产妇在生产前比较紧张和担心,要想避免由于担心而影响产程,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地给产妇进行说明,并且赞美其配合分娩的态度及行为,提升产妇的分娩信心和热情;护理人员需经常询问产妇的身体感受,帮助其保持比较舒适的体位,可以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还要耐心的指导其利用拉玛泽呼吸法转移注意力,减少分娩中的心理负担;若是产妇存在问题和疑问,护理人员需耐心的解答,尽可能地帮助其消除疑虑,结合产妇的情绪,提供相应的心理疏导;护理人员需帮助患者轻度的按摩,如腰部、腹部等,并且指导产妇合理的饮水和饮食,避免在生产中出现体力不足的问题。
2、产房护理助产师应该及时让产妇了解产程的进展情况,耐心、认真地说明宫缩时怎样合理的运用腹压并在宫缩间歇及时的休息,尽可能地保存体力;可以让患者家属,尤其是丈夫到产房陪同,指导家属为产妇加油;护理人员应该给产妇说明阴道分娩对于母婴的好处,进而调动其阴道分娩的热情,选择这种生产方式。
3、产后护理在孕妇生产后,护理人员应该尽早把婴儿送到产妇身旁,指导产妇怎样让婴儿吸吮,进而刺激宫缩,认真地给产妇和其家属宣传教育产后母乳喂养和育儿方面的知识,在宣教中,要让产妇了解单次喂养时间、频率、母乳喂养的优势等,还要给产妇演示母乳喂养以及乳房护理的方法,确保产妇掌握正确的姿势,能够有效地护理乳房;在育儿宣传教育中,护理人员可以现场给产妇展示相关的育儿方法,如换尿布、换衣服等,让产妇尽快的掌握;护理人员还要叮嘱家属多陪同和鼓励产妇,尽量改善其情绪,防止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的问题。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提高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期间接受的护理方式不同,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31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针对性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泌乳时间、泌乳量,以及产后2、3、4天母乳喂养成功率。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泌乳时间为(35.35±4.13)天,对照组为(44.27±4.54)天,两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主要包括哺乳姿势指导、按需哺乳、合理添加辅食等[1]。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产前对产妇和家属进行详细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个家属了解相关的母乳喂养知识,做好产妇母乳喂养评估,有效纠正母乳喂养新生儿的错误认识。
(2)产妇术后转回病房后取其自由卧位,由专门护士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干预,让新生儿与产妇进行皮肤接触并及早吮吸,每次持续半小时以上,加强新生儿吮吸能力,适应并习惯吮吸。
行24小时的母婴同室和按需哺乳,正确指导产妇哺乳技巧,严密观察产妇的泌乳情况,依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方案,指导产妇和家属正确的乳房按摩和热敷方式[2]。
(3)术后为产妇提供米汤以促进产妇泌乳,进食米汤后卧床休息,6小时后进食鸡汤、鲫鱼汤、米粥等,待产妇的泌乳量能够满足新生儿需求时即可恢复正常饮食。
(4)产妇每次哺乳前用温水擦拭乳房、乳头,保持乳腺管畅通,督促产妇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与婴儿同步睡眠[3]。
(5)产后知识强化。
尤其对于入院急诊剖宫产的产妇,术后要及时纠正不利于母乳喂养的知识及产妇与家属的错误认识,建立哺乳信心。
协助产妇完成对母乳喂养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使母乳喂养能顺利地进行。
护理干预对提高剖宫术后的母乳喂养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手段对提高剖宫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与作用。
方法将于我院进行剖宫产的100名产妇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在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针对促进母乳分泌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产妇仅接受剖宫产术后的常规护理。
分析并比较两组产妇的泌乳时间及母乳喂养率。
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泌乳初动时间及母乳量使婴儿饱腹感的时间与对照组产妇相比均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对照组产妇接受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术前护理人员宣传母乳喂养方法,产妇平卧6小时后,由护士指导产妇与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实行母婴同室,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鼓励产妇按需哺乳,术后6小时开始进食清淡流食。
122 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有针对性的促进母乳分泌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①加强产前健康知识尤其是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使产妇做好母乳喂养的心理准备,可实行术前喂奶体位的模拟训练,并向产妇解释剖宫产所用的药物通过母体的代谢不会对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树立产妇及其家属对母乳喂养的信心;②术后除了密切观察产妇的病情变化外,由专职护理人员指导产妇的正确哺乳方法,产后30分钟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与婴儿尽早进行皮肤接触与吸吮练习,每次可持续20-30分钟,并向产妇解释婴儿早吸吮可训练婴儿的吸吮能力,使其适应母亲乳头,且有助于泌乳素的分泌;③术后第一天在产妇完成输液后,拔除尿管,协助产妇自行排尿,鼓励产妇多下床活动,解释目的为促进胃肠蠕动和血液循环,利于产后康复;④鼓励产妇术后6小时进食流质食物,加强营养支持,促进乳汁分泌,建议产妇多进食促进泌乳素分泌的汤汁,并保持充足的睡眠,当泌乳量达到一定要求时可恢复普食;⑤指导产妇与婴儿进行情感交流增强母子情感,如亲吻、说话、抚摸等,协助产妇以正确的方法按摩乳房,对乳房进行热敷与挤奶;⑥由护理人员疏通产妇乳腺管,当产妇乳房无瘪而软的现象时,护理人员将乳房托起,拇指与食指适当用力捏挤出乳汁,鼓励产妇做到勤哺乳,每次哺乳前用温水擦拭乳头及乳房,有利于乳腺管的疏通。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作者:王文兰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6期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剖宫产术母乳喂养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足月剖宫产分娩的产妇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结果观察组早吸吮,勤吸吮,按需喂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提高母乳喂养。
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利于母婴的健康。
关键词:母乳喂养;护理干预;剖宫产术;效果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喂养有人工喂养不可比拟的优势,对母婴的健康是有直接调控作用[1]。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剖宫产率迅速增加。
目前,我国虽然母乳喂养的优点已被大部分母亲所认识并且准备给婴儿喂哺母乳,但是最后还是有很多因素因为各种原因放弃了母乳喂养[2]。
剖宫产术的影响受饮食活动的限制以及术后疼痛带来的负面因素从而影响乳汁分泌,为促进剖宫产产妇早期泌乳,增加泌乳量,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经过对母婴进行全方位的整体护理。
经临床观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足月剖宫产分娩的产妇400例,均为硬膜外麻醉,新式改良横切口,将4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年龄(20~39岁)、孕周37~42 w、初产妇280例、经产妇120例,两组年龄孕产次,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①对照组由责任护士进行常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给予母婴早接触、早吸吮。
产后6 h开始进清淡易消化的流汁饮食。
观察组除做好以上各点及早吸吮、早接触外,对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入院时强化宣传母乳喂养知识,使孕妇全面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时指导产妇正确哺乳技巧,喂养姿势参照标准[3]。
②还要增加营养促进泌乳,本组产妇采用术后3 h进食米汤汁,间隔2 h再服用,当泌乳量满足新生儿需求时,恢复正常饮食。
③及时疏通乳腺管,当产妇乳房无瘪软的感觉时,专职护士用3、4、5指将乳房托起,食指和拇指分别置于乳晕两侧,二指用力适度向胸壁处捏挤乳内的乳汁,使之喷射而出,要求做到勤哺乳,泌乳量的判断标准[3]:前2 d吸吮≥次为勤吸吮情况好,1.3数据处理本组调查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进行χ2检验。
中国乡村医药后药液转移到10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的输液袋中,须配用一个无菌、无热源、低蛋白结合的过滤器(孔径0.2μm)输液管静脉输注药液,输注时间为30~60分钟,严格控制输液滴速。
给药前,目测注射用药是否存在悬浮颗粒和变色的情况。
2.4 护理观察 静脉给药过程中需加强全程用药监护和安全性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用药反应,是否有休克、呼吸困难、喉头水肿和过敏的症状。
特别是给药15分钟内,应仔细询问患者主诉,一旦发生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及时对症处理,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2.5 皮肤护理 观察并记录皮疹出现的部位、大小、颜色、水泡的变化、有无破损及渗液,做好皮肤护理可预防伤口感染。
本例患者出现全身红色散在皮疹,伴瘙痒,指导患者切忌搔抓,以免皮肤破溃造成创面引起伤口感染。
若瘙痒难忍,可用复方炉甘石洗剂涂于皮疹处,缓解瘙痒感。
若患者出现水泡,先用聚维酮碘溶液消毒,用无菌针头扎破水泡,抽尽泡内液体。
2.6 心理疏导 患者年纪较大、文化水平低,不了解卡瑞丽珠单抗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过敏反应后表现为烦躁、忧郁、焦虑、恐惧、害怕等复杂心理,对治疗信心有所动摇。
医护人员应安慰、关心患者,做好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
治疗前向患者介绍药物的用法、用量、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配合的方法,病情稳定后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不良反应的确切原因,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参 考 文 献[1]张勇,覃鸿妮,谢钰珍,等. 高表达抗PD-1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工艺开发的研究[J]. 生物化工,2019,5(4):9. [2]蒋化梅. 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护理[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5,32(2):170.(收稿:2020-02-24)(发稿编辑:张戈薇)产前产后护理对初产妇母乳分泌及喂养的影响方满娟母乳是婴幼儿最天然的食物。
母乳喂养对促进产妇子宫复旧、减轻分娩疼痛感、增进母子感情有重要意义。
我国纯母乳喂养率仅为27%,远低于世界平均值的40%。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观察作者:李立群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7期【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
方法:将280例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对其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泌乳时间和母乳喂养的情况。
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时间早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结论:护理干预可提早产妇泌乳时间,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关键词】护理干预;母乳喂养;泌乳量;剖宫产母乳是新生儿最佳天然食品,母乳喂养为生命提供了最完美的开端,其营养学、免疫学和心理学等的优点已被人们所认识[1]。
近年来由于剖宫产手术率不断上升,又因剖宫产产妇出现切口疼痛、活动及饮食受限、睡眠质量差等,严重影响了产妇乳汁分泌和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为了促进剖宫产产妇早期泌乳,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我院对剖宫产术后母婴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大大提高了术后乳汁分泌和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0月,280例剖宫产产妇,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30岁,孕周37—42W,均为单胎初产妇,麻醉方式均为硬膜外麻醉,无产科并发症,乳房发育正常。
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将280例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母乳喂养知识宣教、24小时母婴同室,鼓励按需哺乳,给予一定的哺乳指导,给予常规镇痛,肠功能恢复后进食,母乳不足者予配方奶粉。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1)孕期干预:孕期安排专业护士进行母乳喂养知识讲座,充分利用社会及家庭成员的影响,让孕妇知道母乳喂养的优点及重要性,纠正孕产妇对母乳喂养的错误观念。
根据孕产妇的职业和文化进行疏导,并进行模拟训练。
2)哺乳的干预: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觅食反射最强烈[2]。
综合护理干预对成功母乳喂养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7月足月分娩的产妇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母乳喂养指导。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由责任护士对产妇进行个案化的护理干预和心理护理。
比较2组母乳喂养知识知晓度、正确母乳喂养方法掌握程度、纯母乳喂养率等临床指标。
结果:研究组产妇对母乳喂养方法及其持续时间、成功母乳喂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积极有效综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产妇的健康知识水平,改善母乳喂养的认知程度,提高母乳喂养率,有利于提高婴儿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
【关键词】成功母乳喂养;护理干预;影响【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199-02世界卫生组织(who)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于2001年5月向全球倡议爱婴医院婴儿出生后最初六个月纯母乳喂养,即出生六个月内除了母乳外不喂养任何食物,包括水在内。
并建议产妇坚持母乳喂养到24个月以上,把母乳定为人类最理想的婴儿食品,母乳喂养作为婴儿最理想的哺育方式。
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对母乳喂养没有正确的理念和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母乳喂养成功率并不高。
现就妈妈们母乳喂养的困难进行原因分析,并通过护理干预解决母乳喂养的困难。
为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我院对2010年1月至2010年7月我院足月分娩的产妇400例产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7月足月分娩的产妇4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初产妇270例,经产妇130例,年龄18~39岁,平均年龄27.2岁。
文化程度,大学本科35例,大专95例,高中96例,初中166例,文盲8例,2组产妇在年龄、文化程度、是否为初产妇等原因上无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的母乳喂养指导,一般的健康宣教,母婴同室。
护理干预对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34例产妇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母乳喂养成功率。
结果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412例,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8.8%,對照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368例,母乳喂养成功率为88.2%,两组产妇在母乳喂养成功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对产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标签:母乳喂养;成功率;护理干预
母乳是婴儿尤其是6个月以下婴儿最好的天然食品,能够满足婴儿生理和心理发育需求,母乳喂养的有点较多,因此WHO大力推荐产妇进行母乳喂养。
指导产妇正确哺乳,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是目前产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
为进一步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本文将做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产科于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34例产妇,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7例,其中观察组产妇平均年龄(27.3±1.7)岁,平均孕周(39.5±1.4)w,初产妇372例,经产妇45例。
对照组产妇平均年龄(27.1±1.3)岁,平均孕周(39.2±1.7)w,初产妇352例,经产妇65例。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产科护理和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针对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给予一定的护理干预,具体做法如下:
1.2.1加强健康宣教对产妇进行全方位、多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增强产妇母乳喂养的意识。
利用查房和巡视的机会,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一对一的健康宣教,在产科病区张贴关于母乳喂养的宣传画,定期开设宣传栏,并制定母乳喂养宣教手册,免费发放给产妇。
定期组织产妇母乳喂养学习班,利用专家授课、视频观看等形式将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传递给产妇。
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孕期、分娩期、产褥期和新生儿期的产科知识和护理内容,母乳喂养的好处,正确母乳喂养的方法和技巧,如何促进泌乳量,乳房的孕后、产后护理等[1]。
1.2.2心理护理多数产妇在产后担心母乳喂养会影响到乳房的外观,因此会对母乳喂养产生恐惧、担忧的不良心理,不良心理情绪会影响到下丘脑的功能,促进肾上腺素分泌,乳房血流减少,导致乳汁分泌减少[2]。
因此为提高产妇对母乳喂养的依从性,护理人员需对产妇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使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增强对母乳喂养的信心。
1.2.3乳房护理产后乳头扁平或凹陷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产后母乳喂养,护理人员应帮助产妇按摩乳房,挤出少量乳汁,捻转乳头,引起立乳反射。
双手拇指分别放在乳头两侧,直接作用于乳头底部,两拇指冲着乳房下乐,同时外拉,重复多次,以促进乳头的伸出。
也可以采用乳头牵引器,拉出乳头后,再进行哺乳[3]。
乳头皲裂主要是因为婴儿含吮不正确、吮吸次数较多,哺乳方法不当所致,因此嘱产妇哺乳结束时不能强行将乳头从婴儿口中拉出应用食指轻压婴儿下颏,柔和地将乳头从婴儿口中退出[4]。
妇产后乳腺管开始分泌乳汁,会出现乳汁淤积,从而发生乳房发生膨胀、结块、发硬,给母乳喂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可用湿热毛巾敷乳房,并对乳房进行从乳房根部向乳头方向呈放射状按摩,以促进乳房的血液循环,同时促进乳汁的排除,对于乳房胀痛明显者可给与口服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以缓解症状。
当产妇发生乳腺炎,乳房局部化脓时,应停止哺乳,并将乳汁排净,保持乳头周围的清洁和保持乳腺管通畅,同时遵医嘱给予使用抗生素治疗。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412例,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8.8%,对照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368例,母乳喂养成功率为88.2%,两组产妇在母乳喂养成功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母乳喂养的优点较多,母乳中所含的营养成分能提高婴儿免疫功能,抵御疾病,同时促进婴儿的成长发育。
此外,婴儿与母亲皮肤频繁接触,母婴间情感联系对婴儿建立和谐、健康的心理有重要作用[5]。
通过对产妇实施一定的护理干预是能够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通过健康教育进一步增强了产妇对母乳喂养的了解,心理干预增强了产妇对母乳喂养的信心,做好产妇的乳房护理工作能够为母乳喂养提供有利的条件,可见对产妇实施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高学军,叶春花.孕期护理干预对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6):4366-4367.
[2]陈艳红.产科护理干预对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2,2(6):112-114.
[3]何静妍,何苑仪,谈霭霞.不同分娩方式母乳喂养的指导及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1):97-99.
[4]邬大平.持续护理干预对提高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
学,2013,25(12):1414-1415.
[5]李辉.护理干预对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4):258.编辑/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