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5-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
- 格式:ppt
- 大小:5.12 MB
- 文档页数:46
10 固有免疫一.名词解释1.固有免疫:1)又称天然免疫,是生物在长期种系发生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2)特点:个体出生即具备,受遗传控制,作用范围广,并非针对特定抗原,是机体抗感染第一道防线,同时还参与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在机体防御机制中意义重大。
2.PAMP:1)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2)在进化过程中,固有免疫系统形成了一种识别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的保守结构的方式,这种保守结构称为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3)宿主通过PRR对其识别区分自己与非己。
4)PAMP特点:a.病原微生物特有b.分子组成和构型高度保守且为生存必需c.许多微生物共有,为宿主固有免疫细胞泛特异性识别分子基础。
3.PRR:1)模式识别受体。
2)是一类表达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或胞质的能够识别并结合PAMP的受体分子。
3)PRR特点:较少多样性;非克隆性表达;可识别一种或多种PAMP。
4)分为膜型PRR、可溶性PRR、细胞质型PRR。
5)PRR与PAMP结合后无需细胞增殖,即介导快速的生物学反应。
二.基本概念1.Toll样受体:研究最多的PRR。
2.固有免疫系统组成:屏障结构、固有免疫分子、固有免疫细胞。
3.屏障结构:物理屏障:皮肤和呼吸道黏膜、泪液、唾液、尿液冲洗。
化学屏障:皮脂、汗、胃酸。
生物屏障:寄生正常菌群。
疾病:菌群失调症,机会性感染(无害变有害)。
局部屏障:各种屏障结构。
4.固有免疫分子:补体系统、抗微生物肽、溶菌酶、细胞因子、急性期蛋白、天然抗体。
抗微生物肽:缺乏特异性免疫功能生物的重要防御成分。
溶菌酶:溶解G+菌,即革兰阳性菌。
机制:破坏细胞壁。
对G-菌:抗体先破坏LPS和脂蛋白,再由溶菌酶起作用。
血液中天然抗体:IgM、IgG。
重要急性期蛋白:C-反应蛋白。
5.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NKT细胞、γδT细胞、B1细胞、树突状细胞(DC)、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B)肥大细胞NK细胞:来源:骨髓造血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