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力课件优质课
- 格式:ppt
- 大小:457.50 KB
- 文档页数:8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2节《向心力》优质
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2节《向心力》。
第六章是力学,讲曲线运动中的圆周运动。
与抛体运动一样,圆周运动也是一种常见的曲线运动。
日常生活中,电风扇工作时叶片上的点、时钟指针的尖端、田径场弯道上賽跑的运动员等,都在做圆周运动。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将探索圆周运动所遵循的规律,以及这些规律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向心力》一节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是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本课教学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2.2.3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
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了解生产生活中的离心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
二、说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三个知识点:向心力的含义及特点、向心力的大小、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的受力特点。
教材一开始用游乐场中的空中飞椅运动引入,让学生对现象背后的规律展开思考,引出物体作圆。
向心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背景分析:向心力是高中物理新课程必修2的内容,本节课是从动力学的角度研究匀速圆周运动的,这部分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为后面的天体运动和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打好基础。
应用分析:通过对本章节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把生活事例简化为物理模型的能力,复习旧知,强化受力分析能力,用学过的物理规律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结构分析:教材先由向心加速度和牛顿第二定律引入向心力的概念,为了让学生对向心力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设计了“实验”栏目——“用圆锥摆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
实际上,这个实验除了要验证向心力表达式以外,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向心力不是一个新的性质力,而是一个效果力”,也即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最后分析一般曲线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理解了质量、力与加速度的关系,了解了描述圆周运动的各个物理量及其关系,认识了匀速圆周运动指向圆心的向心加速度,并且学生已经经历了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及最后的成果展示的学习过程,具备了处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向心力概念,知道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一种力。
(2)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用来进行简单的情景计算。
(3)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合外力的法向分力提供了向心力,切向分力用于加速。
(4)知道一般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向心力概念的探究体验,让学生理解其概念的内涵。
并熟悉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在验证向心力表达式的过程中,体会物理实验在处理问题中的作用。
(3)经历从匀速圆周运动到变速圆周运动再到一般曲线运动的研究过程,让学生领会解决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并学会用力和运动的观点来分析、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