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与彝族
•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 。在彝族地区,最隆重的 节日是火把节,火把节多 在农历六月二 十四或二十 五日举行,到夜晚,人们 点上火把,火把行列从村 头照到田野,人们围着熊 熊燃烧的火堆,尽情歌舞 ,云南巍山的“打歌”, 弥勒的“阿细跳月”,楚 雄的“打跳”,石林的“ 大三弦”,红河 的“罗作 舞”,凉山的“朵洛荷” 等欢快的集体舞在这天都 会大展风采。
3、第二天:送火
这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 火把节的高潮。这一 天夜幕降临时,人人 都会手持火把,竞相 奔走。最后人们将手 中的火把聚在一起, 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 火,欢乐的人们会聚 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 唱、舞蹈,场面极其 壮观。故也有“东方 狂欢夜”之称。
彝族年
彝族年,彝语称为“库斯” ,“库”即年、“斯”即 新,意思是新年,是大小 凉山彝族传统的祭祀兼庆 贺性节日。 彝族年是彝族的一个重要节 日。从古到今,彝族对过 年十分重视,也很热闹。 关于彝族年始于何时,现 已无从查考,凉山彝族过 年中的许多仪式均与祖先 崇拜相关,整个节日中充 满浓厚的祖先至上色彩
彝族年
婚俗 火把节
文化 习俗
东方情人节——西昌彝族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 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 、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 。白、纳西、基诺、拉祜 等族也过这一节日。农历 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 彝族隆重、盛大、富有浓 郁民族特征的节日。火把 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 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 。[1]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 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 都要过火把节。
彝族
1
概况 文化习俗
2
3 4
饮食
饰品
概况
彝族,历史记载为“夷”,主要居住于中国西南地 区,少数分布在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地区,总人 口约871万人(2010年),在官方承认的55个少 数民族中为第六大少数民族。[1]中国彝族聚居区 和人口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贵州三省,其余 各省市区也均有散居分布。越南的彝族支系被称 为“倮倮族”,人口3,307人(1999年),为官 方承认的54个民族之一,分布在河江、高平和老 街等省。缅甸、老挝、泰国等地亦有近百万彝族, 部分居住地还留存有少许指路经和古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