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中毒事故原因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Don't say that others are not treating you badly and make you angry, but you are not self-cultivation enough, and
you can't be detached.模板参考(页眉可删)
硫化氢中毒死亡事故
【事故概况、经过】
某年夏季,某炼油厂污水处理厂停工检修,污水处理厂下水道内的污泥需要清理挖出。
污水处理车间安排农民工A进下水道窨井内清理。
因窨井内存有大量硫化氢,农民工A中毒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原因是污水处理厂下水道窨井存有大量的硫化氢,特别是炼制高含硫原油,硫化氢气体浓度会更大,而炼油厂的污水处理厂下水道窨井又是炼油厂各种有毒气体积聚最多的地方。
这次中毒死亡事故是因为没有任何措施就让农民工下窨井作业而造成,领导管理不当,缺少安全防护,安全监管不严,属责任事故。
【对策措施】
(1)对从事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要让他们知道,炼油厂污水处理厂下水道窨井内有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存在,必须高度重视人身安全,防止造成人身伤害。
(2)对下水道窨井有关井盖打开,向窨井内通入大量的蒸汽进行吹扫,使其有害气体浓度降低到对人体无害的程度。
(3)下窨井作业的人员必须戴防毒面具,作业人员在窨井作业时间不能超过20 min,作业人员要系安全带。
(4)窨井上面要有人监护,定时更换,到地面空气新鲜处,确保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分析一、硫化氢简介硫化氢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分子式为H2S,一种易燃的酸性气体,无色,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浓度极低时便有硫磺味,有剧毒。
常存在于废气、含硫石油、以及下水道、隧道中。
含硫有机物腐败也可产生硫化氢气体。
在阴沟疏通、河道挖掘、污物清理等作业时时常常会遭遇高浓度的硫化氢气体,在密闭空间中作业情况更为突出。
如防范不当,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二、典型事故案例(一)案例一2005年6月17日下午13时20分左右,某公司发现生产车间冷却用水异常,动力车间组织相关人员对供水系统进行检查。
动力车间主任柴某、副主任马某、车间设备员陈某-同到达四号井,下井后相继晕倒在水井里。
13时35分,维修工王某第一个到达现场,立即联络人员开展营救。
门卫刘某、石某依次下井,刘某第-一个下井,刚要抱起柴某,即晕倒,第二个下井的石某挣扎爬出井外即晕倒。
后安全部门人员带呼吸器下井救人,将四人相继救出井外。
最终造成柴某等四人均抢救无效死亡的悲痛惨剧,给四个家庭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伤害,同时也给责任单位带来很大负面损失。
(二)案例二2008年3月3日,北京某污水处理厂二分厂副长厂姜某带领工人刘某、王某和高某在对23号泵进行检修时,刘某在未确认该污泥循环系统进水阀门是否关闭的情况下,盲目打开23号泵泵壳的环形夹具,致使该泵处于承压状态,泵的吸入口污泥带压喷出并将刘某掩埋,污泥内厌氧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累积并随喷出的污水溢出,现场其他3名作业人员迅速从不同出入口撤离管廊。
喷泥事故发生后,污水处理厂二分厂副厂长王某(代理厂长)、技术员赵某,三分厂书记潘某、厂长袁某等人员在对事故情况不清、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分别从不同出入口下到地下管廊内查看情况,在查看过程中,四人先后晕倒在管廊内。
消防人员赶到后,分别将五人救出,经医护人员抢救无效潘某、王某、赵某、刘某四人死亡,一人受重伤。
(三)案例三2008年9月13日8时左右,某市某实业有限公司水处理剂车间二工段7号反应釜,在检修过程中发生1人中毒,3人盲目施救,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事故。
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2005年10月12日19时50分,某油田井下作业公司第三修井分公司306队在沧州小集油田小6-3井进行除垢作业前的配液过程中,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
一、事故经过第三修井分公司主要从事油气水井维护性作业、大修及措施井作业等工程技术服务。
1995年以来,在沧州小集油田一直采用氨基磺酸除垢工艺从事油水井的除垢作业。
2005年1 0月5日至1 2日,306队按照甲方设计要求在小6-3井进行换管柱作业。
起管柱过程中发生油管断裂,并进行打捞施工。
发现井内结垢严重,12日上午向甲方进行汇报。
甲方决定先进行除垢作业,并下发《设计变更通知单》。
井下第三修井分公司生产技术部组织编写施工设计,经审核、审批后,交作业队组织施工。
10月12日下午,该队接到设计后,由技术员进行技术交底,温某(男,38岁,副队长)组织现场施工。
按设计要求清理储液罐内井下返出物,将40袋除垢剂搬至罐顶平台上,副队长温某带领其他3名员工站在平台上向罐内倒除垢剂。
19时50分,当倒至第24袋(每袋25千克)时,4人突然晕倒。
其中,温某、陈某(男,29岁,作业工)和任某(男,25岁,子女工)3人掉入罐内,另1人倒在平台上。
现场人员发现后,立即将倒在平台上的人员抢救到安全地带。
感觉有难闻气味,怀疑是有害气体中毒,未冒然入罐抢救,立即向分公司汇报,并向周边作业队求救。
第三修井分公司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处臵预案,20时20分应急抢险人员到达事故现场,戴正压呼吸器将掉入罐内的3人救出,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掉入罐内的3人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倒在罐顶平台上的1人经抢救脱离危险。
二、事故原因(一)直接原因配液原料除垢剂中含有的主要成份氨基磺酸与配液罐内残泥中的硫化亚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化氢气体,造成人员中毒(该井长。
The world will give way to those who have goals and vision.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一起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分析一、事故经过2008年9月13日8时左右,某市清源实业有限公司水处理剂车间二工段7号反应釜在检修过程中由于1人中毒,3人盲目施救,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
经初步调查了解,在检修前张某、王某用水对7号反应釜进行几次冲洗置换后,张某在未对釜中置换情况进行检测,且未佩戴防护用品的情况下擅自进入作业,中毒晕倒。
带班班长李某和王某发现后,在仍未采取任何防护条件的情况下,先后进釜施救,生产科长魏某闻讯赶来,仅佩戴过滤式防毒口罩(非隔离式防护用品)进釜救人,相继中毒。
随后施救人员正确佩戴隔离式防护用品迅速将4人从釜中就出并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因伤势过重,张某、李某、王某3人抢救无效死亡,生产科长魏某受伤。
二、事故发生的原因1、张某违反操作规程,在未对釜中置换情况进行检测的情况下进入釜中检修,是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2、张某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范意识差,自认为7#釜经过几次冲洗置换不应该有什么问题,于是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釜中检修,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3、公司安全检修制度、规程不能很好去执行,尤其是身为检修班长的李某忽视检修制度、规程,且监护不力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三、造成事故扩大的原因1、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没有按规定及时报告,在未弄清情况又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下,组织不力,盲目施救。
2、企业虽制定了应急预案,但针对性不强,不能指导救援工作,又未组织演练,安全教育培训不力,职工缺乏安全意识和基本的应急常识及自救互救能力。
3、对长期封闭空间可能造成的缺氧、有毒气体认识不足,作业人员缺乏基本常识,作业不规范,作业前未对现场有毒有害性气体进行检测。
4、企业未为作业人员配备自救、防毒装备和气体检测仪。
5、企业通风管理混乱。
6、专业救援力量不足,缺少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不能满足救援需要。
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案例11991年11月17日,茂名石化公司炼油厂脱制硫车间气柜大班火炬岗位操作员接班后独自去现场,并进行二催化至火炬气液分离罐容-4脱水检查。
因未配戴防毒面具(岗位上备有MP4型防硫化氢的滤药罐的防毒面具)被硫化氢脱水排出的瓦斯中含硫化氢浓度高达1400-2000mg/m3薰倒在距脱水点1.5m处,前来寻找的另一名职工发现后立即进行现场人工呼吸,并送医院抢救,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1.岗位操作员去火炬气液分高罐容-4脱水检查,知道是从事有毒物质作业却不佩戴防毒面具,有章不循违章行为。
2.容-4底脱水管线工艺设计不合理,排水阀后的1.5m管线上就有三个弯头常因杂物堵塞拆、装十分频繁,甚至拆开后未及时恢复而长时间就地排放,留下事故隐患。
案例2:1985年12月9日,某炼油厂催化装臵工艺三班,发生一起在污油池内瓦斯中毒死亡2人的事故。
该装臵为了回收下水道中污油,有一个3×2×2m的污油回收池。
当日19:50,三班班长在操作室安排分馏岗位副操作去回收污油,并详细交待了回收污油时所用的管线和流程。
当时分馏主操作员也在场,便让其徒弟(一外厂代培训人员)去检查一下。
不久,他未和操作室内任何人打招呼,也拿了手电出去了。
过了一段时间班长发现主操作师徒二人未回来,便出去查找。
发现二人均倒在污油池内,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和应汲取的教训:1.这次事故的发生,系代培训人员缺乏安全操作经验,不懂污油池瓦斯的危险性,加上师傅发现后,又缺乏抢救常识所致。
2.污油池瓦斯释放处必须悬挂防中毒安全警示标志,安装硫化氢检测报警仪,操作人员到该区域工作应佩带好防毒面具。
案例3:1985年4月14日,茂名石油工业公司炼油厂脱制硫车间瓦斯班一名管线工在酸性气管线脱水时,因未戴防毒面具,硫化氢中毒身亡。
当日,两名瓦斯管线工接厂调度电话通知,给酸性气管线脱水。
在操作时,两人均没按规定戴防毒面具,也没有互相监护,而是分开操作。
【事故案例及措施】历数化企硫化氢中毒事故,附防治措施近日某石化公司承包商在清洗作业过程中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6人中毒。
因此,相关单位及企业要高度关注,采取措施,完善制度和作业过程,严防硫化氢中毒事故发生。
事故通报2017年11月18日,某石化公司硫磺回收装置再生单元塔系统贫富胺液(甲基二乙醇胺)换热器进行清垢作业时发生一起硫化氢中毒事故,导致3人中毒死亡,6人中毒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承包商清洗人员在清洗换热器管束时,未按照清洗方案中确定的程序和清洗剂进行清洗,违规使用磷酸作为清洗剂。
在清洗过程中,工人直接将磷酸等化学物质倒在换热器的管束上,与换热器壳程中的硫化物发生反应,产生硫化氢气体。
由于未按方案要求配齐防护用品和准备应急物资,导致在临时操作平台上作业的3人中毒倒入清洗罐,6人中毒受伤。
2012年以来因硫化氢中毒导致的较大事故2012年2月16日,甘肃白银乐富化工2012年2月16日,反应釜内加热三混甲酚和五硫化二磷产生的硫化氢气体从反应釜轴头泄漏,引发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
2012年11月11日,内蒙古神华蒙西煤化股份2012年11月11日,内蒙古神华蒙西煤化股份,工人在进入脱色清液罐清理活性炭作业时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导致3人死亡。
2013年4月25日,辽宁沈阳石蜡化工2013年4月25日,辽宁沈阳石蜡化工,气分装置局部施工检修过程中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导致3人死亡。
2014年1月9日,安徽康达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1月9日,安徽康达化工有限公司员工在泵作业井中从事甲硫醇钠管道堵塞维修作业,发生硫化氢、甲硫醇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
2015年4月9日,山东潍坊滨海香荃化工2015年4月9日,山东潍坊滨海香荃化工,工人进入好氧池检查空气管道和喷头故障时,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导致3人死亡。
2015年5月16日,山西晋城阳城瑞兴化工公司2015年5月16日,山西晋城阳城瑞兴化工公司二硫化碳二车间进行冷却池内冷凝管检修作业时,检修人员吸入泄漏的硫化氢致1人中毒死亡,随后因盲目施救又造成7人中毒死亡。
硫化氢中毒事故统计和分析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安全生产总体形势稳定。
但是,随着高压含硫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大,由此带来的安全生产风险也在不断增加,高压含硫天然气田井喷失控和H2S中毒事故时有发生。
已经成为影响天然气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
为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保障天然气安全生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安监总管一[2006]103号文件《关于加强高压油气田井控管理和防硫化氢中毒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坚持‘安全发展’的原则: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等七条意见。
青岛中油华东院安全环保有限公司曾对近年来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66起H2S中毒事故进行了分类,统计出各种含H2S介质生产作业中发生的中毒事故起数和人员伤亡情况,最后给出在含H2S介质的作业时注意事项,希望从这些事故案例的原因和经验教训中找出避免H2S中毒事故发生的对策措施,避免重蹈覆辙。
(一) 不同原因H2S中毒事故统计和分析在对66起H2S中毒事故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后可知,引起H2S中毒事故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1) 违章及误操作包括违章指挥、误操作、密闭系统置换不合格、置换合格的设备出入口法兰未加盲板而造成窜气,以及进入密闭作业空间前未进行氧含量分析等。
(2) 对H2S毒害作用认识不足,安全意识差包括对作业环境中H2S及其危害没有预见、作业时不佩带呼吸器、无人监护和现场未设置警示标志、防护器材选用不当、安全教育不到位,缺乏基本安全知识,以及现场人员缺乏自救和人工呼救知识等。
(3) 废水、废渣排放不合理引起的事故。
(4) 设计或工艺不合理引起的事故包括作业空间通风不良或通风设施不完善、工艺流程错误导致含H2S气体倒窜等。
(5) 工艺设备、管线和报警器材发生故障包括工艺设备、管线和阀门的密封泄漏,以及报警器发生故障等。
按照发生事故的主要和直接原因进行分类,现将各类事故发生的起数、中毒和死亡人数进行统计,其结果见表2-20。
表2-20 H2S中毒事故原因统计表事故原因中毒事故中毒人数死亡人数死亡率①/%起数比例/%违章及误操作2639.42739.3认识不足、安全防护意识差2639.41064027.4废水、废渣排放不合理710.6781919.6设计或工艺不合理57.674工艺设备、管线等发生故障34.52228.3总计66100286033810.6①系同类原因死亡人数占中毒、死亡总人数之比。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分析汇编案例一:北京市“7·3”污水井硫化氢中毒事故一、事故经过2009年7月3日,北京市通州区某物业公司,在对小区内西侧污水井内的污水提升泵进行维修作业时,3名工人因硫化氢中毒晕倒,先后又有7人下井实施救援,共造成10人发生中毒。
其中6人死亡,另外4人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
在救援过程中另有1名公安消防队员牺牲。
二、事故原因分析(一)直接原因:1、作业人员缺乏基本安全知识,没有根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程要求,在进入危险环境施工作业前没有测定氧气或有害气体浓度并通风。
2、救援人员未佩戴防护用品,贸然施救。
(二)间接原因:1、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不到位,没有安排专门的监护人员在井上监视作业情况。
2、物业公司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淡漠,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三、防范措施1、政府加强对从业单位的监管由于有限空间作业属于高风险作业,并且具有隐蔽性,易发生急性中毒、缺氧窒息事故,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建议采取的措施如下:(1)严格市场准入。
对欲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先取得相应作业资质,委托安全评价机构,对其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评估,审查作业人员是否经过培训上岗,单位是否配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备设施,是否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体系,满足安全生产条件方可从事有限空间作业。
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正规化、规范化、使其成为正规军。
这样就可以取缔临时用工作业及某些作业单位的随意性。
(2)发生事故严肃处理。
一旦发生有限空间事故要对单位进行严肃处理,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撤销作业许可,对于违反法律法规要求的企业,除进行经济处罚外,还应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3)不定期进行执法检查,对从事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检查从业人员上岗证,作业审批手续,作业安全防护装备等,对存在隐患的作业场所,限期整改。
2、企业落实主体责任(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硫化氢中毒工作总结汇报近期,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了硫化氢中毒的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总结。
以下是我们的工作总结汇报:一、问题分析。
1.1 硫化氢中毒的原因。
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常见于化工厂、污水处理厂等工作场所。
硫化氢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工作环境中硫化氢浓度过高,导致员工吸入过量的硫化氢气体。
1.2 影响。
硫化氢中毒会导致员工头晕、恶心、呕吐甚至昏迷、死亡,严重影响工作安全和员工健康。
二、调查结果。
2.1 工作环境调查。
我们对工作场所的硫化氢浓度进行了检测,发现部分区域硫化氢浓度超标,存在安全隐患。
2.2 员工意识调查。
我们对员工进行了调查,发现部分员工对硫化氢中毒的危害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防护意识。
三、解决方案。
3.1 加强通风设施。
针对硫化氢浓度超标的区域,我们将加强通风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空气流通,降低硫化氢浓度。
3.2 员工培训。
我们将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硫化氢中毒的认识,教育他们正确的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3.3 定期检测。
我们将建立定期检测机制,对工作场所的硫化氢浓度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四、结论。
通过以上的调查和总结,我们对硫化氢中毒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我们将继续加强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硫化氢中毒问题的重视,共同为工作环境的安全健康努力。
硫化氢中毒事故
1、发生时间:2008.05.10
2、事故经过:2008年5月10日12:00左右,除焦班两名员工在除焦工作结束后即进行上顶盖操作。
这时,突然被焦炭塔内挥发出的硫化氢熏倒而中毒,一人中毒程度较重,另一个中毒程度较轻的员工用对讲机呼救及连滚带爬至一楼,车间人员赶到后立即组织人员施救,送两名员工去医院救治。
3、事故原因:(1)焦炭塔在老塔工艺处理过程中未严格执行规程,吹汽、冷焦时间不够,冷焦温度不够,导致塔内残存硫化氢浓度较高。
(2)操作工在上顶盖前没有用硫化氢检测仪检测焦炭塔周围硫化氢含量。
(3)现场操作间没有配备防护器材。
4、预防措施:(1)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保证吹汽、冷焦时间和温度。
(2)设备作业前后,检测周围现场的硫化氢含量。
(3)现场操作间配备防护器材。
硫化氢中毒事故原因分析
1、没有真正落实好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用人单位和作业单位及个人在空气不畅,容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可能造成人员中毒和窒息的作业场所(洞室、井坑、管道、容器、打井钻孔和船舱)进行作业时
1、没有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执行;
2、没有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和专业培训的作业人员承担;
3、没有建立健全其预防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中毒的岗位责任,作业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和事故应急预案;
4、作业前未审定作业方案,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没有执行下井作业操作制度;
5、没有采取监测、通风、排气等防护措施;
6、未配备相应的供压缩空气的隔离式防护装具;
7、没有指派专人进行监护。
2、忽视安全生产,冒险进入危险作业场所
井下作业项目还没有得到高度重视。
井下作业项目还没有得到各级领导、生产和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未把下井作业当作一项危险任务来安排和布置,任意选择无作业资格的作业人员从事下井作业,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对井下作业缺乏危险辨识和应采取相应的安全保证措施,不了解井下各种气体情况,私自盲干和随意性较大,一但出现问题,抢救措施不当,造成一人中毒多人冒险下井抢救而同时中毒死亡。
3、有关规章制度得不到认真落实
有的单位缺乏对《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及行业法规(建设部《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的学习掌握和自觉贯彻和执行,特别是负责生产和管理人员以及作业人员对行业法规制度和规范标准领会不深,执行不严,有的甚至不掌握或根本不懂,导致施工现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施工的安全技术要求、现场安全生产监督、安全防护设备使用等达不到规范要求或根本就没有,作业人员盲目作业而导致人员伤亡。
4、专业性安全教育和培训不到位
专业性安全教育和培训不到位,管理和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井下作业项目复杂性、专业性、危险性认识不清,不按规范要求佩带配备下井作业专用的安全防护装具,更没有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执行,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5、下井作业监管不到位,随意性和盲目性强
下井作业未列入有关单位排水生产和工程施工的一个专题项目,因此安排作业项目随意性较大,缺乏懂知识、有经验的安全管理人员和专业井下作业人员进行管理和施工,作业时现场安全专项检查不到位或不及时,作业前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交底,制定作业方案,不掌握和不交待作业环境气体情况,缺乏危险源辨识,更有甚者是从社会上任意找来民工,冒险作业和盲目施救现象严重而导致人员伤亡。
6、安全投入不足,没有配备和使用专用的气体监测和下井防护设备
7、发生事故后盲目施救也是造成事故进一步扩大的重要原因,常见的是盲目施救发生多人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