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地形等高线的判读共26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93 MB
- 文档页数:26
▲图文详解十三等值线及其特征等值线是某地理事物或现象数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常见的等值线有:等高线、等深线、等潜水(地下水)位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等地租线等等。
等值线的特征(1)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数值相等;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等值线的数值间隔(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的差值)是相等的。
(2)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可相等,也可能差一个等值距;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递变大小相等。
(3)同一幅图综合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会交叉和汇聚(陡崖除外)。
(4)等值线一般都是闭合曲线,无论怎么迂回曲折,终究绕成圈,但在等值线图上由于受图幅限制,不一定能显示其闭合状态。
(5)等值线弯曲度越大,其弯曲处两侧变化梯度越大。
(6)水平方向上等值线越密的地方,其值在水平方向的单位距离上变化越大。
(7)等值线弯曲部分向高值突出时,其数值比两侧低;等值线弯曲部分向低值突出时,其数值比两侧高。
▲图文详解十四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1.绝对高度是一个地点相对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即海拔。
如图1,A点的海拔为1500 米,B点的海拔为500 米,C 点的海拔为-400 米。
—般地图上标注的高度为海拔高度。
例如地图上在珠穆朗玛峰旁标注的8844.43 米,就是指珠峰的海拔高度。
2.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相对于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AC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1900 米。
▲图文详解十五等高线的判读步骤及等高线的特性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貌。
地貌在地形图上通常用等高线表示。
在地图上,把陆地表面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叫等高线(把海洋或湖泊中深度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叫等深线)。
等高线的判读步骤1、看等高线的数值,确定等高距在同一幅图中,等高距是相同的。
等高距是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
相邻两条等高线数值存在三种可能性(大一个等高距,小一个等高距,相等)。
2、读图中的极值极值反映该区域海拔最大与最小的情况,也可以反映地势起伏的大小。
3、看等高线的延伸方向(形状)等高线的延伸方向为地势的走向,等高线突出的方向可能是山脊或者是山谷。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讲课提纲】01高度与等高线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2.等高(深)线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有关相邻点所联成的封闭曲线,高程都是整数(整米、整分米)。
用等高线在地形图上表示地貌,不仅能正确反映地面的高低起伏、山脉走向、山体形状、坡度大小和山谷宽窄深浅等,而且能清楚显示一定地区的山势总貌。
02等高线的基本特征: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
②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例如三条等高线的海拔为500米、600米、700米,则等高距为100米。
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④两条等高线决不能相交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
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⑥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
等高线穿过河谷(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⑦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
⑧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
⑨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0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判断地形部位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地;反之,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鞍部;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山谷;等高线重合处——陡崖(见下图)2.判断地形坡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