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骨髓细胞染色体制片与观察
- 格式:ppt
- 大小:4.46 MB
- 文档页数:19
实验名称: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制备与观察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5日实验地点:生物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学习骨髓细胞染色体制备的基本方法。
2. 观察并分析小鼠骨髓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结构。
3. 掌握显微镜观察细胞染色体的技能。
二、实验原理骨髓是人体造血的重要器官,骨髓细胞具有丰富的染色体。
通过染色体制备技术,可以将骨髓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染色和制片,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小鼠骨髓细胞、秋水仙素、甲醇、醋酸、Giemsa染液等。
2. 仪器:显微镜、离心机、移液器、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等。
四、实验步骤1. 取小鼠骨髓细胞,用秋水仙素处理,使细胞染色体浓缩。
2. 收集处理后的细胞,加入甲醇和醋酸固定,进行低渗处理。
3. 将低渗细胞进行离心,制成细胞悬液。
4. 将细胞悬液滴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
5. 将载玻片放入烤箱,进行空气干燥。
6. 将干燥后的载玻片放入Giemsa染液中染色。
7. 将染色后的载玻片取出,用蒸馏水冲洗,晾干。
8. 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的骨髓细胞染色体。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呈条状,具有明显的着丝粒。
2. 染色体长度不一,有的较短,有的较长。
3. 部分染色体存在交叉现象,表明存在同源染色体。
4. 部分染色体出现断裂,可能是由于秋水仙素处理不当导致。
六、实验讨论1. 秋水仙素是一种诱导细胞有丝分裂的药物,能够使细胞染色体浓缩,便于观察。
2. 甲醇和醋酸固定能够使细胞染色体固定在一定的形态,有利于染色。
3. 低渗处理能够使细胞染色体膨胀,便于观察。
4. 染色体制备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染色体断裂和交叉现象。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制备了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并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通过实验,掌握了骨髓细胞染色体制备的基本方法,提高了显微镜观察细胞染色体的技能。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染色体断裂和交叉现象。
同时,还需加强对实验原理和操作技巧的学习,为今后的实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制备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加深对细胞遗传学和染色体结构的理解,同时掌握常规细胞检测技术。
实验原理:细胞核持有着生物体的遗传信息,而染色质可以分为染色体和非染色体两种,其中染色体是由DNA及其辅助蛋白组成的。
通过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会缩短、厚度增加、染色带可清晰分辨等特点来进行分类和编号。
利用这些特点可以制备出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
实验步骤:1. 首先准备动物骨髓细胞样品,可通过小鼠骨髓涂片或静脉血(受试者需要同意),将样品转移到已经预处理好的无菌平板上。
2. 在离心管中加入10ug/ml的柱前荧光素-ethidium bromide(PI),再将细胞样品加入离心管中,轻轻摇晃片刻,稍微放置几分钟。
3. 用宽口的滴管取少许制片液,滴在已经处理好的载玻片上,尽量保证滴管斜着滴落制片液,避免气泡出现,将载玻片浸泡于制片液中。
4. 轻轻捞取离心管中的细胞样品,均匀地滴在制片液的中心处,然后放置在湿度大于80%,温度为37°C的恒温箱内1-2h。
5. 制片完成后,对载玻片进行显微镜检查,选择细胞密度适当、染色较清晰的染色体标本进行下一步操作。
6. 将载玻片放置在冷却的媒体溶液(0.075mol/L KCl及0.9%NaCl)中,冷冻10-20min。
7. 取出载玻片,使用正差相干显微镜观察着染色体的分布和形态,并进行拍照记录。
8. 得到的染色体标本可用于常规染色体学诊断。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制备得到的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可以进行常规染色体学分析,观察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数目、形态和结构等特征,并可以用于细胞遗传学研究和临床诊断。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制备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加深了对细胞遗传学和染色体结构的理解,同时掌握了常规细胞检测技术。
通过观察和分析染色体标本的形态和结构,可以进行细胞遗传学的研究与临床诊断。
实验二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一、实验目的学习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作,了解动物体内染毒及染色体畸变类型。
二、实验原理染色体畸变的产生与微核的形成原理相同,观察终点不同,染色体畸变只能在细胞分裂的中期相进行观察和分析。
为收集足够的中期相细胞,在收获细胞前,用秋水仙碱或乙酰甲基秋水仙碱处理,以阻断微管蛋白的聚合,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分裂间期和前期的细胞停留在中期相。
细胞通过低渗,使染色体均匀散开,然后固定、染色,可在油镜下观察。
三、器材与试剂1、器材小剪刀、镊子、10ml离心管、滴管、载玻片、离心机、水浴箱、生物显微镜(100物镜)、注射器(5ml)2、试剂500mg/L秋水仙素,0.75mol/L KCl液;固定液甲醇3份冰醋酸1份混匀,临用时配;姬姆萨(Giemsa)储备液取Giemsa染料lg,逐渐加入少许甘油在研钵中研细溶解,共加入甘油60ml混匀。
于60℃水浴中保温2h,冷却后再加66ml甲醇混匀,于室温中静置1~2周,过滤置棕色瓶保存备用;pH6.8磷酸盐缓冲液:取甲液49.5m1,乙液50.5ml混匀即可。
甲液1/15mo1/L Na2HPO4:称取Na2HPO49.48g溶于1000ml蒸馏水中。
乙液1/15mo1/L KH2PO4称取KH2PO49.07g溶于1000ml蒸馏水中,若Na2HPO4或KH2PO4含有结晶水,应重新计算称取量;环磷酰胺或丝裂霉素C;PBS Na2HPO4 1.15g、NaH2PO40.2g、KCl0.2g、NaCl8.0g 溶于1000ml蒸馏水中。
四、实验设计1、动物一般选用成年大、小鼠,每组6~10只,最好雌雄各半。
2、染毒与取样时间一般染毒一次或多次,多次更为合理。
研究证明即使损伤的细胞不会积累,化学物质也需在靶器官蓄积至一定的浓度才有诱变作用。
一般在未次染毒后24h 处死动物,收获细胞。
3、剂量选择最高剂量应达最大耐受剂量或毒物的30%~80%LD50剂量,低毒物质应以最大给药量或大于人使用剂量的50~100倍。
【实验题目】染色体标本制作与察看【实验目的】1、掌握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基本制作过程和Giemsa染色法,认识各操作步骤的原理。
2、认识常用实验动物染色体的数目及特色。
3、认识不一样生物染色体的特色,学会做染色体组型图。
【实验资料与用品】器械: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手术剪、解剖盘、胶头滴管、离心管、离心计、小烧杯、冰箱、酒精灯、小烧杯等资料:小鼠试剂:蒸馏水、%NaCl溶液、%KCl溶液,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秋水仙素【实验原理】一、制作染色体标本的先决条件细胞拥有旺盛的分裂能力:选择活跃的组织,如胸腺、骨髓、睾丸、小肠;或施加药物使细胞分裂(PHA)想法获得大批的分裂中期细胞:利用秋水仙素二、染色体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真核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和构造是重要的遗传特征之一。
制备染色体标本是细胞学最基本的技术之一,优秀的染色体系片是进行染色体显带、组型剖析、原位杂交等的先决条件。
染色体的制备在原则上能够从全部发生有丝分裂的组织和细胞悬浮液中获得。
最常用的门路是从骨髓细胞、血淋巴细胞、、和组织培育的细胞中制备染色体。
本实验采纳的方法是从小鼠的睾丸细胞中获得。
染色体的形态构造在细胞增殖周期中是不停的运动变化的,一般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最典型、最易辨识和划分。
所以,制备染色体标本获得的是中期细胞。
染色体特色:数目、长度(绝对长度、相对长度)、着丝粒地点(M/SM/ST/T)、随体与次缢痕的数目大小和地点、带型剖析描绘染色体的四个参数:①相对长度=(每条染色体的长度)/(单倍常染色体之和+X染色体)*100,相对长度可以用来表示每条染色体的长度。
②臂指数=(长臂的长度)/(短臂的长度),臂指数能够用来确立臂的长度。
③着丝粒指数=(断臂长度)/(染色体全长)*100,着丝粒指数能够决定着丝粒的相对位置。
④染色体臂数(NF),依据着丝粒的地点来确立。
三、操作原理小型动物的染色体系片最好最有效的资料就是骨髓组织(因为分裂活动旺盛,睾丸也可)利用睾丸细胞的制片技术固然需要离心以及仔细的操作,但基本程序其实不复杂。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骨髓细胞染色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染色体制片技术,观察骨髓细胞染色体结构。
3. 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提高观察细胞结构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骨髓细胞染色体制备是研究染色体结构、数量及异常的重要方法。
通过染色体制备,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的染色体结构,从而分析细胞的遗传特性。
本实验采用小鼠骨髓细胞作为实验材料,通过秋水仙素处理使细胞分裂阻滞在中期,再进行低渗处理、固定、滴片、染色等步骤,制备染色体标本。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小鼠骨髓细胞、秋水仙素、柠檬酸钠、固定液、染色液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离心机、载玻片、盖玻片、滴管、烧杯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将小鼠处死,取出骨髓组织,放入装有柠檬酸钠的小烧杯中,用剪刀剪碎,使骨髓细胞游离出来。
2. 低渗处理:将骨髓细胞悬浮液放入离心管中,离心后弃去上清液,加入适量固定液,再次离心,弃去上清液。
3. 染色:将固定后的细胞沉淀用染色液染色,室温放置10-15分钟。
4. 滴片:将染色后的细胞沉淀用滴管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细胞呈圆形,细胞核较大,染色质清晰可见,染色体呈X形,可见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2. 观察到染色体数目与小鼠的正常染色体数目一致,染色体结构完整,无断裂、缺失、易位等异常。
六、实验讨论1. 秋水仙素处理:秋水仙素是一种细胞分裂抑制剂,能使细胞分裂阻滞在中期,有利于观察染色体结构。
2. 低渗处理:低渗处理可以使细胞膨胀,便于观察染色体结构。
3. 固定:固定可以使细胞和染色体保持原状,便于观察。
4. 染色:染色可以使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
七、实验总结本实验成功制备了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并观察到了染色体结构。
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染色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提高了观察细胞结构的能力。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染色体分析技术,为遗传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一、原理骨髓染色体标本制备通常用于白血病患者,特别是慢性或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因为骨髓反映粒系统细胞增生情况,这些病人不宜用外周血。
即使是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也不主张用外周血,因为加PHA刺激外周血培养,只能获得正常淋巴细胞分裂相,并不能反映那些病理淋巴细胞的染色体改变。
骨髓细胞属不断增殖的细胞,培养可分短期培养和直接制片法,无论哪种其培养液中均不需加PHA。
二、用品和试剂同外周血染色体制备。
三、操作步骤(一)短期培养法1.取材、培养:从髂骨取骨髓液0.2—0.5ml,无菌注入装有5ml培养液的培养瓶中,37℃培养23—25小时后,加入秋水仙碱(终浓度为0.07μg/ml),继续培养3—4小时,收获。
2.染色体制片:低渗、固定、制片及染色同实验一。
(二)直接制备法1.从髂骨抽取0.3—0.5ml,立即注入浓度为0.07μg/ml的秋水仙碱的生理盐水5ml中,以吸管轻轻吸动,将骨髓中脂肪颗粒充分吸掉,1000rpm离心8分钟,弃上清。
2.加入同样浓度的秋水仙碱生理盐水2—3ml,室温放置2—3小时,离心弃上清。
3.染色体制片:低渗、固定、制片及染色同外周血染色体制备。
DNA分子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限制性内切酶可特异地结合于一段被称为限制酶识别序列的DNA序列位点上并在此切割双链DNA。
绝大多数限制性内切酶识别长度为4、5或6个核苷酸且呈二重对称的特异序列,切割位点相对于二重对称轴的位置因酶而异。
一些酶恰在对称轴处同时切割DNA双链而产生带平端的DNA片段,另一些酶则在对称轴两侧相对的位置上分别切断两条链,产生带有单链突出端(即粘端)的DNA 片段。
1个单位限制性内切酶是指在最适条件下,在50μl体积1小时内完全切开1μgλ噬菌体DNA所需的酶量。
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生产厂家往往推荐使用截然不同的反应条件,甚至对同一种酶也如此。
但是,几乎所有的生产厂家都对其生产的酶制剂优化过反应条件,因此购买的内切酶说明书上均有其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同时提供有酶切缓冲液(buffer,10×、5×)和最适条件,使得酶切反应变得日益简单。
实验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实验目的:通过制备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了解染色体结构、形态和变异等方面的知识,为后续核型分析、染色体异常检测等实验打下基础。
实验原理: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是指将小鼠骨髓组织中的细胞进行处理后制备成适合观察的染色体标本。
该标本制备方法包括细胞处理,染色体制备和染色体观察等环节。
1.小鼠骨髓细胞处理将小鼠放入固定夹,使用无菌注射器向小鼠腹腔注入适量的钾盐缓冲液(KCl,0.074mol/L)。
钾盐缓冲液的功能是使细胞发生肿胀,探头区别正常细胞和异常细胞。
此外,钾盐缓冲液也有不利的作用,可以导致一些染色体脱落或断裂。
接下来,在小鼠固定夹上进行剖腹,取出骨髓。
骨髓组织放置在一滴含有10%甘露醇的氯仿中进行易位。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进行可行性检测。
2.染色体制备取干净的药片,滴入细胞悬液,热外片变性塔。
药片的材料使用高价值玻璃药片,这样可以保证药片平整和染色体不能和药片表面黏附。
加入甘醇一定要多加就能快速促进水分的蒸发,避免液体反应产生气泡而影响结果。
不需要太用力,在药片的表面轻轻涂抹,使液体均匀分布。
接下来,将药片吸入液、95%甲醇,以及3%乙酸中每个5分钟,直到药片完全干燥。
3.染色体观察将药片上的细胞标本置于显微镜上,根据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等信息进行染色体分析。
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特征,包括染色体数量、形态、大小、位置以及异常情况等。
对观察到的染色体进行记录和描述。
实验结果:通过对小鼠骨髓细胞进行染色体制备和检测,我们可以观察到染色体的结构、形态等方面的特征。
此外,通过对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进行观察,还可以发现染色体的变异情况,进一步了解染色体的异常情况。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胞处理和染色体制备的每一个环节,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