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体格测评
- 格式:ppt
- 大小:3.18 MB
- 文档页数:91
儿童体格测量和评估常规
儿童体格测量和评估是评估儿童生长和发育状况的一种方法,通过测量和评估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指标来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健康发展情况。
儿童体格测量和评估的常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身高测量:使用身高测量仪测量儿童的身高,通常要求儿童站立在直立测量仪上,头部贴紧仪器的垂直板,将测量仪滑动到头部顶端。
2. 体重测量:使用体重计测量儿童的体重,要求儿童脱掉外衣、鞋袜,站立在体重计上,保持平衡和放松状态,记录下体重数据。
3. 头围测量:使用软尺或测头带测量儿童的头围,将测量工具围绕儿童额头和后脑勺两侧,位置应在眉弓和耳垂的水平线上,记录下头围数据。
4. 胸围测量:使用软尺或胸围计测量儿童的胸围,测量位置应位于乳头水平线上,在儿童呼吸自然时将测量工具围绕胸部最突出的点,记录下胸围数据。
5. 生理发育评估:通过观察儿童的生理特征,如第二性征的发育情况(如乳房发育、性器官发育等),来评估儿童的生理发育状况。
6. 运动发育评估:通过观察儿童的运动能力和发育情况,如平衡、协调能力、
行走、跑步等,来评估儿童的运动发育状况。
7. 智力发育评估:通过智力测验和认知能力测试,评估儿童的智力发育水平,如注意力、记忆力、直觉能力等。
儿童体格测量和评估常规可以帮助医生和健康专业人员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婴幼儿体格发育指标的意义及测量常用的体格发育指标有体重、身长(高)、头围等。
一、体重:体重是近期营养状况的指标,容易被家长理解,也容易测量。
婴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千克,1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3千克),是出生后体重增长的第一个生长高峰期;2岁时体重约为12千克;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增长减慢,每年约长2千克。
小儿体重可按以下公式粗略估计。
1-6月: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7(千克)7-12月: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5(千克)2岁~青春期:体重(千克)=年龄×2(千克)+8(千克)体重测量方法:0~3岁用婴儿磅秤,3岁以上小儿用杠杆式体重称。
测量前,小儿应排大、小便,脱鞋、袿、帽子和外面的衣服。
婴儿卧与称盘中,1-3岁可采用坐位测量。
二、身长(高)身长(高)指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是营养状况的远期指标。
身长(高)的增长规律与体重相似。
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出生时平均生长为50厘米,1岁时生长约为75厘米;2岁时身长约85厘米;2岁以后身高每年增长5-7厘米。
2岁~青春期身高粗略估计为:身高(厘米)=年龄×7+70(厘米)。
身高测量方法:3岁以下小儿取卧位。
小儿去鞋袜,仅穿单裤,仰卧于量床底板中线上,家长固定小儿头使其接触头板。
测量者位于小儿右侧,左手按住两膝,使两下肢互相接触并贴紧底板,右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两侧足跟,读数。
3岁以上小儿和青少年量身高取立位。
三、头围头围的测量在2岁以内最有价值。
头围的增长与脑和颅骨的生长与双亲的头围有关,出生时头相对大,平均32~34厘米,1岁时头围约为46厘米;2岁时头围约48厘米;2~15岁头围仅增加6~7厘米。
较小的头围常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快往往提示脑积水。
头围测量方法:小儿取立位、坐位或仰卧位,测量者立于被测者之前或右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右侧齐眉弓上缘处,软尺从头部右侧经过枕骨粗隆最高处而回至零点,软尺应紧贴皮肤,左右对称,长发者应先将头发在软尺经过处向上下分开。
世界卫生组织0-6岁儿童体格心智发育评价标准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能自己叠纸飞机。
♦能以画想象的各种东西为乐。
♦能研究飞机的叠法和飞法,使飞机飞得高。
♦喜欢捕捉昆虫。
♦能用椅子、积木堆成床和沙发。
♦能把看过的东西画出来。
♦在打秋千时能一会儿站起,一会儿坐下。
♦站着荡秋千能荡得很高。
♦能骑带辅助轮的自行车。
-LJ_I Am 八岁组♦能两个人对着打秋千。
♦能几个孩子一起玩接力赛。
能一个人跳绳。
精品文档♦踢毽子能一口气踢十次左右。
♦能和小朋友分两组进行接力赛和摔跤。
♦能在脚手架上互相追逐。
♦能在低单扛上前翻跳下。
♦能在平衡木上与小朋友打闹。
♦能从吊环上跳下。
♦能用长绳跳大小网花。
♦喜欢看地图和地球仪。
♦能锯木头。
♦能用画笔作画。
♦能自己放唱片。
♦能自己做简单的标本正常儿童大运动发展年龄顺序-儿童成长测评精品文档大运动1个月俯卧时能稍稍把头抬离床面瞬间。
2个月俯卧时能将头抬离床面,与床面呈45角3个月抱直时头稳定,双腿空踢有劲。
4个月俯卧时头与床面呈90 ,眼能朝前看。
5个月独坐时头身前倾,用双手撑住床面。
6个月从仰卧位置能翻成俯卧位置。
7个月独坐自如,双手能玩东西,扶双腕能站立。
8个月双手扶物能自己站住,俯卧时能原地打转,试图爬行。
9个月会爬向前,吃力,腹部紧贴床面,拉双手会迈步走(成人用劲)。
10个月拉住栏杆自己会站起来,扶物可慢慢巡走。
11个月扶物可下蹲取物,独走自如。
12个月独站很稳,牵一手可走。
精品文档15个月不扶物可下蹲取物,独走自如。
18个月扶一手可上下楼梯2〜3级(不交替足),会扔出球去(从肩以上位置)但无方向。
21个月会跑,能控制停;能踢出球去,无方向。
24个月自己扶栏杆可上下楼梯5〜6级(不交替足),双脚同时跳离地面。
27个月能控制活动的方向(如扔球、踢球等)。
30个月独自不扶物可一阶一阶上下楼绨4〜5阶(不交替足),能立定跳远(16开纸的宽度),独脚站立2〜5秒钟。
婴儿体格检查评分标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对婴儿的健康和成长越来越重视。
婴儿体格检查是在婴儿出生后进行的一系列检查,以评估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体格健康状况。
本文将介绍婴儿体格检查的评分标准,以帮助家长和医生更好地了解婴儿的健康状况。
首先,婴儿体格检查的评分标准基本上是由医学专家根据大量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制定的,这些标准包括婴儿的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指标。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婴儿,评分标准可能有所不同。
下面将分别介绍0-1岁和1-2岁两个年龄段的评分标准。
0-1岁的婴儿体格检查评分标准:1. 身高:正常范围为45-75厘米。
2. 体重:正常范围为2.5-9千克。
出生一个月后,每月体重应增加约500克。
3. 头围:正常范围为33-38厘米。
4. 胸围:正常范围为30-42厘米。
5. 眼睛和耳朵:应无明显畸形。
6. 嘴巴和牙齿:嘴巴无异常开口,牙齿无明显问题。
7. 颈部:颈部无异常弯曲或僵硬。
8. 臀部和腿部:无臀部和腿部肌肉萎缩或异常畸形。
9. 肺部听诊:应无明显异常音。
1-2岁的婴儿体格检查评分标准:1. 身高:正常范围为70-90厘米。
2. 体重:正常范围为9-14千克。
每年约增加3-4千克。
3. 头围:正常范围为43-48厘米。
4. 胸围:正常范围为42-50厘米。
5. 眼睛和耳朵:应无明显畸形。
6. 嘴巴和牙齿:牙齿应有6颗或以上,无龋齿或牙龈异常。
7. 颈部:颈部无异常弯曲或僵硬。
8. 臀部和腿部:无臀部和腿部肌肉萎缩或异常畸形。
9. 肺部听诊:应无明显异常音。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婴儿体格检查评分标准,具体的评分标准还需根据医生的判断和其他相关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此外,每个婴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状况都有所不同,因此,评分标准仅供参考,不能代替医生的诊断。
总结起来,婴儿体格检查评分标准是帮助家长和医生评估婴儿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
通过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并参考评分标准,可以及时了解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情况,发现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
最详细的儿童全身体格检查考核评分标准一、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详尽的儿童全身体格检查考核评分标准,以便医生、护士和相关医疗人员能够全面评估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
本标准涵盖了儿童各个年龄段的体格指标,包括生长发育、体重、身高、心肺功能、骨骼发育等方面的考核指标。
二、考核指标1. 生长发育指标:- 体重增长情况:记录儿童自出生至今的体重增长曲线,比对标准生长曲线进行评估。
- 身高增长情况:记录儿童自出生至今的身高增长曲线,比对标准生长曲线进行评估。
- 头围增长情况:记录儿童自出生至今的头围增长曲线,比对标准生长曲线进行评估。
- 骨骼发育情况:进行骨龄评估,比对标准骨龄进行评估。
2. 体格检查指标:- 视力检查:通过视力表或相关设备评估儿童的视力,将评估结果归类为优、良、差。
- 听力检查:通过听力测试仪或相关设备评估儿童的听力,将评估结果归类为正常、轻度损害、中度损害、重度损害。
- 心肺功能评估: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肺活量等方面的检查,将评估结果归类为正常、异常。
- 皮肤检查:检查儿童皮肤的光洁度、弹性、有无异常病变等情况,将评估结果归类为正常、异常。
- 骨骼健康评估:进行骨龄评估、骨密度检测等,将评估结果归类为正常、异常。
3. 体重指标:- 体重异常评估:根据儿童年龄、身高、性别等因素,比对国际标准体重指数(BMI)评估体重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 肥胖指数评估:计算儿童体重与身高的比值,根据标准肥胖指数评估儿童是否存在肥胖问题。
三、评分标准根据以上考核指标,对每个指标进行评分,将评分结果综合计算得出总体评分。
评分标准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特点进行调整,确保评估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
评分标准示例:- 优:90-100分- 良:80-89分- 及格:70-79分- 不及格:0-69分四、使用方法医生、护士和相关医疗人员可根据本标准提供的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通过详细检查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婴幼儿生长发育状况评价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是家长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通过对他们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评价包括体格发育、智力发育、精神发育和社会发育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体格发育评价体格发育评价主要是通过婴幼儿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来反映其身体发育情况。
测量这些指标的目的是了解婴幼儿的身体状况是否正常,并与同龄儿童进行对比。
通过长期观察和记录,可以发现身体发育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同时,体格发育评价还可以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婴幼儿的生长趋势,提供参考依据。
二、智力发育评价智力发育评价是衡量婴幼儿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
它涉及到婴幼儿的认知、语言、记忆、思维等方面。
评价智力发展水平可以采用专业的测评工具,如贝尔坦量表、巴西尼量表等。
这些测评工具分为多个年龄段,通过观察婴幼儿的行为和表现,进行评分,得出相应的智力发展水平。
通过智力发育评价,可以发现婴幼儿存在的认知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干预指导。
三、精神发育评价精神发育评价是评估婴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通过观察和了解婴幼儿的情绪表现、社交能力、注意力集中程度等方面的情况,可以对其精神发育状况进行评价。
婴幼儿的精神发育评价需要家庭和专业人员的共同参与。
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婴幼儿的表现,反映给专业人员,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提供咨询和干预。
四、社会发育评价社会发育评价是评估婴幼儿社交能力和与他人的互动情况的重要手段。
通过观察婴幼儿的社交行为、情绪表现和与人交往的方式,可以了解婴幼儿的社会发育状况。
婴幼儿的社会发育评价不仅需要关注他们是否具备基本的社交技能,还要关注他们与家人、朋友和其他儿童之间的互动情况。
评价社会发育状况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指导,促进婴幼儿的社交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评价需要综合考虑体格发育、智力发育、精神发育和社会发育等多个方面。
婴幼儿身体评估方法
1、体重是评估婴幼儿近期身体营养状况的直接指标,通过它可以反映婴幼儿摄取和利用营养物质的效率。
为了确保测量准确,我们需要在婴幼儿空腹并排去大小便后,脱去衣裤、鞋帽、尿布等物品,使用专用的婴幼儿体重秤进行测量。
身长则反映了婴幼儿骨骼生长的情况,也是评估婴幼儿长期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
测量时,需要让婴幼儿仰躺在量床上,保持全身伸直,头顶接触量床顶板。
测量者需用左手按直婴幼儿的双膝部,使双下肢伸直、并拢,并紧贴量床的底板。
接着,用右手推动测量滑板,使滑板紧贴婴幼儿的足底,并确保测量板两端测量值一致后,读取数值。
2、头围是评估婴幼儿大脑发育的重要指标。
头围的增长过快或过慢都可能提示存在异常。
在测量时,我们使用软尺从婴幼儿两条眉毛的眉弓开始,将软尺的零点放在眉弓连线的中点上。
然后,将软尺沿眉毛水平绕向婴儿的头后,找到脑后枕骨结节(脑后的最高点),将软尺绕过这个结节的中点,并绕回前脑。
最后,将软尺重叠交叉,交叉处的数字即为婴幼儿头围。
为了全面评估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我们还需要将婴幼儿的身高、体重、BMI等指标与同性别、同年龄的参考人群进行比较,
计算出相应的Z评分。
Z评分在-2SD至+2SD之间被认为是正常范围,而-2SD以下则表示生长发育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评估和关注。
这些评价标准仅适用于5岁以下的儿童,但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的婴幼儿其评价标准也有所不同。
因此,定期对婴幼儿进行体格测量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这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营养问题,确保婴幼儿得到充足的营养支持,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生长和发育。
0-2岁宝宝发育测评表(1个月)
0-2岁宝宝发育测评表(2个月)
0-2岁宝宝发育测评表(3个月)
0-2岁宝宝发育测评表(4个月)
0-2岁宝宝发育测评表(5个月)
0-2岁宝宝发育测评表(6个月)
0-2岁宝宝发育测评表(7个月)
0-2岁宝宝发育测评表(8个月)
0-2岁宝宝发育测评表(9个月)
0-2岁宝宝发育测评表(10个月)
0-2岁宝宝发育测评表(11个月)
0-2岁宝宝发育测评表(12个月)
0-2岁宝宝发育测评表(13个月)
0-2岁宝宝发育测评表(14个月)
0-2岁宝宝发育测评表(15个月)
0-2岁宝宝发育测评表(16个月)
0-2岁宝宝发育测评表(17个月)
0-2岁宝宝发育测评表(18个月)
0-2岁宝宝发育测评表(19个月)
0-2岁宝宝发育测评表(20个月)
0-2岁宝宝发育测评表(21个月)
0-2岁宝宝发育测评表(22个月)
0-2岁宝宝发育测评表(23个月)
0-2岁宝宝发育测评表(24个月)。
新生儿(出生—28天)测评指导要点新生儿发展训练重点新生儿触觉、视觉、听觉已发育,可进行触觉训练(婴儿抚触)、视听训练;运动功能主要是训练竖头和抬头,可锻炼颈部肌肉,扩大视觉范围。
抓握反射,促进延脑发育。
应该达到的发育目标大运动:仰卧时头侧向一边精细动作:握拳,手移向中线认知能力:追视红球范围≥60º语言能力:对声音又反应社交行为:逗笑新生儿的体格发育指标身长:出生时男童平均50.5cm,女童平均49.9cm,满月增长4cm—5cm。
宝宝测评记录:体重:出生时男童平均3.3kg,女童平均3.2kg,满月增重0.5kg—1.0kg。
宝宝测评记录:头围:男童平均33.9cm(正常范围36.3—31.5cm)。
女童平均33.5cm(正常范围35.9—31.1cm)。
宝宝测评记录:本阶段养育要点1.母乳喂养:按需哺乳,不必定时喂奶;喂奶后拍背,直至打隔,可预防吐奶。
2.预防接种:出生时完成卡介苗、乙肝疫苗(第1次)接种。
3.疾病预防措施:(1)补充维生素AD(俗称“鱼肝油”)和钙:早产儿从生后1周、足月儿从生后2周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 400国际单位(贝特令或伊可新胶囊每日1颗或维生素AD 滴剂每日1-2滴),钙200mg,预防伤楼病;(2)补充维生素K1:哺乳期母亲或新生儿每10。
20天补充维生素K1片剂(商品名为凯乃金)一次,乳母每次10mg,或新生儿每次2.5-5mg,预防母乳喂养儿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症;(3)补充碘:哺乳期母亲每2日补充碘酸钾片1片或新生儿每3日喂服碘酸钾片1片,预防新生儿碘缺乏症。
第一个月(29天-60天)婴儿的测评指导要点1个月婴儿发展训练重点继续进行婴儿抚触和视听训练,每天看黑白图谱,听旋律优美的古典音乐。
加强抬头和竖头训练,训练婴儿对声音的反应。
应该达到的发育目标大运动:竖头15秒精细动作:看双手认知能力:视线跟随到中央语言能力:自发细小喉音社交行为:安慰不哭应该达到的体格发育指标身长:男孩平均54.6cm(正常范围49.7-59.5cm);女孩平均53.5cm(正常范围49.0-58.1cm)。
三个月儿保检查项目及标准得分
三个月儿保检查是对婴儿的一次全面体格检查,以评估其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情况。
下面是常见的三个月儿保检查项目及标准得分:
1. 体格测量:包括测量体重、身高和头围。
- 体重:通常应超过出生体重1.5倍,得分1-10分,其中体重
增长越多,得分越高。
- 身高:通常应增长5-7厘米,得分1-10分,增长越多,得分
越高。
- 头围:通常应增长2-3厘米,得分1-10分,增长越多,得分
越高。
2. 发育评估:评估婴儿的大运动发育、细运动发育和语言发育。
- 大运动发育:如抬头、翻身、坐起等,能完成越多动作,得
分越高,通常为1-10分。
- 细运动发育:如抓握、转动手腕等,能完成越多动作,得分
越高,通常为1-10分。
- 语言发育:如对声音的反应、咿呀学语等,能完成越多动作,得分越高,通常为1-10分。
3. 社会性和情感评估:评估婴儿对人和环境的反应。
- 社会性:婴儿是否与他人有眼神接触、笑容回应等,能表现
越好,得分越高,通常为1-10分。
- 情感:如分离焦虑、对熟悉人的反应等,能表现越好,得分越高,通常为1-10分。
以上是常见的三个月儿保检查项目及标准得分,具体评估标准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和医疗机构的要求略有差异。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会根据综合评估结果给出相应的得分和建议。
婴幼儿体格测评婴幼儿体格测评是一项旨在评估婴幼儿生长和发育状况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婴幼儿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的测量,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本文将介绍婴幼儿体格测评的重要性、测评方法和测评结果的解读。
一、婴幼儿体格测评的重要性婴幼儿期是人体发育最为迅速的阶段,也是各种疾病和发育异常的高发期。
通过体格测评,可以及时了解婴幼儿的生长和发育是否符合正常范围,对于早期发现和预防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异常非常关键。
此外,体格测评还可以评估母婴健康状况,为婴幼儿健康管理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二、婴幼儿体格测评的方法1. 身高测量:将婴幼儿平放于测量台上,用尺测量头顶至脚底的垂直距离,结果以厘米为单位记录。
2. 体重测量:将婴幼儿放置于儿童专用秤上,确保秤的零点调准后,记录婴幼儿的体重,结果以千克为单位。
3. 头围测量:用软尺将尺度对准婴幼儿的额头、耳朵最高点和枕骨后凸点,围过婴幼儿头部一周,结果以厘米为单位记录。
三、婴幼儿体格测评结果的解读婴幼儿体格测评结果通常会与标准生长曲线进行对比,用来判断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以下是常见的体格测评结果解读:1. 身高评估:根据婴幼儿的身高与年龄相对应的标准生长曲线进行对比,可以判断婴幼儿的身高发育是否正常。
如果身高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存在生长迟缓或发育异常的问题。
2. 体重评估:根据婴幼儿的体重与年龄相对应的标准生长曲线进行对比,可以判断婴幼儿的体重发育是否正常。
体重过轻或超重都可能对婴幼儿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3. 头围评估:根据婴幼儿的头围与年龄相对应的标准生长曲线进行对比,可以判断婴幼儿的颅骨生长是否正常。
需要注意的是,测评结果仅供参考,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存在个体差异,不同人群的标准也可能略有不同。
如果发现婴幼儿的测评结果与正常范围有明显偏离,建议及时向儿科医生咨询,以获取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总结:婴幼儿体格测评是了解婴幼儿生长发育状况的重要手段。
通过身高、体重和头围的测量,可以及早发现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异常,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国民体质测评标准幼儿部分国民体质测评是一种常见的体能测试方法,旨在评估个体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
幼儿期是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幼儿的体质进行测评不仅可以了解其身体发育状况,还有助于提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以下,将从五个方面来介绍幼儿部分的国民体质测评标准。
一、身高和体重身高和体重是衡量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
通常情况下,幼儿的身高和体重与其年龄、性别、家庭遗传有关。
针对幼儿的身高和体重测评,一般参考《中国幼儿生长发育标准》,根据幼儿的年龄和性别,将其身高和体重与标准曲线进行比对,以评估其生长发育状态。
二、运动能力运动能力是幼儿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四个方面: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敏性。
对于幼儿的运动能力测评,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测试项目,如短跑、立定跳远、连续跳、握力测试等。
这些测试项目可以评估幼儿的爆发力、协调性和整体运动能力。
三、柔韧性柔韧性是指关节和肌肉组织的可伸展性和弹性。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柔韧性的培养对于其身体发育和运动技能的提高至关重要。
针对幼儿的柔韧性测评,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柔韧性测试,如前屈、立定拳前屈、坐位体前屈等。
这些测试项目可以评估幼儿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
四、身体成分身体成分是指人体组织的构成,主要包括肌肉、脂肪和骨骼等。
针对幼儿的身体成分测评可以通过测量体脂含量和肌肉质量来评估。
常用的测评项目包括体重指数(BMI)、皮脂褶厚度、骨骼密度等。
通过对幼儿身体成分的测评,可以了解其整体身体构成情况,进一步进行健康管理和干预。
五、心肺功能心肺功能是指心脏和肺部在体力活动中的工作效能。
对于幼儿的心肺功能测评,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测试项目,如步行测试、纵跳测试等,以测量其心肺功能的发展程度。
通过心肺功能测评,可以了解幼儿的心肺健康状况,进而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和健康指导。
综上所述,幼儿部分的国民体质测评标准主要包括身高体重、运动能力、柔韧性、身体成分和心肺功能等指标。
世界卫生组织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0~2岁男童年龄别身长.体重参考值体格发育评价标准一(1)《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2~5岁男童年龄别身高.体重参考值体格发育评价标准一(2)《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5~7岁男童年龄别身高.体重参考值体格发育评价标准一(3)《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0~2岁女童年龄别身长.体重参考值体格发育评价标准二(1)《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2~5岁年龄女童别身高.体重参考值体格发育评价标准二(2)《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5~7岁女童年龄别身高.体重参考值体格发育评价标准二(3)《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45~110cm身长男孩的体重标准(供消瘦与肥胖营养状况评定使用)体格发育评价标准三(1)《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45~110cm身长男孩的体重标准(供消瘦与肥胖营养状况评定使用)体格发育评价标准三(1)续《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65~140cm身高男孩的体重标准(供消瘦与肥胖营养状况评定使用)体格发育评价标准三(2)《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65~140cm身高男孩的体重标准(供消瘦与肥胖营养状况评定使用)体格发育评价标准三(2)续《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120 cm以上身高的男孩体重标准采用《中国九市7岁以下男女童体格发育标准()》45~110cm身长女孩的体重标准(供消瘦与肥胖营养状况评定使用)体格发育评价标准四(1)《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45~110cm身长女孩的体重标准(供消瘦与肥胖营养状况评定使用)体格发育评价标准四(1)续《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65~140cm身高女孩的体重标准(供消瘦与肥胖营养状况评定使用)体格发育评价标准四(2)体格发育评价标准四(2)《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65~140cm身高女孩的体重标准(供消瘦与肥胖营养状况评定使用)体格发育评价标准四(2)续《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110 cm以上身高的女孩体重标准采用《中国九市7岁以下男女童体格发育标准()》。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技术规范一、体格检查1、一般情况:观察儿童精神状态、面容、表情和步态。
2、皮肤:有无黄染、苍白、紫绀(口唇、指趾甲床)、皮疹、出血点、瘀斑、血管瘤,颈部、腋下、腹股沟部、臀部等皮肤皱褶处有无潮红或糜烂。
3、淋巴结:全身浅表淋巴结的大小、个数、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
4、头颈部:有无方颅、颅骨软化,前囟大小及张力,颅缝,有无特殊面容、颈部活动受限或颈部包块。
5、眼:外观有无异常,有无结膜充血和分泌物,眼球有无震颤。
婴儿是否有注视、追视情况。
6、耳:外观有无异常,耳道有无异常分泌物。
7、鼻:外观有无异常,有无异常分泌物。
8、口腔:有无唇腭裂,口腔粘膜有无异常。
扁桃体是否肿大,乳牙数、有无龋齿及龋齿数。
9、胸部:胸廓外形是否对称,有无漏斗胸、鸡胸、肋骨串珠、肋软骨沟等,心脏听诊有无心律不齐及心脏杂音,肺部呼吸音有无异常。
10、腹部:有无腹胀、疝、包块、触痛,检查肝脾大小。
11、外生殖器:有无畸形、阴囊水肿、包块,检查睾丸位置及大小。
12、脊柱四肢:脊柱有无侧弯或后突,四肢是否对称、有无畸形,有条件者可进行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筛查。
13、神经系统:四肢活动对称性、活动度和肌张力。
二、心理行为发育监测婴幼儿每次进行健康检查时,需按照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的运动发育指标进行发育监测,定期了解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发育偏离儿童。
有条件地区可开展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筛查。
三、健康评价1.体格生长评价(1)评价指标体重/年龄、身长(身高)/年龄、头围/年龄、体重/身长(身高)和体质指数(BMI)/年龄。
(2)评价方法1)数据表法①离差法(标准差法)以中位数(M)为基值加减标准差(SD)来评价体格生长,可采用五等级划分法和三等级划分法(表1)。
表1 等级划分法②百分位数法将参照人群的第50百分位数(P50)为基准值,第3百分位数值相当于离差法的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第97百分位数值相当于离差法的中位数加2个标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