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第二十章 第1节 磁现象 磁场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54.50 KB
- 文档页数:4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0章第1节磁现象磁场一、教学内容1. 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如磁体、磁极、磁性等。
2. 磁场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如磁感线、磁力线等。
3. 磁场的基本性质,如磁场对磁体的作用、磁场的方向等。
4. 磁场的基本规律,如磁场强度、磁通量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磁体和磁极,理解磁性的含义。
2. 掌握磁场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能够绘制简单的磁感线图。
3. 理解磁场对磁体的作用,能够解释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4. 掌握磁场的基本性质和规律,能够计算磁场强度和磁通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场的基本规律,如磁场强度、磁通量的计算。
2. 教学重点:磁场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磁场对磁体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铁屑、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磁现象的基本概念。
2. 讲解:讲解磁体的定义,介绍磁极、磁性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磁性的含义。
3. 演示:用磁铁在黑板上绘制磁感线,引导学生掌握磁场的表示方法。
4. 讲解:讲解磁场对磁体的作用,如吸引和排斥现象,引导学生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
5.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磁铁在不同磁场中的行为,巩固对磁场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6. 讲解:讲解磁场强度和磁通量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磁场的基本规律。
7. 练习:让学生根据磁场强度和磁通量的公式进行计算,巩固对磁场基本规律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磁现象:磁体、磁极、磁性2. 磁场:磁感线、磁力线3. 磁场对磁体的作用:吸引、排斥4. 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强度、磁通量5. 磁场的基本规律:磁场强度、磁通量的计算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磁铁在磁场中的磁场强度和磁通量。
答案:磁场强度=磁场力/磁极面积;磁通量=磁场力×磁极面积/磁场方向的分量。
2. 题目:解释为什么磁铁会吸引铁屑。
教师集体备课教案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6min)〖师〗上几章我们学习了“电”的知识,知道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并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现象进行了解释,下面我们要学习一个与电联系非常紧密的现象,那就是“磁”现象,我们把这一章叫做电与磁。
(板书课题)大家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吗?1.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为了防范刺客,聪明的工匠们修建了奇特的阿房宫的北门,一旦有人身怀铁器,立刻就会被发现。
这是怎么回事呢?2.在加拿大东海岸,有一个神奇而令人生畏的世百尔岛,来往的船只只要一靠近它,不但指南针失灵,还会把船吸向海底,造成触礁沉没。
学习了今天这一课,我们就会明白中的原因了。
(板书课题)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一)磁现象(20min)1.磁体:有一种物体,本身就有吸铁的性质,我们把这类的物体叫做磁体。
(结合故事一)师生讨论、回答学生听讲、思考学生回答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利用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2.磁极:在磁体上,不同部位吸铁能力是不同的,我们把吸铁能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
磁体上一般有两个磁极。
【演示】条形磁铁对铁进行吸引,观察磁铁的不同部位所吸铁屑的多少。
【问题】磁铁的不同部位,对铁的吸引力是一样的吗?【结论】磁铁的两端对铁的吸引力大,中间小,所以我们把磁性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
【练习】有两根外形一样的钢棒,甲靠近乙的中间有吸引力,而乙靠近甲的中间则没有吸引力,试判断哪根钢棒有磁性,哪根没有磁性?3.磁体的指向性:【演示】把一个条形磁体用细线悬挂起来,发现它的一端总是指南,另一端总是指北。
于是人们根据这个现象,将磁体的两极进行命名:南极:磁体静止时指南的那一端叫做南极(S 极)北极:磁体静止时指北的那一端叫做南极(N极)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演示】把两块条形磁体的不同磁极互相靠近,观察它的转动情况。
【结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应用】检验物体是否是磁体的又一方法。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0章第1节——磁现象磁场一、教学内容1. 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如磁体、磁性、磁极等。
2. 磁场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如磁场线、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等。
3.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如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 磁场的实际应用,如磁卡、磁盘、磁悬浮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磁体和磁极。
2. 让学生理解磁场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能够绘制简单的磁场线。
3. 让学生掌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够解释一些磁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场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难点:磁场线的绘制,磁场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体、铁屑、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磁铁和铁屑的相互作用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磁铁为什么能吸引铁屑?磁铁的哪个部分吸引铁屑最多?2. 知识点讲解:(1)磁现象的基本概念:磁体、磁性、磁极。
(2)磁场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磁场线、磁感应强度、磁通量。
(3)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 例题讲解:(1)例题1:如图所示,AB是条形磁体的外部,OC是条形磁体的内部。
铁屑在AB、OC两区域分别分布情况是()。
A. AB区域铁屑较少,OC区域铁屑较多B. AB区域铁屑较多,OC区域铁屑较少C. AB区域和OC区域铁屑分布相同D. 无法确定答案:B(2)例题2:如图所示,两个磁铁分别放置在直角坐标系的x轴和y轴上。
求:(1) 点P1(2cm,3cm)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和方向;(2) 点P2(4cm,1cm)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和方向。
答案:(1) 点P1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5T,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2) 点P2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5T,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内。
4. 随堂练习:(1)填空题:① 磁体具有_____,能够吸引_____。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1《磁现象磁场》一、教学内容1. 磁现象的初步认识: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磁极的定义。
2. 磁场的概念:磁场的定义,磁场线的基本特点。
3. 磁场的表示方法:磁感线和磁性符号。
4. 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磁铁的作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现象,理解磁场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磁场的认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场的概念、磁场线的基本特点,磁场的表示方法。
难点: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磁场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屑、小铁钉、电流表、导线、电池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铅笔、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磁铁吸引铁屑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磁现象的兴趣。
2. 基础知识讲解:讲解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介绍磁极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磁场的概念。
3. 磁场线的画法:利用铁屑和小铁钉,演示磁场线的分布情况,讲解磁场线的基本特点。
4. 磁场表示方法:介绍磁感线和磁性符号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图形表示磁场。
5. 磁场对磁铁的作用:让学生用实验观察磁场对磁铁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
6.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讲解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让学生了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7. 实际应用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磁场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磁现象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磁极的定义2. 磁场磁场的定义磁场线的基本特点3. 磁场的表示方法磁感线磁性符号4. 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磁铁的作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磁现象的初步认识。
2. 解释磁场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3. 举例说明磁场对磁铁和电流的作用。
答案:1. 磁现象是指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磁极是磁铁的两个极点,分别是N极和S极。
2. 磁场是存在于磁铁周围的空间区域,磁场线是用来表示磁场分布的线条,磁场对磁铁有吸引和排斥作用,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第二十章电与磁第1节磁现象磁场一、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磁现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通过实验了解磁与磁、磁与电的相互作用,掌握电流磁效应现象。
使学生具有普遍联系事物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熟悉了解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及与之有关的自然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工作,收集课外的各种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
2、在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本节课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还原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参与。
3、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采用老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感知现象下的物理规律的普遍联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要让学生知道奥斯特的伟大在于揭示电和磁的联系,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
也让学生懂得看似简单的物理现象在它发现的最初过程中是如何的艰难。
2、通过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观点。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对磁的应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3、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一)磁现象:师:在初中我们已接触了一些磁有关的知识,生活中有哪些与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同学之间可互相讨论。
(因课前有准备,学生相对比较活跃,要充分把学生所知道的知识表述出来)师:对磁的认识和应用,早在我国古代就开始了多媒体投影补充说明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1、天然磁石(成分:Fe3O4 )2、司南的照片东汉王充在《论衡》中写道:“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3、磁悬浮列车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西起上海地铁龙阳路站,东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列车加速到平稳运行之后,速度是430公里/小时。
这个速度超过了F1赛事的最高时速,车厢里上下颠簸很小,左右摇摆得相对还大一些。
4、飞鸽依靠地磁场识路等从学生最熟悉的磁知识着手,引出磁的一些概念:1、磁铁吸引铁质物质2、实物投影指南针的指向磁性:磁体能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磁极:磁体中磁性最强的区域。
第二十章电与磁
第1节磁现象磁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简单的磁现象,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通过实验认识和理解磁场。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了解磁现象和磁场。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状况。
难点:磁场的理解。
三、教学资源准备
条形磁体、U形磁体、小车、小磁针、一元硬币、铁块、铜块、铝块、木块、塑料刻度尺、纸片、回形针、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课堂练习在图○1○2○3中标出的各
磁体的N、S极,在图④
⑤中标小磁针的N、S极。
在图○6中画出三条磁感
线的方向。
学生做练习,个别同
学展示自己答案。
加深
对知识点
的理解。
板书设计20.1磁现象磁场
一、磁现象
1、磁性磁体
2、磁极磁极的命名
3、磁化
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二、磁场
1、磁场的方向
2、磁感线的方向
3、磁感线的特点
作业布置
地球磁极突然反转将
会怎样?一场浩劫?远
古时期曾出现
按要求完成扩大视野,
关注生活。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20章第1节《磁现象磁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2)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2.过程与方法:1)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通过观察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3)通过感知磁场的存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认识磁场的存在,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感知磁场的存在,知道磁感线和地磁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是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的志向。
二、教学重点1.知道磁铁的指向性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知道什么是磁场、磁感线、地磁场和磁化。
三、教学难点1.磁场和磁感线的认识。
2.被磁化的钢针磁极的判断。
四、教学器材条形、蹄形磁体,铁、钴、镍片,铁屑,钢针,投影仪,投影片,挂图,微机,大头针,铁架台,细线,有关磁性材料的实物,图片(有些实验器材可布置学生自己准备),小磁针。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这是一个朋友在瑞典北部城市科罗娜(KIRUNA)旅游时拍到的照片,你知道这是什么自然现象吗?这就是传说中的极光,它是绚丽的、多变的、神秘的。
长久以来、人们除了感叹极光的美丽,也在不停的寻找极光出现的原因,国内外也有很多关于极光的神话传说。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才研究发现,这钟现象是和地球的磁场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磁现象。
(二)新课进行1.磁现象在小学的时候中,我们就了解了简单的磁现象,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哪些现象?学生发言,教师可以适时补充。
例如磁铁能吸引铁;指南针可以指南北,帮助人们辨别方向;小磁针指南北;两磁铁可以相吸,其中一个换另一头就相斥等等。
磁现象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第二十章第1节磁现象磁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二十章第1节的内容,即磁现象和磁场。
具体内容包括:1. 磁铁的基本性质:磁铁的两极(N极和S极)、磁性的强弱、磁铁的指向性。
2. 磁场的概念:磁场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它存在于磁体周围,并对磁体产生磁力作用。
3. 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的方向、磁场的强度、磁场的分布。
4. 磁场线:磁场线是用来描述磁场分布的一种图形表示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能够辨别磁铁的两极,了解磁性的强弱和指向性。
2. 让学生理解磁场的概念,能够描述磁场的基本性质。
3. 让学生掌握磁场线的绘制方法,能够通过磁场线来分析磁场的分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场线的绘制方法和磁场线的意义。
2. 教学重点:磁铁的基本性质、磁场的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铁屑、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磁铁的性质,尝试用磁铁吸引铁屑,引导学生发现磁铁的两极和磁性的强弱。
2. 知识讲解:讲解磁铁的两极、磁性的强弱和指向性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磁场的概念和磁场的基本性质。
3. 磁场线的绘制:讲解磁场线的绘制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绘制磁场线,并能够通过磁场线来分析磁场的分布。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磁场线的作用,学会利用磁场线来分析磁场的性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磁铁的基本性质:两极、磁性强弱、指向性。
2. 磁场的概念:磁场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存在于磁体周围,对磁体产生磁力作用。
3. 磁场的基本性质:方向、强度、分布。
4. 磁场线:描述磁场分布的图形表示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磁铁的两极是什么?磁性的强弱是如何判断的?(2)磁场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磁场的基本性质。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0章第1节磁现象磁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0章第1节磁现象磁场。
具体内容包括:1. 磁体的性质:磁体的两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 磁场的概念:磁场是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它对磁体和铁磁性物质有作用力。
3. 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具有方向性和强度。
4. 磁感线的概念:磁感线是用来描述磁场分布的一组曲线,它从磁体的北极出发,进入南极。
5. 磁感线的性质:磁感线是闭合的,不相交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体的性质,能够辨别磁体的两极。
2. 让学生理解磁场的概念,能够描述磁场的基本性质。
3. 让学生掌握磁感线的概念和性质,能够绘制简单的磁感线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磁感线的绘制,磁场的作用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屑、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磁铁吸引铁屑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磁铁的性质。
2. 讲解磁体的性质:讲解磁体的两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 讲解磁场的概念:讲解磁场是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它对磁体和铁磁性物质有作用力。
4. 讲解磁场的基本性质:讲解磁场具有方向性和强度。
5. 讲解磁感线的概念:讲解磁感线是用来描述磁场分布的一组曲线,它从磁体的北极出发,进入南极。
6. 讲解磁感线的性质:讲解磁感线是闭合的,不相交的。
7. 绘制磁感线:让学生用铁屑和磁铁在黑板上绘制磁感线,讲解磁感线的绘制方法。
8.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磁感线的绘制,判断磁场的作用力。
六、板书设计磁体的性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磁场的概念磁场是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它对磁体和铁磁性物质有作用力磁场的基本性质具有方向性具有强度磁感线的概念磁感线是用来描述磁场分布的一组曲线它从磁体的北极出发,进入南极磁感线的性质闭合的不相交的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磁体的两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0章第1节磁现象磁场一、教学内容1. 磁现象的定义和分类:磁性、磁极、磁化、反磁性等。
2. 磁场的概念:磁场、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磁场线等。
3. 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的方向、磁场对磁极的作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等。
4. 磁场的测量:磁感线、磁感应强度、磁场方向等。
5. 磁场的应用:电动机、发电机、磁悬浮、磁共振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掌握磁场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的测量方法。
2. 教学重点:磁场的定义,磁场对磁极和电流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磁铁、铁屑、电流表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盒、实验报告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磁铁的吸引作用,引出磁现象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讲解磁性的定义,介绍磁极、磁化、反磁性的概念。
(2)讲解磁场的定义,介绍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磁场线等概念。
(3)讲解磁场的基本性质,通过实验演示磁场对磁极和电流的作用。
(4)讲解磁场的测量方法,介绍磁感线、磁感应强度、磁场方向等。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磁场的基本性质和测量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磁场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磁现象:磁性、磁极、磁化、反磁性2. 磁场:磁场、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磁场线3. 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磁极的作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4. 磁场的测量:磁感线、磁感应强度、磁场方向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用所学知识解释磁铁吸引铁屑的原理。
答案:磁铁具有磁性,能够产生磁场,铁屑被磁化后,在磁场的作用下被吸引。
2. 题目:请简述磁场的基本性质。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1磁现象磁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20章的第1节磁现象和磁场。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磁体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的绘制以及磁场的性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体的性质,能够说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使学生掌握磁场的概念,能够理解磁感线的绘制及意义。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的绘制及意义。
难点:磁场的性质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屑、坐标纸、直尺、圆规等。
学具:笔记本、笔、三角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师用磁铁吸引铁屑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磁铁具有什么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怎样的。
2. 知识讲解:介绍磁体的性质,讲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磁场的概念,并介绍磁感线的绘制方法及意义。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如磁铁在固定位置附近的作用范围,磁场的方向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磁场的性质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磁体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的绘制及意义、磁场的性质等。
七、作业设计1. 请用语言描述磁铁的性质,并画出磁铁的磁感线。
答案: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磁性材料的性质,磁铁有两个磁极,分别是南极和北极。
磁感线从南极出发,回到北极。
2. 请解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画出两个磁铁相互作用的情景。
答案: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两个磁铁相互作用的情景可以是:同名磁极相互推开,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磁铁吸引铁屑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磁体的性质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在讲解磁场时,采用示例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磁场的概念及磁感线的意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1节《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磁体和磁性:介绍磁体的定义、分类以及磁性的基本概念。
2. 磁极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讲解磁体的两个极——南极和北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 磁场的概念:通过磁场线来描述磁场的分布,让学生理解磁场的概念。
4. 磁场的性质:介绍磁场的方向和强度,以及磁场对磁体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体、磁性、磁极和磁场的概念,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体和磁性的基本概念,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场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磁场线的绘制和理解,磁场对磁体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体(条形磁铁、蹄形磁铁)、铁屑、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绘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磁现象,如磁卡、磁盘等,引发学生对磁性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磁体、磁性、磁极和磁场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演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现象。
4. 讲解:讲解磁场线的概念,并通过示教板或多媒体动画展示磁场线的分布。
5. 练习:让学生根据磁场线的分布,判断磁体在某一位置的受力情况。
六、板书设计1. 磁体和磁性2. 磁极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3. 磁场和磁场线4. 磁场的性质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题(1)磁体有两个极,分别是南极和北极。
()(2)同名磁极相互吸引,异名磁极相互排斥。
()(3)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
()(4)磁场线的分布可以直观地表示磁场的强度和方向。
()2. 题目:选择题(1)下列哪个物体不具有磁性?A. 铁屑B. 磁铁C. 钴D. 铜(2)当两个磁极相互靠近时,如果它们是同名磁极,那么它们会()A. 相互吸引B. 相互排斥C. 无相互作用D. 无法确定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磁体、磁性、磁极和磁场的基本概念。
教案: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20.1磁现象磁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20.1节磁现象磁场。
本节课主要介绍磁现象和磁场的基本概念,包括磁体的性质、磁极的定义、磁场的表示方法以及磁感线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现象和磁场的基本概念,知道磁体的性质和磁极的定义。
2. 让学生掌握磁场的表示方法,能够画出简单的磁感线。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现象和磁场的基本概念,磁体的性质和磁极的定义。
难点:磁场的表示方法,磁感线的画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屑、黑板、粉笔、幻灯片。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磁铁和铁屑的互动,引发学生对磁现象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磁体的性质: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磁性材料的性质。
(2)磁极的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称为磁极,分为北极和南极。
(3)磁场的表示方法:用磁感线表示磁场,磁感线从磁体的北极出发,回到南极。
(4)磁感线的概念:磁感线是用来表示磁场分布的线条,它的方向表示磁场的方向,密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3. 例题讲解:利用幻灯片展示例题,讲解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让学生理解磁感线的画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磁感线的画法,画出不同形状磁体的磁场分布图。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磁现象和磁场的基本概念,磁体的性质和磁极的定义,以及磁场的表示方法和磁感线的画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磁现象磁场板书内容:1. 磁体的性质:吸引铁、钴、镍等磁性材料。
2. 磁极的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分为北极和南极。
3. 磁场的表示方法:磁感线。
4. 磁感线的概念:表示磁场分布的线条,方向表示磁场方向,密度表示磁场强弱。
七、作业设计磁体形状:条形、蹄形、球形。
2. 答案:(1)条形磁体:磁场分布图呈直线,从北极到南极。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二十章第1节磁现象磁场教案第1节磁现象磁场教材解读本节课是《电与磁》的第一节课,主要内容是一些关于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及磁性实质的知识,它是学习电流的磁场和以后学习无线电技术的基础。
教材首先由历史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物理知识的探究之中,进而认识抽象的磁场及磁感线等知识,让学生亲身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较为抽象,学生较难认识和理解,所以做好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通过实验概括出物理概念或规律,是本节的重点和关键。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新课推进】一、磁现象提出问题:古代的司南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呢?1.磁体多媒体展示课件图片:各种各样的磁体。
归纳:磁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2.磁极演示实验(或多媒体展示课件图片):磁极。
探究归纳:①磁体上吸引能力最强的两个部位叫磁极。
每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②能够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南极或S极,指北的那个磁极叫北极或N极。
3.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演示实验(或多媒体播放视频):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探究归纳: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演示实验(或多媒体播放视频):磁化。
探究归纳:一些物体在某些条件下可以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
多媒体播放视频:简单的磁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磁场过渡设问:没有接触的磁体间也可以发生相互作用,那磁体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是靠什么来产生的呢?1.磁场和磁场方向演示实验:研究磁场的方向。
(教材P121)(或多媒体播放视频:磁场方向。
)探究归纳:①磁体周围存在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称为磁场。
②磁场就像空气一样,它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
③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2.磁感线过渡设问:磁体周围的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那我们如何认识它呢?演示实验或播放视频文件:磁感线。
第二十章第1节磁现象磁场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磁体、磁极的概念;
2. 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 知道磁化现象;
4. 知道磁场, 会用磁感线形象地描述磁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实验现象和信息汇总的能力;
2. 通过实验感受磁场的存在,经历描述磁场的方法,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体会到学习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知道磁体的指向性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2、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得出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
1、学生实验器材: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小磁针、木块、铁块、铝块、铜块、铁粉、
五角硬币、一角硬币、透明胶片、记号笔。
2、教师演示器材: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小磁针、矿泉水瓶、一角硬币、磁性戒指、
水盆、泡沫、木条、记号笔、铁粒板、立体磁感线演示仪。
四、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磁现象磁场
一、磁体
1、磁性
2、磁极:N极、S极
3、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4、磁化
二、磁场
1、磁场的方向:
2、磁感线:北出南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