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哲学与人生第二课第一节《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发展》讲课稿 -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7
2020哲学与人生第二课第一节《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发展》讲
课稿-
《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发展》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发展》。
下面,我将围绕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主要方面说一说这堂课。
一、说教材
1.首先我要说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发展》内容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哲学与人生》课中第一单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论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的重点内容。
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的观点,引导学生体会人生必须敢于行动、善于行动,才能创造出成功的人生。
从哲学知识角度看,坚持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是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本质是物质的要求,人生贵在行动的重要哲学依据。
从解决人生问题的出发点上来说,本课的核心内容是人生行动决定人生发展,人生贵在立即行动,帮助学生明确要珍惜生命,增强自觉行动的效率,为帮助学生走好人生路、实现成功的人生奠定理论基础。
2.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本课教材的理解,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物质运动有关知识,了解人生行动的特点、意义,了解人生行动的制约因素,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
做起,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积极的行动构筑辉煌的人生。
1。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课题: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运动及规律的有关知识,了解人生行动的特点、意义,了解人生行动的制约因素,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2.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行动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增强行动效率。
3.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积极的行动构筑辉煌的人生。
教学重点:1. 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2. 敢于行动,善于行动教学难点:1.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2. 人生存在于行动中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课堂讨论、谈话法等教学时数:理论学时2学时教学过程:一、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发展1、人生发展不能光说不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需要我们为此付出努力,付出实际行动。
如果光说不做,而不付出行动,那么任何目标和理想都不可能实现。
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的定义。
运动是绝对的。
提问:“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教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形象地说明了物质运动的哲学原理。
恩格斯曾评价说:“这个原始的、朴素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来的: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
”提问:刻舟求剑的错误在哪里?教师: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应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3、人生贵在立即行动(1)立即行动,是对自己生命的珍惜(2)要立即行动,就要敢于行动,不拍失败(3)敢于行动,就要做到选择决断之勇、克服困难之勇和坚持到底之勇(4)敢于行动,还要求我们做到善于行动二、把握客观规律善于行动1、敢于行动不等于成功行动(1)敢于行动并非一味地冒险蛮干,行动需要有明确的目的,恰当的方法和条件(2)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善于寻找做事的方法和发现事物运动的规律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第一单元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运动第一讲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发展【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介绍物质运动与人生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意识到人生也需要行动,通过积极的行动实现自己的人生发展。
【教学重点】1、理解物质运动与人生运动的概念;2、意识到人生需要积极的行动;3、探讨如何通过积极行动实现自己的人生发展。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人生贵在立即行动的思想;2、如何引导学生将行动贯穿于自己的人生规划中。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互动探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简单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2、提问:你们觉得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
二、讲解(15分钟)1、介绍物质运动的概念:物质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之一,它是物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运动变化。
2、介绍人生运动的概念:人生运动是指人类社会和个人在历史时期中发生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变化。
3、讲解人生发展不能光说不动的道理,引导学生意识到人生需要积极的行动才能实现发展。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提供一个案例:一个想要成为演员的学生,但是一直没有付诸行动。
2、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分析该学生未付诸行动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帮助他付诸行动。
四、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发展(25分钟)1、引导学生探讨如何通过积极行动实现自己的人生发展,如何将行动贯穿于自己的人生规划中。
2、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总结出实现人生发展的方法,并结合自身经历分享。
五、课堂总结(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醒学生注意在今后的人生中贯彻立即行动的思想;2、提醒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积极行动实现自己的人生发展;3、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介绍物质运动和人生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意识到人生需要行动才能实现发展。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探讨如何通过积极行动实现自己的人生发展,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生贵在立即行动的思想。
《哲学与人生》【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说课稿陇县职业教育中心贺林科《哲学与人生》【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与反思几个方面展开。
一、说教材《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是高教版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的第二个课题。
全书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把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贯穿始终,把引导学生如何做人、走好人生路作为落脚点。
第一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为指导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其侧重点是“如何通过积极行动,脚踏实地地走好人生路”,着重阐述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引导学生要敢于行动、善于行动,人生行动要遵循客观规律。
因此,本节课在本章和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因此,在对教材结构和内容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 、认知: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物质运动的规律性的基本观点;理解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行动,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积极行动、尊重规律,脚踏实地3、运用:把握客观规律,做一个勇于行动,善于行动的人。
依据大纲要求和对于人生的指导意义,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物质在运动中存在教学难点:人生存在于行动中二、说教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本课知识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音乐、动画、图片、名言等资料,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课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创设积极民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主动获取知识,还课堂于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最终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运用于生活中。
三、说学法1、学情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尚未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在正确对待并开展人生行动方面,还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
第一单元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课堂教学安排
课堂小结显示:全球每年有210亿吨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有50亿吨
矿物变成燃料粉尘、烟雾,有毒气体滞留在大气中,有几百
万吨氟利昂挥发升腾到天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温室效应
加剧、酸雨等异常气候。
提问:
1.分析“杞人忧天”的错误。
2.“杞人忧天”是“庸人自扰”,今日之忧“天”却不再
是无稽之谈,为什么?
学生讨论:(略)
教师:1.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局限,“杞人”对宇宙产
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正确的认识,他的担忧是多余的、
毫无根据的。
2.人类在对自然界加以利用和改造时,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
的“胜利”,忽视了对自身行为的控制和调节,因而违背了自
然规律,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课堂小结]
对照板书总结
<课堂活动>
<思考题>
南极大地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冰
棱。
企鹅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
如何从水中上岸?聪明的企鹅是在将要上岸之时,从海面扎
入海中,拼力沉潜,一直沉潜到适当的深度,借用水的浮力,
迅猛向上,落于陆地之上。
企鹅的沉潜是为了蓄势,积聚破
水而出的力量,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我们应该如何在逆境中行动?
案例讨论
回顾总结。
讲授过程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付诸行动,才能实现人生的目标。
(播放邓亚萍的故事)邓亚萍,河南郑州人,前中国女子乒乓球队运动员,1983年入河南省队,1988年被选入国家队,1997年退役后进修个人学业;其运动生涯中,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邓亚萍是第一个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球手,曾获得4枚奥运金牌,被誉为“乒乓皇后”,是乒坛里名副其实的“小个子巨人”。
邓亚萍与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忘年之交的故事曾被传为佳话。
邓亚萍是2001年北京申奥团成员之一,北京申奥形象大使;2009年4月16日,邓亚萍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
2010年9月26日,邓亚萍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兼人民搜索网络股份公司总经理。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身为体育教练的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
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
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拍换成了铁拍。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理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她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
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如果亚运会、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冠军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满贯,那么取得清华学士学位、诺丁汉大学硕士毕业和剑桥博士毕业,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项大满贯。
”——邓亚萍邓亚萍1997年退役进入清华大学,2001年拿下学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英国讲授过程纬49度上,您每昼夜要跑数万公里。
假如您喜欢看沿路的美好景致,就请您打开窗帘,尽情地欣赏星空的美丽吧!”这个故事就是说明一个道理,物质是运动的,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因为物质是主体,而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哲学与人生》第二课教案第一篇:《哲学与人生》第二课教案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物质运动及规律的有关知识,了解人生行动的特点、意义,了解人生行动的制约因素,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生行动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增强人生行动的效率。
3.运用: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积极的行动构筑辉煌的人生。
【教学重点】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教学方法】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共2课时,第1学时。
【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温习教材。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案例1:(多媒体展示)视频《汶川地震》5月12日,四川发生特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利用国家地震台网的实时观测数据,速报的震级为里氏7.8级。
根据国际惯例,地震专家利用包括全球地震台网在内的更多台站资料,对这次地震的参数进行了详细测定,据此将震级修订为里氏8.0级。
据初步调查统计,此次地震最大烈度达11度,破坏特别严重的地区超过10万平方公里。
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是四川省北川、什邡、绵竹、汶川、彭州等地,灾区涉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地。
四川特大地震5月15日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召集国内权威专家,对四川特大地震进行“会诊”,初步形成三个结论。
一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地震。
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二是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
第一,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
第二,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
第三,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发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发展》。
下面,我将围绕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主要方面说一说这堂课。
一、说教材1.首先我要说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发展》内容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哲学与人生》课中第一单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论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的重点内容。
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的观点,引导学生体会人生必须敢于行动、善于行动,才能创造出成功的人生。
从哲学知识角度看,坚持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是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本质是物质的要求,人生贵在行动的重要哲学依据。
从解决人生问题的出发点上来说,本课的核心内容是人生行动决定人生发展,人生贵在立即行动,帮助学生明确要珍惜生命,增强自觉行动的效率,为帮助学生走好人生路、实现成功的人生奠定理论基础。
2.说教学目标根据对本课教材的理解,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物质运动有关知识,了解人生行动的特点、意义,了解人生行动的制约因素,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积极的行动构筑辉煌的人生。
(3)情感与态度目标:学生懂得人生行动决定人生发展,人生贵在立即行动,充分发挥人生行动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增强人生行动的效率。
3.说教学的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人生贵在立即行动。
确立依据:这是第一课时的落脚点,也是运用辩证法的矛盾观点来解决人生问题的有机结合点。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产生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对待人生矛盾,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
积极的态度有利于化解矛盾,消除对立,从而在解决矛盾中推动人生发展;而消极态度,因为害怕矛盾,所以会掩盖矛盾,回避现实,把结果归结为命运不济,消极听从命运的安排。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正值青春期,在人生发展中有许多烦恼、困惑,如何引导学生用矛盾分析法来正确面对和解决人生中的各种问题就成为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确立依据:事物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互相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这是因为事物内部有差别和不同,矛盾双方在力量上不均衡,二者的斗争必然会引起事物的自身调整、变化和发展,又由于矛盾的双方在一个事物的统一体内,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斗争导致转化,转化是斗争的结果。
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由于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健全,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二、说学情中职生正值青春期,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突出、独立精神的加强,认知水平也有很大提高,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能力、对事物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创造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可能达到较高级的水平;情感变得丰富细腻;意志力逐渐成熟。
但知识基础比较薄弱,部分中职生有失落和自卑感,个别中职学生惰性和厌学心理较重,感恩心和责任感不强等。
由于他们生活经验有限,看事物做事情,往往不能从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出发,从而不能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从而影响学生的成长和人生发展。
三、说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选择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谈话讨论法”、“欣赏图、读名言、读故事情境教学法”、片“分析探究法”等。
使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哲理,再结合实际生活谈论明白道理,在分析探究中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四、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作用,所以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以谈话交流、分析探究、概括总结为主要形式的学法:“谈话交流学习法”、“情景感知总结法”、“分析探究学习法”。
五、说教学过程现在,我将通过引思明理,导入新课带领大家进入我的课堂。
(一)导入新课,引思明理:(约2分钟)本节课一开始,我会用看漫画“一万个零不抵一个一”来导入新课。
思考:漫画“一万个零抵不上一个一”给我们什么人生启迪?人生发展不能光说不动,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发展。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趣课堂,设置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引导学生思索归纳出:人生发展不能光说不动。
(二)谈话交流、合作研讨、分析材料、读名言和故事、讨论交流、感悟情景,懂得哲理(20)1. 读故事,懂道理:读《农夫甲与农夫乙》的故事,谈谈自己看法。
他们的愿望是什么?他们怎么做的?(指学生谈谈看法)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任何目的和理想的实现都必须付出实际的行动才可能成为现实。
不同的行动结果不同,人生行动决定人生发展。
举例说一说你生活中又拖延吗?以后该怎样做?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连串行动构成的,积极行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促进人生发展。
2.读名言和诗句,明事理:读并补充名言和诗句年年岁岁花相似,___________;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________;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______;赵翼:李杜诗篇百口传,______;江山代有才人出,___说说上述名言诗句体现了物质和运动的什么关系?(不可分、事物都是运动的)任何物质都在运动之中,不运动的物质根本不存在,行动是人特有的运动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3.欣赏图片,深刻理解:物质的运动欣赏宇宙、基本粒子、人类及社会发展、动物和植物的变化、运动的图片,感悟: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就是哲学上所将的运动。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的。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凡是运动,都有物质作为它实在的基础和承担者,没有物质的运动和没有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思议的。
4.讨论、明理:(1)《刻舟求剑》的人错在哪里?物质的运动有明显的,也不不易觉察的,如“稳如泰山”、“恒星”物质运动也有某种静止的状态和稳定的形式,但这种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而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2)谈话交流,悟道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时间?(大约24小时,365天)。
地球体积是1.08乘以10的12次立方千米,人要活100岁去世了,生命运动的时间就是100年,一个人大概体积是半个立方米,任何物质的运动都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和占用一定的空间,物质的运动是在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物质运动必须一时间和空间为条件。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一维性)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
(三维性)我们经常说人是高等动物,人作为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人也一样在运动中存在发展,人在社会中生存,有目的有意识地改变自己,改变世界,我们把这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运动过程叫人的行动或人生行动,人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生行动,人在行动中塑造自己,在行动中发展,在行动中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
人生行动以生命运动的时间为尺度,人生很短暂,我们要珍惜生命,立即行动,谋求人生发展。
5.读材料,懂得怎样做:学生齐读20页材料,谈谈你的想法。
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人生的有限时间,积极行动,立即行动。
要立即行动,就要敢于行动,不怕失败。
6.理论联系实际,讨论:立即行动要怎么做呢?要学会选择,敢于行动,就要做到选择决断之勇;要准备好吃苦克服困难,要做有克服困难之勇;要持之以恒,要有坚持到底之勇。
比如把目前最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列出来:爱玩游戏晚上睡的晚,白天上课瞌睡,耽误学习;失恋了;不爱学习;针对这几个问题,看哪一个是最先要解决的,不爱学习,分析原因,人生没目标,根据实际树立一个人生理想,比如是升学(高职),为实现目标,调整自己,把手机放家里,周末玩一下,这样就保证了学习效果。
学生时期主要任务是学习,同学之间要正常交往,或许将来你有想要的更好的人相伴一生。
上课玩手机,手机被老师收了,怎么办?英语学的不好,怎么办?敢于行动,还要求我们要善于行动,发现事物的规律,掌握行动的方法,才能使行动获得成功。
结语:播种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成功。
建功立业的秘诀就是:立即行动!只要你活着,当“立即行动”这个暗示从你的下意识心理闪现到你的有意识心理,要你去做你所应当做的事时,你就该立即行动,并坚持到底,这可以使你成为一位卓越的成功人士。
成功的秘诀就是“行动”。
自我发动法则实际上就是一句自我激励警句:“立即行动!”无论何时,当“立即行动”这个警句从你的下意识心理闪现到有意识心理时,你就该立即行动。
(四)拓展延伸,体验践行(约5分钟)设计意图:引导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积极勤奋,人生贵在礼记行动。
——如果你想锻炼身体让身体更加强壮,请从今日开始,立即行动!——如果你想读一本文学书籍提高文学修养,请从今日开始,立即行动!——如果你想成为一名营销专家,请从今日开始准备,立即行动!——如果……请从今日开始,立即行动!结语:播种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成功。
建功立业的秘诀就是:立即行动!只要你活着,当“立即行动”这个暗示从你的下意识心理闪现到你的有意识心理,要你去做你所应当做的事时,你就该立即行动,并坚持到底,这可以使你成为一位卓越的成功人士。
成功的秘诀就是“行动”。
自我发动法则实际上就是一句自我激励警句:“立即行动!”无论何时,当“立即行动”这个警句从你的下意识心理闪现到有意识心理时,你就该立即行动。
各位老师,本节课我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采用了以上教学方法,力求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愿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积极行动,勤奋刻苦,获得人生成功。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