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油凝固点的简介以及测定方法

原油凝固点的简介以及测定方法

原油凝固点的简介以及测定方法
原油凝固点的简介以及测定方法

原油凝固点的简介以及测定方法

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

简介

原油凝固点在一定条件下失去流动性的最高温度。

原油凝固点大于等于40℃,称为高凝油;其余称为常规油。

折叠编辑本段原油及其粘度

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原油粘度是指原油在流动时所引起的内部摩擦阻力,原油粘度大小取决于温度、压力、溶解气量及其化学组成。温度增高其粘度降低,压力增高其粘度增大,溶解气量增加其粘度降低,轻质油组分增加,粘度降低。原油粘度变化较大,一般在

1~100mPa·s之间,粘度大的原油俗称稠油,稠油由于流动性差而开发难度增大。一般来说,粘度大的原油密度也较大。

测定方法

用于测量重质组分在不同解堵剂含量下的凝固点或者测量原油凝固点时,可以选用美华仪生产的MHY-27807石油产品凝固点测定仪。仪器整体由主机和冷滤点电控吸滤箱组成。主机的压缩机制冷部分由进口全封闭压缩机、过滤器、毛细管节流器、蒸发器及各连接管路组成,同时辅以保温性能良好的冷浴槽和安全方便的45度倾斜定位装置来进行凝点测定工作,当做凝点试验到达预期凝点温度时,旋转机构旋转45度,同时计时器自动计时,到达60秒时蜂鸣器自动开始报警,提醒用户。

油气集输处理工艺及工艺流程

油气集输处理工艺及工艺流程 学院: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系部:石油工程系 专业:油田化学3班 姓名:王华乔 学号:52

油气集输处理工艺及工艺流程 摘要:油气集输工程要根据油田开发设计、油气物性、产品方案和自然条 件等进行设计和建设。油气集输工艺流程要求做到:①合理利用油井压力,尽量减少接转增压次数,减少能耗;②综合考虑各工艺环节的热力条件,减少重复加热次数,进行热平衡,降低燃料消耗;③流程密闭,减少油气损耗;④充分收集和利用油气资源,生产合格产品,净化原油,净化油田气、液化气、天然汽油和净化污水(符合回注油层或排放要求);⑤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油气集输,作为油田生产油气整体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在整体操作过程中,有着 极其重要的作用。油气集输主要负责的任务有四个方面:(1)将开采出来的石 油气、液混合物传输到处理站,将油气进行分离以及脱水,使原油达到国家要求 标准;(2)将合格的原油通过管道输送到原油储存库进行储存;(3)将分离出 来的天然气输送到再加工车间,进行进一步的脱水,脱酸,脱氢等处理;(4) 分别把经过处理,可以使用的原油和天然气输送给客户。由于油气集输涉及到整 个油田的各户钻井,因此相较于其它环节,油气集输铺设范围广,注意部位多等 诸多相关难题,因此,一个油田油气集输环节技术水平的高低,可能会直接波及 到整个油田的整体开发水平和能力。下面笔者对油气集输进行相关介绍,希望对 读者有所帮助。 一、油气收集包括集输管网设置、油井产物计量、气液分离、接转增压和油罐烃蒸气回收等,全过程密闭进行。 1、集输管网用钢管、管件和阀件连接油井井口至各种集输油气站的站外 管网系统(图1)。管线一般敷设在地下,并经防腐蚀处理。 油田油气集输集输管网系统的布局须根据油田面积和形状,油田地面的地形和地物,油井的产品和产能等条件。一般面积大的油田,可分片建立若干个既独立而又有联系的系统;面积小的油田,建立一个系统。系统内从各油井井口到计量站为出油管线;从若干座计量站到接转站为集油管线。在这两种管线中,油、气、水三相介质在同一管线内混相输送。在接转站,气、液经分离后,油水混合物密闭地泵送到原油脱水站,或集中处理站。脱水原油继续输送到矿场油库或外输站。从接转站经原油脱水站(或集中处理站)到矿场油库(或外输站)的原油输送管线为输油管线。利用接转站上分离缓冲罐的压力,把油田气输送到集中处理站或压气

油气处理工艺简介

油气处理工艺简介 海上油气处理工艺设计海上油气处理工艺设计概述海上油(气)田开发中井流必须经过处理,即进行油、气、水等分离、处理和稳定、才能满足储存、输送或外销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设置了一系列生产设备将井流混合物分成单一相态,其中分离器是一主要设备,其他还包括换热器、泵、脱水器、稳定装置等设备。井流混合物是典型的多组分系统。油气的两相分离是在一定的操作温度和压力下,使混合物达到平衡,尽量使油中的气析出、气中的油凝析,然后再将其分离出来。油、气、水三相分离,除将油气进行分离外,还要将其中的游离水分离出来。油、气、水分离一般是依靠其密度差,进行沉降分离,分离器的主要分离部分就是应用这个原理。液滴的沉降速度和连续相的物性对分离

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下面就基本分离方法、影响因素、分离器的类型、系统流程和参数的选取等方面进行介绍。一、基本分离方法流体组分的物理差别主要表现在密度、颗粒大小和黏度三个方面,这些差别也会受到流速、温度等的影响。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油、气、水分离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三种。 1.重力分离重力分离是利用流体组分的密度差,较重的液滴从较轻的流体连续相中沉降分离来。对于连续相是层流状态的沉降速度可以按斯托克斯定律计算:式中W一油滴或水滴沉降速度,油滴或水滴直径,—重、轻组分密度,—连续相的黏度, 1 / 22 海上油气处理工艺设计 2.离心分离当一个两相流改变运动方向时,密度大的更趋于保持直线运动方向,结果就和容器壁碰撞,使其与密度小的流体分开。气体分液罐的人口一般根据此原理设计,使气体切线进人,

离心分离;离心油水分离机也是据此原理设计。如果离心分离的流态是层流,也可用斯托克斯定律计算其离心分离速度。式中的重力加速度g用离心力产生的加速度a代替。因此,增加进口流速,离心力产生的加速度加大,分离效果就提高。 3.碰撞和聚结分离流体如果在正常流道内碰到障碍物,其夹带的液滴就会碰撞附着在障碍物上,被分离出来,然后再与其他颗粒聚结从连续相中分离出来,这个过程即是碰撞和聚结分离。气体分液罐出口的捕雾网、分离器中设置填料都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考虑的。其中分离器中的填料还根据其放在气、液相位置的不同而选用亲油型或亲水型的材料来提高碰撞和聚结分离的效果。二、影响分离的主要因素 1.液滴或颗粒的直径公式(2 —3一2)可以看出,液滴或颗粒的直径是影响分离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直径越大,沉降速度越大,分离效率越高。 2.介质的密度公式(2

固体密度的测量方法汇总

固体密度的测量方法汇总 钢城实验学校 闫晓丽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密度的测量贯穿整个力学内容,测量的方法涉及到质量、密度、浮力、压强、机械等知识,然而在教学教材中只简单的介绍了利用测质量、体积从而计算密度的间接测量方法,其实还有很多的方法。本论文,正是要较全面的搜索、概括、归纳固体密度的各种测量方法。 (一)v m 法: 1.基本法 原理:ρ=m/V 器材:天平、量筒、水、金属块、细绳 步骤:1)、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m ; 2)、往量筒中注入适量水,读出体积为V 1, 3)、用细绳系住金属块放入量筒中,浸没,读出体积为V 2。 表达式:) (12v v m -=ρ 测固体体积方法如下: ① 不溶于水 密度比水大 排水法测体积 例题:(2010年重庆物理中考试题)17.五一节,教物理的晓丽老师在解放碑百货店买了一个金灿灿的实心饰品,同学们特别想知道这个饰品是否是纯金的(ρ金=19.3×103kg/m 3)。他们选用托盘天平、量筒、细线、烧杯和水等,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C.将饰品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水和饰品的总体积

D.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E.将饰品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请你帮组同学们回答下面五个问题: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A、B (余下步骤请用字母序号填出);(2)在调节平衡螺母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16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端调节(选填“左或右”),直到指着指向分度盘的中央。 (3)用调好的天平称量饰品的质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6乙所示,则饰品的质量是g;用细线拴好饰品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如图16丙所示,则饰品的体积是cm3; (4)通过计算可知饰品的密度为g/cm3,由此可以确定饰品不是纯金的;(5)适量的水”的含义 是。 ②密度比水小按压法、捆绑法、吊挂法、埋砂法。 例题:(2002年重庆物理中考试题)13.请测定一形状不规则的石蜡块的体积v(已知石蜡的密度为ρ,水的密度为ρ水,且ρ<ρ水).所用器材不限.要求: (1)写出使用的主要器材、简要步骤和需要测定的物理量, (2)写出相应的体积表达式. 王强同学已设计出了一种方法(见方法一),请你再设计三种不同的方法,并按要求填在横线上. 方法一:(1)用天平称出石蜡块的质量m.(2)V=m/ρ

石油炼化公司的各个装置工艺的流程图大全及其简介

炼化公司的各个装置工艺的流程图大全及其简介 从油田送往炼油厂的原油往往含盐(主要是氧化物)带水(溶于油或呈乳化状态),

可导致设备的腐蚀,在设备内壁结垢和影响成品油的组成,需在加工前脱除。电脱盐基本原理: 为了脱掉原油中的盐份,要注入一定数量的新鲜水,使原油中的盐充分溶解于水中,形成石油与水的乳化液。 在强弱电场与破乳剂的作用下,破坏了乳化液的保护膜,使水滴由小变大,不断聚合形成较大的水滴,借助于重力与电场的作用沉降下来与油分离,因为盐溶于水,所以脱水的过程也就是脱盐的过程。 CDU装置即常压蒸馏部分 常压蒸馏原理:

精馏又称分馏,它是在精馏塔内同时进行的液体多次部分汽化和汽体多次部分冷凝的过程。 原油之所以能够利用分馏的方法进行分离,其根本原因在于原油内部的各组分的沸点不同。 在原油加工过程中,把原油加热到360~370℃左右进入常压分馏塔,在汽化段进行部分汽化,其中汽油、煤油、轻柴油、重柴油这些较低沸点的馏分优先汽化成为气体,而蜡油、渣油仍为液体。 VDU装置即减压蒸馏部分

减压蒸馏原理: 液体沸腾必要条件是蒸汽压必须等于外界压力。 降低外界压力就等效于降低液体的沸点。压力愈小,沸点降的愈低。如果蒸馏过程的压力低于大气压以下进行,这种过程称为减压蒸馏。 轻烃回收装置是轻烃的回收设备,采用成熟、可靠的工艺技术,将天然气中比甲烷或乙烷更重的组分以液态形式回收。

RDS即渣油加氢装置,渣油加氢技术包含固定床渣油加氢处理、切换床渣油加氢处理、移动床渣油加氢处理、沸腾床渣油加氢处理、沸腾床渣油加氢裂化、悬浮床渣油加氢裂化、渣油加氢一体化技术及相应的组合工艺技术。

密度测量方法汇总己

密度测量方法汇总己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密度测量方法汇总 一、天平量筒法 1、常规法 实验原理:ρ= m/v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滴管、线、水、石块 实验步骤: (1)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 1 (3)将石块用细线拴好,放在盛有水的量筒中,(排水法)测出总体 积V 2; 实验结论: 2、天平测石块密度 方案1(烧杯、水、细线) 实验原理:ρ= m/v 实验器材:天平、水、空瓶、石块 实验过程: 1、用天平测石块质量m 1 2、瓶中装满水,测出质量m2 1 2v v m -= V m = ρ

3、将石块放入瓶中,溢出一部分水后,测出瓶、石块及剩余水的质量m 3 推导及表达式:m排水=m1+m2-m3 V石=V排水 =(m1+m2-m3)/ρ水 ρ石=m 1/V石=m 1ρ水/(m1+m2-m3) 方案2(烧杯、水、细线) 实验原理:ρ= m/v 实验器材:烧杯、天平、水、细线、石块 实验过程: 1、在烧杯中装适量水,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m 1 2、用细线系住石块浸没入水中,使石块不与杯底杯壁接触,用天平测总质量 m2 3、使石块沉入水底,用天平测出总质量m 3 推导及表达式:m石=m3-m1 V石=V排=(m2-m1)/ρ水 ∴ρ石=m石/V石=(m3-m1)ρ水/(m2-m1) 3、等体积法 实验器材:天平(含砝码)、刻度尺、烧杯(无刻度)、适量的水、足量的牛奶、细线。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0; 2.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 1,用刻度尺量出水面达到的高度h (或用细线标出水面的位置); 3.将水倒出,在烧杯中倒入牛奶,使其液面达到h 处(或达到细线标出的位置),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 2。 实验结果: ∵ 因为水和牛奶的体积相等, V 牛=V 水 ∴ 4、 等质量法 实验器材:天平、刻度尺、两个相同的烧杯(无刻度)、适量的水、足量的牛奶、滴管。 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将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盘上; (2)将适量的水和牛奶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直至天平再次平衡为止; (3)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烧杯中水面达到的高度h 水和牛奶液面达到的高度h 牛。 水 水 牛 牛 = ρρm m

大炼化工艺,一文带你了解原油到石油生产全流程

从原油到石油,一字之差,却象征着背后一道道繁复的工艺流程的。这些流程凝结了人类化工行业数百年的精华结晶,扑克投资家将给带大家一探其中的奥妙。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美华石油 从原油到石油的基本途径一般为: ①将原油先按不同产品的沸点要求,分割成不同的直馏馏分油,然后按照产品的质量标准要求,除去这些馏分油中的非理想组分; ②通过化学反应转化,生成所需要的组分,进而得到一系列合格的石油产品。 石油炼化常用的工艺流程为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延迟焦化、加氢裂化、溶剂脱沥青、加氢精制、催化重整。 01 常减压蒸馏 1.原料:原油等。 2.产品:石脑油、粗柴油(瓦斯油)、渣油、沥青、减一线。 3.基本概念: 常减压蒸馏是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的合称,基本属物理过程:原料油在蒸馏塔里按蒸发能力分成沸点范围不同的油品(称为馏分),这些油有的经调合、加添加剂后以产品形式出厂,相当大的部分是后续加工装置的原料。 常减压蒸馏是炼油厂石油加工的第一道工序,称为原油的一次加工,包括三个工序:a.原油的脱盐、脱水;b.常压蒸馏;c.减压蒸馏。 4.生产工艺: 原油一般是带有盐份和水,能导致设备的腐蚀,因此原油在进入常减压之前首先进行脱盐脱水预处理,通常是加入破乳剂和水。 原油经过流量计、换热部分、沏馏塔形成两部分,一部分形成塔顶油,经过冷却器、流量计,最后进入罐区,这一部分是化工轻油(即所谓的石脑油);一部分形成塔底油,再经过换热部分,进入常压炉、常压塔,形成三部分,一部分柴油,一部分蜡油,一部分塔底油;剩余的塔底油在经过减压炉,减压塔,进一步加工,生成减一线、蜡油、渣油和沥青。 各自的收率:石脑油(轻汽油或化工轻油)占1%左右,柴油占20%左右,蜡油占30%左右,渣油和沥青约占42%左右,减一线约占5%左右。 常减压工序是不生产汽油产品的,其中蜡油和渣油进入催化裂化环节,生产汽油、柴油、煤油等成品油;石脑油直接出售由其他小企业生产溶剂油或者进入下一步的深加工,一般是催化重整生产溶剂油或提取萃类化合物;减一线可以直接进行调剂润滑油。 5.生产设备: 常减压装置是对原油进行一次加工的蒸馏装置,即将原油分馏成汽油、煤油、柴油、蜡油、渣油等组分的加工装置。原油蒸馏一般包括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两个部分。 a.常压蒸馏塔

我国进口原油运输船型优化选择

我国进口原油运输船型优化选择 摘要:海上进口原油运输的快速发展也促使很多航运企业将运力投入到原油海运市场中,但是目前中国油轮船队规模还较小,在每年上亿吨的进口原油中,由本国油轮承担的进口石油仅占海上原油运输的10%。出于能源运输安全等方面的考虑,我国提出了“国油国运”的战略,因此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远洋油轮运力会快速增加。对于我国油运公司来说,面对如此巨大潜力的市场,如何发展自己的船队并调整经营策略,通过选择适当吨位的船舶在适当的航线进行运输以获取最大收益,就成为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 关键字:原油运输;船型;优化选择 1. 运输船型选择的一般原理 对于给定的运输任务,可以采用不同类型的船舶运输,如不同载重量、不同航速或不同结构形式的船舶等。虽然这些类型的船舶在技术上可能都是可行的,均能完成预定的运输任务,然而各个方案的经济效果却可能完全不同,这就需要从众多可行的方案中选择出一个经营效果最佳的方案。船型方案的优选,就是从技术性能、经济性能和安全性能等方面对各方案进行评价和比较,从而选择技术上可行、满足各项性能要求、经济效果好的方案。 2.进口原油运输船型技术经济论证指标体系选择 2.1船型论证指标体系的组成原则 通过营运分析、经济分析与投资盈利分析,已经得出一组营运、经济、盈利性能都合格的方案,进一步的工作是要选择一组指标组成指标体系,用来全面衡量各个初选方案,以便选出一个最优方案,为决策者提供有充分科学性的依据。指标体系的组成,应有以下两点原则: 首先是不用单一指标。用单一指标来在众多船舶方案中进行选择的优势是抉择过程快且简单,但由于每个指标都具有片面性,使得很难凭借其对各种船舶做出最准确的评断;同时每个指标反映的都是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反映船舶的基本情况,因此在进行船型选择时,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最优方案,使决策者无法抉择。为了避免这种由单一指标的片面性所带来的优选方案多样化,应根据背景分析,有针对性地选择若干营运、经济、盈利指标,组成指标体系来考核船舶方案。 其次,指标体系的构成应三项指标兼顾。鉴于指标的数量众多,如果把所有的指标都列为考核某一特定船舶的准则,将陷入繁琐哲学,使人难于做出取舍。对于一般船舶,可选择两个盈利指标为主要指标,加上2-6个辅助指标组成指标体系,以便从营运、经济、盈利的不同侧面,全面地优选方案。

石油炼制过程和主要工艺简介

石油炼制的主要过程和工艺简介 石油、天然气是不同烃化合物的混合物, 简单作为燃料是极大的浪费,只有 通过加工处理,炼制出不同的产品,才能充分发挥其巨大的经济价值。 石油经过 加工,大体可获得以下几大类的产品:汽油类(航空汽油、军用汽油、溶剂汽油); 煤油(灯用煤油、动力煤油、航空煤油);柴油(轻柴油、中柴油、重柴油);燃 料油;润滑油;润滑油脂以及其他石油产品(凡士林、石油蜡、沥青、石油焦炭 等)。有的油品经过深加工,又获得质量更高或新的产品。 石油加工,主要是指对原油的加工。世界各国基本上都是通过一次加工、 次加工以生产燃料油品,三次加工主要生产化工产品。原油在炼厂加工前,还需 经过脱盐、脱水的预处理,使之进入蒸馏装置时,其各种盐类的总含盐量低于 5mg/L ,主要控制其对加工设备、管线的腐蚀和堵塞。 原油一次加工,主要采用常压、减压蒸馏的简单物理方法将原油切割为沸点 范围不同、密度大小不同的多种石油馏分。各种馏分的分离顺序主要取决于分子 大小和沸点高低。在常压蒸馏过程中,汽油的分子小、沸点低(50?200C ),首 先馏出,随之是煤油(60?5C )、柴油(200?0C )、残余重油。重油经减压蒸 馏又可获得一定数量的润滑油的基础油或半成品 (蜡油),最后剩下渣油(重油)。 一次加工获得的轻质油品(汽油、煤油、柴油)还需进一步精制、调配,才可做 为合格油品投入市场。我国一次加工原油, 20%左右的蜡油。 原油二次加工,主要用化学方法或化学 转化,以提高某种产品收率,增加产品品种, 艺很多,要根据油品性质和设计要求进行选择。主要有催化裂化、催化重整、焦 化、减粘、加氢裂化、溶剂脱沥青等。如对一次加工获得的重质半成品(蜡油) 进行催化裂化,又可将蜡油的40%左右转化为高牌号车用汽油,30%左右转化为 柴油,20%左右转化为液化气、气态烃和干气。如以轻汽油(石脑油) 为原料, 采用催化重整工艺加工,可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航空汽油)或化工原料芳烃 (苯、二甲苯等),还可获得副产品氢气。 石油三次加工是对石油一次、二次加工的中间产品(包括轻油、重油、各种 石油气、石蜡等),通过化学过程生产化工产品。如用催化裂化工艺所产干气中 的丙稀生产丙醇、丁醇、辛醇、丙稀腈、腈纶;用丙稀和苯生产丙苯酚丙酮;用 碳四(C4)馏分生产顺酐、顺丁橡胶;用苯、甲苯、二甲苯生产苯酐、聚脂、 只获得25%?40%的直馏轻质油品和 -物理方法,将原油馏分进一步加工 提高产品质量。进行二次加工的工

9种密度的测量方法(中考必备)

测量密度的方法(中考必备) 一、用天平和量筒直接测密度 例1、现有天平、量筒、烧杯、水和大头针,试测出一小块木块的密度。 测量步骤: ⑴用天平测出小木块的质量m1 ⑵用量筒取适量水,体积V1 ⑶用大头针使小木块浸没在水中,测出小木块和水的总体积V2 ⑷表达式:ρ木=m1 /( V2-V1) 二、弹簧秤读数差法: 若固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可用此法测固体密度。 例2:给你一把弹簧秤、足量的水、细绳、如何测石块密度。 方法:(1)细绳系住石块,用弹簧秤称出石块在空气中重G1 (2)将石块浸没水中记下弹簧秤示数G2 (3)推导:F浮=G1-G2 V石= V排=F浮/ρ液g=(G1-G2)/ρ水g ρ石=G石/V石g=G1÷( G1-G2)/ρ水g= G1ρ水/(G1-G2) 三、比较法: 若固体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大于待测液体密度,可用此法测待测液体密度。 例3:给你弹簧秤、细绳、石块、足量的水和牛奶,如何测出牛奶的密度。 方法:(1)细绳系住石块,用弹簧秤称出石块在空气中重G1 (2)将石块浸没水中记下弹簧秤示数G2 (3)将石块浸没牛奶中下弹簧秤示数G3 (4)推导: 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1=G1-G2即ρ水gV石= G1-G2 在奶中受到的浮力:F2=G1-G3即ρ奶gV石= G1-G3 两式比较得:ρ奶= (G1-G3)ρ水/(G1-G2) 四、漂浮法: 若物体密度小于已知液体的密度,可用此法测量。 例4:现有蜡块、量筒、足够的水、如何测出蜡块的密度。 方法:(1)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 (2)将蜡块放入水中,静止后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2 (3)使蜡块浸入(可用手压)水中,记下体积V3 (4)推导:F浮=G 即ρ水gV排=m蜡g V排=V2-V1 V蜡=V3-V1 ∴ρ蜡=(V2-V1)ρ水/(V3-V1) 、 例5、已知水的密度为ρ1,为了测出某种液体的密度ρ2,给你一只粗细均匀的圆柱形平底试管,一些小铅粒,两个烧杯,一个烧杯内盛待测液体,如图 ⑴要测出待测液体的密度,还需要的仪器是。 ⑵写出简要的测量步骤 ⑶求出液体的密度ρ2

石油行业特点分析

十二五”期间,我国石油天然气产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原油产量保持平稳,天然气产量增速较快,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新进展,油气消费保持增长,油气加工能力增强,油气管网建设和石油储备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我国油气产业也面临着油气勘探难度加大、成品油供需矛盾加剧、油气对外依存度提高、成品油中柴汽比矛盾突出、页岩气开发面临技术和成本双重挑战这五大矛盾和问题。以下是宇博智业小编整理的2017年中国油气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中国油气资源储量丰富 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中国页岩气的技术可采储量为31.6万亿立方米,居全球第一位,是全球最有潜力的页岩气生产国;页岩油的技术可采资源量为43.7亿吨,占全球总量的9%。此外,我国埋深2000米的煤层气资源量约为35万亿立方米;油砂资源量约1000亿吨,可采资源量可达100亿吨。 中国油气行业面临着五大挑战

“十三五”期间,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居民用燃气发电用气增加等因素将进一步增加油气需求量,油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将进一步提高。李寿生指出,在此发展态势下,我国油气产业存在着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1、油气勘探难度不断加大。随着我国油气勘探生产的不断推进,隐蔽和复杂的油气藏成为主要勘探对象,地质条件复杂地区是勘探的重点目标区,剩余常规油气资源品质较差,低渗透、特低渗透、深埋藏和稠油等低品质资源比重逐年增加。“十二五”期间探明油气储量中低渗、超低渗储量占比油气储量分别为70%和90%,规模有效动用难度日益加大,油气勘探整体进入低品类资源勘探开发阶段。 2、国内成品油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2015年我国炼油能力达7亿多吨,“十三五”期间我国炼油能力仍将增加。考虑到部分项目停建等因素,2020年全国炼油能力仍将超8亿吨。预计“十三五”期间成品油需求年增长速度为3.1%,较”十二五”期间下降2.3%,2020年国内成品油需求量将达到3.5亿吨,供需矛盾加剧。 3、油气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高。预计今年我国进口原油3.75亿吨,同比增长14.3%,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5%,进口天然气705.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1.2%,对外依存度达到33.2%。 4、成品油中柴汽比矛盾突出,成品油消费增速继续分化,汽高柴低的特点明显。今年1-9月,我国汽油表观消费量为8896.1万吨,同比增长7.6%,柴汽比由2015年的1.49下降至今年的1.36。“十三五”期间,我国柴油消费将继

原油稳定主要工艺及流程

原油稳定主要工艺及流程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原油稳定主要工艺及流程 (Abrams)

原油稳定主要工艺 原油稳定主要功能及工艺流程 原油稳定主要作用 1)主要功能 原油在集输过程中由于蒸发将会损失一部分轻质组分,为了降低损耗和回收这部分轻质组分。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讲原油中挥发性强的轻组分比较完全地脱除,降低原油的蒸汽压,以利于常温常压下储存。原油稳定站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原油稳定设备将原油处理以到储存要求。 2)主要工艺流程 脱水原油原油预热器原油稳定塔稳定原油与未稳定原油换热 轻烃去气处理装置 目前常见的原油稳定的工艺主要有:负压分离稳定法、加热闪蒸稳定法、分馏稳定法和多级分离稳定法等。 (1)负压分离稳定法。原油经油气分离和脱水之后,再进入原油稳定塔,在负压条件下进行一次闪蒸脱除挥发性轻烃,从而使原油达到稳定。负压分离稳定法主要用于含轻烃较少的原油。 图原油负压闪蒸稳定工艺流程 (2)正压分离稳定法。这种稳定方法是先把油气分离和脱水后的原油加热,然后在微正压下闪蒸分离,使之达到闪蒸稳定。 图原油正压闪蒸稳定工艺流程 (3)分馏稳定法。经过油气分离、脱水后的原油通过分馏塔,以不同的温度,多次气化、冷凝,使轻重组分分离。这个轻重组分分离的过程称为分馏稳定法。这种方法稳定的原油质量比其它几种方法都好。此种稳定方法主要适用于含轻烃较多的原油(每吨原油脱气量达10m3或更高时使用此法更好)。

图原油分馏稳定工艺流程(不含脱水设施)(4)多级分离稳定法。此稳定法运用高压下开采的油田。一般采用3~4级分离,最多分离级达6~7级。分离的级数多,投资就大。多级分离实质上是利用若干次减压闪蒸使原油达到一定程度的稳定。 图原油多级(3级)分离稳定工艺流程

原油预处理工艺说明

原油的蒸馏 &Nbsp; 石油是由分子大小和化学结构不同的烃类和非烃类组成的复杂混合物,通过本章所讲述的预处理和原油蒸馏方法,可以根据其组分沸点的差异,从原油中提炼出直馏汽油、煤油、轻重柴油及各种润滑油馏分等,这就是原油的一次加工过程。然后将这些半成品中的一部分或大部分作为原料,进行原油二次加工,如以后章节要介绍的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氢裂化等向后延伸的炼制过程,可提高石油产品的质量和轻质油收率。 一、原油的预处理 一预处理的目的 从地底油层中开采出来的石油都伴有水,这些水中都溶解有无机盐,如NACl、MgCl2、CaCl2等,在油田原油要经过脱水和稳定,可以把大部分水及水中的盐脱除,但仍有部分水不能脱除,因为这些水是以乳化状态存在于原油中,原油含水含盐给原油运输、贮存、加工和产品质量都会带来危害。 原油含水过多会造成蒸馏塔操作不稳定,严重时甚至造成冲塔事故,含水多增加了热能消耗,增大了冷却器的负荷和冷却水的消耗量。 原油中的盐类一般溶解在水中,这些盐类的存在对加工过程危害很大。主要表现在: 1、在换热器、加热炉中,随着水的蒸发,盐类沉积在管壁上形成盐垢,降低传热效率,增大流动压降,严重时甚至会堵塞管路导致停工。 2、造成设备腐蚀。CaCl2、MgCl2水解生成具有强腐蚀性的HCl:MgCl2 + 2H2O Mg(OH)2 + 2HCl如果系统又有硫化物存在,则腐蚀会更严重。Fe + H2S FeS + H2 FeS + 2HCl FeCl2 + H2S 3、原油中的盐类在蒸馏时,大多残留在渣油和重馏分中,将会影响石油产品的质量。根据上述原因,目前国内外炼油厂要求在加工前,原油含水量达到0.1%~0.2%,含盐量<5毫克/升~10毫克/升。 二基本原理 原油中的盐大部分溶于所含水中,故脱盐脱水是同时进行的。为了脱除悬浮在原油中的盐粒,在原油中注入一定量的新鲜水(注入量一般为5%),充分混合,然后在破乳剂和高压电场的作用下,使微小水滴逐步聚集成较大水滴,借重力从油中沉降分离,达到脱盐脱水的目的,这通常称为电化学脱盐脱水过程。 原油乳化液通过高压电场时,在分散相水滴上形成感应电荷,带有正、负电荷的水滴在作定向位移时,相互碰撞而合成大水滴,加速沉降。水滴直径愈大,原油和水的相对密度差愈大,温度愈高,原油粘度愈小,沉降速度愈快。在这些因素中,水滴直径和油水相对密度差是关键,当水滴直径小到使其下降速度小于原油上升速度时,水滴就不能下沉,而随油上浮,达不到沉降分离的目的。 三工艺过程 我国各炼厂大都采用两级脱盐脱水流程。原油自油罐抽出后,先与淡水、破乳剂按比例混合,经加热到规定温度,送入一级脱盐罐,一级电脱盐的脱盐率在90%~95%之间,在进入二级脱盐之前,仍需注入淡水,一级注水是为了溶解悬浮的盐粒,二级注水是为了增大原油中的水量,以增大水滴的偶极聚结力。 二、原油的蒸馏 一原油蒸馏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1、蒸馏与精馏蒸馏是液体混合物加热,其中轻组分汽化,将其导出进行冷凝,使其轻重组分得到分离。蒸馏依据原理是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挥发度)的不同。 蒸馏有多种形式,可归纳为闪蒸(平衡汽化或一次汽化),简单蒸馏(渐次汽化)和精馏三种。

(完整版)原油流变学

第一章 1粘性;当相邻流层存在着速度差时,快速流层力图加快慢速流层,慢速流层力图减慢快速流层,这种相互作用随着速度差的增加而加剧,流体所具有的这种性质就是粘性2动力粘度:流体对变形的抵抗随形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加的性质 3运动粘度:动力粘度与同温度下流体密度的比值4流变学:是一门研究材料或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变形与流动的科学5流变学研究的是纯粘性固体与牛顿流体状态间的所有物质的变形与流动的问题5物质的流变性: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变形与流动的性质6连续介质:就是把物质看做是由一个挨一个的,具有确定质量的,连续的充满空间的众多微小质点所组成的7一般施加到材料上的力有三种或三种的组合:拉力,压缩力,切向力8应变速率又分为拉伸应变速率和剪切应变速率9剪切应变速率描述的是流体的剪切运动,拉伸应变速率描述流体的拉伸运动10剪切速率:单位时间内剪切应变的变化11本构方程(流变状态方程,流变方程):料宏观性质的数学模型12物质的流变学分类:刚体,线性弹性体,弹粘性体(弹粘性固体,粘弹性流体),非线性粘性流体,牛顿流体,无粘性流体。13德博拉准则:De很小,呈现粘性,很大,呈现弹性14分散体系:指将物质(固态,液态,气态)分散成或大或小的粒子,并将其分布在某种介质之中所形成的体系15非均匀分散体系具备的2个条件:在体系内个单位空间所含物质的性质不同,存在着分界的物理界面16流体的流变性分类:按照流体是否含牛顿内摩擦定律(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按流体是否具有弹性(纯粘性流体,粘弹性流体),按照流变性是否与时间有关(与时间有关的流体,与时间无关的流体)17与时间无关的流体:牛顿流体,胀流型流体,宾汉姆流体,屈服-假塑性流体,卡森流体18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表观粘度是减小的,因此假塑性流体具有剪切稀释性19剪切稀释性:对于假塑性流体,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或剪切应力的增加,表观粘度降低,对其他类型的非牛顿流体,也表明这一特点,这一特点在流变学上称为剪切稀释性20具有剪切稀释性的原因:假塑性流体是最常见的非牛顿流体,在乳胶类,悬浮类,分散类物料中广泛遇到。这些体系中存在着大分子,细颗粒,在静止时他们松散的集合或自由的排列,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很快的使之分散或定向,使流动阻力相对的减小,表现出剪切变稀的特性21胀流型流体的内部结构特点:剪切增稠性是流体结构从一种有序状态到无序状态的变化;剪切力超过了颗粒之间的胶体力,因为这种流体是在自身胶体力的作用下形成有序结构的;具有不太低的内相浓度,且内相浓度处于一个较窄的范围内;内相颗粒的尺寸分布是单分散强于多分散;剪切增稠性还与颗粒尺寸分布是单分散强于多分散;剪切增稠性还与颗粒尺寸,界面性质和介质粘度有关;剪切增稠性往往只产生一定的剪切速率范围内,在更低或更高的剪切速率下,其流变性可能呈现假塑性或屈服-假塑性状态22剪切增稠性: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流体的表观粘度增大23屈服值:流体产生的大于零的剪切速率所需的最小切应力24屈服值得大小主要是由体系所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性质所决定的 25屈服-假塑性流体:有些物料在较小的外力作用下,观察不到流动现象,只有当外力大于某值时,物料才发生流动,但流动发生后,剪切速率又对剪切应力的影响是非线性的,表现出这种特性的流体是屈服-假塑性流体26触变性:在剪切应力作用下,表观粘度随时间连续下降,并在应力消除后表观粘度又随时间而逐渐恢复27反触变性流体:在恒定的剪切应力或剪切速率作用下,其表观粘度随剪切作用时间逐渐增加,当剪切消除后,表观粘度又逐渐恢复28触变性流体的触变行为特征:流体的表观粘度随剪切时间而下降;流体的表观粘度随静止的时间而增长;流体存在动平衡态流变曲线;反复循环流体可得滞回环;无限循环剪切流体可得到平衡滞回环29触变性机理:30粘弹性流体:既具有粘性又具有弹性的一类流体31粘弹性流体的流变现象;爬杆现象,挤出胀大现象,同心套管轴向流动现象,回弹现象,无管虹吸现象,次级流现象32应力松弛:当对粘性体施加外力使其变形并保持应变一定时,应力会随时间而逐渐减小,这种现象为应力松弛33弹性之后:粘弹性体的应力-应变曲线不是直线,而且其应力上升与下降对应的应力-应变曲线不重合,这种现象称为弹性滞后34流变学的三种流变模型:元件型(弹性元件,粘性元件),简单组合型,复杂组合型麦克斯韦模型:一个弹性元件和一个粘性元件串联即构成麦克斯韦模型35作用在分散相颗粒上的力:胶体源力,布朗力,粘性力36原油中的烃类化合物主要包括:烷烃,环烷烃,芳香烃,非烃类化合物主要是沥青质和胶质37在常温常压下,C1~C4的烷烃为气态,C5~C16的烷烃为液态,C17以上的烷烃为固态38原油的流变性取决于原油的组成,即取决于原油中溶解气,液体和固体物质的含量,以及固体物质的分散程度,原油属于胶体体系,

油品检测基础知识

油品检测基础知识 一、原油的组成 原油的化学组成复杂,它是混合物,由多达几百种不同结构的烃类形式存在。主要是C、H还含有少量的S、N、O的烃类衍生物及Na、Mg、Ca、Ni、V等金属化合物。 原油的烃类主要有: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二、原油的物理性质 1、颜色与气味 多数是从棕色到黑色,但也有透明或黄色的,它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其胶质与沥青的含量。胶质与沥青的含量越多,其颜色就越深。 它有很浓的气味,这是由于容易挥发的有机物的缘故。若含S与N化合物时,就会散发很难闻的臭味;若含芳香烃多时,则有一种芳香气味;若含胶质和沥青多时,气味较浓;若含汽油等轻质馏分多时,有浓的汽油味。 2、密度(依据GB/T 1884-2000测定) 密度与其组成有关,含胶质、沥青及烷烃越多,密度越大。其密度一般波动在650~980㎏/m3,大于1000㎏/m3的原油很少见。密度现有15℃、20℃、桶/吨及API(密度指数)等几种表示方式。具体几种密度的换算见GB/T 1885-1998《石油计量表》。 原油密度换算表的几点说明(执行GB/T 1885-1998)

(1)将测量的密度体积换算成20℃的密度体积。 (2)由计量单位换算表将视密度→标准密度(20℃)→ →15℃的密度→吨桶比 →计算出API (注API=141.5/15℃密度-131.5) (3)注意:再查看温度与密度时,温度用靠近法,密度用内查法。 如:38.8℃表中没有就靠38.75℃来查。 密度807没有就将808与806的一同查出相加÷2得出20℃的密度体积。 3、粘度(依据GB/T 1995-1998测定) 粘度的大小随液体成分、温度、压力的不同而不同。 含烷烃多的粘度较小;含胶质、沥青多,粘度较大;馏分沸点越高,粘度越大;随着温度的增高而降低。 4、凝点(依据SY/T 0541-1994测定) 原油中含有一些大分子的烷烃或环烷烃,俗称石蜡与地蜡。它们在较低温度下易结晶成固体,是原油产生凝点的重要因素。 凝点与含蜡量及蜡的熔点有关,含蜡越多,蜡熔点越高则其凝点越高。凝点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原油在低温下贮存和使用。 5、闪点(依据GB/T 261-2008测定) 原油的沸点越低,其闪点越低。闪点是贮运原油的重要指标,因为贮运温度不允许超过闪点。

十种密度测量方法

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测物质密度的原理和基本思路 第一种方法:常规法(天平和量筒齐全) i ?形状规则的物体 ① ?仪器:天平、刻度尺 ② ?步骤:天平测质量、刻度尺量边长 V=abh 2?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① ?仪器:天平、量筒、水 ② ?步骤:天平测质量、量筒测体积 V=V 2-V 1 ③ .表达式: 「物 = ------- V 2 -V 1 3.测量液体的密度: ① .仪器:天平、量筒、小烧杯。待测液体。 ② .步骤:第一步:天平测烧杯和待测液体的总质量 为V ,第三步:测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 m 2。 ③ .表达式: 【想一想】 为什么不测空烧杯的质量?如果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在再装入适量液体,然后将全部 液体 倒入量筒测出体积,也能测出密度,这样做对测量结果有什么影响? 1.实验原 理:亠巴 V ①物体的质量 m ②物体的体积 V 3基本思路 (1)解决质量用:①天平 ②弹簧秤 (2)解决体积用: ① 刻度尺(物体形状规则) G m ③量筒和水 g 漂浮: ② 量筒、水、(加)大头针 ③ 天平(弹簧 秤) V 物 =V 排水 利用浮力 F 浮 G - F 拉 '水 g '水 g 、必须会的十种测量密度的方法(无特殊说明,设 P 物>P 液,就是物体在液体中下沉。) abh 式: m i 质量、第二步: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 2.解决两个问题:

【想一想】假如被测固体溶于水,比如:食盐、白糖、如何用量筒测出体积?

第二种方法:重锤法(卩液>P物) 1仪器:天平砝码量筒水细线重物(石块) 2:步骤: 1?器材:天平(含砝码)、细线、小烧杯、溢水杯和水?待测木块 2?步骤:①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m. ②在量筒中放适量的水。 ③将石块和木块用细线栓在一起石块在下木块在上之间有适当距离。将石块浸没在量筒中,记下体积 ④将木块浸没量筒中。记下体积V2 3.表达式:m H物= -------------- V2 -V i 【想一想】为什么要把石块放入量筒中在记录数据V i ?为什么没有记录装入量筒中水的体积? 第三种方法:溢水等体积法(有天平、没有量筒) 丄一一m2 +m i — m3 V i 3:表达式: m1 m3 一m 2 第四种方法:密度瓶法 1.器材:天平(含砝码)、细线、小烧杯、水. 2涉骤:m3一m2 3.表达式: m1 m2 m j - m3 1.器材:天平砝码、小烧杯、水、溢水杯、待测物体 2涉骤:

原油生产工艺简介

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 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习惯上合称常减压蒸馏,常减压蒸馏基本属物理过程。原料油在蒸馏塔里按蒸发能力分成沸点范围不同的油品(称为馏分),这些油有的经调合、加添加剂后以产品形式出厂,相当大的部分是后续加工装置的原料,因此,常减压蒸馏又被称为原油的一次加工。包括三个工序:原油的脱盐、脱水;常压蒸馏;减压蒸馏。 原油的脱盐、脱水 又称预处理。从油田送往炼油厂的原油往往含盐(主要是氯化物)、带水(溶于油或呈乳化状态),可导致设备的腐蚀,在设备内壁结垢和影响成品油的组成,需在加工前脱除。常用的办法是加破乳剂和水,使油中的水集聚,并从油中分出,而盐份溶于水中,再加以高压电场配合,使形成的较大水滴顺利除去。 催化裂化 催化裂化是在热裂化工艺上发展起来的。是提高原油加工深度,生产优质汽油、柴油最重要的工艺操作。原料范主要是原油蒸馏或其他炼油装置的350 ~ 540℃馏分的重质油,催化裂化工艺由三部分组成:原料油催化裂化、催化剂再生、产物分离。催化裂化所得的产物经分馏后可得到气体、汽油、柴油和重质馏分油。有部分油返回反应器继续加工称为回炼油。 催化裂化操作条件的改变或原料波动,可使产品组成波动。 催化重整 催化重整(简称重整)是在催化剂和氢气存在下,将常压蒸馏所得的轻汽油转化成含芳烃较高的重整汽油的过程。如果以80~180℃馏分为原料,产品为高辛烷值汽油;如果以60~165℃馏分为原料油,产品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重整过程副产氢气,可作为炼油厂加氢操作的氢源。重整的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为490~525℃,反应压力为1~2兆帕。重整的工艺过程可分为原料预处理和重整两部分。 加氢裂化 是在高压、氢气存在下进行,需要催化剂,把重质原料转化成汽油、煤油、柴油和润滑油。 加氢裂化由于有氢存在,原料转化的焦炭少,可除去有害的含硫、氮、氧的化合物,操作灵活,可按产品需求调整。产品收率较高,而且质量好。 延迟焦化 它是在较长反应时间下,使原料深度裂化,以生产固体石油焦炭为主要目的,同时获得气体和液体产物。延迟焦化用的原料主要是高沸点的渣油。延迟焦化的主要操作条件是:原料加热后温度约500℃,焦炭塔在稍许正压下操作。改变原料和操作条件可以调整汽油、柴油、裂化原料油、焦炭的比例。 炼厂气加工

页岩气井场快速识别评价技术

[收稿日期]2011-05-25  [作者简介]张新华(1971-),男,1994年大学毕业,博士(后),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录井资料处理、新技术应用、录井动态 跟踪与页岩气方面的研究工作。 页岩气井场快速识别评价技术 张新华,陆黄生,王志战 (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100101) [摘要]针对当前世界范围内研究热点之一的页岩气资源,对钻井过程中的页岩气快速评价方法进行了初 步探讨。首先对页岩气录井评价要素进行了分析;然后论述了页岩气录井评价手段。通过常规及特殊录 井技术的应用实例,说明了录井技术在获得页岩储层的有机质含量、成熟度、矿物组成、脆度、含气量 等评价要素方面的重要作用。建议尽快形成页岩气录井技术系列,以便对页岩气藏做出快速准确评价, 加快勘探开发节奏。 [关键词]页岩气;井场;快速识别;录井;技术系列 [中图分类号]T E13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52(2011)10-0048-05 页岩气是烃源岩中未运移出去的以吸附、游离或者水溶方式存在的天然气[1~5]。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对页岩气进行开采的国家[6]。美国页岩气的成功开发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对该类资源的重视。目前,我国对页岩气的研究与勘探开发处于起步阶段。部分学者对泥页岩油气藏做过一些研究[7~9],但尚未对页岩气资源进行过全面估算。2005年以来,随着能源需求的急剧增加和国外页岩气资源的成功开发利用,国家层面已经充分认识到页岩气资源的重要性,中石油、中石化及国土资源部加强了我国页岩气资源的调查。借鉴美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经验及相关资料、文献,对美国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进行了剖析,总结了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在此基础上对四川盆地海相页岩地层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据估算认为[7],四川盆地南部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资源量为(7.14~14.6)×1012m 3 ,而整个四川盆地现 有常规天然气资源量为7.2×1012m 3,说明我国页岩气资源量巨大。笔者拟在单井常规岩屑、岩心录井 基础上,针对页岩气评价重点,辅以其他手段,通过对页岩总有机碳、成熟度、矿物组成、含气量等方面的检测,来实现对页岩气的井场快速识别评价。1 页岩气录井评价要素 文献[10~12]表明,页岩气评价需要考虑诸多要素。结合井场钻进过程中的录井及试验项目,以下几个指标是页岩气井场快速识别评价时必须给出的。 1.1 有效厚度 目前为止,具有经济价值页岩气藏的页岩厚度下限并未明确。事实上,单独提页岩厚度没有意义,因为厚度下降可由有机碳含量的增大和成熟度的提高得到弥补,Barne tt 页岩最佳产气层厚300ft (91.44m )(有机碳含量为1%~4.5%),但100ft 的有效厚度在该区已被证明具有商业开采价值。一般认为,在有效厚度大于15m 、有机碳含量大于2%以及处于生气窗演化阶段等页岩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的限定下,页岩厚度愈大,所含有机质就愈多,天然气生成量与滞留量也就愈大,页岩气藏的含气丰度愈高。显然,要形成一定规模的页岩气藏,页岩厚度一般应在有效排烃厚度之上。 1.2 有机质含量及成熟度 有机碳含量是页岩气成藏最重要控制因素之一,决定了页岩的含气量。美国页岩气生产实例表明,页岩气产量高的地方,对应有机碳含量也高,且气体含量和有机碳含量具备好的正相关性[10]。同时有 48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11年10月 第33卷 第10期 Journal of Oil and Gas Technology (J .JPI ) Oct .2011 Vol .33 No .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