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痹病中医护理方案共25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25 MB
- 文档页数:25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
舌质淡,苔白腻。
(二)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
舌质红,苔黄。
(三)瘀血闭阻证: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
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
(四)肝肾亏虚证: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
舌质红、少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膝关节疼痛1.疼痛评估:评估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
2.遵医嘱物理治疗。
3.遵医嘱穴位贴敷、拔火罐,取阴陵泉、足三里、解溪等穴。
(二)膝关节肿胀1.评估红肿的程度及诱发因素,皮温、皮肤颜色及完整性。
2.遵医嘱物理治疗。
遵医嘱穴位贴敷、拔火罐(三)膝关节僵硬1.评估僵硬发生时间、关节活动受限的范围和生活自理能力。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阿是穴、阳陵泉、内膝眼、外膝眼、阴陵泉、足三里、解溪穴等穴。
3.遵医嘱物理治疗。
遵医嘱穴位贴敷、拔火罐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特色技术1.中药贴敷(详见附录2)。
2.拔火罐。
(1)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口径大小适宜的火罐。
口径小的用于关节部位。
在本病中,应选用口径小或适中的火罐。
(2)其它详见附录2。
3.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避风寒湿邪入侵,局部注意保暖。
2.加强对膝部保护,戴护膝保暖。
3.患肢可垫软枕抬高,避免爬山,以免关节过度负重。
4.适当控制体重,增加户外活动,日光照射,防止骨质疏松。
5.有任何部位的感染及时就医。
(二)饮食指导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蔬菜水果,忌生冷、发物及煎炸品。
1.风寒湿痹证:宜食祛风除湿、温经通络的食品,如姜、蒜、辣面条等。
趁热食用,以汗出为度。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
舌质淡,苔白腻。
(二)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
舌质红,苔黄。
(三)瘀血闭阻证: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
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
(四)肝肾亏虚证: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
舌质红、少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膝关节疼痛1.疼痛评估:评估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
2.遵医嘱物理治疗。
3.遵医嘱穴位贴敷、拔火罐,取阴陵泉、足三里、解溪等穴。
(二)膝关节肿胀1.评估红肿的程度及诱发因素,皮温、皮肤颜色及完整性。
2.遵医嘱物理治疗。
遵医嘱穴位贴敷、拔火罐(三)膝关节僵硬1.评估僵硬发生时间、关节活动受限的范围和生活自理能力。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阿是穴、阳陵泉、内膝眼、外膝眼、阴陵泉、足三里、解溪穴等穴。
3.遵医嘱物理治疗。
遵医嘱穴位贴敷、拔火罐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特色技术1.中药贴敷(详见附录2)。
2.拔火罐。
(1)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口径大小适宜的火罐。
口径小的用于关节部位。
在本病中,应选用口径小或适中的火罐。
(2)其他详见附录2。
3.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避风寒湿邪入侵,局部注意保暖。
2.加强对膝部保护,戴护膝保暖。
3.患肢可垫软枕抬高,避免爬山,以免关节过度负重。
4.适当控制体重,增加户外活动,日光照射,防止骨质疏松。
5.有任何部位的感染及时就医。
(二)饮食指导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蔬菜水果,忌生冷、发物及煎炸品。
1.风寒湿痹证:宜食祛风除湿、温经通络的食品,如姜、蒜、辣面条等。
趁热食用,以汗出为度。
忌生冷、性凉及肥腻食品,如柿子、螃蟹、蚌肉、海带等。
---------------------------------------------------------------最新资料推荐------------------------------------------------------膝痹中医护理方案膝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寒湿痹阻证:膝关节冷痛重着,伸屈不利,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
(二)气滞血瘀证:膝部痛剧烈,痛有定处,关节僵硬,屈伸活动艰难,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
(三)肝肾亏虚型:膝部疼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
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舌质淡胖。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膝关节疼痛 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膝关节活动情况、膝关节形态、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3.做好膝关节保暖,防止受凉。
4.遵医嘱膝部予中药贴敷、中药热熨、拔火罐、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及时向医师反馈。
5.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减轻疼痛。
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肝、肾等。
(二)膝关节活动受限 1.评估患者关节活动度,对屈伸不利者,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跌倒及其他意外事件发生。
2.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起床活动的注意事项,使用辅助工具行走。
1 / 63.卧床期间或活动困难患者,要经常帮助其活动肢体,适时更换卧位,受压部位用软垫保护,防止发生压疮。
4.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5.遵医嘱予物理治疗如低频脉冲、中频脉冲、红外线等;或采用中药热熨、中药熏洗、穴位贴敷等治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推拿治疗与自主功能锻炼的护理 1.治疗前告知患者整复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项。
2.治疗后注意观察患者关节疼痛、活动度、是否肿胀等情况。
3.卧床休息,膝关节不能伸直者可在膝下垫软垫,增加患者舒适度。
膝痹病中医护理方案膝痹病,又称膝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炎病症,主要症状为膝部疼痛、僵硬和肿胀。
中医认为,膝痹病与湿邪侵袭、气血运行不畅等因素有关,因此,中医护理方案主要是通过调理气血和祛除湿邪来缓解症状。
以下是一种中医护理方案,供参考。
一、中医诊断和辨证分型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检结果,可以得出以下诊断和辨证分型:1.中医诊断:膝痹病(膝关节炎)。
2.辨证分型:(1)寒湿阻络型:主要症状为膝关节疼痛,疼痛剧烈,活动受限,伴有湿重感。
(2)阳虚湿盛型:主要症状为膝关节疼痛,疼痛不剧烈,活动受限,伴有肿胀感,小便不利。
1.调理气血:使用益气活血的中药,比如黄芪、当归等,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
同时,补充铁元素和维生素B群,以提高血液质量。
2.祛湿邪:采用祛湿的中药,比如薏苡仁、白术等,可以减轻湿气对关节的侵袭。
此外,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潮湿环境。
3.刮痧推拿:通过刮痧和推拿的手法,可以刺激膝部的经络和穴位,促进气血循环,缓解膝痹病的症状。
推拿手法可以选择捏揉、拇指按压等,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4.温热疗法:可以使用温热的草药浴或热敷,以加强局部血液循环,舒缓关节疼痛。
同时,可以采用艾灸的方法,刺激膝部的穴位,以祛除湿邪。
5.饮食调理:饮食上要忌辣、酒、肥腻等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可以帮助消除湿气。
同时,适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可以促进软骨修复。
6.运动康复:适量的运动可以有助于改善膝关节的活动度和强度,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慢跑、游泳等。
在运动前进行热身运动,并注意适度,避免过度运动。
三、护理注意事项1.避免受凉:注意保暖,避免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
2.避免潮湿: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的环境中,如湿气重的房间或雨天。
3.避免长时间站立或长时间负重:避免长时间站立或长时间负重,减轻对膝关节的压力。
4.保持良好的姿势: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弯腰驼背等不良姿势。
5.避免过度运动:适当运动有益于膝关节的康复,但过度运动会对膝关节造成损伤,要注意适度。
膝痹病中医护理方案第1篇膝痹病中医护理方案一、背景膝痹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关节疾病,其主要症状为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导致关节畸形,影响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调理、辨证施护,通过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方法,能有效缓解膝痹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合法合规的中医护理方案,为膝痹病患者提供全面、人性化的护理。
二、护理目标1. 缓解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2.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
3. 增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降低疾病复发率。
三、护理措施1. 辨证施护(1)寒湿痹阻型症状:膝关节冷痛,遇寒加重,得温痛减,关节肿胀,活动受限。
护理措施:① 中药治疗:选用具有温经散寒、祛湿通络作用的中药,如附子、干姜、肉桂、独活等。
② 针灸治疗:选取局部穴位,如膝眼、阳陵泉、足三里等,采用温针法。
③ 推拿治疗:以温通经络、散寒除湿为原则,采用揉、捏、拍打等手法。
④ 食疗:推荐食用温性食物,如羊肉、狗肉、生姜等。
(2)湿热痹阻型症状:膝关节疼痛,局部发热,肿胀明显,活动受限。
护理措施:① 中药治疗:选用具有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作用的中药,如黄柏、苍术、牛膝、木通等。
② 针灸治疗:选取局部穴位,如膝眼、阳陵泉、曲池等,采用泻法。
③ 推拿治疗: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为原则,采用揉、捏、拍打等手法。
④ 食疗:推荐食用清淡、利湿食物,如薏苡仁、冬瓜、赤小豆等。
2. 基础护理(1)保持膝关节温暖,避免受凉。
(2)合理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
(3)保持膝关节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4)指导患者进行适度功能锻炼,如股四头肌锻炼、直腿抬高锻炼等。
3. 健康教育(1)向患者讲解膝痹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2)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增加营养,提高免疫力。
(3)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
(4)教育患者避免过度劳累、受凉、外伤等诱发因素。
四、护理评估1. 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是否缓解。
膝痹病中医护理方案膝痹病是一种常见的骨关节疾病,是由于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炎症,导致膝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受限。
中医认为,膝痹病的发生与湿邪中阻、气滞血瘀有关,因此,在治疗膝痹病时,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调理气血和化湿祛邪两个方面。
一、调理气血1.活血祛瘀:使用中药调理,如破血活络丸、通络降痛丸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血瘀,缓解膝关节疼痛。
2.温经散寒:使用温热的中药,如姜黄、羌活等,可以温经散寒,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膝关节的寒凉感。
3.益气养血:使用补气养血的中药,如黄芪、当归等,可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促进膝关节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二、化湿祛邪1.破除湿邪:使用中药祛湿药物,如白术、厚朴等,可以破除体内的湿邪,改善湿重的症状,减轻膝关节的肿胀。
2.化痰顺络:使用中药化痰药物,如川贝、半夏等,可以化解体内的痰湿,舒畅经络,促进膝关节的恢复。
3.利尿排湿:使用中药利尿药物,如茯苓、猪苓等,可以增加尿液排泄,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的湿邪,减轻膝关节的肿胀。
三、外治疗法1.拔罐疗法:通过拔罐手法,可以疏通筋络,活血化瘀,缓解膝关节的肿胀和疼痛。
2.艾灸疗法:通过热量和药性刺激,可以温热膝关节,活血祛寒,缓解痛风的症状。
3.足浴疗法:使用热水足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膝关节的痛风。
四、饮食护理1.注意饮食均衡:保证膝关节所需的营养物质,适量摄入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2.减少湿气食物:避免食用寒湿滋腻的食物,如生冷食品、辛辣食品、油腻食品等。
3.多食温补食物:适量食用温补食物,如姜、葱、狗肉、羊肉等,可以温暖膝关节,祛除寒湿。
膝痹中医护理方案膝痹是中医常见的病症之一,多由于寒湿痰阻、肝肾亏虚等原因引发。
针对这种病症,中医提出了一系列的护理方案,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
1.调理脏腑:膝痹与肝肾亏虚有很大的关联,因此,首先需要调理和养护肝肾。
可选用一些中药进行调理,如黄芪、党参、茯苓等具有滋补肝肾功能的药物,用以改善体内的气血状况,增强肝肾功能。
2.疏通经络:膝痹的主要症状是疼痛和活动障碍,这是因为膝部的经络被寒湿痰阻所堵塞所致。
因此,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来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
常用的方法包括针刺、拔罐、艾灸等。
3.热敷治疗:热敷可以有效缓解膝痹的疼痛和炎症。
可以使用热毛巾、热水袋等方法进行热敷。
热敷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每天2-3次。
但需要注意温度不要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4.口服药物:针对膝痹的症状和病因,中医还可以使用一些口服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桂附地黄丸、加味地黄丸等,具有温肾阳、活血化瘀、抗炎镇痛的作用。
5.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是改善膝痹症状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气功、慢跑等。
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灵活性,并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6.饮食调理:膝痹与饮食也有一定的关联,所以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饮食调理。
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类、瘦肉、蔬菜、水果等。
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以免加重症状。
7.保持良好的姿势:长时间保持坐姿或蹲姿会加重膝痹的症状,因此要尽量保持良好的姿势。
如长时间要坐着,要注意调整坐位,让腿部得到充分的支撑,避免交叉腿。
同时,要避免长时间的站立,应适当休息和活动。
8.注意保暖:膝痹多与寒湿有关,因此要注意保持局部温暖。
在冬季或寒冷的环境中,要穿暖和的衣物,同时可以使用保暖器材(如热水袋)在膝部进行保暖。
总之,膝痹是中医常见的病症之一,可以通过调理脏腑、疏通经络、热敷治疗、口服药物、运动锻炼、饮食调理、保持良好姿势、注意保暖等多种护理方案来进行治疗和缓解症状。
膝痹中医护理方案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护理方案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常见的证候有寒湿痹阻证、气滞血瘀证和肝肾亏虚型。
对于膝关节疼痛,我们需要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膝关节活动情况、膝关节形态以及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同时,做好膝关节保暖,防止受凉。
对于活动受限的患者,我们需要评估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教会患者起床活动的注意事项,使用辅助工具行走。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包括推拿治疗和自主功能锻炼。
在术前,我们需要做好宣教和心理护理,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在术后,我们需要妥善安置患者,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正确指导患者进食,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肢末梢感觉、运动、血运情况。
4.观察伤口敷料的渗出情况,保持负压引流管通畅,按时排放引流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记录引流液的颜色、质量和数量,并在引流量过多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将引流球的负压排空,暂停负压引流。
5.指导患者进行足趾、踝部等主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评估患者关节疼痛改善情况,术后逐步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屈伸练。
6.积极进行护理干预,预防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及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7.对于排尿困难者,可以采用艾灸关元、气海、中极等穴位,或给予中药热敷下腹部,并配合按摩以促进排尿。
对于便秘患者,可以采用艾灸神阙、天枢、关元等穴位,或进行腹部按摩,每天进行4次,分别在晨起、午睡醒后、早餐及晚餐后1-3小时进行,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按摩以促进排便。
9.在卧床期间,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满足各项需求。
药物治疗请参见附录1.特色技术包括中药贴敷、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药熨、中药塌渍、艾灸、拔火罐、穴位注射和穴位贴敷,请参见附录2.在生活起居方面,急性期患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采取舒适的体位,避免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并不要盲目进行反复屈伸膝关节、揉按髌骨、抖晃膝关节等运动。
病室应保持干燥、阳光充足,不宜在寒冷季节或阴雨潮湿天气外出活动。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
舌质淡,苔白腻。
(二)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
舌质红,苔黄。
(三)瘀血闭阻证: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
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
(四)肝肾亏虚证: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
舌质红、少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膝关节疼痛1.疼痛评估:评估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
2.遵医嘱物理治疗。
3.遵医嘱穴位贴敷、拔火罐,取阴陵泉、足三里、解溪等穴。
(二)膝关节肿胀1.评估红肿的程度及诱发因素,皮温、皮肤颜色及完整性。
2.遵医嘱物理治疗。
遵医嘱穴位贴敷、拔火罐(三)膝关节僵硬1.评估僵硬发生时间、关节活动受限的范围和生活自理能力。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阿是穴、阳陵泉、内膝眼、外膝眼、阴陵泉、足三里、解溪穴等穴。
3.遵医嘱物理治疗。
遵医嘱穴位贴敷、拔火罐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特色技术..1.中药贴敷(详见附录2)。
2.拔火罐。
(1)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口径大小适宜的火罐。
口径小的用于关节部位。
在本病中,应选用口径小或适中的火罐。
(2)其他详见附录2。
3.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避风寒湿邪入侵,局部注意保暖。
2.加强对膝部保护,戴护膝保暖。
3.患肢可垫软枕抬高,避免爬山,以免关节过度负重。
4.适当控制体重,增加户外活动,日光照射,防止骨质疏松。
5.有任何部位的感染及时就医。
(二)饮食指导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蔬菜水果,忌生冷、发物及煎炸品。
1.风寒湿痹证:宜食祛风除湿、温经通络的食品,如姜、蒜、辣面条等。
趁热食用,以汗出为度。
忌生冷、性凉及肥腻食品,如柿子、螃蟹、蚌肉、海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