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货物的分类和代码
- 格式:ppt
- 大小:351.00 KB
- 文档页数:33
商品分类[中国对外贸易指数编制说明]海关总署按协调编码制度( HS )分类,分为 HS4 位编码指数和 HS2 位编码指数;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ITC ),初级产品、工业制品两大项及下一级子项分别计算其指数;按广义经济分类( BEC ),分为消费品、中间品和投资品 ;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分为农林业、采掘业、制造业等。
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 缩写 HS ,是在《海关合作理事会分类目录》( CCCN )和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ITC )的基础上,参酌国际间其他主要的税则、统计、运输等分类目录制定的一个多用途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目录。
2002 年版《协调制度》有 22 类 99 章。
货物按其加工程度,依原材料、未加工产品、半成品和成品的顺序排列。
例如,活动物在第 1 章,动物生皮和皮革在第 41 章,而皮鞋在第 64 章。
章内和品目内也同样按此排序。
我国从 1992 年开始采用《协调制度》编制对外贸易统计,并根据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实际情况,在《协调制度》原 6 位编码的基础上增加了第 7 位和第8 位编码,以便计税、统计及贸易管理。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 ,缩写 SITC) , 由联合国统计局主持制订、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审议通过、联合国秘书处出版颁布 , 旨在统一各国对外贸易商品的分类统计和分析对比。
SITC 采用经济分类标准,按照原料、半制品、制成品顺序分类,并反映商品的产业来源部门和加工阶段。
SITC 第 3 版采用 5 位数编码结构,把全部国际贸易商品按经济类别划分为 10 大类:食品和活动物,饲料和烟草,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矿物燃料、润滑油和相关原料,动植物油、脂及腊,化学和相关产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和运输设备,杂项制品,未分类的商品。
第一章货物(商品)的分类通过学习,理解货物分类的概念、意义和原则;掌握货物的分类及内容;掌握货物目录的概念及主要货物目录;了解货物标准分类代码、常用编码方法。
第一节货物分类的概念、意义和原则一、货物分类的概念货物的品种繁多,特征各异,使用性能各不相同。
科学的分类方法应适应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一)分类的概念和基本要求货物、材料、物质、现象乃至抽象概念等都是概括一定范围的集合总体。
这种将集合总体科学地、系统地划分称为分类。
(二)货物分类的概念为了一定目的,满足某种需要选择恰当的分类标志,将货物划分为不同的大类、类别、组别、品目,乃至品种、规格、花色。
这种科学地、系统地将货物逐次划分为不同类、组,称为货物分类。
二、货物分类的重要意义按照货物的性质或其他特性将货物划分为不同的类别,这种有系统的划分称为货物分类。
货物分类,一般是将货物分成大类、品目、小类、品种、纲目等。
三、货物分类的基本原则(一)货物分类的基本要求1)明确货物的分类对象所包括的范围。
2)提出货物分类的目的和要求。
3)选择适当的货物分类特征。
货物特征的选择必须满足分类目的要求,同时使不同类别货物具有本质的区别。
(二)选择货物分类特征的一般原则1)必须满足分类的目的和要求。
2)各类货物能有显著的本质区别。
3)能概括规定范围内的所有货物,并有不断补充新货物的余地。
4)每个货物只能限定在一个类别之内。
5)货物分类采用独有的特征,不能同时采用相互矛盾的两种或多种特征进行分类。
6)须有能说明货物特征的基础标志,并能从本质上划分出各类货物之间的明显区别。
7)在同一类货物中,不准同时采用两种或多种标志,也不能随便更换标志。
第二节货物的分类一、按货物装卸搬运方式分类(一)散装货物散装货物简称散货,以重量承运,是无标志、无包装、不易计算件数的货物,以散装方式进行运输。
(1)散装固体货(2)散装液体货(二)件装货物件装货物简称件货,以件数和重量承运,一般批量较小、票数较多,称为件杂货或杂货。
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分类代码2001年12月《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分类代码》说明为科学、准确地掌握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信息,做好出入境检验检疫业务统计分析工作,方便业务部门对出入境货物进行分类管理,我们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编制了《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分类代码》。
本分类代码的编制是根据检验检疫业务管理需求为主要分类原则,收录了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类和特殊货物类,共分为13章151品目4320个编码,同海关《HS编码》建立对应关系。
本分类代码共有五级,一级两位,共十位。
前四级由国家局负责定义和解释,第五级由各直属检验检疫机构自行定义和解释,报国家质检总局备案。
第一级(一至二位)称为“章”,第二级(一至四位)称为“品目”,第三级(一至六位)称为“子目”,第四级(一至八位)称为“细目”,第五级(一至十位)称为“详目”。
本分类编码的归类应遵循以下规则:货物的归类,应按章、品目、子目、细目的注释确定;列名比较具体的品目,优先于列名一般的品目;根据上述规则无法归类的货物,应归入与其最相似货物的品目。
2001年12月目录第一章动物 (1)品目0101 饲养哺乳动物类 (1)品目0102 野生哺乳动物类 (1)品目0103 饲养禽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品目0104 野生禽鸟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品目0105 两栖动物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品目0106 爬行动物类 (1)品目0107 鱼类 (1)品目0108 甲壳动物类 (2)品目0109 软体及其它水生无脊椎动物类 (3)品目0110 动物繁殖材料类 (3)品目0199 其它动物类 (4)第二章动物产品 (5)品目0201 动物内脏及杂碎类 (5)品目0202 非种用鲜蛋及非食用蛋品类 (8)品目0203 非食用性乳品类 (9)品目0204 动物水产品类 (9)品目0205 动物油脂类(非食用) (11)品目0206 动物骨、蹄、角类 (11)品目0207 动物粉及动物源性饲料类 (11)品目0208 动物皮张类 (12)品目0209 动物鬃毛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报关员商品编码归类笔记1. 前言作为一名报关员,商品编码的归类是我们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正确的商品编码归类可以确保进出口货物的合规性,避免因错误归类而导致的罚款和其他法律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商品编码归类知识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概念和方法,帮助报关员进行商品编码的准确归类。
2. 商品编码的重要性商品编码是一个表示特定商品属性的标识符。
它由一系列数字和字母组成,通常根据国际公认的标准进行编制。
在国际贸易和海关申报中,正确的商品编码可以准确地描述货物的特性、用途和分类,有助于海关官员对货物的监管和管理。
正确的商品编码还可以帮助企业遵守相关法规和法律要求,提高进出口操作的效率。
3. 商品编码的分类体系商品编码通常遵循一定的分类体系,以便更好地区分不同类型的商品。
国际上最为常用的商品编码分类体系是国际贸易商品描述和编码系统(简称HS编码)。
HS编码由世界关贸组织(WTO)制定和维护,旨在统一全球范围内的商品编码标准。
它采取了一种层次化的方式进行分类,共分为21个部门,每个部门又分为若干类、组、亚组和项。
在进行商品编码归类时,我们需要参考HS编码的相关规定和说明,根据商品的特性和用途进行逐层归类,直至确定最精确的编码。
4. 商品编码归类的技巧4.1 了解商品的基本特征在进行商品编码归类时,首先要了解商品的基本特征。
这包括商品的用途、材质、功能、成分、结构等方面的信息。
只有对商品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进行归类。
4.2 查阅HS编码手册HS编码手册是商品编码归类的权威参考工具。
它包含了所有商品编码的详细规定、说明和示例。
报关员在进行商品编码归类时,应及时查阅HS编码手册,以确保归类的准确性。
4.3 寻求专家建议对于一些复杂的商品,我们可以寻求专家的建议和帮助。
有些行业协会或机构设有专门的商品编码咨询服务,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困难问题。
4.4 及时更新商品编码信息商品编码是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等因素不断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