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智慧课《儒家之道》宋一霖
- 格式:pdf
- 大小:554.68 KB
- 文档页数:24
儒家中和之道释义韩星儒家之道是以中和之道为枢纽的展开。
传统上由《尚书·洪范》的皇极大中,本意“皇极”二字,皇是指人君,极便是指其身为天下做个样子,使天下视之以为标准(朱熹《朱子语类》卷卷七十九),结果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异化为团结在以某某为核心,以某某为中心的专制集权象征。
近代西学东渐,在解构和建构形而上学之争中迷失了儒学乃至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
一、“中”、“和”观念与中和之道的思想演变至少原始社会晚期我们的先祖有了三才观念,也就有了“中”的意识。
20世纪80年代末,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了一组原始社会晚期的墓葬,其中一组蚌壳图最引人注目。
此墓是许多墓葬群中最大的,里面结构大致如图:墓室上方(南)呈弧形,下方(北)呈方形。
左边是蚌龙,右边是蚌虎,墓主安卧在墓室居中偏南。
从整个构图上看,现在有两种解释,都与三才有关。
一是冯时先生的解释,认为墓主头顶方形窟窿状,模拟天空;左右两侧各作弧形向外凸起,表示东方天与西方天的弧面;墓脚下呈方形,大地。
整个墓室平面是模拟“天圆地方”的“盖天说”宇宙论布置的,墓主人居中,头顶苍天,脚踩大地,与《说文》王字的构义吻合:“王,天下所归往也。
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叁通之者王也。
孔子曰:一贯三为王。
”这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有了天地人三才观念,而墓主身份应该是原始部落的酋长或早期部族国家的国王。
另外,一些神话传说当中也有三才观念的形象化表述,如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是一部中国的创世纪,其包含的思想意蕴很丰富,但盘古开天辟地就是三才之中,高扬人的主体性的神化表达。
《尚书》的“中”与“和”观念。
《尚书·尧典》有“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尚书·舜典》又记载舜授命典乐之官夔的话:“夔,命汝典乐,教胄子。
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这里“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就是一种中和无偏的追求;而“八音克谐,无相夺伦”则是通过音乐上的和谐以获得神人和谐的效应。
儒家修身之道儒家修身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它强调了人的修养和自律,建议人们要以道德行为为基础,以做好自己,做好他人,做好社会为目标,发挥着积极作用。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修身之道是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核心。
以下是对儒家修身之道的深入理解和阐述。
一、仁爱之心儒家修身之道的基石是“仁爱之心”,即“有爱心和同情心”。
在经典《孟子》中,孟子说:“仁者人也,愛人也,人之性善,是以得仁。
”意思是说,仁者是指有爱心和同情心的人,因为人天生就是善良的,所以也有了仁爱之心。
仁爱之心是一种美德和德行,同时也是一种能力。
儒家认为,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和世界的价值有爱心,不仅可以帮助自己成长,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赢得更多的人心。
爱可以让人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责任,可以帮助人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和世界。
二、克己之心除了仁爱之心外,儒家修身之道还要求人们必须具备“克己之心”。
在《论语》中,孔子说:“知者不忧,仁者不怒,勇者不惧。
”孔子所说的“克己之心”就是指,在面对各种困难、挑战和诱惑时,要有自制力,要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克己之心体现了自律精神,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优秀的素质。
只有通过自我认知和自我约束,人才可以保持平和、内敛、理智的状态,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和人格魅力。
克己之心可以帮助人们减少过度消费、过度自我表现、过度满足等不良行为,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和精神追求,发展自己的潜力。
三、学习之心学习之心是儒家修身之道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论语》中,孔子多次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他说:“朝闻道,夕死可以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些话意味着,学习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必须不断地在学习中成长和进步,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儒家修身之道强调学习是一种恒久不变的追求。
在学习的过程中,人们应该关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向上的心态。
学习也是一种命运选择,只有不断为自己打开新的知识和技能的门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儒道境界划分一、初入儒门初入儒门,意味着一个人开始了解儒家学说,并开始修行儒家道德。
在这个阶段,人们通过学习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等,来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和基本原则。
初入儒门的人会对儒家的仁爱思想产生深刻的认同,并开始尝试将儒家思想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二、循行儒道循行儒道是指一个人在儒家和道家之间寻求平衡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意识到儒家和道家两种思想体系之间的互补性,并尝试将两者融合起来。
循行儒道的人会注重修身养性,同时也会注重修炼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
他们会借鉴儒家的仁爱思想,同时也会注重道家的自然观念和无为而治的理念。
三、儒家为主儒家为主是指一个人在儒家学说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并将其作为自己修行的主要依据。
在这个阶段,人们会全心全意地追随儒家的思想,将其作为自己行为准则的核心。
儒家为主的人会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会努力培养自己的德行和道德修养,同时也会关注社会公益和国家的发展。
四、道家为主道家为主是指一个人在道家思想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并将其作为自己修行的主要依据。
在这个阶段,人们会全心全意地追随道家的思想,将其作为自己行为准则的核心。
道家为主的人会注重修炼自己的内心和精神境界,他们会追求真我、无我和自由自在的境界。
他们相信通过追求道的境界,可以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超越世俗的境地。
五、儒道合一儒道合一是指一个人在儒家和道家思想之间实现了完美的融合。
在这个阶段,人们会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相互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修行方式和境界。
儒道合一的人会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同时也会注重修炼自己的内心和精神境界。
他们相信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修炼,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六、超越儒道超越儒道是指一个人在儒道思想之外寻找更高层次境界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宇宙的奥秘,超越了儒家和道家的范畴。
超越儒道的人会注重超越自我的修炼,追求更高的境界和智慧。
他们相信只有通过超越自我,才能达到心灵的解脱和真正的境界。
儒学入门300讲-回复儒学融汇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传统,被誉为中国文化的基石。
在儒学的理念中,提到的“儒学入门300讲”是指一套完整的儒家经典解读,通过300讲的讲解,帮助读者系统地了解儒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实践方法。
本文将按照儒学入门300讲的顺序,逐步回答读者对儒学的疑问。
首先,讲解儒学的起源和传承。
儒学以孔子为代表,起源于中国春秋时期,发展至今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儒学的传承主要通过经典的传抄和师徒之间的口头传授。
重要的儒家经典有《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等,这些经典阐述了儒学的基本原则和教育方法。
接着,详细解读儒学的核心概念。
儒学强调人伦关系,认为人在社会中的行为应该建立在亲情、友情、师生关系和君臣关系等基础上。
儒学还提出了“仁”的概念,即关心他人、关爱他人、奉行道义的美德。
同时,儒学也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个体的修养和家庭的和谐,实现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然后,解释儒学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
儒学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德、才、艺的过程。
在儒学的教育中,德育被视为最重要的一环,强调培养个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才育注重培养人的智慧和才能,通过学习经典和实践来提高个人的知识和技能。
艺育则强调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让人们获得审美和情感的享受。
此外,解析儒学的政治思想。
儒学认为君主应该以仁爱之心来治理国家,关注民众的需求和福祉。
儒学的政治思想主张君主尽到君道的责任,而臣民则应该忠诚于君主,为国家的和谐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儒学强调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主张通过教育和道德规范来达到这一目标。
最后,总结儒学的现代价值和发展。
儒学在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对于个人修养、家庭伦理、社会道德和政治治理等方面都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指导。
同时,儒学也要与时俱进,与现代社会的需求和价值观相结合,为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借鉴和启示。
儒学智慧——仁礼君子的职场立身之道
课后测试
1、“仁者其言也讱”告诉我们在职场中的言行要注意()(20分)
A夸大其词
B谨言慎行
C束手束脚
D随心所欲
正确答案:B
2、“君子求诸己”指出,当我们的工作出现问题时,正确的做法是()(20分)
A检讨下自己有哪些可以改进
B埋怨和议论上级领导
C把错误都归结到同事身上
D撇清自己,从别人身上找原因
正确答案:A
1、礼在职场中的主要作用有哪些()(20分)
A达到和睦相处的状态
B激发员工的荣誉感
C使员工之间竞争激烈
D规范员工的行为标准
正确答案:ABD
2、仁在职场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0分)
A主动向同事示以善意
B对待他人宽宏大量
C做事敏捷有成绩
D老好人,谁也不得罪
正确答案:ABC
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告诉我们在职场中要注意的是: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经常去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
(20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儒家修炼境界划分大全导言:儒家修炼境界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从古至今,儒家修炼境界一直是儒家学术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儒家经典中提炼出各种境界的划分,梳理其内涵和特征,以期为广大读者展现儒家修炼境界的全貌。
第一部分:初阶境界1. 诚实无欺:儒家修炼的起点是诚实无欺。
修行者要以诚实为本,做到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
这是儒家修行的最基本要求,也是道德修养的起点。
2. 孝顺父母:孝道是儒家修炼的核心之一。
修行者初阶境界的表现之一是孝顺父母,尊重长辈,以孝敬之心感化他人,培养敬老爱幼的美德。
3. 勤俭节约:儒家强调勤劳和节俭的品德。
初阶境界的修行者应该注重勤劳努力,不奢侈浪费,从小事做起,培养节俭的生活习惯。
第二部分:中阶境界1. 仁爱之心:中阶境界的修行者要具备仁爱之心,关怀他人,乐善好施,积极帮助有需要的人。
这是儒家修炼的重要内涵,要求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对他人的关爱和关心。
2. 知行合一:中阶境界要求修行者把所学的道理付诸实践,实现知行合一。
修行者应在实际生活中贯彻儒家的伦理道德理念,不仅明白道理,更要以身作则,成为他人的楷模。
3. 大爱无疆:中阶境界的修行者要有大爱无疆的胸怀,超越小我,将个人的利益融入到大局中去,为社会、为他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修行者要具备担当精神,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第三部分:高阶境界1. 穷达无悔:高阶境界的修行者择善固执,舍弃低级的欲望和追求,追求内心的富足与无悔。
这一境界的修行者能超脱尘世,寻求心灵的净化和升华,实现内心的平和与超然。
2. 心如止水:此境界的修行者内心宁静如止水,面对外界的诱惑和挑战能保持始终不变的心境,不被外界干扰。
修行者要舍弃儿女私情,超越世俗的名利和功成身退,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安于心境。
3. 仙凡合一:高阶境界的修行者能在凡尘中保持仙心,达到仙凡合一的境界,超脱尘世而又融入其中。
此等境界的修行者能体现儒家所追求的“至高无上的人格境界”,成为众生的楷模和导师。
致良知正心班的回顾总结
在学习与成长的路上,我们不断追求自我提升和心灵的富足。
致良知正心班作为一门修身养性的课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平台。
本文将回顾总结正心班的学习过程,以期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一、课程学习回顾
致良知正心班以我国传统儒家文化为核心,结合现代心理学,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全的人格。
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经典解读、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
1.经典解读:通过学习《论语》、《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我们深入了解了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
2.案例分析:课程中,老师结合实际案例,让我们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儒家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3.互动讨论:同学们在课堂上积极互动,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学习收获与感悟
1.修身养性: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修身养性是人生的必修课。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才能在社会中立足。
2.做事要有责任心:儒家文化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在工作中要时刻为他人着想,具备强烈的责任心。
3.学会感恩:感恩是一种美德,我们要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以感恩的心态面对生活。
4.不断学习:学习是一生的事业,我们要保持谦卑的心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三、反思与展望
1.反思: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自己在道德修养、责任心、人际关系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继续努力。
2.展望: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将以致良知正心班的学习为契机,努力践行儒家文化,不断提升自己。
致良知正心班的学习让我们受益匪浅,回顾总结这段学习历程,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继续在修身养性的道路上前行。
华人会客厅-江东霖:手握幸福的手柄领略生命的意义江东霖国际易经风水研究院院长易道修为生命修证学派创建人2012年度全世界最具影响力易学应用名家本名姜思明,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
于1988年开始深切研究《易经》,尔后专业从事易学的研究和儒释道国学文化的应用,遍访名师,并深切实践,不久便享誉全国。
执业近20年来,创造了一个个地产业和商界的神话,并取得了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授予的“中国今世最具影响力风水名师”称号,2012年被联合国文化总署授予“2012全世界最具影响力易学实践名家”的称号。
东霖大师的修学主张:以道法修身、以佛法开智、以儒家为人。
主要研究的方向为:国学智慧、易经风水、入世修行与高端养生等,主要作品有:《现代城市风水学》、《传统风水学教程》、《江东霖2008至2012奇门遁甲每日运程制胜全书》等。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华人会客厅》,我是肖婉。
那么《易经》是中华文化的奠基石,那么《易经》对于天道、地道,还有人道有着一种深刻的追求,那么它对于那个人生观、世界观,还有咱们乃至那个宇宙观,都是有着它神奇的探索,那么这些探索,咱们现代人又是如何去挖掘的呢?本期的节目佳宾,咱们就请到了国际风水研究院的院长江东霖。
今天咱们就和江院长一路去聊一聊那个博大精深的《易经》文化。
江老师您好。
江东霖:您好,主持人您好。
主持人:您好,欢迎您今天作客《华人会客厅》。
江东霖:谢谢。
主持人:然后您坐在这儿,我就感觉您有一种气宇非凡的那个气质。
江东霖:谢谢。
主持人:然后我看到资料还显示,您在一些特殊美好的场景下还会吟诗作赋是吗?江东霖:都是有感而发。
主持人:有感而发。
这算是您的一个兴趣爱好?江东霖:对,一个爱好。
主持人:一个爱好。
江东霖:对对。
主持人:那您感觉咱们今天那个场景美好吗?江东霖:很美好。
主持人:所以说我可不能够给您一个请求,就是说在如此一个美好的场景下,在咱们的演播厅,您能不能给咱们即兴的,那么来两首诗句,能够吗?江东霖:那个可有点难度。
宋朝文人的儒家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人们以其独特的儒家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闻名于世。
他们以高尚的品德和深厚的学识,为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首先,宋朝文人注重儒家道德修养。
儒家思想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巅峰,成为主流思想。
儒家的核心教义是仁爱之道,提倡自我修养和成为一个君子。
宋朝文人积极投身于儒学的学习和实践,努力践行仁爱之道。
他们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自我反省和完善自己,成为一个堪当臣子或君主的人物。
他们认为唯有通过不断修炼自身,才能对社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其次,宋朝文人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
作为知识分子和社会的精英,他们深感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和责任。
宋朝面临着各种社会问题和挑战,例如区域冲突、贫富分化等,文人们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和解决问题。
他们通过撰写政论文章、参与政治讨论和提出改革建议等方式,为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不仅深思熟虑地思考国家大业,还积极倡导道德伦理,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稳定。
此外,宋朝文人注重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他们深知教育对培养人才和塑造社会的重要性。
因此,他们致力于推动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人才。
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的建设和教育的改革,提倡素质教育和以德育人,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道德情操。
他们相信通过教育的力量,可以引导社会走向更为健康和进步的方向。
最后,宋朝文人注重文化传承与文人身份的维护。
他们认为文化传承是自己的责任,也是对先贤的尊重和回报。
他们通过撰写诗词、作曲、绘画等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创作,以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同时,他们也以自己的文人身份自豪,积极参与文人的文化活动和社交圈子,推动文化的繁荣和交流,形成了以文人为中心的文化精英群体。
总而言之,宋朝文人以其儒家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成为了这个时期最重要的社会力量之一。
他们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和能力,为国家和社会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不仅是儒家道德典范,也是社会进步和和谐的推动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仲林中华文化精髓修养系列:之一:入门及儒家修养篇之二:道家及禅家修养篇之三:易家及创家修养篇一:入门及儒家修养篇第一讲:精修入门第二讲:天地古今第三讲:百姓日用第四讲:道满天下(总论部分介绍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它的特点以及修行修养方法)第五讲:儒家修养第六讲:孝悌为本第七讲:诚信知礼第八讲:持中贵和(介绍儒家修养包括儒家修养方法)第一集精修入门一、精髓何在二、何为修养三、旧邦新命四、大学之道承道统启新命同修行1.整体不仅是部分的总和,而且要大于部分的总和,整体有部分没有的东西引申出对中西文化的一个思考2.以科学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它是着重一种深入的细致的分析:自然科学有数理化天地生,也是自然科学的六个领域,然后再深入到物理化学生物或者说数学等等学科当中去具体地来学习,这是着眼局部的一种方式,可以吧这个研究进行得更深入,但它有个缺点,就是容易忘掉整体。
3.从中西文化比较而言:西方文化,以科学为代表,侧重在局部或者具体事物的深入分析;而中国文化它的特点是一个整体认知,从整体的高度来把握部分。
如写信。
(不同的着眼点)4.我们在介绍中华文化的时候,强调它的整体性强调它的传承和创新。
以张岱年先生(中国二十世纪十大哲学家之一)的综合创新文化观作指导来进行我们的内容展开5.传承传统同时要把创新的精神融入其中,做到古今汇通,做到大众参与,专家、大众同修、同学的这样一个境界6.中华文化的未来发展有四个环节非常重要:一是传承,要把中华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二是一定要创新,因为随着时代发展,新的思想,新的文化,应该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出现新理论、新思想、新哲学;三是要普及大众,在百姓日用当中把中华文化的精髓普及开来;第三是要世界化,就是走向世界。
前两项涉及理论问题,后两项涉及实践问题。
这四点都要联系起来,才能使中华文化在世界发扬光大。
7.承道统就是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启新命启发的启新旧的新命令的命就是把时代的创新精神融入其中同修行就是不仅学校学生在修,还要和大众一汽修,我们同修行8.从一个例子开始讲第一个问题:澳门建筑工地标语:安全守则,知行合一下面是它的英文里面有中西文字又有中国传统的知行合一,把知行合一用在建筑安全方面非常贴切。
儒学入门300讲-回复【儒学入门300讲】儒学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对于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也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
本文将以《儒学入门300讲》为主题,逐步回答儒学的起源、核心思想以及其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第一讲:什么是儒学?儒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
儒学强调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推崇礼仪、道德、忠孝、仁爱等观念。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对于维系社会秩序和个人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讲:儒家经典是什么?儒家经典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四书。
其中,《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法和原则;《中庸》则强调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的均衡状态;《孟子》则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强调人性本善。
第三讲:儒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儒学的核心思想可以总结为五个方面:仁、礼、义、智、忠。
其中,仁是儒学的基石,强调爱与仁慈;礼是一种行为准则,指导人们的言行;义是道德价值观,强调公平正义;智则是学问的修养和智慧的追求;忠则是对于国家和家庭的忠诚。
第四讲:儒学的影响力有哪些?儒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儒学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强调人们的素质修养和道德观念。
其次,儒学对中国的政治体制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崇孝道和社会秩序。
最后,儒学还影响了中国人的教育理念,强调知识学习和人格培养。
第五讲:儒学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如何?在当代社会,儒学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如仁爱、道德、忠诚等,仍然是社会稳定和个人修养的重要依据。
其次,儒学的思想理念可以与现代科技和理性思维相结合,为现代社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最后,儒学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家园,可以为现代人提供情感归属和文化认同。
儒学作为中国古代的核心思想之一,确立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对于社会秩序和个人修养产生了重要影响。
儒学慎独智慧——职场养性之道
课后测试
1、在职场沟通中,说话的底线是()(20分)
A不说侮辱对方人格的话
B说话时只考虑他人的立场
C不要对同事说敬语
D说话时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正确答案:A
1、行顾言强调说话中要注意的是()(20分)
A行为符合以前所言的内容
B外在的行为与言语一致
C言是否有问题,能否实现
D行动时反思是否与言相符
正确答案:ABD
2、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对于职场中的我们,有哪些启示()(20分)
A要向优秀的人学习,不要嫉妒对方
B要远离比我们差的人,并嘲笑对方
C排挤优秀的人,想办法取而代之
D不要嘲笑比我们差的人,并引以为戒
正确答案:AD
1、儒学的慎独智慧要求我们在职场中做到:不管有没有人监督,都要时刻自我监督规范行为。
(20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2、慎独指不用外界监督,而是通过自律来规范要求自己的行为举止。
(20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儒学使人成功儒家文化与人格修养安德义儒学使人成功来源:代表叶青的博客儒家文化与人格修养安德义类别:默认分类 | 浏览(2971) | 评论(0) 2011-05-03 16:244月30日周六晴早上与儿子跑跑步,打打球。
很少这样,不太称职。
上午九点参加了在湖北工业大学举行的武汉地区16所高校大学生国学公益特训营,10点讲课。
大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很高。
我说,湖北的企业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干出来的,而且是好好干出来的,如何好好干出来,要先学一些管理理论、一些做人做事的常识,儒学就是其中之一。
做企业先做人(官员也是这样)。
日本可以说是“论语生活化”。
香港一些大企业家也是儒学大家。
下午听一听安德义先生在大学生国学公益特训营的讲座:儒家文化与人格修养。
他强调,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中、和。
他的内容很多,我只能听一小部分。
还好网上有一个大纲,与大家分享。
半年多来,我与儒学亲密接触,收益很大。
这是我新的天空。
安德义:儒家文化与和谐人生——儒家的大仁义观简介:1953年10月10日出生。
语言学专家、儒学专家、实业家(这就是他讲课成功的原因)。
中国国学院副院长,湖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副会长,武汉市教育学会儒家文化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武汉儒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理事,萃辰国学产业化联盟副主席等。
安德义,祖籍四川,现居武汉。
曾当过大学教师,后辞职下海(自称下池塘)。
在自己家中开办讲堂,用儒家思想阐释现代商道。
个人经历:35岁前在高校任教,著作丰厚。
35岁后潜心佛学和易学研究。
40岁后毅然“入世”操办实业,他将高深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凭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搏弈商海。
2000年,开始奔波全国倡导经典诵读,是国内将传统文化运用于现代管理的第一人。
积极推广“儒家文化与学校教育”、“儒家文化与儿童道德建设”、“传统文化与行政管理”、“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道家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易经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等系列培训。
人生智慧课程:《儒家之道》入门讲座:儒家之道基本知识
主讲人:宋一霖
儒家,也就是崇道之教,为道之学。
学道、通道、行道,是真正的儒者一生追求的目标和一切活动的根本。
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
—《论语﹒里仁第四》
一、什么是儒家
1.儒的本义
按词源本义,“儒”是有道术之士。
“儒”
从人从需,即指儒的道术能为人所需,指导别人,教化别人,安定别人,提升别人。
2. 儒家的定义
儒家,作为一种信仰可称为儒教,作为一种学理也称为儒学。
按照汉朝史臣班固的概括并被广为接受的定义,儒家,“游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
”
二、什么是儒家之道
儒家之道,是中华古圣先哲伏羲、炎、黄、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以及孟、荀历代创立并一脉相承的永恒真理和根本原理,是儒家倡导的信仰、人世公则、中庸仁德、权宜变化以及它们相辅相成的信仰体系、完整思想和行为方式。
1.儒家之道的形成历时数千年
儒家之道是中华古圣先哲伏羲、炎帝、黄帝、唐尧、虞舜、大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及孟子、荀子历代创立并一脉相承的:
伏羲八卦象天地
炎帝开源创耒耜
黄帝平乱建古国
虞舜大孝倡人伦
大禹治水救天下
商汤伐桀建武功
文王施仁奠国基
武王怒灭殷商纣
周公平叛立礼制
孔子匡乱集大成
(孟荀增益新贡献)
2、儒家之道是超越时空的永恒真理和根本原理
3、儒家之道是一种精神信仰
•《周易》开篇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
—《周易﹒乾﹒彖传》
• (谷梁子)曰:“为天下主者,天也。
”
—《春秋谷梁传﹒宣公十五年》
4、讲求人世公则与仁德修身
孟子曰:“《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
民之
秉夷,好是懿德。
’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
有物必有则。
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
’”
—《孟子﹒告子章句下》
5、注重权宜变化
6、相辅相成为道全
三、儒家之道的失落
1.孔子,以及孟子、荀子不得行道于天下
2、儒家文化正统地位的形成及其停滞、僵化
韩愈说:“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
君不出令,则君无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
”
—韩愈《原道》
3、唐宋大儒的发现
韩愈说;“(道)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焉。
”
—韩愈《原道》
程颐说:“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
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儒。
”
—程颐《明道先生墓表》
程颐说:“三代之治,顺理得也。
两汉以下,皆把持天下者也。
”
—程颐《河南程氏遗书》
朱熹说:“秦汉以来,道不明于天下,而士不知所以为学。
”
—朱熹《韶州州学廉溪先先生祠记》
朱喜说:“千五百年之间……尧、舜、三王、周公、孔子所传之道,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
”
—朱熹《文集》卷三六《答陈同甫书》
4、西方思想家的评说
托克维尔说(1835年):“300年前欧州人初到中国时,他们看到中国的一切工艺均已达到一定的完善阶段,并为此感到惊异,认为再没有别的国家比它先进。
不久以后,他们才发现中国人的一些高级知识已经失传,只留下一点残迹。
这个国家的实业发达,大部分科学方法还在那里保留下来,但是科学本身已不复存在。
这说明这个民族的精神已陷入罕见的停滞状态。
中国人只跟着祖先的足迹走,而忘记了曾经引导他们祖先前进的原理。
……人的知识源泉已经几乎干涸。
因此,尽管河水仍在流淌,但已不能卷起狂澜或改变河道。
”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约翰﹒密尔说(1859):“那(中国)是一个富有才能的民族,在一些方面甚至是富有智慧的民族,因为他们有难得的好运在早期阶段就有了一套特别好的习俗—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些人的功德,甚至最开明的欧洲人在一定限制下也必须把他们尊为圣人与哲人。
那些圣人和哲人的杰出之处还在于其工作机制的精妙,即尽可能把他们所拥有的最佳智慧铭刻于社会中的每一个心灵,并保证那些掌握大部分智慧的人得到有荣誉和权力的职位。
可以肯定,取得这一成就的人民已经发现了人类进步的奥秘,必然会使自己稳居世界运动的前列。
相反,他们变得静止不前了,几千年来仍然如此。
如果他们要进一步改进的话,那就必须靠外国人。
”
—约翰﹒密尔《论自由》
5、儒家文化的扭曲以及新文化运动的清算
•儒家文化的扭曲
•新文化运动的清算
四、复兴儒家之道的人生意义
1、树立人生的信仰
2、明确生活的原则
3、学会世事的应对
前《志》有之,曰:“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
”
—《左传﹒成公十五年》
4、创造幸福的人生
•贫困之人不幸福
•富贵之人就幸福吗
五、学习儒家之道务求彻底
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苟为不熟,不如荑
稗。
夫仁,亦在熟之而已矣。
”
—《孟子﹒告子章句上》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地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
—《孟子﹒尽心章句上》
孟子曰:“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
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
—《孟子﹒尽心章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