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美术《美术鉴赏》-图像与眼睛-湘美版
- 格式:ppt
- 大小:3.50 MB
- 文档页数:22
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同学分小组收集与主题有关的内容。
教学目标:1.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包括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这三大类。
2.理解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方法。
教学重难点:1.突破只能欣赏具象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2.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容并初步掌握欣赏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课件,笔墨纸砚
教学过程
导入:教师肖像速写画导入
一.具象美术
由第一小组的同学解说此环节
教师补充《韩熙载夜宴图》加以说明。
(可加自己作品)
归纳:具象美术的特点:①叙事性②纪实性③具体性
二.抽象美术
由第二小组的同学解说此环节
教师补充,草书为什么也是抽象美术。
(用图像的形式看书法,注重形式美感)(可现场写)
归纳:抽象美术的特点:①即兴②主观③不可重复
三.意象美术
由第三小组的同学解说此环节
教师补充,意象美术作品的概念,以及意象美术作品的注重点归纳:意象美术的特点:①夸张②与现实有潜在联系③意境四.互动环节
找2位同学用抽象美术的方式来表达心情或者梦境(点评)老师表现具象美术
五.课堂小结。
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教学目的:1、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包括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三大类。
2、理解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重点:突破只能欣赏具像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难点: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讲课类型:欣赏技能课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美术鉴赏书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准备工具的情况,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师:今天的社会,网络信息无处不在影响着人们与社会,大量的图像信息无时无刻地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你想躲避都可能无济于事。
下面来考考同学们的眼力。
尝试练习一:认真观察一下图片,看完之后在一分钟内把它大的形体画出来。
(提高眼睛的观察力,激发学生对图象的兴趣。
)(三)讲授新课:师:刚才的图片,需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但有的人却有一双审美的眼睛,他能够通过这双审美的眼睛产生思维和发现美感,并能够在此作用下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启迪。
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课题:《图像与眼睛》。
1、美术作品最直接的反映是视觉图像。
欣赏以下三张作品《拾穗者》、《奔马》、《百老汇的爵士乐》,感受美术作品的视觉形象。
师:各种美术作品,形象特征多样性。
那么,能不能用“像不像某种事物”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评价作品?(很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往往喜欢用“像不像某种事物”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评价作品,把作品中的物象与现实世界中的物象一一“对号入座”,似乎不能对号入座的就不是好作品。
这种看法有部分的道理,因为它涉及的只是具象美术这种类型。
实际上,美术作品中的图像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之外,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的内心感受。
)2、美术作品的的分类:根据作品中的形象特征,我们把它划分为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图象与眼睛
湘版普高美术鉴赏教案图象与眼睛
第二课图象与眼睛
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图象)(美术语言等),以及根据图象的特点而划分的三大类别: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掌握这三种图象类型的特征。
理解三种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语言;突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逻辑语言讲授艺术语言。
根据美术作品的图象特征来划分三种美术形态(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从形象人手来理解三种美术形态的特点。
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内容是图象的三种分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四、设计思路:1、以图象与眼睛的关系(视觉艺术)的理解导入,然后直接分析、讨论图象通过那三种类型反映物象。
2、在架上都岌岌可危的今天,是否强调语言特色。
其实不懂“美术语言”,就难看懂图象的三种分类(具象美。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合集5篇)第一篇: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第二课图像与眼睛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图象、美术语言等),以及根据图象的特点而划分的三大类别: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掌握这三种图象类型的特征。
理解三种类型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角度与方法.二、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美术语言;学习对意象和抽象作品的欣赏,打破局限于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难点:如何形象生动的讲授抽象的艺术语言。
根据美术作品的图象特征来划分三种美术形态(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从形象入手来理解三种美术形态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图片若干;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资料四、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1、直接导入:图片展示对比:委拉斯开支(1650)《宫女》毕加索(1957)《宫女》因两幅画所用美术语言等不同,所以我们对毕加索的画难以看懂。
(教师板画--具象画面和抽象以及意象画面,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判断,教师进行引导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出课题《图象与眼睛》人类最早的记事方式便是图画。
在许多史前的遗迹中,可以发现早期人类留下的壁画。
在拉斯科洞穴中,发现了彩绘在岩壁上的兽类图画,画中所有动物都栩栩如生;尽管至今人们尚未搞懂这些壁画的真正涵义,但可以肯定的是传达信息是其主要目的;图像一直就是人类最简单、最直接的认知方式。
艺术家总是通过视觉图象与欣赏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而交流的内容则是艺术家的情感世界和世界观、艺术观等。
而交流的视觉图像的构成单元就是美术语言。
2、美术语言——特殊语言“人有人言鸟有鸟语”海军通信兵(旗语)哑巴(哑语)比较:文学、音乐、舞蹈、戏剧3、艺术语言的分类: 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质、肌理。
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一、前言本文档是针对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材第二课《图像与眼睛》编写的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该课程,并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学习和实践。
本文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图像概念和图像的组成要素;•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机理;•掌握图像构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审美能力和美感;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性和欣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生活、对象及其情感价值的感知,并对其进行思考;三、教学内容1. 课程内容本堂课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1 图像•图像的概念;•图像的组成要素;1.2 眼睛与视觉•眼睛的构造和视觉机理;•黄斑带和中央凹的视觉特点;1.3 图像构图•图像构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情境构图、对称构图和比例构图等;2. 教学材料•电子课件;•课程手册;•素材图片;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1.1 使用多媒体展示使用多媒体展示形式,让学生了解图像的概念和组成要素,并引导学生分别从时间、空间、色彩、形状、纹理、光线等角度来感知图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2 问题引导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机理。
如:人的视力为什么不可遇不可求?眼睛如何看到世界?什么是黄斑带,中央凹又有什么作用?等等。
2. 教学过程2.1 图像构成要素的发现让学生自行搜索一些网上的图片,寻找其中的构成要素,如时间、空间、色彩、形状、纹理、光线等,并发现其中的美感元素和美学特点。
2.2 对称构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对称构图的概念和方法,通过展示一些有对称构图的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称构图的用处和效果,并引导学生自行创作一幅对称构图作品。
2.3 推广情境构图引导学生了解情境构图,了解情境构图和情感表达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尝试自行创作一幅以情境为主题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