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代谢调节过程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99.00 KB
- 文档页数:13
血脂脂肪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原理
TG的分解主要通过脂肪酸释放的过程进行。
首先,在脂肪组织中,
TG被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这个过程称为脂肪分解。
脂肪分解发生在脂
肪细胞中的线粒体内,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
其中最重要的酶是脂肪酶(lipase),它能够将TG分解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
在脂肪酸释放之后,游离脂肪酸会与血浆中的白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以便在血液中被转运到其他组织进行利用。
然后,游离脂肪酸进入细胞质
中的线粒体内,通过β氧化来产生能量。
β氧化是一种将脂肪酸转化为乙酰辅酶A(Acetyl-CoA)并释放出能
量的过程。
首先,脂肪酸在线粒体质膜外膜上经过一个酶的作用被转运进
入线粒体内膜。
然后,脂肪酸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逐步被分解成乙酰辅酶A,最终氧化成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这个过程称为β氧化。
在β氧化过程中,每个脂肪酸分子产生的乙酰辅酶A会进一步通过
柠檬酸循环直接产生能量,或者进入酮体生成途径。
当乙酰辅酶A的浓度
过高时,它会进入肾上腺皮质细胞和肝脏细胞中,转化为酮体,以提供额
外的能量。
诱导脂肪分解和β氧化的主要激素是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当
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或需要大量能量时,这些激素会被释放,促进脂肪酸的
释放和分解。
相反,胰岛素则抑制脂肪分解和β氧化的过程。
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临床助理医师辅导(一)甘油三酯的水解脂肪动员:脂肪细胞中储存的甘油三酯经一系列脂肪酶催化,逐步水解释放出甘油和游离脂肪酸,运送到全身各组织利用,此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部位:胞液。
◇关键酶:甘油三酯脂肪酶,又称为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调节:多种激素调节其活性。
(二)甘油的氧化分解部位:肝、肾和小肠的胞液脂解作用使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分解成游离脂酸及甘油,然后释放入血。
甘油溶于水,直接由血液运送至肝、肾、肠等组织。
主要是在肝甘油激酶作用下,转变为3-磷酸甘油,然后脱氧生成磷酸二羟丙酮,经糖代谢途径进行分解或转变为糖。
脂肪细胞及骨骼肌等组织因甘油激酶活性很低,故不能很好利用甘油。
(三)脂肪酸的β-氧化脂解作用生成的游离脂肪酸入血与血浆清蛋白结合,由血液运送至全身各组织,主要由心、肝、骨骼肌等摄取利用。
在组织中脂肪酸的主要氧化分解方式是β-氧化。
主要过程如下:1.脂肪酸的活化——脂酰CoA的生成脂肪动员的主要产物是游离脂肪酸。
它在氧化分解前需先在胞液中的内质网或线粒体外膜上活化成活泼的脂酰CoA才能进一步转变。
催化此反应的酶为脂酰CoA合成酶,反应需消耗ATP.2.脂酰CoA转入线粒体,催化脂肪酸氧化的酶系均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活化的脂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CoA分子必须在线粒体内才能进行氧化分解,但脂酰CoA分子自身不能穿过线粒体内膜,需经肉毒碱载体转运。
线粒体内膜外侧含有肉毒碱一脂酰转移酶I,内侧含有肉毒碱-脂酰转移酶Ⅱ,二者为同工酶。
在内膜外侧酶l催化下,脂酰CoA的脂酰基转移到肉毒碱上生成脂酰一肉毒碱,后者通过膜上载体的作用进入线粒体内。
继而在内膜内侧酶Ⅱ催化下,脂酰一肉碱释出脂酰基,并与辅酶A一起重新在线粒体基质中生成脂酰CoA,而肉毒碱则回到线粒体内膜外侧再参加脂酰基的移换反应。
此转运过程是脂肪酸氧化的限速步骤,肉毒碱一脂酰转移酶I是限速酶。
在某些生理及病理情况下,如饥饿、高脂低糖膳食或糖尿病等,体内糖氧化利用降低,此时该酶活性增强,脂肪酸氧化分解供能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