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的炮制学实验指导

中药的炮制学实验指导

中药的炮制学实验指导
中药的炮制学实验指导

实用文档

中药炮制学

实验指导

中药学专业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中药材系

实验一药物的润法及切制

一、实验内容

1 .润法陈皮地黄何首乌。

2 .切制山药陈皮地黄何首乌。

二、目的要求

(1) 了解润法和切制的目的和意义。

(2) 掌握润法和切制的基本方法。

(3) 掌握不同药材饮片规格的选择原则。

三、工具设备

切菜板,菜刀,切药机,搪瓷盘

四、实验方法

1. 陈皮:取净陈皮,用水冲洗,而后放到搪瓷中,上盖一湿布,每过10分钟喷水一次,并翻动,直到陈皮软化,用弯曲法检查软化程度,切成细丝,50度烘干。

2. 地黄、何首乌:取地黄、何首乌,大小分档,而后用清水浸泡12小时,用手捏法检查药材软化程度,注意控制大小药材软化时间的差异,取出后,放置,用湿布盖润,切制成厚片(采用手工和机器切制)。

3. 山药:取鲜山药,除去皮,而后切制成斜片(采用手工和机器切制)。

五、注意事项

1. 润法要大小分档,注意一次喷水不能过多,否则会伤水,大黄和何首乌不能泡时间过长,否则外面会出现伤水现象。

2. 切制要注意根据药材的质地和性质选择适宜的饮片规格,另外注意药材切制后的饮片均匀度,烘干时温度不能超过80度。

实验二清炒法

一、实验内容

1 .炒黄酸枣仁、王不留行、薏苡仁。

2 .炒焦山楂、槟榔,栀子。

3 .炒炭蒲黄、荆芥。

二、目的要求

(1) 了解清炒的目的和意义。

(2) 掌握炒黄、炒焦和炒炭的基本方法和质量标准。

(3) 掌握三种炒法的不同火候,炒后药性的变化及炒炭“存性”的含义。

三、工具设备

电磁炉、铁锅、铁铲、瓷盘、筛子、天平。

四、实验方法

(一) 炒黄

1 .酸枣仁取净酸枣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紫红色,鼓起,有裂纹,无焦斑,手捻种皮易脱落。具香气。

2 .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种皮炸裂, 80 %以上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3 .薏苡仁取净薏苡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鼓起,微有香气时,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黄色,略具焦斑,有香气。

(二) 炒焦

1.山楂取净山楂,称重,分档置热锅内,先用中火后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焦香气溢出时,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焦褐色,具焦斑,内部焦黄色。具焦香气,酸味减弱。2.槟榔取净槟榔片,称重,分档,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黄色,具焦斑,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大部分为完整片状,表面焦黄色,具焦斑。有香气。

(三) 炒炭

1.蒲黄取净蒲黄,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褐色,喷淋少量清水,灭尽火星,略炒干,取出,摊晾,干燥,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深褐色,质地轻松。味涩,存性。

2.荆芥取净荆芥段,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黑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略炒干,取出,摊晾,干燥,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黑褐色,香气减弱。

五、注意事项

(1-) 依据各法炮制程度及各药特点控制适宜的温度、时间,并注意药材外观变化。炒黄温度一般控制在 160 — 170 ℃,炒焦一般控制在 190 — 200 ℃,炒炭一般控制在 220 — 300 ℃。

(2) 酸枣仁炒黄时火力不宜过强,且炒的时间也不宜过久,否则油枯失效。蒲黄如已结块,炒时应搓散团块。王不留行翻炒不宜过快,否则影响其爆花率及爆花程度。

(3)在操作过程中,要勤翻动,避免生熟不匀的现象。炭药要注意防火,一定要待冷透后入库。

六、思考题

(1) 炒黄、炒焦、炒炭各有那些规格标准 ? 三者炒后对药性各有什么影响 ?

(2) 什么是火力 ? 什么是火候 ?

(3) 炒药为什么要用热锅?

实验三加固体辅料炒

一、实验内容

1.麸炒苍术、僵蚕。

2 .米炒党参。

3 .土炒山药

4 .砂烫马钱子鸡内金。

5 .蛤粉烫阿胶。

6 .滑石粉烫刺猬皮。

二、目的要求

(1) 了解加固体辅料炒的目的和意义。

(2) 掌握加固体辅料炒的方法及质量标准。

(3) 掌握加固体辅料炒的火候及注意事项。

三、工具设备

电磁炉、铁锅、铁铲、扫把、筛子、台秤、瓷盘、瓷盆等。

四、实验方法

(一) 麸炒

1.苍术先将麸皮撒于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冒烟时,加入苍术片,翻炒至表面深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苍术片每 100kg ,用麸皮 10kg 。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深黄色。有香气。

2.白术先将麸皮撒于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冒烟时,倒入白术片,翻炒至表面深黄色,有香气逸出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白术每 100kg ,用麸皮 10kg 。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黄棕色或黄褐色,偶见焦斑。有焦香气。

3.枳壳先将麸皮撒于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冒烟时倒入枳壳片,迅速翻动,炒至枳壳表面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枳壳片每 100kg ,用麸皮 10kg 。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深黄色,内部淡黄色。具香气。

(二) 米炒

1.斑蝥取净斑蝥与米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翻炒至米呈黄棕色,取出。筛去米粒,放凉。斑蝥每 100kg ,用大米 20kg 。

成品性状:本品微挂火色。臭气轻微。

2.党参将大米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至大米冒烟时,倒入党参片,翻炒至大米呈焦褐色,党参呈老黄色时,取出。筛去米、放凉。党参片每 100kg ,用大米 20kg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老黄色,微有褐色斑点。具香气。

(三) 土炒

山药先将伏龙肝粉 ( 或赤石脂粉 ) 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土粉轻松灵活状态时,倒入山药片,不断翻炒,至山药挂土色,表面显土黄色,并透出山药之固有香气时,取出。筛去土,放凉。

山药每 100kg ,用伏龙肝 30kg 。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轻挂薄土,呈土黄色,无焦黑斑和焦苦味。具土香气。

(四) 砂烫

1.马钱子将净砂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至滑利容易翻动时,投入马钱子,不断翻炒,至外表呈棕褐色或深褐色,内部鼓起小泡时,取出。筛去砂,放凉。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深褐色或棕褐色,击之易碎,其内面鼓起小泡。具苦香味。

2.鸡内金将净砂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滑利容易翻动时,倒入大小一致的鸡内金,不断翻炒,至鼓起,卷.曲,表面金黄色时,立即取出。筛去砂,放凉。成品性状:本品膨胀鼓起,表面金黄色,质脆。具焦香气。

(五) 蛤粉烫

阿胶先将胶块烘软,切成 10mm 小胶丁备用。

取蛤粉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放入阿胶丁,不断翻埋,烫至阿胶丁鼓起呈圆球形,内无“溏心”,颜色由乌黑转为深黄色,表面附着一层薄薄的蛤粉时,迅速取出。筛去蛤粉,放凉。

阿胶每 100kg,用蛤粉 40kg。

成品性状:本品呈类圆球形,表面灰白色至灰褐色,内无“溏心”,质轻而脆,中空略成海绵状。

(六) 滑石粉烫

刺猬皮先将滑石粉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灵活状态,倒入净刺猬皮块,炒至刺尖卷曲,内部膨胀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

刺猬皮每 100kg ,用滑石粉 50kg 。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鼓起,焦黄色,质地发泡,刺卷曲,皮部边缘向内卷曲。微有腥臭味。

五、注意事项

(1) 需加辅料炒制的药材应为干燥品,且大小分档并经过净选加工处理。

(2) 麸炒药物火力可稍大,撒入麸皮应立即冒烟,随即投入药物,借麸皮之烟熏使药物变色,但火力过大,则麸皮迅速焦黑,不产生浓烟而达不到麸炒的目的。

(3) 米炒火力不宜过大,温度过高会使药材烫焦,影响质量。

(4) 阿胶颗粒一般在 10mm左右为宜,大了不易透心,会成“溏心”,过小易被烫焦,二者均影响质量。

(5) 土炒必须先将土粉加热呈灵活状态时加入药物,如果温度过低,则药物挂不上土,颜色也不易改变;温度过高,使药物焦化。

(6) 土、砂、蛤粉、滑石粉炒时,投药前辅料都应先加热至灵活状态,特别是第一次用于炒药时尤应如此。

(7) 炒过毒剧药物的辅料,不能再用于炒制其他药物,也不可乱倒。

六、思考题

(1)实验药物加入固体辅料炮制的目的是什么 ?

(2)烫制药物为什么要掌握适当的温度,过高过低对药物有何影响 ?

(3)砂烫与土炒有什么区别 ?

实验四炙法

一、实验内容

1.酒炙当归、川芎。

2. 醋炙乳香、柴胡。

3.盐炙杜仲、车前子、黄柏。

4.蜜炙款冬花、百合、麻黄。

5.姜炙厚朴、竹茹。

6.油脂炙淫羊藿。

二、目的要求

(1) 了解各种炙法的目的意义。

(2) 掌握各种炙法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成品规格、辅料选择和一般用量。

三、工具设备

电磁炉、铁铲、铁锅、瓷盆、瓷盘、量筒、台秤、纱布,酒、醋、姜、食盐、蜂蜜、羊脂油等。

四、实验方法

(一) 酒炙

1.当归取净当归片,用黄酒拌匀,闷润至酒被吸尽后,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取出放凉。筛去碎屑。

当归每 100kS ,用黄酒 10kS 。

成品性状:本品呈老黄色,略有焦斑。微有酒气。

2.川芎取净川芎片,用黄酒拌匀,闷润至酒被吸尽后,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棕黄色,取出放凉。筛去碎屑。

川芎每 100kg ,用黄酒 10kg 。

成品性状:本品呈棕黄色,微有酒气。

(二) 醋炙

1.乳香取净乳香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冒烟,表面微熔,喷淋米醋,继续拌炒至表面显油亮光泽,取出放凉。

乳香每 100kg ,用米醋 10kg 。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深棕色至黑褐色,粗糙。质松脆,微有醋香气。

2.柴胡取净柴胡片,加米醋拌匀,闷润至透,用文火加热,炒至干,色泽加深,取出放凉。

柴胡每 100k9 ,用米醋 20kg 。

成品性状;本品色泽加深,具醋气。

(三)盐炙

1.杜仲取净杜仲丝或块,加盐水拌匀,润透,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焦黑色,丝易断时,取出放凉。筛去碎屑。

杜仲每 100kg ,用食盐 2kg 。

成品性状,本品呈焦黑色,银白色橡胶丝减少,弹性减弱,折断后丝易断,并略具咸味。

2.车前子取净车前子,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略有爆裂声,微鼓起时,喷入盐水,炒干后取出放凉。

车前子每 100kg ,用食盐 2kg 。

成品性状:本品鼓起,部分存裂隙。味微咸。

(四) 蜜炙

1.款冬花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加入款冬花中,拌匀,闷透,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棕黄色时,取出放凉。

款冬花每 100kg ,用炼蜜 25kg 。

成品性状:本品呈棕黄色有焦斑,具光泽,略带粘性。味甜。

2.百合取净百合,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时,加入用少量开水稀释过的炼蜜,迅速翻动,拌炒均匀,继续炒至微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放凉。

百合每 100kg ,用炼蜜 5kg 。

成品性状:本品呈金黄色,光泽明显。味甘微苦。

3.麻黄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加入净麻黄段拌匀‘闷透,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放凉。

麻黄每 100kg ,用炼蜜 20kg

成品性状,本品呈深黄色,略具光泽。

(五)姜炙

1.厚朴取净厚朴丝,加姜汁拌匀,闷润,至姜汁完全吸尽,置热锅内,不断翻动,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筛去碎屑。

厚朴每 100kg ,用生姜 10kg ( 干姜用 1 / 3) 。

成品性状:本品色泽加深,具姜的辛辣气味。

2.竹茹取净竹茹揉成 39 重的小团,压平,再将姜汁均匀淋洒于竹茹团上,稍成品性状:本品炙后颜色加深,显黄色焦斑。具姜的辛辣气味。

(六)油脂炙

淫羊藿先将羊脂油置锅内,用文火加热,至全部溶化时,倒入净淫羊藿丝,炒至微黄色,油脂被吸尽,取出放凉。

淫羊藿每 lOOkg ,用炼羊脂油 20kg 。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微黄色,润泽光亮,质脆。具油香气。

五、注意事项

(1)各炙法中采用先拌辅料后炒方法炒制的药,一定要闷润至辅料完全被吸尽或渗透到药物组织内部后,才可进行炒制。酒炙药物闷润时,容器要加盖密闭,以防酒迅速挥发。后加辅料炙的药物,辅料要均匀喷洒在药物上,不要沿锅壁加入,以免辅料迅速蒸发。

(2)若液体辅料用量较少,不易与药物拌匀时,可先加适量开水稀释后,再与药物拌润。

(3)在炙炒时,火力不可过大,翻炒宜勤,一般炒至近干,颜色加深时,即可出锅摊晾。

六、思考题

(1)实验中各药炮制目的是什么 ?

(2)蜜炙、油炙、姜炙、盐炙法所用辅料如何制备 ?

(3)为什么车前子、乳香等药物常采用先炒药后加辅料的方法 ?

实验五煅法

一、实验内容

1 .明煅法明矾、。

2 .煅淬法自然铜

3 .扣锅煅法棕榈。

二、目的要求

(1) 了解煅法的目的和意义。

(2) 掌握三种煅制方法的操作要点及火候、注意事项和质量标准。

三、工具设备

电磁炉、铁铲、铁锅、坩锅、烧杯、量筒、坩锅钳、电炉、大小瓷蒸发皿,搪瓷盘、台秤、马福炉,盐泥、米醋等。

四实验方法

( 一 ) 明煅法

1.明矾取明矾除去杂质,筛或拭去浮灰,打碎,秤重,置于适宜的容器内,用武火加热,切勿搅拌,煅至水分完全蒸发,无气体放出,全部泡松,呈白色蜂窝状固体时,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洁白色,无光泽,蜂窝状块,体轻松,手捻易碎。

2.石膏取净石膏块,称重,置适宜容器内或直接置火源上,用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碾细,秤重。

成品性状:本品煅后呈洁白色或粉白色条状或块状,表面松脆,易剥落,光泽消失,手捻易碎。

3.龙骨取净龙骨,敲成小块,称重,置适宜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灰白色或灰褐色,质酥脆,吸舌力强。

(二) 煅淬法

1.自然铜取净自然铜小块,置适宜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后立即放入醋内浸淬,如此反复煅淬数次,至黑褐色,表面光泽消失并酥松,取出,摊凉。

自然铜每 100kg ,用米醋 30kg 。

成品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碎粒,灰黑色或黑褐色,质酥脆,无金属光泽。带醋气。

2.代赭石取净代赭石碎块,置适宜容器内或直接置火源上,用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后立即放入醋内浸淬,如此反复煅淬数次,直至酥脆,取出干燥,碾成细粉。

代赭石每 lOOkg ,用米醋 30kg 。

成品性状,本品呈暗褐色或紫褐色,光泽消失 . 略带醋气。

(三)扣锅煅法

1.棕榈取净棕毛段或棕板块,置适宜容器内,上扣一较小容器,两容器结合处用盐泥封固,上压重物,并贴一块白纸条或大米数粒,先用文火加热,后用武火煅至白纸或大米呈深黄色时,停火,待凉后,取出。

成品性状,本品为黑褐色或黑色的块状或毛状物,有光泽。

2.灯心取净灯心,扎成小把,下与棕榈煅法同。

成品性状:呈炭黑色,有光泽。质轻松,易碎。

五、注意事项

(1) 煅明矾,中途不得停火,并切忌搅拌。

(2) 煅淬药物火力要强,并要趁热淬之。

(3) 扣锅煅的过程中如发现黄泥开裂漏气现象应及时补固。煅透后务须放冷方能打开。

(4) 煅锅内药物不宜放得过多过紧,以容器的 2/3 为宜,

(5) 煅制自然铜过程中,会产生硫的升华物或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故应在通风处操作。

六、思考题

(1) 实验中各药炮制目的是什么 ?

(2) 煅制三法各有何特点 ? 分别适合于哪类药材 ?

实验六蒸法、煮法、燀法

一、实验内容

1.蒸大黄。

2.煮草乌 ( 或川乌 )

3.燀白扁豆

二、目的要求

(1)了解蒸法、煮法、燀法的目的和意义,辅料的性质和作用。

(2)掌握蒸制、煮制、燀制的方法,程序、质量要求。

三、实验器材及药品

1.蒸制蒸锅、搪瓷盘、台秤、烧杯、量筒、筛子、漏斗、纱布;黄酒、黑豆等。2.煮制铁锅 ( 或小铜锅 ) 、台秤,电炉、竹片、切药刀、量筒、瓷盘;甘草等。

3.燀制电炉、铝锅,瓷盘、瓷盆等。

四、实验方法

(一)蒸制

1.大黄先将大黄切成小块,置于容器内,用黄酒拌匀,再装入砂锅中 ( 或密闭容器内 ) ,锅口密闭,隔水加热。先用武火加热至圆气后用文火,蒸至酒被药物吸尽,大黄内外均呈黑褐色时,取出放凉,出罐,干燥。

大黄每 lOOkg ,用黄酒 30kg 。

成品性状:本品内外均呈黑褐色,略有清香气。

2.何首乌取净何首片或块,置于容器内,用黑豆汁拌匀,再装入砂锅中 ( 或密闭非铁质容器内 ) ,锅口密闭,隔水加热。先用武火加热至圆气后用文火,蒸至汁液吸尽并呈棕褐色时,取出放凉,出罐,干燥。

何首乌每 lOOkg ,用黑豆 lOkg 。

黑豆汁制法:取净黑豆加适量水,煮约 2 ~ 3 小时,滤汁,再加水煮 2 小时,滤汁,两次汁合并约是黑豆的 3 倍。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棕黑色,质坚硬,断面角质样棕褐色或黑色。味微甘。(二)煮制

1.草乌 ( 或川乌 ) 取净草乌,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约2天,如有发霉要换水),取出,加水煮沸至大个及实心者切开内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约煮2小时以上),取出,切成薄片,干燥,筛去碎屑。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灰褐色或暗黄色,中心部色较浅呈灰色,周边黑褐色。味淡不麻舌或微有麻舌感。

(三)燀制

1.苦杏仁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硬壳,置 10 倍量沸水中煮 5 分钟,俟种皮微膨起易脱落时即捞至凉水中稍浸,捞起,搓开种皮与种仁,干燥,簸去种皮,用时捣碎。

成品性状:本品外表净白,无黑子或带皮者。

2.白扁豆取净扁豆置沸水锅中稍煮至皮软易脱时,取出搓开种仁与皮,干燥,簸取种仁与种皮,分别入药。

成品性状:种仁黄白色。嚼之有豆腥气。衣呈不规则的卷缩状,乳白色,质脆易碎。

五、注意事项

(1)蒸制时间必须从沸腾算起。蒸制过程中随时添加沸水,蒸好后要再闷一定时间。

(2)酒蒸要密闭,防止黄酒挥发。

(3)煮药加水量以淹没药物为宜。煮至透心后,药汁要吸尽。煮制时开始用武火,沸腾后改用文火。

(4)燀制时一定要水沸后投药,并应控制适宜的水量和时间。

六、思考题

(1)蒸制药物应注意什么?意义何在 ?

(2)药物加辅料煮制的目的是什么 ? 如何控制煮制的质量标准 ?

(3)苦杏仁、白扁豆燀制的目的是什么 ?

实验七制霜法、煨法及水飞法

一、实验内容

1.制备巴豆霜。

2.面裹煨肉豆蔻。

二、目的要求

(1) 了解制霜的目的和意义。掌握制霜的操作方法及质量标准。

(2) 明确煨法的目的意义及对药性的影响。掌握煨法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

(3) 明确水飞的目的意义。掌握水飞朱砂、炉甘石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

三、实验器材及药品

1.制霜乳钵、铜筛、草纸、压榨器、蒸锅、电炉、瓦罐、毛刷,芒硝等。2.煨制电炉、锅、锅铲、铁筛、吸油纸、固定木夹、绳子等。

3.水飞乳钵、磁铁、烧杯、量筒等。

四、实验方法

( 一 ) 制霜

1 .巴豆霜取净巴豆仁,碾成泥状,里层用纸,外层用布包严,蒸热,用压榨器榨去油,再蒸再压,如此反复几次,至药物松散成粉末,不再粘结成饼为度。少量者,可将巴豆仁碾碎后,用数层粗纸包裹,置电热板上烘热,压榨去油,换纸后再烘再榨,如此反复数次,至纸上不再出现油痕,药物呈松散粉末不再粘结成饼为度。

成品性状:本品含油量应为 18% ~ 20 %,呈暗黄色粉末,性滞腻,松散微显油性。味辛辣。

五、注意事项

(1) 制备巴豆霜要注意劳动保护,应带口罩、手套,实验用具应及时洗刷干净。

(2) 煨制时火力不宜过大,以便油质徐徐渗入辅料内。

(3) 水飞过程中,开始研磨时可稍加些水,防止研时药物飞扬,但水不可太多,否则不利研磨,加水搅取混悬液时,水也不可加得太多。

六、思考题

(1) 巴豆有哪些制霜方法 ? 其优缺点是什么 ? 如何改进 ?

(2) 巴豆霜的质量由哪些方面进行控制 ?

(3) 用煨法煨制药物的原理是什么 ? 操作时应注意些什么 ?

(4) 朱砂、炉甘石为什么要用水飞法 ? 此法有什么优缺点 ? 能否进一步改进 ?

实验八提净法及干馏法

一、实验内容

2.制备蛋黄油

二、目的要求

(1)了解提净及干馏法的目的意义。

(2)掌握提净及干馏法的操作方法,质量要求。

三、工具设备

电炉、漏斗、抽滤瓶、蒸发皿、烧杯、石棉网、玻棒、切刀、砧板、滤纸等 .

四、实验方法

(二) 干馏法

制备蛋黄油将鸡蛋洗净煮熟,去壳及蛋白取黄,置蒸发皿内,压碎,文火加热,并不断翻炒,待水分蒸发后再用武火继续翻炒,至蛋黄呈焦黑色,有油馏出,及时倾出即得,

成品性状:本品呈棕黑色油状液体,具青黄色荧光。

五、注意事项

(1)制芒硝、紫硇砂加水量不宜过多,以达到药物全部溶解即可,否则不易结晶。

(2)紫硇砂有腐蚀性,应忌用金属容器。

(3)制蛋黄油时,鸡蛋要新鲜,熬油时应注意火力控制,所得蛋黄油要及时装瓶贮藏。

六、思考题

(1) 皮硝和硇砂为什么要精制? 得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2) 千馏法的炮制目的是什么? 蛋黄油在临床上有什么用途?

中药鉴定学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学实验报告 学号:20182632**** 姓名:*** 实习时间:2020.6.29-2020.7.26 实习地点:***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指导老师:*** 实习科目:中药鉴定学 实验内容:芦荟、金银花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芦荟、金银花的药材性状特征鉴别 2.掌握芦荟、金银花的理化鉴别特征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显微镜、紫外光灯、量杯、滴管 2.试剂:三氯化铁、稀盐酸、四氯化碳、甲醇等 3.药材:芦荟、金银花 三、实验内容 (一)芦荟 1.性状鉴别:库拉索芦荟,呈不规则块状,常破裂为多角形,大小不一。表面暗红褐色或深褐色,无光泽。体轻,质硬,不易破碎,断面粗糙或显麻纹,富吸湿性。有特殊臭气,味极苦,

好望角芦荟,表面呈暗褐色,略显绿色,有光泽。体轻,质松,易碎,断面玻璃样而有层纹。以色黑绿或棕黑、质脆、有光泽、气味浓者为佳。 2.显微鉴定:粉末,用乳酸酚装片,老芦荟团块表面有细小针状结晶聚集成团,放置24小时稍有溶解,团块上的结晶依然清晰。新芦荟团块棕色多角形,表面无结晶附着,放置24小时,全部溶解。 3.成分:老芦荟含芦荟总苷约25%,以芦荟苷为主;还含异芦荟苷,芦荟大黄素。含树脂约12%,为芦荟树脂鞣酚与桂皮酸结合的酯。另含多糖混合物以及芦荟多糖等。新芦荟含芦荟苷(约9%),异芦荟苷,好望角芦荟苷A、B,好望角芦荟苷元。尚含芦荟树脂A、B、C、D,其中B即芦荟苦素。 4.理化鉴别: ①取本品粉末0.5g,加水50ml,振摇,滤过,取滤液5ml,加硼砂0.2g,加热使溶解,取溶液数滴,加水30ml,摇匀,显绿色荧光,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亮黄色荧光;再取滤液2ml,加硝酸2ml,摇匀,库拉索芦荟显棕红色,好望角芦荟显黄绿色;再取滤液2ml,加等量饱和溴水,生成黄色沉淀。 ②取本品粉末0.1g,加三氯化铁试液5ml与稀盐酸5ml,振摇,置水浴中加热5分钟,放冷,加四氢化碳10ml,缓缓振摇1分钟,分取四氯化碳层6ml,加氨试液3ml,振摇,氨液层显玫瑰红色至樱红色。 ③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20ml,置水浴上加热至沸,振摇数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芦荟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

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问题及改进

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问题及改进 中药炮制实验教学是中药炮制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下面是搜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药炮制实验教学是中药炮制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目前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现状基础上,对其改进的思路和途径进行探讨,以期提高中药炮制实验课教学质量、优化教学内容。 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改进 中药炮制学是我校药剂专业的必修课之一,而中药炮制学实验是锻炼学生动手操作和思维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最佳途径,因此,在培养药剂专业人才的过程中,中药炮制学实验的教学尤其重要[1]。我校的药剂专业注重培养同时具有药剂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学生在校期间除要完成中药炮制学的理论与实验的学习任务,还要进行中药传统技能操作的`培训,从中选拔优秀者参加省级和全国的技能比赛,指导老师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并意图将竞赛的成功经验惠及每个学生,使学生们都能够得到锻炼和提升。

目前,中药炮制学实验的教学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实验教学中,多以教师为主导,填鸭式的向学生灌输炮制技术的操作规范,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学生因此习惯于被动的接受,以完成实验报告或应付考试考核为目标,对课程实质精华知之甚少[2]。此外,教学中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理论课课时与实验课课时的比例多1∶1或2∶1,这显然不能满足炮制作为一门传统技术,需要大量实践这一要求。实验教学过程中也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即将实验步骤甚至是实验结果全部在实验前交代给学生,使学生只学会简单的操作,而没有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另外,评价学生实验技能的指标多是通过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成绩来体现,而实验报告抄袭现象严重,因此很难从实验报告中体现学生的创新和综合思维能力。由于中药炮制学实验的传统教学过程存在上述各种问题,因此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进就尤为必要。 2.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以适应现代教学要求: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适当的调整实验课内容[3],指导中职学生将已学过的实用中成药学、中药调剂员等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运用于传统的中药炮制中。如设计实验“八珍丸中各中药的炮制方法”,处方八珍丸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八味药组成,其中七味药要经过酒炙、醋炙、蜜炙、蒸制、麸炒等特殊方法炮制后才能入药,这几种炮制方法都是炮制学中较为常用和重要的

中药炮制学实验讲义

实验二煨、烫、煅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煨、烫、煅法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供试药物的制法、火候和质量要求。 二、实验内容方法 1、煨制法 (1)取肉豆蔻100g,麦麸50g,同置锅内文火加热,适度翻动至色度深,趁热指掐有油痕,抛落声哑,表面偶有裂纹;麸香气浓,麸显焦黄色,显油性,有香气。 (2)取诃子肉50g,麦麸25g,同置锅内文火加热,适度翻动至表面皱缩,略鼓起,具焦香气,麦麸显焦黄色。 2、蛤粉烫法 取蛤粉(200g)适量加热至灵活状态,加入阿胶丁(宜小),快速翻炒,揉压,使鼓起呈圆球形,内无溏心,表面无焦斑,及时取出,筛去蛤粉,放凉。 3、砂烫法 (1)先将砂置锅中加热至滑动流利状态,投入骨碎补50g,烫至鼓起,绒毛(鳞片)呈焦黄色,折断面呈红棕色、软木状,无焦糊,取出,筛去砂,放凉。(2)先将砂置锅中加热至滑动流利状态,投入鳖甲50g,烫至质酥脆,表面黄色,取出,趁热浸入米醋中,浸淬,捞出干燥。 (3)先将砂置锅中加热至滑动流利状态,投入马钱子50g,烫至鼓起,呈棕色或深棕色,表面茸毛焦糊,从外侧可砸开,内部呈褐色,并起小泡。 4、明煅白矾 白矾适量(三分之一蒸发皿)置洁净蒸发皿中,加热使其熔融,鼓泡,结晶水完全蒸发,至膨胀干枯疏松时离火放凉。 三、注意事项 1、麸煨时用文火。 2、砂烫时马钱子最后操作,热砂另存。 3、蛤粉烫阿胶时,胶丁宜小,翻动宜勤,及时出锅,防烫焦。 4、明煅白矾时容器要洁净,一次煅透,中间不停火,不搅拌。

实验三炙法 一、实验目的要求 (1)了解各种辅料炙法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药材加不同辅料的炙制方法、火候及成品质量要求。 二、供试饮片及辅料 饮片均经净选,除乳香50g、车前子50g、竹茹3个外均取100g。 辅料符合食用标准,米醋、炼蜜按1:1稀释,盐水浓度10%,姜汁浓度25%。 三、实验方法及要求 1、酒炙 (1)取净白芍加20ml稀释酒拌匀、稍闷,待酒被吸尽后,用文火炒至深黄色,透香气,略带焦斑,取出放凉。 (2)取净川芎加20ml稀释酒拌匀、稍闷,待酒被吸尽后,用文火炒至色泽加深,略带焦斑,取出放凉。 2、蜜炙 (1)取净黄芪加50ml稀释炼蜜,拌匀,闷润,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深黄色、有光泽、具蜜香气、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2)取净百合,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时,加入10ml稀释炼蜜,迅速翻炒均匀,炒至微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3、醋炙 (1)取净延胡索,加40ml稀释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置热锅内,文火加热,炒至色泽加深,微具焦斑,略具醋气,取出,放凉。 (2)取净乳香,置热锅内,文火加热,炒至冒烟,表面微熔,喷淋10ml稀释醋,略炒,取出,摊开放凉。 4、盐炙 (1)取黄柏,加盐水20ml拌匀,润透,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变深显棕黄色,有焦斑,取出,晾凉。 (2)取净车前子,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略有爆裂声、微鼓起时,喷淋盐水20ml,炒干炒散,取出,晾凉。 5、姜炙 (1)取厚朴,加姜汁40ml拌匀,闷润至姜汁吸尽,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色泽加深,微带焦斑,稍具姜辣气味,取出晾凉。 (2)取竹茹3个,加姜汁12ml拌匀,闷润至姜汁吸尽,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烙至微黄色,偶有黄色焦斑,取出,晾凉。 四、注意事项 1、炙前要净选,干燥分档。 2、尽可能使液体辅料渗入药材组织内部。 3、文火炒炙。 4、成品易吸潮,注意防潮。 5、建议炒炙顺序:车前子、百合、其他、乳香。 1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炮制学课程试卷(A)

4,试述中药饮片加工炮制的目的,并举例说明.5,简述黄连的炮制方法及炮制作用?中药炮制试卷(中药2001年级)标准答案一,单选 题:1,A2,B..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炮制学课程试卷 (A ) 姓名 __________ 专业年级 ________ 学号 _______ 得分 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单选题(30%) 1、 适宜采用煨制法加工炮制的药物组( ) A 肉豆蔻 诃子 B 木香香附 C 葛根黄芪 D 砂仁 槟榔 E 硫磺 草乌 2、 炮制后能改变药物作用趋向的药物组( ) A 黄苓地黄 B 黄柏大黄 C 黄连延胡索 D 半夏南星 E 厚朴 砂仁 3、用于虚劳之咯血、吐血症,宜选用( ) A 阿胶 B 蛤粉炒阿胶 C 蒲黄炒阿胶 D 滑石粉炒阿胶 E 以上都不是 4、巴豆霜制备的方法为( ) A 去油制霜 B 渗出制霜 C 升华制霜 D 煎煮制霜 E 熏烧制霜 5、皮类药材和宽大的叶类药材, 可切成( ) A 薄片 B 丝 C 直片 D 斜片 E 段或块 6、 槐花经炒制后,其主要成分芦丁在不同炮制品中的分布为( ) A 炭 > 炒〉生 B 炒 > 生 > 炭 C 生 >炒 > 炭 D 炒 >炭>生 E 生 > 炭〉炒 7、 下列哪组药物,不宜用煅法炮制( ) A AS 2O 3 HgS B NaSO 4l0H 2O CaSO 42H 2O C FeSO 47H 2O Zn CO 3 D HgS AS 2S 2 E ZnCO 3 &首次提出三类分类方法的作者为( A 雷敩 B 缪希雍 9、 欲清热燥湿,和胃安胎,用治痢疾、 A 黄苓 B 酒黄苓 KAL (SO 4)212H 2O ) C 李时珍 D 陈嘉谟 湿热、胎动不安等症宜选用( C 炒黄苓 10、临床若用于骨蒸潮热及疟疾患者,用柴胡时宜选用 A 柴胡 B 醋柴胡 C 鳖血柴胡 11、 指出下列适宜采用盐炙法加工炮制的药物组( A 当归、益智仁 B 黄柏、草果 12、 适宜采用炒黄法加工炮制的药物组( A 火麻仁、川楝子 B 白芥子、苏子 D 芡实、白扁豆 E 以上都不是 13、 炮制后增强降逆止呕作用的半夏炮制品为( A 姜半夏 B 清半夏 C 14、 金樱子等药物通常去毛的方法为( A 燎去毛 B 烫去毛 C C 砂仁、 ) C 生半夏 ) 刷去毛 黄苓炭 ) 酒柴胡 E 吴仪洛 ) 以上都不是 D ) 麻黄 D 车前子 薏苡仁、柏子仁 以上都不是 知母 E 以上都不是 ) 半夏曲 以上都不是 撞去毛 15、炮制后能缓和泻下作用,减轻腹痛的副作用,并增强活血祛瘀之功的大黄为( 醋 大黄 E 大黄炭 挖去毛 A 生大黄 B 熟大黄 C 酒大黄 D 16、 煅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 ) A ZnCQ B ZnSO 4 C ZnO D MnCO 17、临床上治疗脾虚泄泻症状宜采用( ) A 山药 B 土炒山药 C 麸炒山药 D 3 E CaCO 3 焦山药 E 山药炭

中药药剂实习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药药剂实习报告 篇一:中药药剂学毕业实习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实验报告 实习学生: 实习时间:至 实习地点: 实习课目:中药鉴定学 指导教师: 实习主要内容:益元散剂的制备、蕲蛇药酒的制备、益母草膏的制备 实验一益元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三、实验内容 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 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3g分包。 四、思考题 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 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 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 湿或液化现象。3、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

中药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指导老师: 实习课目: 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丸剂的制备 实验一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三、实验内容 益元散 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 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 滑石粉研匀,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3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 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 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测定。除另有规定外, 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 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 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 限度1倍。 实验二煎膏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若干 2.药材:益母草125g,红糖31.5g 三、实验内容 益母草膏 制法:取益母草洗净切碎,置锅中,加水高于药材3-4cm,煎煮两次,每次0.5小时, 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21-1.25(80-85℃)的清膏。称取红糖,加糖量1/2 的水及0.1%酒石酸,直火加热熬炼,不断搅拌,至呈金黄色时,加入上述清膏,继续浓缩至 相对密度 1.4左右,即得。 实验三丸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各种类型丸剂的的制备方法与操作要领。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2018年5月7日至2018年5月18日 实习地点:北京医保全新大药房有限责任公司 指导老师:岳玥 实习科目:中药炮制 实习主要内容:清炒、炙法的炮制方法 实验一清炒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清炒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炒黄、炒焦和炒炭的基本方法和质量标准。 (3)掌握三种炒法的不同火候,炒后药性的变化及炒炭“存性”的总义。 二、实验原理 炒分清炒和加辅料炒两种。根据炒的火候不同,清炒又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炒黄多用“文火”,炒焦多用“中火,炒炭多用“武火”。炒制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和減少副作用,矫味、矫臭以及便于制剂等等。 三、实验内容 1.炒黄酸枣仁、王不留行、牵牛子、冬瓜子、薏苡仁。 2.炒焦山楂、槟榔、麦芽、梔子。 3.炒炭蒲黄、槐米、荆芥。 四、实验器材 炉子、铁锅、铁铲、瓷盆、筛子、温度计、天平、竹匾等。 五、实验方法 (一)炒黄 1.酸枣仁取净酸枣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紫红色,鼓起,有裂纹,无焦斑,手捻种皮易脱落。具香气。 2.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种皮炸裂,80%以上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3.牵牛子取净牵牛子,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鼓起,有炸裂声,并逸出香气,取出放凉,称重。用时捣碎。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色泽加深,鼓起,有裂隙,微具香气。

4.冬瓜子取净冬瓜子,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略呈黄白色稍有焦斑,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称重。用时捣碎。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呈黄白色,鼓起,有裂口,微有焦斑。具香气。 5.薏苡仁取浄薏苡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鼓起,微有香气时,取出放凉。称重成品性状:本晶呈黄色,略具焦斑,有香气。 (二)炒焦 1.山楂取净山楂,称重,分档置热锅内,先用中火后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焦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焦褐色,具焦斑,内部焦黄色。具焦香气,酸味减弱。 2.槟榔取浄槟榔片,称重,分档,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黄色焦斑,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大部分为完整片状,表面焦黄色,具焦斑有香气。 3.麦芽取净麦芽,称重,置热锅内,先用文火后用中火加热,不断翻动,炒至表面焦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炒干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焦褐色,膨胀,少部分爆花。 4.栀子取碎栀子,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焦黄色,具焦香气,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黄色或红棕色。有香气,味苦微涩。 (二)炒炭 1.蒲黄取浄蒲黄,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褐色,喷淋少量清水。灭尽火星,略炒干,取出推晾,干燥,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呈深褐色,质地轻松。味涩,存性 2.槐米取净槐米,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黑褐色,发现火星,可喷淋适量清水熄灭,炒干,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焦黑色,保留原药外形,存性。 3.判芥取浄判芥段,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黑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略炒干,取出,摊晾,干燥,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呈黑褐色,香气减弱。 实验二炙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各种炙法的目的意义。 (2)掌握各种炙法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成品规格、辅料选择和一般用量。 二、实验原理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中药鉴定学是在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近代科学知识和方法,系统地、较全面地进行本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培养学生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具备对中药真、伪、优、劣的独立分析鉴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一、基本理论: 1.了解药用植物学有关基础知识; 2.熟悉中药鉴定的意义和任务。 3.掌握鉴定中药的依据和取样的方法。 4.掌握中药的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方法。 5.掌握中药的各类主要成分的理化鉴定方法。 6.掌握大纲中规定要全面、重点讲授的中药,包括来源、植物(动物)形态、性状、显微、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理化鉴别特征,了解品质标志和类同品、掺杂品、伪品等情况。 7.熟悉一般中药的来源、性状鉴别特征,了解其他有关内容。 8.熟悉有关定义、名词、术语(包括传统经验术语)和符号。 二、基本技能方面: 1.掌握中药的来源、性状及显微鉴定方法,了解理化鉴别方法,并能进行性状和显微特征的描述及熟悉有关绘图技能。 2.熟悉地掌握植物类中药的显微制片技术,包括徒手切片、表面制片、粉末制片、解离组织制片等技术。 3.能进行中药的显微测量,微量升华,荧光观察的操作技能。 本门课程总学时数为180学时,其中课堂讲授90学时,实验90学时。 课程内容 总论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发掘整理祖国药学;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中成药鉴定;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本草学中有关中药鉴定资料的简介;近代中药鉴定工作概况;简介国外植物药在鉴定方面的发展。 第三章中药资源 我国中药的天然资源,中药的栽培、引种及驯养、饲养。

中药炮制学实验一清炒法

一:实验内容 1. 炒黄:薏苡仁、莱菔子、王不留行 2. 炒焦:山楂 3. 炒炭:槐米 二:实验方法与结果 1. 准备 洗锅T 热锅(小火)T 用手感知温度至微微 烫手 时可开始步骤:取适量净薏苡仁,置于已预热的锅内, 保持文火加热。炒至略鼓起,表面呈淡黄色, 取出,放凉,观察性状。 性状:略鼓起,微黄色,略有突起,有较明 显黑褐色微斑。 实验一清炒法 1.炒黄 ①薏苡仁 步骤:取适量净莱菔子,置于已预热的锅内, 保 持文火加热。炒至鼓起,色泽加深,发出 爆裂声 并有香气溢出时,取出,放凉,观察 性状。 性状:表面色泽加深(近咖啡色),断面浅 黄, 微鼓起,质地松脆,有特异萝卜香气。 4. 炒炭 ① 槐米 步骤:取适量净山楂,大小分档,置于已预 热 的锅内,保持至中火加热。炒至表面黑褐 色, 见有火星时喷洒清水,略炒,取出,晾 干。 性状:表面焦褐色,质地轻。 ②莱菔子

③王不留行 步骤:取适量净王不留行,置于已预热的锅内,调至中火加热。炒至大部分爆白花(80 % 以上),取出,放凉。 性状:大多数爆开球状白花,质地松脆。 3.炒焦 ①山楂 步骤:取适量净山楂,大小分档,置于已预热的锅内,保持至中火加热。炒至外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取出,放凉。 性状:外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酸味。 图4焦山楂 三:实验讨论与分析 1. 讨论: ①锅及锅铲使用之前必须进行清洗以免引入杂质,转换药材时也必须清洗。

②炒山楂之前须大小分档以免生熟不均匀。 ③炒制应控制顺序,将需要小火炒的药物排在前面。 ④锅必须预热到合适温度,以免形成“僵子” 。 ⑤盛放药材的盘子应随时预备在锅旁,以利于火候恰当时及时盛出。 ⑥操作时需随时翻炒不能停,尤其是易焦易炭化的药材。 ⑦研碎焦山楂时应注意随时把山楂核挑出,以免研碎不到位且费力。 2. 分析结果: ①炒制的薏苡仁表面黑褐色微斑较多,两次清洗锅具也未得到解决,应该是翻炒时锅铲剐蹭锅具底部导致的。 ②炒山楂的生熟不均匀,不得不把一些丢弃一些重新炒制。据此了解到炒山楂前大小分档应指的主要是山楂切片的厚薄而不是片的大小。 ③其他药材的炒制相对成功。

中药药剂学毕业实习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实验报告 实习学生: 实习时间:至 实习地点: 实习课目:中药鉴定学 指导教师: 实习主要内容:益元散剂的制备、蕲蛇药酒的制备、益母草膏的制备 实验一益元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三、实验内容 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3g分包。 四、思考题 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 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 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3、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低温,干燥即可。 五、讨论 甘草因含有纤维性物质在粉碎过程中较难成细粉,总有残渣,粉碎好多次,最后还是没把甘草的细度粉碎成标准要求。因而,后面的研磨,总有粗颗粒无法研碎,制出的益元散中也可以明显看出甘草残渣。 实验二蕲蛇药酒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药酒、酊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炮制试验讲义-18学时

《中药炮制学》实验讲义 (18学时) 中药炮制学实验课是中药炮制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教学,一方面使学生继求和发扬传统的制药技术,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应用现代科学手段探讨炮制原理,加深理解在课堂上的基本理论,为中药炮制工艺的规范化及饮片质量标推的制定奠定良好基础。本实验指导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了其中具有典型特征、代表性的实验编写而成,包括了传统实验和现代实验。

实验一清炒法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清炒的目的和意义。 (2) 掌握炒黄、炒焦和炒炭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成品的质量标准。 (3) 掌握三种炒法的火候,炒后药性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炒炭存性的含义。 二、实验内容 1 .炒黄王不留行、莱菔子 2 .炒焦山楂、槟榔、栀子 3 .炒炭荆芥、槐米 三、工具设备 炉子、铁锅、铁铲、瓷盆、筛子、温度计、天平、竹匾等。 四、实验方法 ( 一) 炒黄 1 .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适量,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种皮炸裂,80%以上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2 .莱菔子取莱菔子适量,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有爆裂声,并透出其特有香气时,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有裂纹,无焦斑,手捻种皮易碎,具香气。 ( 二) 炒焦 1 .山楂取净山楂,称重,大小分档置热锅内,先用中火后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焦香气溢出时,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焦褐色,具焦斑,内部焦黄色,具焦香气,酸味减弱。 2 .槟榔取净槟榔片,称重,分档,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黄色,具焦斑,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大部分为完整片状,表面焦黄色,具焦斑。有香气。 3 .栀子取碎栀子,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焦黄色,具焦香气,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焦黄色或红棕色。有香气,味苦微涩。

《中药炮制学Z》9次课后复习

wenkubaidusadfsd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炮制学Z》第1次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以下哪一项不是水处理的目的: [1分] A.缓和药性 B.便于切制 C.便于贮存 D.洁净药物 E.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2. 苍耳子加热炮制的主要目的是: [1分] A.改变作用部位 B.降低毒性 C.增强疗效 D.消除副作用 E.改变作用趋向 3. 下列药物,不宜用水飞法炮制的药物是: [1分] A.雄黄 B.朱砂 C.滑石 D.玛瑙 E.砒霜 4. 止呕应选用: [1分] A.法半夏 B.生半夏 C.清半夏 D.姜半夏 E.以上均非 5. 辛夷净制加工时需除去的非药用部位是: [1分] A.心 B.核 C.枝梗 D.根 E.毛 6. 中药科技史上第一部炮制专著是: [1分] A.炮炙大法 B.神农本草经

D.雷公炮炙论 E.五十二病方 7. 麸炒时每100公斤药物通常用麦麸的量为: [1分] A.30~35公斤 B.5公斤 C.10~15公斤 D.20~25公斤 E.40~50公斤 8. 不用煅炭法制备的饮片是: [1分] A.棕榈炭 B.血余炭 C.荷叶炭 D.干漆炭 E.蒲黄炭 9. 苏木切制常采用: [1分] A.锉法 B.切法 C.镑法 D.刨法 E.劈法 10. 炮制后可增强滋阴降火作用,善清虚热的饮片是: [1分] A.盐知母 B.盐杜仲 C.鳖血柴胡 D.酒黄柏 E.姜竹茹 11. 常用酒炙的药物是: [1分] A.南星 B.甘遂 C.杜仲 D.半夏 E.白芍 12. 下列药物在炮制过程中,没有杀酶保苷作用的是: [1分] A.煮乌头 B.燀苦杏仁

中药的炮制学实验指导

实用文档 中药炮制学 实验指导 中药学专业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中药材系

实验一药物的润法及切制 一、实验内容 1 .润法陈皮地黄何首乌。 2 .切制山药陈皮地黄何首乌。 二、目的要求 (1) 了解润法和切制的目的和意义。 (2) 掌握润法和切制的基本方法。 (3) 掌握不同药材饮片规格的选择原则。 三、工具设备 切菜板,菜刀,切药机,搪瓷盘 四、实验方法 1. 陈皮:取净陈皮,用水冲洗,而后放到搪瓷中,上盖一湿布,每过10分钟喷水一次,并翻动,直到陈皮软化,用弯曲法检查软化程度,切成细丝,50度烘干。 2. 地黄、何首乌:取地黄、何首乌,大小分档,而后用清水浸泡12小时,用手捏法检查药材软化程度,注意控制大小药材软化时间的差异,取出后,放置,用湿布盖润,切制成厚片(采用手工和机器切制)。 3. 山药:取鲜山药,除去皮,而后切制成斜片(采用手工和机器切制)。 五、注意事项 1. 润法要大小分档,注意一次喷水不能过多,否则会伤水,大黄和何首乌不能泡时间过长,否则外面会出现伤水现象。 2. 切制要注意根据药材的质地和性质选择适宜的饮片规格,另外注意药材切制后的饮片均匀度,烘干时温度不能超过80度。

实验二清炒法 一、实验内容 1 .炒黄酸枣仁、王不留行、薏苡仁。 2 .炒焦山楂、槟榔,栀子。 3 .炒炭蒲黄、荆芥。 二、目的要求 (1) 了解清炒的目的和意义。 (2) 掌握炒黄、炒焦和炒炭的基本方法和质量标准。 (3) 掌握三种炒法的不同火候,炒后药性的变化及炒炭“存性”的含义。 三、工具设备 电磁炉、铁锅、铁铲、瓷盘、筛子、天平。 四、实验方法 (一) 炒黄 1 .酸枣仁取净酸枣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紫红色,鼓起,有裂纹,无焦斑,手捻种皮易脱落。具香气。 2 .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种皮炸裂, 80 %以上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3 .薏苡仁取净薏苡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鼓起,微有香气时,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黄色,略具焦斑,有香气。 (二) 炒焦 1.山楂取净山楂,称重,分档置热锅内,先用中火后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焦香气溢出时,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焦褐色,具焦斑,内部焦黄色。具焦香气,酸味减弱。2.槟榔取净槟榔片,称重,分档,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黄色,具焦斑,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大部分为完整片状,表面焦黄色,具焦斑。有香气。

[教学内容,中药,课程]中药炮制实验课程教学内容与模式创新

中药炮制实验课程教学内容与模式创新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历史沿革、传统理论、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炮制原理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科学[1],是各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课。 中药炮制学课程实践性很强,实验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理论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纽带。随着中药炮制研究的不断发展,各种研究手段的不断更新,以及中药饮片生产的逐渐规范化,现有的教学内容与形式显现出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对中药炮制这一快速发展的传统技术的正确认识。为此,我们进行中药炮制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模式创新研究,对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对中药炮制学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药炮制课程既强调继承传统,又强调要与现代研究相结合,因此多数院校的中药炮制实验课都分为传统实验和理化实验两部分。两部分实验无论在内容选择上,实验要求上,实验报告的撰写上都不相同,但二者又不可分割,下面就传统实验、理化实验的教学内容与模式创新及二者的结合进行阐述。 1 中药炮制传统实验 1.1 传统实验课的品种选择及“系统炮制学” 首先,对传统实验课的品种进行重新确定。我们结合教学一线经验及对饮片厂生产的调研,国家关于饮片生产的政策法规的学习,集体讨论,将生产中应用广泛的方法品种列为一级目录,作为实验课的必做品种。明确作为毒剧药管理的品种,以教学录像的形式讲授,不作为实际操作品种。 在此基础上,按照我校贾天柱老师提出的“系统炮制学”的研究思路,选择个别实验品种从源头开始进行炮制――多年来,我们发现学生常常对中药炮制的整体炮制方法不清楚,往往忽略了净制、切制亦是中药炮制工艺中的重要步骤,所以按照“系统炮制学”从源头炮制――首先确定几个合适的品种,做预实验,根据实验时间、效果,挑选代表品种作为“系统炮制学”实验品种,强化学生对整体炮制过程的理解。以白术为例,以往的实验课,是指导学生用麸炒法炮制麸炒白术,我们现在要求从白术的个子货开始进行炮制:原药材-净制-软化-切制-干燥-麸炒-成品。强调净制、切制在炮制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系统炮制学”的研究思路。 中药炮制传统实验课的重点是传统炮制方法的学习,不同于理化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结果,所以在实验报告撰写上,我们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在学习传统操作方法的体会、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并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原因,也可以在实验报告中向老师提出问题。这样的要求比较开放,学生在完成实验报告过程中积极思考,对各操作方法的注意事项、易出现的异常现象等,加深了认识,并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对教师授课也有一定的帮助。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篇一:中药鉴定毕业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指导老师: 实习课目: 实习主要内容:黄连、甘草、黄芩的鉴别 黄连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黄连(三种)的药材性状特征鉴别点; 2.比较三种黄连的显微鉴别特征; 3.掌握黄连的化学成分和理化鉴别特征; 二.实验内容 1.原植物的鉴定注意点 味连:rhizama captiidis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its chinese franch的干燥根茎,多年生草本,叶均基生,卵状三角,3全裂,中央裂片稍呈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二歧或多歧聚伞花序,萼片5,窄卵形,花瓣线形,雄蕊多数,与花瓣等长,心皮8-12,离生,蓇葖果具柄。三角叶黄连(雅连):copits deltoiolea et hsiao叶片中央裂片三角状卵形,一回裂片彼此邻接,花瓣线形,雄蕊长约为花瓣之半。 云南黄连(云连):coptis teeta wall叶片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彼此疏离,花瓣匙形至卵形,先端钝。 2.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 黄连:圆柱形,具结节状突起,部分节间较长而光滑,习称“过桥”,有时可见残存的须根或膜质鳞叶,断面木部部金黄色,髓部、皮部红棕色,味极苦。味连:根茎多分枝积聚成簇,形如鸡爪。 雅连:根茎多单枝,较粗状,“过桥”较长。 云连:根茎多单枝,细小,略弯曲。 注意点:主产四川石柱等,湖北来凤,甘肃武都,出口以四川、湖北为主,过去有北岸味连,南岸味连两种商品。北是长江以北的川东鄂西地区。南岸是川东鄂西,长江以南。雅连主产于四川西部娥眉、洪雅一带。为栽培品。云连主产于云南西北德钦,维西为野生,主要化学成分为小檗碱(berberine,又称黄连素) 3、显微鉴定 (1)组织切片 味连:最外为木栓层(有时可见未脱落的表皮或鳞叶)→皮层(有黄色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韧皮部(外侧纤维束木化并且有石细胞)→维管束(无限外韧型排列成环)→髓部无石细胞 雅连:髓部由多数石细胞群 云连:皮层及髓部均无石细胞 (2)粉末 黄连:①石细胞类方形或圆形25-105μm壁孔明显。 ②中柱鞘纤维纺锤形或成梭形,135-185μm,直径27-37μm,壁较厚,有孔沟;③木纤维较细长,直径10-13μm,壁较厚,有点状纹孔; ④鳞叶表皮细胞淡黄绿色,长方形,壁微波状弯曲; ⑤导管直径较小,具孔纹或网纹; ⑥木薄壁细胞类长方形,壁稍厚,有壁孔。 4.理化鉴定

中药炮制学实验指导

中药炮制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饮片切制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饮片切制的目的和意义。 2. 掌握饮片切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饮片类型。 3. 掌握饮片干燥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手工切制 薄片:当归、白芍。 厚片:丹参、大黄。 斜片:黄芪。 直片:白术。 段:党参、麻黄。 丝:陈皮(细丝)、瓜蒌皮(宽丝)。 块:阿胶(丁)。 2. 机器切制 槟榔、川芎、甘草。 三、实验工具、设备 片刀、切药刀、切药板、大号搪瓷盘、中号搪瓷盘(具盖)、小号搪瓷盘(具盖)、压板、铁夹、切药机等。 四、实验方法 1. 当归: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薄片,低温干燥。 2. 白芍: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浸、润软化,切薄片,干燥。 3. 丹参: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4. 大黄: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浸、润软化,切厚片, 晾干或低温干燥。 5. 黄芪: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斜片,干燥。 6. 白术: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直片,干燥。 7. 党参: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段,干燥。 8. 麻黄:取原药材,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9. 陈皮: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润透,切细丝,阴干。 10. 瓜蒌皮: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软,切宽丝,干燥。 11. 阿胶:取阿胶块,烘软,切成小丁块。 12. 槟榔: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浸、润软化,切薄片,干燥。 13. 川芎: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浸、润软化,切薄片,干燥。 14. 甘草: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五、注意事项 1. 为减少药材浸入水中的时间,应大小、粗细分档软化,以少泡多润,药透水尽为原 则。 2. 软化过程较长,药材易发生质变,应勤检查,勤处理。 3. 软化太过或不及均影响药材质量或增加切制时的困难,应经常检查药材软化程度。 4. 机器切制应注意检查机器,按章操作;手工切制应注意掌握压板向前移动的速度, 放刀要平稳;注意操作安全。 5. 自然干燥应注意防止外来杂质;人工干燥应控制好干燥温度及时间。 附1:药材软化程度检查方法 弯曲法——将软化后的药材握于手中,大姆指向外推,其余四指向内缩,以药材略弯曲,不易折断为合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药物制剂本科、国际贸易与市场营销本科专业使用) 前 言 《中药鉴定学》 是应用传统的经验鉴别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鉴 定中药材的真伪优劣,扩大和寻找新药源的学科,主要是通过基源鉴 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来鉴别中药的品种和质量。 《中 药鉴定学》实验则是将理论和实践联系的桥梁,着重培养学习实际工 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理解和掌握 该门课程。 《中药鉴定学》 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中药鉴定学 知识的掌握,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理论,学会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的 基本方法;通过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掌握中药的传统 经验鉴别方法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即基源、性状、显微和理化四大 鉴别方法,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本课程总学时 90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 72学时,实验 18 学时。 教学要求与内容 实验一 基本操作:徒手切片及粉末制片、简图及异常构造绘图 显微测微尺的使用 【教学要求】 1.掌握徒手切片,表面制片方法,粉末制片方法 2.熟悉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作图要领 3.掌握显微测微尺的较正和使用方法 4.掌握绘图通用的代表符号 【教学内容】

1.讲述:(1)显微镜的正确操作 (2)徒手切片,表面制片,粉末制片方法的操作及装片 (3)绘图要领 (4)显微镜测微尺的校正操作方法 2.重点讲授:(1)在显微镜操作时五点注意事项一定要牢记(重点交代) (2) 在徒手切片移动手腕,牵拽切片要轻快,不能是拉锯式 (3)撕取表皮时要沿叶脉或果柄,易撕并且完整 (4)记熟绘图原则及通用的代表符号 (5)注意校正方法 (6)较正过程中的几点注意事项及计算公式要熟记 (7)粉末制片的操作中注意透化液的选择 (8)透化试剂的功能要熟悉 3.示范操作。 4.指导学生实验操作。 【教学方法】 课堂扼要讲授、实验操作示范、指导学生实验操作。 【实验性质】 基础性实验,必做 实验二 根及根茎类中药 大黄、何首乌 【教学要求】 1.掌握二种药材性状鉴定特征 2.掌握大黄,何首乌的显微鉴定特征 3.掌握大黄,何首乌理化鉴定方法 4.掌握原植物的鉴定特征 【教学内容】 (1)观察药材性状特征 1.讲述: (2)组织切片及粉末的观察 (3)记录理化鉴定全过程

中药炮制实训

《中药炮制技术》实训指导书 主编梁德海 参编李兴然 孙福生 高新芳 赵玉贵 亳州市景福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2010年07月

编写说明 《中药炮制技术》实训指导依据国家劳动部、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药行业工人等级标准》(高级“中药炮炙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1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及现代中药技术专业、中药制药专业、中药制药与产品开发专业、中药学专业等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编写而成。适用于中药类相关专业使用。 《中药炮制技术》实训教学是中药炮制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本书通过代表药物的炮制和炮制品质量的评判,使学生加深理解、记忆课堂上所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操作技巧,培养学生规范操作、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对事物观察、比较分析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为以后从事中药饮片生产、炮制品质量检测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在使用过程中各饮片厂及参阅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订。 编者 2010年07月

目录 项目2 净选加工 2-1净选加工(传统炮制) 2-2净选加工(现代炮制) 项目3 饮片切制 3-1饮片切制(传统炮制) 3-2饮片切制(现代炮制) 项目4 清炒法 4-1清炒法---炒黄(传统炮制) 4-2清炒法---炒焦(传统炮制) 4-3清炒法---炒炭(传统炮制) 4-4清炒法(现代炮制) 项目5 加固体辅料炒法 5-1加固体辅料炒法---麸炒、米炒(传统炮制) 5-2加固体辅料炒法---砂炒(传统炮制) 5-3加固体辅料炒法---土炒、滑石粉炒和蛤粉炒(传统炮制) 5-4加固体辅料炒法(现代炮制) 项目6 炙法 6-1-酒炙、醋炙(传统炮制) 6-2盐炙、姜炙(传统炮制) 6-3蜜炙、油炙(传统炮制) 6-4炙法(现代炮制) 项目7 煅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项目8 蒸、煮、燀法 8-1蒸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8-2 煮燀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项目9 复制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实训10 其他制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10-1发酵法、发芽法、制霜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10-2烘焙法、煨法、提净法、水飞法、干馏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附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