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第九章-豆科牧草(其他豆科牧草2)2
- 格式:ppt
- 大小:14.56 MB
- 文档页数:85
《牧草栽培学》课后习题集第一章 绪 论一、名词解释1、牧草:2、饲料作物:二、填空题1、牧草栽培属于 范畴,为第一性生产,是种植业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不仅直接服务于 ,而且广泛应用于农业和环境保护方面,是 一门紧密联系 的综合性学科。
2、牧草栽培学的任务是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及农业科学技术成就,揭示牧草 饲料作物在各种丰产技术条件的综合作用下 的规律,从而为畜牧业 生产提供高产、优质的牧草饲料,同时使牧草以及饲料作物在 和 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论述题1.简述国内外饲草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2.如何理解饲草生产在农牧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 牧草的分布和区划一、名词解释并举例1、放牧型牧草:2、刈割型牧草:3、上繁草:4、下繁草:5、莲座状草:6.根茎型禾草:7.疏丛型禾草:8.根茎-疏丛型禾草:9.密丛型禾草:10.轴根型豆草:11.根蘖型豆草:12.匍匐型牧草:二、填空题1、人类最早栽培牧草是用于 ,后又从这些牧草中分出用于农田肥地,故在近代牧草栽培中, 牧草较 牧草有了更大的 发展。
2、美国学者J.R.Harlan(1981)对目前欧洲、非洲和美洲地区利用的栽培 牧草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收集和整理,并就其起源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他认 为栽培牧草在欧洲、非洲和美洲地区有如下四个起源中心:(1) 中心 ;(2) 中心;(3) 中心; (4) 中心。
3、根据牧草区划的原则、依据和命名方法,将全国分为我国共分为个栽培区和 个亚区。
4、地球陆地表面按接收太阳能热量的不同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三个气候 带,其中寒带因处于北极圈和南极圈之内而几乎没有植物能够生长,所以牧草仅 在 和 有分布。
5、依据区域气候特点,可将牧草划分为: 、 、和过渡 型牧草。
三、简述题1、简述牧草的类型划分。
2.简述牧草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3.举例说明牧草区划的命名方法。
第二章 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一、名词解释:1.生长:2.发育:3.生育期:4.生育时期:5.春化现象:6.光周期现象:二、填空题1、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有: 、 、 、 和土壤。
一、概念1、饲草:牧草和饲料作物统称饲草。
2、牧草:广义上,泛指可饲喂家畜的草类植物,包括草本、藤本、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等各类栽培或野生植物;狭义上仅指可供栽培的饲用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
3、饲料作物:指人们有意识培育栽培作为家畜饲料的作物,如玉米、高粱等。
4、根系:一株植物地下部分所有根的总体称为根系。
5、直根系:根系中有一条较粗壮的主根,在主根上着生各级侧根的根系称为直根系。
6、匍匐茎:茎匍匐于地面生长,并在于地面接触的节上生出不定根,如甘薯、白三叶等7、根状茎:茎蔓生于土壤中,节上有小而退化的鳞片叶,腋芽能向上长出新的植株并产生不定根,如无芒雀麦等的茎的根状茎。
8、复叶:一个叶柄上着生两个以上完全独立小叶的叶片称为复叶。
9、植物学上的种子:指高等植物(种子植物)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10、农业上的种子:可用作播种材料的任何器官或其营养体的一部分,只要能作为繁殖后代用的统称为种子。
11、原种:指新品种刚推广时,由育种单位提供的原始种子(育成品种的原种)经过1次繁殖的种子,或已经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现有良种,经过去杂去劣保纯后,与该品种原有性状一致、典型性和丰产性等方面比较优良,符合原种性质要求的种子。
12、发芽率:种子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温度25℃左右,空气流通,水分充足)进行发芽试验,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数占供检验种子的百分率。
13、发芽势:指发芽试验的初期规定时间内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
14、种子的纯净度:指被检验的种子剔去杂质及其他种子后剩余的真实纯净种子的百分率。
15、种子的后熟:禾本科种子新收获的,给予适宜条件不萌发,经储一段时间才发芽,胚已成熟,甚至种熟,但没有达到生理上成熟,而需一段时间可储藏完成生理生化变化。
16、硬实种子:有许多豆科牧草的种子,在适宜的萌发条件下,由于种皮不透水性,不能吸水膨胀,而使种子长期处于干燥坚实的状态。
这样的种子称为硬实种子。
适合饲喂肉牛的几种豆科牧草1长萼鸡眼草鸡眼草属1年生草本植物。
茎直立,分枝开展,株高22-47厘米。
三出复叶,小叶倒卵形或椭圆形,叶脉清晰。
花1-2朵簇生于叶腋,蝶形花冠,暗紫色。
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和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山东、浙江、安徽、江苏、江西等省(区)。
喜温暖湿润气候,对酸性和碱性土壤都能适应。
耐旱、耐热、耐短期水渍、耐酸性贫瘠土壤,但以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生长更好。
冬播或早春播,播种量15-30千克/公顷,可撒播或条播。
初花期刈割,年可刈割1-2次,鲜草产量20-30吨/公顷。
茎叶柔软,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草食家畜喜食,可青饲或调制干草。
虽为1年生,但落籽自生能力强,可在草地多年持续更新生长。
2鸡眼草鸡眼草属1年生草本植物。
茎平卧或斜升,高约20-30厘米。
三出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
花1-3朵腋生,蝶形花冠,淡红紫色。
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华东、华中、华北、西北、西南、华南各地。
喜温暖、肥充足条件,多生长于年降水量400-1000毫米的地方。
亦耐酸性贫瘠土壤,耐牧和耐刈割。
种子落粒性强,具良好的天然更新能力。
适宜在水土流失、含磷量低的酸性土壤及矿山开采后的垦复地种植。
早春撒播,播种量30千克/公顷。
年可刈割2次,干草产量2-4吨/公顷。
耐牧性强,可与苇状羊茅等禾本科牧草混播,通过落籽自生,可维持豆科牧草的比例,改善草地的饲用价值。
花前期刈割或放牧,叶量达60%,营养价值很高,适口性好,也不会引起臌胀病,宜青饲、调制干草或放牧利用。
3多花木蓝木蓝属多年生灌木。
高80-200厘米,茎直立,枝条密生白色丁字毛。
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7-11片,倒卵形或卵状长圆形。
总状花序腋生,蝶形花冠,淡红色。
广泛分布于中国河北、山西、河南、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四川、陕西、甘肃等省(区)。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热、耐干旱、耐酸性贫瘠土壤,不耐水渍。
春、夏、秋均可播种,播种量10-12千克/公顷。
豆科牧草高产栽培技术牧草是农牧业结合的纽带,是山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扩大养畜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
其中,豆科牧草能通过共生细菌进行固氮,减少氮肥施用,其根系入土较深,能吸收土壤深层的磷、钙,增加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结构的改良和土壤肥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主要品种有紫花苜蓿、红三叶、白三叶、百脉根、红豆草、紫云英等。
一、经济价值<一>富含蛋白质:豆科牧草及其籽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在开花初期粗蛋白含量13%以上,多数在20%左右,高的可达25%,因而被称为蛋白质补充饲料;同时纤维含量少,富含钙,鲜草中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
<二>消化率高、质地优良、适口性好,家畜可达喜食或最喜食程度,属牧草之首<三>豆科植物属轴根型,耐旱性强,少有须根系。
<四>豆科牧草根部有根瘤,与根瘤菌联合固定空气中游离的氮,提高土壤肥力以改良土壤,有的是优秀的绿肥。
<五>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庭园绿化。
二、栽培技术<一> 选择优良品种适合我市栽培的豆科牧草品种繁多,其中紫花苜蓿、红三叶、白三叶栽培广泛。
以紫花苜蓿为例。
1、经过多年种植试验,选择半秋眠级或少数秋眠级高的紫花苜蓿品种较为适合我市栽培。
2、分枝密集、细茎、多叶型的苜蓿。
3、抗热性好,在夏季炎热的地区生长良好。
4、根颈低,对放牧和频繁刈割有非常好的适应性。
5、根据条件选择适应酸碱性和抗重金属能力强的品种。
6、对瘠薄的土壤,土质粘重或干旱及土层非常薄的土壤有很强的适应性。
7、对蚜虫和广谱性的病害有良好的抗性。
<二> 环境要求1、对水分的要求一般多年生豆科牧草的蒸腾系数较多年生禾草稍低,但比农作物高得多。
因此,应选择合适水分地区进行栽培,水分过多较为敏感。
2、对土壤空气的要求豆科牧草要求土壤通透性良好,有两个时期,土壤通气性特别敏感,第一个是春季,根颈萌芽产生分枝;第二个是夏末产生次年萌生的新芽。