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推荐人选情况一览表
- 格式:xls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1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8部门关于公布2015年度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名单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浙人社发[2015]127号【发布部门】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日期】2015.11.23【实施日期】2015.11.2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8部门关于公布2015年度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名单的通知(浙人社发〔2015〕127号)各市党委组织部、人力社保局、科技局、教育局、财政局、发改委、经信委、科协,省直和中央部属在浙有关单位:根据《浙江省151人才工程(2011-2020年)实施意见》(浙委办〔2011〕15号)精神,经各地各部门推荐、专家评审和省151人才工程联席会议审定,同意张兴宏等370名同志为2015年度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
其中,陈爱民等50名同志为省财政资助对象,给予每人3万元培养经费。
深入实施省151人才工程,开展第三层次培养人员选拔培养工作,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养造就年轻学术技术带头人的重要举措。
各地、各部门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培养主体作用;用人单位要落实申报推荐时制定的培养计划举措,及时将补助资金拨付给培养人员,省151人才工程联席会议办公室将适时进行督查;培养人员要珍惜培养机会,积极开展学习研究,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2015年11月23日附件2015年度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名单(共370人)(标注“★”为省财政资助对象;标注“*”为到企业从事博士后研究的高校青年教师)。
附件2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推荐人选申报表姓名:单位:部门(地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联席会议办公室制二〇一六年四月填表说明1.封面填写方法:“推荐层次”栏,根据情况在“重点资助”、“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前打“√”。
“组别”栏,所在单位为企业的申报人员填写“企业”,其他人员根据自身所从事专业领域情况,在“理学”、“工学”、“医药”、“农林”、“社科”或“宣传文化”前打“√”。
“申报类型”栏:根据自身所从事专业工作情况,在“学术型”、“学术应用并重型”、“应用型”前打“√”。
“专业类别”栏按照GB/T16835—1997分为以下几类,申报人选根据自身所从事专业情况选择合适类别填写:理学: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生物科学类、天文学类、地质学类、地理科学类、地球物理学类、大气科学类、海洋科学类、力学类、信息与电子科学类、材料科学类、环境科学类、心理学类、科技信息与管理类;工学:地质类、材料类、机械类、仪器仪表类、热能核能类、电工类、电子与信息类、土建类、水利类、测绘类、环境类、化工与制药类、轻工粮食食品类、农业工程类、林业工程类、纺织类、交通运输类、航空航天类、兵器类、公安技术类、工程力学类、管理工程类;农学:植物生产类、森林资源类、环境保护类、动物生产与兽医类、水产类、管理类、农业推广类;医学:基础医学类、预防医学类、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口腔医学类、中医学类、法医学类、护理学类、药学类、管理类;哲学:哲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经济学:经济学类、管理类;法学:法学类、社会学类、政治学类、公安学类;教育学:教育学类、思想政治教育类、体育学类、职业技术教育类;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新闻学类、艺术类;历史学:历史学类、图书信息档案学类。
2.第二至第九项栏目起讫时间均为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
申报人员根据自身业绩情况填写,没有相关栏目业绩的,无需填写。
3.此表报送到省联席会议办公室的截止日期为2016年6月10日,逾期不再受理。
浙江省新一轮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办法一、总则第一条为培养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创新创业能力强的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要求,在“325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基础上,组织实施新一轮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简称“551卫生人才培养工程”),即在五年内全省分批培养50名领军人才、500名创新人才、1000名医坛新秀。
到2025年,实现卫生行业高层次人才数量倍增、质量明显提升、结构全面优化、发展平台有效构建的目标。
为确保551卫生人才培养工程有效实施,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基本原则:1.能力与业绩导向。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倾向,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注重标志性成果质量、贡献和价值。
2.学术与临床并进。
探索建立人才分类评价和支持机制,对科研学术、临床医疗、技术研发等不同类型人才采用不同指标体系,建立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3.重点与均衡协调。
按照重点与普惠兼顾的要求,统筹开展全省各类人才培养,分类安排、分层实施,充分挖掘人才、高效培养人才、合理使用人才。
4.质量与效果共赢。
把质量优先贯穿到人才培养、使用、评价等全过程,注重产出效益,实行更加务实、开放的人才政策,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资金绩效水平。
第三条为加强组织领导,省卫生健康委、省财政厅等部门成立551卫生人才培养工程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卫生健康委科教处和组织人事处。
二、选拔程序第四条 551卫生人才培养工程每年组织选拔一次,每次选拔领军人才培养对象10名,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00名,医坛新秀培养对象200名。
第五条申报条件申报551卫生人才培养工程的对象须为我省卫生健康系统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良好的科学品德和职业道德,较强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一)领军人才培养人选:具有正高级职称(含特聘),年龄在55周岁以下,长期在本专业领域潜心实践和研究,学术造诣深厚,具有较高知名度并受到同行广泛认可。
浙江省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
申报表
申报类别: 创新人才
姓名: 李晓
单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专业: 妇产科
推荐部门: 浙江大学
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印制
2016年4月
填表说明
一、此表填写者为申报浙江省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人员。
申报类别分三类,分别为领军人才、创新人才、医坛新秀。
二、标志性业绩的表述要求概括、精炼,为最能反映本人专业技术水平、学术地位等的标志性成果,限100字以内。
三、代表性学术任职、学术荣誉、成果奖励、科研立项、发表论文等请选择最重要的项目填写。
四、成果奖励、科研立项、发表论文、出版著作与教材、授权专利等统计时间均为2011年至2015年。
五、成果奖励、科研立项等栏目可填到厅局级,均须注明排名,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不超过10项。
发表论文,只填写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的,最能代表本人水平的不超过10篇;著作与教材、专利(新药证书)等最多各填写5篇,均须注明排名。
以上各项均需附证明材料。
六、证明材料要求精练、充分,避免过多过滥。
申报人员对申报内容与附件材料的真实性负责,所在单位需对原件进行审核盖章。
一、基本信息
二、学术任职
三、学术荣誉
四、业务工作情况
五、科研业绩
(一)成果奖励
(二)科研立项
(三)发表论文
(四)出版著作与教材
(五)授权专利(新药证书)
六、培养目标与预期成果
(一)定量目标:
(二)定性目标:
七、经费预算
注:本表资助经费包括单位配套经费。
八、可行性报告
X。
浙江省“151”人才、杭州市“131”人才选拔工作一、杭州市“131”人才推荐(一)推荐名额我区总共推荐40名,其中一层次8人(重点资助2名),二层次16名,三层次16名。
(二)人选条件推荐人选条件应符合《杭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131”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杭政办函〔2011〕175号)的规定。
年龄条件为:第一层次培养人选为1968年1月1日以后出生(一般应具有高级职称),第二、三层次培养人选为197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
推荐人选应是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业绩突出。
推荐选拔工作要注重三类群体:一是注重选拔推荐“十二五”期间杭州市重点发展十大产业领域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二是注重选拔推荐浙商企业等民营经济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三是注重选拔推荐从事博士后研究人员和省重点创新团队的核心成员等高层次创新人才。
(三)推荐程序本次推荐采取个人自荐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经用人单位内部公示拟推荐人选业绩无异议后,由各镇街(科技经济园区)初审并汇总后送区人力社保局。
(四)报送时间及材料要求上报时须填写《杭州市131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人选推荐汇总表》、《杭州市131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人选推荐表》以及相关附件材料各1份。
(相关表格请到“江干人才网”下载)附件材料包括:单位公示证明,推荐人选的学历学位证书、职称证书及主要的获奖证书、荣誉证书、代表性论文、科研项目、基金资助、专利等附件证明材料复印件1份(一般不超过20页,须单独装订成册,添加目录并由单位审核原件后盖章确认)。
每个推荐人选的材料装入一个档案袋中,档案袋上注明推荐人选姓名、申报层次、行业分类、推荐部门。
各镇街(科技经济园区)报区人力社保局的截止时间为3月29日。
二、浙江省“151”人才选拔(一)选拔条件1.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密切关注本学科专业及科技攻关前沿发展动态,学术和技术水平得到省内外同行认可,富有发展潜力,经培养有望进入第一、二层次培养人员行列。
“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出国进修申请表一、申请人基本信息性别____出生年/月/日_________出生地________民族____婚姻状况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现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加工作时间从事专业职称职务所属层次联系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手机_______________传真______________ 最终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____最高学历________专业何年入选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二、申请出国进修情况进修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申请国别____________(限填报一个国家)申请出国进修资助期限□3个月□6个月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外语水平□近两年BFT考试成绩总成绩_________听力________考试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进修国语种专业毕业□近年内曾在上述语种国家留学或工作1年以上四、接受高等教育和在国内进修情况学校名称学习时间专业学位或证书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五、如曾在境外学习工作过,请说明境外学习/工作情况境外研究机构名称学习/工作时间经费来源专业使用语言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 _______六、最近五年曾从事过的工作工作单位工作时间专业工作职务或职称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七、目前所从事的工作、研究或项目情况与出国进修的必要性及对拟进修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八、曾获得过的专利和学术成果、技术成果及工作成就奖励,主要工作业绩:九、最近5年曾发表过的主要著作、论文(发表时间、刊物名称、合作者及本人排名次序):十、出国进修目标和可操作、可量化的阶段性详细研究计划及落实措施(600字以上),请说明要解决的问题、达到的目的、拟进入的研究机构的名称,选择的原因及是否已有合作关系,如已受邀请,请另附上复印件:十一、如能获准出国进修资助,对回国后开展工作的打算:选派单位意见:负责人签名:______________ 单位公章日期:年月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级主管部门复核意见:负责人签名:______________ 单位公章日期:年月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件2
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
推荐人选申报表
姓名:钱海丰
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部门(地区):杭州
浙江省151人才工程联席会议办公室制
二〇一六年四月
一、基本情况
二、获奖情况
注:奖励级别分“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等级指“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申报“重点资助”的,只填写省部级以上重要奖项。
三、获项目(基金)资助情况
厅级”;项目排名前三的,不限项目数;项目排名第4及以后的,限4项。
申报“重点资助”的,只填写省部级以上重点项目(基金)。
(二)横向项目情况
注:项目限15项;项目排名第4及以后的,限4项。
注:类别指国内外期刊、国际会议等;索引指SCI、EI、SSCI等;限15篇。
五、代表著作
注:类别指教材,专著,译著;著作限15部。
注:专利类别指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等。
发明专利不限数量,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均限10项。
注:标准级别指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级地方标准,只填写已颁布(修订)标准。
注:本栏仅填写企业已投入并产业化的研发产品技术。
“应用型”或“学术应用并重型”申报人员填写
九、简述学术技术应用方面实际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情况
十、阐述目前正(拟)从事的科研、技术创新项目的水平、效益、前景及意义
十一、5年培养期内个人计划与预期目标
(包括拟开展重大科学技术研究计划安排、实施进度、阶段性成果和经济社会效益以及人才培养工程预期目标,限1000字)。
校内导师简介李范珠教授,男,中共党员(本院)研究方向:药物靶向给药系统研究,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研究和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与质量控制评价。
科研情况: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重大研究计划(90409012);面上项目(30371781;30772793)、参与5项;主持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团队1项;国家“九五”攻关课题(编号96-906-10-01)1项、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1项、省教学改革课题1项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8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著作2部,参编著作8部;申报专利5项;获新药证书3项。
个人简介:李范珠,男,1964年出生,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院长,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制剂学科带头人,国家中管局三级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首批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对象,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团队项目)资助对象。
浙江省精品课程——《中药药剂学》负责人,《药剂学》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药物制粒技术》主编,《中药药剂学》副主编(高等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国药学杂志》、《中国中药杂志》等国内6种核心期刊编委,《Int J Pharm》、《Pharm Res》、《Acta Pharmacol Sin》、《Urology》、《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评审专家。
兼任国家SFDA 中药新药审评专家,国家教育部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项目同行评议专家,国家科技部评审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一、二届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曾获浙江省优秀归国人员荣誉称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项。
梁泽华副教授,女,中共党员(本院)研究方向:中药炮制工艺改良及质量标准研究科研情况:主持省中管局、省教育厅、省中药现代化等多项课题,在《中国现代应用药学》、《医药导报》、《中医药管理》等杂志发表论文。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8部门关于公布2016年度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6.11.21•【字号】•【施行日期】2016.11.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其他规定正文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8部门关于公布2016年度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名单的通知各市党委组织部,政府人力社保局、科技局、教育局、财政局、发改委、经信委、科协,省直和中央部属在浙有关单位:根据《浙江省151人才工程(2011-2020年)实施意见》(浙委办〔2011〕15号)精神,经各地各部门推荐,专家评审,省151人才工程联席会议审定,同意范渊等25名同志为2016年度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培养人员,徐利文等97名同志为第一层次培养人员,容中逵等200名同志为第二层次培养人员,现予以公布。
并提出如下意见:一、全省联动推进培养体系建设。
各地各部门要根据《浙江省151人才工程(2011?2020)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新一轮五年规划实施,进一步健全完善工程的培养激励机制,明确职责分工,整合培养资源,要注重本地本部门各类人才培养计划与省151人才工程的层次衔接,充分发挥地区、行业部门职能优势,加强工作指导督查,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工程深入实施。
二、落实用人单位培养主体责任。
各用人单位要充分发挥培养主体作用,确定培养目标,拟制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要把支持培养人员承担重要科研工作、重大课题项目作为重要培养途径,以“出成果、出业绩”为目标导向,加大经费配套支持力度,努力为培养人员创造良好的科研、工作和生活条件。
三、强化跟踪管理和培养考核工作。
各地各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培养人员的跟踪管理和考核工作,既要考核培养人员个人知识水平、业绩能力进展情况,也要考核单位具体培养举措的落实情况,建立考核档案,记录考评结果。
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200l一2010年)实施意见1996年以来,我省根据《浙江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规划(1996-2010年)》(省委办发正1996)29号),组织实施了省“151人才工程”。
在各地、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到2000年,全省已选拔“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人员629名,其中:第一层次土38名,第二层次491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42名。
为加大培养力度,省财政共下拨培养资助资金1583.5万元,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的选拔和培养资助任务。
这些培养人员是我省年轻一代高层次人才的优秀代表,已成为推动我省科技、教育和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同时,由各地、各有关部门(单位)选拔和培养的人选达1500余名。
目前全省已形成了以“151人才工程”为龙头,分层次、多渠道培养造就优秀年轻人才的工作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全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为加快实施人才战略,全力推进新世纪人才工程,加速培养造就适应我省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年轻一代学术技术带头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1]14号)、省委办发正[1996]29号文件精神,现就实施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2001?2010年)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我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加快实施人才战略和新世纪人才工程,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创新人才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符合人才成长规律、鼓励创新的人才培养工作体制和机制,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创新能力强的年轻学术技术带头人队伍,为新世纪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二、目标根据我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滚动培养,重点资助,跟踪管理,鼓励竞争的要求,培养造就出一批不同层次的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快培养造就一批能够引领和支撑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年轻学术技术带头人,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浙江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浙江省实施151人才工程(2011—2020年)。
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一、工作目标到2020年,每5年一轮,每轮培养:100名左右能跟踪国际科技前沿,引领本学科和产业发展,进入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序列的第一层次领军人才;500名左右具有较高学术技术造诣,能支撑浙江省学科建设、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在省内外同行中拥有较高知名度的第二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1000名左右在各学科、产业领域发挥骨干作用,得到省内外同行认可,富有发展潜力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深入实施重点资助计划,到2020年,在能力业绩特别突出的第一、二层次培养人员中择优遴选125名左右进行重点培养,力争培养造就一批能够跻身两院院士、浙江省特级专家行列的领军人才。
在极具培养前景的第三层次培养人员中择优遴选400名左右开展资助,促使他们早日成长,成为浙江省的年轻学术技术带头人。
“党管人才、部门协作、用人单位为主体”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格局进一步完善,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为龙头,分层次、多渠道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更为健全,学术技术带头人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二、基本原则1.突出重点、服务发展。
根据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在重点学科、关键技术和优先发展产业领域,重点培养紧缺急需的学术技术带头人,以人才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以人才发展优势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2.创新机制、以用为本。
进一步解放思想,自觉遵循人才成长使用规律,创新人才选拔、培养和使用机制,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作为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的中心环节,努力为培养人员的健康快速成长和充分使用创造良好制度环境。
2012年度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及第一、二层次培养人员名单(共314名)重点资助培养人员(25名)徐志康浙江大学吕秀阳浙江大学高翔浙江大学蒋焕煜浙江大学黄先海浙江大学周昆浙江大学陈宝梁浙江大学欧阳宏伟浙江大学许正平浙江大学王平浙江工业大学胡峰浙江工商大学邓冰中国美术学院葛洪良中国计量学院陈文华浙江理工大学郭玉海浙江理工大学温成平浙江中医药大学来国桥杭州师范大学汪鹏君宁波大学林志华浙江万里学院曾大力中国水稻研究所陈柳裕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应国华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王如伟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王卿芳浙江德嘉建设有限公司季白杨信雅达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层次培养人员(89名)直接列入人员39名陈启瑾浙江大学袁辉球浙江大学黄飞鹤浙江大学王晓光浙江大学罗英武浙江大学计剑浙江大学何晓飞浙江大学周天华浙江大学欧阳宏伟浙江大学冯波浙江大学肖磊浙江大学王桂华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胡三清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王彬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刘光宇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孙玉强杭州师范大学李勇进杭州师范大学鞠振宇杭州师范大学李庆峰湖州师范学院刘勇温州医学院金子兵温州医学院唐华东浙江工业大学贾义霞浙江工业大学陶新永浙江工业大学陈衍泰浙江工业大学周勇浙江师范大学朱向明浙江师范大学姚斌浙江大学于平荣普尼太阳能(杭州)有限公司 夏建统杭州天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姚纳新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陈伟杭州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范渊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齐洋湖州佳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常东亮中科院嘉兴应用化学工程中心鲍海明浙江泰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刘洪斌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李锋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杨光华杭州比昂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评审选拔人员50名王树荣浙江大学王勤辉浙江大学江全元浙江大学丁志华浙江大学卜佳俊浙江大学王靖岱浙江大学孔德兴浙江大学赵道木浙江大学何俏军浙江大学李晓明浙江大学徐昌杰浙江大学刘东红浙江大学陈林林浙江大学徐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文东辉浙江工业大学陈胜勇浙江工业大学赵美蓉浙江工业大学童少平浙江工业大学谢媛媛浙江工业大学顾青浙江工商大学洪兴建浙江工商大学易开刚浙江工商大学罗国清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贺武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林海钟中国美术学院李圣华浙江师范大学吴家胜浙江农林大学崔宝玲浙江理工大学杨洁红浙江中医药大学罗战友浙江科技学院李九生中国计量学院王钦文宁波大学周翔天温州医学院陈浩温州医学院王军温州大学王舜温州大学钭晓东温州大学万青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张光恒中国水稻研究所陈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周磊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李一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涂登云浙江世友木业有限公司王海彬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周观根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蒲通浙江车头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周国忠浙江长城减速机有限公司陈志平天能集团黄晁宁波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有限公司黄智杰杭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层次培养人员(200名)郜传厚浙江大学王浩华浙江大学高超浙江大学范杰浙江大学胡吉明浙江大学尹红浙江大学黄俊浙江大学林舟浙江大学吴进明浙江大学王智宇浙江大学张林浙江大学程军浙江大学赵羽习浙江大学葛坚浙江大学陈积明浙江大学卢琴芬浙江大学熊蓉浙江大学项基浙江大学尹建伟浙江大学戴道锌浙江大学吴飞浙江大学赵民建浙江大学郁发新浙江大学池灏浙江大学郑臻荣浙江大学沈海斌浙江大学周凡浙江大学梅德庆浙江大学王智化浙江大学刘振宇浙江大学沈颖浙江大学王晓健浙江大学王伟浙江大学韩峰浙江大学陈启和浙江大学冯杰浙江大学李鲜浙江大学何艳浙江大学汪蕾浙江大学马述忠浙江大学郑芳浙江大学李恒威浙江大学周江洪浙江大学虞朝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佟红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胡新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楼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罗和治浙江工业大学薛亚平浙江工业大学贠军贤浙江工业大学张安平浙江工业大学宋爽浙江工业大学钱海丰浙江工业大学许四法浙江工业大学刘灵芝浙江工业大学吕冰海浙江工业大学朱兴一浙江工业大学郭东杰浙江工业大学杨柏林浙江工商大学肖亮浙江工商大学戴黎刚浙江工商大学宋杰浙江工商大学高颖浙江工商大学姚玉元浙江理工大学李昳浙江理工大学季晓芬浙江理工大学魏楚浙江理工大学王健浙江理工大学彭冬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范影乐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高秀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周青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张炜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陈喆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昱浙江中医药大学梁宜浙江中医药大学夏永辉浙江师范大学潘建伟浙江师范大学陈达如浙江师范大学张长江浙江师范大学郑荣泉浙江师范大学张天雪浙江师范大学李长吉浙江师范大学邱江宁浙江师范大学张兆曙浙江师范大学郭克俭浙江师范大学林新春浙江农林大学汪海峰浙江农林大学吴伟光浙江农林大学王建明浙江财经学院金戈浙江财经学院周保欣浙江财经学院沈浩中国美术学院韩璐中国美术学院王焕平中国计量学院邓德刚中国计量学院周浩淼中国计量学院赵春柳中国计量学院于明州中国计量学院申屠旭萍中国计量学院张勇中国计量学院段香梅宁波大学李加林宁波大学舒杰宁波大学束学道宁波大学陈海敏宁波大学母昌考宁波大学俞立平宁波大学乐传永宁波大学张林宁波大学余方友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潘景业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丁熙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金胜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谭峰温州医学院唐开福温州医学院赵红娟浙江外国语学院吴静杭州师范大学薛大伟杭州师范大学汤剑波杭州师范大学王旭青杭州师范大学赵才地温州大学丁光亚温州大学余闯温州大学朱海永温州大学王佑镁温州大学胡友峰温州大学魏小琳绍兴文理学院汪爱英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张建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丁巍伟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胡江中国水稻研究所夏铁坚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七一五研究所周本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严国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徐彬中共浙江省委党校苏丹浙江省肿瘤医院蔡国龙浙江医院许先国浙江省血液中心顾宏辉浙江省农科院李海波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付立忠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朱婉萍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林奕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张严峻浙江省疾控中心邢家华浙江省化工研究院马以超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潘冬子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谢东风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楼宝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郑斌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毛卫华浙江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黄新霞浙江省质量检测科学研究院汪明元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田鑫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裘坤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谭彰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王刚强浙江正元集团有限公司刘雳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许新德浙江医药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杜海明浙江新柴股份有限公司莫建松浙江天蓝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郑展望浙江商达环保有限公司何旭斌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曹建伟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马小杰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陈正杰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黄志锋浙江格鲁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刘扬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章献忠浙江奥康鞋业股份有限公司王庆淼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张焱温州市创力电子有限公司田海山温州安得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邱宝象万向集团周爱珠衢江区农作物管理站叶俊能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吴波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黄涛宁波诺依克电子有限公司杨如祥宁波理工监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学泽宁波江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毛洲英宁波广电集团潘亚舟宁波广电集团杨为佑宁波工程学院李斌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邬蓓蕾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程德威宁波奥克斯电气有限公司王赳丽水学院顾海涛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韩双来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林绿高缙云县高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郑寨生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姚明嘉兴市第一医院谢志鹏杭州宝晶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张希建杭州(火炬)西斗门膜工业有限公司金可勇杭州(火炬)西斗门膜工业有限公司柏小平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黄江军中机南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