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概论 -起源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21
贾否的《动画概论》1:动画与电影的共同都是以每秒二十四格画面运行通过机器播放才能呈现的艺术2:动画:动画的拍摄对象是造型艺术作品与电影有视觉形象上的区别。
它从一开始就严格按照最后剪辑效果设计动作和时间。
他的剪辑样式在设计故事板时已经完成,使原本没有生命的符号获得性格和生命3:动画诞生与1982年动画之父埃米尔。
雷诺Grevin博物馆放映他的实验超过(光学影戏)雷诺被称做动画之父是因为他发明了光学硬戏装置同时坚持用绘画手法制作影象4:技术特征;动画技术是将连续造型艺术形象符号进行运动过程的形态分解之后在进行创造性的还原动画的本体特性技术特性工艺特性审美特性多元性时尚性假定性工艺特性:一般就传统工艺而言的工艺的性质;是一种制作方法和加工程序传统动画的工艺特征是:人工绘制工作量大。
周期长投入高劳动力密集审美特性:动画视觉构成是以造型艺术元素为基础而造型艺术首要功能就是审美多元性:动画创作与广泛的艺术创作之间的共性,以及与电影艺术的亲近性(表现在表现方式表现材料涉及领域方面)时尚性;动画和不同时代的流行文化及科学技术进步之间密切联系(动画的发展始终与相关艺术的发展息息相关。
它超越电影的记录功能。
向日呢们提供了一种拥有高度自由的表现运动手段)假定性:动画影象是被艺术家创造出来的视觉符号的集合在棉队观众播放之前完全是动画作家的假设(视觉创作过程的假定性,形象动作环境假设;影象构成的假定性,演员道具假设:欣赏与解毒的假定性,观众通过想象陶醉被感动吸引)5:动画作品的特性:综合性叙事性独创性综合性:动画的拍摄对象是通过造型艺术手段制作出来的形象,无论是那种类型的动画片都具有重新赋予或者重新塑造特征叙事性:作品具有描述故事的表达思想的功能,无论什么作品都能承载一个主题或故事独创性:动画造型的符号属性动画形象是代表某种东西,但不是适合东西本身,动作的独创性,动画中活动完全是艺术家设计的一系列互有关联的动作瞬间,并根据艺术家的想象重新赋予这些画面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具有无限的选择性,6:动画的定义 animated film字面上说就是艺术家赋予本来没有生命的形象符号以生命力的电影。
1.埃米尔雷诺:1888.10 《一种好啤酒》世界动画史上的第一部作品。
1892 发明了光学影。
1892.10.28 《小丑和他的狗》《可怜的皮耶罗》《一种好啤酒》在葛莱凡蜡馆放映他的第一组光学哑剧。
现存的两部影片分别是《可怜的皮耶罗》、《海滨浴场》。
2.英皮特·马克·罗葛特:1824《关于移动物体的视觉暂留现象》3.英约翰·A·帕瑞斯幻盘1825代表作《小鸟入笼》4.英霍尔纳走马盘1834 代表作《骑马奔跑的贵妇》5.美詹姆斯·斯汤达·布莱克顿停机再拍技术《滑稽面孔》1907 逐格拍摄技术《闹鬼的旅馆》6.埃米尔柯尔《幻影集》第一部法国动画影片。
7.温瑟麦凯代表作《恐龙葛蒂》(1911)《路斯坦尼亚号的沉没》(1918)电影史上第一部以动画手段表现的纪录片。
8.早期具象实验动画代表人物洛特雷妮格《阿基米德王子历险记》、贝特霍尔德·巴托施《思想》、亚历山大·阿历克斯谢耶夫《荒山之夜》。
9.早期非具象实验动画汉斯·理查德《斜线交响曲》、沃特·罗特曼《节奏21号》、维京·伊格林《光戏乐曲1号》。
10.动画明星菲利克斯猫在《猫的闹剧》(1919)中首次登台(派特苏利文、奥托梅斯莫)11.巴瑞用完全透明的塑料片制作了《艺术家的梦》《说谎上校》12.马克斯·佛莱雪发明了旋转透镜。
在1919年创作了《墨水瓶人》系列片,《小丑可可》最早的动画与真人合成技术。
13.《骷髅舞蹈》(1929)乌布·伊瓦克斯,动画交响曲系列第一部影片。
14.迪斯尼第一部获奥斯卡奖的短片《花儿与树》15.同期声画系统《蒸汽机威力》(1928),独立放映确立了动画的艺术地位16.日本动画《桃太郎》(1918)是首部在国外上映的日本动画片,日本动画电影创始人北山清太郎创作。
大藤信郎首部有声动画电影《通关口》(1930)、首部彩色动画电影《月桂公主》(1937)。
动画概论自考知识点总结一、动画概念1. 动画的定义和特征动画是指通过逐帧的方式将一系列静态图像快速播放而形成的连续运动的视觉效果。
它是一种利用图像、声音等媒介来创造出一种虚拟的动态世界的形式。
动画的特征包括逼真的形象、生动的动作、连续的时间和可视的动态效果等。
2. 动画的分类根据制作技术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动画可以分为传统动画、计算机动画、动态漫画、实验动画等多种类型。
传统动画是以手绘的方式制作的动画,计算机动画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的动画,动态漫画是以漫画为基础制作的动画,实验动画则是利用各种独特的手法和技术进行创作的动画。
3. 动画的发展历史动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壁画、欧洲的动物机械模型、中国的丘浚的《沙碾相传图》等。
20世纪初,动画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动画的发展也越来越快速,从黑白无声的动画到彩色有声的动画,再到3D立体动画、虚拟现实动画等各种形式的动画,动画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变化万千。
二、动画原理1. 动画的基本原理动画的基本原理包括动态原理、持续性原理、重量感原理、与生活建筑的联系原理、渐变变化原理等。
这些原理是动画创作的基础,通过它们可以有效地表现出各种动态的效果。
2. 动画中的时间和空间在动画中,时间和空间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时间决定了动画中的动态变化,空间决定了动画中的形象展现。
艺术家要善于运用时间和空间,才能创作出丰富多彩、生动逼真的动画作品。
三、动画制作流程1. 脚本脚本是动画创作的第一步,它是动画故事的构思和表达的基础。
脚本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能够吸引观众,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2. 角色设计角色设计是指对动画中的角色形象进行构思和创作。
角色设计要符合故事情节,要符合动画的特色,还要能够吸引观众。
3. 分镜分镜是对动画情节的分解和规划,它是动画创作的重要一环。
分镜要能够清晰地表达故事情节,要能够指导动画师进行动画制作。
4. 动画制作动画制作是将动画创意通过图像、声音等媒介形式呈现出来的过程,它包括动画设计、动画制作、声音配音、配乐等多个环节。
动画概论知识点总结动画作为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史前时代的洞窟壁画中就有人类对动画的尝试。
在古代,中国的捏面人、印度的皮影戏、希腊的畫像镇等都可以视为动画的雏形。
直到19世纪,动画才真正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当时,有舍甫琴科、梅利埃斯、拉封丹等人通过光影效果和摄影技术,开创了动画片的先河。
而在20世纪初,美国的迪士尼公司成立,制作了第一部有声动画片《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使动画电影真正得到了大众的欢迎,动画成为了一种广泛受到关注的艺术形式。
受益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动画制作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开始应用于动画制作,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为3D动画的制作提供了基础。
在数码技术的助力下,动画制作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如今的动画制作技术已经远不止是手绘和拼贴,计算机生成的动画、3D动画、特效动画等形式层出不穷,为艺术表现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在娱乐方面有着辉煌的成就,还在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电视广告中,动画可以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成为广告宣传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教育培训中,动画可以更形象地展示知识点,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在医学、建筑、科学研究等领域,动画也可以为专业领域提供更直观的展示和表达。
可以说,动画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成为一门极具潜力和发展前景的艺术形式。
动画的制作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充满了创意、技术和艺术。
动画的制作一般分为原画、背景、动画、特效、配音、剪辑等多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的人才来完成,需要艺术家、设计师、程序员、音乐家等多种人才共同合作,才能完成一部具有艺术价值的优秀动画作品。
在动画制作过程中,原画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原画家需要根据编剧的剧本进行分镜头的绘制,确保每一帧的图像都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故事情节。
背景则是用来构建场景的,制作背景需要考虑光影、透视、色彩等因素,保证场景的逼真和美观。
动画则是将原画进行连续播放,形成动态的画面,需要动画师进行精细的绘制和表现。
第一章动画历史第一节梦想与发明(1824 - 1895)一.技术实验1.技术装置决定动画艺术存在的方式。
如果没有现代技术的研发,动画形式也许还停留在指翻图谱的状态。
因此,我们要了解并且记住那些技术实验,以便认识实验的各种意义。
2.皮特●马克●罗葛特(1)伦敦大学的皮特●马克●罗葛特(Pete Make Roget)1824年的物理实验发现运动变化过程中的图形在视网膜上可以保留不到一秒钟的片刻记忆,如果连续的速度够快,观看者就能够从一系列静止图形的变化过程中获得动态的幻觉,由此引发了对古代分解运动图形图式的技艺研究。
3.约翰●A●帕瑞斯(1)英国物理学家约翰●A●帕瑞斯(John● A● Paris)1825年创造了一个叫做幻盘(thaumatrope)的玩具,这个玩具是用一个圆形纸板的两画面上互补的图形,一面画鸟,另一面是笼子,用一根细线系在横轴的两边,当旋转捻动线段时,两面互补的图形融为一体,这个小东西启发了比利时的科学家约瑟夫●普拉托(Joseph Plateau)。
4.约瑟夫●普拉托(1)比利时科学家约瑟夫●普拉托1832年发明了一个叫诡盘的光学玩具,这个玩意儿的装置较复杂,起初,一个枢轴连接圆形木板中心,在圆盘边缘上画着运动物体的不同阶段的图形,当旋转圆盘时,观者通过一个小缝隙观看运动图形的幻觉,后来不断通过改进和发展出更多的样式。
画在这个圆盘上的连续动态就是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动画序列图。
5.埃米尔●雷诺(1)法国人埃米尔●雷诺(Emile Reynard)的研究让这种技术成为19世纪末的朝阳温文化——电影工业的雏形。
最初他用一个圆柱体盒子连接一个枢纽,在圆柱盒子内壁贴上连续变化的图形,当圆筒形柱体快速旋转时,这些不同阶段的运动图形连续向安装在枢轴上的棱镜折光体反射,观者看到的是棱镜上的运动的影像,这也许就是放映机雏形的胚胎。
它完成了一个重大突破,即对当时的各种发明进行了全面研究与实验后进行大胆的技术改造。
动画概论考试的名词解释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通过图像的快速连续播放来创造出运动的illusoryeffe,并使其具有真实性和可信度。
这种视觉效果是通过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产生的,人眼会在两次刺激之间保留图像的瞬间记忆。
动画的诞生和发展,为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想象力和艺术创作的可能性。
一、动画的根基——原案剧本所谓原案剧本,指的是一个动画作品最初的故事框架和概要。
它是整个动画制作过程的起点,是作品灵感发展和构想的基础。
原案剧本包括故事的主题、剧情发展、人物角色设定、世界观设定等方面。
同时,它还决定了动画的类型、风格以及受众定位。
在动画概论考试中,理解和熟练运用原案剧本相关的名词,是非常关键的。
二、角色设定——给动画形象“装扮”角色设定是指对于动画中扮演各种角色的形象进行细致的描绘和刻画。
它不仅仅包括外貌的设计,还涉及到角色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语言表达等方面。
角色的设定对于动画作品的塑造和情节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独特的角色设定,动画创作者能够在视觉上和心理上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因此,深入理解角色设定的意义和技巧,是考试中的重要一环。
三、布景设计——营造动画的背景环境布景设计是指在动画中为故事情节提供背景环境的创作和设计。
通过精心构思的背景设计,创作者能够为观众呈现出真实而细致的画面效果,营造出适合故事发展的氛围和场景。
布景设计包括背景的绘制、色彩的运用、细节的处理等方面。
它能够为动画作品增添戏剧性和视觉冲击力,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四、动画师——创作者的灵魂动画师是指从事动画创作工作的人员,他们是动画创作的核心和灵魂。
动画师需要具备扎实的绘画技巧和创意思维能力,同时,他们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时间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
动画师在动画制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将故事变为动态影像的创作者,筹划和执行动画制作的全部流程,保障动画作品最终的质量和效果。
五、动画制作流程——集体合作的艺术动画制作流程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分为大致的几个阶段:故事板、原画、中间画、动画、上色、合成等多个环节。
世界第一部动画片法国的艾米尔·柯尔的《幻影集》与美国的布莱克顿的《滑稽脸的幽默相》皆被宣称是第一部手绘动画。
中国动画发展概况中国最早研究动画的艺术家是万氏三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
万氏兄弟于1922年制作的动画广告《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便是中国美术片的雏形。
1926年受迪士尼动画《墨水瓶人》的启发,成功制作出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35年,万氏兄弟在明星影片公司摄制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
1941年,万氏兄弟完成了80分钟的动画片《铁扇公主》,首次在黑白胶片中将火焰染成红色,此东南亚第一部动画长片。
1947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了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
隔年又摄制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动画家们更加积极的探寻富有中国传统美术风格的动画片,其中以1957年成立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最为成功。
1956年,特伟导演的《骄傲的将军》,角色设计向传统京剧借鉴,背景则是国画中的工笔画风格。
1958年,王树忱导演的《过猴山》则取材传统年画的故事和形象。
20世纪60年代可以说是中国动画的是辉煌时期。
动画长片《大闹天宫》、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取材于齐白石写意花鸟)、第二部水墨动画《牧笛》(取材于李可染牧牛图)等片,开创了中国动画的新局面。
20世纪60年代初期,钱运达导演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张松林导演的《没头脑和不高兴》,王树忱导演的《黄金梦》等动画片,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
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末,随着文革的开始,动画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国动画在此时期一度的停滞不前。
1966到1972年中断了拍摄,此后的动画片也因为意识形态而被禁止。
此时美国与日本动画却渐具产业规模,因此当80年代中国重新开放时,已经挡不住外来动画片的冲击。
1977年到1983年间,上海电影厂创作了《哪吒闹海》、《天书奇谭》等动画长片和《九色鹿》、《雪孩子》、《三个和尚》等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