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围绝经期激素治疗指南
- 格式:ppt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7
围绝经期激素治疗指南背景:绝经期是指女性的月经停止。
在这个阶段,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症状和健康问题,包括热潮红、阴道干燥、失眠等。
围绝经期激素治疗旨在通过提供适量的雌激素来缓解这些症状并预防相关的健康问题。
1.治疗适应症:-绝经期症状:包括热潮红、夜间盗汗、阴道干燥、性欲减退等。
-预防骨质疏松:围绝经期激素治疗可以通过提供适量的雌激素来预防和减缓骨质疏松的发展。
-心血管健康:围绝经期激素治疗可能与心血管健康有关,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2.治疗方式:-雌激素替代疗法(HRT):通过口服或外用雌激素补充剂来提供适量的雌激素。
-荷尔蒙疗法(HT):在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基础上,加入孕激素来模拟自然月经周期。
3.剂量和调整:-初始剂量: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疾病风险,选择适当的初始剂量。
对于大多数患者,低剂量的雌激素疗法是安全有效的。
-剂量调整: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应定期评估,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和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剂量调整。
-最低有效剂量:在调整剂量时,应尽量使用最低有效剂量,以最小化潜在的副作用。
4.治疗持续时间:-普遍原则:治疗持续的时间应在患者个体化的基础上进行决策,并与患者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共享决策。
-最短时间:在症状得到控制或达到治疗目标后应尽早停止治疗,并定期重新评估。
-年龄因素:治疗的持续时间可能与患者的年龄有关。
对于60岁以上的患者,治疗的时间可能较短。
5.监测和评估:-体征和症状:应定期询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评估治疗的效果和调整剂量。
-血液检测: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可以通过血液检测来监测治疗的效果和调整剂量。
-年度评估:在治疗期间,患者应至少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包括乳腺卫生、子宫卫生和骨密度检查等。
6.安全性考虑:-乳腺癌风险:大多数研究表明,围绝经期激素治疗与乳腺癌风险的增加相关。
应根据个体化的情况进行风险和利益的权衡。
-心血管风险:围绝经期激素治疗在特定的人群中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特别是在治疗开始后的早期。
1.一般治疗:应进行心理治疗,了解绝经是生理变化过程,必要时可选用适量的镇静药,如夜晚服用地西泮
2.5~5mg.谷维素有助于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可服30~60mg /d.为预防骨质疏松,老年妇女应坚持体质锻炼,增加日晒时间,摄入含钙丰富的食物,并补充钙剂,有条件者可注射降钙素。
2.雌激素替代治疗(1)适应证:主要包括因雌激素缺乏所致的老年性阴道炎、泌尿道感染、精神神经症状及骨质疏松等;(2)禁忌证:严重肝病、胆汁淤积性疾病、深静脉血栓性疾病及雌激素依赖性肿瘤患者;有不规则出血、乳腺增生者;(3)制剂的选择:原则上尽量选用天然雌激素,以雌三醇和雌二醇间日给药量为安全有效。
我国应用最多的是尼尔雌醇,为一种长效雌三醇。
每半月服2mg,或每月服2~5mg,可有效地控制潮热、多汗、阴道干燥和尿路感染。
由于其对子宫内膜作用弱,不易引起子宫出血;雌激素药物种类及给药途径,应酌情选用。
(4)剂量个体化:药量以取最小有效量为宜。
(5)长期用药者要定期检查子宫内膜及盆腔,每半年应酌情考虑是否给黄体酮,使子宫内膜产生撤退性出血。
《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重点人群治未病干预指南2023》——绝经激素治疗概述绝经相关问题或疾病危害着广大中老年女性的身心健康,严重影响她们的生活质量。
如何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降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绝经绝经分为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
自然绝经指卵巢内卵泡生理性耗竭所致的绝经;人工绝经指两侧卵巢经手术切除或放射线照射等所致的绝经。
人工绝经者更易发生绝经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引起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 ,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证候群,主要包括月经周期改变、血管舒缩症状、精神神经症状、焦虑抑郁、心血管症状阵发性发作、骨质疏松等。
高风险人群本指南以四类高风险人群作为围绝经期综合征重点人群:(1)重度围绝经期综合征高风险人群(2)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高风险人群(3)围绝经期心脑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4)围绝经期焦虑抑郁高风险人群干预原则需对绝经期女性进行全面健康管理,包括每年健康体检、推荐合理饮食和科学锻炼、并鼓励增加社交活动和脑力劳动。
启动指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e hormone therapy , MHT)应在有适应证、无禁忌证、绝经女性本人有通过MHT改善生活质量的主观意愿前提下尽早开始,根据患者需求,选择治疗方案,并长期评估。
绝经激素治疗(MHT)国际绝经学会对中年女性的健康管理及 MHT的建议(2016)指出:对于绝经前后启动MHT 的女性,可获得骨质疏松性骨折一级预防的好处。
有子宫的女性在补充雌激素时,应加用足量足疗程孕激素以保护子宫内膜,已切除子宫的女性通常不必加用孕激素;MHT 必须个体化,应根据治疗症状的需求选择治疗方案,并定期进行获益/风险评估。
MHT 的启动时机虽然MHT 可以预防绝经后任何年龄的骨折发生,但是患者采用MHT 的年龄非常重要。
患者年龄50~ 60 岁或者绝经< 10 年,MHT 可作为一线治疗;60岁以上患者不建议启动MHT。
最新《中国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指南2023版》解读绝经的本质是卵巢功能衰竭,此时雌激素波动性下降和缺乏将导致多种相关症状,并增加女性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绝经管理的理念是在缓解绝经相关症状的同时'治未病〃,从绝经过渡期开始进行全面的生活方式调整,并在适宜人群中开展包括绝经激素治疗(MHT)在内的各项医疗保健措施,预防慢蝮病的发生。
本系列文章将围绕上述问题进行解读,共分为上、下两期,供各位同道学习参考。
今天上篇将为大家带来新版指南的更新要点、女性绝经前后激素水平变化及临床表现、MHT方案与策略的内容。
新版指南相较于2018版指南有哪些不同,最大的亮点是什么?任慕兰教授:《中国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指南2023版》在2018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修订,不但在结构和内容上有更新和增加,同时对主要的学术观点,在循证证据级别的基础上给与了推荐级别。
新版指南的修订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结构目录关于绝经相关症状的治疗策略,新版指南在目录中增加了精神心理问题和其他躯体症状,以及绝经过渡期异常子宫出血等。
MHT的长期获益与风险是最为值得关注的问题,指南中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心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绝经后骨关节症状以及有关癌症(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卵巢恶性W瘤)的获益与风险作了详细说明。
同时还增加了血液系统肿瘤这部分内容。
相对于2018版指南,新版指南在结构目录中增加了MHT随访、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性健康及避孕内容。
随着MHT的开展,现在长期使用MHT的人群越来越多,因此随访及复诊就显得尤为重要。
新增了围绝经期以及绝经后女性的性健康问题,并给与了特别关注,同时还对围绝经期女性的避孕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
(2)证据评价系统与2018版指南不同的是,新版指南采用的证据评价系统参照了牛津循证医学中心(OCEBM)的医学证据分析标准,根据证据级别的高低由全体指南审议专家进行投票,最后综合证据级别和专家投票意见,形成推荐级别,即I类、Ha类、Hb 类、In类四个等级。
2023中国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指南(最全版)摘要绝经的本质是卵巢功能衰竭,雌激素波动性下降和缺乏导致多种相关症状,并增加女性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绝经管理的理念是在缓解绝经相关症状的同时“治未病”,预防中老年女性的慢性疾病,改善其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绝经健康管理应从绝经过渡期开始,包括全面的生活方式调整,并在专业医务工作者指导下对适宜人群开展包括绝经激素治疗(MHT)在内的各项医疗保健措施。
由中国绝经学领域的各位专家对国内外最新循证医学证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参考最新国际相关指南后,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中国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指南2023版》,为各级医师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性意见。
前言由于人类寿命的延长,可出现各种器官功能衰退,引发相关疾病。
绝经的本质是卵巢功能衰竭,雌激素波动性下降及缺乏导致女性绝经相关症状,如月经紊乱、潮热出汗、睡眠障碍、情绪变化及全身肌肉关节痛等;而且长期缺乏雌激素可增加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包括钙代谢及糖、脂代谢异常,如骨质疏松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等。
绝经管理的理念是在缓解绝经相关症状的同时“治未病”,预防中老年慢性疾病的发生,加强绝经管理势在必行。
由于传统观念、文化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众并未充分认识到绝经所带来的各种危害。
中国女性预期寿命接近80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健是医务工作者的使命。
根据我国2018年人口统计资料,50岁以上的女性人口已超过2亿。
绝经后期已经成为女性整个生命周期中最长的一个阶段。
绝经健康管理应从绝经过渡期开始进行全面的生活方式调整,并在适宜人群中开展包括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MHT)在内的各项医疗干预。
目前的证据表明,MHT是唯一能够一揽子解决由于绝经后雌激素缺乏所带来的各种相关问题的方案,MHT的本质就是弥补增龄引起的卵巢功能衰竭而采取的一项治疗措施。
经过国内外近几十年来不断研讨和实践后,MHT已日趋成熟。
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中国指南(全文)绝经的本质是卵巢功能衰竭。
伴随卵巢功能的衰退,女性会出现多种绝经相关症状、组织萎缩退化和代谢功能紊乱,导致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已成为女性生命周期中最长的阶段,需要对此阶段的女性进行全面的生活方式指导和健康管理,包括饮食、运动、控烟、限酒等,并指导适宜人群开展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e hormone therapy, MHT),或对非适宜人群采用非激素治疗,以缓解绝经相关症状,提高和改善其生命质量。
MHT是为弥补卵巢功能衰竭而采取的治疗措施。
经过多年的实践证实,科学应用MHT可有效缓解绝经相关症状,绝经早期使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老年慢性疾病的发生[1-2]。
为使国内各级医师更好地开展绝经管理工作并指导临床治疗,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基于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结果和最佳证据,参考国际最新的相关指南,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在2012年修订的《绝经期管理与激素补充治疗临床应用指南(2012版)》[3]基础上,经多次讨论修改,制定了本指南。
本指南中应用的证据级别和建议等级源自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协会(RCOG)的推荐[4]。
一、绝经的诊断及分期1. 诊断:绝经是指月经永久性停止,属回顾性临床诊断。
40岁以上的女性末次月经之后12个月仍未出现月经,排除妊娠后则可临床诊断为绝经。
绝经的真正含义并非指月经的有无,而是指卵巢功能的衰竭。
单纯子宫切除的女性,虽然不再有月经来潮,如卵巢功能正常,则不属于绝经的范畴。
2. 分期:随着临床和科研的进步,需对生殖衰老过程进一步细分。
2011年发表的“生殖衰老研讨会分期+10(stages of reproductive aging workshop+10,STRAW+10)”分期系统是目前公认的生殖衰老分期的“金标准”[5][B]。
STRAW+10分期系统将女性生殖衰老过程分为3个阶段:生育期、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每个阶段又进一步划分为早期和晚期,用阿拉伯数字-5~+2表示;其中,生育期还增加了峰期,生育期晚期和绝经后期早期进一步细分为2~3个亚阶段,采用阿拉伯数字后加英文字母(a、b、c)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