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作文指导》初一语文部编版
- 格式:pptx
- 大小:2.45 MB
- 文档页数:16
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写作中联想和想象的概念及其意义;2.能够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语言、增强写作表现力;3.通过练习,提高写作的思维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了解联想和想象的意义;2.学会在写作中运用联想和想象;3.培养写作思维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1.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语言;2.提高写作表现力。
教学方法1.讲解法:讲解联想与想象的概念及其运用;2.实践法:进行训练,提高学生思维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教师用课件或黑板先写出一些词汇,例如:秋天、树叶、叶子、红色、黄色、金色等,让学生联想这些词汇在他们的脑海中所想到的景象。
然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所想到的景象。
步骤二:讲解联想与想象的概念1.联想:我们在写作中,可以根据某一个特定事物的特点、特质和某些情感,与其他鲜明而又有联系的词汇联系起来,这种联系叫“联想”。
通过“联想”,我们可以丰富语言、增强写作表现力。
2.想象:往往我们在想象某件事物时,要用到联想。
想象是指用意识想象、心理构思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和形象。
我们在写作中,可以通过想象,进行创造性思维。
3.联想与想象之间的联系:联想是符合客观事实的,而想象则可以超越客观的现实。
通过联想,我们获得的是事物本身的信息;而通过联想,我们获得的信息则不仅仅是事物本身的,而更是我们对事物的认识。
步骤三:分析范文1.教师引导学生听读范文,并请学生注重其中的联想和想象的运用;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范文中的联想和想象,并提问,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思路和表现力。
步骤四:写作练习1.教师引导学生写作,提醒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思考语言、形象和其他元素的运用;2.教师引导学生交换自己的作品,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步骤五: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教师要求学生通过今天的训练,将用到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应用到今后的写作中。
课堂作业写一篇以秋天或树叶为主题的随笔,并用到联想和想象,以丰富思维和创造力。
课题放飞思维的双翼——联想和想象课标分析《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关于“写作”要“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联想和想象不管看起来多么夸张荒诞,乃至天马行空,都是具有现实基础,包含特定的内涵的。
想象性文本的内涵是多层次的,可以是某个概念、某种感情,也可以是审美体验。
因此,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深入文本,获得更深的体会,从而提高欣赏和写作能力。
一要运用发散思维,不拘泥于眼前的实景和惯常的表达手段,大胆想,放笔写;二要注意联想和想象的合理性与适切性,要从现实出发,最后又回到现实。
教材分析《发挥联想和想象》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写作训练,对于写作进行系统的训练是中学语文部编版教材的一大亮点。
本次写作训练是在“说真话抒真情、文从字顺、突出中心、条理清楚”的基础上对作文的进一步提升,地位至关重要,学会发挥联想和想象,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使文章更生动丰富学情分析处在春春期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但是对于写作存有畏难情绪,对于联想和想象这两种写作手法缺乏实际运用。
不过,学生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已经对联想、想象及其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开展了相关的写作实践,为本课教学奠定了基础。
课型新授课活动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联想和想象两种思维方式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习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1.了解联想和想象两种思维方式的特点。
2.学习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教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启发式,谈话交流法教材分析作文是一项复杂的思维活动,思维活动的灵活性与否,主要取决于能否掌握并恰当运用联想与想象。
本次写作训练主要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文章更加生动丰富。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穿云望月——开启思维之窗1.由“嫦娥奔月”传说视频引入。
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1.了解联想和想象的含义。
2.学习写作方法,强化写作训练。
3.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一、新课导入老师为大家讲一则故事:一天0和8在街上相遇,0对8说:“胖就胖呗,还系什么裤腰带啊!”0对5说:“你该把肚皮收收了!”0碰到9(大吃一惊):“哎,兄弟,怎么截肢了?”0碰到________,很同情地说:“哎,怎么拄上双拐了!”(明确:101)同学们听完有什么感觉,对,有趣!这则故事之所以有趣,最重要的原因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呢?对,联想和想象。
二、知识讲解什么是联想和想象呢?(一)联想1.联想的定义:明确:所谓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起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是由此想到彼。
2.经典回顾:《天上的街市》是如何运用联想的?天上的街市(郭沫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明确:由街灯想到明星,他们的共同点是星星点点,这就是联想;又由明星想到街灯,这也是联想。
3.联想的分类:明确:联想的分类有多种:相似联想:抓住事物的相似性进行联想。
如由荷叶联想到舞蹈演员的荷叶裙。
相关联想:由一件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任何事物。
如由荷花联想到莲子或采莲女。
因果联想:由因而果,由果而因。
如由落叶联想到秋天来了。
相反联想:由一件事物联想到它的反面。
如由贫穷的人饥寒交迫联想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的情景。
(二)想象1.想象的定义:明确:想象:是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没有经历过的,甚至是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事物形象。
2.经典回顾:(1)《女娲造人》是如何运用想象的?明确:与女娲造人相关的内容有:七十二次、揉黄泥造、挥洒泥浆造人……寂寞孤独、自豪欣慰、忙碌疲倦……其中七十二次、揉黄泥造、挥洒泥浆造人……突出了女娲作为“神”的非凡能力神奇方法;寂寞孤独、自豪欣慰、忙碌疲倦……突出了女娲也具有“人”的心理、情感、活动。
这些内容都是想象,想象大胆奇特,想象真实合理。
部编教材七下第六单元想象作文升格指导例析【作文题目】航天、生物、计算机、新能源……你对哪个领域的科学技术最感兴趣?请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这种科学技术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
【原文呈现】未来(标题太过于宽泛,没有明确揭示文章中心)吕智宇七点,床上配备的闹铃自动放出鸟儿的鸣叫,全自动落地窗也渐渐改变了透光度和颜色(一开头就写人性化、智能化的科技改变了叫醒的方式,语句还可以简明一点)。
我迷迷糊糊的张开眼,身上的保暖薄雾渐渐散去,带来清晨的凉爽。
在空中的虚拟屏幕上搭配好了我想要穿的衣服,我走向清洗舱(语句表意含糊,缺少主语)。
半分钟的洗漱后,我走向餐厅。
全仿真机器人已经为我做好了早饭。
我一边喝着牛奶,一边看着眼前的时事新闻。
穿搭整齐后,我走出自己小小的生活舱。
(开头第一段描写早起后全自动的生活场景,描写具体,有科技感,表现出未来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便利,早起的每个环节都一一写出来,考虑是否必要,可以略写,可以设置悬念,突出重点即可)穿行在行人空间中,我时不时能听到脚下传送管道的声音,身边穿过一个又一个无人驾驶的汽车。
到达传输站,我选好了目的地,指纹付款后,似乎就一瞬间,我已到达单位。
这会儿正好是上班高峰期,接收站接二连三地闪现出一个又一个人影。
(繁忙的未来城市交通是否还会拥堵?在这种生活场景里的乘客会是什么感受?文中“一个又一个”“接二连三”似乎可以为后文“忙碌”做铺垫,考虑进一步表现“异常忙碌”中人们的精神状态)熟练的打着招呼,用随身片传送着工作资料。
指纹验证,确认签到后,我进入自己的工作舱。
(不需要处处都表现高科技,要明确中心,突出重点)病床上立刻虚拟出了第一位病人,我空手在空中记录着病人的病情,系统随之匹配出相似的病历以及其对应解决方案。
(语句不够简明,这是远程虚拟会诊室还是手术室,对高科技的未来医院还可以增加相关描写)再根据系统的扫描和检查,我为用他提供了相应的药剂。
当然,在他指纹支付之后,药剂和护士机器人会自动输送到他的生活舱中。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已经对联想、想象及其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写作课上,要进一步通过丰富的示例文本引导同学体会。
【教学目标】1.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延伸阅读,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联想和想象,深入体会联想和想象对于写作的作用。
2.鼓励学生在写作中主动运用联想和想象,使文章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一谈到《哈利·波特》,同学们脑海中一定会映现出好多有趣而神奇的场景:猫头鹰带来的信、魔法学校、魔法石、隐形衣、空中飞行……正是作者这种有趣的联想和神奇的想象把我们带到一个又一个刺激而未知的世界里,所以《哈利·波特》才能让全世界的孩子为之痴迷。
这就是联想和想象的力量。
二、写作指导(一)理解联想和想象PPT展示:联想:联想是指在一个事物的基础上想到另外一个真实存在,具有相同特点的事物。
想象:想象是指在一些事物的基础上想到另外一些可能存在的,构想出来的事物。
(二)区别“联想与想象”联想:由此及彼想象:从无到有1.经典回顾《天上的街市》2.师继续带领学生巩固知识:说说下面这些句段哪些运用了联想,哪些运用了想象?PPT依次展示: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荷叶·母亲》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咏雪》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
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混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上这么一挥洒,泥点儿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般无二。
“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女娲造人》设计意图:生动形象、活泼有趣,夸张荒诞、天马行空,学生在学习第六单元课文时已经初步领略了联想与想象的魅力。
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教学目标】1.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了解联想和想象的特点,深入体会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
2.进行联想和想象片段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鼓励学生在写作中主动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使文章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
一、激趣导入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
(大屏,展示此句)老师想问大家想象力有哪些思维方式?其特征是什么?写作中具有想象力又有什么作用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交流想象力的迷人的世界,梦幻的殿堂——《发挥联想和想象》。
(出示课题)二、什么是联想?联想是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心理活动。
它既指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相关的另一事物,也指由想起的一事物又想起有关的其他事物。
例:东晋著名的政治家谢安有一次和他的家人一起吃午饭,窗外纷纷扬扬下起了雪,这么大的雪是少见的,孩子们都瞪着眼睛向外看着。
谢安乘机问道:“白雪纷飞何所似?”他的侄子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他的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三、什么是想象?想象则是在头脑中创造出未曾有过的新形象。
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没有经历过的,甚至是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事物形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达尔文说:想象是人类最高禀赋之一。
四、联想与想象的区别与联系联想是“实”的,由此物到彼物,想到的是客观实际。
想象是“虚”的,是由人脑主观创造出来的。
但是二者间有着紧密的关系,写作中一般要综合运用。
五、经典回放在我们的文学领域中,许多经典的作品就运用了多种联想的方式,从而使作品散发出独特的韵味。
不妨来回顾学过的课文,感悟联想的运用。
1.下面的例子,分别用了哪些联想的方法?(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相似联想)(2)冰心的《荷叶·母亲》中由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想到母亲为自己遮风挡雨。
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作文题】1.发挥联想和想象,为本单元课文《皇帝的新装》续写一个故事。
不少于500字。
2.你有没有憧憬过未来的生活?你觉得,十年以后的你是什么样子的呢?在做什么?又有着怎样的精神面貌呢?请以《十年后的我》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写作导航】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起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
联想到的事物与其触发点之间要有一定的关联。
我们可以找到关联点,由小及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正及反、由因及果地展开联想。
想象,是指根据已有的见闻和生活经验,构想出不曾见过,或者从未出现过的形象或情景。
想象需要创造出新的事物,贵在创新,因此我们可以天马行空地展开想象,但一定要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合乎生活的逻辑。
想象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1.编创法。
就是编制故事的情节。
一般记叙文要求写真人真事,不需要编故事。
如果写童话、小说、科幻故事或者写看图作文、想象作文等就得编故事了。
编制故事情节在文艺创作上叫虚构,它不受真人真事的限制,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
尤其是童话、科幻故事、想象作文,作者可上天入地、探奥搜奇;和草木交往,与鸟兽倾谈,可以历洪荒远古、访古人来者。
但是,同学们应该明白,无论想象的内容多么奥妙神奇,都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这个“源”和“本”便是生活。
2.扩展法。
所见所闻的内容是简单、抽象或粗糙、模糊的,借助想象充实,使其变得清晰、细腻、生动、形象,可称扩展法。
一般来说,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大都借助于扩展想象。
平时说的“添枝加叶”,就是扩展想象。
添加的“枝”和“叶”正是扩展的结果。
【佳作欣赏】戏续《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上篇写道:那皇帝穿着根本就不存在当然谁也看不见的新装在游行大典中赤身裸体出尽了丑,那小孩的话像烙铁一样烫灼他的耳朵烫灼他的心。
他又羞又气又恼又恨,没等庆典结束,就派大臣赶紧把两个骗子抓起来。
回到皇宫,皇帝急忙穿上自己原来的衣服,然后对着镜子出神,想想刚发生的事,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真是无地自容。
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1.了解联想和想象的含义。
2.学习写作方法,强化写作训练。
3.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一、数字笑话导入一天0和8在街上相遇,0不屑地看了8一眼,说:“胖就胖呗,还系什么裤腰带啊!”0对5说:“你该把肚皮收收了!”0碰到9(大吃一惊):“哎,兄弟,怎么截肢了?”0碰到________,很同情地说:“哎,怎么拄上双拐了!”(明确:101)二、速读课文,了解知识1.联想和想象的特点。
联想:(1)触类旁通,注意从事物的相关方面去联想。
这种联想的特点是作者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发对跟它在时间或空间上相近或相关的其他事物的联想。
(2)逆向思维,朝着事物相反的方向去联想。
这种联想的特点是作者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发与它在性质或特点上相对或相反的事物的联想。
(3)寻找特点,抓住事物相似的特点联想。
这种联想的特点是作者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发对跟它在性质或形态上有某种相似点的事物的联想。
想象:(1)立足生活,巧妙编织。
想象作文,作者可以上天入地、探奥搜奇;可以和草木交往,与鸟兽倾谈;可以历洪荒远古、访古人来者。
(2)合理组合,移花接木。
这种想象也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拼凑在一起,形成新的人物形象,新的事情。
(3)大胆扩展,添枝加叶。
所见所闻可能是简单、抽象或粗糙、模糊的,可借助想象,使其变得清晰、细腻、生动、形象。
(4)借助梦幻,更富魅力。
借助梦境或幻觉描绘出眼前并不存在的情景,以表达某种愿望或抒发某种情感。
2.联想有哪些方法?横向: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因果联想、反向联想;纵向:过去、现在、未来。
练习:你由“伞”联想到什么?相似联想——蘑菇、亲人的爱、老师的爱相关联想——雨伞的来历(鲁班发明);与雨伞相关的人、物、事(买卖伞的人、歌曲、故事白蛇传)因果联想——有伞不被雨淋反向联想——伞阻碍了人与雨水的亲近,父母的溺爱过去——现在——未来……三、经典回放在我们的文学领域中,许多经典的作品就运用了多种联想的方式,从而使作品散发出独特的韵味。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指导《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作指导和评改交流课)【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1)写作要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2)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
(3)能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2.教材分析《发挥联想和想象》是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写作训练。
本单元所选课文体裁有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这些体裁的作品都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因此本课写作教学的主题“发挥联想和想象”是对整个单元能力这一培养点的进一步了解和运用。
本次训练旨在让学生通过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提升文章内涵。
3.学情分析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对联想和想象有了一定的程度了解,并且已经完成了有关于续写、扩写、改写等想象类的作文的练习。
但是存在联想和想象不丰富、新颖,并且存在不合情理的乱想情况。
【学习目标】1.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延伸阅读,进一步理解联想和想象,深入体会合情合理而有意义的想象对于写作的作用。
2.在写作中主动运用联想和想象,使文章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活动设计】第一课时写前指导课一、导入新课第六单元我们学习了夸张荒诞的童话,生动优美的诗歌,天马行空的神话,活泼有趣的寓言,进行了一次美妙梦幻的神奇之旅。
通过阅读,我们发现:写作时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就好比长出了“顺风耳”和“千里眼”,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有助于打开思路,激发灵感,写出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文章。
看来发挥联想与想象在写作中十分有必要。
那么,该如何发挥联想与想象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探讨。
二、【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回顾《天上的街市》,能找出里面运用的联想与想象;说出联想与想象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