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狄克 微观经济学 第五章 Choice Under Uncertainty
- 格式:ppt
- 大小:534.50 KB
- 文档页数:135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包括消费者、工人、投资者、土地所有者、企业,事实上包括任何参与经济运行的个人和法人。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总量,诸如国民产出的水平和增长率、利率、失业以及通货膨胀。
微观经济学就是关于有限性的,研究如何配置稀缺资源。
重要概念包括权衡取舍,价格等。
微观经济学既关注实证问题,也关注规范问题.实证问题主要是解释和预测,而规范问题关注的是“应该如何"引号的问题。
独立的经济单位按功能可分为买者和卖者。
市场是买者和卖者的集合,通过他们实际或潜在的相互作用来决定一种或多种商品的价格。
行业是指出售相同或紧密相关产品的厂商的集合。
套利是指在一个地方低价买进,然后在另一个地方高价卖出的行为。
完全竞争市场,即有许多买者和卖者的市场,没有任何买者和卖者能够影响价格。
卡特尔是指集体行动的生产者群体.市场价格,竞争性市场中通行的价格。
市场范围,市场的边界,既包括地理的边界,又包括就产品范围而言的边界。
名义价格,未经通货膨胀调整的绝对价格.实际价格,一种按照总体价格指标衡量的价格,这是经过通胀调整后的价格。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衡量总体价格水平的指标。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衡量半成品和批发品的总体价格水平的指标。
第二章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供给曲线,描绘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数量与该商品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供给的变动表示供给曲线的移动,供给量的变动表示沿着供给曲线的移动.需求曲线,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与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需求的变动表示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示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
替代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的两种商品。
互补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下降的两种商品。
均衡或市场出清价格,供给和需求相等时的价格.市场机制,自由市场中价格不断变动直到市场出清的趋势。
过剩,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形.短缺,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情形.弹性,某一变量变动1%所引起的另一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第5章不确定性与消费者行为5.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描述风险★★★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消费者和经理人员要经常进行决策。
在各种可能性结果和发生的概率可知的情况下,这种不确定性常常用“风险”来描述。
风险的相关概念如表5-1所示。
表5-1风险的相关概念考点二:对风险的偏好★★★★★1.期望效用和期望值效用(1)期望效用的含义期望效用是各个可能结果相对应的效用的加权平均,其权数为各个结果发生的概率。
例如,可能结果为X1,X2(概率分别为Pr1,Pr2)的事件X的期望效用为E[u(X)]=Pr1u (X1)+Pr2u(X2)。
例如,图5-1中A点对应的效用即为期望效用。
(2)期望值效用的含义期望值效用是指不确定事件所有可能结果的加权平均(即期望值)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
例如,可能结果为X1,X2(概率分别为Pr1,Pr2)的事件X的期望值效用为u[E(X)]=u (Pr1X1+Pr2X2)。
例如,图5-1中B点对应的效用即为期望值效用。
图5-1期望效用与期望值效用2.风险偏好风险偏好指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描述人们在承担风险时对收益有怎样的要求。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承担风险的意愿是不同的。
根据消费者期望效用与期望值效用的关系将其风险态度分为三种:风险厌恶、风险偏好和风险中性,如表5-2所示。
表5-2消费者风险态度分类图5-2风险态度3.风险溢价风险溢价指风险厌恶者为规避风险而愿付出的最大货币额。
通常来说,风险溢价的大小取决于其面临的风险性选择。
如图5-3所示,风险溢价CF表示一个人为了在风险性选项和确定性选项之间保持无差异而愿意放弃的收入额。
图5-3风险溢价4.风险厌恶与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对风险的厌恶程度,这样的无差异曲线描述了收入的期望值与收入的可变性即标准差间的关系。
消费者对于风险的无差异曲线都是向上倾斜的:因为风险令人厌恶,所以风险越大,就需要越高的期望收入来使人们保持相同的效用水平,如图5-4所示。
第1篇导论:市场和价格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1.微观经济学的主题(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单位(如消费者、工人、投资者、土地所有者和企业)的行为,也研究构成市场与行业的消费者和厂商的相互影响。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2)经济模型经济模型是现代经济理论的一种主要分析方法,也称为经济数学模型,指用数学形式所表述的经济过程或经济理论结构。
现实世界的情况是由各种主要变量和次要变量构成的,因而非常复杂,只有把次要因素排除在外,才能对经济运行进行严格的分析。
运用经济模型,事先做出某些假设,可以排除掉许多次要因素,从而建立起一定的模型,然后通过运用这一模型,可以对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做出简单的描述。
(3)经济理论的局限性在经济学、物理学或者其他学科中,没有一个理论是绝对正确的。
理论的有用性和合理性取决于它是否对其试图解释和预测的一系列现象成功地做出了解释和预测。
比如说,厂商并不总是追求其利润的最大化的,因此,厂商理论只在解释厂商某些行为(如资本投资决策的时机)时才获得了有限的成功。
尽管如此,这一理论确实解释了有关厂商和行业的行为、成长和演变方面的大量现象,所以它已经成为决策者手中一个重要的工具。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1)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微观经济学既研究实证问题,也研究规范问题。
实证问题主要是解释和预测,规范问题则研究“应该如何”。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都是重要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含义实证分析是进行经济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特点是它对有关命题的逻辑分析,旨在理解经济过程实际是什么、将会是什么、为什么,而不涉及对结果好坏和是否公平的评价,其中不包含任何价值判断。
实证分析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分析。
规范分析也是经济学分析经济问题的一种方法,它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力求说明“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或者说,它回答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做出这种选择,而不做出另一种选择?(3)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关系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界经典教科书,被认为构成经济学研究基础的参考书籍之一。
该书由西方著名经济学家Paul Anthony Samuelson和William Nordhaus共同撰写,目标是提供一个可以系统理解市场技术、价格、资本、劳动力等因素的经济学基础课程。
这本书以及基于它的许多理论构成了当今经济学的基础,被认为是基础的基础。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以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为基础,以经济学思维去理解世界上的商业活动。
它将「微观经济学特征」(microeconomic features)综合在一起,解决市场均衡、价格形成、供求关系、国际经济活动、货币、金融市场等问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并且指出某些思维模式的重要性。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人们从各种具体问题中总结出普适性的规律,从而使经济学成为一门可以解释实际经济现象非常有效的学科,帮助政府和企业了解世界经济变化的趋势,帮助社会做出正确的决策。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以「收入及其结构」为基础,从实证现象出发,分析商品、因素收入和生产组织等。
它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它详尽地基于供求的原理解释经济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福利。
它的讨论涵盖了资源配置、企业不确定性管理、投资理论等,探讨了如何利用市场、政府和公司有效管理现实中经济问题。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是一种系统化的经济理论,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更好地理
解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更好地管理这个世界的资源和活动,提升社会效益。
因此,可以说,《平狄克微观经济学》不仅是一本经典的教科书,更是一种思想的文化遗产,它构建了一种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经济学的思维模式。
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第一章: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个别经济单位的决策构成行业和市场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相互影响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假设定义分析框架经验研究结论;同时经验研究又同时作用于假设市场和行业的区别:行业是生产一类相同或相关产品的厂商的集合行业是作为市场的供给方出现的。
基本假设:理性人,产权明确和信息完全。
经济模型:是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一种重要分析方法,又称经济数学模型,指用数学形式表达的经济过程或经济理论结构。
经济理论具有局限性实证分析(positiveanalysis):规范分析(normativeanalysis):微观经济学的核心:价格分析(prizeanalysis)有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1,分析单个消费者或生产者的经济行为;2,分析单个市场的价格决定问题;3,分析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
市场:买者和买者的集合以及由此构成的引起买卖的可能性。
市场的范围:市场的价格:(计算实际价格和名义价格)(基准年消费物价指数/计算年消费物价指数)*计算年的名义价格第二章:供给曲线:对于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于市场上能够得到的价格生产者愿意出售的数量供给的变动是由非价格因素决定的其表现为整条曲线的移动(影响供给的有:相关原材料价格变化,技术变化,政策因素和自然因素)供给量的变动是由生产价格变动引起的,其表现为同一条曲线上点的移动需求曲线:对于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于不同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曲线是由非价格因素决定的,其表现为整条曲线的移动(影响需求的有:相关替代品的价格变化,消费者偏好,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预期)需求量的变动是由生产价格变动引起的,其表现为同一条曲线上点的移动市场的均衡出清,剩余市场机制总结:1,供给和需求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达到均衡状态的价格水平,2,当市场偏离均衡时,市场会自动调整直到从新回到均衡,3,自由市场是市场机制有效的前提。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知识点(原创)2012—7-23 20:22阅读(365)赞(6)转载(26)分享(15)评论(13)复制地址举报更多已经是第一篇下一篇:高鸿业宏观经济学。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知识点第一章绪论此章不是重点内容,能够区别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即可,课后题可以不用做。
第二章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本章是微观的基础性知识,要求理解记忆,掌握供求变动的基本原理,其中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这个知识点高鸿业的教材上貌似没有,要特别注意.课后复习题:重点做4、5、8、11课后练习题:重点做5、9、10第三章消费者行为本章属于重点知识,其中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预算线、生活成本指数都是重要的概念,要求能够理解掌握。
课后复习题:重点做2、3、5、6、12课后练习题:没有特别重要的题目第四章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除第6部分需求的经验估计之外,其余都是重要知识点。
课后复习题:重点做12课后练习题:重点做7,其余没有特别重要的第四章附录需求理论——一种数学的处理方法本章的重点在于根据效用函数求需求函数,掌握此知识点即可。
第五章不确定性与消费者行为除第4部分对风险资产的需求之外,其余都是重要知识点。
课后复习题:做10题,里面有个重要的概念“捐赠效应”,即“禀赋效应"。
课后练习题:第6题第六章生产都是重要知识点,其中生产函数,等产量线,规模报酬等是重要的概念.课后练习题:重点做1、3、7、12课后练习题:重点做8、9第七章生产成本都是重要内容,可能会出计算题。
其中经济成本、沉没成本、等成本线、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范围经济、学习曲线可能会出名词解释。
课后复习题:重点做11、12、13、14课后练习题:重点做8、9、11、12、13第七章附录生产和成本理论——一个数学的处理课后题1、2、3可以做做,不难。
第八章利润的最大化和竞争性供给是重点章节,完全竞争市场可能会出计算,生产者剩余、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可能会出名词解释.课后复习题:1、2、3、4、5、10课后练习题:4、5、10、11第九章竞争性市场分析本章是核心知识点,几种模型的福利变化分析,包括图形、原理等必须理解、熟记.很可能会出大题或者是计算题,要能够计算福利变化。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2小时高清视频】目录第一部分开篇导读[0.5小时高清视频讲解]第二部分辅导讲义[27小时高清视频讲解]第1章绪论第2章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2.1 本章框架结构图2.2 重难点解读第3章消费者行为3.1 本章框架结构图3.2 重难点解读第4章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4.1 本章框架结构图4.2 重难点解读第5章不确定性与消费者行为5.1 本章框架结构图5.2 重难点解读第6章生产6.1 本章框架结构图6.2 重难点解读第7章成产成本7.1 本章框架结构图7.2 重难点解读第8章利润最大化和竞争性供给8.1 本章框架结构图8.2 重难点解读第9章竞争性市场分析9.1 本章框架结构图9.2 重难点解读第10章市场势力:垄断与买方垄断10.1 本章框架结构图10.2 重难点解读第11章有市场势力的定价11.1 本章框架结构图11.2 重难点解读第12章垄断竞争和寡头竞争12.1 本章框架结构图12.2 重难点解读第13章博弈论和竞争策略13.1 本章框架结构图13.2 重难点解读第14章投入要素市场14.1 本章框架结构图14.2 重难点解读第15章投资、时间及资本市场15.1 本章框架结构图15.2 重难点解读第16章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16.1 本章框架结构图16.2 重难点解读第17章信息不对称市场17.1 本章框架结构图17.2 重难点解读第18章外部性和公共品18.1 本章框架结构图18.2 重难点解读第三部分名校考研真题名师精讲及点评[4.5小时高清视频讲解]一、名词解释二、简答题三、计算题四、论述题内容简介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的师生参考。
平狄克所著的《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被列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是我国众多高校采用的经济学优秀教材,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经济类”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第5章不确定性与消费者行为课后复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如果一个人是风险规避者,这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有些人规避风险,而有些人又爱好风险?答:(1)风险规避者指的是那些在进行风险投资时愿意得到与期望报酬等同的确定报酬的人。
如果一个人是风险规避者,这意味着这个人的收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在期望收入相同的情况下,他更愿意选择确定的收入。
与之不同的是,风险偏好者的收入的边际效用是递增的,在期望收入相同的情况下,他更愿意选择不确定的收入。
(2)一个人是风险规避型的还是风险偏好型的,取决于他的财富的个人效用函数的斜率,还取决于风险的性质以及他的收入情况。
持有财富越多的人越偏好风险;收入越多的人越厌恶风险;与大额赌注相比,人们对于小额赌注的风险态度更多表现为风险偏好的。
一般而言,风险规避者希望结果出现较小的变化。
2.在对可变性的度量中,为什么方差比取值范围更科学?答:(1)消费者和投资者关心不确定结果的期望值与波动性。
期望值是对不确定事件的所有可能性结果的一个加权平均,而权数正是每种结果发生的概率。
波动性通常用方差来度量,方差是各种可能性结果与期望值的差的平方的加权平均值。
(2)取值范围指在最高的可能收入和最低的可能收入之间的一系列数值,它忽略了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外的其他取值,以及每一种收入出现的可能性。
取值范围并不能描述高收入和低收入的概率分布情况。
方差则以每一个收入的概率为权数对收入与平均收入差进行加权平均,因此在对可变性的测量中比取值范围更有效。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第5章不确定性与消费者行为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描述风险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消费者和经理人员要经常进行决策。
在各种可能性结果和发生的概率可知的情况下,这种不确定性常常用“风险”来描述。
(1)概率概率是表示某种既定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概率是一个很难用形式化表述的概念,因为它的形成依赖于不确定事件本身的性质和人们的主观判断。
概率的一个较为客观的衡量来源于以往同类事件发生的频率。
通过概率可以计算出两个重要的度量值(期望值和可能结果的可变性),所以概率有助于描述和比较不同的风险选择。
(2)期望值消费者和投资者关心不确定结果的期望值与波动性。
期望值是对不确定事件的所有可能性结果的一个加权平均,而权数正是每种结果发生的概率。
期望值衡量的是总体趋势,即平均结果。
(3)可变性不确定结果的波动性通常用可变性来度量,可变性是各种可能性结果与期望值的差的平方的加权平均值。
(4)决策在进行不确定选择时,消费者追求期望效用的最大化,它是各种可能结果带来的效用的加权平均,权重为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概率。
2.风险偏好(1)对风险的不同偏好风险偏好指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也是人们在承担风险时对回报的态度,具体来讲就是,人们在承担风险时对收益有怎样的要求。
人们承担风险的意愿是不同的:有些人是风险规避型的,有些人是风险偏好型的,还有些人则是风险中性的。
风险规避者指的是那些进行风险投资时愿意得到与期望报酬等同的确定报酬的人,风险规避者为避免风险而愿意付出的最大的货币额称为风险溢价。
第一章绪论经济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学的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消费者、厂商、工人和投资者的行为——以及由这些个体组成的市场本身的行为微观经济学还特别关注经济个体之间怎样通过互动形成更大的经济单位——市场和行业宏观经济学:经济学的分支,主要研究总量经济指标,诸如国民产出的水平和增长率、利率、失业以及通货膨胀微观经济学是关于如何配置稀缺资源的学科微观经济学的主题有权衡取舍、价格的作用和决定机制、市场的核心作用、理论和模型实证分析:描述因果关系的分析(客观)规范分析:解析“应该如何”一类问题的分析(主观)市场:买方和卖方的集合,通过他们实际或潜在的相互作用来决定一种或多种商品的价格市场界定:确定一个具体的市场应包括哪些买者、卖者以及产品范围套利:在一个地方低价买进,然后在另一个地方高价卖出的行为完全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和卖者的市场,没有任何买者或卖者能够影响价格市场价格:竞争性市场中通行的价格市场范围:市场的边界,既包括地理的边界,又包括就产品范围而言的边界名义价格:未经通货膨胀调整的绝对价格实际价格:一种按照总体价格指标衡量的价格,就是通过膨胀调整后的价格实际分析中,我们应该利用消费者价格指数或生产者价格指数把名义价格转换成实际价格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CPI):衡量总体价格水平的指标生产者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PPI):衡量半成品和批发品的总体价格水平的指标章节练习:1、人们常说,一个好的理论是可以用实证的、数据导向的研究来加以证伪的。
试解释为什么一个不能用经验事实来验证的理论不是一个好理论。
2、下面两个陈述哪个是实证分析,哪个是规范分析?这两类分析有什么不同?A、汽油配给制(为个人每年购买的汽油量设置一个最大限额)是一个糟糕的社会政策,因为它阻碍了竞争性市场体系的运转。
B、由于汽油配给制而境况变差的人要多于因此而境况变好的人。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来源微♥公号精研学习网
第1篇导论:市场与价格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微观经济学的主题(见表1-1)★
表1-1微观经济学的主题
考点二: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见表1-2)★★
表1-2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考点三:市场★
市场是指买者和卖者的集合,以及由此确定的潜在的买卖。
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不仅有买方和卖方都不会影响市场的竞争性市场,还有卖方影响市场的非竞争市场,如寡头市场、垄断竞争市场等。
市场是有范围的,不仅要考虑地理边界,还要考虑包含产品范围的大小。
如住房市场是高度当地化的,而黄金市场却是世界性的。
市场的价格是在买卖双方互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般而言,微观经济学考察市场均衡的价格,即一个市场上的供给等于需求时的价格。
考点四:名义价格与实际价格★★
1名义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含义
名义价格是指以某些货币表示的,未经过通货膨胀的调整的价格。
实际价格则是指名义价格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之后的价格。
2名义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关系
名义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关系需要引入消费价格指数(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之一。
某年商品的实际价格与名义价格之间的关系为:
某年商品的实际价格=基准年消费物价指数/计算年消费物价指数×计算年的名义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