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2中式烹饪基础知识-刀工基本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184.19 KB
- 文档页数:7
烹饪基础知识之刀工一、刀工要整齐冷盘拼摆过程中,最为基础的是要有熟练的刀工技法,因为刀工是决定冷盘造型是否美观的主要因素,娴熟的刀法是创造高质量冷菜拼盘的根本保证。
冷菜大多数是先烹调后切配,经过熟制的冷菜,装‘盘时特别注重整齐、美观,对刀工的要求特别高。
切配冷菜时,应根据原料的不同性质灵活运用刀工技法,刀工的轻、重、缓、急要有分寸,无论是哪种形态,都应整齐划二,干净利落,形状上符合质量要求,因此除了掌握一般切生料的刀法外,“还要掌握好锯切、抖刀切、花刀切和各种雕刻刀法。
二、色彩要和谐冷菜拼摆中的配色,不可能俅作画样随意调配颜色,只能就食品原料固有的色泽和烹调后的色泽进行搭配,‘以求得拼盘色调悦目。
冷菜装盘在色调上处理得好,不仅有助于形状美,而且又能显示内容丰富多彩。
拼摆时一般采用对比强烈的颜色相配,避免使用同色和相近色相拼无论是一桌席的冷菜,还是一盘冷菜,都应注意这一点。
色彩上应艳而不俗,淡而不素。
此外还需注意根据季节的变化来配色,冬暖色,夏冷色,春秋花色。
正确地运用色彩的规律配色,才能给宾客以色彩和谐、舒适愉快的感觉。
三、装盘要合理装盘不单指菜肴的形和色,同时也涉及到菜肴的味汁,所以装盘时必须考虑到菜肴味计么间的配合,尤其是拼摆什锦拼盘和花色冷盘更要注意将味重的和味淡的、汁多的和计少的分开。
由于调味手段不同,有需要浇调味汁的,有不需要浇的,而且调味汁的稠、稀也不同,自而装盘时应注意将需加卤汁的摆在一起,不用卤汁的摆在一起(以块面结合),否则就会相互干扰。
四、盛器要协调盛器的选择应与冷盘类型、款式、原料色泽、数量以及就餐者的习俗相协调,相适应,做到格调雅致,虚实有序。
一是盛器的色彩与菜肴的色彩相协调。
这应以突出、衬托菜肴造型为原则;同时,盛器的颜色选择还要考虑到就餐者的色彩感情,即要尊重就餐者对某种颜色的忌讳,以赢得他们的认可,从而获得造型的成功。
二是盛器的形状与菜肴的形状相适应。
盛番的种类较多,形状不一,各有各的用途,在选用时必须根据菜肴的形状来选择相适应的盛器的规格与菜肴的数量相适应。
中式烹调中的刀工技术及技能培训方法中式烹饪是一门精细的厨艺,在其中,厨师的刀工技巧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影响到菜品的美味程度,所以拥有独特的刀工技能对于中式烹饪的从业人员来说非常必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中式烹饪中的刀工技术以及培训方法。
一、基本的切割技巧切割菜品时,厨师需要掌握基本的切割技巧。
这些技巧包括切、剁、切丝、切丁、切片等。
切和剁是最基本的切割技巧,它们在中式烹饪中使用非常频繁,尤其是在处理肉类和蔬菜时。
切丝和切丁适用于处理细长的蔬菜,如萝卜和青椒;切片适用于大块的肉类和蔬菜,如肉片和瓜片。
在掌握了这些基础技巧之后,厨师需要增强自己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刀工灵敏度,确保切割的速度和准确度。
厨师还需要学习如何处理不同种类(如硬度,大小等)的材料,以便在切割菜品时保持菜品的美观和口感。
在基础技巧的基础上,厨师还需要学习一些高级的切割技巧,以便能够制作出更加细致、精美的菜品。
这些高级技巧包括切花、拍打、穿刺、摺叠等。
切花技巧通常用于切割蔬菜,制作出美丽而精致的装饰,如菜花和花菜;拍打技巧通常用于处理肉类,可以使肉类更加鲜嫩;穿刺技巧通常用于处理蟹肉和虾肉等海鲜制品,以便固定食材,方便在烹制过程中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摺叠技巧通常用于制作包子等容易散开的面食制品,以便使面食更加紧密。
三、刀工技能培训方法为了掌握中式烹饪中的刀工技能,厨师需要参加专业的刀工培训课程,培训课程通常包括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
理论培训通常包括客观解析刀具和材料的基础知识,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刀具和材料,并了解如何进行切割。
此外,还需要学习不同种类刀具的使用和维护,如清洗,磨刀等。
实践培训应该和理论学习相结合,帮助学员掌握基本的切割技巧,并逐步提高切割速度和准确度。
此外,实践培训还应该为学员提供机会学习高级技巧,如切花、拍打和穿刺,以便为今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在实践培训过程中,厨师需要注意安全,避免刀具损伤自己和他人。
另外,厨师还需要保持耐心和毅力,通过反复练习和试错来提高自己的刀工技巧。
美食烹饪技巧基础知识烹饪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
想要做出美味的食物,除了选用新鲜的食材和合适的配料外,烹饪技巧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美食烹饪的基础知识,帮助您提升厨艺水平。
一、刀工技巧刀工是烹饪的基石,掌握好刀工技巧可以让您的菜肴更加精美。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刀工技巧:1. 刨皮:将食材的外皮去掉,使其更易烹调。
2. 切丝:将食材切成细长的丝状,适用于凉菜和炒菜。
3. 切块:将食材切成较大的块状,适用于煮汤和炖菜。
4. 切片:将食材切成较薄的片状,适用于煎、炒和煮汤。
5. 切茸:将食材切碎或剁碎,比如蒜茸和姜茸,可以提升食材的香味。
二、火候掌握掌握好火候是烹饪的关键,不同的菜肴需要不同的火候处理。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火候控制技巧:1. 爆炒:高温短时间的炒制,适用于快炒菜肴,如宫保鸡丁。
2. 煮沸:将水煮至沸腾后再加入食材,适用于煮面、煮饺子等。
3. 炒熟:将食材用中火稍长时间翻炒,确保熟透。
4. 焯水:将食材放入滚水中焯烫,去腥或预处理。
5. 蒸煮:将食材放入蒸锅中用蒸汽加热,适用于蒸菜类。
三、调味品的搭配调味品是美食的灵魂,合理的调味品搭配可以提升菜肴的口感和风味。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调味品搭配:1. 生抽和老抽:生抽提鲜和增加颜色,老抽增加菜肴的颜色和口感。
2. 盐和酱油:盐用于提味,酱油增加色香味。
3. 味精和鸡精:味精增强口感,鸡精提升鲜味。
4. 辣椒和花椒:辣椒提供辣味,花椒提供麻味。
5. 醋和料酒:醋提鲜和改善口感,料酒去腥和增加香气。
四、烹饪常用技巧除了刀工、火候和调味品的掌握外,还有一些烹饪常用技巧可以让您的菜肴更上一层楼:1. 炒锅预热:在炒菜之前,先将锅加热至适当温度,避免食材粘锅或出水。
2. 糖和生粉:糖用于提鲜和增加口感,生粉用于勾芡和增加浓稠感。
3. 水淀粉:将淀粉加入适量水中搅拌均匀,用于勾芡和增加浓稠感。
4. 快炒:高温短时间的炒制,保持食材的色香味和口感。
5. 煎炸:适用于肉类和面点,能提供金黄酥脆的外表和嫩滑的内里。
中式烹调中的刀工技术及技能培训方法在中式烹饪中,刀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到菜肴的口感、形态和美观度。
由于刀工技术的重要性,许多厨师都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精进自己的刀工技术。
而对于新手厨师或是烹饪爱好者来说,如何学习和掌握中式烹饪中的刀工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中式烹调中的刀工技术及技能培训方法。
一、中式烹调中常见的刀工技术1. 拍拍是一种将食材轻轻用刀背或刀柄拍打的技术,目的是为了让食材更容易入味,也可使食材更加酥脆。
常见用于肉类、鸡蛋、鱼肉等食材中。
2. 切切是最基本的刀工技术之一,也是各种刀工技术的基础。
中式烹饪中,切有很多种形式,如切片、切丝、切块、切片等,它们的大小、形状会影响烹饪出的菜肴口感和美观度。
3. 剁剁是利用刀将食材剁成碎末或细丝的刀工技术,常用于蒜末、葱花等食材的处理,也可用于肉类或蔬菜的剁细。
4. 捺捺是将食材切成薄片,如鱼片、肉片等。
这种刀工技术需要刀法稳健、技巧娴熟才能够掌握。
以上只是中式烹饪中常见的一些刀工技术,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的刀工技术,如刮、剜、剖、拨、撕、揉等等。
每一种刀工技术都有其独特的用途和技巧,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和训练来掌握。
1. 观摩大师学习中式烹饪中的刀工技术,最快捷的方式就是观摩大师的刀工操作。
通过观摩大师的操作,可以学习到正确的刀法和技巧,也可以在观摩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改进和提高。
2. 专业培训现在许多专业的烹饪学校和培训机构都有针对刀工技术的专业培训课程。
在这些课程中,学员可以通过系统化的讲解和示范来学习和掌握中式烹饪中的各种刀工技术,也能够得到专业厨师们的指导和辅导。
3. 自我练习掌握刀工技术最重要的还是需要自己的练习。
在练习时,可以通过制定具体的训练计划,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如切菜板、保护手套等,来提高刀工技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多练多用只有在实际的烹饪中多练多用,才能够真正掌握刀工技术。
中式烹调知识点总结一、中式烹调基础1.材料选择中式烹饪注重原料的选择,讲究原汁原味。
对于蔬菜、肉类、海鲜等食材,要选择新鲜、质地好的食材。
在烹调中,食材的新鲜和新鲜度对口感和味道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烹饪工具中式烹饪使用的工具主要有炒锅、蒸锅、砂锅、煮锅等。
不同的菜品需要使用不同的工具来烹饪,以保证菜品的口感和味道。
3. 刀工在中式烹饪中,刀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刀工包括切、剁、切片、切丝、切条等,不同的刀工可以带来不同的口感和视觉效果。
掌握好刀工,可以让菜品更加吸引人。
4. 烹饪方法中式烹饪使用的烹饪方法丰富多样,包括炒、蒸、煮、煎、炖、烧、烤等。
不同的菜品需要使用不同的烹饪方法,并且掌握好火候和时间,才能有出色的菜品。
5. 调味料中式烹饪中使用的调味料丰富多样,包括盐、酱油、醋、料酒、糖、味精、蚝油、辣椒酱等。
各种调味料会给菜品带来不同的风味,因此掌握好调味料的用量和搭配是很重要的。
二、中式烹饪流派及特点1. 川菜川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其麻、辣、鲜、香、嫩、酥、酸、甜、苦等八大口味而著称。
川菜重视菜品的色、香、味、形俱佳,注重刀工和烹饪技巧。
川菜烹调方法多样,包括清炒、红烧、蒸、煮、炸、炖等。
2. 鲁菜鲁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其色香味俱佳而著称。
鲁菜讲究原汁原味,以鲜、嫩、鲜香、色味俱佳著称。
鲁菜的烹调方法注重调汁、炖、焖、煨和炸等。
3. 粤菜粤菜注重食材的原味,讲究烹调技巧和刀工,善于利用烹调方式突出食材的鲜美。
粤菜烹饪方法多样,包括清蒸、白灼、红烧、爆炒、炖煮等。
苏菜强调鲜嫩、清鲜、酸甜,善用糖、醋、酱油、米酒等调味品,口味清淡、鲜香,切菜讲究细腻,火候把握得当。
苏菜的烹调方法包括清蒸、红烧、爆炒、烩炖等。
5. 湘菜湘菜侧重鲜、香、辣,讲究菜品的色、香、味、意境的调和,以花椒、辣椒、葱姜蒜为主要调料。
湘菜烹调方法多样,包括爆炒、煮、红烧、蒸、炖等。
以上是中国五大菜系以及其特点和烹饪方法,每一种菜系都有其独特之处,值得我们去学习和领会。
第三单元刀法基础知识学习目标1.了解刀法的概念。
2.掌握各种刀法的正确操作过程,特别是切、片、剞。
3.掌握常见原料的成形规格。
刀法就是使用不同的刀具将原料加工成一定形状时,所采用的各种不同的运刀技法。
由于烹饪原料的种类繁多,性质不一及烹调方法多样化,所以,需要运用不同的方法用刀将原料切割成不同的形状,以便烹调和食用。
刀法的种类很多,根据刀与原料或菜墩接触的角度不同和刀的运行方向,可分为直刀法飞平刀法、斜刀法、剞刀法等四大基本刀法,每大类又可分出许多小类。
刀法的种类如图3-1所示。
一、直刀法直刀法是刀刃朝下,刀与原料或菜墩平面成垂直角度的一类刀法。
按用力的大小和手、腕、臂膀运动的方式又可分为切、剁、砍等。
(一)切切是烹饪活动中使用最多的刀法,是指刀与菜墩、原料保持垂直上下运动的技法。
切时,以腕力为主、小臂为辅运刀。
适用于植物性和动物性无骨原料。
操作中根据运刀方向的不同,又可分为直切、推切、拉切、锯切、铡切、滚料切、翻切。
1.直切直切又称"跳切",是运刀方向直上直下的切法。
操作时,通过刀对原料施加的压力和刀本身落下的重力将原料切断,其力量较小而猛。
一般适用于脆嫩的植物性原料,如黄瓜、莴笋、萝卜、莲藕、菜头等。
(1)左手扶稳原料。
(2)用左手中指第一关节弯曲处顶住刀身,手掌按在原料或墩面上。
(3)右手持刀,用刀刃的中前部位对准原料被切位置,刀垂直上下运动将原料切断。
如此反复,直至原料切完为止。
操作要领:(1)右手持刀稳,手腕灵活,运用腕力,稍带动小臂。
(2)左手扶稳原料,并根据所需原料的规格(厚薄、长短)向左后方向匀速移动。
(3)左右两手密切配合,有节奏地作匀速运动,灵活自如,刀距相等,不能忽宽忽窄或按住原料不移动。
(4)刀在运行时,刀身不可里外倾斜,作用点在刀刃的中前部位。
代表菜例:红油素三丝、青椒土豆丝2.推切退切是指运刀方向由刀身的右后上方向左前下方推进的切法,用推力和压力的合力将原料切断,一推到底,力量大而缓。
中式烹饪培训内容
中式烹饪培训通常涵盖以下内容:
1. 中式烹饪基础知识:介绍中式烹饪的历史、发展和特点,讲解中式烹饪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刀工技巧:教授各种切割和刀工技巧,如切丝、切片、切块等,以及运用不同刀具的方法。
3. 食材认识:了解中式烹饪常用的食材,如各类肉类、蔬菜和海鲜等,包括选购、处理、储存和保存的技巧。
4. 调味品使用:介绍中式烹饪中常用的调味品,如酱油、醋、盐、味精、花椒等,讲解调味品的搭配和使用方法。
5. 中式烹饪技巧:教授中式烹饪的各种技巧,如炒、炸、蒸、煮、烧等,包括火候掌握、烹饪时间和顺序的安排等。
6. 经典中式菜肴制作:教授制作中式经典菜肴的步骤和技巧,如宫保鸡丁、麻婆豆腐、红烧肉等,讲解每道菜的特点和口味调配。
7. 中式烹饪创新:探讨中式烹饪的创新和变化,引导学员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制作新颖的中式菜肴。
8. 菜肴摆盘与装饰:教授菜肴的摆盘技巧和装饰方法,讲解如何使菜肴更加美观、诱人。
9. 餐饮卫生与管理:介绍餐饮卫生和安全知识,教授餐厅管理相关的内容,如食品储存、处理食材的卫生要求等。
10. 实际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员亲自动手制作中式菜肴,并进行口味调整和品尝。
以上内容会根据不同培训机构和课程的要求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可以作为中式烹饪培训的基本内容。
烹饪技巧掌握烹饪中的基本刀工技巧在烹饪中,掌握基本的刀工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的切割、切片和切丁等技巧不仅可以提高烹饪效率,还能让菜肴更加美观、均匀。
本文将介绍烹饪中常见的刀工技巧,并提供相关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切割技巧1. 切片切片是烹饪中最基本的刀工技巧之一。
对于大多数食材来说,切片是将其切成薄片的方式,适用于制作素菜、水果盘等。
要注意以下几点:- 使用锋利的刀具:锋利的厨刀可以帮助你更容易地切片,并保持食材的原始形状。
- 保持均匀的厚度:使用刀背的前部分作为参考,使每个切片的厚度保持一致。
- 控制手指姿势:将食材稳定放置在切割板上,将食材与切割板保持平行,以避免意外伤害。
2. 切丁切丁是将食材切成方形的小块的技巧,通常用于炒菜、炖汤等。
下面是一些切丁的要点:- 将食材切成均匀的长条:首先将食材切成一致的长条,然后再切成方形的小块。
- 保持刀具与手指的安全距离:在进行切丁时,将刀具的刃部与手指保持足够的距离,以免发生意外。
二、剥皮技巧1. 剥皮剥皮是去除食材表面的外层薄皮或外壳的技巧。
这是一种常见的操作,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剥皮技巧:- 用刀背轻拍:对于坚硬的蔬菜或水果来说,可以用刀背轻拍其表面,再用手撕去外皮。
- 使用刀刃切开:对于某些食材,如柑橘类水果,可使用刀刃在果皮上划出一条直线,然后再将其撕开。
2. 剥壳剥壳是指将食材的外壳或薄膜去除的技巧,如虾、蟹等。
以下是一些建议:- 使用剪刀或刀具:使用剪刀或刀具切开食材的背壳或薄膜,然后用手将其剥离。
- 确保食材完整:在剥壳的过程中,要小心保持食材的完整,避免破坏其外观和质地。
三、其它常见技巧1. 刨丝刨丝是将食材切成细丝的技巧,常用于制作沙拉、凉菜等。
以下是一些刨丝的方法:- 使用刨刀:刨丝时,将食材的一面固定在刨刀上,然后用力向下刮取切削食材,以得到细丝状的食材。
- 调整厚度:根据需要,可以调整刨丝的厚度。
较粗的切削会形成较宽的丝,而较细的切削则会形成更细的丝。
烹饪中的刀工掌握中餐烹饪的基本切割技巧在中餐烹饪中,刀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
正确的刀工可以使食材更容易熟透,口感更好,形状更美观,增加菜品的诱人度。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切割技巧,帮助您在烹饪中更好地掌握刀工。
一、刀具选择与保养在烹饪中,最基本的工具就是厨刀。
选择一把好的厨刀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不锈钢刀具是首选,因为它们具有防锈、易清洗等优点。
同时,刀具的刀刃要保持锋利,使用前可以用磨刀器对刀具进行磨刀,保持刀刃锋利。
使用后要及时清洗并晾干,避免生锈。
二、切割技巧1. 切丝切丝是一种常用的切割技巧,适用于较大的食材,如胡萝卜、黄瓜等。
首先,将食材切成长条状,然后再将长条切成细丝。
切丝时要保持刀刃与食材的角度稳定,力度均匀,使得切出的丝均匀细长。
2. 切丁切丁是一种将食材切成小块的技巧,适用于蔬菜、水果等。
首先,将食材切成长条状,然后将长条切成正方形的小块,即切出丁形食材。
切丁时要掌握力度,保持食材块状,大小一致。
3. 切片切片是一种将食材切割成薄片的技巧,适用于鱼肉、肉类等。
首先,将食材切成长条状,再将长条切成薄片。
切片时要保持刀刃垂直于食材,并保持一定的切片角度,使得切出的薄片均匀薄且整齐。
4. 切块切块是一种将食材切成立方体块状的技巧,适用于肉类、鱼类等。
首先,将食材切成长条状,然后再将长条切成厚度均匀的块状。
切块时要保持刀刃与食材的角度稳定,保证切出的块状食材形状规整。
5. 切末切末是将食材切成非常细小的颗粒状,适用于大葱、大蒜等。
首先,将食材切成长条状,然后将长条切成极细的片状,最后将片状食材切成末状。
切末时要保持刀刃与食材的角度稳定,力度均匀,切出的末状食材细小均匀。
三、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进行刀工操作时,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要确保使用刀具时手指处于安全位置,以避免刀具滑动造成伤害。
同时,切割时手指要保持弯曲,以防止误伤。
2. 刁钻而不鲁莽切割技巧要灵活运用,应根据食材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切割方法。
刀工的基础操作知识:1、平时注意锻炼身体,要有健康的体格和持久的耐力、腕力;2、操作时思想要集中,注意安全;3、要熟练掌握各种刀法并能正确运用;4、要注意饮食卫生; 对生熟原料要分墩分刀操作;5、要有正确的操作姿势;刀工操作技术基本功:1、站案姿势要端正站案姿势俗称“架子功” 内行人只要一看操作者的站相就能估量出其刀工的深浅,这不是没道理的,因为,运刀切来料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根据需要变换身体姿势的过程,符合运刀要求的功架子要求如下:腰不哈、腹不挺、膝不曲、头不歪、双脚叉开、与肩同宽、腹部与墩保持一拳之隙、意守双手、目视刀口取这种姿态身体重心垂直与地面,重力分布均匀,有利于上肢施力和灵活调节;砧板菜墩的高低与刀工也有关系,高则架膀,低则哈腰,一般来说墩面的高度到操作者的脐部为宜;2、运刀时动作要优美再操作中需要使用切、片、劈、剁等手法随之就会出现不同的动作,我们常称之为“手势”; 手势的基本方法要求是舒展大方,行刀自如,轻重得当,缓急有度,作到稳健而不失呆板,轻巧而不失浮漂,自如而不失空虚;那种看起来“身体三曲弯,下刀浑身牵”的手势是无法用语言为之赞美的;在切墩时,直切、斜片是用刀手法中最常见的的手势,要求只可动腕而不可牵肘;再直切连续跳刀时,但见腕部轻快而自如的上下抖动,给人以全身处静一点动的美感,在实际操作中要求动敏捷又要轻重有度,绝不可以拖泥带水,更不能冒冒失失;3、运刀时用力要巧掌握刀法是有技巧的工作,接触的原料名目繁多,切制的形状要求不一,即使一个菜肴往往使用几个不同刀法,光凭力气是无法适应实际需要的,必须使用刚柔相济的巧劲;厨艺中所说的“软硬功”所指的是握刀柄应软而不虚、硬而不僵,关节灵活才行,握刀柄的位置也与所切的原料的质地所用的刀法有关,直切脆嫩的原料可握与刀柄的稍后部分,可减轻“跳刀”事手腕的摆动幅度,手感轻松;切硬韧的原料可握于刀柄前部,缩短用力点与接触点之间的距离,使之迎忍而解;排蓉泥的原料多为粘性的原料,如:鱼、虾、鸡之净肉,单刀剁速度太慢,有经验的厨师用双刀剁时发出有节奏的声音,犹如万马奔腾的旋律;4、下刀准确无误烹饪原料钱差万别,尤其动物性原料的结构十分复杂,从初加工到细加工下准每一刀是不容易的事,但又是厨师必须具备的技能;以牛为例:头、尾、四肢、肌肉、骨骼、脂肪等的位置,净肉中又有肌腱、色泽、老嫩等各不相同;各有各的烹调方法和用途,并非放在案上都是肉,想怎么切就怎么切,只有掌握好和了解牛的自然结构和位置,寻着牛的骨骼和肉的缝隙入刀,牛体分割、切配原料才会迎忍而解,所以要想达到得心应手超然独特的境界,还要有一手准的刀法;刀法什么是刀法刀法定义:是指运刀的各种方法,具体的说就是将原料加工、切制成一定形状时采用的各种不同的刀工技法;只有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刀法才能使刀工达到准、快、美、巧的要求,各种刀法的产生是我国历代厨师根据各种原料的形状、性质以及烹调的要求,逐步摸索积累的结果;初学者要正确掌握刀法,并熟练的基础上不断的提高和丰富刀法的内容以提高刀工的技术水平;刀法的分类:1直刀法2平刀法3斜刀法4混合刀法花刀5其他刀法1、直刀法定义:是刀刃与菜墩面成直角的一种方法;直刀法的分类:1直切其操作方法是:将刀对准原料由上而下的切下去;直切又叫跳切,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加工切制脆性原料,如:黄瓜、白菜、土豆等;直切的方法是:左手按住原料,右手持刀,运用腕力,一刀一刀笔直的切下去;一般用于不带骨的原料;要点:左右两手必须有节奏的配合,左手中指关节顶住刀身均匀的向后移动,落刀应直不能偏里或偏外,原料本身不能移动;2推切这些原料如用直刀容易破类裂散开,所以要用推刀的操作方法,推刀的操作方法是:推切的刀口不是直着向下而是由里向外推去,着力点在刀的后端,一刀推到底不能拉回来,一般用于切肥肉、肉丝和切块小的原料;要点:是刀与原料垂直,切时刀由后向前移动,着力点在刀的后端,一刀推切到底不能拉会来;3 拉切拉刀的操作方法是:刀口由外向拉里,刀的着力点在前端,还有一种握刀手法是:握住刀面由前向后速度特别快拉的一种方法,一般适合与脆性原料;比如:在围边时所切的黄瓜片、西红柿片等;要点:拉切的刀法必须垂直原料,切时刀由前向后移动,着力点在刀的前端,一刀拉到底,但单拉到底不行,必须虚推实拉;一般用于切质地坚韧的原料;4锯切也叫推拉切锯切的操作方法是:先将刀向前推,然后向后拉,这样一推一拉就向拉锯一样的切下去,例如:切涮羊肉、白肉片、面包等;这样刀法用于切厚大无骨韧性的原料或质地松散的原料;要点:操作者首先将刀在原料上前推后拉缓缓下切,落刀不要太快,但刀要笔直,不能偏里偏外,其次落刀时用力不要太重,可先轻锯几下,待刀切入原料的50﹪左右时,再用力切断,左手按原料要稳原料不能移动;5铡切铡切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左手握住刀柄,右手按住刀背的前端并着案上,然后对准要切的原料,双手用力一上一下的将原料切碎,这种方法叫单手铡;另一种方法是右手握住刀柄,左手按住刀前端,左右手交替用力摇晃切下,这种方法叫双手铡;这种方法着重防范下刀材料尽散,例如:加工干辣椒、花椒等;要点:切时要对准原料要切的部位,并使原料不能移动,压切或摇切要操作敏捷,用力均匀,不使原料汁液流失;6滚切又称滚刀法,操作方法是:将原料一边滚动一边切的方法;这种刀法适合圆形或椭圆形质地较脆的原料切成滚刀块时使用的;例如:山药、胡萝卜、笋、茭白等;切出来的形状是多边形不、规则形;要切成块或片,主要根据原料的速度与落刀的速度决定的,滚的快切的慢切成就是块,滚的慢切的快切成的就是片;要点:左手滚动原料的斜度与切时刀的斜度要始终一致,否则切的原料就回出现大小不一的形状;7直剁操作方法是:右手握住刀柄,向下剁的同时向后拉,直观上向后拉的动作几乎看不到,只是手腕部略微用力,这样可以使剁后的原料不向墩外飞溅;直剁的原料有:鸡爪、鱼块、鸡块等带小骨的原料;8排剁将无骨的原料制成茸状或泥状时所用的刀法,通常用两把刀进行从左至右一刀挨一刀,把原料剁细剁碎以便制馅或做丸子等,为避免粘刀可将刀放清水中边沾边剁,也有用刀背将原料砸成泥状后再用刀剁好,这样可是茸泥更为细腻;9直砍又叫劈将刀对准原料要砍的部位用力向下直砍一般用于带骨的肉类或质地坚硬的原料;例如:劈鸡、鸭等;要点:劈时要一刀两断,避免重复劈,否则即影响原料形状整齐又容易出现碎料;10跟刀砍凡是一刀砍不断的须再跟上两三刀方能砍段的叫跟刀砍;操作方法是:对准原料要砍的部位,先砍一刀让刀嵌在原料要砍的部位上,然后使刀将原料带起,再一起落下,如此反复直至将原料砍断;例如:猪蹄等;要点:左手拿原料右手持刀,两手同时起落,而且刀刃要紧嵌原料内部,并且嵌牢以免脱落,否则易于发生事故或切空;11拍刀砍操作方法是:右手持刀,放在原料要砍的部位上,然后用左手掌在刀背上猛拍下去,将原料砍开;一般适合圆形和椭圆形、体小而滑的原料;例如:鸡头、熟鸡蛋等;2、平刀法也称片刀法定义:是刀与砧板成平行状态的一种刀法;它能把原料片成薄片,是一种比较细致的刀工处理方法;适合加工无骨的的韧性、软性原料或煮熟回软的脆性原料;平刀法的分类:1推刀片操作方法是:左手按住原料放平刀身片进原料后向外推移;这种刀法实用于煮熟回软的脆性原料;例如:熟笋、玉兰片等2拉刀片操作方法是:左手按住原料放平刀身片进原料后向里拉动;这种刀法实用于切韧性原料,而且最适合切小块的肉类;例如:鸡脯肉鱼片等;3锯刀片是推拉片的结合;适合带韧性原料;例如:瘦肉等;这种刀法是平刀法最常用的;一般用来片肉片、鸡片、鱼片等原料;锯刀片法又分为:上出片和下出片两种;上出片就是北方厨师常使用的手法之一,下出片是南方厨师常使用的手法;操作方法是:左手按住原料右手拿刀从接近墩面的肉块上片出薄片;这种方法安全又均匀;4平刀片操作方法是:刀放平使刀与砧板平行,片时要一刀片到底;适合片无骨的软性原料;例如:豆腐、鸭血、山楂糕等原料;3、斜刀法主要有正斜刀片和反斜刀片两种方法;1正斜刀片:操作方法是:刀与原料有一定坡度,刀刃向里;适合片柔软有韧性的原料;例如:猪腰子片、熟肚片、鱼片等;2反斜刀片操作方法是:刀刃向外,速度较快的片下;这种刀法适合片脆性原料;例如:黄瓜、西芹、苦瓜等;斜刀法要点:左手按料,右手持刀,要互相有节奏感的配合,对原料的厚薄以及斜度的掌握,主要靠目光看,要掌握好两手的动作和落刀的部位以及右手控制刀的活动方向;4、混合刀法花刀:混合刀法又叫花刀定义是:在原料表面划出距离均匀深浅一致的刀纹然后改刀成小块状,经过加热后能使原料卷曲成不同形状的方法;混合刀法是将直刀法和斜刀法两者混合使用的刀法,饮食行业中称之为剞刀法;剞刀法主要用于加工韧中带脆的原料;例如:腰子、鱿鱼、墨鱼、鸡胗、鱼肉等原料;操作方法是:将原料先片后切,片切的刀纹要深浅一致,距离相等、整齐均匀、相互对称,由于剞法不一样加热后所产生的形态也不一样,有的向麦穗,有的似金鱼,还有蓑衣花刀、梳子花刀、牡丹花刀、荔枝花刀、柳叶花刀等;5、其他刀法1拍刀法根据烹调的需要将原料拍松、拍平等;例如:拍姜、拍蒜等;2削刀法把原料的薄皮削掉;例如:黄瓜、土豆、茄子等需要削皮;3剔刀法将带肉的骨头的肉剔下来;例如:肘子、棒骨等;4刮刀法用刀将原料的毛茬刮掉;例如:刮肉皮上的绒毛、猪蹄子等;5旋刀法多指旋原料的皮;例如:苹果、西红柿等皮;烹饪原料经过不同的刀法加工后就成为即便于烹调又便于食用的各种形状,常见的有块、片、条、丁、粒、米、茸、丝、段、球、花刀等,原料的加工成多大及什么样的形状,要根据主配料的烹调要求灵活掌握,以美观和便于食用为原则;原料的形成原料经刀工处理形状:1、块块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有:象眼块菱形块、大小方块、长方块、劈材块、大小滚刀块等;块的种类:1象眼块又叫菱形块将原料改刀切厚片再改刀切条斜刀交叉切成;2大小方块边长为3.3cm以上叫大方块,低于边长为3.3cm叫小方块,一般是用切和剁的刀法加工而成;3长方块形状如骨牌又叫骨牌块;厚为0.8cm宽1.6cm长5—8cm呈长方形;4劈材块形似劈材;这种形状多用于茭白、黄瓜等原料;例如:拌黄瓜时黄瓜一刀切开两瓣再拍松片成劈材块,其长短薄厚不一,就想做饭的劈材一样;5排骨块类似猪排骨形状在3.3cm左右长短薄厚不一的块;6大小滚刀块这种块是用滚刀法加工而成的形状;先将原料的一头斜切一刀后滚动一下再切一刀,这样切出来的块叫大滚刀块;滚动幅度小的叫小滚刀块又叫梳子背;一般用于蔬菜类;例如:黄瓜、山药、青笋等;2、片常见的片有柳叶片、象眼片、月牙片、薄片、抹刀片等片的种类:1柳叶片这种片薄而窄长,形似柳叶,一般用于切的方法制成;2象眼片又称菱形片是将原料改成象眼块菱形块再用刀切或片成薄片即成;3月牙片先将圆形原料修成半圆形或切成半圆形然后在改切成薄片即成;4厚片、薄片片的厚度在0.5—1cm叫厚片,片的厚度在0.3cm以下叫薄片,一般用切和片的刀法加工而成;5夹刀片又称合叶片荷叶片或合页片;将原料切或片时一刀不断一刀断呈夹子的形状的片;6、抹刀片又称磨刀片;将原料从左至右一刀一刀的片;一般用反斜刀法将原料象磨刀一样片成片的形状;另外,还有象长方片、三角片等多种片形,具体采用什么片形,应根据烹调的要求而定,一般汆汤用的片要薄一些,用于炒制的可稍厚一些,某些易碎的原料;例如:鱼片等要厚一些,质地坚硬的带有韧性或脆性的原料,例如:鸡片、肉片、笋片等则可稍薄些;切片时的注意事项:1持刀平稳,用力轻重一致;2左手按料要稳,不轻不重;3操作时过程中要随时保持墩面干净;4刀要擦净,以防有锈;3、条条的形状是先把原料片成厚片切成条粗条:形状长4.6cm宽和厚1.5cm 细条:形状长4cm宽和厚1cm;4、丁、粒、米、末、茸丁的种类:大丁:2—1.5cm见方小丁:1.1—1.4cmj见方碎丁:1.0—0.8cm见方粒:仅小于碎丁大粒:0.6cm左右小粒:0.4cm左右米:是将原料切细丝后在切成如小米大小均匀的细状 0.3cm见方末:是剁碎的原料;例如:肉末、姜末、蒜末等;茸:肉类原料中多指剁后馅料再用刀背砸细成泥状5、丝:切丝要把原料先加工成片状,然后在切成丝,片的厚薄直接关系决定了丝的粗细和均匀度,所以在制片时应讲究均匀度;丝的长度大约为5cm左右;细丝可以穿针如牛毛一样;例如:切姜丝等;粗丝的程度象卫生筷子的细端一般,例如:干煸肉丝、煸炒鳝丝等;而切土豆丝时,粗细一般要求象火柴棒粗细为宜,因此丝的粗细标准根据烹调的要求而定;丝是配菜中常用的形状之一,切丝是入厨者常练的刀工之一;切之不当,例如:姜丝切粗了,则咀嚼时满口姜味,鳝鱼丝切细了则煸炒时容易碎不成形,土豆丝切粗了则不容易炒透;因此,切丝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加工片时要薄厚均匀,切丝时要长短一致,粗细均匀;2叠片时不宜太厚或过高,以免切时跑料不整齐;3左手一定要按稳原料,切料时不可滑动,这样切出来的原料丝才会宽窄一致;4切丝时还要注意横顺丝,也就是说根据原料的纤维纹理来切,“横切牛羊顺切猪鸡”,这就是经验之谈了,不按纹理切烹调时易碎;切丝要注意:一般较嫩的肉如猪肉要顺着或斜着丝纹切,能够保证丝的整齐;切丝时排叠的方法种类:1阶梯式:把片与片叠起来,排成斜坡,呈阶梯状,由前到后依次切下去,这种方法应用广泛;2卷筒式:将原料一片一卷叠成圆筒形状,这种叠法适用于片形较大较薄性质韧性的原料,例如:豆腐皮、蛋皮、海带等;切成丝后如果感觉太长,可再横切几刀,使丝的长度适应;条与丝一般都需要将原料加工成片状,再用直刀、推刀、拉刀等刀法切成条或丝状,再把片切成条或丝状时,条因为较厚较宽,只能一片一片的切,切丝就可以将几片叠起来,以提高工作效率;6、段段根据原料的性质和烹调的需要而定;刀法是用剁和切产生的;7、球球形菜料是用挖球器制出来的;是根据一些地方菜肴原料切出来的;主要以脆性原料为主基料;例如:土豆、南瓜、黄瓜、萝卜等还有用花刀的方法切成块加热或制成球状即剞球;花刀混合刀法又叫花刀定义是:在原料表面划出距离均匀深浅一致的刀纹然后改刀成小块状,经过加热后能使原料卷曲成不同形状的方法;操作方法:将原料平铺用反斜刀法在原料表面划出距离均匀深浅一致的刀纹,然后在转个角度用直刀法切,所切的刀纹深浅一致距离相等相互对称整齐均匀的刀纹,由于剞法不同加热后所形成的形态也不一样;花刀种类:1、麦穗形花刀先将斜刀法在原料表面剞上一条条平行的斜刀纹,再将原料转一个角度,用直刀法剞上一条条与斜刀纹相交叉的平行直刀纹,然后改刀成条状,再加热后就卷曲成麦穗形;例如:腰子、鱿鱼等;2、荔枝形花刀剞法与麦穗形花刀相同;只是在原料形状改刀时改成象眼块菱形块加热后就卷曲成荔枝形;例如:腰子、鱿鱼等;3、梳子形花刀先用直刀剞出刀纹,再把原料横过来切成片,加热后就象梳子一样的形状;一般多用于质地较硬的原料;4、蓑衣形花刀再原料的一面如麦穗形花刀那样剞一遍,再把原料翻过来,用推刀法剞一遍,其刀纹与正面斜十字刀纹成交叉纹,两面的刀纹深度约原料的五分之四,再将原料改刀成3cm见方的块,经过这样加工的原料提起来两面通孔成蓑衣状;5、菊花形花刀先将原料的一端切成一条条平行的薄片并不切断深度为原料的五分之四,另一端五分之一连着不断,然后在转90°垂直向下切,使原料的厚度的五分之四成丝条状,厚度的五分之一仍然相连而成块状,加热后即卷成菊花形;6、卷形花刀将原料的一面剞上十字花刀其深度为原料厚度的三分之二,然或后改成长方块,加热后成卷形,这种刀法一般使用于脆性原料;例如:鱿鱼、乌贼鱼等;7、球形花刀将原料切成或片成厚片,再将原料一面剞上十字花刀,刀距要密一些,深度为原料的三分之二,然后改成正方形或圆形,加热后即卷成球形;一般使用于脆性或韧性的动物性原料;8、蜈蚣形花刀常以猪黄管为原料,先将猪黄管洗净放如水锅中煮熟,捞出撕去油筋,用筷子翻过来,放入汤锅汆透捞出晾凉,将猪黄管横放在菜墩上,用直刀法每隔0.4cm横剞一刀深度为的二分之一,而后每隔一格对角斜剞一刀将剞开的刀纹原料向两边展开后即成蜈蚣形;9、佛手形花刀先将原料加工成椭圆形或长方形的厚片,然后顺长二分之一处切四刀,形似手指,连着二分之一形似手掌;10、网眼形花刀先将原料加工成厚片在表面上采用直刀法剞上一条条平行的直刀纹,然后将原料翻过来剞上与第一面交叉的直刀纹行业中习惯称两面交叉剞直刀深度为原料的三分之二提起原料用手撑开呈网眼形;11、鱼鳃形花刀鱼鳃形花刀与梳子形花刀相似,只是在片片时第一刀和第二刀不断第三刀段,再经加热卷成鱼鳃形;鱼类的花刀:1柳叶形花刀操作方法:先在鱼全身中央从头到尾顺长剞一刀纹,并以这一刀为中线在鱼的两边斜顺着剞上距离相等的刀纹,即成柳叶形花刀;2百叶形花刀操作方法:先用刀直剞至鱼的脊骨,再贴骨横片进去,并不片段此种刀法应注意刀距要相等,左右要对称,提起来后呈百叶窗形,例如:糖醋黄鱼等;3葡萄鱼花刀带皮的鱼肉去刺,用直刀法切成十字交叉刀纹,每一个小方块约1cm 见方,拍粉后过油炸即成;4棒子鱼花刀带皮的鱼肉去刺,顺长切深至于皮,再横切形成十字交叉直刀纹,拍粉后过油炸即成,形如玉米棒子;5狮子鱼花刀肥鲤鱼一尾,将两面肉片成长片,每面约五片,然后再用剪子剪成丝状,拍粉后过油炸即成;6月牙花刀将鱼的两面改刀成形如月牙的刀纹;烹调方法:红烧;7一字花刀用直刀法切出一条条深至刺骨的直刀纹,烹调方法:干烧;8牡丹花刀用直刀法切,深至刺骨后,再向前片成大片;烹调方法:糖醋脆皮鱼;9单十字交叉花刀用直刀法在鱼体两面切出交叉刀纹,深至刺骨;烹调方法:烧、溜等;10双十字交叉花刀用直刀法在鱼体两面切出交叉刀纹,深至刺骨,成双十字交叉的刀法;叫双十字交叉花刀;烹调方法:鱼体薄小;例如:海鲳、武昌鱼、镜鱼等;11盘龙花刀在鱼的脊背剞,将鱼脊骨剁断,腹部相连刀距要在1cm左右,从头部剞到尾部,将其盘在碗内或盘内,鱼头可剁可不剁;12松鼠鱼花刀先将鱼头去掉,沿脊骨用平刀片只鱼尾根部剁下脊骨,并片下胸刺,然后在两扇鱼片上剞上直刀纹,再斜剞上刀纹,鱼皮不能剞断,相交成菱形刀纹,加热即成。
中式烹调中的刀工技术及技能培训方法一把锋利的刀、娴熟的手法和精湛的切割技术是中式烹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刀工技术的熟练程度直接关系到菜肴的口感和美观度。
在中式烹调中,刀工技术非常丰富多样,如切丝、切丁、切片、切段、切条等等,每一种刀工都有其独特的用途和技巧。
对于厨师来说,掌握这些刀工技术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中式烹调中的刀工技术及技能培训方法展开讨论。
一、中式烹调中常用的刀工技术1. 切丝:切丝是一种常见的刀工技术,常用于切制蔬菜和肉类。
切丝的要领在于要求刀片锋利、刀法熟练,并且要求所切出的丝条均匀细腻。
刀工练习切丝时,常用的食材有土豆、胡萝卜、豆腐、猪肉等。
2. 切丁:切丁是将食材切成小方块的刀工技术,一般用于蔬菜和肉类。
切丁要求食材块状整齐、大小一致,刀工练习切丁时,常用的蔬菜有茄子、豆腐、土豆等,常用的肉类有猪肉、鸡肉等。
4. 切段:切段是将食材切成长段的刀工技术,常用于筋道的食材,如西兰花、胡萝卜等。
1. 学习基本刀法刀工技术的熟练程度取决于刀法的熟练程度,学习基本刀法是刀工技能培训的基础。
基本刀法包括刀法姿势、手指的配合、手腕的运用等。
学员在学习基本刀法时,需要反复练习,熟练掌握每一种手势和动作,从而为后续的刀工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刀具的选择和保养刀具是厨师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而对于刀具的选择和保养也是刀工技能培训的一部分。
学员需要了解不同种类的刀具,如厨师刀、菜刀、水果刀等,每种刀具的用途和特点。
学员还需要学习刀具的保养方法,如如何磨刀、如何存放等。
3. 切割技术的练习对于不同的切割技术,学员需要通过练习来熟练掌握。
在练习切割技术时,学员需要掌握刀具的角度、刀具与食材的配合、力度的掌握等方面的技巧。
在练习时,可以根据食材的特点和形状来选择不同的切割技术进行练习,并逐步提高难度,直至熟练掌握各种切割技术。
4. 实际操作刀工技能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实际操作中熟练运用刀工技术。
在实际操作中,学员可以通过模拟厨房的实际场景来进行练习,如模拟烹饪环境、模拟食材的操作等。
刀工基本知识第一节刀工的意义、基本要求与要领一、刀工的意义刀工是根据烹调的需要,将各种原料加工成一定形状的操作过程。
刀工直接关系到菜的质量、菜的美观和做菜速度,所以刀工是烹调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烹调技术的发展,刀工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对刀工的要求也就不只是改变原料的形状,而且还要求美化原料的形状,使烹制出的菜肴更加绚丽多彩,花样品种不断增加。
我国菜肴讲究色、香、味、形、器的协调美,菜肴的形色与刀工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我国菜肴的烹调历来就重视刀工。
几千年来,经过劳动人民的不断实践,创造出精湛的刀工技术,积累了丰富的刀工经验,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二、刀工的基本要求(一)刀工要与烹饪密切结合,适应烹饪的需要刀工一般是为烹调做好准备的一道工序(有的原料是经过烹调以后,再进行刀工操作的),必须根据不同的烹饪方法和菜肴品种对原料进行细致加工,才能适应烹饪的需要。
例如:汆、爆等烹饪方法使用的火力较大,烹制的时间较短,要求成品脆嫩鲜美,原料的形状如过分厚大,就不易熟透,因而以薄小比较适宜。
炖、炳等烹饪方法使用的火力较示、爆的时间要长,要求酥烂,原料的形状如过分薄小,则易碎烂或成糊状,就以较厚大一些为宜。
各种原料的质地有脆、硬、韧、松、软之分,有的有骨,有的无骨,同是块,有骨的块比无骨的块就得小一些,同是切片,质地脆嫩的就要比质地坚韧的厚一些,同是切丝,质地松软的就要比质地坚硬的粗一些,等等。
只有这样,才能烹制出色、香、味、形俱佳的菜肴。
(二)原料改刀后要整齐、均匀、利落经过刀工处理的每一种原料,不论是块、片、丝、条、丁、粒或其他任何形状,应当是整齐均匀而且利落清爽。
这就是说,既要粗细、厚薄均匀,长短相等,又要条与条、块与块、片与片之间,都能截然分开。
如果有粗细不均,厚薄不匀,长短不齐,大小不一,或者是前面断了后面连着,上面断了下面连着,肉断了筋还连着等等现象,不仅影响到菜肴的美观,而且由于原料有粗有细,有厚有薄,势必在烹饪时细的薄的先入味,粗的厚的后入味,细的薄的已经熟了,粗的厚的还没有熟,等到粗的厚的入味或熟透的时候,细的薄的就会过了火候。
中餐厨师入门知识点总结一、基本厨房操作技能1.1 刀工技巧刀工技巧是中餐厨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包括切丝、切片、切块、切碎、切片、切丁、切块、切片、切扇形、切菱形等各种切块方式。
对不同的食材要采取不同的切割方式,能够合理运用刀工技巧,不仅可以提高切菜的效率,还可以提升菜肴的观赏性和口感。
1.2 烹调技巧烹调技巧是中餐厨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包括炒、煮、蒸、炸、烤、煎、焖、煨、炖、烩、炖等各种烹调方式。
每种烹调方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对于不同的食材要采取不同的烹调方式,能够合理运用烹调技巧,不仅可以提高菜肴的口感,还可以保留食材的营养成分。
1.3 食材加工食材加工是中餐厨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包括去皮、去骨、处理海鲜、处理禽类、处理肉类等各种食材加工方式。
对不同的食材要采取不同的加工方式,合理运用各种食材加工技巧,不仅可以提高食材的利用率,还可以提升菜肴的口感和观赏性。
1.4 调味品使用调味品使用是中餐厨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包括盐、鸡精、味精、酱油、料酒、生抽、老抽、蚝油、花生油等各种调味品的使用。
对于不同的菜肴要采取不同的调味方式,合理运用调味品,不仅可以提升菜肴的口感,还可以增添菜肴的风味。
二、基本中餐菜肴制作2.1 凉菜凉菜是中国餐桌上的传统风味,以其爽口、清爽的特点备受喜爱。
制作凉菜要求新鲜、色香味俱全,口感鲜美。
2.2 清炒清炒是中国餐饮文化中一种重要的菜肴制作技艺,要求快炒火候精准,口味独特。
2.3 炖煮炖煮是中国传统烹饪技艺之一,要求火候恰到好处,色、香、味俱佳。
2.4 煎炸煎炸是中国餐饮文化中一种重要的菜肴制作技艺,要求油温适中,煎炸均匀。
2.5 烧烤烧烤是中国传统烹饪技艺之一,要求肉质鲜嫩,口味独特。
2.6 蒸煮蒸煮是中国餐饮文化中一种重要的菜肴制作技艺,要求蒸煮恰到好处,口感鲜美。
2.7 炖汤炖汤是中国传统烹饪技艺之一,要求火候适中,汤汁浓稠。
三、基本厨房卫生常识3.1 厨房卫生厨房是食品加工的场所,卫生与安全至关重要。
烹饪工艺的知识点总结刀工:在烹饪工艺中,刀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刀工指的是将食材进行切割、切片、修剪等处理,确保食材的形状和大小符合菜品的要求。
不同的刀工能够制作出各种不同的食材形状,如丁、丝、片、块、末等。
刀工的精细程度和均匀程度会直接影响到菜品的口感和美观度。
刀工讲究手法和配合,需要通过多次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常用的刀工有切丁、切丝、切片、切片等,每种刀工都有相应的要求和技巧。
掌握好刀工是厨师制作菜品的基础。
火候:在烹饪工艺中,火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不同的菜品需要使用不同的火候进行烹饪,确保菜品的口感和色泽。
火候包括冷、温、热三个阶段,还有低中高三个程度。
不同的食材和菜品需要使用不同的火候烹饪,厨师需要根据菜品的要求和自身的经验调整火候,确保菜品的质量。
火候的掌握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经验积累,熟练掌握火候的调节可以制作出更加美味的菜品。
配料搭配:在烹饪工艺中,配料搭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配料搭配指的是将不同的食材进行组合和搭配,确保菜品口感和味道的协调统一。
不同的菜品需要使用不同的配料进行搭配,配料的搭配需要考虑食材的性味、颜色、口感等因素。
在配料搭配中,需要注意不同食材之间的搭配配合,确保味道的协调统一。
配料搭配的制作需要结合菜品的特点和食材的特性,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熟练掌握配料搭配的技巧。
调味:在烹饪工艺中,调味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调味指的是在烹饪过程中添加各种调味品,以增强菜品的味道和口感。
不同的菜品需要使用不同的调味品,调味品包括盐、酱油、醋、味精、鸡精、胡椒粉、五香粉等。
在添加调味品时,需要注意用量和时间的掌握,确保调味品能够充分渗透到食材中,增强味道和口感。
调味的过程需要根据菜品的特点和食材的特性,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熟练掌握调味的技巧。
烹饪方法:在烹饪工艺中,烹饪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烹饪方法指的是将食材进行烹饪加工,制作成可食用的菜品。
常用的烹饪方法包括炒、炸、烧、煮、蒸、烤等。
刀工基本知识刀工基本知识练好刀工技巧,是一名厨师的必备功课。
高超的刀工技巧,对菜肴成品的呈现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
一、刀工的重要性、基本要求与要领1.刀工的重要性刀工,是厨师根据烹调的需要,把各种不同的原料加工成一定形状的成品的技巧。
刀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菜肴的质量、美观、制菜速度,因此刀工是烹调技术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刀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已经不再局限于对改变原料的形状,还要求对原料达到美化的效果,使烹调出的菜肴变得绚丽多彩,带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
中式菜肴讲究色、香、味、形、器的美感性,而菜肴的形色与刀工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因此中式菜肴的烹调就非常重视刀工。
几千年以来,在劳动人民的不断实践下,创造出精美绝伦的刀工技术,也丰富了刀工经验,使我国的刀工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
2.刀工的基本要求(1)刀工要与烹饪相结合刀工是为菜肴的烹调制作做好准备,在制作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烹饪方法与菜肴品种对原料施以细致加工,才能满足烹饪的需求。
比如,炖、焖烹饪法,在操作的过程中所用的火力较小,所用的时间较长,菜品要酥烂,这就要求原料的形状较厚大,如是过于薄小,就易碎烂,或是成糊状。
氽、爆烹饪法,在操作的过程中所用的火力较大,所用的时间较短,这就要求菜肴成品脆嫩鲜美。
如果原料的形状过分厚大,就不容易熟透,因此切制的菜品应以薄小为最佳。
总之,刀工只有满足了菜肴的烹调要求,才有能烹调出色、香、味、形俱佳的菜品。
(2)原料改刀后要整齐、均匀每一种原料在经过刀工的处理后,不管是块、条、丁、片、丝、粒,或是其他任何形状,都必须呈现整齐、均匀的质感。
换句话说,原料的改刀既要长短相等,粗细合理、厚薄均匀,也要块与块、条与条、片与片之间,能够利落地分开。
若出现粗细不均,厚薄不匀,大小不一,长短不齐,或是前面切断了、后面还连着,上面切断了、下面还连着的现象,既会影响菜肴的美观,又会因原料有厚有薄、有粗有细,造成烹饪的过程中薄的、细的先入味,粗的、厚的后入味;薄的、细的熟透了,粗的、厚的却还没有熟,等到粗的、厚的入味,或是熟透的时候,薄的、细的就过了火候。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原料形状的整齐度、均匀度,是烹调好菜肴的前提。
切而不断(3)菜肴颜色应调和菜肴颜色的调和,需要借助刀工予以呈现。
在制作菜肴前,要考虑把原料加工成合理形状。
同一种原料,使用不同的刀法,配制成不同形状,就会给人们以不同感觉。
几乎每个菜肴中都配有主料、辅料,搭配得十分精致,并且在菜肴的形式上还要讲究菜与菜之间的和谐配制。
有的菜可以切成块,有的菜可以切成丁,有的菜可以切成片,有的菜可以切成丝。
在菜肴的色彩设计上,应该秉承浓淡分明,绚丽悦目;在品种的配制上,有熘的,有炸的,有凉菜、有热菜、有甜菜等,尽可能地使菜肴的组成赋予多元化。
(4)合理使用原料配菜的刀工要求应掌握用料与分量,并且要量材使用,小材小用,大材大用,贵材珍用,贱材妙用,尽量不浪费原料。
在大材需要改成小材时,落刀前要做到心中有数,使材物尽其用。
同一种原料,若能仔细斟酌,刀法得当,那么加工出来的成品不仅有质、有料、有美观,而且还能节约原料。
所以,得当地使用原料是刀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要领。
3.刀工的基本要领何谓刀工呢?其实,人们常说的用刀切菜指的就是刀工,而改刀后的原料形状又称为“刀口”。
说得具体一点,把初加工过的原料进行改形的技术过程就是名副其实的刀工。
刀工所起的作用,是为更好地烹调菜肴,使其入味,便于食用,增强菜肴的美观指数。
那么,刀工的基本要领又是什么呢?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懂得握刀与运刀在菜肴的配制过程中,无论使用哪一种刀法,右手在握刀时都要握牢。
腕、肘、臂的配合要协调,左手食指以标准要领顶住刀壁,手掌始终固定在原料或是墩板上,这样能够保证上下左右有规律地进行运刀。
(2)根据原料的特性掌握刀法比如,用刀砍骨块,同是骨块,有骨的要比无骨的少许多;同是用刀批片,质地松软的要比坚硬的厚一些;同是用刀切丝,鸡肉要顺着纤维切,猪肉要斜着纤维纹路切,牛肉要横着纹路切。
(3)要配合不同烹调方法的要求比如熘、爆、炒,要用大火候、大火力,原料要切得薄些、细些;对菜肴进行炖、焖、煨的过程中,要用慢火候,小火力,汤汁较多,烹调的菜品要求酥烂入味,因此,原料要切得厚些、大些、粗些。
(4)要做到形状协调同一种菜肴中,主料配制的形状,在进行刀工处理时一定保持一致,比如丁配丁、片配片、条配条等;配料要比主料小许多,能够衬托出主料,使菜肴达到协调的效果。
二、切配原料的基本刀法刀法,是用刀把原料加工成各种不同形状的一个过程。
要想掌握刀工技术,必须先学会刀法;高技术的刀工,就在于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刀法。
1.切切,对没有骨头的原料较为适用。
通常是从上而下切下去。
但是,也会有不同的切法,可分为直切、拉切、推切、铡切、锯切、滚刀切等。
(1)直切直切,又称直刀切,主要用于切脆嫩性的原料。
直切是手握刀垂直地切下去,并非是向前推,也不是向后拉,是笔直地从上而下地用刀切下。
比如,切土豆、洋葱、白菜等都属于直切。
(2)推切推切,有的原料使用直切容易断裂,若想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可使用推切法。
推切,手中持有的刀不是垂直向下,而是从后向前地推下去,并且是一刀推到底。
比如,切酸菜。
(3)拉切拉切,是切一些比较坚韧的原料,这些原料若用直切或是推切都不易切断,因此要使用拉切的方法才行。
拉切的操作刀法:在切的过程中,刀应该从前向后拉下去。
比如,切猪肉使用的就是这种刀法。
(4)铡切铡切,是用刀切带壳的原料。
铡切的操作刀法:左手紧握刀背前端,右手持刀柄,提着刀柄,使刀柄变高,刀尖变低,并且按在带壳的原料上,用力将刀按下。
比如,切咸鸭蛋、螃蟹。
(5)滚刀切滚刀切,主要用于切圆形或是椭圆形原料,以切块为主。
滚刀切的操作刀法:左手拿好原料,右手持刀,刀尖略微偏左,一侧用刀直切下去,一侧左手使原料朝里滚动。
切一刀,就滚一次,并且要根据滚刀的姿势与快慢来决定切下去的块所呈现的形状。
滚刀切,能够切出不同种类的块。
比如,滚刀块、木梳背、菱角块等。
(6)锯切锯切,又称“推拉切”。
锯切一般用于切较厚的、有韧性的原料,这类原料无法一刀切到底的,无论是推切、直切、拉切,都不能将其切断,因此要使用锯切。
锯切的操作刀法:使用锯切刀法时,用力较小,落刀慢,由前向后推,经过一推一拉,慢慢地切下去。
比如,切火腿、切面包等。
2.片片,是把原料片成薄片,主要用于没有骨头的原料。
片的刀法是把刀身平着,或是斜着向原料逐一片进,由于原料分为硬、脆、松、软等特性,因此在片法上又可分为拉刀片、推刀片、坡刀片等。
(1)拉刀片拉刀片,片的过程中放平刀身,使刀身与墩面呈现平行状态,当刀片进原料后要向里拉进。
(2)坡刀片坡刀片,又称“抹刀片”,主要用于片质地松软的原料。
坡刀片的操作刀法:用左手拿好原料,右手持刀,刀背比刀刃略高,以斜的角度来片原料,片出来的片微厚。
比如,片鱼片、腰片等。
(3)推刀片推刀片,适用于煮熟的原料。
比如,片熟猪肉。
推刀片的操作刀法:用左手拿好原料,右手持刀,放平刀身,且与墩面呈平行,刀从原料的右侧片进,随后再向外推移。
3.剁剁,又称“斩”。
剁,是把无骨原料剁成茸状。
剁的操作刀法:左手与右手同时持刀,同时操作,这种方法叫做“排斩”。
剁,是先用刀背把原料砸成饼状,然后用刀剁成茸泥。
剁的操作刀法主要用于制馅、制丸子等。
4.契契,通常是用几种切,或片的操作刀法,把备好的原料划上不同刀纹,却不切断的一种综合刀法。
契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直刀契直刀契与直刀切的刀法十分相似,唯一的不同点是不切透。
(2)拉刀契拉刀契与拉刀片的操作刀法几乎相似,唯一不同的地方是不切透。
用左手拿好原料,右手持刀,刀身向外倾斜,刀由外向内拉进约2/3。
比如,炸茄盒的开口。
(3)推刀契推刀契,其操作刀法是用左手拿好原料的后部,右手持刀,刀口朝外,紧挨左手中指片入原料的2/3处即成。
比如,三角豆腐的开口。
(4)花刀契花刀契,是契的一种刀法,适用范围较广。
花刀,是在原料上以交叉的方式契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刀纹,以便原料在经过烹饪以后,形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常用的花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钉子花刀。
对菜肴的切配,无论横竖都要用直刀契成小方格,再改切为块,原料经过烹饪以后,犹如一排排钉子。
②荔枝与麦穗花刀。
是把原料用推刀契法契了以后,再使用直刀契法,与首次刀线成斜十字交叉契一遍,之后改为块。
这类刀法大多适用于鱿鱼、腰子、肚。
③梳子花刀。
在对梳子花刀进行操作前,要先用直刀契,再把原料横过来切为片,经过烹调,就犹如梳子形状。
梳子刀法大多适用于质地较硬的原料。
比如,腰片。
三、刀法的运用在对各种原料进行加工后,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形状,一般来说,较常见有块状、丝状、丁状、条状、茸状、段状以及梳子形、麦穗形、菊花形、末、米等形状。
土豆块1.块状块状,其大小、形状、种类,有很多,分为大方块、小方块、劈柴块、梳子块、菱角块、长方形瓦块等,对于各种块的使用应根据菜肴的具体需求来定。
比如,切方块土豆,可切成小方块;切炖猪肉,可切成大方块;切排骨,可切成长方块。
2.丝状丝状,分为粗细切法。
粗丝,如蔬菜丝、鸡肉丝,应切成如同豆芽那般粗。
细丝,如切姜丝、笋丝、火腿丝,应切成如同大针般细;大多数的蔬菜丝长约2~3厘米,各类肉丝长约4.5~6厘米。
切丝前,要把原料片成大薄片,之后把薄片切成丝。
比如,切蔬菜类原料,要把片好的大片排成梯形,再来切丝;切肉类原料,先把片好的原料摞起来,再来切丝。
切丝时粗细长短力求均匀,并且要符合烹饪的要求。
3.丁状丁状,是把原料切成方形小块。
一般的原料,是切成小丁。
但是,丁的大小要根据烹调需要与所切原料的具体情况来定。
丁的形状可分为骰子丁、豌豆丁等。
丁状的常用切法,把原料先切成适当的片,再用刀切成条,之后再切成方丁。
4.条状条状,在对原料进行“条”的粗细切配时,应根据烹调的具体要求做决定。
大多数的条犹如筷子般粗细,长约5厘米。
操作刀法,先把原料打成段,再切成厚片,之后再成切条。
比如,炒肚条,烧鸡条。
5.茸状茸状,把原料砸成细泥,用手摊开后看不见颗粒就叫“茸”。
适用于砸茸的原料有鸡、瘦肉、鱼、虾等。
6.段状段状,其形状犹如条粗、比丁长般的块。
依据原料的需求与做法,可分为大段、小段。
用大段制成的菜肴,有红烧鲤鱼:用小段制作的菜肴,有熘肉段、烹虾段。
7.梳子形梳子形,即梳子花刀。
原料在经过烹调后犹如木梳般的形状。
8.麦穗形麦穗形,又称“麦穗花刀”。
原料在经过烹调后犹如麦穗般形状。
9.菊花形把原料的一头切成薄片,再切成一根一根的细丝,另一头连着不断,切成薄片后再用刀切成丝,入锅烹调后会呈现菊花形状。
10.末状末状,一种辅料形状,比茸略粗,比米略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