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太阳辐射分布图
- 格式:ppt
- 大小:555.50 KB
- 文档页数:8
中国三北地区太阳能资源分布内蒙古太阳能资源状况:内蒙古全区太阳能资源的分布自东部向西南增多,以巴彦淖尔市西部及阿拉善盟最多,太阳能总辐射量高达6490~6992兆焦耳/平方米,仅次于青藏高原,处我国的第二位。
一年之中,4~9月辐射总量与日照率都在全年的50%以上。
特别是4~6月,东南季风还未推进到内蒙古境内,所以空气干燥,阴云天气少,日照充足。
内蒙古大部分年日照时数都大于2700小时,其中:1、巴彦淖尔市西部,日照时数为3100—3300小时。
巴彦淖尔市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属我国太阳能资源富集区域。
全市各地太阳年总辐射量为198.8-208.5瓦/平方米之间,由东向西逐步增多。
其中,杭锦后旗、五原为200-204 瓦/平方米之间,临河、乌中旗200瓦/平方米。
各月总辐射的高值在5、6、7月,其次为8月、4月和9月,其中5月达到极高值。
5、6、7月的太阳高度角为一年中最高的时候,而5月是降水量最少的月份,此时的云量少,晴天多,日照足,因而辐射强烈;6、7月份随云量和降水天气的逐渐增多,总辐射量有所下降;8月为降水量多的时期,且日照时数也减少,辐射进一步减弱,其他月份由于太阳高度角低,日照时间短,比5月平均少30小时以上。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境内80%以上地区海拨高度3000m。
大气层相对稀薄,目光透过率高,加之气候干旱,降雨量少,无霜期长,云层遮蔽率低,故太阳能辐射资源十分丰富。
其特征为:一是年日照时间长,全省各地年日照时间达2300~3650h,年平均日照率达60%~80%;二是光辐射强度大,省内各地的辐射总量达586×104~754×104kJ/m2·h。
三是直接辐射比例高。
境内西、北部地区一般超过60%,全省直接辐射年平均值为419×104kJ/m2·h以上。
新疆太阳能资源状况:新疆水平表面太阳辐照度年总量为5×105~6.5×105 J / (cm2·a),年平均值为5.8 ×105J/(cm2·a),年总辐射量比同纬度地区高10%~15%,比长江中下游高15%~25%,仅次于青藏高原,居全国第二位。
我国太阳辐射分布详解我国西部太阳能的年总辐射约为140-200 Kcal/cm2·year,高于东部的80-160Kcal/cm2·year;我国东部、北部地区的年总辐射约为120-160 Kcal/cm2·year,高于南部地区的80-120 Kcal/cm2·year;我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地区的年日照时数达2000小时,年总辐射大于140 Kcal/cm2?year,应用太阳能空调的前景很好。
特点:1。
太阳能资源最好的地区和最差的地区,都分布在北纬22°~35°区域内。
尤其是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理想的地区,年辐射量达180~200Kcal/cm2·year。
而四川盆地由于处在南北两股暖冷气流交汇处,云雨天气多,形成太阳能资源的低值中心。
2。
在北纬30°~40°之间,太阳能资源随纬度增加而增加。
3。
北纬40°以上,太阳能资源自东向西逐渐增加。
4。
新疆地区太阳能资源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5。
台湾地区太阳能资源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海南岛太阳能资源和台湾基本相当。
太阳能利用潜力巨大太阳能资源按日照时间和太阳能辐射量的大小,大致上可分为五类。
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属于一、二类地区,太阳辐射比较丰富,平均年日照时间在2300—2700小时。
有专家测试,在相同水量和温度的前提下,兰州市夏季每天每平方米所接受的太阳热量相当于4千瓦时电转化的热量,冬季则大约相当于2千瓦时到3千瓦时电。
其实这个太阳能的能源分布是有表格的.国内最好的是西藏,青海,最差的是四川,贵州一部太阳辐射能量不仅具大,对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被人类利用的能量几乎都是直接或者间接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
所以了解和认识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规律对于充分利用太阳能和指导工农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
太阳辐射能分布是影响农业生产光照热量条件的重要因素,也是考试重要的知识点,因此在知识上我们既要了解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又要会分析太阳辐射分布不同的原因。
中国三北地区太阳能资源分布按接受太阳能辐射量的大小,全国大致上可分为五类地区,如表1.1所示五类地区分布图见图1.1内蒙古太阳能资源状况:内蒙古全区太阳能资源的分布自东部向西南增多,以巴彦淖尔市西部及阿拉善盟最多,太阳能总辐射量高达6490~6992兆焦耳/平方米,仅次于青藏高原,处我国的第二位。
一年之中,4~9月辐射总量与日照率都在全年的50%以上。
特别是4~6月,东南季风还未推数都大于1辐五原为瓦/平方米之间,临河、乌中旗200瓦/平方米。
各月总辐射的高值在5、6、7月,其次为8月、4月和9月,其中5月达到极高值。
5、6、7月的太阳高度角为一年中最高的时候,而5月是降水量最少的月份,此时的云量少,晴天多,日照足,因而辐射强烈;6、7月份随云量和降30小时以上。
目资源十,年率达60%~80%;二是光辐射强度大,省内各地的辐射总量达586×104~754×104kJ/m2·h。
三是直接辐射比例高。
境内西、北部地区一般超过60%,全省直接辐射年平均值为419×104kJ/m2·h以上。
新疆太阳能资源状况:5.8×~25%,仅次现在博匀递减。
东 5.2×这是由于新疆的山体西高东低,南高北低,西来的低层气流很难直入塔里木盆地,多从西部几个缺口入境,在西北部形成比较多的云和降水。
使太阳辐射减弱,东南部则云雨少,辐射量增大。
新疆的直射辐射年总量在2.4×105~4.4×105J/(cm2·a),年平均直射辐射为和田5420亿kW/h60%—64%太阳能总辐射量为5040—5730MJ/m2,相当于172—178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
丰富区主要包括陕北北部的府谷、神木、榆林、横山和渭北东部地区的韩城、澄城、合阳、蒲城等地。
山西南北长约550km,东西宽约290km,属于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境内海拔多在1000m 左照时间日照数在502-611KJ/平方厘米,平均在544KJ/平方厘米以上。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方法讲解:如何分析太阳辐射分布规律和判读太阳辐射等值线图一、典题示例读“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最贫乏的是()A.珠江三角洲B.四川盆地C.长江三角洲D.华北平原2.仅考虑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情况,假如你作为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员,最适合营销的一组城市是()A.北京、海口、贵阳B.上海、重庆、台北C.昆明、兰州、郑州D.福州、广州、成都【答案】1. B 2. C【解析】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根据图示成都、重庆、贵阳等地太阳辐射总量小,具体分布在四川盆地及其附近。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太阳能热水器应该在太阳能丰富的地区销售。
图中昆明、兰州和郑州的太阳辐射强。
贵阳、重庆、成都不适合进行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二、方法讲解(一)太阳辐射分布与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1.太阳辐射强弱的影响因素分析2.描述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1)全球的太阳辐射分布世界各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衡,如图所示:(2)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大。
我国太阳辐射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具体分布如图所示:(3)描述太阳辐射分布规律的方式描述太阳辐射分布规律时,要注意时、空两个方面:时间上一般分析其冬、夏季的差异;空间上一般描述其“从……向……递减(递增)”“××多,××少”。
(二)太阳辐射分布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一般以等值线形式来表示太阳辐射量的分布状况,该类型的地图遵循等值线图的一般特征。
以下图为例,其判读方法如下: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分布图1.读数值(1)读出图中最大值(如图中①点数值最大,介于6 000~6 500之间)、最小值(如图中②点数值最小,介于3 000~3 500之间),求出差值大小。
中国三北地区太阳能资源分布按接受太阳能辐射量的大小,全国大致上可分为五类地区,如表1.1所示五类地区分布图见图1.1内蒙古太阳能资源状况:内蒙古全区太阳能资源的分布自东部向西南增多,以巴彦淖尔市西部及阿拉善盟最多,太阳能总辐射量高达6490~6992兆焦耳/平方米,仅次于青藏高原,处我国的第二位。
一年之中,4~9月辐射总量与日照率都在全年的50%以上。
特别是4~6月,东南季风还未推进到内蒙古境内,所以空气干燥,阴云天气少,日照充足。
内蒙古大部分年日照时数都大于2700小时,其中:1、巴彦淖尔市西部,日照时数为3100—3300小时。
巴彦淖尔市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属我国太阳能资源富集区域。
全市各地太阳年总辐射量为198.8-208.5瓦/平方米之间,由东向西逐步增多。
其中,杭锦后旗、五原为200-204瓦/平方米之间,临河、乌中旗200瓦/平方米。
各月总辐射的高值在5、6、7月,其次为8月、4月和9月,其中5月达到极高值。
5、6、7月的太阳高度角为一年中最高的时候,而5月是降水量最少的月份,此时的云量少,晴天多,日照足,因而辐射强烈;6、7月份随云量和降水天气的逐渐增多,总辐射量有所下降;8月为降水量多的时期,且日照时数也减少,辐射进一步减弱,其他月份由于太阳高度角低,日照时间短,比5月平均少30小时以上。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境内80%以上地区海拨高度3000m。
大气层相对稀薄,目光透过率高,加之气候干旱,降雨量少,无霜期长,云层遮蔽率低,故太阳能辐射资源十分丰富。
其特征为:一是年日照时间长,全省各地年日照时间达2300~3650h,年平均日照率达60%~80%;二是光辐射强度大,省内各地的辐射总量达586×104~754×104kJ/m2·h。
三是直接辐射比例高。
境内西、北部地区一般超过60%,全省直接辐射年平均值为419×104kJ/m2·h以上。
高考地理小专题——太阳辐射典型例题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材料二:中国太阳辐射能分布图(1)由材料一分析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2)由材料二分析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分布的规律。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列举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1)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2)有西北内向陆东南沿海递减,青藏高原等最丰富,四川盆地贫乏。
(青藏高原和西北内陆地区丰富,东南沿海和东北地区贫乏)(3)纬度、海拔、天气状况(任回答其中两点即可)典型例题二:该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
读后完成下列问题。
(8分)(1)据图简述我国年太阳辐射量的分布规律。
(2分)(2)请分别指出我国年太阳辐射量最强和最弱的地区,并分析影响这两地区太阳辐射差异的因素。
(6分)参考答案:(1)总体上是从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增多。
(2分)(2)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青藏高原(1分);太阳辐射最弱的地区四川盆地(1分)①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2分至少两点)②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的原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有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2分包括地形和天气状况)典型例题三: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有纬度因素(纬度高,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少)、地势高低、天气状况等等,读“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甲地成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高值中心的原因。
(2)分析乙地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出现低值的原因。
(任选其一回答,回答两个默认第一个)(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哪些?参考答案:(1)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
③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含有的尘埃量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
中国三北地区太阳能资源分布按接受太阳能辐射量的大小,全国大致上可分为五类地区,如表1.1所示五类地区分布图见图1.1内蒙古太阳能资源状况:内蒙古全区太阳能资源的分布自东部向西南增多,以巴彦淖尔市西部及阿拉善盟最多,太阳能总辐射量高达6490~6992兆焦耳/平方米,仅次于青藏高原,处我国的第二位。
一年之中,4~9月辐射总量与日照率都在全年的50%以上。
特别是4~6月,东南季风还未推进到内蒙古境内,所以空气干燥,阴云天气少,日照充足。
内蒙古大部分年日照时数都大于2700小时,其中:1、巴彦淖尔市西部,日照时数为3100—3300小时。
巴彦淖尔市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属我国太阳能资源富集区域。
全市各地太阳年总辐射量为198.8-208.5瓦/平方米之间,由东向西逐步增多。
其中,杭锦后旗、五原为200-204瓦/平方米之间,临河、乌中旗200瓦/平方米。
各月总辐射的高值在5、6、7月,其次为8月、4月和9月,其中5月达到极高值。
5、6、7月的太阳高度角为一年中最高的时候,而5月是降水量最少的月份,此时的云量少,晴天多,日照足,因而辐射强烈;6、7月份随云量和降水天气的逐渐增多,总辐射量有所下降;8月为降水量多的时期,且日照时数也减少,辐射进一步减弱,其他月份由于太阳高度角低,日照时间短,比5月平均少30小时以上。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境内80%以上地区海拨高度3000m。
大气层相对稀薄,目光透过率高,加之气候干旱,降雨量少,无霜期长,云层遮蔽率低,故太阳能辐射资源十分丰富。
其特征为:一是年日照时间长,全省各地年日照时间达2300~3650h,年平均日照率达60%~80%;二是光辐射强度大,省内各地的辐射总量达586×104~754×104kJ/m2·h。
三是直接辐射比例高。
境内西、北部地区一般超过60%,全省直接辐射年平均值为419×104kJ/m2·h以上。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太阳辐射的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太阳辐射的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1)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和风能、太阳能等常规能源。
水能:是势位较高的水释放其势能转化成的动能。
水分子向高处蒸发上升,来源于太阳给予的能量。
风能:是地表大气受热不均产生的运动,其能量直接来于太阳辐射。
煤、石油:是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生物体内固定的太阳能。
太阳能:核聚变反应。
(2)太阳常数: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在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内接受到太阳辐射能量。
春分、秋分时测太阳常数最佳。
(3)我国年太阳能的地区分布及影响因素①太阳能最丰富地区:青藏高原。
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水气少,尘埃少,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②太阳能贫乏地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
原因:阴雨天多,云雾大,较多地削弱了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②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J-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④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是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能量来源。
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影响因素及空间分布:1.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影响因素纬度地势天气日照时数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极圈以外地区夏季日照时数多于冬季一般地势高的高原日照时数多于地势低的盆地多阴雨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少,多晴朗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多年太阳辐射总量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太阳辐射多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2.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全球年太阳辐射量大体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因为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反之越少。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太阳辐射等值线图太阳辐射等值线图是用来表示年太阳辐射量分布状况的等值线图,最常用的是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除此之外,还有能够体现太阳辐射分布的其他相关要素分布图,如云量日均值分布图、日照时数图、光合有效辐射图等。
在对其判读时,要从以下几点着手分析:一、读数值1 .读出图中最大值、最小值,求出差值大小。
如下图中最大值为①点,介于6 000~6 500之间,最小值为②点,介于3 000~3 500 之间。
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分布图2. 关注等值线数值大小的分布趋势,分析其数值变化规律(增大、减小方向)等。
如下图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变化趋势为:大致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图二、看分布看等值线的走向、弯曲方向、闭合及疏密。
三、析成因与太阳相关的等值线图在成因分析上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1.等值线的走向多与纬度、地势高低、山脉走向(迎风坡、背风坡)、海陆位置等有关。
2.等值线的弯曲多与地形有关。
3.等值线的闭合多与地势高低、山脉走向等有关。
4.等值线的疏密更多与地势起伏大小有关。
5.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温馨提示]太阳辐射强的地方,热量不一定丰富,如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尘埃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但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很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典型例题】(2015 ·安徽高考 )下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 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单位为 MJ/m2,图中阴影部分表 示没有太阳辐射。
完成下面两题。
B .夏至日C .秋分日2.a 、b 两点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 ( )A .太阳高度B .白昼长短C .海陆位置D .天气状况 思维过程 1.从文字中获取信息(1) 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受太阳高 度角的影响。
(2) 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说明阴影部分对应的日期有极 夜现象。
太阳辐射一、太阳辐射光谱和太阳常数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辐射中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称为太阳辐射光谱,见图2.4。
从图中可看出,大气上界太阳光谱能量分布曲线,与用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计算出的6000K的黑体光谱能量分布曲线非常相似。
因此可以把太阳辐射看作黑体辐射。
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内部温度更高。
根据维恩位移定律可以计算出太阳辐射峰值的波长λmax为0.475μm,这个波长在可见光的青光部分。
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0.4~0.76μm),波长大于可见光的红外线(>0.76μm)和小于可见光的紫外线(<0.4μm)的部分少。
在全部辐射能中,波长在0.15~4μm之间的占99%以上,且主要分布在可见光区和红外区,前者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约50%,后者占约43%,紫外区的太阳辐射能很少,只占总量的约7%。
太阳常数太阳辐射通过星际空间到达地球表面。
当日地距离为平均值,在被照亮的半个地球的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每秒每平方米的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太阳常数,用Rsc (Solar constant)表示,单位为(W/m2)。
太阳常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常数,一切有关研究太阳辐射的问题,都要以它为参数。
关于太阳常数的研究已有很长历史了,早在20世纪初,人们就已经通过各种观测手段估计它的取值,认为大约应在1350~1400W/m2之间。
太阳常数虽然经多年观测,由于观测设备、技术以及理论校正方法的不同,其数值常不一致。
据研究,太阳常数的变化具有周期性,这可能与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有关。
在太阳黑子最多的年份,紫外线部分某些波长的辐射强度可为太阳黑子最少年份的20倍。
近年来,气候学家指出,只要地球的长期气候发生1%的变化,就会引起太阳常数的变化。
目前已有许多无人或有人操作的空间实验对太阳辐射进行直接观测,并在宇宙空间实验站设计了名为“地球辐射平衡”的课题,其中一个重要项目就是对太阳辐射进行长期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