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重要的结构概念(一些基本受力状态)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
结构力学最全知识点梳理及学习方法结构力学是工程领域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行为。
下面将对结构力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提供一些学习方法。
1.静力学知识点:(1)力的分解与合成(2)平衡条件及对应的力矩平衡条件(3)杆件内力分析(4)支座反力的计算(5)重力中心和重力矩计算方法学习方法:静力学是结构力学的基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加深对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并注重实际问题的应用。
2.应力学知识点:(1)应力的定义和类型(正应力、剪应力、主应力等)(2)应力的均衡方程(3)材料的本构关系(线性弹性、非线性弹性、塑性等)(4)薄壁压力容器的应力分析学习方法:应力学是结构力学的核心内容,要掌握应力的计算方法和不同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需要多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理解背后的物理原理,并进行大量的练习。
3.变形学知识点:(1)应变的定义和类型(线性应变、剪应变、工程应变等)(2)应变-位移关系(3)杆件弹性变形分析(4)杆件的刚度计算学习方法:变形学是结构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掌握应变的计算方法和杆件的变形规律,可以通过编程模拟杆件的变形过程或进行实验验证。
4.强度计算知识点:(1)材料的强度和安全系数(2)拉压杆件的强度计算(3)梁的强度计算(4)刚结构的强度计算5.破坏学知识点:(1)破坏形态(拉伸、压缩、剪切、扭转等)(2)材料的断裂特性和疲劳破坏(3)结构的失效分析(4)杆件和梁的屈曲分析学习方法:破坏学是结构力学的进一步深入,要了解不同破坏形态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并进行典型案例分析,以提高预测和识别破坏的能力。
学习方法总结:(1)理论学习:多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并注重理解概念和原理。
(2)练习和实践:进行大量的计算练习和模拟分析,提高解决实际结构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学习不同结构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4)交流和讨论: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学习和解决问题。
军考物理的力学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军考物理中的力学知识点》①基本定义:- 力学呢,其实就是研究物体运动和物体受力的学科。
比如说一个球在滚动,为啥会滚动啊?这就涉及到力的作用了。
像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你站在地上不会飘起来就是因为有重力拉着你。
再比如弹力,你压弹簧的时候能感觉到它有一股反抗的力,这就是弹力。
摩擦力也很常见,你走路的时候为啥不会一下子滑出去老远呢,就是鞋子和地面有摩擦力。
②重要程度:- 在军考物理里面,力学那可是重点中的重点。
很多物理现象都和力学有关系,就像枪炮发射的时候,子弹的运动,炮弹的轨迹等等,这里面都有力学原理。
如果力学知识掌握不好,那很多关于军事装备操作原理的题就做不出来了。
③前置知识:- 在接触力学之前,你得对基本的数学运算比较熟练,像加减乘除啊,还有简单的代数运算。
因为力学里很多计算用到这些数学知识。
再有就是对长度、质量、时间等这些基本物理量得有个概念,毕竟力的计算很多时候和它们相关。
④应用价值:- 在军事上那用途可太多了。
就拿迫击炮来说,计算它的发射角度和射程,就得用到力学知识。
还有建造军事工事的时候,分析结构能不能承受一定的压力,这也需要力学。
再平常一点,我们搬运武器装备的时候,怎么用力更省力、更安全,也是力学能告诉我们的。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 力学在物理学科里就像一棵大树的树干,从力学能分出很多枝干知识。
像静力学讲的是物体静止时受力情况,动力学就是研究物体运动受力关系的。
②关联知识:- 它和运动学联系很紧密。
毕竟物体的运动往往是受力的结果。
而且在能量方面也有关联,比如做功,力对物体做功就会影响物体的能量状态。
③重难点分析:- 重点呢就是几大基本力的分析和计算,像重力怎么算,弹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难点我觉得就是把不同的力综合起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比如说一个斜面上的物体,既有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可能还有摩擦力,再加上外力,这时候要清楚物体到底怎么运动就比较头疼了。
幕墙一些重要的结构概念(一些基本受力状态)一、轴心受拉外力通过截面中心,截面上各点受力均匀,材料强度可以被充分利用。
所以,对于适合抗拉的材料(如钢材),轴心受拉是最经济合理的受力状态。
采用高强钢丝,碳纤维等等材料。
二、轴心受压对于适合受压的材料(如混凝土、砌体以及钢材等)也是很好的受力状态。
但是受压构件较细长时会有稳定问题,偶然的附加偏心会降低构件承载力,甚至引起失稳。
由于压杆失稳总是在截面回转半径最小的方向发生,所以对于轴心受压构件,环形截面最为合理,圆形或方形截面也较为合理。
工字型截面、角钢或双角钢等也可以做压杆使用,但由于两个方向的回转半径不同,往往首先在回转半径小的方向引起失稳。
对于混凝土来说,适于抗压,但当压力很大时,截面也非常大,结构自重大,影响结构的性能。
三、弯和剪弯和剪往往同时发生,工程中纯弯和纯剪的情况很少。
正应力在离中和轴最远处最大,截面中间部分应力很小,材料强度不能充分利用。
剪应力在截面中和轴处最大,在离中和轴最远处为零。
对于矩形截面梁,无论受弯或受剪,截面上材料强度都不能充分利用。
由于玩具M和剪力V 沿构件长度分布也不同,M跨中最大,支座处为零;而剪力支座处最大,跨中为零。
所以对于等截面受弯或受剪构件,材料的利用率比压或拉杆要差得多。
当然,做成T型或工字型截面相对要合理一些。
无论从承载力或刚度考虑,适当提高截面惯性矩是合理的。
四、扭受扭时由截面上成对的剪应力组成力偶来抵抗扭矩,截面剪应力边缘大,中间小;截面中间部分的材料应力小,力臂也小。
空心截面的抗扭能力和相同外形的实心截面十分接近。
受扭构件以环形截面为最佳,方形、箱型截面也较好。
该总论共有六部分,每一项都有关乎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作为结构人应能理解之、掌握之、应用之。
对每一部分都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论述:A 控制意义;B 规范条文;C 计算方法及程序实现;D 注意事项。
我想通过这样的整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更有利于大家的阅读、理解。
建筑力学中的各种名词解释引言:建筑力学是研究建筑物结构力学行为的学科,它涉及到大量的专业名词和术语。
本文将对建筑力学中的各种名词进行解释和阐述,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帮助和理解。
一、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建筑力学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建筑结构中,力的作用可以分为静力和动力。
静力是指力的平衡状态,其大小和方向相等;动力则是力的不平衡状态,会导致结构的变形和破坏。
在受力分析中,我们常用到的名词有以下几个:1.应力(Stress):在结构中发挥作用的力产生的内部反作用力。
它可以分为正应力、剪应力和轴心力。
2.应变(Strain):由于外力作用而导致的结构变形程度。
应变可以分为线性应变和非线性应变。
3.弹性(Elasticity):指结构材料的恢复能力,当外力作用消失时能够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4.屈服(Yield):结构材料在受力情况下出现的可逆性变形。
超过一定应力值后,材料无法恢复原状,并被认为已经屈服。
5.失稳(Instability):结构在受力过程中由于外力作用超过其承载能力而导致的倒塌。
二、承载力分析承载力分析是建筑力学中的关键内容之一,它主要研究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1.静力学平衡(Static Equilibrium):结构受力状态下各部分力的相互平衡。
2.荷载(Load):指施加在结构上的外力,包括自重荷载、活载和地震荷载等。
3.承载能力(Bearing Capacity):结构能够承受的最大荷载。
4.强度(Strength):材料或者结构在承载外力作用下不发生破坏的能力。
5.变形(Deformation):由于外力作用引起的结构形状、尺寸、位置的改变。
三、构件和构造构件和构造涉及到建筑结构中的各个部分,是结构力学中重要的概念。
1.梁(Beam):用于承担和传递荷载的构件,其承载方式通常为弯曲。
2.柱(Column):用于承担和传递上部结构荷载的垂直构件。
3.墙(Wall):承担纵向、横向荷载传递作用的结构构件。
物理杆杆知识点总结杆杆是物理学中一个常见的物体,它是用来支撑或者连接其他物体的一种结构。
在物理学中,杆杆的运动和力学特性是很重要的研究对象,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杆杆的相关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杆杆的基本概念、平衡条件、转动力学、挠曲现象以及常见应用等知识点,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杆杆的物理学原理。
1. 杆杆的基本概念所谓杆杆,是指一种长而细的物体,其长度比直径要大得多。
杆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曲的,可以是刚性的也可以是柔软的。
在物理学中,我们通常将杆杆看作刚性的物体来研究。
杆杆在物理学中有两种典型的运动状态:平动和转动。
平动是指杆杆整体的直线运动,而转动是指杆杆围绕某个轴线的旋转运动。
2. 杆杆的平衡条件在物理学中,杆杆的平衡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杆杆的平衡条件是指当杆杆受到外力作用时,杆杆整体不发生平动或者转动的状态。
对于杆杆的平衡条件,有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原理需要了解:如受力分析、力矩平衡等。
(1)受力分析在分析杆杆的平衡条件时,首先需要对杆杆上的受力进行分析。
这包括外力和内力的作用情况。
外力是指外部施加在杆杆上的力,如重力、支撑力等。
内力是指杆杆内部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如弹性力、剪切力等。
通过对受力的分析,可以得出力的平衡方程,从而确定杆杆处于平衡状态的条件。
(2)力矩平衡力矩平衡是指杆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所有作用在杆杆上的力矩的代数和为零的条件。
力矩是指力对某一点产生的旋转效应,可以用力矩等于力乘以力臂的乘积来表示。
在力矩平衡条件下,可以利用力矩的原理来求解杆杆的平衡位置和受力情况。
3. 杆杆的转动力学杆杆的转动力学是指杆杆围绕某个轴线的旋转运动的物理学原理。
转动力学与平动力学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特有的概念和原理需要了解。
(1)转动惯量转动惯量是指杆杆围绕某个轴线旋转时所具有的惯性特性。
转动惯量的大小与杆杆的质量分布和几何形状有关。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杆杆的质量和几何形状来计算其转动惯量,从而确定杆杆的转动状态和动力学特性。
高中物理概念大全高中物理是物理学的基础阶段,是进一步学习物理学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们将学习到许多重要的物理概念,这些概念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中物理的重要概念,包括力的概念、动量定理、能量守恒、电磁感应、光速等。
首先,力的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础之一。
力是指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描述物体在受到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其次,动量定理是另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
动量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动量定理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受到的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动量的变化量。
这个定理可以用来解释许多日常现象,例如,一个以高速运动的小球撞击另一个静止的小球,会使两个小球都运动起来。
能量守恒是另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
能量是物体运动、位置、速度等状态的函数,能量守恒是指在一个孤立系统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这个概念可以用来解释许多物理现象,例如,一个弹簧在振动时,它的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
电磁感应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当一个导线在磁场中运动时,导线中会产生电动势,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
这个现象可以用来解释许多电磁设备的工作原理,例如发电机和电动机。
最后,光速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常量。
光速是指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一个恒定不变的速度。
光速在许多物理学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例如在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时都需要用到光速。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的重要概念包括力的概念、动量定理、能量守恒、电磁感应、光速等。
这些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础,对于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解决实际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们应该深入理解这些概念,掌握它们的运用方法,为进一步学习物理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掌握公式,通往成功之路高中物理是许多学生感到头疼的科目之一,其中公式的繁多和复杂程度更是让人头疼。
共点力平衡知识点总结高中引言共点力平衡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力的平衡下物体可以保持静止或者以恒定速度直线运动。
因此,了解共点力平衡的知识对于理解物体的受力情况以及其运动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共点力平衡的基本概念、相关定律和应用进行总结。
一、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使物体发生位移或形变的原因。
在力的概念下,我们可以引入几个重要的概念: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大小通常用牛顿(N)作为单位,方向用箭头表示,作用点表示力的作用位置。
此外,力还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受力物体对外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若干个力对某物体的合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各个分力共同决定。
力的分解是指一个力可以分解成不同方向的分力,分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原力和分解方向共同决定。
这两个概念在力的平衡问题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共点力的条件共点力是指作用于物体上的多个力在一个共同的点上产生的力。
共点力平衡指物体受到的共点力合力为零。
共点力的条件包括:合力为零、力矩为零。
力矩是指力对物体产生的转动效应,合力为零是使物体保持静止或者以恒定速度直线运动的条件。
四、平衡条件的应用共点力平衡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夹杂关节、桥梁结构、力的分解等。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些应用。
1. 夹杂关节夹杂关节是物体之间通过摩擦力相互作用的一种约束形式,它在工程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木工、机械等。
我们可以利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夹杂关节在受力下的稳定情况,设计出合理的结构和材料,确保夹杂关节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桥梁结构桥梁是一个大型的工程结构,它承受着来自各个方向的力,因此共点力平衡的知识在桥梁设计中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利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桥梁结构在受力下的稳定情况,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共点力平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在实际中,我们经常需要将一个力分解成不同方向的分力,以便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14.《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标准1课程概述《建筑力学与结构》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是一门知识面广而综合性强的课程,本课程包括建筑力学、钢筋混凝结构与砌体结构、钢结构、抗震结构设五大部分内容。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重要技术基础和核心主干专业课,为施工员、监理员、造价员等岗位奠定必要的力学知识储备以及所需结构知识和结构概念。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建筑制图》、《建筑CAD》、《建筑构造》、《建筑材料》等,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建筑施工》、《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提供有关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为将来从事施工技术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位置,同时为培养施工员岗位即以后的建造师奠定结构基础。
2 课程目标2.1 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及能力分析见表 1。
表 1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2.2 课程目标本课程通过对土建施工企业调查、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业标准确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
(一)知识目标1.掌握建筑结构常用材料的种类和材性;2.掌握建筑结构及结构构件的一般构造知识,包括抗震构造知识;3.掌握一般建筑结构构件(或连接)的设计方法;4.掌握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方法、步骤;掌握多层砌体结构的设计方法。
(二)能力目标1. 具有进行一般建筑结构构件(受弯构件、轴向受力构件)截面设计与承载力复核的能力。
2. 具有一般多层砌体结构设计的能力。
3. 具有分析和处理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般结构问题的能力。
4. 具有正确识读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能力。
(三)态度目标1 .培养基本职业素养和良好的劳动纪律观念;2.具有获取、分析、归纳、交流、使用信息的能力。
3.具有合理利用与支配资源的能力4.具有自学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与交流能力5 .培养认真做事,细心做事的科学态度;6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根据工作任务合理分工,互相帮助、协作完成任务;7 .培养学生正确描述工作任务、工作要求,任务完成后独立完成技术总结。
结构力学最全知识点梳理及学习方法
一、结构力学基础知识:
1、力的分类:根据受力作用的物体的性质,可将力分为外力(外力作用于结构物体的外部,如重力、气压力、拉力等)和内力(内力作用于结构物体的内部,如弯矩、剪力等);根据力的方向划分,可将它分为拉力、压力和旋转力;根据力的特性划分,可将它分为特殊力和普通力;根据力的大小和方向,可将它分为大力、小力、稳定力和不稳定力;根据受力物体的形状,可将它分为直线力、非直线力、旋转力和转动力等。
2、构件的类型:构件按照结构的组成形式,又分为横担、梁、柱、支撑、支座、腰椎和压杆等。
3、材料性质:构件的材料性质主要由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杨氏模量等物理参数来表示。
4、结构形状: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结构形状可分为直线式结构、曲线式结构、对称结构、反对称结构、非对称结构和无规则结构等。
5、运动学结构:可将力学结构分为机械运动结构和动力学结构,其中机械运动结构主要由动力系统、载荷系统和传动系统等部分组成;而动力学结构主要关注的是结构物体的动力运动情况,其中重点研究的是结构物体的运动特性,如动力传递、动力控制和动力分析等。
受力分析的知识点总结在受力分析中,常见的受力包括拉力、压力、剪力和弯矩等。
下面我将总结一些受力分析的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1. 三大静力学定律在受力分析中,静力学定律是基本的理论基础。
其中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这三大定律为我们分析受力提供了基本方法。
2. 受力的分类受力可以分为内力和外力。
内力是物体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它们保持物体的形状和结构;外力则是物体外部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它们会改变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在受力分析中,我们需要将内力和外力进行合适的分类和区分。
3. 受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在受力分析中,我们需要准确地确定受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
作用点是指受力作用的位置,方向是指受力的作用方向,大小则是指受力的大小。
这些参数对于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至关重要。
4. 受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工程问题中,往往会出现多个受力同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情况。
这时,我们需要将这些受力进行合成或分解,以便更好地分析其受力情况。
合成受力是将多个受力合并为一个单一的等效力,分解受力则是将一个受力分解为若干个非共线的力的和。
5. 牛顿定律在受力分析中的应用牛顿定律是受力分析的基本原理之一,它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在受力分析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这三大定律,从而找到物体的平衡条件,预测其运动和变形情况。
6. 静力学平衡的条件在受力分析中,静力学平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一个物体处于静力学平衡的条件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和合外力矩为零。
通过静力学平衡条件,我们可以分析物体受力情况,从而预测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之,受力分析是工程学和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用来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受力情况。
通过受力分析,我们可以找到物体的平衡条件,预测物体的运动和变形情况,从而帮助我们设计和优化工程结构。
以上是一些受力分析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支座反力1. 引言支座反力是结构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在分析和设计建筑、桥梁等结构时,我们需要考虑到结构受力的平衡条件,其中一个关键的考虑因素就是支座反力。
支座反力可以理解为支撑结构的底座在顶部承受的力,以及承担住结构自身重量和外部荷载带来的力。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支座反力的作用、计算方法等方面来探讨支座反力的相关知识。
2. 基本概念在结构工程中,支座反力是指结构受力平衡的一种状态,即底座支撑结构在顶部施加的力。
支座反力通常分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两个分量。
在垂直方向上,支座反力包括垂直向上的支持力以及承担住结构自身重量和外部荷载的重力。
在水平方向上,支座反力通常包括水平向内的摩擦力以及水平方向上由荷载引起的水平支持力。
3. 支座反力的作用支座反力在结构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支座反力是确保整个结构能够保持平衡的基础。
它通过承担结构的自重和外部荷载的作用,使结构能够在不倒塌的情况下稳定运行。
其次,支座反力也是承受外部荷载的一种反应,它会影响到结构的设计和施工。
支座反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结构所需要的材料和构件尺寸,进而对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要求。
4. 计算方法支座反力的计算是结构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进行计算时,可以采用静力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确定支座反力。
具体计算方法根据不同的结构和受力情况而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思路是相似的。
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计算支座反力:首先,确定结构的受力情况和荷载条件。
这包括结构的几何形状、外部荷载的大小和方向等。
根据具体情况,结构可能承受的荷载包括自重、活载(如人员、车辆)、风载、地震载等。
其次,建立结构的受力平衡方程。
根据结构的几何形状和受力情况,可以建立结构的受力平衡方程。
通过对结构上各个部分受力的分析,确定支座反力的大小和方向。
然后,应用静力学的原理和方法,求解支座反力。
根据受力平衡方程,可以通过解方程的方法求解支座反力。
一般情况下,可以利用力的平衡和力矩的平衡来计算支座反力。
大二建筑结构知识点建筑结构是指建筑物所采用的结构形式和构造材料以及其连接构件的方式。
在大二的建筑学学习中,建筑结构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大二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点,包括结构的分类、结构的荷载分析和结构连接方式等。
一、结构的分类建筑结构按照形式可以分为下列几种:框架结构、壳体结构、悬链结构、网壳结构、半挂壳结构、薄壁结构、轻型结构和复合结构等。
框架结构是建筑工程中最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它由柱、梁和承重墙组成;壳体结构则是以薄壁板为极限的权益结构形式,如圆顶、穹顶等。
二、结构荷载分析在结构设计中,荷载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结构荷载是指外界施加在建筑物上的力的作用,包括自重、活荷载和恒载等。
其中,自重是由建筑物本身的质量产生的重力作用,活荷载是指人员、设备和家具等在建筑物内部移动产生的荷载,恒载则是指固定设备、管线和材料等施加在建筑物上的持久荷载。
三、结构的连接方式建筑结构的连接方式分为钢材连接和混凝土连接两种。
钢材连接通常采用螺栓、焊接和高强度螺纹等方式,这些连接方式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等特点。
而混凝土连接则是通过钢筋和混凝土的配合来实现,常见的连接方式有榫卯连接、榀状连接和埋置连接等。
四、结构的稳定性分析结构的稳定性是指建筑物在外界荷载作用下不发生失稳倾覆的能力。
稳定性分析是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涉及到结构的刚度、强度和抗侧扭能力等。
常见的分析方法有静力分析、弹性力学分析和有限元分析等。
五、结构的抗震设计在抗震设计中,建筑结构需要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以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安全稳定地承受作用在其上的地震荷载。
抗震设计包括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抗震设计的等级和抗震构造设计等。
六、结构的施工工艺结构的施工工艺是指在建造建筑物的过程中,对结构进行组装、安装和连接的一系列工作。
施工工艺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需要考虑到施工的顺序、施工方法和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等。
综上所述,大二建筑结构的知识点包括结构的分类、结构的荷载分析、结构的连接方式、结构的稳定性分析、结构的抗震设计和结构的施工工艺等。
一些重要的结构概念(一些基本受力状态)
一、轴心受拉
外力通过截面中心,截面上各点受力均匀,材料强度可以被充分利用。
所以,对于适合抗拉的材料(如钢材),轴心受拉是最经济合理的受力状态。
采用高强钢丝,碳纤维等等材料。
二、轴心受压
对于适合受压的材料(如混凝土、砌体以及钢材等)也是很好的受力状态。
但是受压构件较细长时会有稳定问题,偶然的附加偏心会降低构件承载力,甚至引起失稳。
由于压杆失稳总是在截面回转半径最小的方向发生,所以对于轴心受压构件,环形截面最为合理,圆形或方形截面也较为合理。
工字型截面、角钢或双角钢等也可以做压杆使用,但由于两个方向的回转半径不同,往往首先在回转半径小的方向引起失稳。
对于混凝土来说,适于抗压,但当压力很大时,截面也非常大,结构自重大,影响结构的性能。
三、弯和剪
弯和剪往往同时发生,工程中纯弯和纯剪的情况很少。
正应力在离中和轴最远处最大,截面中间部分应力很小,材料强度不能充分利用。
剪应力在截面中和轴处最大,在离中和轴最远处为零。
对于矩形截面梁,无论受弯或受剪,截面上材料强度都不能充分利用。
由于玩具M和剪力V 沿构件长度分布也不同,M跨中最大,支座处为零;而剪力支座处最大,跨中为零。
所以对于等截面受弯或受剪构件,材料的利用率比压或拉杆要差得多。
当然,做成T型或工字型截面相对要合理一些。
无论从承载力或刚度考虑,适当提高截面惯性矩是合理的。
四、扭
受扭时由截面上成对的剪应力组成力偶来抵抗扭矩,截面剪应力边缘大,中间小;截面中间部分的材料应力小,力臂也小。
空心截面的抗扭能力和相同外形的实心截面十分接近。
受扭构件以环形截面为最佳,方形、箱型截面也较好。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心受拉构件是最合理的状态,尤其是对高强钢丝等抗拉强度高的材料特别合理。
弯和剪也是常见的受力状态,但对截面材料的不充分利用,这在工程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选用合理的截面形式和结构形式就很重要。
对于较大跨度的梁,可改用桁架,梁中的剪力和弯矩便改为桁架杆件的拉、压状态,材料得以充分利用,还可节省材料,减轻自重,可跨越更大的跨度。
扭转是对截面抗力最不利的受力状态,但工程中也很难避免,如框架边梁、旋转楼梯等,都存在较大的扭矩,设计中应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