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图像题专题
- 格式:doc
- 大小:710.50 KB
- 文档页数:9
专题39图像类问题解答图象题的总纲领是:先搞清楚图象中横坐标、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坐标上的分度值;明确图象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利用图象的交点坐标、斜率和截距及图象与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计算;根据图象对题目中的问题进行数据计算或做出判断性结论。
我省各地市在中考试卷中,每年都在最后两道大题其中的一道题里出现一个涉及利用图象提供信息的计算题。
分值可观,加强训练。
知识点1: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图象问题解题时先分析图象的特点:物体的路程随时间如何变化,判断物体在各时间段内做什么运动,熟练应用速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如何变化,判断物体在各时间段内速度怎样变化,确定做什么运动,再熟练应用速度公式正确解题。
知识点2:温度——时间图像1.熔化图象(1)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2)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2.凝固图象(1)晶体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2)非晶体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3.水沸腾图像(1)由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2)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B 图符合水沸腾前的现象;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的温度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故图A 符合水沸腾时的现象.知识点3:质量——体积图像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2.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这种特性。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即:热胀冷缩,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密度变小。
初三化学图像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试题经典一、化学图像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A.A B.B C.C D.D【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纵坐标是二氧化锰的质量,横坐标是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错误。
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质量减少,所以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先增大,反应结束后不变,错误。
C、横坐标是金属的质量,纵坐标是酸的质量,这属于足量金属等量酸的情况,最终产生的氢气由酸的质量决定,酸的质量相等,所以产生氢气的质量应该相等,错误。
D、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正确。
故选D。
2.下列图像正确反映实验变化关系的是()A.图1:用等体积5%过氧化氢溶液制O2,其中a未使用催化剂,b使用了催化剂B.图2: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图3: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水D.图4:将等质量的不同金属分别放到足量的相同稀盐酸中【答案】B【解析】【详解】A、催化剂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可以缩短反应时间,即a的反应时间应长一点,b 的反应时间短,选项错误;B、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然后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沉淀氢氧化铜,直至硫酸铜完全反应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选项正确;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水,溶液的碱性减小,但溶液始终呈碱性,即溶液的pH 逐渐接近7,但始终大于7,选项错误;D、等质量的镁、铝、铁与足量酸反应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关系为铝>镁>铁,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等质量的锌、铁、镁、铝与足量酸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铝>镁>铁>锌。
3.若向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盐酸,下列图象正确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反应完后,继续滴加盐酸,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初三物理图像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关于速度和时间的图像,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 直线上升B. 曲线上升C. 直线水平D. 曲线水平2. 在物理学中,用来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图像是:A. 速度-时间图B. 位移-时间图C. 力-时间图D. 能量-时间图3. 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是一条斜率为2 m/s²的直线,那么该物体的加速度是:A. 1 m/s²B. 2 m/s²C. 4 m/s²D. 0 m/s²4.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时间图像的面积代表:A. 速度B. 加速度C. 位移D. 动量5. 下列哪个图像可以表示物体的动能变化:A. 动能-时间图B. 速度-时间图C. 位移-时间图D. 力-时间图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的________。
7. 位移-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的________。
8.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的________。
9. 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为3 m/s²,其位移-时间图像的斜率应为________。
10. 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时间图像是一条斜率为6 J/s的直线,那么该物体的功率是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解释为什么速度-时间图像的面积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移。
12. 描述力-时间图像的面积如何与物体的动量变化相关。
四、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13. 一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是一条斜率为4 m/s²的直线,求物体在5秒内的位移。
14. 一个物体的动能-时间图像是一条斜率为12 J/s的直线,求物体在4秒内所做的功。
答案一、选择题1. C2. B3. B4. D5. A二、填空题6. 加速度7. 速度8. 动量变化9. 6 m/s²10. 24 J三、简答题11. 速度-时间图像的面积表示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移动的总距离,即位移。
初三物理图像试题及答案试题:初三物理图像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图像不能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A. 直线B. 曲线C. 折线D. 圆形2. 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这表示:A. 物体静止B. 物体加速运动C. 物体减速运动D. 物体匀速运动3. 在速度-时间图像中,图像与时间轴之间的面积代表:A. 物体的位移B. 物体的速度C. 物体的加速度D. 物体的动量二、填空题4. 在速度-时间图像中,如果图像是一条斜线上升,这表示物体的_________。
5. 根据速度-时间图像,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_________。
三、简答题6. 描述速度-时间图像中斜率的意义,并举例说明。
7. 解释为什么速度-时间图像的水平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四、计算题8. 假设一个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斜率为2 m/s²的直线,从时间t=0开始,求物体在t=5s时的速度。
9. 如果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是一条斜率为4 m/s的直线,求物体的初速度和加速度。
五、解答题10. 根据题目9的图像,绘制物体在前3秒内的位移-时间图像,并解释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
答案:一、选择题1. D. 圆形2. D. 物体匀速运动3. A. 物体的位移二、填空题4. 加速度5. 位移三、简答题6. 速度-时间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例如,如果图像是一条斜率大于0的直线,表示物体在加速运动。
7. 速度-时间图像的水平线段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即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也就是静止状态。
四、计算题8. 物体在t=5s时的速度为:v = 初始速度 + 加速度 * 时间 = 0 + 2 * 5 = 10 m/s9. 位移-时间图像的斜率是速度,所以物体的初速度为4 m/s。
由于速度是加速度和时间的乘积,物体的加速度为4 m/s²。
五、解答题10. 绘制的图像将是一条斜率为4 m/s的直线,从时间t=0开始。
(一)关于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图像专题
1.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B.C.D.
(二)关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图像专题
1.(2006•无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下列各图像正确的是()
A.B.C.D.
2.下列图像中能表示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二氧化锰在反应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图是(t时表示反应已完全)()
A.B.C.D.
(三)关于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图像专题
1.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混合制氧气,下图表示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图像是(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
A.B.C.D.
2.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与氯酸钾共热制氧气,表示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随反应间的变化图像(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是()
A.B.C.D.
3.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氧气时,反应中MnO2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A.B.C.D.
4.下列有关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图像,所描述的内容不正确的是()
A.B.C.D.
5.某同学用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充分加热制取氧气,下列有关氧气的体积、二氧化锰的质量、氯酸钾的质量、氯化钾的质量与温度(t)关系的图中正确的是()
A.B.C.D.。
专题:如何做物理图象题解答图象题的一般方法一看轴:两坐标轴物理量、单位与刻度;注意坐标原点是否从零开始,说明图像表示的物理意义,联想相应的物理公式和规律.二看线:曲直、升降;说明与线对应的物理过程。
三看点:起点、终点、拐点、最高点、最低点;说明与点对应的物理状态。
特别要注意两物理量之比不变(y/x =k→物理规律),两物理量之积不变(xy=k→物理规律)总结:看轴是基础,看点是关键,看线是核心。
题型归类及解法(1)利用图象比较物理量的大小(解题对策:控制变量比较---辅助线,巧取值,判大小)例;如图是用伏安法测定两个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R1、R2时所得到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像,则它们阻值的大小关系是()A.R1<R2 B.R1>R2C.R1=R D.无法去判断练1:如图是甲、乙两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图象。
设液体甲的密度为、液体乙的密度为,则、的关系是A.=B.>C.<D.无法确定2.用大小不同的甲、乙两个力拉同—物体,两力所做的功W与在这两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的关系图像如上右图,由图可知,甲、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是A.F甲>F乙B.F甲<F乙C.F甲=F乙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3表示阻值不同的两个电阻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I-U 图线。
从图中可知()A.R1>R2B.R1、R2串联后的总电阻I-U图线在区域Ⅱ内C.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I-U图线在区域Ⅲ内D.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I-U图线在区域Ⅰ内(2)利用图象找规律 (用图象,析过程,作判断)例:光敏电阻的阻值随着光照的强弱而改变。
“光强”是表示光的强弱程度的物理量,照射光越强,光强越大,光强符号用E 表示,国际单位为坎德拉(cd)。
实验测得光敏电阻的阻值R 与光强E 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 .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强的增强而变大 B .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强的增强而变小C .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强的增强先变大后变小D .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强的增强先变小后变大2.图6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由图可知:水在0℃~4℃范围内,温度_______,密度________体积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水的密度在温度为_______时最大.练1、小明同学利用相同质量的海波和松香进行了固体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小明测出了多组数据,并绘制出了海波和松香的温度—时间变化图象,如下图所示。
初三化学图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氧气B. 蒸馏水C. 空气D. 铁2. 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是()A.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B.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D. 以上都是3.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 氢气B. 氮气C. 二氧化碳D. 氧气4. 根据元素周期表,下列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 碳B. 氧C. 钠D. 硫5. 根据化学方程式,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 2H2O → 2H2 + O2B. 2H2 + O2 → 2H2OC. 2H2 + O2 → 2H2OD. 2H2O + CO2 → H2CO3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是______。
7. 根据化学方程式,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8. 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元素的名称是______。
9. 根据化学方程式,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0. 根据化学方程式,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请简述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意义。
12. 请简述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3. 已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 + O2 → 2H2O,若反应中消耗了4克氢气,求生成水的质量。
14. 已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O3 → CaO + CO2,若反应中生成了8克氧化钙,求反应中消耗的碳酸钙的质量。
答案:一、选择题1. C2. D3. C4. C5. A二、填空题6. 四氧化三铁7. 2H2O → 2H2↑ + O2↑8. 碱金属9. Fe + 2HCl → FeCl2 + H2↑10. CaCO3 → CaO + CO2↑三、简答题11. 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在于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即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初三物理图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物理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A. 物理图像是物理现象的直观表示。
B. 物理图像不能用于定量分析。
C. 物理图像只能用于定性分析。
D. 物理图像没有实际应用。
答案:A2. 在物理图像中,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A. 速度和时间B. 时间和速度C. 质量与体积D. 体积与质量答案:B二、填空题3. 在速度-时间图像中,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的________。
答案:加速度4. 在位移-时间图像中,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的________。
答案:速度三、简答题5. 请简述物理图像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作用。
答案:物理图像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理解物理现象和过程;其次,通过图像可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得到物理量的数值;最后,图像可以简化复杂的物理问题,使我们更容易发现问题的本质。
四、计算题6. 某物体在t=0时刻开始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如下图所示。
请根据图像计算物体在t=5秒时的位移。
答案:根据速度-时间图像,物体在t=5秒时的速度为20m/s。
由于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因此位移s=vt=20m/s×5s=100m。
五、实验题7. 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与加速度的关系。
答案:实验步骤如下:a. 准备一个能够测量物体速度和时间的装置。
b. 让物体在不同条件下运动,并记录其速度和时间。
c. 绘制速度-时间图像。
d. 测量图像的斜率,并与物体的实际加速度进行比较,验证斜率是否等于加速度。
六、综合应用题8. 根据题目提供的位移-时间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计算物体在t=10秒时的速度。
答案: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呈线性关系,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t=10秒时,物体的位移为100m。
由于图像是直线,斜率即为速度,因此物体在t=10秒时的速度为10m/s。
七、开放性问题9. 请提出一个物理图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九年级数学函数图像练习题及答案练习题一:函数图像综合练习1. 给出函数 y = x^2 的图像,请写出下列函数图像的方程和图像的特点:(1) y = -x^2(2) y = (x + 1)^2(3) y = -(x - 2)^22. 给出函数 y = |x| 的图像,请写出下列函数图像的方程和图像的特点:(1) y = |x - 1|(2) y = -|x + 2|(3) y = 2|x|练习题二:函数图像的平移与伸缩1. 给出函数 y = x^3 的图像,请写出下列函数图像的方程和图像的特点:(1) y = (x - 1)^3(2) y = (x + 2)^3(3) y = -2(x - 2)^32. 给出函数 y = |x| 的图像,请写出下列函数图像的方程和图像的特点:(1) y = |x - 1|(2) y = 2|x + 2|(3) y = -0.5|x|答案:练习题一:1. (1) y = -x^2,图像特点:开口向下的抛物线,顶点在原点。
(2) y = (x + 1)^2,图像特点:开口向上的抛物线,顶点在 (-1, 0) 处。
(3) y = -(x - 2)^2,图像特点:开口向下的抛物线,顶点在 (2, 0) 处。
2. (1) y = |x - 1|,图像特点:折线,折点在 (1, 0) 处。
(2) y = -|x + 2|,图像特点:折线,折点在 (-2, 0) 处。
(3) y = 2|x|,图像特点:折线,折点在原点。
练习题二:1. (1) y = (x - 1)^3,图像特点:开口向上的尖顶抛物线,顶点在 (1, 0) 处。
(2) y = (x + 2)^3,图像特点:开口向上的钝顶抛物线,顶点在 (-2, 0) 处。
(3) y = -2(x - 2)^3,图像特点:开口向下的尖顶抛物线,顶点在 (2, 0) 处。
2. (1) y = |x - 1|,图像特点:折线,折点在 (1, 0) 处。
初三化学图像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化学图像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1.下列图像与对应叙述相符合的是A.向一定量的锌粒中加入稀盐酸B.向 pH=3 的溶液中加水C.一定量的镁条在密闭容器里与氧气反应D.向含少量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加入碳酸钾溶液【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向一定量的锌粒中加入稀盐酸生成的氢气的量不能一直增加,选项A错误;B、向 pH=3的溶液中加水,最终溶液的pH不可能大于7,选项B错误;C、一定量的镁条在密闭容器里与氧气反应,固体的质量增加,选项C错误;D、向含少量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加入碳酸钾溶液,碳酸钾先和稀盐酸反应,没有沉淀生成,反应一段时间后,稀盐酸反应完,碳酸钾和氯化钙反应,有沉淀生成,当氯化钙反应完后,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选项D正确。
故选D。
2.某实验小组向H2SO4和CuSO4(CuSO4溶液显酸性)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后绘制了四幅对应关系图,下列图像错误的是A.B.C.D.【答案】B【解析】【详解】A.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会优先和硫酸进行反应,当硫酸反应完全时,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进行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所以需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一定量时才会开始出现沉淀,A正确;B.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质的质量增加,待硫酸反应完之后氢氧化钠和硫酸铜进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溶质的质量减小,B错误;C.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显酸性,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溶液酸性逐渐减弱,当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完全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和硫酸铜,因硫酸铜显酸性,随着氢氧化钠的加入,溶液pH继续变大,直至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为硫酸钠,溶液显中性,当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过量时,溶液显碱性,溶液的碱性会随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一直增加,最终接近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pH,C正确;D.钠元素全部来自氢氧化钠溶液,所以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增加而增加,D正确。
初三物理图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物理图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理图像是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直观表达B. 物理图像可以用于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C. 物理图像只能用于描述物理现象D. 所有选项答案:D2. 在物理学中,图像的斜率代表()A. 速度B. 加速度C. 位移D. 时间答案:B二、填空题3. 在速度-时间图像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图像是一条______。
答案:直线4.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位移图像的斜率代表物体的______。
答案:质量三、简答题5. 描述一下在物理图像中,如何通过图像的面积来分析物理量。
答案:在物理图像中,图像的面积通常代表物理量的变化量。
例如,在力-位移图像中,力与位移的乘积(即图像下的面积)代表做功的大小。
四、计算题6. 已知一物体在水平面上以恒定加速度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如下图所示。
请根据图像计算物体在t=2s时的速度,并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答案:根据图像,物体在t=2s时的速度为v=4m/s。
由于图像是一条直线,其斜率即为加速度a=2m/s²。
五、实验题7. 在实验中,你得到了一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
请根据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解释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
答案:如果图像是一条直线,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像的斜率代表物体的速度,即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变化量。
六、论述题8. 论述物理图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
答案:物理图像在物理学中非常重要,它提供了一种直观的方式来表示和分析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速度-时间图像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看到物体速度的变化情况,从而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此外,图像还可以用于解决复杂的物理问题,如通过力-位移图像分析物体的动能变化等。
初三化学图像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空气
B. 蒸馏水
C. 铜
D. 氧气
答案:A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A. 元素的种类
B. 物质的总质量
C. 原子的数目
D. 原子的种类
答案:B
二、填空题
1. 请写出水的化学式:________
答案:H2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是:________
答案:Fe3O4
三、简答题
1. 请简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比排在后面的金属更容易与酸反应的原因。
答案: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更容易失去电子,形成
阳离子,因此它们更容易与酸中的氢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和
相应的金属盐。
四、实验题
1. 请描述如何用实验方法验证氧气的助燃性。
答案:将一根点燃的木条放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燃烧情况。
如果木条燃烧得更旺盛,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五、计算题
1. 根据化学方程式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计算在
反应中,如果消耗了10g的Na2CO3,那么生成的CaCO3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根据化学方程式,Na2CO3和CaCO3的摩尔质量比为106:100。
因此,10g的Na2CO3会生成10g*(100/106) = 9.43g的Ca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