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媚 “郁郁青青”“皓”
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有 何目的?
“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目的: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与“古仁人之心” 作对比,引出下文,突出全文的主旨。
”二者“的不同点是什么?相同点又是什么? 不同点:一喜一悲。 相同点:以物喜,以己悲。
整体感知
1.利用工具书,结合文下注释,结合语境,扫清 阅读障碍。 2.熟读课文,把握停顿节奏,读出感情,读 熟 内容。
作记缘由
背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记叙 缘由:属予作文以记之
洞庭湖全景:“衔远山,吞长 描写 本
江……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文
岳 阳
巴陵胜状 览物情异
(过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表 达
写作背景
范仲淹的好友滕子京,在庆历三年被贬至岳州,虽励
精图治,政通人和,重修岳阳楼。滕子京请范仲淹为 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 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 《岳阳楼记》。可在庆历六年恢弘壮美的岳阳楼重建
落成之日时,云“落其成,待痛饮一场,凭栏大恸十 数声而已”。可见他心绪不佳,而此时又被贬谪在邓 州的范仲淹在收到好友《求记书》后,在肯定好友政 绩的同时,其实是在以 个人旷达的心胸抱负安慰好友。
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加强气势,形容水大 流急,既绘声、又绘形。
气象万千: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
横: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
——炼字
这一节的写景在全文中的作用: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承上启下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景物之“异”和感受之“异” 为结尾的议论作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