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屈原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1
目录绪论: (4)一、浪漫主义的概念、特征及种类................................ (4)3(一)、什么是浪漫主义及浪漫主义文学 (4)(二)、浪漫主义的特点及种类 (5)二、屈原创作的浪漫性 (7)(一)、屈原浪漫主义特征 (7)1、诗歌形式富浪漫气息 (7)2、浪漫高洁的人格理想 (8)3、浪漫性之奇特的想象与高度夸张 (8)三、庄子创作的浪漫性 (9)(一)庄子的浪漫主义特征 (9)1、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形象 (9)2、寓言说理,生动蕴藉的浪漫笔法 (10)3、出乎寻常的夸张比喻手法 (10)四、屈庄浪漫主义的异同比较 (11)(一)相同之处 (11)1、现实的不容催生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11)2、作品都体现了主观人格魅力 (12)3、文章的修辞手法相同 (13)(二)不同之处 (14)1、迥异的人生态度和不同浪漫主义精神内质 (14)2、文章的表现手法上存在不同 (14)3、以是否入世为标准探讨积极与消极 (16)结论 (16)屈庄浪漫主义异同比较- 2 -屈庄浪漫主义异同比较学生:汪娟指导老师:王萍淮南师范学院中文与传媒系摘要:中国文学和文人很多受到屈原和庄子的影响。
他们不但人格高洁,而且其浪漫主义文学的成就树立了文学史的高峰。
从浪漫主义的概念、特征和种类为出发点来探讨屈庄浪漫主义的异同点。
申明两者的独特性也就是各自创作的浪漫性,再从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程度、感情抒发的主观性、表现方式探讨其共性。
最后从相同的夸张手法、奇特的行文思路等方面对比其差异性。
同时我们要明白研究此论题对于研究中国浪漫主义乃至世界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屈原;庄子;浪漫主义文学;比较;表现手法;现实和理想世界Qu Zhuang romanticism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Student: WangJuanGuiding teacher: WangPing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Chinese and Media DepartmentAbstract:Qu Yuan and Zhuangzi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literati. Not only do they have a noble personality, and achievements of Romantic literature also reached the peak of literary history. Romantic writer for Chu, also accept the influence of the Chu culture, but also equally by 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 which makes them a lot of similarities, similar situation so that they are not satisfied with the present and go to turn the pursuit of an ideal world, the same noble qualities determine their personality, the United States with the same enthusiastic pursuit of, and respect. However, as individuals, their body radiates more different. Different life experiences to create different styles of romanticism,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of the differences led to different styles of romanticism, one is negative, a positi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ork practices are very different, which also led to the different content of their work.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he two ideologic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starting to study the similarities anddifferences of their literary style and the spirit.Keyword:Qu Yuan Zhuang Zi Romantic Literature Compare绪论:浪漫主义的滥觞可以说是上古神话的奇妙幻想, 后代作家的艺术想象力的获得需要神话的启发。
庄子,会飞翔的人素材:庄子:(1)“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庄子生活潦倒却创作出了《逍遥游》等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的作品。
论点:物质和精神并不是成比例延伸的。
(2)庄子夫人过世,也敲着瓦盆歌唱。
在他的眼中死与生相等,都无所谓忧乐。
论点:推崇怡然自得,道法自然的生活态度。
屈原:(1)在社会动乱的时代里提出了对神话传说、自然现象提出了一百多个问题,作出了《天问》。
论点:只有过滤了心灵芜杂的人,方能有辽远的目光和敏感的心思。
殁身不殆的伟人庄子与屈原,同样是两个时代的伟人,用生命诠释着各自瑰丽而诱人的梦境。
笛卡尔曾说过:“我思故我在。
”这些思想只要一日被人们所传承,他们的生命便永不会消逝,因为每一个为此深思的人都将是他们生命的延续。
屈原的死,是一个时代的落幕。
庄子的死,却是一个灵魂的永生。
从这个方面看,我更敬仰庄子胜于屈原。
屈原纵身跃入汨罗江,以英雄式的死为一个时代殉葬。
后人在江中撒了多少眼泪来祭奠这个沉重的生命。
相比而言,庄子的死就显得无关痛痒了,陪伴庄子的只有一间陋室和满梦境光怪陆离的仙境之景。
然而我相信,庄子对此感到的欣喜应大于凄凉。
老子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人都是从无中生出来。
从无到有,必然就会从有返回到无,只有真正坦然面对生的人方能坦然面对死。
屈原选择自尽并不可谓坦然,而是在时代和自身责任感的双重逼迫下的一条逃亡之路。
唯有死方可跳脱这个不美好的世界。
庄子的死却是格外坦然的,在他的眼中死与生相等,或许都不过是蝴蝶做的一场梦。
梦醒了,他便化作蝴蝶,到另一个意象编织成的世界中去了。
“殁身不殆”说的恐怕便是庄子这样的人,死亡不再是逃避,而是一种新生。
“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外物不能忧心。
”《道德经》中认为只有去除物欲和“知求”,心中才会坦然,这让人想起了卡夫卡死前试图烧毁自己所有作品的举动。
只有在尘世了无牵连,才可回归最后的平静。
庄子的一生便是如此不被外物所困扰,不参与政事,不慕富贵,穷困潦倒却无所求也无可畏,这难道不是一种更高的境界吗?世事变迁,总是从四周重重掩至的暮色开始,等你忽然惊起之时,已是黎明。
屈原和庄子的人生选择人生选择体现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学界对于屈原和庄子的研究多集中在浪漫主义这一手法的比较上,而对于二人的人生选择问题,则仍需进一步研究。
本文从屈原和庄子的两篇代表作入手,从其人物形象选取的角度,见微知著,以期还原两人真正的人生选择。
标签:屈原;庄子;人生选择《离骚》和《逍遥游》作为《楚辞》和《庄子》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和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倾向。
其中,二人的创作风格颇多相似,以浪漫主义特征最为人称道。
然本文另辟蹊径,不再对其浪漫主义特色做过多赘述,而是主要从两篇作品的人物形象的选取角度出发,旨在探究屈原和庄子的人生选择。
一、相同人物——尧首先,从两篇作品中共同谈到的人物——尧说起。
《史记·五帝本纪》:“天下明德皆自舜帝始。
”〔1〕32在屈原的《离骚》中,把尧作为忠君形象,加以赞扬,“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对于尧舜一类的贤君明主,由于他们德高望重,治国有方,深受人民的广泛爱戴。
所以,屈原在《离骚》中把他们作为正面人物形象,多次以他们为例,去说服怀王回头是岸。
同时,把与尧舜相对的桀纣一类的昏君拿来做批判的对象,他们骄奢淫逸,生活腐堕。
内政不修,外患不断,民不聊生,危机四伏,终成亡国之君。
以此来警戒楚怀王要举贤授能,修理法度,远谗近贤。
屈原选取“尧”这个人物,一方面表现了屈原的忠君爱国思想,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强烈的入世意识。
在《逍遥游》中,“尧让天下于许由”,这里的许由是上古的一位高节之士,相传尧要把帝位让给他,许由推辞不受,觉得是对其的一种侮辱,于是就跑到颖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这些世俗之言。
相传许由做过尧、舜、禹的老师,是一位有名的隐士。
其中,尧欲将天下让与许由的这个想法,表现了庄子思想中的对于官场的摒弃,而表现许由辞而不受的这一情节,则是表现了许由对世俗功名利禄的蔑视,侧面反映了庄子的处世思想。
对于尧这个人物,在《离骚》和《逍遥游》中选取的是不一样的点,屈原从尧的治国理政,勤政爱民的角度引用,而庄子则从尧欲让天下的角度来写,表明庄子对于充分表明两人对于政治官场迥异的态度和选择。
77投稿信箱 greenchina_b@追思屈原,偶尔会想到庄子。
屈原与庄子有可比性吗?据推测,庄子大约生于公元前369年,大约死于公于前286年,而屈原大约生于公元前340年,大约死于278年。
彼此的生卒年月比较接近,大抵属于同一个时代,至少共过一方天空的。
但他们实在不像同一代人。
前后只相差几十年,却有着极其明显的代沟。
他们简直就是两种人。
如果说乐观的庄子活得很潇洒,悲观的屈原则活得太不潇洒了,准确地说,是活得太累了。
庄子是宋国蒙人,屈原是楚国人。
庄子是著名的隐士,屈原是著名的诗人。
庄子与屈原文 洪烛Zhuangzi and Qu Yuan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78庄子也当过官的,只不过官做得很小,好像叫漆园吏,时间也很短。
他很快就扔掉这芝麻官,终生隐逸,在江湖上钓点小鱼小虾。
屈原一直喜欢当官的,官曾经做得很大,做过仅次于令尹(相当于宰相)的左徒,算是高干了。
即使后来把这么高的官职弄丢了,也还是三闾大夫。
跟习惯了布衣草履的庄子相比,屈原绝对是贵族,从年轻时就爱穿名牌时装:“余幼好此奇服兮……”他穿得比庄子上档次,心里却一点不如庄子快乐。
一开始跟同僚搞不好关系,觉得别人老是在妒嫉自己,陷害自己。
后来又失去了领导的宠爱,作为不受欢迎的下级给打发到贫困山区。
他并不想做隐士,却被打入那露天的冷宫,与世隔绝:“国无人莫我知兮……”失去了位置也就失去了价值,他至死都被那失重感折磨着。
同样是浪迹江湖,庄子活得很本色,而屈原难免会透过一副有色眼镜看山、看水、看人、看世界,不仅看不到美,还看出了无尽的凄凉、无边的灰暗,真有些辜负了沿途的青山绿水。
为什么它们总能带给庄子好心情,却偏偏让屈原越看越伤感呢?只能这么理解:屈原的心己受了重伤,像这样心里受伤的人,光靠美是救不了他的。
甚至自由,也不是一味良药,只会使他更加没着没落。
而早早逃离仕途的庄子,几乎还长着一颗童心啊,无牵无挂,无忧无虑,看什么什么都好看,吃什么什么都香。
庄子与屈原个性精神比较杨德贵(信阳师范学院,河南信阳!"!###)[摘要]庄子与屈原都是追求人格尊严与独立的富有个性化的人物,但他们的人格精神却有着不同的内涵。
两人都有超凡脱俗之志,庄子的超脱是勘破世情之后的自保与自适,而屈原则是遭受打击之后以我主沉浮的自信去超越现实、开辟光明之路的不屈与抗争;两人都在追求人格的独立与完善,庄子是以残损肉体为代价换取健全的“道德”,而屈原则是以内美带外美,以外美增内美,内外兼修。
庄子与屈原的追求,为后世文人开辟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关键词]庄子与屈原;个性精神;不同的内涵;两条道路[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神州大地上,演进着一场空前的历史变革,一股强大的思潮剧烈地冲击着旧的社会观念,传统的思想意识面临全面的挑战,人们的心灵在寻找归宿。
社会处于极度的混乱之中,似乎一切都失去了常规。
在这拔地而起的思想变革的狂飚之中,游荡着庄子与屈原这两个思想的精灵,似天马行空,不可羁绊,充分展示了人类个性精神的巨大魅力和照人的光彩。
他们以卓绝的艺术技巧、深邃的思想、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浪漫的情思、狂放的风格,建构了两座遥遥相对而又款曲暗通的人类精神的不朽艺术殿堂。
一、共有的超凡脱俗之志及其不同的内涵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的巨大变革引起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人们设想从不同的途径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然而天下沉浊,道不得行,动辄有性命之忧,居生不乐,无限的创造力、满腔的救世热忱都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其作用点。
于是庄子、屈原二人便跳越于时代之巅,放眼辽阔的宇宙,把自己的理想移出现实之外,寄托在另一个世界,以求得精神上的自由解放、人格的彻底昭示。
他二人为我们塑造了两个典型的艺术形象。
但是在“超凡脱俗”这一点上,各自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也具有不同的内涵。
庄子的超脱是彻底地“看破红尘”后的自保与自适。
论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之异同【摘要】庄子和屈原同为战国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家,他们的浪漫主义风格因为相同的时代背景而有不少相似之处,但由于他们出身不同,他们的作品从创作手法、创作风格上相比较,差异也是显著的。
【关键字】屈原庄子浪漫主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孕育了无数文人才子,造就了江淮一代富于幻想的浪漫主义风格。
庄子和屈原,一个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道家的代表人物;一个是著名的政治家、爱国诗人和浪漫主义诗人。
他们同生活在战国时期,在浪漫主义文学史上都占了重要地位。
但由于出身不同,政治态度不同,经历不同,所以庄子和屈原虽然同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虽然在批判现实、崇尚人格美等方面有相同之处,但在创作风格精神境界、思想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
一、相同的时代背景及不同的出身经历对他们思想的影响庄子和屈原都生活在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战国时代,因此他们都有着批判现实的写作倾向。
但虽身处同一时期,两人的出身以及社会经历是有很大差距的。
屈原是楚国人,出身贵族,生活优越,庄子是宋国蒙人,生活贫困潦倒。
由于出身经历不同导导致迥异的态度,使他们作品的风格不同。
庄子是“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①的平民知识分子,屈原则是身仕左徒三闾大夫并为楚王近臣的同宗①选自《庄子杂篇列御寇第三十二》。
贵族。
对庄子而言,出身的困乏使其内心深处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哲学有着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
而屈原后期被流放,那一时期的作品中仍旧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
二、对待现实的态度以及政治态度对他们风格的影响两者都有着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的老子的思想,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
他对时代有绝望感,窒息感,对现实抱以一种不得已的消极态度,对人世间事物抱以不得已的超脱态度,强调独志和自化。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
巨星”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
他们同时出现于中国的战国时代,庄骚比翼,哲诗辉映,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
庄子是一位将认知与审美融为一体的哲人,他的人本体论哲学,让人们追思“有限的个体生命如何去把握永恒的美的人生”,带有一种诗意的光辉。
一部探讨哲理的《庄子》,充满了艺术想象、浪漫情调和浓郁的诗情。
以“辩多而情激”着称的庄子,正是在理智与情感、哲学与诗之间寻求美和自由的人生——诗意的人生。
庄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确切地说,他是一位“哲诗”。
屈原则恰好是诗人而兼哲人,是一位“诗哲”。
他不仅写出了《天问》那样广泛涉及宇宙、神灵、万物、历史、政治、人生问题的哲理诗,以诸子式的怀疑、批判、探索的精神,叩问宇宙、历史与人生之谜,即使《离骚》、《九歌》这类抒情诗篇,也都蕴含了深邃的哲学意识,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哲学、历史哲学、人生哲学的思考。
庄子、屈原及其作品的出现,远远超出了哲学、诗歌艺术的范畴,而具有了整个文化精神领域的意义。
庄子与屈原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文化高峰中文史哲互涵互动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
战国时代,经济、政治经历着极为深刻的变化,文化上亦在历史继承和南北交流的基础上总结、革新、开创,从而掀起了中国文化史上灿烂的第一个高潮。
在这个“高峰”和“源头”时代,出现了以“楚辞”为代表的文学,以《左传》《战国策》为代表的史学和以诸子为代表的哲学,它们体现了
努力学习,报效父母。
屈原的《渔父》与庄子的《渔父》有哪些不同之处?首先是相同的篇名——两篇都问世于先秦时代(当然有时间先后)的作品,用了同一个篇名——“渔父”,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纯属巧合?还是后者有意对前者效仿而做了同题文章?抑或两篇作品同出于一人之手?其次是两篇作品的主人公都有渔父,且又通篇几乎都是渔父与另一主人公的对话——《庄子渔父》是渔父与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楚辞渔父》是渔父与屈原的对话;再次,两篇作品中展示的渔父其人及其话语,虽不相同,却仔细辨别,可以隐隐感觉两个渔父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相通——人物形象或思想理念上的某些类同。
这就引发了我们对这两篇作品的作者、创作时间、渔父形象,以及作品旨意等的比较、探讨和分析,似乎迄今为止,学界尚无人对此作过论述或发表过见解。
先说两篇作品的作者和创作年代。
《庄子渔父》属于《庄子》的杂篇之一,《庄子》一书按《汉书艺文志》载录是五十二篇,我们今天看到的本子,共三十三篇,此系依据晋代郭象《庄子注》的本子,其中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三个部分。
一般学者认为,内篇系庄子本人所撰,外、杂篇多数为庄子所撰,少数为其弟子所撰,个别篇系后人伪托;也有学者认为,内、外、杂篇绝大多数系庄子本人所撰,少数为其弟子所撰或后人伪托,这个问题至今未有定论。
但《渔父》篇在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有明确记载,说庄子“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且《吕氏春秋》所载内容涉及《庄子》的也有《渔父》篇。
可见,《渔父》篇为庄子所撰基本不误。
《庄子》一书的产生年代应该在战国时期(成书年代最迟不会晚于西汉初年),这似乎已是学界的公认了。
《楚辞渔父》按《汉书艺文志》和东汉王逸《楚辞章句》,认为是战国时代作品,作者为屈原,王逸说:“《渔父》者,屈原所作也。
屈原放逐,在江、湘之间,忧愁叹吟,仪容变易。
而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然自乐。
时遇屈原川泽之域,怪而问之,遂相应答。
丰富认知作文大地有高山和峡谷,人间有高尚和卑下。
人世中充满着七情六欲的烟和雾,一切亲情、友情、爱情犹如四面八方的风笼罩着这个烟雾交错的世界。
立于天地间,谁能够脱离红尘的牵绊,谁能抛开一切俗念?古今中外又有几人能够穿越感情的烟雾?像庄子的豁达与放逸吗?像屈原的忠诚爱国吗?虽然庄子能与鲲鹏为友,能穿透世间有为的境界,但他却悠游而无法脱离尘世的纷纷扰扰。
屈原放弃一切而忠诚于国,却赴清流而为保全自己的清白。
庄子和屈原都把自己放在广阔无垠的宇宙外层,却不知在他诞生之日,地球上的灰尘已把他们都打上了人间的烙印。
于是,无论怎样去俯视这宇宙,都是带着感情的`牵绊,仿佛地面有无数的线牵连着各处器官,你又如何能够把这层烟雾拨开?大智大贤的古圣人尚且如此,渺渺众生又岂能拨开世间的云雾?曾有云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但孔子亦凡夫,这世间的真真假假,是非曲折,迷离而复杂,孔子又有什么本领把一切都看透?人人都心中有牵绊,于是,在每一个十字路口,人们都要徘徊,或寻思未来的道路,或在心中掂量谁轻谁重,或衡量谁是谁非。
或逢大的抉择,则更是瞻前顾后,唯恐与谁有隙,或冷落了谁。
没有谁知道你心中的曲折。
然而,我们早已习惯去适应别人的需要,让人生的太阳通过别人反射而获得。
真理无人能推翻,因为他早已与人们认知世界的心理息息相关。
在感情的牵绊下,一切都有了约定俗成的定论。
中国是一个人情大国,小至亲朋好友间礼尚往来,大至国际间谈判都特有人情味。
不能否认悠久的历史风情早已浇铸了这种情感,也不能否认这种情感的价值,但铁的原则又怎能让人情去牵绊和综合?中国加入WTO后,难道能够让人情做后盾,去开辟崭新的辉煌吗?世界需要的是认知,是开拓,而非人情面前扭曲的对与错,善与恶。
感情让认知陷入迷惘的泥潭,让认知像拴了线的鸟雀而无法像鲲鹏般翱翔在蓝天。
真正的认知便是要拨开人间的烟雾,脱去感情的外衣,让真的世界犹如初生婴儿般纯洁地再现于眼前。
庄子,屈原,韩愈的故事的感悟(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1.庄子的故事:无为而治,顺其自然2.屈原的故事:忠诚为国,忧国忧民3.韩愈的故事:敢于直言,提倡古文4.感悟:学习先贤的品质,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正文(篇1)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名人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其中,庄子、屈原和韩愈的故事让我们感悟到了治国、为人和处世的智慧。
首先,庄子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无为而治的道理。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在《庄子·逍遥游》中,庄子以大鹏展翅高飞为例,告诉我们要顺应自然,把握大势,才能达到人生的巅峰。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学会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遵循自然规律,从而在各个领域取得成功。
其次,屈原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忠诚为国、忧国忧民的精神。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他为国家竭忠尽智,提出了许多有益于国家的建议。
然而,由于朝中奸佞当道,屈原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以身殉国。
屈原的故事教育我们要忠诚于国家,关心民生,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次,韩愈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敢于直言,提倡古文。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敢于直言,秉笔直书,为国家的政治改革和文化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韩愈的故事启示我们要有敢于直言的勇气,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
总之,通过学习庄子、屈原和韩愈的故事,我们感悟到了治国、为人和处世的智慧。
目录(篇2)1.庄子的故事:无为而治,顺应自然2.屈原的故事:忠诚为国,投身汨罗江3.韩愈的故事:敢于直言,推动社会进步4.感悟:学习先贤,积极面对人生正文(篇2)在我国历史上,庄子、屈原、韩愈都是令人敬仰的先贤。
他们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引导我们在人生道路上积极前行。
首先,我们来了解庄子的故事。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庄子以游鱼为喻,阐述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道理,表达了人们应该尊重自然、顺应天性的思想。
庄子与屈原对话原文庄子:屈原啊,今天我特地来找你,想与你交谈一番。
屈原:庄子先生,有何指教?庄子:最近我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觉得人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你有何看法?屈原:我也曾思考过这个问题。
人生苦短,我们应该珍惜时间,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情感表达。
庄子:正是!人们常常被世俗的名利所困扰,过多的追求物质和地位,却忽略了内心的需求。
屈原:我曾经担任楚国的官职,身陷政治斗争,感到疲惫和失望。
后来我选择了离开官场,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庄子:你的选择很有智慧。
内心的宁静和自由是人最大的财富,追求这种境界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乐趣。
屈原:但是,庄子先生,我们不能完全逃避现实,逃避社会。
我们还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变和影响世界。
庄子:你说得对。
逃避并非解决之道,我们需要以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与社会互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屈原:正是如此。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境。
庄子:你的话提醒了我,我们不能只关注个体的内心,还要考虑整个社会的状况和发展。
屈原:是的,我们应该关心他人,关注社会,以共同的努力来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庄子:我觉得我们的思想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共同追求着人生的真理和境界。
屈原:是的,我们都在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寻找内心的安宁和自由。
庄子:屈原啊,我很高兴与你进行这次对话,你的见解对我启发很大。
屈原:我也很荣幸能与您交流,你的思想深邃而卓越。
庄子:希望我们能继续保持联系,一起探索更多关于人生和世界的奥秘。
屈原:当然,我期待与您的再次交流。
让我们共同努力,实现内心的自由和社会的进步。
庄子与屈原的对话结束了,但他们的思想与智慧将继续影响后世。
他们在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的同时,也关注着社会的现实和发展。
他们的对话启发我们,让我们思考人生的真谛,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同时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社会,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他们的思想将继续激励着我们,引领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高二语文期末复习仿写训练
1. 请在庄子、屈原、史铁生中任选两人为对象,仿照下面的示例各写一段话。
要求修辞手法相同,句式基本一致。
(8分)
示例:鲁迅是寂寞的,在浓黑的悲凉中,在麻木愚弱的民众中,独自彷徨呐喊;但他却在寂寞中找到了民族真正的病根,为昏睡的国人开出了一剂疗救精神的良方。
庄子是寂寞的,;但他却在寂寞中。
屈原是寂寞的,;但他却在寂寞中。
史铁生是寂寞的, ;但他却在寂寞中。
2、请仿照画线句子,另写两句话。
要求观点鲜明,句式一致。
(6分)
北京大学教授李零认为,孔子是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为立身标准的人;是一个无权无势,却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
我认为,孔子,;,。
,;,。
3、仿照下面句子,在下面横线处再写两个句子,必须符合文段主旨。
(6分)
阅读屈原,就是在阅读一种伟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人奋力前进;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思想、文化的传承也铸就了中国文化,也正是这种吸收传统文化的特点,使得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4、照应给出的诗句,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使诗歌语意完整(注意照应)。
(6分,每句3分)你走了,没有留下地址,只留下一串笑容在夕阳里;
你走了,没有和谁说起①;
你走了,没有说去哪里,只留下一串影子在小河里。
你走了,②,双眼动荡在露珠里,影子摇晃在河水里。
哪里都有夕阳,哪里都有露水,哪里都有小河。
你走了,留下整个的你!
5、依照例句,选择某一事物,通过情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例句: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