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卡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5
电焊工焊接培训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识别卡安全隐患名称:发生触电事故有生命危险防范措施:1.身体各部位不能直接触及设备带电部位;2.使用干燥的绝缘手套,手套一旦破损或者受湿,不得使用;3.使用焊机前,应先熟悉了解设备操作使用方法,并遵守注意事项。
安全隐患名称:焊接时产生的烟气有害于健康防范措施:1.为防止人体直接吸入高浓度烟气,头部尽量避开烟气发生源的上端;2.焊接时,开启排烟设备,保持培训环境通风良好;3.焊接时,使用呼吸用保护用品。
安全隐患名称:电弧光对眼睛和皮肤伤害防范措施:1.焊接时,必须使用焊接面罩等遮光保护用具;2.穿戴能够有效阻止电弧光线的防护服,例如皮手套、披肩帽、脚盖板、皮衣等。
安全隐患名称:焊丝的末端或熔滴可能伤害手、眼睛、脸等部位防范措施:1.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例如皮手套、披肩帽、脚盖板、皮衣等;2.在清理焊丝末端时,不要放松焊丝末端的把持;3.当检查焊丝的送丝情况时,请不要将焊枪对着脸部。
安全隐患名称:焊接材料或试件搬运中存在倾倒或腰部扭伤的危险防范措施:1.在搬运或者使用焊接材料、焊接试件时,须穿戴安全鞋;2.注意搬运时的姿势,以防止腰部扭伤;3.保管或搬运焊接材料、焊接试件时,注意坠落或倒塌。
安全隐患名称:焊接培训时,存在引起火灾或者爆炸的可能性防范措施:1.焊接前要把易燃材料转移到焊接飞溅溅不到的地方;2.不要把刚焊完较烫的焊件放到易燃物附近;3.焊接场所附近必须配备灭火器。
安全隐患名称:焊接时产生的飞溅和焊渣可能伤害。
电工岗位危险有害因素及安全防范措施电工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卡一、高电压操作危险在电工岗位中,高电压操作是一项高风险的任务。
高电压的电击能对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即便是在正确操作的情况下,也可能因为设备故障或错误操作而引起电击事故。
二、电线电缆破损、裸露或不当连接电线电缆破损、裸露或不当连接都可能导致电流的外泄,从而引发触电事故。
电工在操作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电缆的绝缘层和保护套是否完好无损,避免与破损的电缆或裸露的电线接触。
三、缺乏安全防护设备在进行电工操作时,正确佩戴安全防护设备至关重要。
缺乏安全防护设备可能导致人员受伤或触电,因此电工在进行操作时必须佩戴适当的安全防护设备,例如绝缘手套、绝缘鞋等。
四、错误的操作程序或安全培训不足电工操作需要严格的程序和步骤,缺乏正确的操作程序和安全培训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电工在操作前应熟悉操作程序,并在操作过程中遵循规定。
另外,企业应对电工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以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五、电气设备过载或短路电气设备过载或短路可能引发火灾和触电事故。
电工需要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避免出现过载和短路的情况。
在发现电气设备异常时,电工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断开电源。
六、接触有害化学物质或辐射在某些电工岗位中,可能存在接触有害化学物质或辐射的风险。
这些有害因素可能对电工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电工需要了解并遵循相关的安全规定,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以减少接触有害物质的风险。
七、高处作业危险在电工岗位中,高处作业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
如果未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或出现失误,可能导致人员坠落受伤甚至死亡。
在进行高处作业时,电工应佩戴安全带和其他必要的防护设备,确保作业过程的安全性。
总结:通过了解和掌握电工岗位的这些危险有害因素,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电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实际工作中,电工应该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备,接受充分的安全培训,避免发生各种危险事故。
电工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卡什么是电工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卡?电工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卡(以下简称辨识卡)是一种用于帮助电工辨识工作场所中潜在的危险因素的工具。
该卡片列出了电工工作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如电击、火灾、化学品暴露等,同时提供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和预防措施,帮助电工在工作中尽量避免和控制危险有害因素对健康和安全的影响。
为什么需要电工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卡?在日常工作中,电工接触各种各样的电器设备和工具,常常涉及到高电压、电流、电磁场等风险因素,工作环境也可能存在化学品、噪音、气体等危险因素。
如果电工不能充分认识到这些危险与有害因素,就不能采取有效的管理和预防措施。
因此,辨识卡的出现,可以帮助电工及时判断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或避免风险或危害。
辨识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一张辨识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危险有害因素名称如电击、火灾、化学品暴露等。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评价包括:•该危险因素的来源和可能的危害;•影响该危险因素的一些因素,例如:电压、电流、电磁场强度等;•该危险因素的可能的后果和危险等级;•在各种工作情况下对该危险因素的评价,例如:在关闭电源或通电情况下。
管理控制措施该部分列出了建议的控制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危险有害因素的影响。
包括:•避免与危险有害因素接触的建议,如隔离、包裹、屏蔽等;•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如接地、停机、开关、调整工作时间、加强通风等;•提供必要的安全设备,如安全手套、护目镜、防护服、呼吸器等。
应急处理该部分列出了应急处理方案,以减少或避免在危险有害因素发生时的伤害和损失,包括:•预防性措施,例如:标识、安全教育等;•操作措施,例如:应急停机、救援、疏散等;•应急救护,例如:急救、拯救等。
总结电工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卡是一份非常重要的工具,在电工的日常工作中可以帮助他们识别、评估和管理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和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维修电工安全风险提示卡
修理电工平安风险提示卡适用于指导修理电工对岗位危害因素带来的风险实施有效掌握,以达到不损害自己、不损害别人、不被别人损害的目的。
主要内容包括:本岗位所从事的主要作业、作业过程中的风险掌握措施和可能导致的事故1主要工作内容:本岗位主要作业有:设备修理作业、电气检修作业。
2作业过程中的风险掌握1作业范围简要描述:使用符合标准的专用工具、监测仪表,对设备故障进行修理,对发觉的工业生产、办公及照明、设备及配套设施的缺陷、损坏、特别现象进行修复。
2修理作业过程中的风险掌握
- 1 -。
5停电后,未使用相同等级的验电笔进行验电放电,造成作业人员伤害中等1.必须使用与电源电压等级相适应的验电笔验电,检验无误后,再进行对地放电(放电前,必须检查瓦斯浓度是否符合要求)。
2.按规定配备必需的验电工具、材料,并检查到位。
6接线工艺不符合要求;接线腔内卫生差。
造成设备损坏、人员伤害中等1.电缆必须绑扎连接紧固,截面不小于原电缆的80%,包扎绝缘层的绝缘不小于原绝缘等级,冷补采用专用模具,无气泡、无开裂、无缺损。
2.接线时电气间隙不小于36mm,爬电距离应根据材料选择49-900mm。
3.及时清理接线腔内的杂物和粉尘。
7 未检查工作地点顶板、两帮状况,造成人员伤害中等作业前检查顶板、两帮的状况,保证作业地点顶板完整、无离层、无活矸、无鳞皮,巷帮无裂缝,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8 防护用品不完善或有缺陷,造成人员伤害中等操作高压电气设备的主回路时,操作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电工绝缘靴并站在绝缘台上。
操作千伏级电气设备主回路时,操作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电工绝缘靴。
127v手持式电气设备的操作手柄和工作中必须接触的部分,应有良好绝缘。
9 使用未经检验合格的电器设备造成设备故障,人员伤害中等电器设备必须有“三证两卡”方可使用。
10送电前未做绝缘测试,造成人员触电中等送电前,必须做好绝缘测试,对线路进行全面检查清理,确认无人作业方可送电。
本岗位主要不安全行为1.未坚持执行谁停电谁送电制度。
2.非机电专职人员进行电气操作。
3.用铜、铝、铁丝代替保险丝。
4.擅自调整电器设备保护整定值。
5.检修完毕后将工具遗忘在开关、设备内。
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卡
岗位名称钳工主要事故类型触电事故、燃烧、爆炸、停电、设备毁坏、影响安全生
产等事故
气焊气割
作业1、气焊气割使用易燃易爆气体。
氧气遇油脂会很快
氧化发热,瓶阀口如沾上油脂,遇氧会迅速氧化发
热,当温度达到自燃点时,便发生燃烧、爆炸,同
样乙炔钢瓶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发生燃爆。
火灾、爆炸
氧气瓶不能与带油的物资放在一起,沾油的
手套、工作服等不能放在氧气瓶上;不能用
油纱头揩拭氧气瓶,操作前洗净手上的油
污,乙炔瓶应直立放置,不能卧放,不可近
火,不可放在烈日下爆晒(温度达到35℃
时就有爆炸的危险)。
2、焊割炬中氧—乙炔混合气体的喷射速度小于燃烧
速度引起火焰倒向焊割炬及橡皮管内。
发生回火爆炸
焊割过程中遇回火应立即关闭焊割炬上的
乙炔阀门,再关闭氧气阀门,稍等一会,再
打开氧气阀门吹击里面的余焰和碳质微粒,
即可熄灭回火,焊割炬过热可浸在水中冷却
后再使用,可减少回火的产生。
3、气焊、气割和焊接设备安全装置有缺陷,或违反
安全操作规程。
可能发生烧伤、烫伤
事故
气焊、气割时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上装一律
不得束在裤腰里,高空作业应有可靠的脚手
架、安全带,并将安全带扎在可靠的地方才
能进行焊割工作。
冬季施工不可将棉背心穿
在工作服外面,以免火星飞溅引起着火、烧
伤、烫伤。
电焊作业4、焊机绝缘破坏、老化、受潮,保护接地、接零(中
线)系统不牢,接线错误,空载电压触电。
触电
电焊设备应有良好的隔离防护装置,避免人
与带电导体接触,绝缘良好,绝缘电阻不得
小于1MΩ,防止焊机受潮,采用自动断电
装置
5、电弧焊接过程中,主要产生可见光、红外线和紫
外线三种射线,红外线长期照射,会使眼珠晶体变
化,严重的导致“白内障”,紫外线能强烈地刺激和损害眼睛、皮肤,只要受到短时间的照射,也可引起眼睛发炎(俗称电光性眼炎),皮肤红痛。
电弧辐射、灼伤
在焊接作业区严禁直视电弧,操作者与辅助
者都要有一定的防护措施,应配戴专用面
罩,面罩与滤色玻璃之间不得漏光,穿着焊
工专用工作服和鞋,防止光线直接照射到皮
肤,防止飞溅物落到身上,电焊场所必须有
充分的照明,以便焊接作业。
6、飞散的火花、熔融金属与熔渣颗粒,燃着焊接处附近的易燃物(如油料、木料、棉纱等)及可燃气
体而产生火灾。
焊机的软线或焊机本身绝缘破坏发生短路而产生火灾。
焊接未清洗干净的油罐、油桶带有压力的储气筒及带压附件,在有易燃易爆气体的场所内焊接。
会造成火灾或
爆炸事故
焊接处10米以内不得有可燃、易燃物,工
作点通道宽度应大于1米,高空作业更要注
意火花的飞向,储放易燃易爆物的容器未经
清洗干净严禁焊接,焊接管道、容器时必须
把孔盖、阀门打开,焊接设备等绝缘应保持
良好,严禁将易燃易爆管道作焊接回路使
用。
钻床操作7、工件没有夹紧工件旋转或飞出伤人用专用工具夹紧工件
8、长发飘散卷入其中
机械伤害
留长发者将长发藏入工作帽内
9、手随意地放在转动的刀具附近,头部靠近旋转部
位严格按钻床的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安装工
件、测量尺寸、调整卡具、卡紧工件时应关
停钻床,操作时禁止戴手套;及时除屑。
10、在刀具旋转时安装工件、测量尺寸、调整卡具、
卡紧工件等
11、操作时戴着手套,被旋转的刀具卷入
12、钻屑过长
切割机操作13、工件没有夹紧飞溅伤人将工件夹紧后才能进行切割
14、切割片未停止旋转时去取工件机械伤害严格按切割机的安全操作规程操作
15、切割时,周围有易燃易爆物,火花飞溅到易燃
易爆物上。
引起火灾或爆炸
切割机附近不得有易燃易爆物或将易燃易
爆物搬离
16、在切割片的侧面打磨工件,引起切割片爆裂。
切割片的碎片飞出
伤人
严格按切割机的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严禁在
切割片的侧面打磨工件。
17、切割不当或用力过猛,造成高速旋转的砂轮片
爆裂。
切割片的碎片飞出
伤人
严格按切割机的安全操作规程操作,被切割
的工件要垫平、卡紧,切割时用力不得过猛,
操作前应检查砂轮片的完好性,操作者站立
位置要正确,切莫站在切割碎片飞出方向上
砂轮机操作18、长发飘散被高速旋转的砂轮卷入
机械伤害
留长发者将长发藏入工作帽内19、打磨时,工件没有按正确的位置靠近高速旋转
的砂轮,被高速旋转的砂轮弹回。
将工件沿砂轮的下半部靠近砂轮10、手不慎触碰到高速旋转的砂轮操作时注意力集中
切管套丝机
操作21、套丝机的扭力较大,加工长工件时易失去平衡损伤工件、机械伤害
工件应支平夹紧,工作台要平衡,两人以上
操作时动作要协调,进刀量要适当。
登高作业22、脚手架断裂、倒塌
高处坠落、伤亡事故
脚手架应牢固,搭设脚手架应由有资质的专
业人员进行。
23、未系安全带
作业前系好安全带。
脚手架下严禁站人和通
行。
作业人员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如心脏病、高血压、恐高症、疲劳等产生眩晕、眼黑、极度恐惧和紧张等。
加强管理,及时发现员工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定期体检。
员工要注意休息,加强锻炼,确保上班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
传动设备的
维修24、未切断电源,转动件未停止转动就进行维修;
维修时手伸进传动部位未采取保护措施;维修好后
未检查管道阀门的开闭状态就对设备进行试车。
机械伤害
待传动件完全停止转动才能进行维修,维修
前必须切断电源,并悬挂“维修中”的设备
状态标志牌,维修好进行试车前必须做好试
车的安全保护措施,并仔细检查阀门的开闭
状态和管道的连接状态。
超临界CO2高压设备维
修25、维修操作不当,带压作业
严重泄漏或爆炸,强气
流冲击,窒息,冷冻灼
伤,设备毁坏等。
对高压设备、高压管路进行维修时应先对其
放空或局部卸压,严禁带高压进行维修。
维
修时不宜用力过猛,避免撞击相邻高压设
备、管道、仪器仪表等。
26、未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对高压设备进行高空维修作业时,应做好安
全防护措施,防止梯子、架子不牢固而引起
坍塌、滑倒,并对拆卸的零部件作安全防护
措施,防止滑脱砸到人员或其他高压设备。
27、零部件选型不当,耐压级别不够;拆下的零部
件乱放置,装配时混淆安装。
对高压设备进行安装及更换零部件时,应仔
细核对配件的规格型号和耐压参数,确认无
误后才能更换。
高温设备
维修28、未切断电源进行维修
烫伤、烧伤等事故
维修前应切断设备电源
29、未等温度下降到适宜的安全温度进行维修
等温度下降到适宜的安全温度后才能进行
维修
30、未转移或排放设备内的高温物体而直接进行维
修
维修前转移或排尽设备内盛装的高温物体
维修使用或盛装易燃易爆品的设备、容器或
管道
31、未进行消溶或消溶措施不到位就进行维修、
动火等作业:
●未清除或搬移易燃易爆物品
●未清洗或清洗不干净设备、容器或管道
●未拆除相关设备、管道、仪表
●未盲死相关管道
●未打开盖板、人孔和放空管阀门
●维修好后未清除焊渣、电焊条头,未等设备冷却就
进行试车或盛装易燃易爆品。
起火燃烧、火灾、爆
炸等事故
维修前岗位人员做好消溶工作,确保设备、
容器或管道内溶剂残留量达到安全浓度以
下,并办好相关手续后进行维修、动火等作
业;现场配备灭火器材和悬挂设备维修状态
标志牌,并应有监护人;维修好后应清除焊
渣、电焊条头,检查各阀门的开闭状态和连
接管道的连接状态,并等设备冷却后才能进
行试车或盛装易燃易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