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基础第一讲
- 格式:ppt
- 大小:20.91 MB
- 文档页数:118
《设计构成》课程一、课程介绍《设计构成》所谓构成是指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的用语,它的含义就是将不同形态的几个以上的单元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概念。
构成作为一门正式的设计基础课程,最早始于1919年德国包浩斯学校,在距今80年的时间里,“构成”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通认可和重视,一致认为构成是设计教育中心不可少的基础训练课程。
我们国家对构成教育意义的认识较晚,直到1981年,广州美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才把构成列为设计基础的训练课程,正式进入大学课程。
一提构成大家可能都知道有“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
平面构成:是将不同的基本行,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之间的界限,描绘形象。
平面构成所表现的立体空间并非实在的三度空间,而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
构成设计作为造型训练的一种手法,它打破了传统美术的具象描写手法,主要从抽象形态入手,培养学生们对形的敏感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反映出现代生活的审美理想。
构成训练对于学生造型能力的提高,逻辑思维及创造能力的培养;设计视觉的开阔,形象资料的积累等方面起到了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平面构成作为设计的基础训练,在于着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其单纯性表现在屏弃功能,材料,工技,造价等关系设计的思考,而把注意力集中于造型能力的训练,特别是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形象思维的敏感性,反映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理想,是一条必经的途径。
构成设计的点线面体是一切造型要素中最基本的,存在于任何造型设计中,对于一个设计者来说,点线面是构成训练必不可少的,就平面构成而言,对点,线,面,体等造型要素特点组合后所构成的形式美感的研究,探讨是本课本的主要任务。
三、教学大纲《设计构成》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通过对构成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对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的概念、构成因素及造型方法有所了解和掌握;并通过对构成基础的各种技法的学习和训练,可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构成造型方法和艺术规律的基础上,提高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设计构成教案第一讲:构成概要一.构成的概念1.构成,即构造、解构、重构、组合之意。
它是一种造型概念,是把不同或相同的形态单元,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单元形象,形成一个新的形态形象。
它是现代造型设计的流通语言、是视觉传达艺术重要的创作手法。
具体地说就是遵循一定的审美规律,以理性的组合方式,表达感性的视觉形象。
在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教学中,构成教学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
2.所谓平面构成是将若干单元形(包括不同形态、材料)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单元形,并能给人以一定心理感受的观念化的图形。
事物的形式美,把组成图象的基本单位归纳为点、线、面。
二、构成的发展历史1. 构成作为基础教育,是必不可少和相当重要的。
将三大构成引入现代设计教育在上世纪包豪斯时代。
包豪斯设计学院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结合”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开创类似三大构成的基础课、培养出大批既有美术技能、又有科技应用知识技能的现代设计师。
包豪斯为现代设计教育最大的贡献就是三大构成。
三、形态构成要素1、平面构成设计的元素概念元素:是在头脑里存在的点、线、面、体。
视觉元素:是将概念元素体现在实际设计中,包括大小、形状、色彩、肌理等。
关系元素:是把视觉元素在画面上进行组织、排列,是形成一个画面的依据完成视觉传达的目的。
包括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
实用元素:是指设计所表达的内容、目的和功能。
2、面构成的形象形--> 概念的形(抽象)--> 现象的形(具象)--> 自然形(有机形、无机形)--> 人为形(有机形、无机形)点的形象:细小、简单点的大小、数量、空间及排列的形式方向使构成作品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
可形成活跃、轻巧等不同表现效果。
线的形象:宽度窄、长度显著线的形态有直线和曲线两种,设计线构成,关键在于把握线形态的性格表现。
线的性格:垂直线:赋予生命力、力度感、伸展感。
高中化学学考复习(第一讲)一、物质的组成知识梳理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5)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2.同素异形体(1)_ 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__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 变化。
3.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
深度思考1.下列元素①Na ②Mg ③Al ④Cu ⑤C ⑥Si ⑦O ⑧S ⑨N ⑩P ⑪Cl ⑫He 在自然界中,(1)只以化合态存在的是_①②③⑥⑩⑪_。
(2)只以游离态存在的是__⑫__。
(3)既以化合态存在又以游离态存在的是_④⑤⑦⑧⑨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明理由。
①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原子、分子或离子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分③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④原子与该原子形成的离子相对原子质量几乎相等⑤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种物质⑥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⑦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粒子①正确;②错误,在化学变化中复合离子,如NH+4等可以再分;③正确;④正确;⑤错误,金刚石、石墨均是由C元素组成,但不是同一种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⑥错误,如单质Fe是由原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⑦错误,如N2和CO。
第一讲:平面构成基本概念及内容: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平面构成它是现代艺术设计造型、创意的基础,是所有学习、研究、参与设计行业者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学科。
它应用于现代设计的所有领域。
其中包括1、艺术构成与VIVI是企业视觉识别系统,它最直观、具体、最富有传播力和感染力。
经常运用我们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如:重复、对比、近似、变异2、艺术构成与招贴招贴设计追求画面视觉感染力,这种感染力会引起受众视觉及心理兴趣,以便信息的传递。
经常运用我们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如:变异、渐变、矛盾空间等。
3、艺术构成与服装但凡服装设计大师,其作品对点、线、面的运用都十分考究。
服装的裁剪、装饰纹样的选用以及款式的取舍都会运用到艺术构成。
4、艺术构成与装饰图案装饰图案设计也融入了平面构成的法则与抽象因素。
5、艺术构成与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首先是在平面上完成的,与建筑设计群中的窗子、路、回廊、草坪、灯饰等就会形成点线面的对比。
6、艺术构成与摄影摄影的成败在于构图的层次,而这正是平面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
摄影是做减法,用最少的点线面传达最为丰富的视觉的内涵。
这就需要作者有相当的平面感受能力和处理能力。
因此,平面构成是现代美术设计不可缺少的训练手段之一,是引导学生建立理性思维的基础.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及内容平面构成的概念:一、平面构成的由来:■包豪斯—-现代设计的摇篮:1919年~1933年德国创立了第一所现代设计学校——国立魏玛建筑学校,即著名的包豪斯.其办学的宗旨是:寻求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的发展,包豪斯的教学思想以及教育体系开始在我国落户。
现在,构成艺术成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教学的主干构成。
当时大量启用一批年轻、有激进思想的画家雕塑家任教,他们放弃了一贯追求作品的装饰因素, 探求发挥结构本身的美感。
二、概念所谓平面:是指与立体的差别,它主要解决长、宽两度空间的造型问题。
所谓构成: 就是“组装”的意思,也就是说把平面设计中,所需要的诸要素,象机器零件那样,按照美的形式法则,进行“组装”,形成一个新的,适合需要的图形.平面构成: 是一种视觉形象的构成。
英语句子成分分析句子是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律组成的,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
一个句子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即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这两部分也叫做句子的主要成分。
句子的次要成分包括宾语,定语,状语,表语等。
句子成分是句子中起一定功用的组成部分.1)主语:是一句的主体,是全句述说的对象,常用名词,数词或代词担任,一般放于句首.如:Students study. (学生学习)We are friends.(我们是朋友)这两句话中单词students是个名词,we是代词,它们在句中做主语。
2)谓语:是对主语加以陈述,表示主语的行为或状态,常用动词或者动词词组担任,放在主语的后面。
如:Students study. (学生学习.)We are friends。
(我们是朋友)这两句话中单词study和are都是动词,study叫做实意动词,are叫做be动词,它们在句中作谓语。
3)宾语:表示行为的对象,常由名词或者代词担任。
放在及物动词或者介词之后。
如:They are teachers。
( 他们是老师。
)I play with him. (我和他一起玩。
)这两句话中单词teachers是名词,单词him是带词,它们在句中作宾语。
4)定语:是用来说明或者限制名词的成分,常用形容词或者相当于形容词的短语或从句担任。
形容词放在名词之前,相当于形容词的短语或从句放在名词的后面。
如:This is a red sun。
(这是个红太阳。
)He is a tall boy。
(他是个高个子男孩。
)这两句话中单词red和 tall都是形容词,它们作定语。
5)状语是用来说明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的成分.常由副词担任.修饰动词时可以放在动词之前,也可以放在动词之后;修饰形容词或副词时放在它们之前。
如:The students study hard。
(这些学生学习努力。
)I often write to him. (我常给他写信.)The bag is too heavy。
构成的基本概念构成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可以涉及到各个领域,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甚至艺术等等。
在不同的领域中,构成有着不同的含义和解释。
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构成常常指的是某个物体、系统或者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存关系。
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部分,构成是理解和研究事物内部结构和功能运行的重要途径之一。
例如,在生物学中,我们可以研究生物体的构成,了解它们由细胞组成,由器官组成,再到整个生物体的组成。
在物理学中,我们可以研究物质的构成,了解物质由原子和分子组成,从而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在人文社会科学中,构成则更多地指涉到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的组成要素和关系。
例如,社会学中的社会结构研究社会的构成,了解社会的各个层级和组织形式。
心理学中的人格构成研究人格的组成要素和特征。
文化研究中的文化要素构成研究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这些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社会和人的行为。
艺术中的构成则指涉到作品的形式和结构安排。
构成在艺术中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安排元素的位置、形状、颜色等,达到一定的视觉效果和情感传达。
例如,在绘画中,构成可以通过将各种元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创造出平衡、和谐、对比等效果。
在音乐中,构成可以通过音符的排列和组合,创造出动听的旋律和和谐的和声。
总体而言,构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它帮助我们理解和描述事物的内在结构和外部表现。
无论是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还是艺术领域,构成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研究事物的构成,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其规律和变化。
在学术研究、教育教学、实践创新等各个领域中,构成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和学习构成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意义。
只有准确理解和把握构成的含义,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研究和实践,推动学科和领域的进步。
通过理解构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人类的价值。
让我们共同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对构成的认识和应用,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一讲 集合一、基础知识定义1 有限集A 的元素数目叫做这个集合的阶,记作或.A ()n A 定义2 若M 为由一些给定的集合构成的集合,则称集合M 为集族.设A 为有限集,由A 的若干子集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的一个子集族.若,则由A 的所有子集构成A n =的子集构成的子集族的阶为.2n 定义3 若,且,则这些子集的I A A A n = 21),,1(j i n j i A A j i ≠≤≤∅= 全集叫I 的一个-划分,n 叫做划分的长度.若A 为有限集,是集合n 12{,,,}n I A A A = A 的一个划分,则有.12n A A A A =+++ 定义4 设是集合A 的非空子集族,如果,那12{,,,}n I A A A = 12n A A A A = 么称I 为集合A 的一个n-覆盖.定理1 集合运算的性质:对任意集合A ,B ,C ,有:(1) (2););()()(C A B A C B A =)()()(C A B A C B A =(3) (4)();U U U C A C B C A B = ().U U U C A C B C A B = 定理2 加法原理:做一件事有类办法,第一类办法中有种不同的方法,第二类办法n 1m 中有种不同的方法,…,第类办法中有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一共有2m n n m 种不同的方法.n m m m N +++= 21定理3 乘法原理:做一件事分个步骤,第一步有种不同的方法,第二步有种不n 1m 2m 同的方法,…,第步有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一共有n n m 种不同的方法.n m m m N ⋅⋅⋅= 21定理4 最小数原理:自然数集的任何非空子集必有最小数.定理5 抽屉原理:将个元素放入个抽屉,必有一个抽屉放有不少于1+mn )1(>n n 个元素,也必有一个抽屉放有不多于个元素;将无穷多个元素放入个抽屉必有1+m m n 一个抽屉放有无穷多个元素.定理6 容斥原理:用表示集合A 的元素个数,则:A ,B A B A B A -+=,C B A C B C A B A C B A C B A +---++=此结论可以推广到个集合的情况,即n 111n n i i i j i j k i i j i j k n i AA A A A A A =≠≤<<≤==-+∑∑∑∑ .)1(11 n i i n A =--+-定理7 设是集合A 的一个覆盖,,且I 中每r 个元素的交非12{,,,}k I A A A = A n =空,而每r+1个元素的交集为空集,则且.rk C n ≤1(1,2,,)r i k A n C i k -≤-= 定理8 设集合A ={1,2,…,n},是集合A 的子集族,且F 中任12{,,,}k F A A A = 意两个元素互不包含,则F 中元素个数.,(1)i j A A i j k ≤<≤2[]n n k C ≤二、例题选讲例1 集合A ,B ,C 是I ={1,2,3,4,5,6,7,8,9,0}的子集,(1)若,I B A = 求有序集合对(A ,B )的个数;(2)求I 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解】(1)集合I 可划分为三个不相交的子集;A \B ,B \A ,中的每个元素恰属于I B A , 其中一个子集,10个元素共有310种可能,每一种可能确定一个满足条件的集合对,所以集合对有310个.(2)I 的子集分三类:空集,非空真子集,集合I 本身,确定一个子集分十步,第一步,1或者属于该子集或者不属于,有两种;第二步,2也有两种,…,第10步,0也有两种,由乘法原理,子集共有个,非空真子集有1022个.1024210=例2 给定集合的个子集:,满足任何两个子集的交集非},,3,2,1{n I =k k A A A ,,,21 空,并且再添加I 的任何一个其它子集后将不再具有该性质,求的值.k 【解】将I 的子集作如下配对:每个子集和它的补集为一对,共得对,每一对不能同12-n 在这个子集中,因此,;其次,每一对中必有一个在这个子集中出现,否则,k 12-≤n k k 若有一对子集未出现,设为C I A 与A ,并设,则,从而可以在个∅=1A A 1I A C A ⊆k 子集中再添加,与已知矛盾,所以.综上,.I C A 12-≥n k 12-=n k 例3 求1,2,3,…,100中不能被2,3,5整除的数的个数.【解】 记,{1,2,3,,100},{1100,22}I A x x x x ==≤≤ 且能被整除(记为),由容斥原理,}5,1001{},3,1001{x x x C x x x B ≤≤=≤≤=+⎥⎦⎤⎢⎣⎡+⎥⎦⎤⎢⎣⎡=+---++=31002100C B A A C C B B A C B A C B A ,所以不能被2,3,5整除的数有7430100151001010061005100=⎥⎦⎤⎢⎣⎡+⎥⎦⎤⎢⎣⎡-⎥⎦⎤⎢⎣⎡-⎥⎦⎤⎢⎣⎡-⎥⎦⎤⎢⎣⎡个.26=-C B A I 例4 S 是集合{1,2,…,2004}的子集,S 中的任意两个数的差不等于4或7,问S 中最多含有多少个元素?【解】将任意连续的11个整数排成一圈如右图所示.由题目条件可知每相邻两个数至多有一个属于S ,将这11个数按连续两个为一组,分成6组,其中一组只有一个数,若S 含有这11个数中至少6个,则必有两个数在同一组,与已知矛盾,所以S 至多含有其中5个数.又因为2004=182×11+2,所以S 一共至多含有182×5+2=912个元素,另一方面,当时,恰有,且S 满足题目条},2004,10,7,4,2,1,11{N k r t t k r r S ∈≤=+==912=S 件,所以最少含有912个元素.例5 集合{1,2,…,3n }可以划分成个互不相交的三元集合,其中,n },,{z y x z y x 3=+求满足条件的最小正整数.n 【解】 设其中第个三元集为则1+2+…+i ,,,2,1},,,{n i z y x i i =∑==n i i zn 1,43所以.当为偶数时,有,所以,当为奇数时,有∑==+n i i z n n 142)13(3n n 388≥n n ,所以,当时,集合{1,11,4},{2,13,5},{3,15,6},138+n 5≥n 5=n {9,12,7},{10,14,8}满足条件,所以的最小值为5.n 例6 设A ={1,2,3,4,5,6},B ={7,8,9,……,n },在A 中取三个数,B 中取两个数组成五个元素的集合,求的最小值.i A .201,2,20,,2,1≤<≤≤=j i A A i j i n 【解】 .16min =n 设B 中每个数在所有中最多重复出现次,则必有.若不然,数出现次(i A k 4≤k m k),则在出现的所有中,至少有一个A 中的数出现3次,不妨设它是4>k .123>k m i A 1,就有集合{1,},其中,121,,,b m a a },,,,1{},,,,,1{365243b m a a b m a a 61,≤≤∈i A a i 为满足题意的集合.必各不相同,但只能是2,3,4,5,6这5个数,这不可能,所以i a .4≤k 20个中,B 中的数有40个,因此至少是10个不同的,所以.当时,如i A 16≥n 16=n 下20个集合满足要求:{1,2,3,7,8}, {1,2,4,12,14}, {1,2,5,15,16}, {1,2,6,9,10},{1,3,4,10,11}, {1,3,5,13,14}, {1,3,6,12,15}, {1,4,5,7,9},{1,4,6,13,16}, {1,5,6,8,11}, {2,3,4,13,15}, {2,3,5,9,11},{2,3,6,14,16}, {2,4,5,8,10}, {2,4,6,7,11}, {2,5,6,12,13},{3,4,5,12,16}, {3,4,6,8,9},{3,5,6,7,10},{4,5,6,14,15}.三、练习题1.{1,2,3,4,5,6,7,8,9},,,{2},()(){1,9},I I I A I B I A B C A C B =⊆⊆== ,则___________.(){4,6,8}I C A B = ()I A C B = 解:{3,5,7},提示用韦恩图。
色彩构成课程教案2015 学年第二学期讲授班级:主讲教师:莫勤勤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授课题目第一讲色彩原理及色彩三要素课次1次授课时数4课时授课时间第 1 周班级:星期 3 第 1234 节(注:分班填写) 课型(请打 ) 理论课( ) 实训课( ) 其他( )【教学目标】色彩原理【教学重点】重点:色光的分解原理,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三要素及各自概念,特点。
对固有色的理解。
【教学难点】难点:三要素的区别及各自的层级把握。
【教学方法与手段】 1.任务驱动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入实例进行分析。
2.结合本课内容对案例进行训练,并由教师点评或自我评论、学生互评,活跃学生思维,增加学生气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过程组织】色彩原理没有光源便没有色彩感觉,人们凭借光才能看见物体的形状、色彩,从而认识客观世界。
什么是光呢?从广义上讲,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而不是物体),它是一种电磁波。
电磁波包括宇宙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无线电波等。
它们都各有不同的波长和振动频率。
在整个电磁波范围内,并不是所有的光都有色彩,更确切地说,并不是所有的光的色彩我们肉眼都可以分辨。
只有波长在 380纳米至 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的色知觉。
这段波长的电磁波叫可见光谱,或叫做光。
其余波长的电磁波,都是肉眼所看不见的,通称不可见光。
如:长于780纳米的电磁波叫红外线,短于380纳米的电磁波叫紫外线。
实际上,阳光的七色是由红、绿、紫三色不同的光波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我们把这红、绿、紫三色光称为三原色光(目前彩色电视所采用的是红、绿、蓝,实际上混合不出所有自然界之色,只是方便而已,但光学一直采用红、绿、蓝为三原色,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色图"来表示),国际照明学会规定分别用x、y、z来表示它们之间的百分比。
由于是百分比,三者相加必须等于1,故色调在色图中只需用x、y两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