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第九章-豆科牧草(其他豆科牧草2)2
- 格式:ppt
- 大小:14.56 MB
- 文档页数:85
《牧草栽培学》课后习题集第一章 绪 论一、名词解释1、牧草:2、饲料作物:二、填空题1、牧草栽培属于 范畴,为第一性生产,是种植业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不仅直接服务于 ,而且广泛应用于农业和环境保护方面,是 一门紧密联系 的综合性学科。
2、牧草栽培学的任务是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及农业科学技术成就,揭示牧草 饲料作物在各种丰产技术条件的综合作用下 的规律,从而为畜牧业 生产提供高产、优质的牧草饲料,同时使牧草以及饲料作物在 和 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论述题1.简述国内外饲草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2.如何理解饲草生产在农牧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 牧草的分布和区划一、名词解释并举例1、放牧型牧草:2、刈割型牧草:3、上繁草:4、下繁草:5、莲座状草:6.根茎型禾草:7.疏丛型禾草:8.根茎-疏丛型禾草:9.密丛型禾草:10.轴根型豆草:11.根蘖型豆草:12.匍匐型牧草:二、填空题1、人类最早栽培牧草是用于 ,后又从这些牧草中分出用于农田肥地,故在近代牧草栽培中, 牧草较 牧草有了更大的 发展。
2、美国学者J.R.Harlan(1981)对目前欧洲、非洲和美洲地区利用的栽培 牧草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收集和整理,并就其起源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他认 为栽培牧草在欧洲、非洲和美洲地区有如下四个起源中心:(1) 中心 ;(2) 中心;(3) 中心; (4) 中心。
3、根据牧草区划的原则、依据和命名方法,将全国分为我国共分为个栽培区和 个亚区。
4、地球陆地表面按接收太阳能热量的不同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三个气候 带,其中寒带因处于北极圈和南极圈之内而几乎没有植物能够生长,所以牧草仅 在 和 有分布。
5、依据区域气候特点,可将牧草划分为: 、 、和过渡 型牧草。
三、简述题1、简述牧草的类型划分。
2.简述牧草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3.举例说明牧草区划的命名方法。
第二章 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一、名词解释:1.生长:2.发育:3.生育期:4.生育时期:5.春化现象:6.光周期现象:二、填空题1、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有: 、 、 、 和土壤。
一、概念1、饲草:牧草和饲料作物统称饲草。
2、牧草:广义上,泛指可饲喂家畜的草类植物,包括草本、藤本、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等各类栽培或野生植物;狭义上仅指可供栽培的饲用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
3、饲料作物:指人们有意识培育栽培作为家畜饲料的作物,如玉米、高粱等。
4、根系:一株植物地下部分所有根的总体称为根系。
5、直根系:根系中有一条较粗壮的主根,在主根上着生各级侧根的根系称为直根系。
6、匍匐茎:茎匍匐于地面生长,并在于地面接触的节上生出不定根,如甘薯、白三叶等7、根状茎:茎蔓生于土壤中,节上有小而退化的鳞片叶,腋芽能向上长出新的植株并产生不定根,如无芒雀麦等的茎的根状茎。
8、复叶:一个叶柄上着生两个以上完全独立小叶的叶片称为复叶。
9、植物学上的种子:指高等植物(种子植物)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10、农业上的种子:可用作播种材料的任何器官或其营养体的一部分,只要能作为繁殖后代用的统称为种子。
11、原种:指新品种刚推广时,由育种单位提供的原始种子(育成品种的原种)经过1次繁殖的种子,或已经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现有良种,经过去杂去劣保纯后,与该品种原有性状一致、典型性和丰产性等方面比较优良,符合原种性质要求的种子。
12、发芽率:种子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温度25℃左右,空气流通,水分充足)进行发芽试验,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数占供检验种子的百分率。
13、发芽势:指发芽试验的初期规定时间内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
14、种子的纯净度:指被检验的种子剔去杂质及其他种子后剩余的真实纯净种子的百分率。
15、种子的后熟:禾本科种子新收获的,给予适宜条件不萌发,经储一段时间才发芽,胚已成熟,甚至种熟,但没有达到生理上成熟,而需一段时间可储藏完成生理生化变化。
16、硬实种子:有许多豆科牧草的种子,在适宜的萌发条件下,由于种皮不透水性,不能吸水膨胀,而使种子长期处于干燥坚实的状态。
这样的种子称为硬实种子。
适合饲喂肉牛的几种豆科牧草1长萼鸡眼草鸡眼草属1年生草本植物。
茎直立,分枝开展,株高22-47厘米。
三出复叶,小叶倒卵形或椭圆形,叶脉清晰。
花1-2朵簇生于叶腋,蝶形花冠,暗紫色。
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和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山东、浙江、安徽、江苏、江西等省(区)。
喜温暖湿润气候,对酸性和碱性土壤都能适应。
耐旱、耐热、耐短期水渍、耐酸性贫瘠土壤,但以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生长更好。
冬播或早春播,播种量15-30千克/公顷,可撒播或条播。
初花期刈割,年可刈割1-2次,鲜草产量20-30吨/公顷。
茎叶柔软,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草食家畜喜食,可青饲或调制干草。
虽为1年生,但落籽自生能力强,可在草地多年持续更新生长。
2鸡眼草鸡眼草属1年生草本植物。
茎平卧或斜升,高约20-30厘米。
三出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
花1-3朵腋生,蝶形花冠,淡红紫色。
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华东、华中、华北、西北、西南、华南各地。
喜温暖、肥充足条件,多生长于年降水量400-1000毫米的地方。
亦耐酸性贫瘠土壤,耐牧和耐刈割。
种子落粒性强,具良好的天然更新能力。
适宜在水土流失、含磷量低的酸性土壤及矿山开采后的垦复地种植。
早春撒播,播种量30千克/公顷。
年可刈割2次,干草产量2-4吨/公顷。
耐牧性强,可与苇状羊茅等禾本科牧草混播,通过落籽自生,可维持豆科牧草的比例,改善草地的饲用价值。
花前期刈割或放牧,叶量达60%,营养价值很高,适口性好,也不会引起臌胀病,宜青饲、调制干草或放牧利用。
3多花木蓝木蓝属多年生灌木。
高80-200厘米,茎直立,枝条密生白色丁字毛。
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7-11片,倒卵形或卵状长圆形。
总状花序腋生,蝶形花冠,淡红色。
广泛分布于中国河北、山西、河南、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四川、陕西、甘肃等省(区)。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热、耐干旱、耐酸性贫瘠土壤,不耐水渍。
春、夏、秋均可播种,播种量10-12千克/公顷。
豆科牧草高产栽培技术牧草是农牧业结合的纽带,是山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扩大养畜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
其中,豆科牧草能通过共生细菌进行固氮,减少氮肥施用,其根系入土较深,能吸收土壤深层的磷、钙,增加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结构的改良和土壤肥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主要品种有紫花苜蓿、红三叶、白三叶、百脉根、红豆草、紫云英等。
一、经济价值<一>富含蛋白质:豆科牧草及其籽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在开花初期粗蛋白含量13%以上,多数在20%左右,高的可达25%,因而被称为蛋白质补充饲料;同时纤维含量少,富含钙,鲜草中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
<二>消化率高、质地优良、适口性好,家畜可达喜食或最喜食程度,属牧草之首<三>豆科植物属轴根型,耐旱性强,少有须根系。
<四>豆科牧草根部有根瘤,与根瘤菌联合固定空气中游离的氮,提高土壤肥力以改良土壤,有的是优秀的绿肥。
<五>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庭园绿化。
二、栽培技术<一> 选择优良品种适合我市栽培的豆科牧草品种繁多,其中紫花苜蓿、红三叶、白三叶栽培广泛。
以紫花苜蓿为例。
1、经过多年种植试验,选择半秋眠级或少数秋眠级高的紫花苜蓿品种较为适合我市栽培。
2、分枝密集、细茎、多叶型的苜蓿。
3、抗热性好,在夏季炎热的地区生长良好。
4、根颈低,对放牧和频繁刈割有非常好的适应性。
5、根据条件选择适应酸碱性和抗重金属能力强的品种。
6、对瘠薄的土壤,土质粘重或干旱及土层非常薄的土壤有很强的适应性。
7、对蚜虫和广谱性的病害有良好的抗性。
<二> 环境要求1、对水分的要求一般多年生豆科牧草的蒸腾系数较多年生禾草稍低,但比农作物高得多。
因此,应选择合适水分地区进行栽培,水分过多较为敏感。
2、对土壤空气的要求豆科牧草要求土壤通透性良好,有两个时期,土壤通气性特别敏感,第一个是春季,根颈萌芽产生分枝;第二个是夏末产生次年萌生的新芽。
豆科牧草有哪些?豆科牧草有哪些特点?【常见问题】豆科牧草有哪些?豆科牧草有哪些特点?【专家解答】豆科牧草品种主要有红三叶、白三叶、紫花苜蓿、箭舌豌豆、野豌豆、黄花羽扇豆、白花草木樨、黄花草木樨、红豆草、地三叶、百脉根、沙打旺、紫云英、柱花草及蝴蝶豆等。
豆科牧草是世界各国草地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豆科牧草是牧草中蛋白质含量最丰富的一类。
作为蛋白质饲料来源、生物固氮资源、生态保育的重要组分,在畜牧业发展、草田轮作、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豆科牧草的许多其他功能和价值也一直被人们不断挖掘和利用。
草王:紫花苜蓿适期利用的豆科牧草粗纤维含量低,柔嫩多汁,适口性强,易消化,但豆科牧草中的蛋白质含量随其生长期不同而变化很大。
在幼嫩期,蛋白质含量较高,而在现蕾后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其茎的木质化速度比禾本科牧草出现较早而快,特别是出现籽实后的豆科牧草,茎秆的适口性和利用率降低,因此,豆科牧草必须注意选择适宜的刈割时期。
我国是世界牧草资源大国,豆科牧草种类和品种极其丰富,对豆科牧草有着悠久的栽培和利用历史,其中对有着“草王”美誉的紫花苜蓿栽培已有2000多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当前,我国正处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时期。
在种植业中,饲草种植比例逐年加大,以适应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及改善生态环境、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减少化学物质投入的需要。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退耕还林还草为重点的生态建设,迫切需要种植大量优质、高产的豆科牧草,并解决在种植栽培和管理利用中的技术问题。
随着国内外不同地区豆科牧草资源的不断引入和大量交流以及新培育品种的持续增多,特别需要根据不同豆科牧草的生态、生物学特性、生产特性、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农技条件和市场条件,选择采用不同栽培管理技术和方法,达到优化的种植效果。
【推荐阅读】《豆科牧草栽培》本书是为满足有牧草栽培急需的人群而编著的。
该书撷取国内外豆科牧草生产和科学研究成果之精华,结合我国当前豆科牧草栽培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苜蓿栽培为重点,论述了生产上常用豆科牧草的特性及其在栽培、管理、利用上的关键技术措施。
可以调制干草的饲草有哪些从理论上讲,几乎所有人工栽培牧草、野生牧草均可用于制作干草。
但在实际操作中,一般选择那些茎秆较细,叶面适中的饲草品种,即通常所说的豆科和禾本科两大类饲草,因为茎秆太粗、叶面太大、茎秆和叶相差太悬殊,都会影响干草质量。
(1)禾本科牧草①羊草又名碱草,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和内蒙古等地,俄罗斯、朝鲜、蒙古等国也有分布。
羊草为松嫩、科尔沁、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等草场上的优势种和建群种,50年代后开始人工栽培,并迅速在许多地方建成了大面积的羊草人工草地。
羊草不仅适于放牧各种牲畜,而且是最适于调制干草的禾本科牧草品种之一。
干草粗蛋白质含量为7%~13%,粗脂肪2.3%~2.5%,叶片多而宽长,适口性好。
②芒麦又名垂穗大麦草、西伯利亚碱草,芒麦是禾本科多年生牧草,为北半球北温带分布较广的野生牧草,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内蒙古一带,俄罗斯东南部,西伯利亚、远东、哈萨克斯坦及蒙古和日本也有分布。
20世纪60年代初用于建立人工草地。
芒麦抗寒力强,耐湿润但抗旱力较差,对土壤适应性较广泛,不仅肥沃的土壤能生长良好,在弱酸至弱碱性土壤和低湿盐碱地上也能生长。
芒麦叶量丰富,幼嫩时适于放牧,在抽穗至始花期收割,调制干草,品质较好,粗蛋白质含量11%~13%,粗脂肪2%~4%。
③披碱草又名野麦草、直穗大麦草,是广泛分布于温带和寒带草原地区的优良牧草,我国主要分布在“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披碱草以其抗寒、抗旱、抗风沙、抗盐碱而受到欢迎。
调制干草的适宜收割期在抽穗至开花前,粗蛋白质含量为7%~12%,粗脂肪2%~3%。
若收割过晚则草质粗硬,营养成分含量下降。
④苇状羊茅又名苇状狐茅,为禾本科狐茅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欧、亚两洲,主要分布在温带与寒带的欧洲、西伯利亚西部及非洲北部。
近年来在陕、甘、晋、豫、鄂、湖、滇、苏、浙、皖、鲁等省均表现了良好的适应性和较高的产量。
苇状羊茅丛生,须根,有短地下茎,茎直立、坚硬。
《牧草栽培学》课后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牧草:2、饲料作物:二、填空题1、牧草栽培属于范畴,为第一性生产,是种植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直接服务于,而且广泛应用于农业和环境保护方面,是一门紧密联系的综合性学科。
2、牧草栽培学的任务是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及农业科学技术成就,揭示牧草饲料作物在各种丰产技术条件的综合作用下的规律,从而为畜牧业生产提供高产、优质的牧草饲料,同时使牧草以及饲料作物在和—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论述题1.简述国内外饲草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2.如何理解饲草生产在农牧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牧草的分布和区划一、名词解释并举例1.放牧型牧草:2.刈割型牧草:3.上繁草:4.下繁草:5.莲座状草:6.根茎型禾草:7.疏丛型禾草:8.根茎-疏丛型禾草:9.密丛型禾草:10.轴根型豆草:11.根葉型豆草:二、填空题1、人类最早栽培牧草是用于,后又从这些牧草中分出用于农田肥地,故在近代牧草栽培中,牧草较牧草有了更大的发展。
2、美国学者J. R. Harlan(1981)对目前欧洲、非洲和美洲地区利用的栽培牧草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收集和整理,并就其起源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他认为栽培牧草在欧洲、非洲和美洲地区有如下四个起源中心:(1) 中心;(2) 中心;(3)中心;(4) 中心。
3、根据牧草区划的原则、依据和命名方法,将全国分为我国共分为个栽培区和个亚区。
4、地球陆地表面按接收太阳能热量的不同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三个气候带,其中寒带因处于北极圈和南极圈之内而几乎没有植物能够生长,所以牧草仅在和有分布。
5、依据区域气候特点,可将牧草划分为:、、和过渡型牧草。
三、简述题1.简述牧草的类型划分。
2.简述牧草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3.举例说明牧草区划的命名方法。
第二章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一、名词解释:1.生长:2.发育:3.生育期:4.生育时期:5.春化现象:6.光周期现象:二、填空题1、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有:、、、和土壤。
豆科牧草高产栽培技术牧草是农牧业结合的纽带,是山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扩大养畜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
其中,豆科牧草能通过共生细菌进行固氮,减少氮肥施用,其根系入土较深,能吸收土壤深层的磷、钙,增加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结构的改良和土壤肥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主要品种有紫花苜蓿、红三叶、白三叶、百脉根、红豆草、紫云英等。
一、经济价值<一>富含蛋白质:豆科牧草及其籽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在开花初期粗蛋白含量13%以上,多数在20%左右,高的可达25%,因而被称为蛋白质补充饲料;同时纤维含量少,富含钙,鲜草中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
<二>消化率高、质地优良、适口性好,家畜可达喜食或最喜食程度,属牧草之首<三>豆科植物属轴根型,耐旱性强,少有须根系。
<四>豆科牧草根部有根瘤,与根瘤菌联合固定空气中游离的氮,提高土壤肥力以改良土壤,有的是优秀的绿肥。
<五>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庭园绿化。
二、栽培技术<一> 选择优良品种适合我市栽培的豆科牧草品种繁多,其中紫花苜蓿、红三叶、白三叶栽培广泛。
以紫花苜蓿为例。
1、经过多年种植试验,选择半秋眠级或少数秋眠级高的紫花苜蓿品种较为适合我市栽培。
2、分枝密集、细茎、多叶型的苜蓿。
3、抗热性好,在夏季炎热的地区生长良好。
4、根颈低,对放牧和频繁刈割有非常好的适应性。
5、根据条件选择适应酸碱性和抗重金属能力强的品种。
6、对瘠薄的土壤,土质粘重或干旱及土层非常薄的土壤有很强的适应性。
7、对蚜虫和广谱性的病害有良好的抗性。
<二> 环境要求1、对水分的要求一般多年生豆科牧草的蒸腾系数较多年生禾草稍低,但比农作物高得多。
因此,应选择合适水分地区进行栽培,水分过多较为敏感。
2、对土壤空气的要求豆科牧草要求土壤通透性良好,有两个时期,土壤通气性特别敏感,第一个是春季,根颈萌芽产生分枝;第二个是夏末产生次年萌生的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